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大学摄影教程第三章数字拍摄技术.ppt

    • 资源ID:5048127       资源大小:4.11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摄影教程第三章数字拍摄技术.ppt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第三章 数字拍摄技术,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曝光模式的区别以及适用范围;2.了解各图标式曝光程序的特点及适用对象;3.能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设置合适的感光度,选择恰当的测光模式、曝光模式,利用合适的曝光补偿技术获得准确曝光;4.掌握影响景深的因素以及影响规律,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控制景深。,数字影像技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曝光:在按下快门按钮后快门开启着的时间内,影像传感器得到光线的过程。曝光控制:在拍摄时采取措施,灵活控制曝光量。,曝光的基本概念曝光量:拍摄时影像传感器得到光量的多少。它是决定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曝光,能得到影调正常、色彩饱和的影像曝光量太少,所得影像晦暗,画面暗部没有层次曝光量太多,即曝光过度,所得影像泛白,画面高光部分无层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2拍摄曝光准确性判别,1.判别曝光准确性的方式及要点,曝光准确与否可立即根据彩色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影像效果判别,又可通过直方图或曝光过度区指示判别。,像素密集于直方图的左边,并在左端产生溢出,右边高亮度区域没有像素,此为曝光不足。像素密集于直方图的右边,并在右端产生溢出,左边低亮度区域没有像素,此为曝光过度。直方图中从左到右差不多都有像素分布,或者像素密集于直方图的中间部分,两端都没有像素分布,此为曝光准确。,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2.技术性曝光与艺术性曝光,3.3影响曝光量的因素,曝光量进光照度曝光时间,数字照相机用光圈和快门分别控制进光照度和曝光时间。进光照度还受被摄体的亮度影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的高低,决定着得到高质量影像所需要的曝光量。,3.2拍摄曝光准确性判别,技术性曝光:最大程度地再现被摄体的丰富影调艺术性曝光:按拍摄创作意图进行曝光控制,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3影响曝光量的因素,1.光圈,光圈系数,光圈系数镜头焦距入射光孔直径,光圈系数数值越大,对应的实际光圈孔径越小,光圈系数写作f/数或F数,标准系列光圈系数有1、1.4、2、2.8、4、5.6、8、11、16、22等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具有控制曝光量、控制景深和控制成像质量的作用在被摄体亮度一定的条件下,光圈越大,进光照度越大。在影响景深的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光圈系数越大,拍摄景深越大。同一镜头,不同挡位光圈的成像质量不完全相同,有“最佳光圈”之说,即某一挡光圈的成像效果最好。从统计规律看,最佳光圈在镜头最大光圈收缩3至4档处出现的几率最大。,光圈的作用,3.3影响曝光量的因素,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3影响曝光量的因素,2.快门,快门速度 快门开启时间的长短。快门速度的值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快门速度挡位的多少反映了数字照相机档次的高低,快门种类,中心快门和焦平面快门,有形快门和无形快门(电子快门),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1/8000秒等,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3影响曝光量的因素,3.光圈与快门的配合与制约,在考虑曝光时,一般要同时考虑光圈系数与快门速度。,在已选定一组准确曝光组合的情况下,将光圈开大几档后再将快门速度加快同样的档数,并不影响曝光量。这种关系称为倒易律。,即,在同一拍摄条件下,“f/2、4000”,“f/2.8、2000”,“f/4、1000”,“f/5.6、500”,“f/8、250”,“f/11、125”,“f/16、60”,“f/22、30”等都是具有相同曝光量的曝光组合。,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3影响曝光量的因素,4.感光度,是度量影像传感器成像时对光线需求程度的指标,间接反应了拍摄所需曝光量的多少。感光度数值越高,表示拍摄所需曝光量越少。,国际标准的感光度用ISO表示,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感光度数值的大小对曝光量的影响规律:数值越大,所需曝光量越少;数值提高几倍,所需曝光量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如:某光线条件下,用感光度ISO 100,采用“f/11、1/125秒”的曝光组合可以达到曝光准确,则用ISO 400,采用“f/11、1/500秒”或者“f/16、1/250秒”、“f/22、1/125秒”的曝光组合同样可以达到曝光准确。,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4曝光模式,1.程序式自动曝光(P模式),2.光圈先决式自动曝光(Av模式),数字照相机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的自动曝光模式。特别适合于突发事件的拍摄。,由拍摄者选择设置光圈系数,数字照相机根据感光度、选定的光圈系数和测得的景物亮度等信息,自动确定准确曝光的快门速度的一种模式。适用于有景深要求的拍摄。,3.速度先决式自动曝光(Tv模式),由拍摄者选择设置拍摄时的快门速度,数字照相机根据感光度、选定的快门速度和测得的景物亮度等信息,自动选择准确曝光所要求的光圈系数的一种模式。适合于动体拍摄。,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4曝光模式,4.景深优先式自动曝光(DEP模式),5.手动曝光(M模式),由拍摄者已选择的聚集区对准景物中所要表现的最近清晰点和最远清晰点,数字照相机记忆数值,拍摄者再取景后,数字照相机根据得到的清晰范围数值,自动选定的光圈系数和准确曝光的快门速度的组合一种模式。适用于拍摄者所希望获得的最佳景深范围的拍摄。,由拍摄者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一种模式。一般在自动曝光无法提供准确曝光的情况下使用。半按快门数字照相机一般会指示曝光的准确程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5合理测光,3.1曝光控制技术,1.测光特性,数字照相机的测光曝光系统是以将物体的反光率假定为18%作为前提。18%反光率是测光的最基本特性。,2.测光模式,就测光区域在整个拍摄画面中的位置、大小以及测得的各部分亮度数据在计算曝光时的权重。,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6测光模式,3.1曝光控制技术,1.切换测光模式,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6测光模式,3.1曝光控制技术,2.调节曝光补偿,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图标式曝光程序又称场景模式曝光,是将每类拍摄题材抽象为一种拍摄模式,并用相应的图标与之对应。当拍摄某类题材时,只要选择相应的图标即可启动对应的程序进行拍摄。,1.人像,专用于人物肖像拍摄的模式。对应的程序为大光圈,所摄画面景深小,能使清晰的人物与虚糊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人物格外突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2.风景,用于一般风光拍摄。对应的程序是小光圈,所拍摄的画面景深非常大,可使远近景物在画面上得到清晰表现,尤其适合拍摄深远辽阔、一望无际的自然景色。拍摄人与景相对较远的纪念照时,通常也采用该模式。,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3.夜景拍摄,专用于在弱光条件下拍摄人像。数字照相机自动处于慢速闪光同步功能进行闪光拍摄,利用闪光灯的照明使人物准确曝光,利用长时间的曝光使背景在画面上充分展现,使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得到较好平衡,避免出现通常夜景闪光拍摄时画面背景漆黑一片的现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4.运动主体,用于拍摄四处移动的主体。对应的程序是高快门速度与大光圈的结合,可在画面上“凝固”快速运动的主体,使所摄画面上的动体是清晰的。拍摄儿童与宠物时,通常采用该模式(最近拍摄距离为1m以上)。,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5.室内,与夜景拍摄相似,是以慢速同步结合减弱红眼闪光功能进行拍摄可以在主体获得准确曝光的同时,使周围场景得到充分展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6.SCN(特殊场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6.SCN(特殊场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6.SCN(特殊场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6.SCN(特殊场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3.7图标式曝光程序,6.SCN(特殊场景),注意,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1.闪光灯发光特性及性能指标,3.8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闪光灯发光特性 闪光灯发光具有发光持续时间短(最长只有几百分之一秒)、发光强(闪光指数GN高)、光色好(接近中午阳光色温)、近似点光源(光线似乎来自于一个点)等特点。,闪光灯性能指标 闪光灯性能主要用闪光指数、回电时间、色温、闪光涵盖角度等衡量。,闪光指数越大、闪光灯发光越强。闪光指数每提高1倍,发光强度增加为原来的4倍。,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1.闪光灯发光特性及性能指标,3.8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闪光指数的高低与感光度有关。对于发光强度一定的闪光灯,在不同感光度下拍摄具有不同的闪光指数。,闪光指数还与闪光输出角、闪光输出档位、是否超高速同步以及是否频闪闪光等有关。,闪光灯闪光之后至电量再次充足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回电时间。回电时间越短越好。,闪光涵盖角度是指闪光灯发出光线的扩展角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4.内置闪光灯的拍摄,3.8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拍摄者在使用内置闪光灯闪光拍摄时仅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闪光模式。,自动闪光,在自动闪光模式下,当数字照相机测得照度过低可能造成曝光不足时即会在拍摄时使用闪光灯发光。,在数字照相机上通常默认的闪光模式为自动闪光。,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4.内置闪光灯的拍摄,3.8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强制闪光开启,是指拍摄时必然闪光的闪光模式。如白天当被摄体的轮廓线条太柔和而不明快时,可将数字照相机设置于强制闪光开启名胜下进行拍摄。,强制闪光关闭,是指不管拍摄环境亮度如何都不进行闪光的拍摄模式。通常在禁止闪光拍摄的场所使用。当需要利用现场光造就特殊气氛时。或要表现夜幕下的特殊效果时,往往也采用强制闪光关闭模式拍摄。,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4.内置闪光灯的拍摄,3.8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减弱红眼闪光,在黑暗的环境下闪光拍摄面朝镜头的人像或动物时,如果闪光灯太靠近数字照相机的光轴,闪光将直射被摄者的眼睛,透过瞳孔照亮眼底血管,经血管反射后的光线又从瞳孔射出,从而使彩色影像上人或动物的瞳孔为红色,这种现象称为红眼现象。,数字照相机一般具有减弱红眼功能。即在正式闪光曝光前先发光,使被摄人物的瞳孔收缩,减少进入瞳孔的光线。,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4.内置闪光灯的拍摄,3.8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减弱红眼闪光,使用不具有减弱红眼功能的数字照相机时,也可以采取人为措施将红眼现象减弱到最低限度。如:提高拍摄环境的整体照度;让被摄者不正视镜头;按独立闪光灯上的试闪按钮,使闪光灯在拍摄之前预闪几次;将闪光灯移至机身一侧进行拍摄;让被摄者先注视一会儿明亮处等等。,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1曝光控制技术,4.内置闪光灯的拍摄,3.8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夜景同步闪光,是指使用较长的曝光时间进行闪光拍摄,供弱光条件下拍摄人物或主体不很远的景物。夜景同步闪光时的快门速度由数字照相机根据程序自动选择。,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聚焦,手动聚焦(MF),聚焦是否准确的判别指示:,磨砂玻璃式聚焦指示,简单电子式指示,彩色液晶显示指示,2.自动聚焦(AF),当快门按钮按到第一行程时,数字照相机驱动镜头中聚焦镜片移动,改变其与影像传感器的距离,从而使成像清晰的聚焦方式。,通过转动镜头的聚焦环使镜头中的聚焦透镜组前后移动实施聚焦的方式。,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聚焦,2.自动聚焦,采用被动式AF时,一般要进行自动聚焦区的选择和自动聚焦模式的选择。聚焦区的选择方式有手动指定式、自动选择式和动态选择式三种。,手动指定式(单区自动聚焦),数字照相机自动聚焦是针对取景范围内特定区域进行的,拍摄时必须根据主体的位置,选择合适的聚焦区。自动聚焦分为主动式AF和被动式AF。,由拍摄者在若干聚焦区域中指定一个区域作为随后拍摄的聚焦区,而其余聚焦区处于不工作状态。已选择的聚焦区在取景器中通常以特殊方式显示。拍摄之前若已确定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采用手动指定式选择聚焦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动态选择式,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聚焦,2.自动聚焦,自动选择式,将刚刚启动聚焦时选择的聚焦区所对应的物体作为主体,当主体移动了,数字照相机将主体新到位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聚焦区教学聚焦,使移动中的主体对应于任何聚焦区都能准确聚焦。,数字照相机在自动所有的聚焦区中将对应于最近距离物体的聚焦区作为实际聚焦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单次自动聚焦(SAF),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聚焦,2.自动聚焦,在半按快门按钮时,只对被摄体进行一次自动聚焦动作。但若聚焦不准确时,则无法释放快门,称为聚焦优先方式。适合拍摄静止物体或运动速度较慢的物体。,连续只对聚焦(CAF),又称伺服只对聚焦。只要半按快门,系统就根据目标距离的变化,连续进行自动聚焦。无论聚焦是否准确,都会释放快门(释放优先)。准确聚焦的可靠性不如单次自动聚焦高。,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聚焦,2.自动聚焦,AF失灵的条件及解决办法,被动式AF难以准确聚焦的几种情况:,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AF的特殊启动方式,在部分数字照相机上,有眼启AF和全时AF等AF启动形式。,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聚焦,2.自动聚焦,聚焦失灵的解决方法:,改用手动聚焦方式;先在单次AF聚焦方式下,向同距离的其他物体聚焦,然后在锁定聚焦点(自动聚焦锁定AFL)后取舍景物进行拍摄;在主体极暗的条件下,启用数字照相机或闪光灯上的AF辅助照明。,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拍摄像素量及质量模式选择,1.拍摄像素量及其选择,选择拍摄像素量的原则是按需选用,即根据最终应用所需要的像素量确定拍摄的像素量。,2.影像文件格式及其质量模式选择,如果要使影像质量最高,且文件尺寸较小,则选择RAW格式,如果既需要高质量影像,又希望打开文件方便,并且要将拍摄时的各项调节结果在影像中加以反映,则宜选用TIFF文件格式,如果既要影像文件尺寸小,又希望文件打开非常方便,则宜选用JPEG文件格式,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影响清晰表现的其他控制,1快门速度对清晰表现的影响,快门除了具有控制曝光量的作用外,还有控制拍摄影像清晰度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徒手持握数字照相机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能太慢,高快门速度才能清晰“凝固”运动主体,运动速度越快,“凝固”动体的快门速度也应越快。,拍摄平行于焦平面运动的主体时,快门速度也应快。,镜头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快门速度应越快。,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影响清晰表现的其他控制,2数字照相机稳固度对清晰表现的影响,拍摄时,通常从以下方面着眼保持数字照相机的稳固:,采用正确的持机方式,用三角架支撑稳固数字照相机,采用特殊的启动曝光方式,3.镜头解像力对成像清晰度的影响,解像力又称分辨率,是以成像面上1mm内能清晰地分辨出黑白相间的线条对数表示。不同档次的镜头,解像力高低悬殊非常大,低的只有几十线对/mm,高的可达150线对/mm以上。,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近距拍摄清晰表现技术,1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指既可当普通镜头使用,又可近距离聚焦并高倍率拍摄的镜头。,3.2清晰表现控制技术,2变焦镜头的微距功能,变焦镜头的微距拍摄能力不及微距镜头,这既表现在微距拍摄倍率方面,又表现在微距拍摄的成像质量方面。,3近摄附件,近摄镜,前置微距变焦镜,接圈,近摄皮腔,4显微摄影,显微摄影是指用数字照相机拍摄显微镜显示的微观现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3景深控制技术,景深的概念,景深是指在影像上表现出来的、对应于实际拍摄景物中聚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景深为前景深与后景深之和。,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3景深控制技术,景深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只有处于聚焦点的景物在画面上才是清晰的。而实际拍摄得到的影像是聚焦点前后一段距离内的景物(景深范围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这主要是由人眼分辨能力有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共同决定的。,控制景深是拍摄时常用的手法。小景深:拍摄花卉时,可以将花朵前后的残枝败叶在画面上虚化,突出主体。,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大景深:在风光名胜前拍摄纪念照,将前后人景都清晰地表现。,3.3景深控制技术,景深的概念,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1.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2.光圈对景深的影响,3.聚焦距离对景深的影响,3.3景深控制技术,镜头焦距越短,拍摄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拍摄用光圈越大,即光圈系数越小,所得影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拍摄聚焦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聚焦距离越近,景深小。远距离拍摄时,焦距不必很精确,近距离拍摄,尤其进行微距拍摄时,聚焦的调整要慎之又慎。,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4.影像放大率对景深的影响,5.观看距离对景深的影响,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3.3景深控制技术,拍摄后,影像显示或呈现的尺寸越大,所表现出的景深越小。,观看影像的距离越远,所表现出的景深越小。,在影响景深大小的众多因素中,拍摄时可加以调控的因素是镜头焦距、聚焦距离和光圈系数。大光圈、长焦距、近聚焦距离结合得小景深。小光圈、短焦距。远距离结合得大景深。实际拍摄中,主要是通过选用不同的光圈系数控制景深。,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3景深控制技术,了解景深大小的方法,.景深标尺,景深标尺又称为数字照相机上的景深表。,利用景深标尺,既可以了解具体拍摄条件下的景深大小,又可以选择符合拍摄景深要求的光圈系数,还可以应用超焦距。,.景深预视,景深预视是指通过按下单反数字照相机上的景深预视按钮,预观拍摄后可能的景深大小。,单反数字照相机采用预置式光圈。,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1.色彩的属性,色别(色相),色别是色与色之间区别的主要表象特征。色别由光得到光谱成分决定,单色光的色别取决于其波长,复色光的色别取决于主要光波的波长。,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既与反光率有关,又受色别和受光强弱影响。物体的反光率越高,非透明物体的明度愈大;物体的透光率越高,透明物体的明度愈大。同一场景中,强光部分的色彩为高明度的色调,阴影部分的色调为低明度的色调。,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1.色彩的属性,饱和度,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度,即接近纯光谱色的程度。饱和度取决于主波长的纯光谱色与白光的比例。越接近光谱色,饱和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醒目;距离光谱色越远,饱和度越低,色彩越不鲜艳,甚至于显得晦暗。,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物体呈现颜色物体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光源色,光源的颜色是光源所发出光线光谱成分的综合反映,是光的波长分布情况的反映。色彩是光的反射,物体只有受到光照才能产生色彩。同一物体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显现不同颜色。光源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是光源的光谱成分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在拍摄方面考虑光源颜色时较多地着眼于显色指数和色温。,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显色指数,是衡量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光谱是否齐全以及光谱分布情况的指标。只有当光源的显色指数高时,在其照明下的物体才有可能显现出丰富的颜色。,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表3.1 常见光源显色指数表,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色温,是描述光源光谱成分及相对强度的物理量。色温值越高,光线中蓝光的成分越多;色温低,光线中的红光成分越多。,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表3.2 常见光源色温表,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固有色,固有色指物体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呈现的颜色,它是凭借视觉经验积累深刻地记录在人们头脑中,并通过各种媒介将这种认识进行传播,逐渐对色彩形成的一种共识。,环境色,环境色是物体所处环境色彩的反映。,物体受光源照射时,一般除了受到主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照射外,可能同时受到次要发光体红反光体的影响。次要发光体(主要是反光体)的色彩在物体暗面的反映就是环境色。每一种物体都向其周围空间反射光线。物体表面越光滑,这种反射对周围的影响越明显。,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3.原色与补色,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所有的色光,这三种色光称为原色光。,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任何两种单色光相加后如果能产生白光,则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原色与补色之间的关系可用六星图表示。,原色光与补色光的关系是彩色成像或彩色影像处理的基础。,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1.分光源类型设定调整白平衡,分光源类型设定调整白平衡是借助于数字照相机上的白平衡调整菜单,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光源类型图符或名称实现调整。,白平衡调整是通过改变拍摄产生的红、绿、蓝三色电信号的增益,准确记录被摄体的色别,包括自动调整、分光源类型设定调整、设定色温调整、定制式调整、取样式调整等形式。,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1、分光源调整,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2、自定义白平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2、自定义白平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3.色温矫正,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4、白平衡自动包围曝光,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是由所有能观察到的颜色构成的类似地图的彩色图形。,选择色彩空间的原则是使所选色彩空间满足应用的需要和表现意图。,色彩位数,色彩位数(彩色深度),是所有数字影像获取设备都具有的性能指标。,色彩位数有两种给出形式,即每种原色色彩位数和总色彩位数。,色彩位数越多,色彩记录和表现越充分。,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4色彩控制技术,色彩模式,数字照相机一般提供多种色彩模式或彩色形式供人们选择,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要求。在不同的数字照相机上,此选择的表述方式不同,分档不同,选择方法不同。,数字影像中的色彩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色彩进行准确控制,必须借助于色彩管理系统。,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5特殊功能应用技术,摄像功能,摄像功能是指数字照相机可像摄像机一样进行摄像的功能。,.摄像指标,数字照相机的摄像指标主要包括摄像分辨率、桢率、可最大连续摄像时间和可用活动影像的文件格式。,摄像得到的数字文件的尺寸与摄像时间长短成正比。,2.摄像技巧及要求,无论是使用数字照相机还是摄像机进行摄像,都要充分利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运动技巧,并达到稳、准、清、平、匀的基本要求。,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5特殊功能应用技术,摄像功能,3.摄像节目的编辑加工,许多数字照相机提供了建立活动影像索引和对活动影像进行剪辑的功能。,建立活动影像索引是指在摄像节目中按时间分布提取出幅影像,合并为一幅高像素量的静止影像画面。,活动影像剪辑用于去除活动影像中不需要的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5特殊功能应用技术,声音记录功能,1.影响声音记录质量的因素,数字照相机上录制的音虽然是数字化的,但质量并不高。,要使数字化录音达到较高的质量,必须有高质量的音缘、高质量的话筒、适宜的取样频率和合适的量化位数。,2.声音记录要领,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5特殊功能应用技术,红外拍摄功能,红外拍摄是指利用数字照相机感受记录红外线进行拍摄。,1.红外拍摄的特点及作用,红外拍摄的价值在于能利用红外辐射的某些特殊性质获得普通拍摄得不到的效果,广泛应用于许多特殊领域。,2.红外拍摄方式,利用专门的红外数字照相机,将部分单反数字照相机前置的红外吸收滤光镜取去后进行拍摄;,通过拨动部分数字照相机提供的红外滤光镜开关,在普通拍摄和红外拍摄之间进行切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5特殊功能应用技术,红外拍摄功能,.红外拍摄技术要点,选取合适的滤光镜,校正聚焦点,精心确定曝光,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3.5特殊功能应用技术,影像预处理功能,影像预处理是拍摄存储之前对影像的处理。,影像预处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数字照相机所拍摄得到的影像可能会存在可视化的干扰,这种可视化的干扰在影像上表现为噪点。,拍摄时,在未曝光部分产生的电流称为暗电流。,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摄影教程第三章数字拍摄技术.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