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文档资料.ppt

    • 资源ID:4674189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文档资料.ppt

    医学课件,1,概说,病机与病机学概念病机:含义: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归的机理。意义: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而得到的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是防治疾病的依据。,医学课件,2,病机学:含义: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形成:病机理论源于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六气病机理论基础。发展: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医学课件,3,2.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专著。3.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4.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医学课件,4,5.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6.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7.清唐宗海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医学课件,5,病机的层次: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疾病病机(外感热病病机),如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病证病机,如感冒的病机、哮证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发热的病机、健忘的病机等等。,医学课件,6,第一节发病机理 pathogenesis,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发病机理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的理论。,医学课件,7,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医学课件,8,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一)邪正斗争与发病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正气是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即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抗邪防病能力、自我康复能力。,医学课件,9,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入侵 祛邪外出 修复调节能力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虚生邪而发病 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医学课件,10,致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如六淫、疠气、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痰饮、瘀血、结石。,医学课件,11,邪气的侵害作用 导致生理功能异常阴阳失调,气血精津液的代谢及功能障碍,以及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等。造成脏腑经络的形质损害损伤皮肉筋骨脏腑,亏耗精气血津液。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改变个体体质特征,影响其对疾病的易罹倾向。,医学课件,12,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2、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 六淫致病发病急、病程较短,初起多有卫表证候。七情内伤发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多直接伤及内脏。,医学课件,13,3、邪气影响病情与病位感邪轻者病情轻,感邪重者病情重。受邪浅者成表证,受邪深者成里证,表里同受成两感。风邪轻扬多在肺,湿易阻气多伤脾,疠气发病急骤易入里。4、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疠气、虫兽伤、金刃伤、化学毒剂,医学课件,14,正邪相争胜负决定发病,正胜邪,不发病,邪胜正,发病,2、正邪相争决定证候类型,1、正邪相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医学课件,15,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气候、地域、生活工作、社会环境,2.体质因素(发病的内部因素),体质: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性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性。,决定 发病倾向 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 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医学课件,16,3.精神因素 内伤性病因,4.营养和锻炼,5.遗传因素(先天禀赋 遗传疾病),医学课件,17,三、发病类型,卒发伏发徐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医学课件,18,卒 发,概念又称为顿发、感邪即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发病迅速之意。临床常见新感外邪较盛外感六淫之邪 情志剧变暴怒大悲 疠气致病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危急。毒物中毒服毒自杀、毒蛇咬伤外伤感受疠气急性外伤跌打、金刃等直接伤及形体组织。,医学课件,19,伏 发,概念 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临床常见 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 破伤风、狂犬病均经一段潜伏期后才发病伏暑、伏气温病常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医学课件,20,徐 发,概念指感邪后缓慢发病,又称为缓发。临床常见外感湿邪,因湿性重着粘滞,故湿邪伤人多为缓发。内伤邪气,思虑过度,忧愁不解,房室不节,嗜酒成癖,日久可成虚劳。,医学课件,21,继 发,概念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 临床举例 久疟之后继发疟母 肝阳上亢日久发为中风肝胆疾病日久发为癥积、结石 小儿食积日久发为疳积 哮喘日久发为肺肾气虚、心血瘀阻,疟疾久延不愈,致气血亏损,瘀血结於胁下,并出现痞块,名为疟母,医学课件,22,合病与并病,合病的概念 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的病证。如: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温病卫气同病、气血两燔、气营两燔。并病的概念 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病证。二者的区别 合病感受一种邪气,可致多部位侵害,出现多部位病证,并病是指在疾病种病变部位的传变,而原始病位依然存在。“合则一时并见,并则以次相乘”。,医学课件,23,复 发,复发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一种发病形式。复病 由复发引起的疾病。引起复发的机理 余邪未尽,正气未复,同时有诱因的作用。,医学课件,24,复发的基本条件,邪未尽除余邪留于体内,为复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正虚未复正气虚,邪虽尽,稍有不慎也会出现旧病复发。诱因如新感病邪,或过于劳累,均可助邪而伤正,使正气更虚,余邪复炽,引起旧病复发,其他如饮食不慎,用药不当,亦可导致复发。,医学课件,25,复发的主要类型,疾病少愈即复发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疾病如湿温。休止与复发交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宿根未除,在诱因作用下复发如休息痢。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实际上是指临床症状的轻重交替,如哮喘。,医学课件,26,复发的诱因,复感新邪因感受外邪致疾病复发者。其机理是新感之邪助长体内病邪,或引动旧病病机,从而干扰或损害了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病理过程再度活跃 食复因饮食不和而致复发者。饮食不节可致脾胃病复发,鱼虾海鲜可致瘾疹和哮喘病复发,饮酒和过食辛辣之品可致痔疮、淋证复发(发物)劳复若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病者。过劳可致子宫脱垂、中风、胸痹心痛等复发,医学课件,27,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禽蛋,肉类因含异体蛋白而易致敏鱼、虾、蟹类含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酒、葱、蒜等可通过酒精或挥发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医学课件,28,药复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复发者。情志致复因情志因素引起疾病复发者。如癔病、癫狂、梅核气。环境变化而复发因自然环境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如肺胀(肺气肿)、荨麻疹等,医学课件,29,第二节基本病机,基本病机,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疾病发生后病变本质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原理)。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失常,以及“内生五邪”等。,医学课件,30,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医学课件,31,实的病机,(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医学课件,32,虚的病机,医学课件,33,虚实错杂,含义: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邪相争,邪盛和正衰并存的病理状态。形成原因:实性病变失治,邪久留、损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变。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兼内生痰、食、瘀血、水湿凝滞的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医学课件,34,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 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 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如邪热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虚实错杂一般有虚中夹实与或实中夹虚两类。,医学课件,35,虚实转化,由实转虚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的病理转化过程。由虚转实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病理转化过程。,医学课件,36,虚实真假,真虚假实,医学课件,37,真实假虚,医学课件,38,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消长失去平衡的统称。指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而形成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转化或亡失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同时,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运动失常的概括。,医学课件,39,阴阳偏胜,含义: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表现“邪气盛则实”的病机和病证。,阴胜则寒(实寒),阳胜则热(实热),转归,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医学课件,40,1.阳盛则热:,概念:即是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盛有余,脏腑机能亢奋,代谢亢进,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医学课件,41,阳偏胜病机示意图,医学课件,42,动象:躁动不安,燥象:,热象:,郁火,气滞、血瘀、食积郁久化热,阳热亢盛,内伤七情五志过极而化火,感受阴邪从阳化火,外感温热阳邪,壮热、面红目赤、舌红、恶热、脉数,阳热内侵,尿黄短、便干、口渴欲饮,病机趋向:“阳胜则阴病”,医学课件,43,2.阴盛则寒:,概念:即是阴盛,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出现的一种阴气过盛,机能障碍或减退,热量不足,以及阴寒性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医学课件,44,阴偏胜病机示意图,医学课件,45,静象:少动多静,湿象:,寒象:,过食生冷,阴寒内盛,寒滞脾胃,形寒肢冷、喜暖、腹冷痛、舌淡、苔白、脉迟,感受寒湿,泄泻、水肿、痰液清冷,病机趋向:“阴胜则阳病”,医学课件,46,阴阳偏衰,含义:是指人体阴精或阳气亏虚不足所引起的以正气亏损为主的病理变化。表现: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虚寒证 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虚热证 属于“精气夺则虚”的病机和病证。,医学课件,47,1.阳虚则寒:,概念: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医学课件,48,阳偏衰病机示意图,医学课件,49,虚象:精神不振、喜静蜷卧、乏力少气,湿象:,寒象:,饮食失养,虚寒内生,劳倦内伤,畏寒喜暖、全身清冷、四肢逆冷、或冷痛喜按、舌淡、脉迟无力等,禀赋不足,泄泻、水肿、痰液清冷,久病损阳,医学课件,50,阳偏衰与阴偏胜的病机区别表,医学课件,51,2.阴虚则热:,概念:即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的亏损,阴气不足,其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以及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的病理状态。,医学课件,52,动象:烦躁不安,失润之象:,虚热之象:,久病伤阴,阴偏虚,五志化火伤阴,阳邪伤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脉细数,口干、消瘦、舌红少津,医学课件,53,阴偏衰与阳偏胜的病机区别表,医学课件,54,阴偏衰病机示意图,医学课件,55,阴阳互损,含义: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形成:由于阴阳互为根本,故阴或阳之间可以发生互损;由于肾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本,均以肾中精气为基础,故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累及肾阴或肾阳,及肾本身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医学课件,56,1.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2.阳损及阴: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医学课件,57,阴虚,化生,阳虚,医学课件,58,阴阳互损病机示意图,医学课件,59,阴阳格拒,是在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医学正传:“假热者,水极似火,阴证似阳也”。“假寒者,阳证似阴也”,医学课件,60,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面红、烦热、口渴、脉大等假热之象。(真寒假热证),1.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阳气极端虚弱,阳不制阴,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医学课件,61,2.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郁,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假寒之象。(真热假寒证),医学课件,62,阴阳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失调还可以表现为阴阳的相互转化。包括由阳转阴和由阴转阳。,由热转寒,1.由阳转阴,2.由阴转阳,由寒转热,医学课件,63,阴阳亡失,邪盛正虚素体阳虚疲劳过度,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倦卧、神疲、脉微欲绝。,1.亡阳:是指机体阳气大量亡失,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指机体的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医学课件,64,2.亡阴:是指机体阴气大量亡失,使属阴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热邪炽盛煎熬阴液汗吐下太过,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医学课件,65,亡阴与亡阳,阴亡,亡阳,阳亡,亡阴,阳散越,阴耗竭,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医学课件,66,三、气血的失常Disturbance of Qi and Blood,1、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2、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一、气的失常 Disturbance of Qi,气血失常,包括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生理功能的异常,气、血互根互用关系失常等病理变化。,医学课件,67,1、气虚:Deficiency of Qi 气虚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气的化生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气的消耗太多如:劳倦内伤、外感热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精神萎顿、倦怠、神疲乏力、动辄气喘、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医学课件,68,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的病理状态。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与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1)气陷 Qi sinking,气陷的病理表现,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胃、肾、子宫、肛中气下陷:门位置相对下 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2、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失常Disturbance of activity of Qi,医学课件,69,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2)气脱 Qi collapse,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慢性长期消耗、汗吐下太过、大出血,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医学课件,70,气脱,气脱与亡阴亡阳的鉴别,亡阴,亡阳,均为气的大量脱失,临床均可见机能严重衰竭的表现如:呼吸衰微,四肢瘫软等,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可并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寒象。,阴气突然大量亡失,可并见大汗而皮肤尚温,烦躁、脉数疾等热象。,但见气虚不固,机能衰退竭,医学课件,71,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而不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情志抑郁不舒,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脏腑功能失调,(3)气滞 Qi stagnation,医学课件,72,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乱的一种病理状态。,(4)气逆 Reversed flow of Qi,情志内伤,饮食冷热不适,多见于肺、胃、肝等脏腑病变肺气上逆咳逆气喘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外邪侵犯,痰浊壅滞,医学课件,73,气闭是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5)气闭 Qi blockage,情志抑郁或巨大的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甚或四肢拘挛;呼吸困难,气急鼻煽或面青唇紫。,医学课件,74,二、血的失常 Disturbance of Blood,1、血虚:Blood Deficiency 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失血过多,久病不愈慢性消耗,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脾胃虚弱,化生障碍,医学课件,75,2、血运失常,(1)血瘀:Blood Stasis 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血寒,血热,气虚,痰阻,血瘀,瘀血,医学课件,76,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外感温热病邪,五志过极,临床以既有热象,又有动血、出血等为其特征。可出现身热以夜间为甚,舌质红绛,心烦或躁扰发狂、谵语,甚则昏迷,或衄血、吐血、尿血、月经提前量多、脉数等症。,外感寒邪入里化热,2.血热 Over-Heat of blood,医学课件,77,3.血寒 Over-cold of blood,是指血脉受寒,血流滞缓,乃至停止不行的病理状态。,寒凝心脉,寒凝肝脉,寒凝肌肤,心脉血气痹阻,真心痛,肝经血气瘀滞,胁下、少腹、阴部冷痛,痛经、闭经等。,冻疮等,疼痛、手足、爪甲及舌色青紫。,寒瘀互结,癥积,医学课件,78,4 出血:Bleeding 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血 热,外 伤,瘀 血,气 虚,出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斑,医学课件,79,气病影响血病,气虚,气虚,气逆,气滞,气虚,血虚(气不生血),血瘀(推动无力),出血(气不摄血),血瘀(血行受阻),出血(血随气逆),血病影响气病,血虚,血脱,血瘀,气虚(血不生气),气滞(气行受阻),气散(气随血脱),三、气血关系失调 Disterbance of Qi and blood Interacton,医学课件,80,1、津液不足 Insufficiency of Body fluids,皮肤干燥;口渴、尿少等。,热盛伤津津液丢失过多生成不足慢性病耗损,伤津(失水),脱液(失水和精微),形瘦骨立,大肉尽脱,毛发枯槁,手足震颤,肌肉目闰动,舌光红无苔或少苔。,四、津液失常 Abnormal metabolism of Body Fluids,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医学课件,81,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Disturbance of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Body Fuids,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主要与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常有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潴留,医学课件,82,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气津停贮,气随津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血瘀津停,痰、饮、水、湿停留脏腑经络,阻滞气机,汗、吐、下等津液大量亡失,气无所附,津液亏损,血失其濡养,血燥生风,津液耗损,血行瘀滞不畅,血脉瘀阻而致津液输布障碍,医学课件,83,第三节 内生五邪病机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Five Endogenous Evils,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热(火)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因此,又称作:“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医学课件,84,一、风气内动 Wind-Qi stirring within,指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以眩晕、肢麻、抽搐、震颤等为基本特征的病理状态。,1、热极生风:见于热性病的极期。,2、肝阳化风:由肝阳上亢发展而成。,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精上吊等临床表现,常伴有高热、神昏、谵语。,3、血燥生风:多见于久病伤阴耗血。,在肝阳上亢表现的基础上,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逆而卒然仆倒,或为闭厥,或为脱厥。,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伴有皮肤瘙痒或皮屑脱落等症状。,4、痰瘀生风:多因嗜食肥甘或形体肥胖。,常发为偏枯卒中。,内风与脏腑的关系:五脏相关,肝最密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医学课件,85,6、血虚生风:多由于血虚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所致。,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的症状,并伴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5、阴虚风动:见于热病或久病耗伤津液和阳气。,引起肢体麻木不仁,肌肉痉挛,甚至手足屈伸不利。,医学课件,86,(三)内风与外风的关系,医学课件,87,二、寒从中生 Endogenous Clod,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内寒,阳气不足,机失体失于温养(畏寒肢冷),气化功能减退,痰饮水湿停留,阳不化阴,津液不化(小便清长,痰涎清稀),临床表现:冷、白、稀、润、静,内寒与脏腑的关系:五脏相关,脾肾为要,尤肾为最。,医学课件,88,(三)内寒与外寒的关系,医学课件,89,三、湿浊内生 Damp Turbidity Encumbered Within the Body,内湿的含义 1.定义:内湿为湿从中生的又称,与外湿相对。是肺、脾、肾等脏腑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输布排泄障碍而水湿痰浊停聚的病理变化。2.内湿与脏腑的关系:五脏相关,肺脾肾为要,以脾为最。,医学课件,90,内湿的病理变化 肺不行水1.水不化气 脾不运湿 湿 痰 饮 水 肾不主水 经络 脏腑 湿犯上焦咳喘胸闷2.阻遏气机 三焦 湿阻中焦腹胀纳呆 湿阻下焦大便溏薄,小便不利 肌肤肿胀,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医学课件,91,内湿与外湿的关系,医学课件,92,内燥与脏腑的关系:五脏相关,肺、胃、肾为要,以胃为重,以肾为最。,四、津伤化燥 Impairment of Body Fluids Transformed into Dryness,内燥为津伤化燥的又称,与外燥相对。是机体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养,而致以干燥枯涩失润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医学课件,93,内燥的病理变化 皮肤、口舌、鼻孔、眼睛、爪甲等 肺干咳、咯血 胃口渴欲饮,舌红无苔 肾形瘦、发脱、齿槁 大肠便秘 上焦干咳 三焦 中焦烦渴、呕呃 下焦便秘经闭,干,脏腑,1.津液枯涸,干,医学课件,94,津伤 2.阴虚内热 津亏 阴虚 脱液,热,医学课件,95,内燥与外燥的关系,医学课件,96,五、火热内生 Endogenous Fire-Heat,阳气过盛化火,阴虚火旺,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阳盛有余、阴虚阳亢、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等产生的火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壮火食气”,“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或体内病理性产物郁而化火,情志刺激,气机郁结或亢逆,日久化热,津液亏损,阴气大伤,阴不制阳,医学课件,97,内火与外火的关系,医学课件,98,第四节 脏腑病机,脏腑病机是指脏腑病变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影响的病理机制。,一、五脏病机,五脏病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五脏阴阳气血失调。五脏阴阳失调的病变,以肾的阴阳失调为根本性变化。,医学课件,99,(一)心的病机,1.心的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主血脉 主神志(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 病理:血液运行失常、神志意识改变,医学课件,100,2.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的阴阳气血失调,心的阳气失调,心阳偏胜,心的阴血不足,心血瘀阻,心阳偏衰,心火亢胜,痰火扰心,心气虚,心阳虚,心的阴血失调,心血虚,心阴虚,医学课件,101,3.心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心与肺 生理:气和血的关系 病理:气和血的失调(2)心与脾 生理: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病理:心脾两虚(3)心与肝 生理:血液运行和神志活动 病理:血液亏虚和精神情志改变,医学课件,102,(3)心与肾生理:阴阳水火既济、精血互生和精神 互用病理:心肾之间阴阳水火平衡失调(4)心与小肠生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病理:火热相互转移,医学课件,103,(二)肺的病机,1.肺的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主气 宣发肃降 主行水 朝百脉 主治节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病理:防御功能失常、呼吸功能异常、水液代谢失调,以及气的生成、血液循环病变。,医学课件,104,2.基本病理变化:有外感和内伤之别。,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不宣,呼吸机能减退,水液停聚,肺失清肃,肺气不足,卫阳虚弱,肺失宣肃,医学课件,105,肺阴亏损,肺脏的阴津亏损,肺的阴虚火旺,医学课件,106,3.肺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肺与脾 生理:气和水的关系 病理:气和水的失调(2)肺与肝 生理:人体气机升降运动 病理:气机升降出入失常(3)肺与肾 生理:呼吸运动、水液代谢、阴液互生 病理:呼吸异常和水液代谢失调及阴液亏损,医学课件,107,(4)肺与大肠 生理:均喜润恶燥,肺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向下,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助于肺气肃降。病理:气机不利和易为燥邪所伤。,医学课件,108,(三)脾的病机,1.脾的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主运化 主升清 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足太阴肺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病理:消化吸收机能减退,气血生成不足、血液运行失常,以及水液代谢失调,医学课件,109,2.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脾是阴阳失调,主要是脾的阳气失调。,脾阳(气)失调,脾气虚损,脾阳虚衰,脾阴失调,医学课件,110,3.脾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脾与肝 生理:两脏对血液的调控和消化吸收功能协调方面。病理:血液生成运行异常、消化吸收障碍。(2)脾与肾 生理:先后天相互资助与水液代谢过程中的相互协同方面。病理:脾肾阳虚,医学课件,111,(3)脾与胃 生理: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病理:纳运失调、升降失因、燥湿失济,医学课件,112,(四)肝的病机,1.肝的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主疏泄 主藏血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 病理:气机失调、血液运行生成障碍、消化 吸收功能障碍、精神情志改变、水 液代谢失常。,医学课件,113,2.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的阳气失调,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的阴血失调,肝血亏虚,肝风内动,医学课件,114,3.肝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肝与肾 生理:精血同源、阴阳互生、藏泻互用 病理:精血亏虚、阴阳失调、藏泻失司(2)肝与胆 生理:胆汁的分泌、情志的变化 病理:胆汁分泌排泄不利 精神情志异常,医学课件,115,(五)肾的病机,1.肾的生理病理特点:生理:藏精 主水 纳气 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 病理: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减退、形态 官窍失养、呼吸功能异常、水液代谢 障碍、二便排泄失调。,医学课件,116,2.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肾的精气阴阳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精亏虚,肾阴亏虚,肾气不固,肾的阴阳失调,肾阳不足,医学课件,117,3.肾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肾与膀胱生理: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病理:尿的贮存和排泄异常,医学课件,118,第五节 疾病的传变,疾病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邪正交争是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对疾病发展规律的认识,即疾病的传变理论。这种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经历代医家的发展,逐步系统完备起来,成为病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课件,119,一、疾病传变的概念(一)传变的含义 传是指病变循着一定趋向传移。变是指病变在某种条件下的性质变化。传变是指疾病在机体脏腑经络组织之间 的传移和变化。,医学课件,120,(二)疾病传变的形式,传变形式,六经传变,内伤杂病,外感疾病,疾病转归,病性转化,病位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经络之间传变,脏腑之间传变,脏腑经络之间传变,虚实转化,寒热转化,痊愈、死亡、缠绵、后遗、复发,医学课件,121,病位,即病变的部位。病位传变是病变在发展过程中,病变部位相对转移的病理过程。是某一部位的病变,向其他部位波及扩展,引起该病位发生病变。,二、病位传变,医学课件,122,(一)表里出入,表里出入,又称表里传变或内外传变。它代表病变部位的深浅,标志着病理变化的趋势。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指的病变部位并不是固定的。,整体而言,皮毛与经络相对而言:皮毛属表,经络属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病在皮肤、官窍、肌肉、经络为表,病在脏腑、骨髓等组织器官为里,医学课件,123,表邪入里皮毛络脉经脉脏腑里病出表 脏腑经脉络脉皮毛,正不胜邪,正胜邪却,表里出入,医学课件,124,(二)外感病的传变,.六经传变概念: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经传变中的六经的含义与经络学说中的六经含义不尽相同,它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类证型的名称。,医学课件,125,规律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厥阴,阳明,越经传,表里传,并病,合病,直中,不按六经次序传,表里两经相传,两经以上同时发病,无先后次序,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病邪不经三阳经,直接中于三阴经,医学课件,126,.卫气营血传变,概念:外感热病病程中四个不同的阶段:卫分:病位在肺与体表,病情轻浅。气分:病位在肺、胸膈、胆、三焦、胃、肠等,病情较重。营分:病位在心和心包络,病情危重。血分:病位在心、肝、肾,已经动血耗 血,病情危重。,医学课件,127,规律,顺传卫分气分营分血分逆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医学课件,128,.三焦传变,概念:温热病病程中三个不同的阶段:上焦:包括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多见于温热病的初期,病较轻浅。中焦:包括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病变,多见于温热病的中期,病情较重。下焦:包括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多见于温热病的末期,病情深重。,医学课件,129,规律,上焦肺(心),中焦脾胃,下焦肝肾,顺传:,逆传:,肺 心:逆传心包,医学课件,130,(三)内伤杂病的传变,.经络之间的传变如肝火犯肺,心移热于小肠.经络脏腑之间的传变由经络传至脏腑由脏腑传至经络,医学课件,131,.脏腑之间的传变脏与脏之间的传变脏与腑之间的传变主要是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的相传非表里相合关系亦可传变,如肝气横逆犯胃腑与腑之间的传变病变部位传变发生在六腑之间,主要与其结构和功能联系有关。,按生克制化传变,按与其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传变,反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相乘,顺传,逆传,医学课件,132,三、病性转化,(一)病性的概念 病性,即病变的性质。一切疾病及其各阶段的证候,其主要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种。寒、热、虚、实四种病证性质,是由邪正盛衰和阴阳失调的基本病机所决定的。,医学课件,133,(二)病性转化的形式,1.寒热转化 寒热是辩别疾病性质的纲领,是阴阳失调所导致的两种性质相反的病理反应。由寒化热:病证的性质本来属寒,继而又转化为热性病变的病理过程。由热化寒:病证性质本来属热,继而又转化为寒性病变的过程。,医学课件,134,2.虚实转化,虚与实,是由邪正盛衰所导致的两种性质相反的病理反应。由实转虚 是指疾病或病证本来是以邪气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实性病理变化,继而转化为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理变化。,医学课件,135,由虚转实 是指疾病或病证本来是以正气亏损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虚性病理变化,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虚,而产生气滞、痰饮、内湿、瘀血、食积等病理变化或病理性产物,或因正虚抗邪无力而复感外邪,邪盛则实,形成虚实并存的病理变化。,医学课件,136,四、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传变的缓急 病性从化 寒邪六经传变 温邪卫气营血传变 高原干燥易化热化燥伤阴 居处潮湿易伤阳气 生活方式通过正气影响传变 医疗护理正确及时则向愈,反之则否 意外因素传变次序难测。,影响疾病传变因素,地域气候,病邪性质,体质因素,医学课件,137,第六节 疾病的转归,一、转归的概念 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即疾病的结局。一般而言,疾病的转归,可分为痊愈、死亡、缠绵、后遗、复发等。疾病的结局如何,主要取决于邪正盛衰的状态。,正胜邪退,则疾病趋向好转而痊愈,邪胜正衰,则疾病趋向恶化而死亡,医学课件,138,二、转归的形式,痊愈,转归的形式,缠绵,死亡,后遗,复发,医学课件,139,(一)痊愈,痊愈,是指病人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病理状态完全消失,病人逐渐恢复健康的过程或状态。痊愈是在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中,形成正胜邪退,使疾病逐渐好转而导致的一种好的结局,也是在许多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归。,医学课件,140,(二)死亡,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死亡,可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两类。生理性死亡享尽天年,无病而终,为自然 衰老的结果。病理性死亡又分因病而亡和意外死亡。,医学课件,141,死亡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临终期,又称濒死状态。此期体内各脏腑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衰竭,阴阳出现离决之势,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消失、呼吸微弱、反应迟钝、脉微欲绝等临床死亡期,又称为可逆性死亡阶段。此期体内的阴阳已经离决,精气已经衰竭,只是脑及部分脏腑组织残存着及其微弱的功能活动,心跳、呼吸、脉搏已经停止。此时若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抢救治疗,可使部分病人重获生机。,医学课件,142,生物学死亡期,又称不可逆死亡阶段。此时人的脑及脏腑功能已经丝毫无存,阴阳之气彻底离决,不再可复。临床表现为目睛混浊,神志、呼吸、心跳、脉搏全无,躯体僵冷,或见尸斑等。,医学课件,143,(三)缠绵,缠绵,是指久病迁延不愈,可达数载,甚至是终身不愈。缠绵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恋。缠绵作为疾病的一种结局,其病理表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同时又具有演变可能的不稳定性。,医学课件,144,(四)后遗,后遗,又称“后遗症”,是在疾病的病理过程结束,或病因的致病作用终止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器官的缺损或功能上的障碍。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机体形态或功能的异常。,医学课件,145,关节变形,痹症,医学课件,146,复发 略,医学课件,147,病例一,杨某,女,42岁,1930年3月初诊。腹泻清水半月余,屡次更医,泄泻虽止,但饮食不进,精神更差,日趋险境。诊时手足逆冷,昏聩不语,舌质如挫,苔黄黑起芒刺,脉来沉实而数。病属热结旁流,阳盛格阴,真实假虚。前医未究病源,以实为虚,见泻止泻,概施温补,商津耗液,使燥结愈深。,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文档资料.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