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生态旅游学讲义.ppt

    • 资源ID:5004939       资源大小:3.70M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旅游学讲义.ppt

    生态旅游学,潘晟,第一章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一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对象1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坦斯利(Tansley,1935):最早提出该术语奥德姆(odum,1969)认为:在一个指定地区所有的生物有机体单位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以致于一种能量流导致该系统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物质互换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具有组成层次性:个体组成种群,种群构成群落,一个群落与其自然环境的结合就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学概念的几个问题,该概念与规模不一定相关。虽然如此,但是一般该术语被理解为在全球尺度亦即生物圈以下的单位。该术语的基本特点:1揭示了组成成分间功能的和动态的关系,而这远远超过物种分布的固定镶嵌。2它是有机的整体,暗指这个整体拥有突发性的特点,而这种特点用我们关于其构成的知识是无法预知的。生态系统中有关功能关系的研究通常集中在能被准确测量、并且对该系统中生命的和非生命部分都很普遍的现象上,包括能量、水、矿物养分等常见的例子。系统的时间性。系统的承载力:对一个特定种群的最大承受数目。,2生态旅游活动21旅游活动:时间上,空间上,目的方面的限定(休闲/度假为核心),22什么是生态旅游:ecotourism(ecological tourism)221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过程背景:旅游地生态系统在旅游活动下遭到破坏;全世界的环境危机概念提出与发展:ecological tourism:贺兹特,1965;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这一阶段提出了设想ecotourism:赫克特。旅游与生态持续发展的思想,野生动植物与游憩活动如何并存,222什么是生态旅游活动,旅游活动要素:旅游地,旅游目的旅游地特征:相对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者历史文化生态系统,或者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生态系统旅行目的: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旅游地休闲/游憩/认知,而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目前的相关定义:一主要强调旅游地的自然生态资源,较少侧重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生态资源。二,强调旅游地生态系统在旅游行为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材的观点: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在自然场合中开展的既能使人们获得生态体验和知识,又能使他们尽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责任的一种特殊旅游。(第4章P82),3生态旅游学研究对象与定义,生态旅游学研究对象:生态旅游活动生态旅游学的定义卢云亭、王建军:研究生态-旅游系统的学科,是以生态学为指针,研究生态旅游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产生);生态旅游产品的构成、特征、类型、功能及其运行机制(产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规划和管理(资源);生态旅游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用、运作模式(社会发展与经济地位);生态旅游的市场范围、目标和促销工程(市场)。即生态旅游活动规律及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学科。,第二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内容,1生态旅游活动的特征11有限参与12小众化行为13认知性行为,2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内容21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研究(地域生态系统分析,资源评价)22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管理;生态旅游市场研究23生态旅游活动影响分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4生态旅游的环境伦理研究,第三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方法,1生态学方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如碳、水、矿物养分等进行准确测量,以探索生态系统中个体、种群、群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过程,响应机制等。在生态旅游学中,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旅游地的研究。2旅游学方法:旅游资料统计方、流量法、调查法、图表法等,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形成、作用和问题,第一节 生态旅游概念的产生和发展1调整性自然旅游时期1980年代前,学者针对当时的旅游行为,提出了与传统大众观光相对的概念:“调整性观光活动”。并对这种旅游行为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提升2生态旅游概念创立时期1980年代,一些学者就当时旅游行为的环境冲击,提出了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概念。1983赫克特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其他学者也相继提出自己的观点3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时期 1990年代以后,在前期的宣传、创导下,逐渐形成潮流,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教材概括为6点:人类回归自然心态的激活城乡生态旅游环境的恶化传统旅游形式对环境保护的忽视生态环境固有的特点旅游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需要等,有3个基本原因1全球环境变化人类过度开发:森林消失,温室效应,冰川消融,酸雨,垃圾2旅游作为大众化消费行为兴起后,对旅游地环境的冲击大众消费式旅游对旅游地环境的压力:山地风景区,海滨风景区,湖泊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城市补充:人文压力3旅游行为的多元化发展,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效益,1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强化环境教育(教育对象扩大,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效果直接)2社会效益: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生态旅游);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缓解供需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国民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能;其他3经济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单位面积土地的收益大大提高);就业机会等等,第四节 生态旅游的构成条件和相关问题,1发展生态旅游的构成条件11一定的生态旅游资源12旅游经营者、管理者:具备生态旅游的认识和技术条件13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认同与了解,2生态旅游实践过程中的问题21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美国人Erlet Cater将旅游业与环境关系分为4类:相互促进型;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旅游业;有利于旅游业不利于环境保护;旅游业与环境相互制约22生态旅游行为将有利于环境的相互促进23生态旅游管理问题:开发、规划管理不当,游客教育引导不当,第三章 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原则和标准 1原则原则与标准难以有统一的表述,其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有限发展”的范畴杨开忠概括:1旅游者行为约束原则(积极地从旅游者角度入手,提供咨询;从旅游地参与者入手,建立良性的调控机制);2旅游地生态保护原则(开发与保护的同步机制,整体机制);3旅游业经济发展原则教材所提供的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的16项,以及教材概括的“五方一地”基本属于指南手册,2标准21旅游对象是和谐的生态系统原生、次生、人工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22生态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系统属地的文化体系。保护主体。保护的动力。23社区的参与社区参与的优点:直接受益;增加吸引力;促进当地发展(有矛盾);有利于保护24旅游设施的生态化(基础卫生设施,交通设施),第二节 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特征的认识,1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特征的看法11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一般规模小,不需要太高的资金投入;必须对旅游地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重点是开发不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和能为游客合理利用的项目;吸引那些对环境保护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参加;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导游(这一点牵强),12R.W.Butler提出:与积极的环境道德相一致,并促进专项旅游的发展;不破坏资源;注重内在而不是外在价值;理论上以生物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文为中心,要接受自然原生态而不能图便利大肆改变环境;必须促进资源保护;对自然环境的第一手体验;得到欣赏和教育的满足而不是寻求刺激或冒险;高信息高情感的体验,要求领导者和参与者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准备,13另一为学者Wight:开发规模在环境容量之内;提供第一手、参与性的和有启发的体验;涉及到对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的教育;对资源核心价值的认知;对资源有限性的认知;促进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促进道德责任与行为;提供对资源、当地社区和行业的长期益处,14郭岱宜:仰赖当地资源的旅游;强调当地资源保育的旅游;维护当地社区概念的旅游等。15陈传康: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来重视保护自然;对参与者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不破坏自然的规划16郭来喜:以大自然为舞台;高品质的科学文化;以生态学思想为设计依据;载体的多样性特色;参与性强;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位旅游17郭鲁芳:侧重对自然环境的审美欣赏;具有高含量的科学与文化内容;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形式基本内涵一致,表述不同而已,第三节 生态旅游基本特征分析,教材从发展目标,资源利用,资源属性,产品特征,市场宣传,管理,规划等7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以表达该专项旅游活动与其他类型旅游的联系与区别,发展目标: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一致;贯穿环境教育;促进专业旅游,使旅游者获得生态感受和体验,以及丰富的生态知识;可持续发展;美感资源利用:一般是自然生态资源;偏远、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为中心,导游要求高;接受自然资源状态,人工少;生态为基础;环境容量内;自然场所内,也可包括文化资源属性:生态旅游地域组合体;强调利用特殊的旅游资源;高品位;其他难以比拟的自然内在价值,产品特征:高品位;开发科学性;精品性;专业性市场宣传:吸引对人与自然感兴趣者;有环保意识者;高素质、文化群体;消费水平高管理:指定与环境相协调的规划;严格的环境保护;旅游容量与群体的严密控制;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规划:建立环境容量标准;设施建设环保,第四章 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第一节 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在自然场合中开展的既能使人们获得生态体验和知识,又能使他们尽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责任的一种特殊旅游。生态环境伦理是指体现于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理性思维与道德规范。生态环境伦理:人与自然、生态、旅游之间的伦理关系。人:包括旅游者、旅游活动经营者、管理者等,第二节 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发展阶段,1生态环境伦理产生前的“回归自然”思潮机器大生产将人彻底与自然相分离,自然控制思想在科学主义的旗帜下高歌猛进。面对机器怪兽的时代,哲学家开始反思人的处境,对科学主义和工业文明进行批判,在这一基础上,出现了“回归自然”的思想。以卢梭为代表,2生态环境伦理的萌芽时期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75-1965),德国西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现象学大师,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人诗意的安居等。教材概括:技术时代潜伏者破坏地球的巨大危险。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框架”,它紧紧地限制了人的行为,也限制了自然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拯救地球应改变人的主体地位。把艺术招引到挽救人类未来的行列中来。人的生存必须从属和依赖于大地,人不能成为自然的主人,而是地球的维护者。如此,万物才能获得他们各自的充分的展示。人要接受大地的恩典,保护大地固有的秘密。这的人类生存,及人地关系的所在。,莱昂波尔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依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法国移民家庭,耶鲁大学林业硕士。以大地有机体为基础的“大地伦理”思想。人是大地共同体中的一员。保护生态系统是合乎大地伦理规范的行为。对大地美的审视和伦理审视的统一。雷彻尔,卡逊(Rachel Carson,1907-1964)海洋生物学家侧重于阐述污染,尤其是生化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贡献是,将生态环境问题社会化,阿尔伯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敬畏生命”的伦理体系敬畏生命的善恶定义。善的本质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伦理的目的是扩大人类的道德责任,克服盲目的利己主义世界观念。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是对以往伦理观念批判、反省的产物。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是人类伦理观念进步的必然产物。它是建立在对生命统一性和世界和谐性认识基础上的。,3生态环境伦理获得定位的时期生态环境伦理在1970年代开始在学科领域中得到定位,主要表现为:在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旗帜指引下,世界许多组织、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为生态环境伦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大型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形成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正式报告。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政府和人民维护和改善环境,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第三节 生态环境伦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生态旅游中的指导作用,1生态环境伦理的基本内容11强调大自然的整体和谐性。整体性。12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关系。人的非自然主体地位13强调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多样性。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发展的基,14要求人类必须承认自然的权利。自然权利:是自然生物的权利或生物的自然权利。生物固有的,按生态学规律存在并受人类尊重的资格,141每一种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方式实际上就是生物的种族特征。生物在自然竞争和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步时使其种族在自然中占据了属于它们自己的位置,即“生态位”。生态位:生物在自然界存在的资格,这种生存资格或权利,只能以生物的种族特征为尺度去加以肯定,而不能以人类的种族特征作为尺度去任意否定。142生态环境伦理所讲的受人类尊重的生物权利,主要是就生物物种而言的,不是说对某种生物个体存在状态的剥夺就是对生物权利的侵犯。当对个体的侵犯危及生态平衡与稳定时,即是对生物权利的进犯。,143生物权利的本质特征是它的自然性。所谓自然性包括:一,生物权利是自然意志、自然法则、自然力量的体现,它源于自然运行的法则,依然自然力量的支撑,任何违背自然意志和自然法则的行为都是对生物权利的侵犯。二,生物的存在都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145要求人类必须承认自然的价值。一被人视为有用的使用价值。二除此之外自然界固有的价值或内在价值,2环境伦理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21生态环境伦理所包含的内容和观点,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2生态伦理所强调的生物权利和生物价值的观点,从实践上给生态旅游者指明了一种可操作的方法。23是指导生态旅游活动观测可持续发展方针,为子孙后代留下旅游产业并满足其享用自然自然权利的重要思想武器。,第四节 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1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11实现生态旅游者的代际利益公正。12实现生态旅游者的代内利益公正。(国家、地区公正)13实现“人-地”公正。,2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道德规范21合理、健康地消费:消费文明化(精神消费为主,适当辅以物质消费;消费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手段;严禁不健康的消费陋习或活动);消费无害化22控制环境容量23适度发展,第五章:生态旅游资源地域系统,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地域系统概念1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在自然场合或自然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场所中,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问题:生态旅游资源与一般自然旅游资源的重合与不重合处,2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和结构21资源属性所体现的生态美(自然与人文)22生态旅游资源所体现的生态系统更具有原生性和脆弱性。23市场需求的狭域性和限制性,3生态旅游地域系统生态旅游地域系统:吸引游人进行生态感受、体验的生态旅游场所的地域组合。世界各国主要国家公园体系:A行政等级:国家公园、保护区,地方保护区B类型系统:自然保护区、动物禁猎区等,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在方法与内容上基本与其他旅游资源调查相似。1生态旅游资源调查11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内容111生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古树,野生动植物物种、种群,112生态环境资源调查:气候资源:气候舒适期,疗养保健气候,避暑度假气候环境质量:大气、水和土壤质量珍稀动植物栖息环境等,113生态风景资源调查生态旅游区地貌景观调查;水景调查;气候气象景观调查;植物景观调查;人文景观调查,12调查方法路线普查:地理位置,地域范围,交通,地貌景观资源(地形特征,水文,植被,土地利用)气候气象(温度:日温差,月温、年温等;降水;风向风速;湿度;气压;能见度与空气质量指标)人文景观:建筑、园林、遗址、历史文化区旅游设施基础:旅行社、团、场所等重点详查:独特性资源,2生态旅游资源定性评价21景观要素分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山、水、气、林,人文22景点可览度评价:景观评级(优、上、中)等23风景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奇、胜、美、佳)稀、奇、古、怪人为主观与景观自然特征的客观基础之间的关系,3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主要评定内容包括:直接产出的实物价值;服务价值;生态作用的间接价值;存在价值。31旅游资源评价常用的层次分析方法要素层次,恰当的权重分值,吴楚材、梁青元中国森林公园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提出的一套森林生态资源与环境因子的评价方案:自然资源65%,人文15%自然资源:山体6,水体5,植被4,森林生态环境37,天象3,特异性7,动物3其中森林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6,木本植物4,环境质量27(旅游舒适期5,大气质量5,土壤3,放射性辐射强度2,地表水质量5,空气细菌含量3,空气负离子含量4)人文资源:历史古迹5,民俗风情5,宗教5权重分值的获得,专家打分,抽样调查,32资产评估法321生态环境资产评价的5类指标卫生保健评估值游憩娱乐评估值遗产保护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值生态补偿值。,322生态环境资产评价方法:单项评价方法;整体环境评价方法A生态环境疗养保健价值=评估区总面积(公顷)每公顷可供疗养的人数(人)每年每床的疗养费用(元/人年)B旅行费用法:生态环境游憩娱乐价值=预测的年游客总数(人)平均支出费用(元/人)条件价值法:生态环境游憩娱乐价值=游客总数平均/人意愿生态旅游支付费用C遗产保护值评估:C1自愿支付法:环境资产的遗产保护值=政府政策投资+社会团体意愿支付+个人自愿支付C2替代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值评估;生态补偿值评估,生态补偿值计算方法(生态经济学):自愿支付法,机会成本法,收入损失法,总成本修正模型,费用分析机会成本计算法(丘玮玮、李进华):湿地年补偿额=(下游居民人纯收入均值-系统周边人纯均值)*系统周边人口森林、草地年补偿额=(新造林、草机会成本*新造面积)+(现有林、草机会成本*现有面积),323整体环境评价法多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即专家评估法成立评估小组(协议双方,专家),确定评估项目、内容、期限对不同评估成员的评估值进行多次反复评估,最后得出综合值,认定经营一段时间后同样方法再次核算,33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消费者剩余理论(Marion Clawson,1959)消费者剩余:游客愿意支付费用与实际支付费用之差。,第三节:主要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生态旅游景观按生成原理分两大类:A内生型或原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天然)B外生型或延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干预)森林2=草原3=农田53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系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312森林生态系统旅游资源系统的功能313目前森林生态旅游系统的发展,3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高原(我国温带半干湿草原地带性标志)亚高山草甸、河口湿生草地(非地带性特殊植被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资源优势:温和,雨季以暴雨为主,植物多样性,,33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湿地:1971伊朗拉姆萨尔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或拉姆萨尔公约):潮湿或湿水状的地块。中国: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上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生物系统:湿地植物、动物、微生物系统构成。湿地环境系统:湿地水文,湿地土壤湿地生态旅游功能,第四节:生态旅游资源功能,41生态环境功能生态气候环境生态地貌环境生态水环境天象奇观人文环境,42生态景观功能聊备一说:德国人沙列希(H.Von Salisch)的古典森林美学教材:森林美具有复合属性;主体是自然美;体现了自然界生态平衡、进化演替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态度森林美学特征:从森林景观的类型结构变化评价生态景观的功能(树木种群特征)从森林美学特征评价生态景观的功能(色彩,形态,声音等)从森林美学功能评价生态景观的功能(构造,协调,衬托,屏障等)从选择树种评价生态景观的功能,43生态保健功能氧含量;静谧;增加负氧离子;芳香气体;生态预警;面积越大价值越大44生态文化功能44生态保护功能:保护生物遗产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功能,第五节:旅游活动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51旅游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土壤裸露面积增加;板结度增加,水分渗透率降低,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增加;土壤PH值增加土壤压实,厚度增加;表层枝叶践踏使有机质减少,降低土壤肥力。有机物污染,52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植被/植物群落对旅游活动的响应过程与以下因素相关:一影响程度:如旅游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一植物自身敏感性与抗干扰能力,即植被的承载力。影响植被承载力的因子主要有:植被结构;再生长能力;环境条件表现为:植被稀少面积增加;植物高度降低;草地密度减少;植物多样性减少;植物结构改变;植物年龄结构改变;植物活力降低;植物再生长能力降低;植物病菌传染。,53旅游活动对动物的影响:动物多样性减少54旅游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污水排放;水质的富营养化;生化污染55旅游活动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旅游地的景观构成:拼块、廊道、模地组成.拼快:在旅游区域内,开辟的人工用地,景观生态学称拼块。尽量避免不可变化的拼块。廊道:河流、道路等带状通道。模地:不同拼块组成。景观地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护模地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减少干扰的强度和频度。,56旅游活动对特殊生态旅游地的影响措施:保护目的地生态的技术路线如石窟、溶洞等影响源: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光照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直接冲击对象:地表、矿物、化石;土壤;水;植物;野生动物;卫生;景观美学;文化环境,第六章: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节:生态旅游规划概述11生态旅游规划的类型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以生态旅游产业为重点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以区域为核心生态旅游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破坏功能区:旅游服务、游客、社区开发保护与恢复功能区:旅游规划、资源管理及相应的法规规划过程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市场与资源;旅游地最大容量与最佳容量;共性与个性;天然与人工;经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12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和要求爱德华英斯基普提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自然区实行严格保护措施建立环境容量标准因环境开发小规模设施,设计以本地材料为主,节能并对废弃物作适当处理控制路径,使游客只使用特定旅游路径网络,交通无污染准备旅游行为准则手册,监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良好受训的导游,提供准确信息,带团遵守环境保护准则为土著提供就业与旅游收入,保护当地人文(值得讨论),13生态旅游规划模式基本以资源地的地域结构为基础,按资源地的圈层功能结构规划,限定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划定主要景观游览地,实行定向、定点游览活动),实验区(可设计一些比较集中的旅游与服务设施,但尽量限制对环境的影响),14生态旅游规划的一般框架结构:141生态旅游发展目标:A环境指标、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B战略目标、形象目标,指标目标142旅游市场定位与预测生态资源市场引力评估目标市场定位与分析143生态资源评价资源类型、结构;等级、品质;功能、价值;开发优势与劣势等144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产品组合结构;确定主次;规模与空间分布,145生态旅游市场规划:目标市场的层次;开发战略;确定市场形象与营销策略146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开发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147旅游环境规划整体环境整治规划;依据环境影响制定环境保护目标148各类规划图现状图、旅游区规划图、项目图、环境规划图、旅游线路图、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图、市场联系图、资源分布图和类型图、土地利用结构图、重点区域规划图,第二节:生态旅游规划,21生态旅游规划的意义22生态旅游规划的运筹者国家或地方旅游管理部门规划专家开发商与生产者经销商,23生态旅游规划内容231生态旅游业的性质与开发战略232生态旅游活动范围及面积实质就是根据资源与环境特征进行功能分区、线路规划与控制233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设计A生态观光产品;保健产品;度假产品;科研产品;娱乐产品;美食产品B生态旅游景点;生态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线路;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示范工程,234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235生态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的限制性规划236生态旅游容量标准以及相应的规划预案237生态旅游区的营销规划238生态旅游区导游/从业人员培训规划239生态旅游区社区规划(居民分流与安置),第三节:生态旅游开发,31生态旅游开发原则诸家观点甚多,要点在于:保护自然生态;当地人文;动态检测;合理规划管理;付费消费32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框架(还值得讨论,有的是实践的方法,操作手段等)综合的方法、规划和缓慢地开展、教育与培训、当地利益优先、评估与反馈等。,33生态旅游方案的实施第一阶段:总体开发规划方案第二阶段:部分地区的规划,开发,示范第三阶段:逐渐形成有梯度的开发层次,第四节: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规划,41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背景4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于保护;保持原始与真实性;环境教育;承载力控制;社区参与;依法开发;资源而后知识有价原则;清洁生产、节约资源;资金回投;技术培训,4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具体设计要点431功能分区设计1988Clare A.Gunu: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服务社区等构成1973Richard Forster:同心圆利用模式:关键资源保护带、荒地低利用带、分散游憩带、游客活动带、社区服务带、进入通道进行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优化利用,以及游客分流,功能分区案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特别保护区 自然生境区(野生生物区、荒野区)户外游憩区文化保存区公园服务区引导控制区,432控制游客容量的设计:达到临界时疏散客流,临时封闭,区域轮流开发,人工治理等433旅游设施设计:公共基础设施;接待设施;环境保护设施434社区参与设计社区参与机制的设计:采用什么方式让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的内容?,435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景点、活动、线路等产品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客源市场的特征;旅游资源的特征;周边旅游项目特征市场细分的基础:社会分层436生态旅游基本设施的开发设计:道路、房屋、水电通讯、废弃物,437环境教育基本设施设计:游客中心,展览馆,陈列馆,影视厅,标牌系统438坚持非商业化和非城市化设计方向439设计主题突出410景点的生态设计:个人理解似应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景点生态系统的特征;一是景点能量循环过程中生态学技术的应用,第五节:世界著名生态旅游区规划案例,51自然生态旅游规划52社区参与保护的考古遗迹规划案例:墨西哥得卡斯玛雅文化遗迹的保护53对考古遗迹实施划区保护的规划案例:印尼爪哇岛保罗布德国家考古公园54地方合作保护海洋生物的规划案例:菲律宾海洋生物保护55负有环境保护责任的狩猎旅行旅行商指南56区域旅游规划分析案例:印度果阿旅游容量制定,第七章:生态旅游市场机制,第一节:生态旅游者及其特征分析11生态旅游者的界定有益于自然环境健康发展的旅游者葛岳静:热衷于接触大自然;充满了兴趣、求知欲和活力;一般受到过相关知识的良好教育;有认真的体力和情感准备的人;偏爱身体力行的人;乐于社交和交朋友的人教材从:游览对象,旅游形式;旅游参与;旅游体验;自身素质5个角度做了对比12生态旅游者分类A国际生态旅游者;国内生态旅游者B团体生态旅游者;散客生态旅游者,第二节:生态旅游市场分析,21生态旅游市场的兴起分两类:主动型旅游观念变化,概念创造,消费,开发被动型市场需求,外界输入概念,消费,开发管理,22生态旅游市场的发育特点基础市场大而实际规模小要求参与者有较高的环保意识:旅游者要求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素质要高市场成长过程中23生态旅游市场目标定位教材:发达国家的有钱老人;有自由主义的中年和中产阶级;发达国家年轻人(过时了,可讨论),第三节:生态旅游市场培育机制,31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培养素质高、责任感强的生态旅游者群体(旅游者培育,潜在旅游者培育)培养懂得旅游和环境保护的高素质的开发商(开发商培育)培养对环境保护有诚意的经销商(经销商培育)建立良好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旅游地土著培育,32确定生态旅游产品的经销战略与手段321市场营销目标与战略教材(值得讨论):促销方法;促销活动时间与内容的确定;宣传;困难预计等等要点:A产品分析B对手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市场机制,这个实际上属于第二节的市场分析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没有较好地处理。关于市场,包括市场自身特征;市场运作特征,第四节:国际生态旅游市场评价,41国外对生态旅游市场的研究1994年怀特(Wight)北美生态旅游市场调查1990伊格尔斯(Eagles)的加拿大生态旅游者调查,42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李东和国际生态旅游者基本属性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构成国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国际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组团特征,旅游费用特征;滞留时间;旅游季节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保护层次(亲近、学习、保护);行为感受层次生态旅游市场趋势,43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生态旅游者特征欧洲旅客:个人/小团体旅行;自我安排;阅读材料;英语/法语;喜欢标准食物;葡萄酒、水、啤酒;当地纪念品手工艺品;100美元基本消费/20美元活动/纪念品美国旅客:个人旅行;一般不住风景区;喜欢有导游;美国啤酒和可乐;美国快餐;了解知识;70美元/20美元日本旅客:很少有对生态真正感兴趣;有兴趣的也很少来中国;团队可组织(平均50人);个人旅行者不住风景区,第八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比较共同点:对环境的冲击减到最小,不损害自然环境,维护生态永续;以最尊重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益回馈地方;给参与游客最大的旅游满足;通常出现于相对较少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或文化区域;游客应成为对自然环境保护、管理的正面贡献者;以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经济管理制度为目标不同点: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形式;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思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点11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作场所:自然界中的生态旅游地12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1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合理、有序、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第二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方法,21满足旅游者生态感受和体验的需要22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使之不受污染和破坏23强持续性效率目标24建立一整套旅游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及市场管理机制,使之规范化和科学化25建立人与自然多方面的协调关系,保护旅游地生命力和多样性26保证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地文明的公平发展,第三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31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的原则树立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树立对自然界的新责任感和道德观保证生态旅游的持续性,关键是把保护生物多样性放在第一位建立与后代休戚与共的思维模式,32适度、合理、科学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33合理划分功能区、有序地确定区域和生态旅游线路34实施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35遵守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原则36科学划定旅游容量37启动生态环境智力工程38强化环境管理、增强环保意识39制定生态旅游环境规划,旅游环境容量:目前提出了很多讨论:基本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基本旅游通道环境容量,区域总旅游环境容量等。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经济容量,旅游社会容量等。一般定义:在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又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条件下,一个旅游区在一定时限内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吴必虎等人提出:旅游容量包括自然容量,感应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容量,最佳容量等。自然容量:一地在空-时范围内接纳的最高水平感应容量:游人感到不拥挤的最高人数生态容量:对当地生态系统诸要素不产生削弱作用最佳容量: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因素综合后的最佳接待量,旅游容量的计算公式R=SO/SD+LO/L0O0R=S/A+L/L0S-游览区面积;L-游览路线长度;O-开放时间;A-人均占用游览面积;D-游览区停留时间;L0-游客间最小距离;O0-交通道路所需要时间,崔凤军、刘家明等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状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包括环境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组成。具有客观性、变异性、可控性,最适值、最大值,罗有贤等提出:旅游容量动态平衡概念旅游容量动态平衡:在国家、区域或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证旅游用地不减少并力争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者人数的增加,使旅游用地也有所增加旅游用地数量动态平衡,旅游用地质量动态平衡,旅游用地对旅游需求的平衡,第九章:生态旅游管理,第一节: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和特点11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解决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矛盾12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121生态旅游的管理对象是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系统资源包括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交织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基础,122生态旅游管理中生态、社会和经济目标的矛盾和统一生态环境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经济目标的矛盾和对立生态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统一:生态环境目标是旅游经济目标的基础;旅游经济是实现社会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的一个支持;三者可以相互转换、促进13生态旅游管理: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对自然风景区或其他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线路,实行以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的管理决策过程。,第二节: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旅游经济三个管理目标的手段,21经济的管理手段经济手段:价格、工资、利润、税收、奖金、罚款等生态补偿费用22教育的管理手段23行政管理24法律规范,第三节:生态旅游管理的三个思路,31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并存,但以保护为首的思路32生态、社会文化、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协调发展是趋势和必然要求;协调发展贯穿整个过程;协调发展要建立在现代科技和管理基础上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协调坚持经济、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坚持容量与资源、环境总体协调,33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331从人-自然关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332从人-人关系把握发展的公平性横向公正、纵向的代际公正333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持久性,第四节: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41人-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42经济、社会与生态基础相结合的原则43旅游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的原则44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整体统一的原则,第五节:生态旅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51对旅游者的生态管理511对生态旅游者提出明确的环境要求:要求事先学习旅游地知识;尊重旅游地文化;不对旅游地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参加相关公益活动;提高修养52对生态旅游者的生态管理方法通过导游和宣传进行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管理,52生态旅游区和生态旅游从业者的生态管理521生态管理内容:引进现代技术和方法,健全生态管理机制;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评价;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的生态管理;对旅游设施进行生态管理;对旅游废弃物进行生态管理522生态管理对策: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开展旅游环境保护研究,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旅游者的生态管理,53旅游企业经营者的生态管理531旅行社企业绿色经营:绿色产品体系;选择生态目的地;策划各阶段充分听取科研人员和自然保护团体的意见;控制规模;事前教育;专业领队;负责的导游;消费当地化;加强土著沟通;组织各种公益活动532旅游交通企业的绿色经营533旅游饭店的绿色经营,54社区居民的生态管理541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重要性542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环境质量维护543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和管理的具体措施,55政府对生态旅游的管理551政府主导是优化生态旅游管理的基础(值得讨论)552政府对生态旅游的管理措施法律规范;规划;控制与监督;资金投入;科学监控,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旅游学讲义.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