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JGJ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doc

    • 资源ID:4790840       资源大小:881.51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JGJ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doc

    房地产E网-房地产与物业管理实用资料库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reinforced with welded steel fabricJGJ 114200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3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 告第16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14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4、3.1.5、5.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年7月11日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 284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材料;4.设计计算;5.构造规定;6.施工;7.附录A附录E。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适用范围扩大到市政工程的桥梁和路面等,增加了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板类受弯构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设计参数;2.新增了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的有关规定以及焊接箍筋笼的技术内容;3.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作了调整;4.对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最小配筋率作了调整,增加了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中钢筋焊接网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5.补充了板的构造规定,特别是双向板的布网方式;6。焊接网用于房屋剪力墙的分布筋时,对边缘构件的构造、分布筋的配筋构造以及房屋适用最大高度等作了补充规定;7.给出了桥面铺装用钢筋焊接网常用规格表。本规程由建设部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北三环东路30号 邮编: 100013)本规程参编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星联钢网(深圳)有限公司 比亚西电焊钢网(上海)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顾万黎 卢锡鸿 林振伦 王磊 张学军 包琦玮  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及一般构筑物采用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1.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焊接网 welded fabric 具有相同或不同直径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分别以一定间距垂直排列,全部交叉点均用电阻点焊焊在一起的钢筋网片。2.1.2 冷轧带肋钢筋 cold rolled ribbed steel wire 热轧圆盘条经冷轧减径并在其表面形成三面或两面月牙形横肋的钢筋。 2.1.3 冷拔(轧)光面钢筋 cold drawn (rolled)plain steel wire 热轧圆盘条经冷拔(轧)减轻而成的光面圆形钢筋。注:冷拔(轧)光面钢筋,在后文中简称为冷拔光面钢筋。2.1.4 热轧带肋钢筋 hot rolled ribbed steel bar钢筋以热轧成型并自然冷却,横截面为圆形,且表面带有两条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的钢筋。2.1.5 间距 spacing 焊接网中相邻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对于并筋,中心线取两根钢筋接触点的公切线。2.1.6 并筋 twin bars 焊接网中并列紧贴在一起的同类型、同直径的两根钢筋。并筋仅适用于纵向钢筋。2.1.7 伸出长度 ovethang 纵向、横向钢筋超出焊接网片最外边的横向、纵向钢筋中心线的长度。2.1.8 焊接网的搭接 lap Of welded fabric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当焊接网片长度或宽度不够时,按一定要求将两张网片互相叠合或镶入而形成的连接。2.1.9 叠搭法 normal overlapping 一张网片叠在另一张网片上的搭接方法(图2.1.9)。2.1.10 平搭法 nesting 一张网片的钢筋镶入另一张网片,使两张网片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各自在同一平面内的搭接方法(图2.1.10)。2.1.11 扣搭法 back overlapping 一张网片扣在另一张网片上,使横向钢筋在一个平面内、纵向钢筋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搭接方法(图2.1.11)。2.1.12 焊接网搭接长度 lap length of welded fabric 两张焊接网片搭接钢筋末端之间的距离(带肋钢筋焊接网)或两张搭接网片最外横向钢筋间的距离(光面钢筋焊接网)。2.1.13 焊接箍筋笼 welded stirrup cage 梁、柱箍筋用附加纵筋连接先焊成平面网片,然后用弯折机弯成设计形状尺寸的焊接箍筋骨架(图2.1.13)。2.1.14 底网 bottom fabric 两层或两层以上焊接网时,最下面的一层网片。2.1.15 面网 top fabric 两层或两层以上焊接网时,最上面的一层网片。2.1.16 桥面铺装 bridge deck pavement 为保护桥面板和分布车轮的集中荷载,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铺筑在桥面板上的保护层。 2.1.17 钢筋混凝土路面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配置有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焊接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18 隧道 tunnel 为使道路从地层内部或水底通过而修建的构筑物。  2.2 符 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2.2.2 材料性能2.2.3 几何参数 3 材 料3.1 钢 筋 焊 接 网3.1.1 钢筋焊接网宜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或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制作,也可采用CPB550级冷拔光面钢筋制作。注:焊接网用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 1499.3的规定。3.1.2 钢筋焊接网分为定型焊接网和定制焊接网两种。1 定型焊接网在两个方向上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可以不同,但在同一方向上的钢筋宜有相同的直径、间距和长度。定型钢筋焊接网的型号可见本规程附录A。 2 定制焊接网的形状、尺寸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3.1.3 钢筋焊接网的规格宜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直径:冷轧带肋钢筋或冷拔光面钢筋为412mm,冷加工钢筋直径在412mm范围内可采用0.5mm进级,受力钢筋宜采用512mm;热轧带肋钢筋宜采用616mm。2 焊接网长度不宜超过12m,宽度不宜超过3.3m。3 焊接网制作方向的钢筋间距宜为100m、150mm、200mm;与制作方向垂直的钢筋间距宜为:100400mm,且宜为10mm的整倍数。焊接网的纵向、横向钢筋可以采用不同种类的钢筋。当双向板底网(或面网)采用本规程第5.2.10条规定的双层配筋时,非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000mm。3.1.4 焊接网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冷轧带肋钢筋及冷拔光面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用fstk 表示。热轧带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fyk表示。焊接网钢筋的强度标准值fstk和fyk应按表3.1.4采用。3.1.5 焊接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和抗压强度设计值f'y应按表3.1.5采用。3.1.6 焊接网钢筋的弹性模量Es应按表3.1.6采用。3.1.7 焊接网钢筋的疲劳应力比值fs应按下式计算:3.1.8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用于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板类受弯构件,当进行疲劳验算钢筋的最大应力不超过280Nmm2、疲劳应力比值fs0.3时,钢筋的疲劳应力幅值应不大于80Nmm2。  3.2 混 凝 土 3.2.1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且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注: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3.2.2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以及混凝土疲劳强度设计值、混凝土疲劳应力比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3.2.3 钢筋混凝土路面及桥面铺装的混凝土强度指标、弹性模量及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的有关规定。 4 设 计 计 算 4.1 一 般 规 定4.1.1 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其基本设计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和构件抗震设计等,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4.1.2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均应采用相应的荷载代表值。4.1.3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4.1.3规定的挠度限值。4.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环境类别,按表4.1.4的规定选用不同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4.1.5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连续板的内力计算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其支座弯矩调幅值不应大于按弹性体系计算值的15。注: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1.6 钢筋焊接网配筋的叠合式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裂缝宽度验算以及考虑施工阶段不同支撑情况的计算等,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4.1.7 钢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规定执行。   4.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2.1 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4.2.2 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倒T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2.2):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注:对于小直径的HRB400级钢筋,当无明显屈服点、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b=0.37。 4.2.3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板类受弯构件,其疲劳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应按本规程第3.1.8条的规定。  4.3 斜戳面承载力计算 4.3.1 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4.3.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带肋钢筋焊接网钢筋或箍筋笼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本规程表3.1.5采用。 4.4 裂缝宽度验算 4.4.1 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不应超过本规程表4.1.4规定的限值。 对在一类环境(室内正常环境)下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大于10mm(对CRB550级和HRB400级钢筋焊接网)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大于20mm时,可不作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4.4.2 钢筋焊接网配筋的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5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4.5.1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进行计算,所求得的挠度计算值不应超过本规程表4.1.3规定的限值。4.5.2 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钢筋焊接网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B,可按下列公式计算:4.5.3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下,钢筋焊接网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s,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 构 造 规 定 5.1 一 般 规 定5.1.1 板、墙、壳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边缘算起)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5.1.1的规定。5.1.2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45ft/fy) 两者中的较大值。 注:受弯构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t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5.1.3 钢筋混凝土路面用钢筋焊接网的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规定。当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横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焊接网的纵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的直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钢筋混凝土路面补强用的焊接网可按钢筋混凝土路面用焊接网的有关规定执行。5.1.4 桥面铺装用钢筋焊接网的直径及间距应依据桥梁结构形式及荷载等级确定。钢筋焊接网间距可采用100200mm,其直径宜采用610mm。钢筋焊接网纵、横向宜采用相等间距,焊接网距顶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桥面铺装用钢筋焊接网常用规格表见本规程附录B。5.1.5 隧道衬砌配筋采用钢筋焊接网时,可根据围岩类别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GJ 026确定。锚喷支护焊接网可采用带肋钢筋,间距宜为150300mm,直径宜为510mm。5.1.6 桥台、挡土墙及市政工程其他构筑物的分布钢筋和防收缩钢筋采用钢筋焊接网时,其构造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5.1.7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对受拉冷轧带肋钢筋及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网,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有不少于一根横向钢筋,当此横向钢筋至计算截面的距离不小于50mm (图5.1.7)时,或在锚固长度内无横向钢筋时,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应符合表5.1.7的规定。5.1.8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对冷拔光面钢筋焊接网,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有不少于两根横向钢筋且较近一根横向钢筋至计算截面的距离不小于50mm(图5.1.8)时,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应符合表5.1.8的规定。5.1.9 钢筋焊接网的受拉钢筋,当采用CRB550级或HRB400级钢筋作附加绑扎钢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7条中关于锚固长度内无横筋的有关规定。5.1.10 钢筋焊接网的搭接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5.1.1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及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网在受拉方向的搭接(叠搭法或扣搭法或平搭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两片焊接网末端之间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采用叠搭法或扣搭法),不应小于本规程第5.1.7条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la的1.3倍(图5.1.11)且不应小于200mm;在搭接区内每张焊接网片的横向钢筋不得少于一根、两网片最外一根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2 当搭接区内两张网片中有一片无横向钢筋(采用平搭法)时,带肋钢筋焊接网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按本规程第5.1.7条中关于锚固区内无横筋时规定的la值的1.3倍,且不应小于300mm。 注:当搭接区内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d10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本条的计算值增加5d采用。5.1.12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冷拔光面钢筋焊接网在受拉方向的搭接接头可采用叠搭法(或扣搭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搭接长度范围内每张网片的横向钢筋不应少于2根,两片焊接网最外边横向钢筋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一个网格加50mm(图5.1.12),也不应小于本规程第5.1.8条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的1.3倍,且不应小于200mm。2 冷拔光面钢筋焊接网的受力钢筋,当搭接区内一张网片无横向钢筋且无附加钢筋、网片或附加锚固构造措施时,不得采用搭接。5.1.13 钢筋焊接网在受压方向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150mm。5.1.14 带肋钢筋焊接网在非受力方向的分布钢筋的搭接,当采用叠搭法(图5.1.14a)或扣搭法(图5.1.14b)时,在搭接范围内每个网片至少应有一根受力主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d(d为分布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150mm;当采用平搭法(图5.1.14c)且一张网片在搭接区内无受力主筋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d且不应小于200mm。 注:当搭接区内分布钢筋的直径d8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本条的规定值增加5d取用。5.1.15 带肋钢筋焊接网双向配筋的面网宜采用平搭法。搭接宜设置在距梁边14净跨区段以外,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d为搭接方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0mm。 5.1.16 钢筋焊接网局部范围的受力钢筋也可采用散支钢筋作附加钢筋在现场绑扎搭接,搭接钢筋的截面面积可按等强度设计原则换算求得。其搭接长度及构造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5.1.11条至第5.1.15条中的有关规定。5.1.17 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及路面用带肋钢筋焊接网的搭接长度,当采用平搭法时不应小于35d,当采用叠搭法(或扣搭法)时不应小于25d(d为搭接方向钢筋直径),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5.1.18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1.7条至第5.1.16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1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一、二级抗震等级式中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程第5.1.7条和第5.1.8条确定。 2 当采用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llE取1.3倍laE。注:当搭接区内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d10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本条的计算值增加5d采用。 5.2 板 5.2.1 板中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5mm。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2 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5.2.2 板的钢筋焊接网应按板的梁系区格布置,尽量减少搭接。单向板底网的受力主筋不宜设置搭接。双向板长跨方向底网搭接宜布置于梁边13净跨区段内。满铺面网的搭接宜设置在梁边14净跨区段以外且面网与底网的搭接宜错开,不宜在同一断面搭接。5.2.3 板伸入支座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4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2,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宜小于100mm。网片最外侧钢筋距梁边的距离不应大于该方向钢筋间距的12,且不宜大于100mm。 5.2.4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沿周边在板上部布置构造钢筋焊接网,其直径不宜小于7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13;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或短跨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4。在板角处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上部构造钢筋焊接网,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梁边(或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粱内(或柱内、或墙内)。5.2.5 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板,其上部焊接网的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宜小于110mm,并在网端应有一根横向钢筋(图5.2.5a)或将上部受力钢筋弯折(图5.2.5b)。5.2.6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板沿嵌固边在板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焊接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 焊接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该钢筋垂直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lo7(lo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2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构造钢筋焊接网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lo4(lo为板的短边跨度)。 3 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板边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5.2.7 当按单向板设计钢筋焊接网时,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5.2.8 当端跨板与混凝土梁连接处按构造要求设置上部钢筋焊接网时,其钢筋伸入梁内的长度不应小于30d,当梁宽较小不满足30d时,应将上部钢筋弯折(图5.2.8)。5.2.9 现浇双向板短跨方向的下部钢筋焊接网不宜设置搭接接头;长跨方向的底部钢筋焊接网可按本规程第5.1.11条或第5.1.12条的规定设置搭接接头,并将钢筋焊接网伸入支座,必要时可用附加网片搭接(图5.2.9)或按本规程第5.1.16条用绑扎钢筋伸入支座。附加焊接网片或绑扎钢筋伸入支座的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长跨方向跨中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5.2.10 现浇双向板带肋钢筋焊接网的底网亦可采用下列布网方式:1 将双向板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分别与非受力筋焊成纵向网和横向网,安装时分别插入相应的梁中(图5.2.10a)。 2 将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分别采用2倍原配筋间距焊成纵向底网和横向底网,安装时(宜用扣搭法)分别插入相应的梁中(图5.2.10b)。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2.3条的规定。5.2.11 对布置有高差板的带肋钢筋面网,当高差大于30mm时,面网宜在有高差处断开,分别锚入梁中(图5.2.11),钢筋伸入梁的长度应满足本规程第5.1.7条的规定。5.2.12 当梁两侧板的带肋钢筋焊接网的面网配筋不同时,若配筋相差不大,可按较大配筋布置设计面网;否则,梁两侧的面网宜分别布置(图5.2.12),其锚固长度应满足本规程第5.1.7条的规定。5.2.13 当梁突出于板的上表面(反梁)时,梁两侧的带肋钢筋焊接网的面网和底网均应分别布置(图5.2.13)。面网伸入梁中的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7条的规定。5.2.14 楼板面网与柱的连接可采用整张网片套在柱上(图5.2.14a),然后再与其他网片搭接;也可将面网在两个方向铺至柱边,其余部分按等强度设计原则用附加钢筋补足(图5.2.14b)。楼板面网与钢柱的连接可采用附加钢筋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7条的规定。楼板底网与柱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5.2.3条的有关规定。5.2.15当楼板开洞时,可将通过洞口的钢筋切断,按等强度设计原则增设附加绑扎短钢筋加强,并参照普通绑扎钢筋相应的构造规定。 5.3 墙 5.3.1 钢筋焊接网用作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剪力墙的分布筋时,其适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1 可用于无抗震设防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的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中的剪力墙。 2 抗震房屋的最大高度:当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规定;当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时,应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适用最大高度低20m。 3 筒体结构中的核心筒和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网。5.3.2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5.3.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不应小于0.2;当钢筋直径为6mm时,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当分布钢筋直径不小于8mm时,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5.3.4 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分别小于0.2、0.3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的墙两端和洞口两侧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不应小于0.1hw(hw为墙肢长度),其配箍特征值不应小于0.1,且应符合构造边缘构件底部加强部位的要求。5.3.5 带肋钢筋焊接网剪力墙分布钢筋的设置、轴压比限值、约束边缘构件及构造边缘构件的设置等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3.1条至第5.3.4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5.3.6 墙体中钢筋焊接网在水平方向的搭接可采用平搭法或扣搭法,其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11条或第5.1.12条或第5.1.18条的有关规定。5.3.7 剪力墙中焊接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力墙中作为分布钢筋的焊接网可按一楼层为一个竖向单元,其竖向搭接可设置在楼层面之上,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节的规定且不应小于400mm或40d(d 为竖向分布钢筋直径)。在搭接范围内,下层的焊接网不设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时应将下层网的竖向钢筋与上层网的钢筋绑扎牢固(图5.3.7)。5.3.8 带肋钢筋焊接网在墙体端部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墙体端部无暗柱或端柱时,可用现场绑扎的“U”形附加钢筋连接。附加钢筋的间距宜与钢筋焊接网水平钢筋的间距相同,其直径可按等强度设计原则确定(图5.3.8a),附加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最小锚固长度。焊接网水平分布钢筋末端宜有垂直于墙面的90°直钩,直钩长度为5d10d,且不小于50mm。2 当墙体端部设有暗柱时,焊接网的水平钢筋可伸入暗柱内锚固,该伸入部分可不焊接竖向钢筋,或将焊接网设在暗柱外侧,并将水平分布钢筋弯成直钩(直钩长度为5d10d,且不小于50mm)锚入暗柱内(图5.3.8b);对于相交墙体(图5.3.8c、d)及设有端柱(图5.3.8e)的情况,可将焊接网的水平钢筋直接伸入墙体相交处的暗柱或端柱中。 带肋钢筋焊接网在暗柱或端柱中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7条或第5.1.18条的规定。5.3.9 墙体内双排钢筋焊接网之间应设置拉筋连接,其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700mm;对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宜适当增加拉筋的数量。 5.4 箍 筋 笼 5.4.1 柱箍筋笼的钢筋采用带肋钢筋制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的箍筋笼应做成封闭式并在箍筋末端应做成135°的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箍筋直径;当有抗震要求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箍筋笼长度应根据柱高可采用一段或分成多段,并应考虑焊网机和弯折机的工艺参数确定。2 箍筋笼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3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且不应小于5mm。注:柱中对箍筋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5.4.2 梁箍筋笼的钢筋采用带肋钢筋制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的箍筋可做成封闭式或开口型式的箍筋笼。当梁考虑抗震要求箍筋笼应做成封闭式,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对一般结构的梁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箍筋直径,并在角部弯成稍大于90°的弯钩;当梁与板整体浇筑不考虑抗震要求且不需计算要求的受压钢筋亦不需进行受扭计算时,可采用“U”形开口箍筋笼。2 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3 箍筋直径:当梁高大于800mm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高不超过800mm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4 梁箍筋笼的技术要求见本规程附录C。5.4.3 梁、柱箍筋笼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关于梁、柱箍筋构造的有关规定。 6 施 工6.1 钢筋焊接网的检查验收 6.1.1 钢筋焊接网的现场(或提前在厂内)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焊接网应按批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厂家、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生产设备并在同一连续时段内生产的、受力主筋为同一直径的焊接网组成,重量不应大于30t。2 每批焊接网应抽取5(不小于3片)的网片,并按本规程附录D的要求进行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的检验。3 对钢筋焊接网应从每批中随机抽取一张网片,进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6.1.2条的规定。冷拔光面钢筋焊接网尚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要求进行钢筋直径偏差检验。4 钢筋焊接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及抗剪试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6.1.2 钢筋焊接网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为±14.5 6.2 钢筋焊接网的安装6.2.1 钢筋焊接网运输时应捆扎整齐、牢固,每捆重量不宜超过2t,必要时应加刚性支撑或支架。 6.2.2 进场的钢筋焊接网宜按施工要求堆放,并应有明显的标志。6.2.3 附加钢筋宜在现场绑扎,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6.2.4 对两端须插入梁内锚固的焊接网,当网片纵向钢筋较细时,可利用网片的弯曲变形性能,先将焊接网中部向上弯曲,使两端能先后插入梁内,然后铺平网片;当钢筋较粗焊接网不能弯曲时,可将焊接网的一端少焊12根横向钢筋,先插入该端,然后退插另一端,必要时可采用绑扎方法补回所减少的横向钢筋。 6.2.5 钢筋焊接网的搭接、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5.1节至第5.3节的规定。两张网片搭接时,在搭接区不超过600mm距离应采用钢丝绑扎一道。在附加钢筋与焊接网连接的每个节点处均应采用钢丝绑扎。当双向板底网(或面网)采用本规程第5.2.10条规定的双层配筋时,两层网间宜绑扎定位,每2m2不宜少于1个绑扎点。6.2.6 钢筋焊接网安装时,下部网片应设置与保护层厚度相当的塑料卡或水泥砂浆垫块;板的上部网片应在接近短向钢筋两端,沿长向钢筋方向每隔600900mm设一钢筋支架(图6.2.7)。6.2.7 钢筋焊接网的安装允许偏差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中绑扎钢筋网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A 定型钢筋焊接网型号 表A.0.1 定型钢筋焊接网型号附录B 桥面辅装钢筋焊接网常用规格表  附录C 箍筋笼的技术要求C.0.1 对有抗震要求的梁,箍筋笼应做成封闭式,并应在箍筋末端做成135°的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图C.0.1a);对一般结构的梁,箍筋笼应做成封闭式,应在角部弯成稍大于90°的弯钩,箍筋末端平直段的长度不应小于 5倍箍筋直径(图C.0.1b)。C.0.2 对整体现浇梁板结构中的梁(边梁除外),当采用“U” 形开口箍筋笼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4.2条的相应规定,且箍筋应尽量靠近构件周边位置,开口箍的顶部应布置连续的焊接网片。带肋钢筋箍筋笼可采用图C.0.2a或b的形式。 附录D 钢筋焊接网的外观质量要求、 几何尺寸和钢筋直径的允许偏差 D.0.1 钢筋焊接网外观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焊接网交叉点开焊数量不应超过整张网片交叉点总数的1。并且任一根钢筋上开焊点数不得超过该根钢筋上交叉点总数的50。焊接网最外边钢筋上的交叉点不得开焊。2 焊接网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缺陷,可允许有毛刺、表面浮锈以及因取样产生的钢筋局部空缺,但空缺必须用相应的钢筋补上。D.0.2 焊接网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D.0.2的规定,且在一张网片中纵、横向钢筋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D.0.3 冷拔光面钢筋焊接网中钢筋直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D.0.3的规定。 附录E 钢筋焊接网的技术性能要求 E.0.1 钢筋焊接网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 1499.3的有关规定。E.0.2 制造冷拔光面钢筋的热轧盘条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规定的高速线材。E.0.3 冷拔光面钢筋直径为412mm,钢筋的表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的相应规定。钢筋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应符合表E.0.3的规定。E.0.4 每批焊接网,应随机抽取一张网片,在纵、横向钢筋上各截取2根试样,分别进行强度(包括伸长率)和弯曲试验。每个试样应含有不少于一个焊接点,试样长度应足以保证夹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倍试样直径,且不小于180mm。对于并筋,非受拉的一根钢筋应在离交叉焊点约20mm处切断(图E.0.4)。焊接网的拉伸、弯曲试验结果如不合格,则应从该批焊接网的同一型号网片中再取双倍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检验,复验结果全部合格时,该批焊接网方可判定为合格。E.0.5 每批焊接网中随机抽取一张网片,在同一根非受拉钢筋(一般为较细的钢筋)上随机截取3个抗剪试样(图E.0.5)。当并筋时,不受拉的一根钢筋应在交叉焊点处截断,但不应损伤受拉钢筋焊点。钢筋焊接网焊点的抗剪力(单位为“N”)不应小于试件受拉钢筋规定屈服力值的0.3倍。抗剪力的试验结果应按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计算。焊接网抗剪试验结果平均值如不合格时,则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当试验结果平均值合格时,该批焊接网方可判定为合格。注:双向板焊接网,当采用本规程第5.2.10条的双层布网(仅指图5.2.10a的情况)方式时,其焊点抗剪力要求可按本条的规定值乘以0.8系数后采用。 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

    注意事项

    本文(JGJ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