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孟子王何必曰利》上.ppt

    • 资源ID:5022126       资源大小:507.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孟子王何必曰利》上.ppt

    王何必曰利,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义利观,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2.认识孟子仁义思想的现实意义。,背景纵览,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对老人的尊称 远:以 为远 而:修饰 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用来 利:使受利,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 吗?”,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亦:但,只 而已:罢了 何以:以何,用什么(宾语前置)利:使受利 交:互相 征利:征,求取,追逐求取利益。而:连词,表假设,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有仁义罢了。大王说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什么对我的封地有利?士庶人说 什么对我自身有利?(如果)上下互相求取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译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卿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国家有一万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千,或者国家有一千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百,这不能说不多了。,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取:拥有 为:是,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苟为:如果,假如 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义为后,即轻视义。后文的“先利”,意思是重视利益。不夺不餍:餍:满足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而:连词,表并列 遗:遗弃,抛弃 而:连词,表转折,却 后:使 后,轻视,译文:但如果以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反过来说,)(从来)没有一个有仁心 却遗弃父母的人,(从来也)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学习选文第一则,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说出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仁亲 义君 首尾呼应,突出立场 义先于利 总结: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选文第二则 宋牼将之楚,1、探讨选文论证方法:“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反面:人与人沦为利益关系,“以市道交”,会破坏社会和谐,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舍弃私利,用仁义来打动人,则能成就王业。,结论:何必曰利,正反对比论证,学习选文第三则“鸡鸣而起”,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扬善 逐利“鸡鸣而起”一章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圣贤之君,杀人魔王,讨论:,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公孙丑)“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孟子的义利观: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孟子一书中“义”字共出现108次,有两种基本意思。其一是合乎某种道或理谓之“义”,作名词或动词。,“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上),其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词。“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主要有三种意思。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词。其二是有利于、利用、以为利的意思,作动词。其三是锐利或利害的意思,作形容词。,“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上)“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尽心上)“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公孙丑下),“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常把“义”与“仁”、“礼”等字合成一词使用,谓之“仁义”、“礼义”等。,“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种应有的“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尽心下)的道德品性,而“义”,孟子主要把它看作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应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一种道德规定。,深度探究,1、儒家义利观 A、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B、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先义后利”C、后世儒者主张存义去利、讳言财利 2、诸子义利观 A、道家倡“无为”、“寡欲”,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弃利”。B、商鞅,一反儒家义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义之本也。”C、韩非则强调政治强制与强烈的“计算之心”,完全否定道德规范对利的制约。,讨论2、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这是在杀人。”,山东济南警方查获了一起疫苗非法经营案,一对母女非法经营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就销往18省市。北大教授称,接种此类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或致人死亡!据济南警方初步统计,在长达5年多时间,庞某卫母女从陕西、重庆、吉林等10余个省市70余名医药公司业务员或疫苗贩子手中,低价购入流感、乙肝、狂犬病等25种人用疫苗(部分临期疫苗),然后加价售往湖北、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18个省、市、自治区247名人员手中。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或过期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例如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本可通过接种疫苗免疫来避免死亡,但接种问题疫苗导致免疫无效,接种者可能会感染发病死亡。2014年7月,安徽省无为县5位村民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狂犬病病毒抗体仍为阴性,未达到免疫效果,其中一位63岁村民在一个月后因患狂犬病死亡。,一个()的孟子?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以义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泛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的积极意义。,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课后检查积累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1、上下交征利 2、苟为后义而先利3、吾闻秦、楚构兵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5、愿闻其指 6、然而不亡者7、孳孳为善者 8、舜之徒也9、利与善之间也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提示:1、相互 2、如果 3、交战 4、使停止5、意向 6、这样而 7、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8、类 9、差别 10、背离),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1、苟为后义而先利_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提示:1、2均意动用法),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1、先生将何之_2、未之有也_,(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字词梳理,一通假字 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通“旨”,意旨,意图 二一词多义 遗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遗,丢失的东西 留待作遗施 遗,赠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丢失 乘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乘,一车四马 因利乘便 乘,趁着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乘,乘坐 吏士喜,大呼乘之 乘,追逐,三、虚词,而不远千里而来 连词,表修饰关系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连词,表假设关系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连词,表承接关系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 以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介词,用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 连词,表因果关系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连词,表修饰,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介词,用来 何以利吾国 介词,凭借,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事,侍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利,对有利 形容词意动用法 不远千里而来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名词意动用法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后,意动用法,以为后,五文言句式,判断句 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者,也,表判断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判断 倒装句 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应为“先生将之何”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何以利吾国 宾语前置,应为“以何利吾国“,

    注意事项

    本文(《孟子王何必曰利》上.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