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动车组概论2车体ppt课件.ppt

    • 资源ID:4826411       资源大小:5.42MB        全文页数:11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动车组概论2车体ppt课件.ppt

    1,第二章 动车组车体技术,第一节 流线形车体结构 第二节 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 第三节 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 第四节 防火安全技术 第五节 动车组连接装置,2,一、列车空气动力学 二、动车组头型设计 三、动车组车身外型设计,第一节 流线形车体结构,3,一、列车空气动力学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周围空气的动力作用一方面对列车和列车运行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列车高速运行引起的气动现象对周围环境也产生影响,这就是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问题。,4,1.动车组运行中列车的表面压力 从风洞试验结果来看,列车表面压力可以分为三个区域:(1)头车鼻尖部位正对来流方向为正压区;(2)车头部附近的高负压区:从鼻尖向上及向两侧,正压逐渐减小变为负压,到接近与车身连接处的顶部与侧面,负压达最大值;(3)头车车身、拖车和尾车车身为低负压区。,5,因此,在动车(头车)上布置空调装置及冷却系统进风口时,应布置在靠近鼻尖的区域内,此处正压较大,进风容易;而排风口则应布置在负压较大的顶部与侧面。在有侧向风作用下,列车表面压力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尤其对车顶小圆弧部位表面压力的影响最大。当列车在曲线上运行又遇到强侧风时,还会影响到列车的倾覆安全性。,6,2.动车组会车时列车的表面压力 列车交会时产生的最大压力脉动值的大小是评价列车气动外形优劣的一项指标。在一列车与另一静止不动的列车会车时,以及两列等速或不等速相对运行的列车会车时,将在静止列车和两列相对运行列车一侧的侧墙上引起压力波(压力脉冲)。这是由于相对运动的列车车头对空气的挤压,在与之交会的另一列车侧壁上掠过,使列车间侧壁上的空气压力产生很大的波动。,7,试验研究和计算表明,动车组会车压力波幅值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随着会车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会车压力波的强度将急剧增大,如图所示:,8,会车压力波幅值与速度的关系曲线,9,由上图可见,当头部长细比为2.5,两列车以等速相对运行会车时,速度由250km/h提高到350km/h,压力波幅值由1015Pa增至1950Pa,增大近一倍。(2)会车压力波幅值随着头部长细比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地显著减小。为了有效地减小动车组会车引起的压力波的强度,应将动车(车头)的头部设计成细长而且呈流线型。,10,(3)会车压力波幅值随会车动车组侧墙间距增大而显著减小。为了减少会车压力波及其影响,应适当增大铁路的线间距。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规定:160km/h时,线间距4.2m;200km/h时,线间距4.4m;250km/h时,线间距4.6m;300km/h时,线间距4.8m;350km/h时,线间距5.0m。,11,(4)会车压力波幅值随会车长度增大而近似成线性地明显增大。(5)会车压力波幅值随侧墙高度增大明显减小,但减小的幅度随侧墙高度增大而逐渐减小。,12,(6)高、中速列车会车时,中速车的压力波幅值远大于高速车(一般高1.8倍以上)。这是由于会车压力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通过车的速度,在高、中速列车会车时,中速车压力波主要受其通过车高速车速度的影响,高速车压力波主要受其通过车中速车速度的影响,所以中速车上的压力波幅值远大于高速车。,13,3.动车组通过隧道时列车的表面压力 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将引起隧道内空气压力急剧波动,因此列车表面上各处的压力也呈快速大幅度变动状况,完全不同于在明线上的表面压力分布。,14,试验研究表明,压力幅值的变动与列车速度,列车长度,堵塞系数(列车横截面积与隧道横截面积的比值)、头型系数(长细比,即车头前端鼻形部位长度与车头后部车身断面半径之比),以及列车侧面和隧道侧面的摩擦系数等因素有关,其中以堵塞系数和列车速度为重要的影响参数。,15,国外有的研究报告指出:单列车进入隧道的压力变化大约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堵塞系数的1.30.25次方成正比例。两列车在隧道内高速会车时车体所受到的压力变化更为严重,此时压力变化与堵塞系数的2.160.06次方成正比。并且两列车进入隧道的时差对压力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形成波形叠加时将引起很高的压力幅值和变化率,此时车体表面的瞬时压力可在正负数千帕之间变化。,16,4.列车风 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在线路附近产生空气运动,这就是列车风。当列车以200km/h速度行驶时,根据测量,在轨面以上0.814m、距列车1.75m处的空气运动速度将达到17m/s(61.2km/h),这是人站立不动能够承受的风速,当列车以这样或更高的速度通过车站时,列车风将给铁路工作人员和旅客带来危害。,17,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在隧道中所引起的纵向气流速度约与列车速度成正比。在隧道中列车风将使得道旁的工人失去平衡以及将固定不牢的设备等吹落在隧道中,这都是一些潜在的危险。国外有些铁路规定,在列车速度高于160km/h行驶时不允许铁路员工进入隧道。列车速度稍低时,也不让员工在隧道中行走和工作,必须要在避车洞内等待列车通过。,18,5.列车空气动力学的力和力矩 如图所示,作用于车辆上的空气动力学的力和力矩,其中有:空气阻力、上升力、横向力,以及纵向摆动力矩、扭摆力矩和侧滚力矩。下面作一简要介绍。,19,(1)空气阻力 减少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对于实现高速运行和节能都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对车体外形进行最优化设计,以便最大可能地降低空气阻力。动车组的运行阻力主要由空气阻力和机械阻力(即轮轨摩擦阻力、轴承等滚动部件的摩擦阻力等)组成。,20,空气阻力可以简略地用下面公式表示:式中 Cx空气阻力系数 空气密度 V列车速度 A列车横截面积,21,空气阻力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压差阻力:头部及尾部压力差所引起的阻力;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的粘性而引起的、作用于车体表面的剪切应力造成的阻力;干扰阻力:车辆的突出物(如手柄、门窗、转向架、车体底架、悬挂设备、车顶设备、及车辆之间的连接风挡等)所引起的阻力。,22,研究表明,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机械阻力则与速度成正比。速度为100km/h时,空气阻力和机械阻力各占一半;速度提高到200km/h时,空气阻力占70,机械阻力只占30;250km/h速度平稳运行时,空气阻力约占列车总阻力的8090以上。,23,法国对TGV动车的空气阻力(R)的测试结果:V100km/h时,R5.526KN;V200km/h时,R15.25KN。这说明,当速度提高1倍时,空气阻力(R)提高约2倍。,24,(2)升力 把动车组表面的局部压力高于周围空气压力的称为正,局部压力低于周围空气压力的称为负。作为一个整体,车辆是受正的(向上的)升力还是受负的(向下的)升力,取决于车辆所有截面的表面压力累加结果是正还是负。升力也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正升力将使轮轨的接触压力减小,为此将对列车的牵引和动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25,(3)横向力 动车组运行中遇到横向风时,车辆将受到横向力和力矩的作用,当风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横向力及其侧滚力矩、扭摆力矩将影响车辆的倾覆安全性。,26,侧向阻力可以简略地用下面公式表示:式中 CD侧面阻力系数 空气密度 V列车速度 A列车侧面投影面积,27,就车辆形状而言,车顶越有棱角,其阻力越大。通过风洞试验研究认为,最佳的车体横断面形状应当是:车体侧面平坦,且上下渐内倾(可以降低升力)、顶部稍圆、车顶与车体侧面拐角处完全修圆(可以降低力矩)。,28,二、动车组头型设计 对于高速动车组来说,列车头型设计非常重要,好的头型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行空气阻力,列车交会压力波和解决好运行稳定性等问题。,29,1.头型设计的基本要求(1)阻力系数 一些高速铁路发展比较早的国家,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明确提出了各自的列车阻力系数指标。在“德国联邦铁路城间特快列车ICE技术任务书”中规定:列车前端的驱动头车空气阻力系数C0.17;列车末端的驱动头车空气阻力系数C0.19。,30,(2)头型系数(长细比)长细比,即车头前端鼻形部位长度与车头后部车身断面半径之比。头、尾车阻力系数与流线化头部长细比直接有关,高速列车头部的长细比一般要求达到3左右或者更大,如图所示:,31,32,2.动车组头部流线化设计 头部纵向对称面上的外形轮廓线,要满足司机室净空高、前窗几何尺寸、玻璃形状,以及了望等条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该轮廓线的垂向高度,使头部趋于扁形,这样可以减小压力冲击波,并改善尾部涡流影响。同时,将端部鼻锥部分设计成椭圆形状,可以减少列车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如图所示。,33,(a)一拱方案,(b)二拱方案,(c)设导流板方案,34,头车外形比较,35,在设计俯视图最大轮廓线形时,首先要满足司机室的宽度要求,然后再将鼻锥部分设计为带锥度的椭圆形状。这样既有利于减小列车交会压力波和改善尾部涡流影响的梭形,又兼顾到有利于降低空气阻力的椭球面形状。此外还应设计凹槽形的导流板,将气流引向车头两侧。,36,在主型线设计完成后,还要做到头部外形与车身外形严格相切;头部外形中,任意选取的两曲面之间也要严格相切,以保证头部外形的光滑性,这样既减少空气阻力,又可以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幅值。,37,三、动车组车身外型设计 动车组车身横断面形状设计有以下特点:1.整个车身断面呈鼓形,即车顶为圆弧形,侧墙下部向内倾斜(5o左右)并以圆弧过渡到底架,侧墙上部向内倾斜(3o左右)并以圆弧过渡到车顶。,38,下图为德国ICE动车组车身断面形状。这不仅能减小空气阻力,而且有利于缓解列车交会压力波及横向阻力、侧滚力矩的作用。,39,车体断面比较,40,2.车辆底部形状对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大,为了避免地板下部设备的外露,采用与车身横断面形状相吻合的裙板遮住车下设备,以减少空气阻力,也可防止高速 运行带来的沙石击打车下设备。,41,3.车体表面光滑平整,尽量减少突出物。如侧门采用塞拉式;扶手为内置式;脚蹬做成翻板式,使侧面关闭时可以包住它。4.两车辆连接处采用橡胶大风挡,与车身保持平齐,避免形成空气涡流。,42,第二节 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一、轴重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二、车体结构的轻量化技术 三、车内设备的轻量化技术 四、转向架结构轻量化技术,43,一、轴重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1.轴重对轨道损伤的影响 随着轴重的增加,钢轨承受轮载而产生的轮轨接触应力、轨头内部的剪切应力、局部应力和弯曲应力将相应增加,同时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水平也将随之提高,从而大大缩短了钢轨的使用寿命。,44,研究结果表明,钢轨头部损伤几乎全是疲劳损伤,钢轨折损率随轴重的增加而增加。法国依据钢轨疲劳损伤统计资料的分析得出,钢轨疲劳折损率与轴载荷的2.25次方成正比关系。美国认为与轴载荷的3.8次方成正比。,45,接触理论表明,轮、轨面上的接触应力和轨头内部的剪切应力与轴载荷成正比,且与车轮直径及踏面外形有关。所以减小轴重可减少钢轨的损伤和提高其使用寿命。日本高速列车为动力分散式,早期的轴重和簧下质量较大,轮轨动力作用和因此产生的钢轨磨耗和破坏严重,所以日本在高速列车的发展中非常重视降低轴重。,46,2.高速对轮轨间垂向动力作用的影响 列车运行中,如果存在车轮偏心和扁疤,或者遇到轨道不平顺时,将产生轮轨间的冲击载荷,这种载荷属于“动态作用力”。下图为B0-B0式电力机车以160km/h速度进行线路试验得出的过轨接头时轮轨间总载荷的时间历程。该电力机车的轴重为20t。,47,上图中,纵坐标为垂向总载荷与车轮静载荷之比,横坐标为时间(ms);虚线为轮轨系统冲击响应的理论计算值,实线为实测值。由图可见,在这个冲击过程中,轮轨间的载荷出现两个峰值P1和P2。,48,P1力出现在轮轨冲击后的瞬时(约0.30.4ms),频率为500Hz1000Hz,称之为高频力,其值为车轮静载的5倍左右。P1力的高频瞬时冲击作用很快被钢轨及轨道的惯性反作用力抵消,很快衰减,来不及向上和向下传播,其破坏作用对钢轨和车轮最严重。它直接影响钢轨轨头的接触应力,容易发生钢轨剥离等接触疲劳;对车轮产生剧烈的冲击作用,导致车轮扁疤等。,49,P2力出现在轮轨冲击2ms以后,持续时间较长,频率为20Hz100Hz,称之为中频力,其值为车轮静载的2.53.5倍。P2力可直接向钢轨以下和车轮以上传递,造成轨枕破裂、道床粉化和板结、严重者引起路基下陷;造成列车垂向动力学性能恶化,特别是降低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在这种脉冲式激扰下,构架的动应力也将增大。,50,上图为各种车速下的轮轨冲击力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P1力和P2力随行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当速度由80km/h提高到250km/h时,P1力增加1倍,P2力增加0.8倍。,51,3.高速动车组对轴重及簧下质量的要求(1)动车组的最大轴重、平均轴重 牵引动力集中配置的动车组,动力车的轴重为最大。如法国TGV-A的最大轴重为17t,德国ICE-2的最大轴重为19.5t。尽管这些高速列车的最大轴重比较高,但整列车中大量拖车的轴重较轻,因而列车的平均轴重较低,如ICE-2的平均轴重为14.2t,TGV因拖车采用雅克比式转向架,其平均轴重相对高一些,为16t。,52,2各国高速动车组的轴重、簧下质量 欧洲铁路联盟在“高速列车技术条件”中对轴重有明确规定:允许的静态轴重为17t,新建线路和300km/h速度运行时,每个轮子作用在正常维护线路钢轨上的静态和动态力之和不得超过170KN。表2-1列出了各国高速列车轴重比较。表2-2列出了若干典型高速机车和动车的簧下质量。,53,54,55,二、车体结构的轻量化技术 普通速度车体结构的自重在14t左右,而国外高速客车车体结构重量为10t左右。总体上看,实现结构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采用新材料,二是合理优化结构设计。,56,1.车体轻量化材料耐候钢车体 不锈钢车体 铝合金车体,57,2.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1)车体结构的优化设计 日本100系动车组,采用耐候钢(SPA),车体钢结构自重仅为10.3t我国的“168”客车,也采用耐候钢制造,车体钢结构自重为13.113.2t,58,(2)铝合金车体的三种结构:大型中空挤压铝型材焊接结构 采用航空骨架式铝合金车体结构大型中空挤压铝型材与开口型材的混合结构,59,采用大型中空挤压铝型材焊接结构,60,采用航空骨架式铝合金车体结构,61,德国ICE铝合金车体断面,62,63,三、车内设备的轻量化技术 车内设备材料,首先应满足功能要求和防火阻燃要求,装饰板应反映时代感,车内设备约占客车总重量的20,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1.车内设备如门、窗、行李架、座椅、供水设备、卫生设备等等,均可选用轻合金或高分子工程材料和复合材料,使设备重量大大减轻。,64,仅座椅一项,日本采用铝钢合制或全铝制双人座椅,其重量由原钢制的56kg分别降为32kg和24kg,聚碳酸脂(PC)板材作为透明车窗材料,重量约为同厚度玻璃的1/15,而且透光、耐压、耐冲击均较普通玻璃好,能方便地制作车辆通长的车窗。2.车内装饰板材广泛采用薄膜铝合金墙板,工程塑料顶板等。,65,3.其它设备的轻量化 如日本100系采用直流牵引电机,每台重量为825kg(功率为230kw),而300系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后,每台重量仅为390kg(功率增至300kw)。德国(ICE3)的主变压器铁芯采用优质铁铝合金,使导磁率提高45倍,又将铜编线改为铝编线,冷却使用硅油,这样其总重由11.5吨降为7吨等等。,66,四、转向架结构轻量化技术 降低转向架自重是高速转向架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改善车辆振动性能和减小轮轨之间的动力作用均具有显著效果。国外高速转向架轻量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无摇枕结构,此外还有很多轻量化措施:,67,1构架结构轻量化。采用焊接构架可比铸钢结构减重50左右。2轮对轻量化。采用空心车轴和小直径车轮;采用S形薄辐板车轮。德国MBB公司研制了玻璃钢(FRP)轮心,车轮由钢质车箍、FRP轮心和钢质轮毂三部分组成,其簧下质量至少降低了20(100Kg左右);采用双排圆锥滚子轴承,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其重量只有40Kg,约为日本新干线原用轴承重量的一半。,68,3轴箱和齿轮箱采用铝合金制作。铝合金轴箱的重量只有原来的40左右,齿轮箱亦减到原来的56。通过对车体结构、转向架结构、车内设备及其它设备从选材和结构优化设计上采取措施,可使车辆自重(轴重)明显降低。,69,70,第三节 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一、车体的密封隔声性能二、车体的密封技术三、车内噪声控制技术,71,一、车体的密封隔声性能1.车体的密封性能(1)压力波对旅客舒适性的影响 车外压力的波动会反应到车厢内,使旅客感到不舒服,轻者压迫耳膜,重则头晕恶心,甚至造成耳膜破裂。许多国家先后在压力波对旅客舒适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72,国外高速列车的运用实践表明,没有交会列车时,头、尾车外面的气流压力变化为:头部受2.5KPa左右的正压、尾部为2.0KPa左右的负压;有交会列车时特别在隧道内会车时,车外气流压力会大幅度变化,对进入隧道列车的气流测定结果:速度200km/h时,头部正压为3.2KPa、尾部负压为4.9KPa;速度为280km/h时,头部正压为3.9KPa、尾部负压为5.5KPa。,73,74,(2)对车体密封性能的要求 日本高速列车密封试验,要求将车体所有开启部位堵塞,车内压力由4000Pa降至1000Pa的时间必须大于50s。欧洲高速列车曾采用压力从4000Pa降至1000Pa的时间大于50s(车辆通过台和空调设备关闭)。现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采用压力从3600Pa降至1350Pa的时间大于18s。,75,我国在200km/h及以上速度级列车密封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中要求:整车落成后的密封性能试验,要求达到车内压力从3600Pa降至1350Pa的时间大于18s;车体结构的密封性能要求压力从3600Pa降至1350Pa的时间须大于36s;组成后的车窗、车门、风挡应能在4000Pa的气动载荷作用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性,76,2.车体的隔声性能(1)高速列车的噪声源 高速列车的声源主要是:轮轨噪声(碰撞、摩擦声);空气沿车体表面流动产生的摩擦声和受电弓与接触网导线的摩擦声;风挡等构件的撞击声。列车进出隧道产生的压缩波和反射波所产生的噪声等。,77,(2)国外高速列车运行噪声的控制 德国在联邦铁路城间特快列车ICE技术任务书中,对高速列车运行噪声作了技术规定:距铁路中心线25m处,当列车运行速度为250km/h时,列车通过的最大声级不得高于88dB(A);列车运行速度为280km/h时,通过的最大声级不得高于89dB(A)。,78,日本多年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新干线铁路噪声,效果显著。目前日本新干线距铁路中心25m处列车通过最大声级为:高架桥、高路堤区段6575dB(A),达到了新干线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即:居民住宅室外的最大噪声级70dB(A);工业,商业区或有少量居民居住混合区的室外75dB(A)。,79,80,(3)车内噪声的标准极限值车内噪声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车体外部传入车内的噪声,一般称之为空气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车体内表面结构振动,特别是薄壁结构振动产生的辐射声,一般称之为结构振动噪声;各种车内设备、系统(如空调通风系统,各类管道等),作为振源、声源所产生的噪声;上述各类噪声在车厢内部传播与反射所形成的混响声等组成。,81,车内噪声的标准限值:德国铁路规定,速度为250km/h时,一等车噪声不超过65dB(A),二等车不超过68dB(A)。国际铁路联盟(UIC)规定:客车车内噪声应小于65dB(A)。在隧道里,噪声可宽限5dB(A)。在过道、厕所、其噪声水平不能超过75dB(A)。,82,二、车体的密封技术 列车的密封需要从车体结构和部件上给以考虑。当前世界各国在高速列车上采用的密封技术主要有:1.车体结构采用连续焊缝以消除焊接气隙;对不能施焊的部位,必须用密封胶密封。,83,2.采用固定式车窗,车窗的组装工艺要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保证在压力波造成的气动载荷下(我国“高速列车密封技术暂行规定”确定组成后的车窗应能承受6000Pa的气动载荷,)不会造成变形和破坏。3.侧门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塞拉门;头、尾的端门要采用可充压缩空气的橡胶条;通过台风挡采用橡胶大风挡,并注意处理好渡板处的密封问题。,84,4.空调环控设备设立压力控制:如在客室进排气风口安装压力保护阀,在排气风道中装设带节气阀的排风机,安装压力保护通风机等,主要目的是既保证正常的通风换气又保证车内压力变化在限值之内。5.厕所、洗脸室的水不能采用直排式,而要通过密封装置排到车外;对直通车下的管路和电缆孔应采取必要的密封措施。6.车辆出厂前都要通过整车气密性、水密性试验。,85,三、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为了降低车内噪声,一方面要削弱噪声源发出噪声的强度,另一方面要提高车体的隔声性能。1.削弱噪声源发出噪声强度的措施:在车轮上安装消音器和开发弹性车轮,可有效地降低轮轨噪声;,86,车体外形设计成流线形,车体表面平整、光滑都有利于减小空气与车体的摩擦声;采用橡胶风挡,可减小撞击声;在空调系统上安装消音器,降低牵引电机风扇的噪声、驱动装置等设备的振动噪声。,87,2.提高车体隔声性能的措施采用双层墙结构,可增加隔声量45 dB(A)。所谓双层墙,就是指地板、侧墙、车顶等多层结构,在层间采用橡胶垫隔开,一方面起隔振作用,同时使声波不能通过金属螺钉(声桥)传递,有效地提高了车体的隔声性能;在车体金属(如地板)表面涂刷防振阻尼层,使钢结构的声频振动转化为热能消散,减少了声波的辐射和声波振动的传递,从而减少车内噪声;,88,采用双层车窗,减少从侧面传入车内的噪声;车内选用吸声效果好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提高车体气密性的措施,同样可以起隔声作用。法国TGVA高速列车,通过各种隔声措施,速度达300km/h时客室内噪声值为66 dB(A)。,89,第四节 防火安全技术,一、防火系统设计原则二、防火结构设计 三、火灾预测和灭火装置设计 四、火灾发生时的对策,90,一、防火系统设计原则 高速列车防火系统设计原则:系统集成、预防为主、应急对策、以人为本。系统集成:防火措施按区域配套,通过列车网络构成防火系统的集成响应、信号传递和信息显示;,91,预防为主:所有材料与器件的选用以防止不会发生火燃或防止火种蔓延为主体,将火情发生因素压到最小程度,达到预防火灾的要求;应急对策:一旦火灾发生,有严格的分级应急对策,将火灾限制在区域内,限制在低等级火警之下;以人为本:一切应急对策均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防止措施的最终手段要以实现旅客的安全转移为目的。,92,二、防火结构设计1.选用耐火材料 车辆使用的耐火材料,主要指阻燃、低烟、低毒的高分子材料和耐火涂料。如英国和法国规定,通过海峡隧道区间列车的内装饰和包覆材料,必须采用阻燃无毒的酚醛纤维增强塑料(FRP)材料。,93,国内目前也在大力开发车辆上使用的酚醛玻璃钢材料,用来制造车内设备、装饰板、通风管道等。国外车辆为了提高窗帘隔热和耐火程度,采用聚酯纤维上喷镀不锈钢或采用玻璃纤维做基底的纺织窗帘布。,94,根据车型和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等级的防火、防烟毒材料。例如,法国TGV高速列车车体材料的防火、防烟毒等级远高于速度200km/h的VTU、VU系列车;车顶部位高于侧墙和地板。卧车包间的隔墙全部采用防火板包上,隔墙里添加阻燃材料;采用阻燃风挡。在两头端门关闭时保证10min内不致火灾蔓延至邻车;,95,2.车门有自动和手动开关功能,失火时能安全疏散旅客;车窗上设有应急手柄或备有应急手锤,平时手锤封在盒内,火警时操纵应急手柄打开车窗或用手锤把窗玻璃击碎。,96,三、火灾预测和灭火装置设计1.设置烟雾探测及失火警报装置。烟雾报警器在明火火灾发生前作出预警,并与地面防火系统联防;2.手动报警器。在每个拖车乘务室内设一个具有明显标志的失火警报按钮;3.灭火装置。在每个拖车、动车的明显处各设一个6L便携式喷雾灭火器和一个6kg干粉灭火器。,97,四、火灾发生时的对策 1.火警等级 失火警报信号可以由自动或手动发出,自动分预警、报警和紧急报警三级,通过网络传递;手动报警为一级,通过连线传递。2.失火对策 按照预警、报警和紧急报警三级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目标是将火灾限制在区域内,限制在低等级火警之下,最终要实现旅客的安全转移。,98,第五节 动车组连接装置,一、欧洲高速动车组采用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 二、日本动车组采用的车钩缓冲装置三、我国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99,一、欧洲高速动车组采用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1.基本结构 欧洲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以德国的沙库公司生产的沙库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最具有代表性,已占据了欧洲高速列车的大部分市场,ICE系列与TGV系列高速动车组全部装用沙库车钩缓冲装置。,100,沙库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包括三类:用于动车组单元之间的自动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用于动车组内部各车辆之间的半永久式车钩缓冲装置用于列车(动车组)全端的可伸缩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101,沙库车钩缓冲装置主要由以下组成1.钩头;2.电力连接器及风管连接器;3.含小容量缓冲器的车钩钩体;4.尾部橡胶缓冲器;5.中心调整装置;6.钩头电加热装置;7.含于钩身之中能够吸收较大冲击能量的金属压溃管等。,102,沙库车钩缓冲装置,103,二、日本动车组采用的车钩缓冲装置 1929年柴田卫氏(设计普通车钩的柴田兵卫氏之弟)提出了密接式车钩的设计方案,1931年完成了研制和现车试验,1932年开始在普通电动车上全面采用这种柴田密接式车钩。1958年,开始研制新干线用密接式车钩,对以前的密接式车钩从材质、结构、制造工艺、风管连接器等进行了多项改进,以适应新干线高速电动车组对密接式车钩的要求。,104,1.高速电动车组采用的车钩缓冲装置的特点 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车钩尾框、橡胶缓冲器和复原装置组成,如图所示。,105,车钩缓冲装置有以下特点:车钩的纵向间隙小于1.5mm;车钩强度高、缓冲器容量低。车钩的拉伸破坏强度为1600KN,但橡胶缓冲装置的最大容量为10KJ。全部采用复型橡胶缓冲器,缓冲性能良好。由于不需要与以前的车辆连挂,根据动车组车体高度情况,车钩高度取为1000mm。,106,2.复型橡胶缓冲器 在1960年1978年,因橡胶缓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被迅速推广至几乎所有车种上。但由于橡胶缓冲装置有一定的初压缩力,在性能上存在一定范围的缓冲盲区,给客车的舒适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常有因车辆振动惊醒乘客的情况。,107,从1978年开始开发复型缓冲装置,它是由两个橡胶缓冲器,既非串连亦非并联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其中一个缓冲器承担拉伸时的缓冲作用,另一个缓冲器承担压缩时的缓冲作用,它们靠一定的初压力(通常为20kN60kN)组装在本该由一个缓冲器占据的空间内。,108,车钩牵引时,压缩左边的缓冲器,右边的缓冲器随着张开(因有初压缩量),并随时占满因压缩左边缓冲器出现的空间。车钩压缩时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因此,无论是牵引还是压缩,缓冲装置中的从板均不离开从板座,既避免了从板与从板座间因出现间隙而发生冲击,又消除了缓冲盲区,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复型橡胶缓冲器于1979年正式推广应用。,109,三、我国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 近些年,随着我国动车组的开发、运用,四方车辆研究所在开发北京地铁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的基础上,吸收日本、欧洲密接式车钩的经验,开发了采用金属环簧缓冲器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在“兰箭”号、“先锋”号和“中华之星”等动车组上装用。,110,又经过改进,采用弹性胶泥缓冲器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已部分推广应用于25T型提速客车,明显地改善了列车纵向冲击性能,取得了较好的运用效果。虽然国产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的开发时间不长,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下面作一比较。,111,1与沙库车钩缓冲装置相比不足之处有:车钩破坏强度为1800kN,所传递地纵向牵引力和压缩载荷分别为1000kN和1200kN。而沙库车钩缓冲装置却能分别传递1000kN和1500kN纵向牵引和压缩载荷,压缩载荷甚至可以提高到2200kN。,112,橡胶缓冲元件只能产生不太大的变形,只有很小的缓冲容量、较低的使用寿命。而沙库车钩缓冲装置的橡胶缓冲元件可产生高达55mm的变形位移,具有较高的缓冲容量、较长的使用寿命。用于列车(动车组)前端的可伸缩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国内还是空白,对于半永久式车钩缓冲装置也缺乏深入的研究。,113,钩缓装置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包括在冰雪天气下的连挂与解钩性能需要改善。可取之处有:钩头借鉴了日本车钩的经验,采用了圆锥形的钩头,与沙库车钩的棱锥形钩头相比,更方便制造、便于保证制造精度。车钩与缓冲器之间采取法兰型式的连接,与沙库车钩缓冲装置结构相比,更容易实现与现有车钩的兼容连接。,114,2.与日本的车钩缓冲装置相比不足之处有:无论是G1型缓冲器,还是弹性胶泥缓冲器,都做不到零初压力或很低的初压力,因此,缓和列车冲击的性能不是最理想。在安装结构上借鉴了沙库的经验,与日本的钩缓结构相比,其安装结构相对简单。,

    注意事项

    本文(动车组概论2车体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