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doc

    • 资源ID:4719084       资源大小:124.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doc

    培养语文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枣阳市第六中学课题研究总结汇报枣阳市第六中学 吴江林 我校承担的研究课题“学生语文素养及提高途径综合研究”是省级语文课题“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综合研究”的子课题。本课题已立项实验研究了三年,课题组成员结合课改实践、教学实际,紧紧围绕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大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我校的课题研究向大家作一汇报。一、 课题研究的目标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学习的主导者。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去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学会用新理念武装自己,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活力。2、构建高效、多彩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力求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构建语文学习的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善于学习语文,乐于学习语文,进而享受语文学习。3、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出一批观念新、能力强、有探究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让他们把在实验研究中的具体做法和总结出的经验辐射到各个年级,带动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到课题探究中来,从而推动我校语文教研工作。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课程目标的拓展与深化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通过学习研究,让师生都能明确语文素养的内容,在教学和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2、构建高效、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堂高效、生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3、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如何让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素养得以提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二。4、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是我们课题探索内容。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一)立足课题,转变观念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被填”的“鸭子”,而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而且还是凭借语文学习发展语文素养、形成鲜明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襄樊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中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及其他的语文先进教学经验,并围绕“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如何优化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如何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教师们懂得了:只有树立正确的新的教学观,积极投身课题实验,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养,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实验的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课题实验。(二)立足课堂,关注主体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途径形成的,而语文实践活动的主渠道应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紧紧把握课堂教学这一课改“主阵地”,指导学生听、说、读、写,不断提高语文能力。1、课前激情演讲,营造浓郁学习氛围一般课前三分种是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时段,我们安排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兴奋状态,很快融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具体做法是:全班50多个同学轮流演讲,一天一个人,演讲内容可以是自己的见闻、对时事的看法、所喜爱的故事及感受,甚至可以是自己的烦恼开心事。只要你能走上讲台,就能获得大家的掌声。课前三分钟演讲,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能力,为他们的写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真可谓是“一举三得”。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崭新课堂模式在我们六中的语文课堂上,尤其是七、八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你看不到象征教师权威的讲台,学生分成九组,相向而坐。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布置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任务,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一到课堂展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每个小组轮流来到黑板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结果,活而不乱,井然有序。整个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热烈、和谐、多元、民主。这就是我们努力构建的新的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任务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让我们深思课堂结构的转变。如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各项潜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高效,是我们课题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我们摸索并大胆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从生字词的解决、课文内容的了解与领悟、语言的积累与品味、疑难的提出与解答都交给小组,让小组长根据情况全面分配给组员,小组内先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做出恰当的点评。这样,我们的课堂就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汇报,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合作等方式,把全体学生的活动、小组学生的活动、个体学生的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在每一个环节都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既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又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想法,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大提高。3、紧扣文本教学,加强学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课堂教学中,我们正是通过这样一篇篇生动的例子,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1)教给“读”的方法。 “读”即阅读与理解。每学习一篇文章,我们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对这篇文章也就理解了,长久坚持下去,阅读理解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2)学习写作方法。通过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作者精美的语言,加强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强化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优化习作思路等。当然,学法指导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旦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某项学习方法,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去积极地运用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升华自己的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三)拓展教学空间,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1)推荐书目要求学生对教科书上推荐的名著必读,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期刊,如读者、杂文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书店看书、查阅资料。(2)给予时间在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一堂阅读课,让学生诵读美文,畅谈感受,交流读书心得。(3)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将课内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4)开展各项读书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我们相继开展了“名著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祖国,我爱你师生诗歌朗诵会”、“知荣明耻演讲比赛”等校级大型活动。同时,“三会”(故事会、名篇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一直贯穿在各班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2、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写”指书写和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在书面上的直接呈现。(1)强化写字训练,规范汉字书写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写一手规范、正确、美观的汉字,中考也有同样要求。学生从七年级入学开始,我们就坚持让他们每天完成一页练字任务,并通过年级书法比赛、优秀作品展示等形式来激励学生写出一手好字,效果较为显著。(2)联系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是建立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七年级能写文从字顺的记叙文;八年级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和一般说明文;九年级在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能写基本的议论文。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教材作文、观察日记、周记、随笔、手抄报等。三是增强“快速”意识,教师快速指导、快速评讲,学生快速思维、快速表达、快速修改。四是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多次在各年级举办作文竞赛、优秀手抄报展示等活动,并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四、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一)从实验老师来看1、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发展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题的研究,让老师们真正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教学中,充分解放了学生的脑、口、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建构吸纳,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从而开发的语文潜能,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给足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2、初步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是一种以每个学习者为中心、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小组全面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以全员参与学习活动为特征的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它的基本课堂结构是“三步”:自主学习、汇报展示-自主研究、讨论交流-自主应用、课堂评价。每一步都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三个环节是“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汇报展示”。同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还采取1+1的评价方式,即一个成绩好的带一个成绩较差的,两个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捆绑评价、互相制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围绕课题,我们举办了多次公开课观摩活动,受到领导、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教学效果十分突出,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尤为明显。以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成绩为例:学生人均分99.99,及格率达98.84,优生率达75,有4个班及格率达100。这一成绩对我们这个城乡交界的走读学校来说确实不易。3、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全体课题组教师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逐步进入教科研状态,并带动其他教师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同时从教学改革中获得一定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撰写了有价值的文章和案例,我们的教师正逐步走向“研究型”教师。实验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优秀案例获奖并发表近80篇:吴江林老师的语文课堂呼唤语言课堂的回归和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反思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刘纯清老师的论文经历坎坷,让他们腾飞作文课的探究训练模式在学生新报·华夏语文教研版发表;吴立忠老师的首尾出彩让你的文章靓起来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亢海云老师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在教育周刊上发表;让语文走向生活化在文学教育上发表;郭谊老师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理念下课文导入方法例说在学习周报上发表;徐志勤老师的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周艳平老师的谈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在新课程报发表;肖玲老师的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石梅莲老师的如何写好个性化的作文在学苑新报上发表;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另处,在课题阶段性总结汇报中,吴江林老师的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张慧老师的论文情在心中,心在文中、吴立忠老师的案例探寻黄河文明,了解黄河忧患荣获省一等奖;刘纯清老师的学案唐雎不辱使命荣获省二等奖。另有22篇优秀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分别在省、襄樊市、枣阳市各类评选中获奖,石梅莲、肖玲老师编写的教案已汇入新课程教案中。承担课题以来,实验教师多次主讲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张慧老师荣获襄樊市说课一等奖;刘柯维老师、徐志勤老师荣获枣阳市优质课一等奖;石梅莲老师获枣阳市优质示范课;周艳平老师获枣阳市大比武二等奖;亢海云老师获枣阳市说课二等奖。实验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襄樊市学科带头人”,有5人被评为“襄樊市骨干教师”。另外,我校也连续5年获得“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二)从学生来看1、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提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加强学生的语文自主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把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当成一种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学习乐趣,学生自主求知,全面获取知识,学生主体得到全面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2、学习方式得到改进,效果显著可以说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由于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尊重,培植了自信,绝大部分学生爱学语文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落实了自主学习,大多数学生真正学语文了;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乐于发表个人的见解与感受,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少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在枣阳市新童谣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程枫怡我可爱的故乡获“移动杯”美文大赛三等奖;刘景益获枣阳市教育局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二等奖;褚雨虹获“爱湖北,爱家乡”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征文一等奖,另有8名同学获二、三等奖;曹丝雨获湖北省“崇文嘉宝杯”青少年硬笔书法比赛中学组三等奖。另外,我校每年都有二十多名学生在“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9年中考,我校语文成绩在枣阳市34所初中排名第7,2010年排名第5,并荣获银牌备课组。五、课题研究的反思我校的课题研究,经课题组老师的努力,取得了点滴成果。反思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一是对课题研究的深度、广度还不够,如何把已有的点滴经验推广实施,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任重而道远。二是我们虽说是市直学校,但处在城乡交界处,农村学生较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够关注,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课题实验的实施和效果。三是学校经费不足,影响了课题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缺少了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研讨,成果显得不够突出。课改之路漫漫,我们亦深知其艰辛,但为了每一个孩子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将义无反顾地踏上课改之途,用我们的信心和努力,为今后的教研工作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永远陶醉在语文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湖北省枣阳市第六中学“学生语文素养及提高途径综合研究”结题报告枣阳市第六中学语文课题组“学生语文素养及提高途径综合研究”是省级语文课题“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综合研究”的子课题。本课题已立项实施研究了三年,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实践,紧紧围绕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大胆实验,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实验研究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01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也于2003年秋季成为襄樊市首批课改实验区。几年的课改实践,让一线教师充分体验到了新课程从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的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时代的气息,让我们的课堂开始变得生气勃勃。但同时,受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的影响,特别是受高利害的中考的影响,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语文教育观念和课程内容的深刻变革与语文传统教学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探索一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在课改理念与现行考试体制中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平衡点。 二、课题概念界定1、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2、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关于正确的态度,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包含: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包括口头和书面)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的个性包括良好的品质气质和良好的语文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首)古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标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语文素养的四个属性特征从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和内涵要素的界定中,我们可以挖掘出语文素养的四个属性特征: 统一性。语文素养的概念和要素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具体演绎生成的,二者是统一的。语文素养还与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与课程总目标中的十大具体目标是统一的。普适性。现代课程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明确基础教育是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所以要强调课程对普通人的适用性。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实践性。语文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整体性。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4、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5、湖北教研室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语文课程评价方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从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6、国内有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论与经验。四、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1、从课题研究经验看,我校进行了襄樊市级课题“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实验,许多教师在以往的课题研究中,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已结题验收,取得一些成果,获各级好评,且从中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教科研基础。2、从学生学习层面看,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一些技能,并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从研究人员素质看,所有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大部分是襄樊市级骨干教师,掌握较娴熟的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4、从学校基础设施看,学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集体研训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学习的主导者。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去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学会用新理念武装自己,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活力。2、构建高效、多彩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力求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构建语文学习的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善于学习语文,乐于学习语文,进而享受语文学习。3、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出一批观念新、能力强、有探究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让他们把在实验研究中的具体做法和总结出的经验辐射到各个年级,带动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到课题探究中来,从而推动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六、课题研究的内容1、课程目标的拓展与深化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通过学习研究,让师生都能明确语文素养的内容,在教学和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2、构建高效、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堂高效、生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3、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如何让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素养得以提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二。4、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是我们课题探索内容。七、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监测法定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调查监测,力求以科学的数据、量化的方式来评定当前的工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借鉴、分析、研究。2、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及时将研究中的一些经验、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上升为理论。3、文献研究法密切关注与本课题有关的最新理论和发展,以便探索出一些规律用以研究和实践。4、阶段总结法通过阶段总结法,全面回顾和评价前阶段的各方面得失,为完善和实施下阶段的工作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八、课题研究进程本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期为三年,从2006年8月2009年11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目标: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学习有关理论。 3、制订课题实验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7年1月2010年7月)目标:1、召开课题组会,明确任务和探究方向。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3、请专家来指导。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2010年7月以后)目标:1、整理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九、课题研究的措施(一)、建立课题组,加强领导我校于2007年1月成立了语文课题研究组,选拔思想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二)、定期交流,总结提高定期举办课题研讨课、汇报课,及时总结实验经验,根据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改进科研和教学方法。组织学习新课标,系统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文章,了解国内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三)、结合课题研究契机,开展校本研修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验中结合开展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活动。1、各年级由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坚持每周一次研训活动;2、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3、针对学校教学观摩课,结合课题研究和课改精神进行研讨,从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各抒己见,交流探讨,促进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的有机结合。(四)利用先进设备,营造教科研氛围鼓励实验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一)立足课题,转变观念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被填”的“鸭子”,而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而且还是凭借语文学习发展语文素养、形成鲜明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襄樊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中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及其他的语文先进教学经验,并围绕“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如何优化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如何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教师们懂得了:只有树立正确的新的教学观,积极投身课题实验,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养,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实验的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课题实验。(二)立足课堂,关注主体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途径形成的,而语文实践活动的主渠道应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紧紧把握课堂教学这一课改“主阵地”,指导学生听、说、读、写,不断提高语文能力。1、课前激情演讲,营造浓郁学习氛围一般课前三分种是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时段,我们安排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兴奋状态,很快融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具体做法是:全班50多个同学轮流演讲,一天一个人,演讲内容可以是自己的见闻、对时事的看法、所喜爱的故事及感受,甚至可以是自己的烦恼开心事。只要你能走上讲台,就能获得大家的掌声。课前三分钟演讲,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能力,为他们的写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真可谓是“一举三得”。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崭新课堂模式在我们六中的语文课堂上,尤其是七、八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你看不到象征教师权威的讲台,学生分成九组,相向而坐。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布置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任务,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一到课堂展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每个小组轮流来到黑板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结果,活而不乱,井然有序。整个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热烈、和谐、多元、民主。这就是我们努力构建的新的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任务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让我们深思课堂结构的转变。如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各项潜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高效,是我们课题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我们摸索并大胆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从生字词的解决、课文内容的了解与领悟、语言的积累与品味、疑难的提出与解答都交给小组,让小组长根据情况全面分配给组员,小组内先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做出恰当的点评。这样,我们的课堂就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汇报,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合作等方式,把全体学生的活动、小组学生的活动、个体学生的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在每一个环节都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既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又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想法,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大提高。3、紧扣文本教学,加强学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课堂教学中,我们正是通过这样一篇篇生动的例子,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1)教给“读”的方法。 “读”即阅读与理解。每学习一篇文章,我们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对这篇文章也就理解了,长久坚持下去,阅读理解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2)学习写作方法。通过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作者精美的语言,加强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强化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优化习作思路等。当然,学法指导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旦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某项学习方法,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去积极地运用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升华自己的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三)拓展教学空间,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1)推荐书目要求学生对教科书上推荐的名著必读,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期刊,如读者、杂文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书店看书、查阅资料。(2)给予时间在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一堂阅读课,让学生诵读美文,畅谈感受,交流读书心得。(3)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将课内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4)开展各项读书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我们相继开展了“名著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祖国,我爱你师生诗歌朗诵会”、“知荣明耻演讲比赛”等校级大型活动。同时,“三会”(故事会、名篇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一直贯穿在各班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2、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写”指书写和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在书面上的直接呈现。(1)强化写字训练,规范汉字书写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写一手规范、正确、美观的汉字,中考也有同样要求。学生从七年级入学开始,我们就坚持让他们每天完成一页练字任务,并通过年级书法比赛、优秀作品展示等形式来激励学生写出一手好字,效果较为显著。(2)联系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是建立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七年级能写文从字顺的记叙文;八年级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和一般说明文;九年级在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能写基本的议论文。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教材作文、观察日记、周记、随笔、手抄报等。三是增强“快速”意识,教师快速指导、快速评讲,学生快速思维、快速表达、快速修改。四是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多次在各年级举办作文竞赛、优秀手抄报展示等活动,并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一)从实验老师来看1、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发展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题的研究,让老师们真正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教学中,充分解放了学生的脑、口、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建构吸纳,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从而开发的语文潜能,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给足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2、初步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是一种以每个学习者为中心、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小组全面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以全员参与学习活动为特征的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它的基本课堂结构是“三步”:自主学习、汇报展示-自主研究、讨论交流-自主应用、课堂评价。每一步都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三个环节是“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汇报展示”。同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还采取1+1的评价方式,即一个成绩好的带一个成绩较差的,两个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捆绑评价、互相制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围绕课题,我们举办了多次公开课观摩活动,受到领导、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教学效果十分突出,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尤为明显。以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成绩为例:学生人均分99.99,及格率达98.84,优生率达75,有4个班及格率达100。这一成绩对我们这个城乡交界的走读学

    注意事项

    本文(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