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电子材料及其制备.ppt

    • 资源ID:5061043       资源大小:4MB        全文页数:10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材料及其制备.ppt

    薄膜(thin film)的定义,常用厚度描写薄膜,膜层无基片而能独立成形的厚度,作为一大致标准:约1m左右。,涂层coating,层layer,箔foil,薄膜可是单质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材料;可以是固液气体;可为单晶、多晶、微晶、纳米晶、多层膜、超晶格膜等。,薄膜(thin film)的定义,表面科学角度:研究范围常涉及材料表面几个至几十个原子层,此范围内原子和电子结构与块体内部有较大差别。,薄膜(thin film)的定义,若涉及原子层数量更大一些,且表面和界面特性仍起重要作用的范围,常是几nm至几十m:薄膜物理研究范围。,薄膜(thin film)的定义,从微电子器件角度考虑,微电子器件集成度增高,管芯面积增大,器件尺寸缩小,同发展年代呈指数关系。,薄膜(thin film)的定义,20世纪40年代真空器件几十cm,60年代固体器件mm大小,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器件m大小。90年代VLSI亚微米大小,2000年分子电子器件纳米量级。,集成电路与硅单晶的发展趋势,20世纪40年代真空器件几十cm,60年代固体器件mm大小,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器件m大小。90年代VLSI亚微米大小,2000年分子电子器件纳米量级。,集成电路与硅单晶的发展趋势,如此发展趋势要求研究亚微米和纳米的薄膜制备技术,利用亚微米、纳米结构的薄膜制造各种功能器件:单晶微晶薄膜、小晶粒的多晶薄膜、纳米薄膜、非晶薄膜、有机分子膜。,集成电路与硅单晶的发展趋势,薄膜结构中的原子排列,都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一定的缺陷态。而块状固体理论,是以原子周期性排列为基本依据,电子在晶体内的运动,服从布洛赫定理,电子迁移率很大。,薄膜材料的特殊性,薄膜材料中,由于无序性和缺陷态的存在,电子在晶体中将受到晶格原子的散射,迁移率变小,薄膜材料的电学、光学、力学性质受到很大影响。,薄膜材料的特殊性,1)薄膜与块体材料在特性上显著差别,主要反映在尺寸效应方面,厚度薄易产生尺寸效应,薄膜厚度可与某一个物理参量相比拟。,薄膜材料的特殊性,如:电子平均自由程。无序非金属膜中:50,多数膜导电特性类似于块体材料。金属与高度晶化膜中:几百。,薄膜材料的特殊性,2)薄膜材料的表面积同体积之比很大,表面效应很显著,表面能、表面态、表面散射和表面干涉对其物性影响很大。,薄膜材料的特殊性,3)薄膜材料中包含有大量表面晶粒间界和缺陷态,对电子输运性能影响较大。,薄膜材料的特殊性,4)薄膜多是在某种基片上生成,故基片和薄膜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出现黏附性和附着力的问题,内应力的问题。与附着力相关的因素还应考虑相互扩散,在两种原子间相互作用大时发生。两种原子的混合或化合,造成界面消失,附着能变成大的凝聚能。,薄膜材料的特殊性,2.1 薄膜的成核长大热力学,若g表示一个原子在此相转变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则,2.1.1 体相中均匀成核在一定的过冷度下,气相中形成半径为r的球状固相或液相核时,引起体系自由能的改变d为:d=-(4r3/3)+4r2,:原子体积,:一个原子由气相变为固相或液相自由能降低值,是比界面能。,2.1.1 体相中均匀成核临界晶核半径 rc=2/成核功 dc=(16/3)23/2,成核功和2成反比。,成核率和获得成核功的概率成正比:exp(-dc/kT)。,成核率:单位时间单位气相体积内成核数,2.1.1 体相中均匀成核临界晶核半径 rc=2/成核功 dc=(16/3)23/2,要使成核率增大,须使dc减小,使过冷度增大(增大)。,成核率和获得成核功的概率成正比:exp(-dc/kT)。,如果晶态核是多面体,如核的外形是尺寸为L的立方体,则d=-(L3/)+6L2临界晶核尺寸 Lc=4/成核功 dc=3223/2即立方体晶核的成核功dc的系数比球形晶核增大约一倍。,dc=(16/3)23/2,2.1.1 体相中均匀成核,立方晶核的表面积/体积比大于球形核,对自由能的变化不利。如果晶态核采取接近球形的多面体,并且这些外形由低表面能的界面组成,如外形是由(111)、(100)等形成的十四面体,则多面体的成核功可以比球形核低。,2.1.1 体相中均匀成核,衬底上成核属于非均匀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球冠核形核功:临界半径:,2.1.2 衬底上的非均匀成核,d=-(r3/3)+r2(2-3cos+cos3),rc=2/,最大形核功dc=(1623/2)(1-cos)2(2+cos)/4=(1623/32)f(),球冠核的临界半径,和均匀成核时球核的相同:因为球面上各点都应处处和气相平衡,二者曲率半径相同。形核功差别在形状因子f()。,2.1.2 衬底上的非均匀成核,临界晶核半径 rc=2/成核功 dc=(16/3)23/2,rc=2/,完全浸润时,球冠变为覆盖衬底的单原子层,=0,cos=1,f()=(1-cos)2(2+cos)/4=0,形核功为零。这是宏观理论结果,从微观角度考虑二维成核时仍需一定成核功。,完全不浸润时,球冠趋于球,=,cos=-1,f()=1,成核功和球核时相同。,衬底上不均匀成核时一般总有一定的浸润角:,成核功。,非均匀成核功小于均匀成核功。,:衬底表面能;:柱体核界面能;:柱体核表面能。令=+-,d=-(L2h/)+L2(+-)+4Lh,如果A晶核的外形是横向尺寸为L、高度为h的四方柱体,晶核的形核功为:,Lc=4/hc=2/dc=1622/2,当2时,hcLc,临界核变得十分扁平,成核功比均匀成核时立方核的成核功小得多。dc=3223/2,晶核的临界尺寸和成核功为:,圆柱体核比四方柱体核在自由能上更加有利,晶核的形核功为:d=-(r2h/)+r2(+-)+2rh圆柱体晶核:2rc=4/hc=2/dc=422/2它们临界尺寸相同,成核功的系数由16变为4,圆柱体核的成核功小于四方柱体核的成核功。,Lc=4/hc=2/dc=1622/2,同质外延:A原子在A衬底上成核,晶核的表面能=衬底的表面能,晶核和衬底的界面不再存在,=0,h/2r(/2),0。在简立方点阵衬底上可以形成单原子层的正方二维晶核,其自由能变化:d=-(L2a/)+4La(a为晶格常数),,横向尺寸为L、高度为h的四方柱体晶核形核功:d=-(L2h/)+L2(+-)+4Lh,:二维晶核周界原子,侧向键被断开引起的 周界能。自由能降低的第一项随L2而变化,自由能增加的第二项随L而变化,d一开始随L而增大,在临界尺寸Lc处达到极大。即:在衬底上形成单原子层的二维晶核时,也需要一定成核功。,正方二维晶核 d=-(L2a/)+4La,均匀成核与非均匀成核,都是采用热力学方法来处理成核问题。在流体相的过饱和度或过冷度不太大的情况下,这种处理方法正确,在所形成的临界晶核中,至少包含有数十个原子或分子,可认为是“宏观晶核”,并可用表面能这一宏观量来描述。,2.1.3 成核的原子模型,不少晶核形成的原子理论提出,如:Walton理论、Zinsmiester理论、Logan理论、Lewis理论以及广义的成核-生长-聚集理论等。,实际情况中,过冷度常常很大,临界核的尺寸小到只包含几个原子,接近于原子尺寸,应从原子模型出发考虑成核问题,根据原子的观点来确定。,2.1.3 成核的原子模型,成核的最简单的原子模型只考虑最近邻原子间的键能uAA。两个A原子从气相中凝聚后自由能减少了uAA。同质外延:晶核为简单四方柱,A原子数为 mmn=N,由于A晶核和A衬底间没有界面,晶核引起的自由能改变为:d=-N+4mn(uAA/2)=-N+2mnuAA,:一个原子从气相到固相引起的自由能改变,后一项是柱体晶核四个侧面的表面能。它们由断开的最近邻键数4mn进行估计,其中的1/2来自断键引起的表面能分属两个表面。,d=-N+4mn(uAA/2)=-N+2mnuAA,2.1.3 成核的原子模型,异相成核时:A原子组成的晶核在B衬底上形成,总数mmn=N晶核底面m2个A原子和B衬底黏附,由于:A晶核表面能=uAA/2a2A晶核和B衬底的界面能=(uAA+uBB)/2-uAB/a2B衬底表面能=uBB/2a2,=+-=(uAA-uAB)/a2,,即在简单立方点阵情况下,在L=ma,h=na条件下得到d=-N+m2(uAA-uAB)+2mnuAA在N不变的条件下由后两项 m2(uAA-uAB)+2mnuAA=m2(uAA-uAB)+2NuAA/m的极小值条件得到:2m(uAA-uAB)-2NuAA/m2=0即:m3=NuAA/(uAA-uAB),如果A晶核的外形是横向尺寸为L、高度为h的四方柱体,晶核的形核功为:d=-(L2h/)+L2(+-)+4Lh,再由d极小值得到 mc=2uAA/nc=2(uAA-uAB)/dc=4uAA2(uAA-uAB)/2由前两式可以得到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 Nc=8uAA2(uAA-uAB)/3宏观结果一致 Lc=4/hc=2/dc=1622/2好处:便于处理晶核只含少数几个原子的情况。,晶体表面的缺陷对薄膜成核长大有重要影响:增原子和缺陷的结合能常常大于和完整表面的结合能,晶核首先在缺陷处形成。增原子有更大概率停留在台阶和扭折处,其他增原子扩散到这些增原子近旁就开始成核。在衬底的台阶边和扭折处有更大的成核概率。,2.1.4 衬底缺陷上成核,螺旋位错在表面上的露头处带有台阶,它们对成核长大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台阶近旁有较大的成核概率,形成螺旋生长卷线。表面点缺陷(表面空位或杂质增原子)近旁也有较大成核概率。,2.1.4 衬底缺陷上成核,dc=(16/3)23/21-sin(+)/2-cos2(+)cos/4sin=(16/3)23/2f(,),三叉晶界有不同凹陷程度,近似以半角为的凹陷圆锥表示,该处形成一球冠A晶核:,如果衬底是多晶,在晶粒间界,特别是三叉晶界处有较大的成核概率。,其成核功:,当趋于90时,和衬底上非均匀成核的成核功公式相等:dc=(1623/2)f(),dc=(16/3)23/21-sin(+)/2-cos2(+)cos/4sin=(16/3)23/2f(,),形状因子f(,):同,减少,三叉晶界凹陷得越深,成核功不断下降。因此在三叉晶界处容易成核。,非晶态半导体膜的金属诱导晶化现象,就是由于非晶态半导体膜和金属复合在一起时,由于成核功的降低,先在三叉晶界凹陷处结晶,从而使晶化温度可以降低300K。,=45时,三叉晶界的成核功在所有下都小于宏观台阶处的成核功。,虚线:宏观台阶旁成核功的形状因子曲线,台阶处的成核功也显著低于平坦面上的成核功。,2.1.4 衬底缺陷上成核,同质外延:在A衬底上的A原子团簇可以有多种组态,在温度高、原子容易迁移时,多种组态会趋向一个最稳定组态。简单立方晶体(001)面上沉积原子:,四个原子的正方形组态最为稳定。,如有4个沉积因子:排成一排,形成7个AA原子键,能量降低7uAA排成正方形,形成8个AA原子键,能量降低8uAA,2.1.5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如:8个沉积原子,密排成双层正方形,能量降低16uAA 密排成一层,能量降低18uAA说明 单层密排比双层密排更稳定。,同质外延一层和双层密排的能量降低值(N:沉积原子数,uAA:AA键能),一层密排时成键数,总是大于双层密排时的成键数,这是一层密排能量上有利的主要原因。,同质外延一层和双层密排的能量降低值(N:沉积原子数,uAA:AA键能),随着沉积原子数的增大,一层和双层密排组态能量降低值的差别也逐渐增大。同质外延最稳定生长模式是单层生长,而不是多层岛状生长。,例如:在面心立方晶体(111)进行同质外延生长如有4个原子,1)密排成平行四边形,能量降低-17uAA;2)密堆成正四面体,能量降低-15uAA。一层平行四边形组态能量双层正四面体组态能量。如有10个原子,1)一层密排能量降低-49uAA,2)双层密排能量降低-45uAA.单层密排成键数比双层密排多。沉积原子数,能量差。,同质外延并且温度高时,薄膜最稳定的组态:单层排列,二维生长模式。但实际上,沉积原子常来不及迁移到能量最低的逐层生长组态,生长模式常以岛状生长为主,薄膜的生长常不决定于上述热力学因素,而是决定于动力学因素。,2.1.5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异质外延:A原子沉积到B衬底上从能量上看,异质外延既可逐层生长,也可岛状生长,主要取决于AB键能和AA键能的大小。如果AB键能大于AA键能,逐层生长有利;反之,如AA键能显著大于AB键能,则岛状生长有利。,2.1.5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有8个A原子:正方密排为两层,能量降低-4uAB-12uAA;密排在一层,能量降低-8uAB-10uAA。如果uAA2uAB,则两层密排在能量上有利。,简单立方晶体B的(001)上沉积A原子:,4uAB-2uAA,0,双层密排时总键数小于单层密排。随着沉积A原子数从8增加到98,双层密排有利的条件分别为uAA2uAB(N=8),uAA1.5uAB(N=18),uAA1.33uAB(N=32),uAA1.25uAB(N=50),uAA1.24uAB(N=72),uAA1.2uAB(N=98)。,异质外延一层和双层密排的能量降低值(N:沉积原子数,u:键能),N增大,双层密排(岛状)有利的条件会进一步降低。,随着N的增大,双层岛状排列有利的条件可以进一步降低。,在fcc面心立方(111)面上异质外延情况类似。,uAA显著大于uAB:AA键显著强于AB键,原子将尽量结合在一起,并尽量减少和衬底原子形成的键数,从而形成岛状生长模式。,反过来,uABuAA:将形成层状生长模式。此时,原子在衬底上外延一层时获得的能量和A原子同质外延时相等(uAB=uAA)或更大(uABuAA),因为A原子单层排列不仅形成的键数比双层排列多,而且形成的AB键能大。,当uABuAA,A原子在B衬底上铺满一层后,在最近邻近似下,第二层A原子的沉积和同质外延相同,只要A原子容易迁移,A薄膜将一层一层地生长。原则上讲,uABuAA,A原子尺寸和B原子尺寸相同,不发生单层生长后岛状生长模式。,2.1.5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如A原子大于B原子,外延的A原子层中出现压应力,反之则外延的A原子层中出现张应力。引起的应变能随膜厚的增大而增大,应变能足够大时,为弛豫此应变能会产生失配位错。如A、B原子尺寸差别太大,带有失配位错的外延结构也不能保持,此时在单层或几层生长后将出现岛状生长。,二维生长仍需克服一定势垒,因为A原子的一部分断键的能量相当于二维晶核的周界能。因此:自由能的变化=获得的相变能+新形成的周界能。自由能变化达到峰值:得到二维成核功,二维晶核的临界尺寸。二维成核时如有应变能,临界尺寸和成核功将增大。,根据宏观成核理论:B衬底上的A薄膜生长以球冠的形状开始成核,核的高度和底面半径之比由A元素对B衬底的浸润性决定:越小,球冠越平坦。,2.1.5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球冠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平衡时有:cos+=,+时=0,球冠核的高度为原子面的厚度,即球冠核转化为单原子层核。+时0,球冠核有一定的高度。,清洁晶体衬底上,薄膜生长的模式可分成三种:,1.二维(层状)生长(Frank-van der Merwe)模式 浸润角为零,B衬底上形成许多二维A晶核,晶核长大后联 接成单原子层,铺满衬底后继续上述过程,一层层生长。,2.三维(岛状)生长(Volmer-Weber)模式 浸润角不为零,B衬底上形成许多三维的岛状A晶核,岛状A晶核长大后形成表面粗糙的多晶膜。,3.单层二维生长后三维(层加岛)生长模式(Stranski-Krastanov)处于前两者之间,先形成单层膜后再岛状生长。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二维生长后膜内出现应力场合。,微观成核理论:二维生长一般发生在uABuAA,即0的场合。=+-衬底B和A薄膜晶格匹配良好,薄膜一般是单晶且和衬底有确定取向关系。二维生长,简单立方晶体,正方核厚度为晶格常数a,二维核临界尺寸:Lc(h=a)=auAA/(+uAB-uAA)。,以原子数表示:二维核的临界尺寸 mc=uAA/(+uAB-uAA)成核功 dc=uAA2/(+uAB-uAA)uABuAA时,在一定的欠饱和(0)条件下也可以发生二维生长。,同质薄膜生长时,uAB=uAA,浸润角=0的条件(=+)刚能满足,此时的二维生长不能在欠饱和条件下发生。,三维生长:uAB0的场合。和二维成核相比,AA键增多,AB键减少。三维生长一般在衬底晶格和薄膜晶格很不匹配时发生,最后薄膜一般是多晶,和衬底无取向关系。,半导体应变自组装量子点采用这种模式生长而得到。,单层二维生长后三维生长:uABuAA,0场合。但单层二维生长后,A原子层横向键长受到B衬底约束,被拉长或压缩,继续二维生长时应变能显著增大,不得不转为三维生长。,应变自组装InAs/GaAs量子点:晶格失配度7%,aInAsaGaAs 较小界面能生长初期:二维层状生长,形成浸润层(wetting layer),浸润层厚度增加,内部应变能积累变大浸润层厚度Hcw1.7ML:转为3D岛状生长 Hcw:2D-3D转变厚度,一定密度和尺寸分布的三维小岛出现在生长表面,有规则几何形状:金字塔形、截角金字塔形、透镜形岛侧表面由发生重构的晶面围成。,应力部分释放:小岛可以无位错 共格岛(coherent island)InAs岛长大需消耗部分浸润层:2D-3D转变后,浸润层厚度Hcw。岛高几纳米,岛底直径几十纳米。,继续增加InAs沉积量:部分3D岛长大,当岛内应力超过位错形成能:岛边缘产生位错释放应变能,变成熟化岛(ripened island)受动力学生长因素控制,熟化岛有一定尺寸和密度,经典热力学平衡理论:异质外延成核机制,由衬底和外延层的表面能、界面能决定,未考虑晶格失配带来的应变能。Daruka和Barabasi,利用热力学平衡理论,深入研究外延生长模式随晶格失配度大小、沉积量H等的变化关系,得到外延生长平衡相图。,外延生长细分成7种模式:1个层状生长(FM)模式 1个岛状生长(VW)模式2个层加岛生长(SK)模式 3个熟化岛(R)模式,1)当01时:开始按层状生长模式,外延层沉积量超过某一临界值Hc1后,可能转变成R1生长模式,在一定厚度浸润层上按3D岛状生长。3D岛是熟化岛,岛体积越大系统越稳定。随H继续增大,岛尺寸趋无穷大,密度趋0。,2)当1 2时:沉积量超过Hc1,入SK1区,一定厚度浸润层上生长着尺寸和密度有限大小的共格3D岛。H继续增加,岛尺寸、密度增加,浸润层厚度增长相对较缓慢。当H超过临界值Hc2后,生长模式转成R2模式,开始出现熟化岛和共格岛的共存生长。,3)当2 3时:由于晶格失配较大,开始沉积外延层直接在衬底上按3D岛状生长,岛稳定存在,不会发生熟化现象。沉积量增加,开始出现浸润层,厚度随H而增加,岛尺寸和密度保持不变,SK2生长模式。H继续增加,生长模式转成SK1或R2模式。,4)当3时:最初的生长为VW模式,当H超过临界值Hc3时,开始出现熟化岛,转成R3生长模式,与R2模式的区别在于缺少浸润层。,为生长良好光电性质、无位错的量子点材料,需精心设计外延层与衬底的失配度大小,并控制外延层的沉积量不能超过临界值Hc2.,层状生长模式能够提供平坦的异质界面、生长表面,对很多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作很有利,但受晶格失配度大小的限制,外延材料的选择范围有限。因此,在异质外延生长中,通过动力学因素控制成核的维度及生长模式是关键。,Si衬底上先生长1ML的As后,再外延生长Ge,Ge外延层:生长模式SK模式 层状生长FM模式。沉积几十ML,Ge仍维持FM模式。生长过程中,As始终处在Ge原子之上:表面敏化剂(surfactant),2.1.5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原本以SK模式生长的外延层,在生长过程中,加入表面敏化原子后,可按层状方式生长,外延层累积的应变能,以形成失配位错网格的形式得到释放。,Si衬底外延生长Ge:Ga、In、Sb、Pb、As、Sn、Bi、Te作表面敏化剂。InAs/GaAs外延生长:In、H作表面敏化剂。,2.1.5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AES可以鉴别薄膜生长模式。三种生长模式下AES峰强度随沉积量(以单原子层ML为单位)的变化曲线,S代表衬底元素的AES峰强度,D代表沉积元素的AES峰强度。,2.1.6 薄膜生长模式的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a)三维岛状生长时AES强度变化缓慢,S减小得慢,D增加得慢,沉积量达到4ML后还没覆盖住衬底,信号S仍很强,沉积几层时信号变化接近线性。,三维岛状生长和二维层状生长,对衬底的覆盖度不同,使三种模式的曲线有各自的特征。,(c)二维层状生长的AES强度变化迅速,沉积量达到1ML后已经覆盖住全部衬底,在此范围内变化接近线性,沉积量为1-4ML时变化减慢下来。衬底信号迅速下降,沉积量为4ML时变化到接近0。,(b)二维层状生长后三维岛状生长时,在1ML前曲线和(c)类似,1-4ML时变化突然减慢下来,并且其变化类似于(a)。如果此时三维岛高宽比大,D信号增加慢,如果三维岛的高宽比小(比较平坦),D信号增加略快。,STM:可更精密探测表面上的单个原子和少数原子组成的小岛,从而区别三种模式。但探测范围很小,测定几层原子沉积过程的变化相当费时。AES:可以便捷测定大面积内几层原子沉积过程的信号变化,从而区别三种不同的模式。,以上薄膜的成核和长大限于热力学的范围。实际的过程:在衬底上可以形成许多稳定的晶核。稳定晶核数目不断增多后,在晶核之间沉积的后续增原子,只需扩散一个短距离,就可合并到晶核上去,而不形成新的晶核。此时稳定晶核数达到极大值。继续沉积使晶核不断长大成小岛,小岛相遇后发生合并使小岛数下降。,2.2 薄膜的成核长大动力学,2.2.1 成核长大的物理过程薄膜成核长大过程相当复杂,它包括一系列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其中的具体过程有:原子沉积到衬底,从衬底再蒸发,在衬底、晶核上表面扩散和界面处互扩散,,成核(包括形成各种不同大小、数量不断增多 的亚稳定晶核、临界晶核和稳定晶核),长大等过程。,这些过程都是随机过程,需要利用热力学、统计物理和动力学得到描述这些过程的解析公式。,核的形成与生长有四个步骤:1)从源蒸发出的气相原子入射到基体表面,一部分能量较大的弹性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吸附在基体表面。吸附原子中,有一小部分因能量稍大而再蒸发出去。,核的形成与生长有四个步骤:2)吸附原子在基体表面扩散迁移,互相碰撞结合成原子对,或小原子团,并凝结在基体表面上。,3)原子团和其他吸附原子碰撞结合,或释放一个单原子。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一旦原子团中原子数超过临界值,原子团进一步与其他吸附原子碰撞结合,向长大方向发展,形成稳定原子团。,4)稳定核再捕获其他吸附原子,或者与入射气相原子结合,使它进一步长大,成为小岛。,SEM:衬底表面往往存在原子大小量级的凹坑、棱角、台阶等,作捕获中心,易俘获原子团而形成晶核。,该晶核同陆续到达的原子,以及相邻晶核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合并而生长,达到某一临界值,开始变得稳定。,随着衬底上形成许多晶核,以及它们互相接触、合并,形成岛状构造,其尺寸大致从5-8nm开始,可用SEM观测到。,继续生长,形成岛与海峡构造:11-15nm阶段。,海峡再进一步收缩,成为孔穴构造:19nm。,经过这些状态,最终生长成均匀而连续的薄膜:22nm。,薄膜成核长大是一个非平衡过程,如果温度足够高、原子沉积速率足够低,可看成平衡过程。这种情形下:气相中的原子和衬底上的原子:通过沉积和再蒸发可以接近平衡,衬底上大大小小的晶核:可以通过聚合和分解而接近平衡,等等。,但是这种接近平衡的过程非常缓慢(完全平衡时薄膜不能生长),不符合薄膜的生长情形。实际的衬底温度总是足够低,原子的沉积速率总是足够高,使薄膜以一定的速率生长。,实际薄膜成核长大中的各个过程可区分为三类:局部平衡过程、动力学限制过程、动力学禁止过程。这种区分依赖于:内在条件:过程的激活能 外在条件:温度、原子的沉积速率如:再蒸发的激活能较高,温度足够低时,增原子的再蒸发是动力学禁止过程温度足够高时,它是动力学限制过程。而激活能较低的过程容易达到局部平衡过程。,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材料及其制备.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