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

    • 资源ID:4818626       资源大小:11.65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

    一、工程概况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该工程分三段,其中I段为四层砖混结构,段为四层框架结构,段为四层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9169.663,于1995年建成。二、检测目的 受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委托,对该学院综合楼进行结构安全检测鉴定,为后期装修改造提供设计依据。三、检测依据3.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3.2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2009);3.3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3.4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3.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3.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3.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3.1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3.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1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3.13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3.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3.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3.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1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3.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四、检测内容该工程为已建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资料完备。依据建筑技术、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现有实际情况和可能的基础上,拟对该建筑工程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4.1资料搜集和建筑现状调查;4.2外观和内在质量检查、检测;(1)砌体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2)混凝土梁、柱外观质量;(3)屋盖现状调查;(4)围护结构调查。4.3荷载作用及使用条件的确定(1)荷载调查确定包括结构自重、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2)使用调查包括结构防水、保护状况、维护检修情况等。4.4结构抗震鉴定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中小学建筑应按重点设防类建筑(乙类设防),对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多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结构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形式、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建筑场地是否为不利地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对结构抗震能力做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房屋现状,提出经济合理的抗震加固措施方案,作为进一步加固设计的依据。五、现场调查、检查、检测结果5.1工程基本信息调查北京农业学校综合楼由伸缩缝分割成三个单体,I段为四层砖混结构,段为四层框架结构,段为四层砖混结构,于1995年建成。段:纵向总长55.2m,总宽27.6m,高15.6m,层高除四层4米外,其余各层为3.9m。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现浇楼板,并在每道纵横墙底部设有圈梁。段:纵向总长39.6m,总宽8.1m,高15.6m,层高除四层4米外,其余各层为3.9m。柱距:横向7.2m, 纵向8.1m,现浇楼板,段:纵向总长43.8m,总宽15m,高15.6m,层高除四层4米外,其余各层为3.9m。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现浇楼板,并在每道纵横墙底部设有圈梁。该工程基本信息调查结果见表5-1表5-1 工程概况表工程名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建设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使用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设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编号不详施工单位不详建设时间1995建筑面积9169.663建筑总高度15.6m建筑层数地上:4建筑各层高度一层:3.9m;二层:3.9m三层:3.9m;四层:4.0m结构类型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基础类型条形基础(独基)建筑场地类别地基承载力(或地耐力)180kPa原设计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原设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楼、屋盖形式现浇板原设计楼屋面活载值不上人屋面:0.5kN/m2房间:2.0 kN/m2楼梯、走廊:2.0 kN/m2阳台、卫生间:2.5 kN/m2墙体材料砖:烧结砖砂浆:混合砂浆混凝土强度等级一、二层柱C30,其余均为C20砌筑砖强度等级(验算取值)一层:MU10;二层:MU10三层:MU7.5;四层:MU7.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验算取值)一层:M10;二层:M10三层:M7.5;四层:M5.0构造柱布置有/满足圈梁布置有/满足是否进行过抗震加固及加固方式否本次鉴定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50年本次鉴定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其它无该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建设信息如下:规划许可证号:不详勘察:不详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不详监理:不详5.2地基与基础该楼I段和段为砖混结构采用条形基础,段框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对基础的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倾斜、变形、裂缝等缺陷,未出现腐蚀、粉化等不良现象。上部结构未发现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结构构件开裂和倾斜,建筑地基和基础无静载缺陷,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液化土和严重不均匀土层,非抗震不利地段,地基基础基本完好。5.3承重结构体系该建筑I段和段为四层砖混结构,高15.6m,层高四层4.0米外,其余均为3.9m。外墙以360mm厚,内墙240mm厚。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现浇楼板,并在每道纵横墙底部设有圈梁。段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除四层4.0米外,其余均为3.9m,承重构件未发现裂缝。5.4现状调查经现场查看,该建筑物现状基本完好,承重大梁的墙体无竖向裂缝,墙体未发现返潮等不良现象。该工程段区域四层墙体上、梁上有较明显的裂缝,经检查,梁上裂缝为装饰面层开裂,混凝土构件自身并无裂缝,墙体上的裂缝不仅是装饰面层开裂,陶粒空心砌块亦开裂。段教室地面、楼道及段四层外墙上有较大裂缝,见照片5-16。 照片5-1:段四层梁上裂缝 照片5-2:段四层墙上裂缝 照片5-3:段四层墙上裂缝 照片5-4:段教室地面裂缝 照片5-5:段四层外墙裂缝 照片5-6:段楼道地面裂缝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未见有露筋、保护层脱落、酥碱等现象。混凝土梁板等构件现场检查未见有明显裂缝。屋面防水层现状基本完好,未发现漏水现象。5.5重点检查的项目根据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和实际震害的经验总结,对处于8度区的砖混结构房屋,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抗震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的砖、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墙体交接处的连接以及女儿墙、雨蓬、阳台、天沟、挑檐、挑楼梯和出屋面烟囱等易引起倒塌伤人的部位应重点检查。8度时尚应检查楼屋盖处的圈梁,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构造,墙体布置的规则性等。多层砌体房屋的外观和质量符合下列要求:(1)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2)承重大梁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处无明显裂缝;(3)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和严重开裂。5.6 强度检测(1)砌体砖强度现场将、段作为一个检测批,、段一、二层和三、四层分别作为一个检测单元,共两个检测单元,用回弹法对砖的抗压强度进行抽检,每个检测单元内随机布置5个测区,每个测区抽10块砖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5-23。本页以下空白表5-2 、段一、二层砌体砖强度检测结果编号检测位置强度换算值(MPa)123456789101段一层3-4/K11.5610.4812.6411.3512.2110.7010.7013.2910.2711.352段一层3-4/L6.609.8413.299.1913.7210.0513.2912.8612.8612.643段一层3-4/S10.7012.8613.9412.6411.359.8411.7810.2712.0013.084段一层5-6/K12.2110.708.7610.927.899.408.546.386.168.765段一层5-6/E10.486.3811.357.246.8113.519.8410.0510.9210.27结果:=10.7Mpa,s=2.11Mpa,=0.20,强度标准值fk =6.9MPa结论:砖样检测批强度平均值为10.7MPa,强度标准值为6.9MPa,评定砖的强度等级为MU10,结果表明砖强度满足原设计MU10的要求。表5-3 、段三、四层砌体砖强度检测结果编号检测位置强度换算值(MPa)123456789101段三层5-6/Q7.688.768.549.627.897.037.687.248.118.542段三层5-6/K9.198.977.037.899.847.247.036.819.6212.213段三层3-4/F9.6210.057.898.1110.4811.5610.9210.9211.358.764段四层3-4/K9.629.198.5411.788.7610.489.1910.489.1910.275段四层J-F/48.118.327.897.688.327.467.687.248.978.976段四层5-6/J8.549.407.689.198.9710.9210.487.897.469.40结果:=8.91Mpa,s=1.33Mpa,=0.15,强度标准值fk =6.51MPa结论:砖样检测批强度平均值为8.91MPa,强度标准值为6.51 MPa,评定砖的强度等级为MU7.5,结果表明砖强度满足原设计MU7.5的要求。(2)砌体砂浆强度按照检测砖抗压强度检测单元划分方法,、段一、二层作为一个检测单元,、段三层和四层分别作为一个检测单元,共三个检测单元。用回弹法对砂浆的抗压强度进行抽检,在每个检测单元内分别布置6个测区,每个测区布置5个测位,每个测位均匀布置12个弹击点进行检测,现场测试砂浆碳化深度均大于3.0,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见表5-46。表5-4 、段一、二层砂浆抗压强度结果 编号测区位置强度换算值f2ij(MPa)平均值f2i(MPa)该批构件强度平均值(MPa)123451段一层3-4/K10.5310.859.569.9410.7210.3210.762段一层3-4/L10.409.4610.1811.0711.4410.513段一层3-4/S10.8510.7110.6011.7210.5210.884段一层5-6/K11.520.9110.4010.4411.8311.025段一层5-6/E9.4010.9911.7811.1910.1410.706段一层5-6/J11.2811.0410.8311.3311.1711.13表5-5 、段三层砂浆抗压强度结果 编号测区位置强度换算值f2ij(MPa)平均值f2i(MPa)该批构件强度平均值(MPa)123451段三层5-6/Q6.997.907.727.557.497.537.822段三层5-6/K8.408.528.788.478.138.463段三层3-4/F7.588.097.768.458.778.134段三层3-4/K7.237.607.497.637.807.555段三层3-4/L8.277.947.568.187.707.936段三层3-4/S7.697.807.687.256.187.32表5-6 、段四层砂浆抗压强度结果 编号测区位置强度换算值f2ij(MPa)平均值f2i(MPa)该批构件强度平均值(MPa)123451段四层3-4/K5.655.555.745.385.635.595.332段四层J-F/44.564.764.324.694.474.563段四层5-6/J5.064.944.654.904.704.854段四层3-4/L5.855.635.505.875.355.645段四层5-6/Q6.125.585.465.535.165.576段四层3-4/S5.815.395.665.986.015.77结论:按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00)标准推定,、段一、二层砌筑砂浆强度为10.76MPa,、段三层砌筑砂浆强度为7.82MPa,、段四层砌筑砂浆强度为5.33MPa。现场检测结果表明砂浆强度满足原设计M10、M7.5和M5.0的要求。(3)混凝土强度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及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中规定的抽样数量,现场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段框架部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段框架部分一、二层柱为C30,其余均为C20。根据现场实际条件,一、二层柱共抽检3个混凝土构件,每个构件10个测区,共30个测区,计算结果为:,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评判条件,则该批混凝土构件可以按批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则段框架部分一、二层柱混凝土强度满足C30的设计要求。段框架部分三、四层梁、板、柱和一、二层梁、板构件共抽检17个混凝土构件,每个构件10个测区,共170个测区,计算结果为:,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评判条件,则该批混凝土构件可以按批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则段框架部分除一、二层柱外,其余混凝土构件强度满足C20的设计要求。六、结构抗震鉴定该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房屋,根据抗震鉴定标准,该建筑属于C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按50年考虑,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本次鉴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有关规定,分别对该建筑物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核查,进而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6.1、抗震措施鉴定中小学建筑为重点设防类建筑(乙类设防),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9度)核查抗震措施。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本房屋需按照多层砖混结构乙类来核查抗震措施,其抗震措施鉴定结果汇总见表6-1。35表6-1 段和段抗震措施鉴定结果(现浇板)鉴 定 项 目鉴定标准要求现场检查检测鉴 定意 见房屋的高度和层数15m/5层(横墙数量:一般情况)15.7m/5层不满足层高3.6m3.9m不满足结构体系楼盖、屋盖形式和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现浇钢筋混凝土/11m现浇钢筋混凝土/10.8m满足高宽比1.51.02满足纵横墙的平面布置墙体布置宜均匀对称、平面内宜对齐,竖向上下连续,同一轴线窗间墙均匀基本均匀对称、上下连续满足房屋立面高差或错层立面高差大于6m、错层较大,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分缝高差小于6m,无错层,刚度无突变 满足楼梯间布置位置不宜在房屋尽端或转角在房屋的端头不满足削弱墙体处墙体不应被削弱,削弱时应加强无削弱满足材料达到的实际强度构件混凝土强度C20C25满足砖或砌块强度MU10MU10满足砌筑砂浆强度M5M7.5满足构造柱设置在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段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需设置构造柱楼梯间四角;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段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需设置构造柱。楼梯段上端对应的墙体处未设置构造柱不满足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构造与配筋1、最小截面240mmx180mm;纵筋414;箍筋间距20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2、构造柱与墙体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500mm有26拉结筋,每边入墙不宜小于1m;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纵筋上下贯通;4、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1、最小截面尺寸240mm×240mm;纵筋414,箍筋间距200mm,端部适当加密;2、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穿过圈梁,纵筋上下贯通;3、与墙连接处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有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1m;4、构造柱直接锚入基础。满足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布置在每层楼盖及屋盖处的外墙和内纵墙应设置圈梁。各层所有横墙应设置圈梁,且间距小于4.2m;现浇楼板可不设圈梁满足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与配筋1、圈梁应闭合;2、规定间距范围内无横墙时,可采用梁或配筋板缝代替;3、圈梁高度不小于120mm;4、纵筋不小于414,最大箍筋间距150mm现浇楼板可不设圈梁满足楼、屋盖与墙体连接1、现浇楼板或屋面板,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120mm;装配楼板或屋面板,圈梁与板未在同一标高时,板伸入外墙大于120mm;伸入不小于240厚内墙大于100mm,梁上不小于80mm;2、板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3、圈梁设在板底时,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与梁、墙或圈梁拉结;1、现浇楼板,伸入墙内大于120mm;2、现浇楼板;3、现浇楼板;满足楼、屋盖抗震措施1、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2、不得使用独立砖柱;3、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4、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有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或屋架有可靠连接,顶层内纵墙宜有支撑端山墙的踏步式墙垛1、钢筋混凝土梁与构造柱连成整体;2、无独立砖柱3、大梁处均设有构造柱;4、平屋顶;满足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1、后砌隔墙:每隔500mm26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入墙内不小于500;2、预制挑檐:应有锚固;3、附墙烟囱、出屋面烟囱:竖向配筋;4、过梁支承长度:大于360mm;5、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5m;6、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1.5m;7、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1.0m;8、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2.0m;1、后砌隔墙:每隔500mm26钢筋与承重墙拉结;2、预制挑檐:无;3、附墙烟囱、出屋面烟囱:无;4、过梁支承长度:大于360mm;5、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8m;6、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1.2m;7、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无;8、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0.8m;满足楼梯间要求1、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砂浆带,砂浆不低于M7.5,钢筋不少于210;2、大梁支承长度不小于500mm,并与圈梁连接;3、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每隔500mm有26通长拉结筋;4、装配式梯段应与平台梁可靠连接,不应有墙中悬挑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有无筋砖砌栏板。1、未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加强带;2、大梁支承长度小于500mm,但有构造柱,且与圈梁连接;3、无突出屋面楼梯间;4、无装配式梯段,无无筋砖砌栏板;不满足其他项目表6-1 段抗震措施鉴定结果鉴 定 项 目设计规范要求现场检查检测鉴 定 意 见最大适用高度45m 15.7m满足结构体系规则性采用不规则结构,宜设缝规则结构,未设缝满足框架布置与跨数1、框架应双向布置;2、高层不应为单跨,多层不宜为单跨1、框架双向布置2、多层双跨不满足材料达到的实际强度梁不低于C30C20不满足柱不低于C30C30满足其他构件不低于C20C20满足框架梁的构造与配筋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入受压钢筋的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大于0.25,二、三级不大于0.352、底面和顶面实际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箍筋加密区长度max(2hb,500)、最大间距min(hb/4,6d,100)、最小直径10mm;4、梁顶面和底面通长钢筋不少于214,且不少于梁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5、加密区肢距: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小于2.5%;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小于0.252、底面和顶面实际配筋量比值大于0.53、箍筋加密区长度1.5hb、最大间距100,最小直径8mm;4、梁顶面通长钢筋大于214,底面通长钢筋大于214;5、加密区肢距:最大300,最小100满足框架柱的构造与配筋1、纵向钢筋总配筋率:中柱、边柱>1.0%,角柱、框支柱>1.2%,且不应大于5%;2、加密区最大间距min(6d,100);最小直径10mm;3、加密区范围:柱端、底层、短柱,框支柱,一级框架角柱全高;4、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应大于限值5、加密区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00mm,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6、非加密区箍筋配置不宜少于加密区的50%,且箍筋间距不大于10倍纵筋直径;1、纵向钢筋总配筋率:中柱、边柱>0.8%,角柱、框支柱>1.0%,且小于5%;2、加密区间距100,最小直径8mm3、加密区范围:角柱未全高加密;4、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小于0.8%5、部分柱加密区箍筋肢距大于200mm,但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均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6、非加密区箍筋配置不小于加密区的50%,且不大于10倍纵筋直径不满足节点核心区1、箍筋最大间距min(6d,100);最小直径10mm;2、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限值1、间距100,最小直径8mm;2、体积配箍率小于0.6%;不满足填充墙1、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2、沿框架柱每隔500mm有26拉筋,拉筋沿墙全长拉通;3、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部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长度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宜在墙半高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5;2、沿框架柱每隔500mm有26拉筋;3、墙大于3m时设构造柱,墙高大于4m,门窗洞高度有拉通梁,满足其他项目6.2、抗震承载力验算6.2.1 计算模型假定采用PK-PM系列软件,按结构现有状态进行抗震强度验算。建筑的材料标准强度取用实测材料强度推定值,构件截面尺寸以实测为准,荷载根据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取值。6.2.2 部分计算参数取值1、风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取基本风压为0.45kPa。2、材料强度根据原设计,结合现场检测结果综合推定。3、荷载取值恒载:楼面:4.5kN/m2;屋面:5.0kN/m2;活载:楼面:2.0kN/m2;走廊:2.5kN/m2;卫生间:2.5kN/m2;4、地震作用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5、荷载效应组合荷载基本组合公式为:式中gG¾¾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gQ1、gQi¾¾分别为第一个和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式系数;CK¾¾永久荷载的标准值;Q1K¾¾第一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该荷载的效应gQ1CQ1Q1K大于其它任意第i个可变荷载的效应gQiCQiQiK;Qik¾¾其它第i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CG、CQ1、CQi¾¾分别为永久荷载、第一个可变荷载和其它第i个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系数;yCi¾¾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分项系数分别取为gG=1.2,gQi=1.4。考虑地震作用时,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式为:式中gG¾¾重力荷载分项系数;gEh、gEv¾¾分别为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GE¾¾重力荷载代表值;Ehk¾¾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Evk¾¾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值;CG、CEh、CEv¾¾分别为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的作用效应系数。本次计算未考虑竖向地震的作用,分项系数分别取值为:gG=1.2,gEh=1.3。6.2.3 计算结果及分析1、根据鉴定标准,C类房屋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计算,并按下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式中结构构件内力;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根据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对多层砌体结构,当抗震措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要求,但不满足乙类建筑设防的响应要求时,考虑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12=0.8后,承载力验算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乙类建筑的要求,也可不加固。该建筑I段和段的构造措施在以下几点不满足乙类要求:1、该房屋总高度超高0.7m;2、该房屋层高度超高0.3m;3、楼梯段上端对应的墙体处未设置构造柱;4、未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加强带;经判定以上不满足乙类的构造措施满足丙类的抗震措施,根据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抗震验算时按乙类验算后考虑局部影响系数,当满足要求时,判定为合格不需加固,当验算后不满足要求时则考虑进行加固处理。表6-2 各层抗震最小安全裕度计算结果表(未考虑影响系数)综合楼段楼层纵向横向结论一层0.751.09纵向不满足二层0.781.04纵向不满足三层0.821.07纵向不满足四层1.482.18满足表6-3 各层抗震最小安全裕度计算结果表(考虑影响系数0.8)综合楼段楼层纵向横向结论一层0.600.87不满足二层0.620.83不满足三层0.660.86不满足四层1.181.7满足综合楼段楼层纵向横向结论一层0.971.08基本满足二层1.121.13满足三层1.181.18满足四层2.192.22满足表6-4 各层抗震最小安全裕度计算结果表(考虑影响系数0.8)综合楼段楼层纵向横向结论一层0.770.86不满足二层0.90.9基本满足三层0.940.94基本满足四层1.751.8满足段经抗震措施鉴定,该建筑在以下方面不满足一级框架的要求:1)结构位移验算分析表6-4:柱顶位移柱顶最大位移(mm)首层最大柱间位移二层最大柱间位移三层最大柱间位移四层最大柱间位移五层最大柱间位移X向15.245.58(1/861)3.91(1/639)1.94(1/723)4.59(1/850)15.24(1/1769)Y向16.615.56(1/864)3.05(1/819)1.87(1/751)6.79(1/575)16.61(1/965)规范规定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不超过层高的1/550,由表中可见结构位移超过规范要求范围之内。1、综合楼I段一、二、三层纵横向砖墙的抗震承载力安全裕度最小值为0.60;综合楼段一层纵横向砖墙的抗震承载力安全裕度最小值为0.77;综合楼段层间位移超过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必须进行承载力的加固处理。2、由于房屋经长期使用,未出现裂缝和异常变形,地基沉降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七、鉴定结论及加固意见7.1 结论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及国家有关规范,经对北京市农业学校综合楼的现场检查、检测,计算及分析,得出抗震鉴定结论如下:1、该工程安全性鉴定等级为C级,必须加固处理。2、综合楼I段一、二、三层纵横向砖墙的抗震承载力安全裕度最小值为0.60,不满足要求;综合楼段一层纵横向砖墙的抗震承载力安全裕度最小值为0.77,不满足要求;综合楼段层间位移超过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对上述必须进行承载力的加固处理。3、楼梯间楼梯段上端的构造柱设置和楼梯间楼墙体配筋加强带的设置不满足8度设防的构造要求。楼梯间作为疏散通道,同时地震发生时受力较复杂,容易造成破坏,应对构造措施进行加强。7.2 加固处理意见该建筑部分抗震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中部分为非强制要求,不影响主体抗震性能,可不处理,但部分为强制要求,容易导致地震作用下的脆性破坏,须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1、该楼I段一、二、三层纵横向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2、该楼段一层纵横向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3、段一层在框架柱间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4、楼梯间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同时在楼梯段上端对应位置增设配筋加强带代替构造柱,在休息平台高度增设配筋加强带。7.3 加固部位清单表7-1 加固部位一览表编号部 位类 型备 注1楼梯间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同时在楼梯段上端对应位置增设配筋加强带代替构造柱,在休息平台高度增设配筋加强带。-2段一二三纵横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3段一层纵横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4段一层框架柱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或翼墙进行加固-八、附录附录1 综合楼平面布置图(附图13); 附录2 结构计算模型(附图46); 附录3 结构抗震计算结果(附图718); 附录1、综合楼平面布置图附图1:段一层平面布置图附图2: 段 一层平面布置图附图3: 段一层平面布置图附录2、结构计算模型附图4: 段三维计算模型 附图5: 段三维计算模型 附图6: 段计算模型附录3、结构抗震计算结果附图7:段一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8:段二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9:段三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0:段四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1:段一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2:段二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3:段三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4:段四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5:段一层抗震计算结果 附图16:段二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7:段三层抗震计算结果附图18 :段四层抗震计算结果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