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自由放任的美国学案.doc

    • 资源ID:4666422       资源大小:19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由放任的美国学案.doc

    专题六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学案一知识拓展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时期,恰巧在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又因为爵士乐的兴起而被成为“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但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后来直接导致了1929-1933世界经济大萧条,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是什么导致了柯立芝繁荣之后的经济大萧条呢?繁荣背后的原因:物质基础 技术革命 广阔市场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内在关系3. 自由放任主义这一词首先在18世纪由重农主义在字典里使用,以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这一词到了19世纪早期和中期成为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同义词。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税赋。在欧洲和美国早期的经济学理论中,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通常与反面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做比较,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在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崛起时都担当了支配的角色。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被认为是纯粹的、经济上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市场观点,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是更适当而更迅速的方法,将能省去任何由政府运作所造成的效率不彰。主张政府对于民间经济如价格、生产、消费、产品分发和服务等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的更好(更有效率)。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主张市场里看不见的手将能指引人们借着争取各自的利益来达成公共的利益,由于赚钱的唯一方法是自愿的交易行为,因此获取他人金钱的唯一方法便是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一个人不可能借着向农夫和肉贩诉诸兄弟之情而获得一顿免费晚餐,相反的,一个人必须借着诉诸他人的利益,支付他们劳动的代价才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东西。(历史)亚当·斯密在自由放任学说的宣传上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自由放任哲学支配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但没有在德国或是美国有太大影响。许多历史学家也视从谷物法的废除开始的这段时期为自由放任的高峰。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经济大恐慌的主因。但也有许多经济学家如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佛利民,主张在经济大萧条时,政府对经济有着相当可观的干预,加上赫伯特·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如提升所得税率,最高收入的税率从25%提升至63%,以及引发国际贸易战的史慕特郝雷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才是导致大萧条的主因。同时在萧条产生后又以更多的干预试图补救,造成原本的萧条进一步的恶化。因此佛利民和其他支持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认为,罗斯福的新政事实上是进一步延长且恶化了大萧条。在冷战时期(1945-1989),国家对经济的干涉和管制在许多国家都达到了高峰。这样的“干涉主义”被大多数国家采用,无论是在铁幕的哪一边。英国和瑞典采用了最偏向社会主义的路线,对许多领域的民间企业实行国有化,并对他们的人民建立了“从摇篮直到棺材”的福利制度。法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则采取了中庸的路线,既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彻底的社会主义。法国在戴高乐领导下实行了被称为统制政策(Dirigisme)的制度。德国则在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下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来重建战后的德国经济。(Corre)(Gardner)日本则在通商产业省(MITI)的经济计划下开始了被称为“高度经济成长”的时期,使其成为美国之外最成功的经济国家。(Fingleton) 美国经济则继续依循着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新政”,配合二战后庞大的军工企业复合体,以及艾森豪总统任内由联邦政府投资如州际高速公路等的公共建设工程,同时1960年代肯尼迪总统也大幅投资NASA的登月计划和其他太空计划,加上大量的军事开支,经由政府的干预和支出,维持为世界上中产阶级最多国家。(Gardner 196-206)(Collins)(自由放任的崛起)在这种环境下,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开始增强,尤其奥地利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经济学派)以及其他自由意志主义思想家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他们主张如果西方国家自称的自由世界真的是自由的话,那他们应该让人们拥有完全的经济自由。香港成为了第一个拥抱积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地区,从1960年代的郭伯伟、至之后的夏鼎基,以及接任的各位财金管员,普遍都奉行这个策略。1970年代,由于石油禁运,西方国家遭受了许多经济困境。在美国,从肯尼迪开始的经济会谈降低了美国对产业的关税保护,并打破了美元兑换黄金的控制,造成了浮动汇率。(Batra) 长期奉行“自由贸易”和“帝国主义”的英国则在1960年代失去了许多原为财富来源的殖民地,而“从摇篮直到棺材”的社会福利制度则导致经济陷入停滞。(Lawrence)为了解决面临的困境,英国、美国、新西兰和智利的政府开始朝向自由放任的政策。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开始改革,她相信减低政府在经济上的干预将能改善情况,因此在她的领导下英国政府开始民营化国有的企业和服务,让一般的公共服务事业民营化,并减少社会福利事业的支出。1980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隆纳·里根也跟随着撒切尔的政策,新西兰的经济部长罗杰·道格拉斯(Roger Douglas)和智利的总统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也实行了与自由放任相近的政策,也就是在美国被称为“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和政策。道格拉斯和皮诺切特采取了最直接的“自由放任”形式,对社会福利和邮政服务 实行私有化。对此产生的结果好坏也有不同的解读。自由意志主义经济学家如佛利民对此写道:“智利的经济做的很好.自由市场以他们的方式形成了一个自由 的社会。”他进一步主张自由市场的改革促成了接下来的经济繁荣,并使得智利成为了“今天拉丁美洲里经济最成功的国家。”其 他反对的经济学家则认为,智利在皮诺切特的时期是一个军事独裁的国家,严厉地镇压异己,而且原本存在的少数中产阶级也在自由市场改革时的严重衰退中消失了。不过当时的经济衰退并不限于智利,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也遭受了衰退的严重影响。经济学家Arnold C. Harberger认为“智利领导了整个南美洲脱离这次衰退。它是唯一一个处于债务危机的南美国家中,能于80年代结束前回复至危机前的国内生产总额的国家。”(新联邦主义)在美国,里根总统称他的计划为“新联邦主义”,减少社会福利计划的支出,减少对产业的管制、对公共服务事业实行民营化。不过雷根并没有完全遵从“自由放任”的政策,特别是在贸易上,有好几年里他实行了限制日本汽车进口的限额,以保护美国的汽车产业和员工,并以关税来保护一些产业如模具制造和摩托车产 业。不过,雷根任内确实大幅减少了各种社会福利的支出。其他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也采用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只不过没有如美国、英国和智利三国如此广泛。(今天的自由放任)今天大多数的现代工业国家都没有彻底采用自由放任的原则,通常在经济上都仍有着一定的政府干预。这些干预包括了最低工资、公司福利政策以协助国内的部份产业、反托拉斯法、国有化产业、累进税制、社会福利政策以协助那些没有能力寻找工作或是残障的人士,和对于农业及商业产品的补贴,一些产业的国有化(通常是自然资源产业),对市场竞争的管制,以及经济上由关税和进口限额组成的的贸易壁垒,和其他对国内企业的补助。不过仍有一些被视为是彻底自由放任的国家。最常被举出的例子是香港所采取的积极不干预政策,香港已经在经济自由度指数上连续15年排名第一。米尔顿·佛利民赞扬香港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香港能在50年内从贫穷转为繁荣。如同纯粹的共产主义,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或许除了索马里例外,不过索马里的状况较类似于无政府资本主义,而不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制。因此最接近自由放任的例子也就是之前提起的香港以及1800年代晚期美国的国内政策。4.大棒政策美国第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19011909)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罗斯福根据A.T.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5. 金元外交:美国从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美国第27任总统(1909年-1913年) 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美国第26任总统(1901-1909))实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和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金元外交首推拉美,其次东亚,再次欧洲。二强化训练1(2012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23题)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供应紧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B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C炒房投机直接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D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提高了消费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材料反映土地价格过高,这与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有关。2(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21题)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A摇滚、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状况。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盲目发展。1929年至1933年爆发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二战后摇滚乐和爵士乐出现;D项出现在1933年后的罗斯福新政中。3(2012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题33题)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由材料信息可知,胡佛反对企业下调工资、减产和解雇工人。这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B、D三项。故选C。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越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而当时,绝大多数航空公司连一条航线也没有开通。此时,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名人的示范效应 B海岸航空公司是新兴产业C海岸航空公司业绩优秀 D华尔街的股票投机【答案】D【解析】企业的股价上涨需要有良好业绩的支撑,本题从材料可以分析到由于股市的投机和炒作,一家名不副实的航空公司股票受到人们的追捧。本题选D项。5(天津市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吗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考察的是对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弊端的认识。根据所学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国家干预过分地强调计划性又会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苏俄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证明。6(山西省晋中市2012届高三12月四校联考)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答案】B【解析】考察对经济危机的理解。面对经济危机而主张“消费爱国”,就是认为通过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品,来刺激生产度过危机。故选B。必修二第18课。7(北京市石景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题干中“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说明生产过剩。A项为该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B项属于经济危机爆发前的现象,D项是本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8(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9(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1题)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10(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2题)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1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2题)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1题)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13(2012年1月滨州期末12题)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4(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27题)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B论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15(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18题)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16(2012年1月汕头期末18题)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 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7(2012年1月江门调研21题)“我们代表99%”、“华尔街是贪恋和腐败的象征,但是他们之所以这样,是政府允许他们这样”、“现在就革命”、“要工作,不要战争”,这些是今年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的口号。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美国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B质疑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C主张推翻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D出现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18(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17题)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19(2012年1月合肥市一模18题)“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B第三次科技革命C发展“混合经济”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40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11分)(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选择题:110AAAAB BCBBC 1117CDDCD AB18题【答案】(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点拨】此题主要涉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危机的政策,及对危机的认识问题。第一问必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然后从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角度来分析。第二问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政策的积极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就能快速解答。第三问要充分理解政府增加投资和扶持房地产建设可能带来的拉动经济、缓解危机的作用,此题与往常做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在克服危机方面的重要影响有类似之处,可以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角度来组织答案。第四问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时代背景不同了,政府采取的房贷政策方面的差异等,要善于从两个材料中找到二者不同的可比较项,然后进行分析说明。

    注意事项

    本文(自由放任的美国学案.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