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标准小学数学讲课教案PPT课件2.ppt

    • 资源ID:4835919       资源大小:1.47M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标准小学数学讲课教案PPT课件2.ppt

    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解 析,一、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数学的发展(三)教育本身的发展,第1章 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1.1课程改革的基本背景,二、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标准的基本理念,(一)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3、新的数学课程要努力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获得成功,1.2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二)关于数学的作用1、数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2、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三)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1、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2、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四)数学教学与教师角色1、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的转变2、数学教学的方式将发生变化,1.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概况,(五)评价的改革1、要全面地评价学生2、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六)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手段3、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1、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3、初步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5、受到数学的文化熏陶,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1标准的目标体系,2.2标准在具体内容上改革的基本特点,(一)知识和技能领域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二)进一步删除繁杂计算(三)增加一些“统计与概率”内容(四)强调应用题教学应与计算教学相结合(五)小学几何的教学改革(六)在适当学段引进计算器,2.3标准的总体特点,一、课程目标的特点二、课程内容总体的特点提倡现实的、有教学价值的数学。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提倡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提倡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各部分内容的特点,(一)数与代数重视数与运算的现实意义,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可以发现、描述、分析客观世界中多种多样的模式。(二)图形与空间设置了“空间与图形”领域,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通过观察、描述、制作,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活动。突出用观察、操作、变换、坐标、推理等多方式了解现实空间。扩大了学生学习几何的活动范围。,(三)统计与概率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体会随机观念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将概率统计方法作为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根据数据作出推理,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四)实践与综合应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四、数学学习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允许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数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五、数学学习的评价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方法应当多样化。评价的内容。应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完整的评价结果应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多个方面。,六、新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七、标准本身的结构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为了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标准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第3章 大纲、标准具体目标的比较,一、“数与代数”增加与削弱的内容(一)“数与代数”增加与强化的内容1、增加了负数的认识2、增加计算器的运用3、强化估算的作用(二)“数与代数”删减与削弱的内容1、删减珠算的内容2、删减繁琐的运算步骤3、削弱运算的数目要求,3.1目标具体内容的调整,二、“空间与图形”增加与削弱的内容(一)“空间与图形”增加与强化的内容1、增加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认识2、增加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3、增加认识方向和路线图4、增加测量不规则的图形(二)“空间与图形”削弱的内容“削弱单纯的平面图形面积、体积、周长等计算题,融计算于几何直观和反映空间观念的问题之中”。,三、“统计与概率”增加与削弱的内容(一)“统计与概率”增加与强化的内容1、增加概率的知识2、强化统计学习的过程性3、强化实际意义的理解(二)统计知识削弱的内容淡化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以及淡化统计概念的严格定义,是标准在统计领域削弱的主要内容,四、“实践与综合应用”增加的内容(一)历次大纲对实践综合活动的要求一是,在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上,专项安排实践活动的条目。二是,在每个年级的教学要求上,又提出了实践活动应达到的目标。(二)标准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1、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3.2目标陈述方式的调整,一、强调学的前景二、强调学的途径三、强调学的交流四、强调学的方式,新课标与大纲陈述方式的对比,第4章“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数的认识(一)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1、目标分析第一步,“二十以内”数的认识;第二步,“百以内”数的认识;第三步,“万以内”数的认识。2、实施要点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的意义。理解数的基本概念。渗透数的顺序观点。,4.1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二)认识符合“”,“”,“”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拓展比较的范围。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注重词语描述大小的比较。,(三)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在操作中理解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渗透数的分类思想。,(四)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估计数据,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题材,(五)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动手画图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拓展平均分的认识。结合商品标价认识小数。,(六)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结合知识点的认识开展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小考察。,二、数的运算,(一)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创设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意义。淡化专用概念,取消人为的障碍。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二)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三)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四)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以直观图像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从算式上说出图像的意义。从具体购物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运算。,(五)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个估算的过程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提倡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估算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六)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注重多种形式的交流。注重保护课堂困难的群体。,(七)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多提供一些现实性、趣味性的问题。多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三、常见的量,(一)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从货币间换算中,认识元、角、分的十进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计算元、角、分的加减法。,(二)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作息时间认识钟表。通过观察理解24时记时法。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三)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在观察中形成年、月、日的概念。在交流中形成季度旬的概念。,(四)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重量。在比较中理解简单换算方法。,(五)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结合估算,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问题。在合理选择中,解决常见的简单问题。,4.2 第二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在情境中认识多位数。在探索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数的认识,(二)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循环小数化为分数)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小数、分数、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些数学史的思想。,(三)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从直观图像的比较到抽象数的比较。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四)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在设疑中引出负数的概念。在调查中了解负数运用,(五)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估计大数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六)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会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数的意义。调查一些编号的规律。,(七)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约数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通过举例验证的方法,发现倍数的特征。通过尝试,寻找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八)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通过举例、验证,发现寻找因数的方法。在对比中辨析概念的内涵。,(九)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的结构。严格把握目标的要求。,二、数的运算,(一)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结合练习,说说算理。分析错误,加强对比。加强综合性的口算练习。(二)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严格根据目标的要求实施教学。继续创造探索的机会。,(三)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加强对比练习。(四)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逐步渗透,水到渠成。应用定律加强比较。,(五)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注重日常教学的渗透。在具体运算和解决问题中引导抽象概括。(六)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1、目标分析2、实施要点把握运算难度。重视法则的概括过程。,(七)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1、实施要点将数据收集与数的运算结合起来。将统计图表的分析与数的运算结合起来。(八)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1、实施要点学会选择估算方法。估算与培养良好习惯相结合。,(九)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1、实施要点处理好笔算与计算器运算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的习惯。,三、式与方程,(一)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1、实施 要点创设熟悉的情境,在探索中抽象出表达式。会用生活实例,解释简单的数字表达式。(二)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1、实施要点在图像中建立等量思想。在文字表述中建立等量思想。(三)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1、实施要点直观演示理解等式性质。把握解方程的难度。,四、正比例、反比例,(一)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1、实施要点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正比例、反比例的量1、实施要点在具体问题中,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在多余的条件中判断正比例、反比例的量。,(三)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1、实施要点会在坐标系上找对应点。会解释坐标系的图像上的每一个点的实际意义。(四)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1、实施要点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善于交流。,第5 章“空间与图形”具体目标阐释,一、图形的认识(一)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1、实施要点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的立本实物。在动手操作中辨认立体图形。重视学生表象思维的形成。(二)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1、实施要点选择学生熟悉的简单物体进行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5.1 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具体目标阐释,(三)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1、实施要点从实物的观察中认识平面图形。渗透教学的分类思想。(四)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1、实施要点组织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指导学生多种操作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方描述特征。,(五)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1、实施要点拼图与数的运算相结合。拼图与想象相结合。拼图与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特征相结合。(六)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1、实施要点在动手操作中认识角。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角的大小。(七)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拼进行分类1、实施要点理解分类的标准。理解逐级分类的关系。,二、测量,(一)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1、实施要点鼓励多种不同的测量方式。在交流中形成一度量单位的概念。(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1、实施要点建立千米、米、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在直观的表示中进行单位换算。,(三)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1、实施要点从学生熟悉的物体长度进行估计。鼓励测量方式的多样化。(四)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1、实施要点在具体测量中理解图形周长概念。在探索中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五)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1、实施要点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概念。简单的单位换算与直观图像结合起来。(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实施要点在小组合作中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重视实际图形(或实物)面积大小的估计。,三、图形与变换,(一)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1、实施要点理解平移的本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1、实施要点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概念。从简单的图形画起。(三)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的轴对称图形1、实施要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利用镜像,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四、图形与位置,(一)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1、实施要点认识两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认识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描述相对位置中,进一步渗透数概念。(二)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1、实施要点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建立方向概念。看简单的路线图应与学生的环境相结合。,5.2 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具体目标阐释,一、图形的认识(一)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1、实施要点直观认识直线。在作图中认识点、线之间的关系。(二)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1、实施要点在直观演示中认识线段、射线。在比较中区分不同的特征。,(三)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1、实施要点在观察线路图中,体会线段最短。在测量过程中,体会线段最短。注意区别路程、距离概念的异同。(四)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1、实施要点在演示旋转中,知道周角、平角。在角分类中,认识角的大小关系。,(五)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1、实施要点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六)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七)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八)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九)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十)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二、测量三、图形与变换第6章“统计与概率”具体目标阐释第7章“实践与综合应用”具体目标阐释,第8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8.1 如何理解数学教学过程(一)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二)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1、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2、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三)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1、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2、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师本身的成长。,第9章 小学数学评价手段的改革,9.1 标准对评价实施的具体要求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9.2 过程评价的具体方式一、课堂观察二、成长记录袋三、推迟判断 四、调查和实验五、数学日记新课标学习问答,新课标学习问答,一、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二、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具有什么特点?三、为什么要以数学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四、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新理念?五、义务教育阶段为什么还要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六、数学课程标准与九年义务教育新大纲有什么区别?七、数学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在课程内容上有哪些变化?,八、数学课程标准有什么特点?九、如何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十、怎样理解“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十一、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但是,数学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二者之间该如何统一呢?十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知识和技能领域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十三、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加强和削弱了哪些内容?十四、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十五、第一学段对“数的认识”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十六、第一学段对“数的运算”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十七、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十八、第二学段对“数的认识”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十九、第二学段对“数的运算”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二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有什么显著变化?二十一、数学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二十二、在第一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图形的认识”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二十三、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将对课程改革的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二十四、如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十五、在第二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图形与变化”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二十六、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二十七、“统计与概率”在小学各学段安排了哪些内容?教学的着力点是什么?二十八、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据统计活动初步”提出了哪些要求?二十九、新标准在知识领域增加的内容会不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三十、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三十一、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用题的教学做了哪些重大改革?三十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应用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十三、数学课程标准取消传统的算术应用题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何好处?三十四、数学课程标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是什么?三十五、数学课程标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是什么?三十六、这次课程改革砍下部分传统数学内容或降低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是否也降低了?三十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三十八、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培养优秀学生?三十九、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四十、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什么?四十一、传统数学课堂枯燥无味,第一学段的课改如何实现快乐数学这一目标?四十二、数学教学怎样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四十三、实施数学课程标准需要教师角色有什么样的转换?四十四、第一学段的数学课堂实施策略有什么特点?四十五、为什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四十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应注意些什么?四十七、当前我国的数学课程评价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四十八、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方面有哪些突破?四十九、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具有哪些特点?,五十、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强调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五十一、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具备哪些主要特征?五十二、发展性的数学课程评价是怎样产生的?五十三、发展性的数学课程评价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理念?五十四、发展性的数学课程评价具有怎么样的功能?五十五、发展性的功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五十六、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五十七、发展性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具有什么特点?五十八、发展性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保障是什么?五十九、数学课程标准为何强调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十、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师生交往有什么表现?六十一、为什么说师生交往、互动、互惠是新一轮数学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六十二、为什么近年来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六十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怎么样的课程观?六十四、数学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是否留有足够的空间?六十五、为什么说教师的“标准答案”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六十六、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有很大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如何保障其顺利实施?六十七、数学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六十八、数学教学为什么要把重过程、方法作为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十九、为什么说新课程强调过程是学生探索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七十、数学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七十一、为什么说新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七十二、为什么说新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独特的人?七十三、为什么说新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七十四、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七十五、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师生情感关系呢?七十六、为什么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七十七、新课程为何要求教师应该是数学教学的研究者?七十八、新课程为何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七十九、新课程为什么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八十、新课程为什么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八十一、新课程为何强调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八十二、新的数学课程为何特别强调教师要自我反思?八十三、新课程为何强调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八十四、数学教师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八十五、新的数学课程改革为何倡导自主学习?八十六、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八十七、教师如何面对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谢谢观赏再 见,四川省遂宁市中区城北小学,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标准小学数学讲课教案PPT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