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信号形成处理记录.ppt

    • 资源ID:4938569       资源大小:933.50KB        全文页数:12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号形成处理记录.ppt

    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1、电视系统概述,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1、电视系统概述,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一、数字彩色电视摄像机作用将景物的光图像分解成红绿蓝三幅光图像,分别聚焦在三个摄像器件的光敏面上,然后由摄像器件进行光电转换、扫描得到三个基色信号,最后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和编码电路,形成分量信号或全电视信号输出。,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一、数字彩色电视摄像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彩色电视摄像机开始向数字化过渡,摄像器件全部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由于CCD是模拟器件,摄像机的数字化只能从信号处理电路开始,所以严格的讲,数字摄像机应该称为数字信号处理(DSP)摄像机。一般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占整个电路70%以上的摄像机称为数字摄像机。,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变焦距镜头作用:将拍摄的景物成像(聚焦)在CCD器件的感光面上,并调节入射光量(调节光圈)和焦距(变焦)。,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变焦距镜头,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变焦距镜头变焦比n:变焦距镜头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的比值,f1=1,f2=1,f1=1,f2=1,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变焦距镜头,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分色镜分光原理,反射光I1和I2经过的路程不同,产生光程差。,光程:光在介质中所走的路程与该介质折射率的乘积,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两路反射光的相位差为0,分色膜上反射光最强,两路反射光的相位差为180,分色膜上反射光为0,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当n1,n0和d一定,仅与i有关,导致分色膜对一幅图像的不同部分的分光特性不一致,产生“色渐变”,在重现图像上引起“黑斑效应”,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分色镜分光棱镜,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色温滤色片用于白平衡的调整,补偿因光源色温不同而引起的光谱特性变化。,在摄像机中,所谓白平衡是指当它拍摄白色(或灰色)景物时,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平相等,这样在输出信号送给电视机就能在屏幕上重现不带任何色调的景物。白平衡的调整是通过调整红、蓝两路自动增益自动实现的。,然而,由于处理放大器的增益调节范围只有3dB,当摄像机在演播室(色温3200K)内调节好白平衡后移至别处,若光源的色温变化较大,这个调节范围是不够的。,为此,在分光棱镜前安装色温校色片,使入射光的色温转换成接近3200K,这样,再稍加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即可达到白平衡。,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色温滤色片:为适应多种光源,摄像机内一般都安装几个色温校色片,并安装在一个圆盘上,在圆盘的边上写上编号,使用时可转动圆盘,根据光源的实际情况将适当的校正片转到分光棱镜前。下表为常用色温校色片的编号和特点。,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色温滤色片:现在有的彩色摄像机已取消了色温校色片,通过加大增益的调节范围,实现完成靠电子方法的白平衡调节。,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光学系统中性滤光片表中“1/4ND”表示在色温校色片上还镀有一层透过率为25%的中性滤光膜,它可以使所有波长的光的透过率都降低到25%。减弱进入光学系统的光强度(光通量),目的是在使用它时可以增大镜头的光圈,以达到在某些场合需要减小景深的艺术效果。,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结构(电子枪;靶面;聚焦,偏转,校正线圈),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结构 电子枪(灯丝,阴极,控制栅极,加速极,聚焦极,网电极),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结构 靶面,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结构 靶面,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工作原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主要质量指标光电特性光电转换特性:靶压一定时,摄像管输出信号电流IS与靶 面光照B的关系伏安特性:光照一定时,摄像管输出信号电流IS与靶压UT 的关系,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主要质量指标灵敏度 摄像管输出信号电流IS与射入靶面的光通量之比习惯用额定输出信号电流下靶面所需的照度表示,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主要质量指标光谱特性 摄像管在不同波长光的照射下,测出对应的灵敏度,即光谱灵敏度曲线,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主要质量指标分解力;摄像管对景物细节的光电转换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扫描电子束的聚焦特性,电荷的扩散,用某一线数下的输出信号幅度与40线下的输出信号幅度比的百分数表示分解力,称为调制度,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主要质量指标惰性 停止光照后60ms时的剩余电流is(3)表示摄像管的惰性大小,低照度:余像或拖尾现象强照度:开花或慧尾现象,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2、光电导摄像管主要质量指标暗电流 越小,越均匀,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CD摄像器件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结构的有序排列,即:以具有光敏特性的P型(或N型)半导体硅为衬底,在其上面生长一层约100nm的SiO2绝缘层,再在绝缘层上按一定排列方式沉积一组(几十万个)金属铝电极。每个金属电极(称为栅极)部分为一个CCD单元。,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光电转换与电荷存储过程,当栅极加正电压时(衬底接地),其下面半导体内的多数载流子(空穴)被排挤,而少数载流子(电子)集中在界面,在界面下形成一个无多数载流子空穴的带负电区域,该区域称为耗尽层。栅极电压越高,空穴排挤得越远,界面集中的电子越多,耗尽层越深。耗尽层达到一定的深度,便形成了一个可吸收电子的势阱,称电子势阱。,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光电转换与电荷存储过程,CCD摄像器件的感光面上有几十万个电极,即有几十万个势阱(像素)。当景物成像到感光面时,每个像素对应的衬底在光激发下,出现和光强度成正比的电子空穴对,空穴被排挤,电子注入势阱,形成电荷包,实现光电转换,得到有几十万个电荷包组成的电图像。,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光电转换与电荷存储过程,光照,电子空穴对(和光照强度成正比),势阱捕获电子形成电荷包,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荷转移过程信号输出采用转移电荷包的方法。CCD实用的电荷转移有多种方式,分别称为三相、二相和四相时钟驱动方式。下面以三相时钟脉冲驱动为例进行说明:相邻电极每三个一组,三个电极分别加三相时钟V1、V2、V3,相位各差120。,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V1,V2,V3,t1,t2,t3,t1+T,T,t1t2时刻:V1为高,其他为低,V1电极下为深势阱,有电荷包,势阱,V1,V2,V3,t4,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势阱,V1,V2,V3,t2t3时刻:V1逐渐变低,V2为高,电荷包逐渐转移到V2电极下的各势阱中,t4,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势阱,V1,V2,V3,t3时刻:电荷包转移完毕,t4,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势阱,V1,V2,V3,t4,t3t4时刻:保持。t4以后,电荷包开始向V3各电极下的势阱中转移。一个时钟周期转移三个势阱,转移到下一个像素的第一个势阱。,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荷输出过程,在HOG电极上加上不同的控制电压可以控制电荷包在适当的时刻从V3电极下转移到MOS场效应管放大器的控制栅极,因此HOG电极称为输出栅极。,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PG电极等效为开关SW,加入控制脉冲VPG控制开关通、断。VPG为高电平,SW闭合;VPG为低电平,SW断开。,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荷输出过程,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面阵CCD摄像器件帧转移型(FT)CCD摄像器件 相同像素数量的成像部分、存储部分以及读出寄存器,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二、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3、固体摄像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面阵CCD摄像器件隔列转移型(IT)CCD摄像器件,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 2、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1、反噪波校正,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2、电缆校正,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3、黑斑校正 重现图像上出现阴影或色斑,统称为黑斑效应。叠加型黑斑校正:图像信号本身没有畸变,叠加了一个不均匀的附加信号,只需一波形与之相反的校正信号叠加调制型黑斑校正:图像信号受到附加信号的调制,采用与附加信号波形相反的校正信号对有畸变的图像信号进行再调制,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4、轮廓校正 孔阑效应:清晰度受到扫描电子束孔径限制,导致图像波形出现过渡区,轮廓不分明。轮廓校正和速度调制,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5、直流分量的恢复(钳位电路)作用将图像信号的黑色电平重新全部钳定在同一个电平上消除低频叠加型干扰,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5、直流分量的恢复(钳位电路)工作原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极管钳位电路,T1期间,Ui E0,D导通C通过RS 和Rd充电,1=(RS+Rd)C,输出端迅速下降到钳位电平E0,T2期间,Ui E0,D截止C通过RS 和RL放电,2=(RS+RL)C,阻容耦合电路,将T2期间的Ui耦合到输出端,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极管强迫钳位电路,T1钳位三极管,在其基极输入在行消隐期间出现的行频脉冲,即钳位脉冲,钳位脉冲到达时,T1导通C1快速充电,输入信号脉冲被钳位到的集电极电位(近似等于发射极电位),钳位脉冲过后,T1截止C1缓慢放电,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6、校正(灰度校正),0,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6、校正(灰度校正),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具有折线特性的校正放大器,无输入信号或输入信号很小时,三个二极管均导通,射极等效电阻小,放大器增益高。,输入信号增加,三个二极管依次截止,三个电阻依次断开,射极等效电阻增加,放大器增益下降。,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具有渐变特性的校正放大器,VD3工作在小电流状态,输出电压UO可近似认为是VD3的端电压,V2的输入电阻足够大,忽略不计,A点对地电阻为rd(RP值很小),忽略V1的基射间压降,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具有渐变特性的校正放大器,+E,输入,输出UO,RP,VD3,V1,Ui,V2,R,校正后,A,通过电位器RP调节,可改变非线性指数值,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7、彩色校正 摄像机的光谱响应特性应与接收端显像三基色的混色曲线一致。修正法:略去光谱响应特性曲线负区保留正区,并将正 区适当压缩合成法:将光电器件丢掉的光谱响应特性曲线负区用矩 阵电路近似恢复,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8、黑平衡调整 使R、G、B三路信号黑电平相同,达到黑平衡暗电流大小不同背景光强弱不同杂散光强弱不同,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一、校正处理9、白平衡调整,Y 0.3R 0.59G 0.11B,拍摄标准色温(3200K)光照下的白色景物时:R=G=B=1,Y=1,R-Y=B-Y=0,F=0,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1、切换快切换:一个画面在瞬间跳变为另一个画面,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1、切换慢切换 又称混合,以慢变的方式使一个画面被另一个画面代替相加混合,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1、切换慢切换非相加混合A:像素从暗到亮依次消失B:像素从亮到暗依次出现,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2、模拟特技扫换 又称划变,指两幅画面在屏幕上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且两画面的分界线渐变,即一画面逐渐被划动分割出另一幅画面,直至被取代。(Wipe out,Wipe in),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2、模拟特技键控:又称抠像,指在一幅图像中沿一定的轮廓线抠去 一部分而填入另一幅图像。内键(Internal Key),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2、模拟特技键控外键(External Key),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2、模拟特技键控色键 将某图像信号中的特定或单一色彩的色度作为键信号,使特定色彩的部分被另一画面代替。,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二、视频切换与特技3、数字特技连续扩缩效果(Continuous Image Expansion and Compression)平滑移动效果(Slide Effect)多影效果(Muti-Image Effect)镜像效果(Mirror Effect)冻结效果(Freeze Effect)旋转效果(Rotation Effect)油画效果(Painting Effect)马赛克效果(Mosaic Effect),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电子编辑1、概念 为将素材带制成成品,根据节目内容和导演意图,对素材带进行选择和处理,依照一定的顺序和手法将有用的镜头组合成为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整体,并完成配音、配乐等后期加工制作过程,称为编辑,因采用电子方法,故又称电子编辑,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电子编辑2、录制方式组合编辑(Assemble Edit)将素材带上的所有信号(图像、声音、控制信号)全部分段取入编辑带。编辑出点有空白,只做基础编辑。,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电子编辑2、录制方式插入编辑(Insert Edit)只对素材带上的视频或音频信号加以选取。编辑出点没有空白,用于修改编辑。,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电子编辑3、控制方式手动编辑素材带上找入点,按放机的Pause和Reset放机和录机同时回到(Review)510秒处暂停(Pause)放机和录机同时放像(Play)到达入点处,按录机的Rec键到达出点处,按录机的Stop键,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电子编辑3、控制方式半自动编辑,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放机打点按钮1IN,2PLAYER ENTRY,3OUT,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电子编辑3、控制方式半自动编辑选择编辑模式(ASS,INS)选择编辑入点、出点;搜索圆盘刻度线对0计数器归零;按ENTRY+IN,确认入点。同理在编辑带上找入点编辑预演(PREVIEW)正式编辑(AUTO EDIT)预卷,暂停,重放,记录,出点,过冲,回到重放(REVIEW),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3、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三、电子编辑3、控制方式全自动编辑 时间码编辑(Time Code Editing),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行推动信号H场推动信号V复合同步信号S复合消隐信号B副载波fSC色同步门脉冲KPAL识别脉冲P,为接收机传送的同步消隐信息,供电视中心的同步、消隐用,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一、同步信号的定时原理 可以用一个标准信号来产生其它信号,保证它们之间应有的关系,该过程称为同步信号的定时。,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一、同步信号的定时原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一、同步信号的定时原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二、同步信号的形成 基于双稳态电路(R-S触发器)的一次形成法,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三、同步设备间的锁相原理 两台或两台以上同步机联用时,必须保证各同步机产生的同步信号同频、同相,同步机的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同步机的锁相。1、台从锁相:将本地同步机的工作被外来同步信号锁定2、台主锁相:将外来各种同步信号锁定在本地同步机上3、开环锁相,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三、同步设备间的锁相原理3、开环锁相,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4、同步信号的形成,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一、图像信号的调制1、残留边带调幅方式(VSB),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一、图像信号的调制2、图像载频的选择,中频信号的频率(35)倍图像信号最高频率,图像载波的频率图像中频频率2倍图像信号最高频率,图像载波的频率(57)倍图像信号最高频率,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一、图像信号的调制3、调制极性的选择优点:节省发射功率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有利于以同步电平为基准进行自动增益控制,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二、伴音信号的调制 伴音信号调制采用调频的方法,伴音信号的频率范围在15HZ15KHZ之间,最大频偏为50KHZ,为保证音质,在伴音载频fS两侧各留了0.25MHZ,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三、射频全电视信号的频谱及频谱划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三、射频全电视信号的频谱及频谱划分VHF:48.592MHZ(15),167223MHZ(612)UHF:470566MHZ(1324),606958MHZ(2568)有线电视:110167MHZ,223447MHZ,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5、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四、电视发射机,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1、磁性记录原理 铁磁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与外磁场同向的磁感应强度,并在离开磁场后能保留与磁化磁场方向和大小相对应的剩磁。,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1、磁性记录原理磁头和磁带磁头:实现磁记录的电磁能转换器件磁带:存储图像和声音信息的器件,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1、磁性记录原理磁记录原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剩磁变化一个周期所占有磁带的长度,称为记录波长(),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2、磁性重放原理 磁头与磁带相对运动时,磁带磁化量的变化导致磁头磁芯中的磁通变化,因而在线圈中感应出与磁带磁化量变化相对应的感应电动势e。,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2、磁性重放原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2、磁性重放原理,零输出对应于=g=1mf0=15MHZ,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2、磁性重放原理,提高重放信号的上限频率提高头带相对速度减小磁头缝隙宽度,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3、视频记录原理旋转磁头扫描,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3、视频记录原理旋转磁头扫描,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3、视频记录原理频率调制 压缩视频图像信号的倍频程数,采用调频方式。录像机所能录放的fmax受g、v限制,载波频率不能过高,即便频率较低,也只能录放调频信号的下边带和部分上边带,因此只能采用较低的调制系数使调制信号的能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一次边频范围内,故录像机中使用的是低载频浅调制方式。,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低带录像机:载波频率:同步顶的为4MHZ左右,白峰的为5MHZ左右调制信号(视频信号)的上限频率约为3MHZ以低带U型录像机为例:载波频率:4.285.4MHZ载频4.28MHZ,调制信号的第一对边频为(4.283)MHZ载频5.4MHZ,调制信号的第一对边频为(5.43)MHZ调频波的频谱为1.28 8.4MHZ,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高带录像机(广播级):载波频率:同步顶的为7MHZ左右,白峰的为10MHZ左右调制信号(视频信号)的上限频率约为6MHZ载波频率:7.89.3MHZ载频7.8MHZ,调制信号的第一对边频为(7.86)MHZ载频9.3MHZ,调制信号的第一对边频为(9.36)MHZ调频波的频谱为1.8 15.3MHZ,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3、视频记录原理彩色信号处理高带机:整体调频直接记录低带机:对亮度信号进行调频,Y-FM 对色度信号采用降频法,4.43MHZ 627KHZ,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3、视频记录原理磁带格式U(Umatic)型磁带格式,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一、磁性录放原理3、视频记录原理磁带格式VHS(Video Home System),S-VHS磁带格式,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二、光盘录像原理1、概述1972年激光视盘(LD,Laser Disc)系统问世恒线速盘(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恒角速盘(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二、光盘录像原理1、概述70年代,数字激光唱盘(CD-DA,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二、光盘录像原理1、概述VCD(Video Compact Disc):MPEG-1视频压缩标准 图像质量相当于VHS,声音质量相当于CD-DA;存储量小(0.7GB),图像质量不高DVD(Digital Video Disc):MPEG-2视频压缩标准 双面数据记录,总存储量达9.4GB 图像质量达到广播级标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二、光盘录像原理2、光盘录像系统的分类只读系统(CD-ROM)LD,CD,VCD,DVD只写一次系统(W-O,Write-Only)CD-R(Compact Disc-Recordable)与普通CD盘的区别:增加一层有机染料做的记录层,激光束聚焦在记录层上,有机染料熔化,形成代表信息的凹坑;同时激光器输出的激光功率被写入信号调制,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二、光盘录像原理2、光盘录像系统的分类可反复读写系统磁光盘(MOD):磁技术和光技术结合,热磁记录法相变光盘(PCD):光学技术 相变材料制作成相变记录膜,写入状态时:高功率激光束照射相变记录膜,照射点局部温度升高到熔点温度(600C),急速冷却后,该点处于非结晶状态。低功率激光束照射相变记录膜,照射点局部温度升高到结晶温度(100C),急速冷却后,该点处于结晶状态。,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二、光盘录像原理3、激光视盘(LD)录放原理,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记录6、视频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二、光盘录像原理3、激光视盘(LD)录放原理,光学Zoom和数字Zoom,早期的摄像机的伸缩放大倍数最大也不过是6倍,如今的伸缩倍数是大的惊人,两三百倍的机器比比皆是,但是其中隐藏的玄机就是在“光学”与“数字”中了。所谓的光学倍数就是摄影机的真实倍数,因为它的倍数产生是靠着光学镜片移动来达成,因此光学Zoom是最漂亮的画质,目前摄影机最大的光学倍数约为20倍,但是一般机种都在1018倍间。而数字Zoom是将所拍到的影片局部放大的结果,试想若是把一张3x5的照片放大50倍,那么局部画面的画质一定会变得粗糙不堪,而且放的愈大愈粗糙。同样摄影机的数字Zoom的倍数愈大表示画质愈差。有很多人在选购摄影机时,常将摄影机的倍数大小列入重要的考虑之一,其实倍数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台拥有光学10倍的摄影机已经约和一支400mm照相机望远镜头倍数相当了,所以一味的追求倍数是不实际的。,

    注意事项

    本文(信号形成处理记录.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