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一章民俗概述.ppt

    • 资源ID:4875879       资源大小:2.02MB        全文页数:19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章民俗概述.ppt

    1,第一章 民俗概述,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第五节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第三节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第四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2,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与分类,一、民俗的定义,二、民俗的分类,3,1、文化遗留说,一、民俗的定义,Folklore,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2、精神文化说,3、民间文学说,4、传统文化说,Folkloristics(民俗学),4,(4)游艺民俗,二、民俗的分类,1、乌丙安,(2)社会民俗,(3)信仰民俗,(1)经济民俗,5,(4)语言民俗,2、钟敬文,(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3)精神民俗,生产、商贸、饮食、服饰、居住、交通民俗,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岁时节日、民间娱乐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民间艺术,民俗语言、民间文学,6,二、民俗的社会功能,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7,1、集体性与类型性,一、民俗的特征,2、民族性与地方性,3、阶级性(阶层性),4、历史性与普同性,5、传承性和扩布性,6、稳定性和变异性,7、规范性与服务性,8,5、审美功能,二、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维系功能,4、调节功能,9,三、民俗的传承,第三节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一、民俗的构成,二、民俗的养成,10,5、民俗系统:,一、民俗的构成,1、民俗质:,3、民俗链:,4、民俗系列:,2、民俗素:,构成民俗事象最基本的质材,若干民俗质构成的民俗单位,若干民俗素构成的民俗组合,同类民俗的所有民俗链,民俗系列根据同类题材和内容的相关性加以概括和归纳,形成更大的系统,11,1、关于俗民与群体的概念2、关于习俗惯制与习俗规则3、民俗的养成,二、民俗的养成,12,第四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一、民俗的调查,二、民俗的研究,13,1、田野作业方法2、文献学方法,一、民俗的调查,14,1、中外民俗研究概述2、主要民俗学流派(1)神话学派(2)语言学派(3)人类学派(4)心理学派(5)社会学派(6)历史地理学派(7)结构学派3、不同学科对民俗的理解,二、民俗的研究,15,第五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16,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1、民俗信仰,2、民俗技巧,(1)迷信信仰,(2)俗信信仰,3、民俗艺术,4、民俗体育,5、民俗生活,17,1、按民族分类2、按地域分类3、按行业(职业)分类4、按语言分类5、按信仰分类,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18,1、历史性,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2、现实性,3、可理喻性,(1)现存性,(2)可实现性,4、相对稳定性,5、变异性,19,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1、保持民俗文化原貌的原则,2、尊重民俗文化习惯的原则,3、获得效益的原则,20,1、民俗表现出哪些社会功能?2、如何确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3、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哪些原则。,21,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22,第一节 定义与特征,一、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二、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23,一、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享有和传承的物质文化现象。,24,1、地域性2、季节性3、功能性4、科学性,二、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25,第二节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26,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27,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东非“牛畜丛结”,印度牛崇拜,28,三、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与季节性2、功利性3、技艺性4、保守性与稳定性5、经验性6、田园性,29,四、农业生产民俗的类型,1、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2、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3、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4、农业禁忌、祭祀习俗5、祭田神、先农和灶神的习俗6、农业生产过程习俗7、农业娱乐风俗习惯,30,五、影响农业生产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2、科学技术3、经济条件4、民族与地域传统,31,六、中国农业生产民俗举例,(1)北方麦作民俗(2)南方稻作民俗,1、汉族农业生产民俗,2、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民俗,32,七、外国农业生产民俗举例,1、朝鲜2、菲律宾3、墨西哥4、澳大利亚5、荷兰,33,第三节狩猎、牧业和渔业、工匠民俗,34,一、狩猎、游牧和渔业生产的特点,1、狩猎生产活动2、驯养生产活动3、畜牧业生产活动,35,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的特点,1、遵循狩猎、游牧以及渔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2、狩猎、游牧和渔业的禁忌、祭祀习俗3、狩猎、畜牧和渔业生产过程的民俗4、渔业海上占验习俗,36,三、中国狩猎、游牧及渔业民俗举例,1、我国东北猎鹿、猎熊习俗2、西北游牧、畜牧生产民俗3、南方渔业生产民俗,37,四、外国狩猎、游牧及渔业民俗举例,1、加拿大爱斯基摩人2、巴西印第安人,38,第四节 工匠民俗,39,一、工匠的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分化,在传统社会中,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手工业工匠渐渐从原始的经济群体之中独立出来。数千年来,各行各业的工匠代代相传,在生产技艺方面精益求精,在技术传受方面讲究师承,且有各自不同的行话和禁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手工业民俗。,40,二、工匠的技艺传承与行业民俗,谱系性试图关系亲缘化或从事同一行业的工匠来自同一地域等;封锁性“传男不传女”、“止此一家别无分店”等。神秘性。,41,三、工匠民俗的特点,1、师承关系的系谱性2、技术传授的封锁性3、生产活动的神秘性,42,第五节商业与交通民俗,43,1、集市的民俗,(1)原始的无言交易(2)按需进行的自然交易(3)按数量、质量进行的等价交易(4)用商品媒介和支付手段进行交易,一、商业的民俗特点,44,2、商的民俗,(1)居间商(2)行商(3)坐商,一、商业的民俗特点,3、市、商的民俗标志:市声音、招幌,45,二、交通运输的民俗特点,1、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 包括交通设施(驿站、重要的道路、关口、码头、旅店)、工具的使用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禁忌等一系列习俗。2、交通运输的民俗传承,46,1、自然生态民俗有哪些表现?2、影响农业生产民俗的有哪些因素?3、工匠民俗的特点是什么?,47,第三章 服饰民俗,48,第一节 服饰民俗的构成,一、服饰的构成,二、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 主要因素,49,1、衣着,一、服饰的构成,2、附加装饰品,4、佩戴物品,3、对人体自身 的装饰,50,二、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主要因素,12、审美观念因素,11、样式因素,10、工艺技术因素,9、色彩因素,8、质料因素,7、季节因素,6、民族差别因素,5、实际用途因素,4、社会地位因素,3、职业因素,2、年龄因素,1、性别因素,51,第二节服饰民俗的发展,一、服饰发展变化的阶段,二、服饰民俗的演化轨迹,52,一、服饰发展变化的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2、除遮身蔽体外,还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4、服饰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53,二、服饰民俗的演化轨迹,1、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2、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 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服饰的改变,54,第三节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一、服饰的民俗习惯,二、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 观念,55,3、礼仪的习俗惯制,一、服饰的民俗习惯,1、实用的习俗惯制,2、观赏的习俗惯制,4、信仰的习俗惯制,56,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四、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2、求吉心理,3、表示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57,第四节中国服饰民俗举例,一、中国汉族服饰民俗,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58,一、汉族服饰民俗,1、衣料的发明、发现和创造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磨制和钻孔技术的出现,人类发明了骨针,利用骨针穿引兽线,冬天缝兽皮,夏天缀树叶、树皮、草叶为衣裙。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们终于发现有些植物的皮柔软而有韧性,能撕出很长的皮条,可以用来编织成紧密的网,然后穿在身上以蔽体御寒。人们最早是用手搓捻植物纤维、编结织物的。但这种方法很费力,效率也极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纺轮、纺车等纺织工具又应运而生了。纺织业的兴起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衣着的状况。2、衣裳的变迁:上衣下裳、衣裳连属,59,(一)中南民族服饰,1、畲族:,凤凰装,2、黎族:,筒裙、纹身,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60,4、回族,(二)西北民族服饰,1、蒙古族:,长袍、腰带、帽子、靴子、首饰,2、维吾尔族:,袷袢、艾得丽丝绸、朵帕,3、哈萨克族:,礼拜帽、盖头、坎肩,套头式衬衣、皮袄、皮裤、连衣裙、帽子,61,(三)西南民族服饰,藏袍、帮典,筒裙、筒帕,风花雪月帽,短围裙,4、纳西族:,七星披肩,1、藏族:,2、傣族:,3、白族:,62,(四)东北民族服饰,4、朝鲜族:,旗袍、花盆鞋、旗头,七彩衣、船型胶鞋,鱼皮衣,狍皮服饰,1、赫哲族:,2、鄂伦春族:,3、满族:,63,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二、欧美国家服饰民俗,第五节外国服饰民俗举例,64,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4、伊朗:,1、日本:,2、马来西亚:,3、印度:,和服,纱笼,莎丽,面纱、长袍,65,二、欧美国家服饰民俗,1、美国,美国人崇尚个性自由,着装喜好随意舒适。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服装要算牛仔裤。这种被誉为“20世纪伟大发明”的服装,早年在美国的淘金者中流行,后传至欧洲,现已风靡世界。美国人的着装习俗迎合了向舒适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正装还是休闲装,在美国市场上都是以舒适的纯棉、纯羊毛质地面料为主,很少有人穿化纤、混纺以及新式合成面料的衣服。虽然不太讲究服装的款式,但实际上美国人还是十分注重穿衣场合的。在有着装要求的政府部门和公司工作的上班族,工作时间一般是男士西服革履,女士套装套裙。若是参加宴会等社交场合,男士要穿正式西装、燕尾服,女士要穿礼服、化淡妆。,66,2、加拿大 加拿大男子的正式服装为西服,但平时很多人穿夹克衫。妇女的衣着比男子更为讲究,款式丰富,颜色多种多样。衣服趋势是宽松方便,重款式,不重衣料。3、英国 英国人的穿衣模式受到世界许多人的推崇。尽管英国人讲究衣着,但十分节俭,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十年八年之久。一个英国男子一般有两套深色衣服,两三条灰裤子。英国人的衣着已向多样化,舒适化发展,比较流行的有便装夹克,牛仔服。,67,4、法国 法国素有时装王国之称,巴黎更有时装之都的美誉。进入90年代,法国妇女装朴实风格走俏,素色衣裳尽领风骚,男人也特别注重穿着和仪表,出门前总要刮脸梳头,在外面总是衣冠整齐,令人赏心悦目。5、德国 德国人不喜欢服装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在赴宴或到剧院看文艺演出时,男士经常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并略施粉黛。在东部地区,已婚者都带上金质戒指。,68,1、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是什么?3、从古至今,服饰民俗共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4、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俗服饰。5、亚洲各国特色服饰有哪些?,69,第四章 饮食习俗,70,第一节饮食习俗的基本定义,一、饮食民俗的定义,二、饮食民俗的形成,三、饮食民俗的发展,71,一、饮食民俗的定义,饮食民俗,主要是人们在加工、制作、食用有关食物和饮料过程中形成的习俗风尚,是民俗中最有特色的事象之一。,72,4、信仰的原因,二、饮食民俗的形成,1、经济的原因,2、自然条件的原因,3、民族的原因,73,3、烹饪阶段,三、饮食民俗的发展,1、自然饮食状态阶段,2、熟食阶段,74,第二节饮食习俗的功能、范围与类别,一、饮食民俗的功能,二、饮食民俗的范围,三、饮食民俗的类别,75,1、保障生存,一、饮食民俗的功能,2、融合食用与养生,3、社交纽带,4、提供就业机会,5、成为旅游吸引物,76,1、各式各样的菜肴和饮料,二、饮食民俗的范围,2、分工精细的烹饪技法,3、琳琅满目的餐具器物,4、纷繁复杂的餐饮礼节,5、饮食职业者传承及其 类型,77,5、特殊食俗,1、日常食俗,2、节日食俗,3、祭祀食俗,三、饮食民俗的类别,4、待客食俗,78,第三节中国饮食民俗举例,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及烹调方法,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二、汉族饮食民俗,79,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及烹调方法,1、我国通常食用菜肴原料类别:(1)鱼肉类(2)蛋乳类(3)油脂类(4)蔬菜类(5)瓜果类(6)调味类2、传统烹调方法 炒、爆、熘、炸,烹、煎、爝、贴、瓤、烧、焖、煨、煽、扒、烩、烤、盐煽、熏、泥烤、氽、炖熬、煮、拔丝、蜜汁、糖水涮锅、什锦火锅、生片锅、沙锅等等,80,(1)南人食米北人食面,1、中餐的习俗,二、汉族饮食民俗,(2)南甜、北咸、东辣、西酸,81,2、地方菜系,(1)鲁菜 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所组成,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代表菜肴: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德州扒鸡。(2)川菜 川菜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含了重庆菜、东山菜、江津菜、自贡菜、合川菜,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经典名菜 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麻婆豆腐、怪味鸡块、回锅肉,82,(3)浙菜 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代表菜肴: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叫化鸡。(4)苏菜 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经典名菜 鸭包鱼翅、清炖蟹粉、清汤火方、狮子头、松鼠桂鱼、鸡汤煮干丝、盐水鸭、西瓜鸡、水晶肴蹄,83,(5)徽菜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蒸,而少爆炒。代表菜品:红烧果子狸、火腿炖甲鱼、雪冬烧山鸡、符离集烧鸡、蜂窝豆腐、无为熏鸭等。(6)粤菜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口味讲究鲜嫩、滑爽、生脆,擅长煎、炒、烧、烩、烤、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经典名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烤乳猪、盐焗鸡、五蛇羹、干煎大虾碌、冬瓜盅,84,(7)湘菜 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地方菜发展而成,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经典名菜: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8)闽菜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以闽侯、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为代表,以海味为主要原料。特色:制作细巧,色调美观,油味清鲜长于炒、溜、煎、煨,注重甜、酸、咸、香,尤以“糟”味最具特色。经典名菜:太极明虾、雪花鸡、佛跳墙、荔枝肉、烧片糟鸡。,85,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1、朝鲜族 朝鲜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素食为主,以辛辣、爽凉、清淡为特色。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米饭是每日不可缺少的主食。打糕、冷面则是人们极为喜爱、百吃不厌的特色食品。打糕又分糯米打糕、小黄米打糕、大黄米打糕,是朝鲜族50多种糕类食品中最负盛名的。其做法是:先将粘米蒸熟,然后放在木槽或石板上,用打糕椎把米粒碾成团,反复捶打,直到米粒全部破碎,呈面团状即成。食用时切成小块,蘸着糕面(一般用大豆、绿豆、小豆或芝麻、苏子等材料制成)或白糖、蜂蜜吃,香甜、滑润、可口。,86,2、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是“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87,3、维吾尔族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以面食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的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馕呈圆形,多以发酵的面为主要原料,辅以芝麻、洋葱、鸡蛋、清油、牛奶、盐、糖等佐料。4、壮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稻作民族,主食以大米为主。为了增加米饭的色、香、味,人们还添加其他原料或香料,制成特殊风味的主食,如南瓜饭、竹筒饭、包生饭、黄花饭、豆饭、八宝饭等等。,88,第四节外国饮食民俗举例,一、亚洲国家的饮食民俗二、欧洲国家的饮食民俗三、美洲国家的饮食民俗四、非洲国家的饮食民俗五、澳洲及太平洋群岛国家 饮食民俗六、饮食民俗杂谈,89,一、亚洲国家的饮食民俗,1、日本2、韩国3、泰国4、印度5、东南亚诸国的食俗,90,1、俄罗斯人的食俗2、法国3、意大利的食俗4、英国人的茶俗5、西方人的酒俗,二、欧洲国家的饮食民俗,91,1、美国人的食俗2、加拿大的烤牛排3、墨西哥的食俗4、秘鲁的食俗5、巴西的茶俗,三、美洲国家的饮食民俗,92,1、埃及的烤鸽子2、喀麦隆的食俗3、卢旺达的食俗,四、非洲国家的饮食民俗,93,五、澳洲及太平洋群岛国家饮食民俗,六、饮食民俗杂谈,1、斐济的酒俗2、毛利人的食俗,94,作业:,1、“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饮食民俗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3、我国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有哪些?4、亚洲各国特色饮食有哪些?5、以旅游宣传的实际案例,说明饮食习俗在旅游中的作用。,95,第五章 居住民俗,96,第一节居住民俗概论,一、居住民俗的概念,三、居住民俗的类型,二、居住民俗的形成,97,一、居住民俗的概念,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习俗惯制。包括兴建房屋时的种种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陈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的特定关系。,98,二、居住民俗的形成,1、初创阶段2、过渡阶段3、发展阶段,99,三、居住民俗的类型,1、洞穴居2、“干栏”式建筑3、帐篷或移动式居所4、“上栋下宇”式建筑,100,第二节居住民俗的表现,一、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二、住房的造型和工艺三、居住房屋的分布与坐落四、有关住房的信仰五、居住的特点,101,五、居住的特点,1、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性4、宗教性,102,二、少数民族居住民俗,第三节中外居住民俗举例,一、汉族居住民俗,三、外国居住民俗,103,一、汉族居住民俗,1、北方民居,(1)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2)窑居:土窑、石窑、砖窑,2、南方民居,(1)徽居,(2)苏居,(3)客家民居:,围龙屋、圆形土楼、方形土楼,104,二、少数民族居住民俗,1、帐篷型,(1)蒙古包,2、干栏型,(2)藏族帐篷,(1)纯木结构,A、傣族竹楼,B、壮族干栏式木楼,(2)土木结构,3、上栋下宇型,土家族吊脚楼,105,三、外国居住民俗,1、亚洲,(2)韩国,(1)日本“和式建筑”,2、欧美,(1)美国,(2)英国,(3)加拿大,106,1、居住民俗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2、中国民居建筑有哪些基本特点?3、各国特色居住民俗有哪些?4、结合当前民居旅游的实际情况,讨论居住习俗在旅游中的作用。,107,第一节 人生仪礼概论,第六章 人生仪礼民俗,第二节 诞生仪礼民俗,第三节 成年仪礼民俗,第四节 婚姻仪礼民俗,第六节 丧葬仪礼民俗,第五节 寿辰仪礼民俗,108,三、中国汉族的“红白喜事”,第一节人生仪礼概论,一、人生仪礼的概念,二、人生仪礼的类型,109,一、人生仪礼的概念,人生仪礼,又称个人生活仪礼。是指人生中各个重要环节所经历的具有一定仪式和礼节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等。,110,1、诞生礼仪2、成年礼仪3、婚姻礼仪4、丧葬礼仪,二、人生仪礼的类型,111,三、中国汉族的“红白喜事”,对于一个人所经历的主要人生仪礼,汉族笼统地俗称为“红白喜事”。所谓“红白喜事”,即因为汉族尚红,所以在其生、寿、婚礼中,均要用红色来点缀气氛;而白色大多代表悲哀、痛苦和死亡,所以丧礼均用白色来表示哀悼。,112,第二节 诞生仪礼民俗,一、求子习俗,二、孕期习俗,三、诞生习俗,四、外国诞生仪礼举例,113,一、求子习俗,1、向神灵祈子,2、由旁人送子,(1)偷瓜送子,(2)孩儿灯,(3)拍喜、棒打求子,114,1、怀孕2、胎教3、饮食4、服饰5、起居6、行为举止,二、孕期习俗,115,1、准备产房2、坐草、临盆3、报喜4、开奶5、洗三6、坐月子7、满月8、百晬9、周岁,三、诞生习俗,116,1、印尼2、日本3、美国,四、外国诞生仪礼举例,117,四、成年礼民俗面面观,第三节 成年仪礼,三、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一、成年礼的意义,二、中国汉族的成年礼,118,二、中国汉族的成年礼,我国古代的成年仪礼,主要是“冠礼”和“笄礼”。所谓冠礼,是指男子的成年仪礼,成年男子所行之冠礼,时间在二十岁时。冠是穿礼服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加冠之后就算是成人了,才可以使用字、号,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加冠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大宴宾客。成年女子所行之笄礼,时间一般在十五六岁时,或于订婚以后出嫁之前,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岁时也要行笄礼。,119,1、年龄规定2、成年仪礼的性别区分3、成年礼中的考验4、成熟标志,三、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120,一、婚姻的概念二、婚姻的发展三、婚姻的形态四、婚姻的其他民俗传承五、中国婚姻仪礼习俗六、外国婚姻习俗举例,第四节 婚姻仪礼民俗,121,1、群婚阶段2、血缘婚阶段3、伙婚阶段4、对偶婚阶段5、专偶婚阶段,二、婚姻的发展,122,1、掠夺婚2、服役婚3、买卖婚4、表亲婚5、交换婚6、转房婚7、招养婚8、招养夫婚,9、典妻婚10、童养婚11、指腹婚12、冥婚13、共妻婚14、“阿注婚”15、试验婚16、自愿婚,三、婚姻的形态,123,1、离婚2、媒人,四、婚姻的其他民俗传承,124,1、纳采2、问名3、纳吉4、纳征5、请期6、亲迎,五、中国婚姻仪礼习俗,125,六、外国婚姻习俗举例,1、外国结婚周年纪念习俗2、日本人的婚俗3、印度人的婚姻标志4、印度尼西亚的抢婚习俗5、土耳其的洗澡婚俗6、求爱订婚的信物钻石戒指,126,一、过生日二、做寿,第五节 寿辰仪礼,127,四、外国丧葬习俗举例,一、丧葬概论,第六节 丧葬仪礼民俗,三、中国丧葬习俗,二、丧葬的类型,128,1、土葬2、火葬3、水葬4、天葬5、曝葬6、腹葬7、拣骨葬8、崖葬9、塔葬,二、丧葬的类型,129,1、停尸仪式 2、报丧仪式3、招魂、送魂仪式 4、做“七”仪式5、吊唁仪式 6、入敛仪式7、丧服仪式8、出丧择日仪式9、哭丧仪式10、下葬仪式,三、中国丧葬习俗,130,1、印度尼西亚2、印度3、马来西亚4、澳大利亚5、美国,四、外国丧葬习俗举例,131,1、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何不同?2、如何看待成年礼的功能?3、以旅游宣传的实际案例,说明奇风异俗在旅游中的作用。,132,第八章 社会交往礼仪,第一节 关于礼的学问,第三节 中外各国社交 礼仪举例,第二节 社交礼仪礼节,133,一、礼与“三礼”的概念二、礼的起源与发展三、礼仪的性质和作用,第一节关于礼的学问,134,一、礼与“三礼”的概念,礼,本意为“敬神”,后绰为表示敬意的通称。今天,礼的含义较丰富,既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礼节。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与精神风貌。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仪,通常是指在较大或较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135,二、礼的起源与发展,人类最初的礼仪主要是对自然表示神秘不可知的敬畏和祈求,并逐渐形成祭祀礼仪。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利用其中的某些习惯加以改变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正规的礼。新中国成立后,新型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礼仪、礼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36,三、礼仪的性质和作用,1、礼仪的性质(1)阶级性(2)民族性和国别性(3)普遍性2、礼仪的作用(1)约束的作用(2)教育的作用(3)尊重的作用(4)调节的作用,137,第二节社交礼仪礼节,一、基本礼节形式二、日常交往中的礼仪礼节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138,一、基本礼节形式,1、握手礼2、鞠躬礼3、拥抱礼4、亲吻礼5、举手礼6、合十礼7、招呼礼,139,1、介绍礼节2、称呼礼节3、问候礼节4、谈话礼节5、告别礼节6、社交馈赠礼节,二、日常交往中的礼仪礼节,140,第三节中外各国社交礼仪举例,一、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 社交礼仪二、外国和地区的社交礼 仪举例,141,1、藏族2、维吾尔族3、蒙古族4、回族5、壮族6、满族,一、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社交礼仪,142,1、日本2、韩国3、泰国4、英国5、法国6、美国,二、外国和地区的社交礼仪举例,143,1、联系实际,分析礼仪有什么作用?2、社交礼仪有哪些基本形式?,144,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节日习俗举例,第九章 岁时节日民俗,第二节 节日的类型与特点,145,二、岁时节日的由来,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一、岁时节日的概念,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三、岁时节日的发展,146,二、节日的类型,第二节 节日的类型与特点,一、节日的性质,三、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 与民俗特点,147,二、节日的类型,1、农事节日2、祭祀节日3、纪念节日4、庆贺节日5、社交、游乐节日,148,1、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具有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三、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特点,149,二、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习俗,第三节 节日习俗举例,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三、外国节日民俗举例,150,4、端午节,一、中国的传统节日,1、春节,2、元宵节,3、清明节,5、中秋节,6、重阳节,151,4、藏族的雪顿节,1、傣族的泼水节,2、彝族的火把节,3、壮族的歌圩节,5、侗族的花炮节,6、苗族的花山节,二、我国少数民族节庆习俗举例,7、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152,三、外国节日民俗举例,1、西方主要节日,(1)圣诞节(2)情人节(3)复活节(4)愚人节(5)万圣节(6)感恩节,153,4、巴西狂欢节,2、加拿大的枫树节,3、泰国的宋干节、水灯节,5、意大利狂欢节,6、西班牙奔牛节,三、外国节日民俗举例,154,1、哪些因素影响着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2、岁时节日有哪些类型?3、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是什么?,155,第十章 象征民俗,第一节 象征民俗概论,第三节 寓意纹样,第二节 花语民俗,156,一、礼与“三礼”的概念二、礼的起源与发展三、礼仪的性质和作用,第一节象征民俗概论,157,任何一种或一个民俗事象,都是人们用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这些表现方式就是各种各样民俗元素的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构成为民俗象征,具有严格的文化确定性,它传递、交流着极为复杂多样的或明显或隐蔽的文化密码和信息。人类的文化生活经验是民俗象征存在的基础。借用特有的象征符号来表达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民俗,就是象征民俗。,一、关于象征民俗与民俗象征,158,二、确立民俗象征符号的原则,1、文化信息的交流2、文化信息的交流,只能由民俗的特殊符号构成并进行3、有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民俗信息交流,构成相应的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的民俗象征符号4、不同种类的民俗象征符号构成了不同民俗信息的特殊性5、民俗象征符号有其实际应用中的特殊性,159,1、言语系统的民俗象征2、非言语系统的民俗象征3、实物的象征4、色彩的象征5、其他感觉体验的象征,三、民俗象征的结构,160,第二节 花语民俗,一、花语民俗概论二、中外花语民俗举例,161,一、花语民俗概论,1、花语的定义2、花语民俗的范畴3、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4、中外花语民俗的共性,162,1、中外流行的节日花语2、与国家政治或民族象征有关的花语3、中国花语民俗4、外国花语民俗举例,二、中外花语民俗举例,163,(1)欧洲通用花语(2)法国花语(3)日本花语(4)英国花语(5)俄罗斯花语(6)土耳其花语(7)世界通行的花卉象征语言,4、外国花语民俗举例,164,第三节 寓意纹样,一、寓意纹样的含义二、寓意纹样内容分类三、寓意纹样的类别,165,指含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装饰花纹,是我国传统民俗中最为盛行的装饰手法,也是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重要的民俗现象之一。,一、寓意纹样的定义,166,1、吉祥图案2、辟邪纹样3、人事纹样4、自然纹样,二、寓意纹样内容分类,167,1、动物寓意纹样类2、植物纹样类3、山水、自然或组合纹样类4、数字化纹样类5、几何图案类6、宗教纹样类7、人事、物品图案类8、汉字纹类,三、寓意纹样的类别,168,1、民俗象征的结构包含哪些内容?2、我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花饰与花语?3、寓意纹样包含了哪些内容?,169,第十一章 信仰民俗,第一节 信仰民俗的定义与特征,第三节 民间信仰的媒介,第二节 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第四节 民间信仰的方式,第五节 中外信仰习俗举例,170,一、信仰民俗的定义二、信仰民俗的特征,第一节信仰民俗的定义与特征,171,信仰民俗就是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社会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或歪曲反映,在民间大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有关神灵崇拜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及其相应仪式的习俗惯制。,一、信仰民俗的定义,172,二、信仰民俗的特征,1、具有极其狭隘和直接的功利性2、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封锁性或保守性3、具有明显的多样性4、具有较大的渗透性5、具有较强的包容性6、民间信仰存在着俗信化趋势,173,第二节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一、灵魂二、自然神三、图腾四、祖先神灵五、行业神六、生育神,174,一、灵魂,1、生魂2、游魂3、转生魂,175,1、天象2、火与火神3、水与水神4、山与山神5、石与石神6、土地7、动物8、植物,二、自然神,176,1、祖先神2、鬼灵观,三、祖先神灵,177,第三节民间信仰的媒介,一、神灵媒介的演变二、巫的种类三、巫的职能,178,1、巫觋2、祭司3、方术士,二、巫的种类,179,1、预测人的命运的好坏2、主持祭祀活动3、驱疫求吉巫术4、主持人生礼仪5、主持神判,处理纠纷,三、巫的职能,180,第四节民间信仰的方式,一、预知二、祭祀三、禁忌四、巫蛊,181,1、预兆2、预言3、占卜,一、预知,182,1、必有明确的祭祀对象2、有主祭人和参加祭祀的人群3、有一系列祭祀程序4、要进行奉献,二、祭祀,183,1、禁忌的含义 是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的总称。2、禁忌的种类,三、禁忌,184,1、巫术2、蛊3、符咒,四、巫蛊,185,第五节中外信仰习俗举例,一、原始宗教习俗二、禁忌习俗三、巫术和祭祀,186,1、拜物教和萨满教2、日本的神道教3、鬼神附体的教徒病,一、原始宗教习俗,187,1、家庭的禁忌2、日期的禁忌3、饮食的禁忌 4、图案的禁忌5、服饰的禁忌6、植物的禁忌7、行为的禁忌8、数字的禁忌9、颜色的禁忌,二、禁忌习俗,188,1、泰国2、缅甸3、日本的祭熊4、越南祭祀5、秘鲁绑头颅,三、巫术和祭祀,189,1、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的对象有哪几类?2、举例说明民间信仰的方式。,190,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民俗概述.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