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ppt

    • 资源ID:4989718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ppt

    第6章 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Gender comparisons in social behavior,徐华女,PhD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本科专业选修课程女性心理学,主要内容,交流模式(communication patterns)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攻击行为(aggression)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影响性别差异大小的因素,情境因素:有他人在场,性别差异较大。例如,当有其他人在附近时,女性更有可能表现出对婴儿的喜欢。当性别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基本相同时,性别差异最大。比如,在一个单身酒吧内,性别会被特别重视。但在职场会议上,男性和女性有类似的工作角色,性别差异会比较小。性别角色:在该行为需要具体的与性别相关的能力时性别差异最大。例如,男性可能会特别愿意主动去换轮胎或类似传统男性的活。,交流模式的性别比较,交流模式,言语交流(verb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所有不使用话语的交流,例如眼神、声调、表情,甚至是你与别人说话时保持的距离。非言语交流能很好地传达关于能力和情绪的信息。,言语交流 健谈(talkativeness),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发现,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谈话(Holmes,1998)。大学生与朋友谈话的长度以及对于生动记忆的书面描述都没有性别差异(Athenstaedt et al.,2004;Neidzwienska,2003)。在谈话节目中接受访谈时,男性和女性同样健谈(Brownlow et al.,2003)。在小学教室、大学教室和大学生的谈话中的研究资料显示男性比女性更为健谈(Aries,1998;Crawford,1995;Eckert&McConnell-Ginet,2003)。,言语交流 打断(interruptions),男性比女性更经常冒昧打断别人(Anderson&Leaper,1998)。在与陌生人谈话或者与人竞争性的场合中,男性比女性更经常打断别人(Aries,1998)。在男性和女性试图打断别人的比率大致相同的群体中,男性打断女性比打断男性多,男性成功打断女性也比成功打断其他男性多。Romaine(1994):权力而非性别,能够解释打断现象。,言语交流 语言风格(language style),男女之间语言风格差异大吗?男性会更常咒骂,且粗口词语更多(Jay,2000;Winter Timmerman,2002)。女性比男性更经常使用犹豫的话,如“好像”、“我不确定”(Mulac et al.,2001)。Carli(1990)发现,同性之间进行谈话时很少使用犹豫的话;当女性和男性进行谈话时,女性会比男性更可能这么说。,言语交流 谈话内容,Bichoping,1990,言语交流 谈话内容,Bichoping,1990,非言语交流,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动作、姿势身体接触个人空间超言语线索:语调、重音、停顿,非言语交流 面部表情,女性比男性笑得更多(Brody&Hall,2000)。对笑的频率的元分析(LaFrance et al.,2003):效果量d=.41。对集体照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性别差异(Millers,1984)。Ragan(1982)研究1300张肖像照,女性的笑是男性的两倍。在与陌生人互动时性别差异会比较大(LaFrance et al.,2003)。在偷拍的照片中,男性与女性有相似的面部表情(Hall et al.,2001)。,非言语交流 面部表情,在男性与女性交谈中,女性的笑和其他积极反应会使男性感到有能力和自信(Athenstaedt et al.,2004)。社会压力是女性微笑最重要的原因(Matlin,2008)。女性微笑也可能与性别角色(如,微笑的日本女性)和职业角色(如,服务行业)有关。,非言语交流 注视,注视(gaze)或目光接触(eye contact)女性比男性在谈话中更多注视谈话对象(Briton&Hall,1995)。这个差异在儿童期就出现了,女孩更多注视谈话对象。在注视的目标上,女性也比男性更多成为被注视的对象。两个女性谈话时,相互注视就会比较多。而两个男性谈话时,相互注视比较小。那么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的谈话呢?,非言语交流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body posture)女性一般会双腿合拢,胳膊和手离身体较近;男性在坐和站的时候,双腿会分开,手和胳膊也会离身体稍远。男性的姿势更放松,女性会保持较为拘谨的姿势(Bate&Bowker,1997)。男性具有更大的个人空间,他们的姿势也需要更大的身体空间。,非言语交流 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私人空间(personal space):与别人的距离;日常社交中别人不能侵犯的无形的个人界线。当一个陌生人离你太近时,你会感到不舒服。通常,女性的个人空间领域比男性要小(Briton Payne,2001)。当两个女性谈话时,她们之间的距离要比两个男性谈话时更近。在工作场合,地位高的人会比地位低的人占有更大的工作空间(Bate&Bowker,1997)。,对非言语线索的解读,通过非言语信息判断出他人情绪的能力一个具有较好解读非言语线索能力的人能够注意到朋友的面部表情、姿势和音调并从中判断出他/她情绪的好坏。女性比男性能更准确的解读非言语信息(McClure,2000;Shields,2002)。Hall等(2000):元分析,效果量d=.41,多数研究表明女性有更好的解析能力。女性对非言语线索的敏感性有助于解释她们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更强的情绪反应(Grossman&Wood,1993)。,对非言语线索的解读,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女孩比男孩的解读能力更好(Bosacki McClure,2000)。Bonebright等(1996):在解读表示害怕、兴奋、伤心的声音方面,女性比男性更为准确,而在愤怒上没有差异。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好地理解非言语暗示(Hall,1995)。这和女性的从属地位一致,对于低权力的个体使其行为符合更有支配权力个体的要求。Miller等(2007):当男性和女性都对非言语线索投入注意和努力的时候,对非言语线索敏感性的性别差异可能将不存在。,对交流的性别差异的解释权力与社会地位的解释,交流的性别差异是由于男性有更高的权力和社会地位(Stewart&McDermott,2004)。有权力的人能够长时间说话,而无权的人只能听。无权的人在与有权的人说话时会使用诸如“我不确定”和“我想”等词。有权力的人拥有较大的个人空间,而无权的人不随意进入。有权的人不需要微笑,而无权的人却得常常微笑,即使他们并不感到高兴(Athenstaedt et al.,2004)。,对交流的性别差异的解释权力与社会地位的解释,LaFrance&Henley(1997):无权的人必须特别注意听有权的人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作出回答。当前文化通常赋予男性主导身份,而给予女性附属身份。因此即使男性和女性在诸如年龄和职业方面平等,男性一般也会有更大的权力。当人们有类似权力和身份时,性别差异会比较小。,对交流的性别差异的解释社会学习的解释,Hall等(1997,2001):社会地位和权力不能解释非言语解析能力的性别差异。比如,身份高低不同的大学教员的微笑次数相近。Hall等(2000):文化为男性和女性如何交流提供了角色、期望和社会经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被强调要使用与自己性别相一致的非言语行为。他们还会由于使用典型异性的非言语行为而受到惩罚。女孩学会应该注意别人的情绪,因此,她们对面部表情比较敏感。她们学到微笑会使人受欢迎。,对交流的性别差异的解释社会学习的解释,Hall&Halberstadt(1997):一些高级官员和管理者通过微妙的线索阅读别人情绪方面的能力很好。社会敏感使得一些人很受欢迎,也使他们得到升迁。对心理学专业的人来说,某些分支可能需要更敏感的解读他人非言语信息的能力,比如咨询领域,而这种解读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提高的。,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人们自愿做出的,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某些好处的行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的行为,比如帮助、捐赠、分享、合作、安慰等。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近似,但真正的利他行为是指由他人需要引发的行为,个体不带私利地关注他人的利益,而且并没有打算得到回报。利他行为是从动机角度考虑的。一种行为是否是利他行为,依赖于行为者的意图。,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Eagly&Crowley(1986):元分析(包括172项关于男女助人行为的比较研究),效果量d=.13,当求助者是陌生人,并且情境有潜在危险时(如,车胎破了或掉下地铁轨道),男性更常伸出援手。在救人的英雄行为中,大多数都是男性。可能的原因是,紧急情况下的助人行为,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能。而在安全的情境中,如志愿帮助研究者做实验、花时间陪伴残疾儿童时,则是女性乐于帮助者多于男性。Eagly等(1986,1991):在长期的基于亲密关系的关心行为而不是帮助不期而遇的陌生人上,女性更具帮助性,比如照顾孩子或老人。,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Barbee等(1993):男性在英雄主义行为中更能帮助别人,他们会冒险,并会帮助陌生人。女性则为家人和好友提供帮助及精神支持上做得更好。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多地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女性。可能的原因是,许多紧急情况都需要帮助者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一些紧急情况需要力量和特别的训练,比如与歹徒搏斗。,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女性在总体上比男性更倾向于对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Frieze&Li,2010)。女性比男性更可能会从事“帮助性的职业”,比如护理、服务等。大学女生对未来职业中“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评价高于男生(Olson et al.,2006)。Marks&Song(2009):女性比男性花费更多时间从事志愿者工作。慈善行为上,在资产超过500万美元的人中,女性有48%有慈善捐款,男性是35%。,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Becker&Eagly(2004):研究英雄主义(heroism),发现因冒险救人的英雄主义行为(如,救落水者)而获得卡耐基英雄奖章的人中,91%男性,9%是女性;在纳粹大屠杀中救助犹太人的非犹太人中,女性占61%;在器官捐赠者,如肾捐赠者中,57%是女性。英雄行为的典型目标是女性,或弱者、需要帮助者(Eagly,1987)。Eagly&Crowley(1986):男性的帮助对象更可能是女性;而女性在帮助男性和女性的可能性上没有显著差异。,美国女游客西湖救起轻生女子,小悦悦事件中的陈阿婆,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Rossi(2001):成年人在对各种社会责任的感受上,整体上没有性别差异。女性(从青少年期到老年)感受更高水平的对家庭的责任;男性年轻时对工作和家庭感受相同水平的责任,随着年龄增长,当工作变得更重要时,家庭的重要性下降。另外,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主要关心的对象是家庭和朋友,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也关注更大的社区以及社会、政治因素。,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Pederson&Macafee(2007):女性比男性更多在博客上提供支持和温暖,男性比女性表现更多对抗性和自我推销(self-promoting)。McKenna等(2002):女性在网络交流中比男性自我表露更多。女性在团体中表现更多友好行为,而男性则倾向于任务取向(Eagly&Wood,1991)。Baumeister&Sommer(1997):女性更倾向于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思考自己。,对亲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的解释,Eagly等(2001,2004):社会角色可以解释助人方面的性别差异。社会角色是文化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行为的公认的预期。人们认为男性应该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女性应该在家庭中照顾儿童和老人。,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寇彧等(2007):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中,女生更认同关系型亲社会行为,男生更认同外显型亲社会行为,男女学生在“外显型”和“关系型”这两种亲社会行为的提名频次上存在显著差异。“关系型”亲社会行为:宜人、照顾、安慰、增进友谊、体谅他人、发起友谊、宽容、协调关系、道歉、接纳、关心他人、赞扬、忠诚、同情、感激和谦让等;“外显型”亲社会行为:体力支持、帮助、环保、拾物归还、救助、英勇行为、借出物品、公益行为、捐赠等。,养育行为的性别比较,女性在养育上的自我评价比男性高(Feingold,1994)。是否女性比男性对婴儿更有兴趣呢?当测量生理指标(如,心率)或行为指标(如,逗婴儿玩),男性和女性对孩子的反应是相似的。但是当自我报告时,女性会报告更喜欢孩子(Hamilton,2001)。Blakemore(1998):研究学前女孩和男孩对婴儿的喜爱是否有区别,发现在对婴儿的照顾、喜爱程度、亲吻和拥抱方面,学前女孩比男孩分数高。,共情的性别比较,共情、移情、同理心(empathy)采用自我报告时,即询问个体在某种情况下的感受时(“看别人哭你难受吗?我会为朋友的烦恼而烦恼),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共情(Karniol,Gabay,Ochion&Harari,1998)。当测量生理反应(心率、脉搏、血压、皮肤电),共情上没有性别差异(Eisenberg et al.,1996)。当测量非言语指标(表情、声音),比如听到婴儿哭泣时的面部表情,男孩和女孩并无显著差异。Maccoby和Jacklin(1973):男女在理解其他人的情感反应上具有相似的共情能力。,友谊的性别比较,女性和男性对同性友谊表达同等的满意程度(Roles Fehr,2004)。女性会比男性跟朋友谈论情感。,友谊的性别比较,现实生活中,女性更多帮助朋友(Taylor,2002)。George等(1998):女性对朋友碰到的问题更容易产生共情,更愿意付出较多的帮助时间。男性和女性在帮助朋友的方式上可能存在差异。Belansky&Boggiano(1994):当情境人物(中学生面临辍学),女性会采用鼓励讨论,男性会采用讨论和问题解决策略。MacGeoge(2004):男性和女性在给朋友精神支持上差异很小。男性和女性都会对一个受到困扰的朋友表示同情或提出建议。,攻击行为的性别比较,攻击行为的性别比较,早期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表明,男性的攻击性大大高于女性。90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讨非公开的攻击行为。身体攻击(physical aggression)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故意操纵友谊类的人际关系来伤害他人(Crick et al.,2004),比如散布谣言,背后说负面闲话,排斥他人于团体外,挑拨关系,批评他人的外貌、人格。直接身体攻击、直接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攻击行为的性别比较,在身体攻击上,所有犯罪行为中,男性所占比例都比女性高(Anderson&Bushman,2002)。在美国2006年的暴力犯罪中(谋杀、抢劫等),男性所占比例为73%;同年加拿大暴力犯罪的男性比例为84%。在关系攻击上,女性中比男性中更常发生关系攻击(Archer,2004;Geiger等,2004)。女孩比男孩更可能对关系攻击感到不安(Crick&Nelson,2002)。,攻击行为的性别比较,整体来说,男性表现更多攻击行为(Frodi,1997;Archer,2004)。Eagly&Steffen(1986):元分析发现,男性在发起攻击和受到攻击上都高于女性。Archer(2004):男孩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上,高于女孩。Harris(1996):男性报告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更多暴力。Graham&Wells(2001):男性的攻击经历更可能是与一个陌生的男性,场所可能是户外;而女性报告的攻击经历更多是被亲密伴侣攻击,发生在私人场所。,阳光姐妹淘剧照,关于女青少年的小团体,攻击行为的性别比较,从学前期开始,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身体攻击性,并且这种差异逐渐增加(Coie&Dodge,1998;Loeber&Hay,1997)。这种差异有跨文化的一致性(Eley,Lichtensten,&Stenvenson,1999)。Seals&Young(2003):初中生男孩对同伴的欺负行为(bullying)是女孩的2倍。张文新等(2000):小学生和初中生,男孩中欺负他人的比率显著高于女孩;男生的直接的身体欺负和间接欺负显著地高于女生,而直接言语欺负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Maccoby(2002):女孩的游戏更少攻击性,攻击行为的性别比较,女孩比男孩更可能使用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她们利用同伴关系,非身体的伤害来伤害他人(Crick&Bigbee,1998)。例如,女孩会排挤她们中的一个同伴,或者散布关于她的恶意谣言。女孩比男孩更可能成为关系攻击的受害者(Crick,Casas,&Ku,1999)。Tiet(2001):女孩和男孩的关系攻击没有显著差异。,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生物因素,性别差异出现得比较早,并且在不同的文化中都会出现。另外,睾酮似乎也起某些作用,比如在动物攻击行为方面如此(Eisenberg et al.,1996)。一些研究表明睾酮与行为之间没有相关。White和Kowalski(1994)认为攻击行为与睾酮有关系的研究可能被过分强调了。Bettencourt&Miller(1996):男性更具攻击性是由于男性更容易受激惹。,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进化因素,自然选择中,雄性为权力、统治而战,为争夺与雌性交配的权利而战。当雄性发现要想找到合意的交配对象就需要与其他雄性竞争。然而,雄性不会被期望具有攻击雌性的倾向,因为雌性认为这样的雄性对自身和后代都太危险,所以拒绝把这样的雄性作为潜在交配对象。因此,雄性攻击雌性的倾向比攻击雄性的倾向的弱一些。雌性会平等地攻击雄性或雌性,甚至攻击雄性比攻击雌性更多。保护子女免于遭受捕食的雌性攻击是许多物种所具有的现象,具有适应性意义。,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环境因素,父母对男孩参加体力游戏和使用具有性别典型特征的玩具(如,枪)的鼓励促进了男孩的攻击行为。而且男孩群体中的粗鲁的游戏可能使男孩维持较高的攻击水平(Coie&Dodge,1998)。女孩较少的攻击行为可能由于对内疚的预期,同伴、父母的反对,比男孩做攻击行为获得更少的回报(Eisenberg et al.,1996)。,社会影响的性别比较,社会影响,女性是否比男性更易受影响,更顺从?测量社会影响的主要任务:说服(persuasion)和群体压力服从(group pressure conformity)Eagly&Carli(1981):元分析,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影响。当讨论男性话题,如技术和运动时,女性更多地受到影响。男性一般比女性更有说服力(Carli&Eagly,2002)。因为在女性试图影响他人时,与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因而女性的说服会遇到困难(Carli&Bukatko,2000)。,社会影响,男性不太会被使用果断语言的女性说服;相反,他们会被犹豫不决的语言说服(Carli,2001)。但是女性往往会被使用果断语言的女性说服(Carli,1990)。Carli等(1995):比较了同样有表现力的非言语风格(语速快、挺直的体态、较长的眼神接触)的男性和女性。男性听众会明显被男性劝说者说服。Carli&Eagly(2008):女性表现谦虚,说服会更成功;男性表现口若悬河比较容易成功。女性的说服力存在两难情境。,对社会影响性别差异的解释,男性被训练去形成某种社会影响,而女性则被社会化去屈从于这种社会影响。往往从很小时候起,女性在群体中就表现出更多的合作,更少的冲突,接受别人的观点以维持社会协调、避免冲突。女性不如男性有力量,在许多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比男性低。拥有较低社会地位的个体往往要学会与社会地位较高的个体的愿望保持一致(Eagly&Wood,1985)。,本章基本概念,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利他主义(altruism)养育(nurturance)共情、同理心(empathy)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身体攻击(physical aggression)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说服(persuasion),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