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学基础第1讲-绪论.ppt

    • 资源ID:5165355       资源大小:2.19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学基础第1讲-绪论.ppt

    ,琐罗亚斯特,柏拉图,赫拉克利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其学术特点,廖 菁(;QQ:304906848),教学目的: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学术特点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教学内容:基本概念 形成与发展 学术特点教学重点:基本概念 形成与发展 学术特点教学难点:学术特点,基本概念,医 学 什么是医学?中世纪的阿维森纳的定义:“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恢复健康的技艺。”英国科学家培根认为医学的任务是“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中国古代定义为“医乃仁术”现代基本定义为:“医学是诊断、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技艺和科学。”辞海定义为“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体系:理法方药 经验体系:方药体系(方证效应和药证效应)可通约性 银翘散治感冒 青蒿治疟 麻黄平喘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的关系:是民族性的理论形式与普遍性的实践内容的统一。,伪科学之争-现代科学主义与还原论,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阴阳五行 气血津液 藏象 经络 病因 病机 防治原则 养生治则 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是哲理与医理的统一。哲理:气 阴阳 五行 医理: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5个阶段),学术体系形成时期(先秦秦汉)实用经验发展时期(晋 唐 时 期)理论总结探索时期(宋金元 时 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阶段(明清时期)系统化、多元化、理性化阶段(近现代),标志:四部经典著作的出现,明确标志了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建立。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许多内容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难经 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学术体系形成时期-先秦、秦汉,伤寒杂病论 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后世流传过程中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方式六经辨证。记载了113方。金匮要略的辨证方式脏腑辨证。记载了40多种疾病,262首方剂。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记载了中药的分类方法、药性理论、配伍理论、功能主治等。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雷丸杀虫等。,(1)学术特点临床各科蓬勃发展;分支学科日趋成熟;融合国外的医学知识,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2)代表医著:最早的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最早的经络针灸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的产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3)融合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实用经验发展时期-魏晋隋唐时期,(1)学术特点:学派涌现、专科体系相继确立、中医药理论突破阶段。(2)代表医著: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创脏腑论治先河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3)“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刘完素(河间)寒凉派(观点: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李杲(东垣)补土派(观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张从正(子和)攻邪派(观点: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朱震亨(丹溪)养阴派(观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4)开创免疫学先河,达到古代法医学顶峰人痘术、宋慈洗冤录。,理论总结探索时期-宋金元,(1)学术特点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提出新学说;“温病学派”形成。(2)代表医著: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的归纳大批集成性著作产生,如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药物学研究成就辉煌李时珍本草纲目。确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论;总结命门学说。“温病学派”形成“温病四大医家”。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提出“异气说”。清代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创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清代薛生白著湿热病篇,提出湿热病的因、机、证、治。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纲领。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古书解剖错误,创瘀血致病理论。,综合汇通、深化发展阶段-明清,(1)学术特点继续集古代医学之大成;中西汇通;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2)代表医著: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朱沛文中西脏腑图象合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当前,中医学术蓬勃发展,围绕着中医学基础理论,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理论、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理论、防治原则等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系统化、多元化、理性化阶段近代和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辨出证候,并拟定治疗方法。也包括中医理论贯穿在预防与养生实践中的过程.,整体观念,1概念:中医学把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称之为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结构的整体性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 心、小肠、舌、脉肝、胆、目、筋脾、胃、口、肉肺、大肠、鼻、皮肾、膀胱、耳、二阴、骨相互连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生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病理相互影响、传变(局部整体关联)。诊断察外知内。防治形神共养,整体调节。,(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及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主要反映在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三方面变化对人的生理、病理影响。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的治与乱,个人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动,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主张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1、病、证、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概念。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反映了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如感冒、痢疾、疟疾、麻疹、哮喘、中风等。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包括异常主观感觉和异常体征,总称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眩晕及舌红、苔腻、脉数等。证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辨证论治:,(2)关系。证与病病,是人体内某病变的全过程,该病的本质变化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的始终。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分为若干阶段,形成若干不同的证,这些证的证候反映出病在不同阶段的本质变化。故证是反映疾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是此阶段各种相关因素对病的影响的汇集点。可见病重在全过程,证重在阶段性,而证比病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症与病、证症是病和证的现象,是病和证的外在标志,是辨识病或证的依据和出发点。病和证都是通过症反映出来的,由症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病候或证候。临床辨识病和证,主要是从症入手,抓住症的不同组合及其相互关系,辨清病候或证候。,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即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内容:辨病因分析发病的原因及机理。辨病位确定病证的所在部位。辨病性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辨病势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内容:因证立法依据证候,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随法选方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或措施。据方施治按处方实施治疗。,3、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和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两个步骤。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的过程;论治是依据辨证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的过程。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并可以通过论治的效果,检验辨证是否正确。所以,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前后衔接、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学基础第1讲-绪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