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语文S版第七册教案.doc

    • 资源ID:4661532       资源大小:329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S版第七册教案.doc

    语文S版第七册教案1 绿叶的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交流体会:汇报“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听读思考,交流感受: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学习本课生字词: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5、按要求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A、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B、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学生按要求自学。组织班内交流:6、设计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齐读;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1、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2、学生自读课文。三、深入学习课文: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2、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浏览课文。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出示词语练习:*(密密)的树林 (杂草丛生)的河边 (广阔)的田野*(爬)大树 (钻)丛林 (串)项链 (做)戒指和手镯*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指导练习感情朗读。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四、总结全文:五、作业设计: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预习第2课。3、组织一次小组活动:内容: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板书设计: 1 绿叶的梦 增添乐趣 收集标本绿叶 谱写乐章 童年的梦想 丰富知识教学反思: 2 芦叶船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3、小组合作学习。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2、小组互相交流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1、交流认字方法。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五.、作业设计:1、抄写字词。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4、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三、理解句子。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B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1、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2、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四、拓展延伸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五、作业设计:1、理解句子。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3、预习第3课。板书设计: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2 芦叶船 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教学反思:3 一只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3加强领悟能力。4、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展示展示贝壳和珍珠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2、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3、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四、汇报交流。五、作业设计: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2、默读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二、指导朗读。1、结合课后3题进行:2、引导学生题解、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入手,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的内涵来读:“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强调的是“多”“贝壳”应重读。“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三、质疑1、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2、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3、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四、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五、作业设计:熟记字词。预习第4课。六、板书设计 可怜 受尽折磨 3 一只贝 可敬 默默奉献 教学反思:4 快乐的暑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1、板书课题。齐读: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2、交流学习成果: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解释难理解的词语。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五、总结: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3、总结六、作业设计: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板书设计:4* 快乐的暑假学校生活 暑假生活紧张 无拘无束严肃 自由成长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能说会道2、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3、学生讨论。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5、老师小结。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5、老师小结。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一、学习“能说会道”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2、明确交流要求。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5、评出“故事大王”。二、学习“笔下生辉”1、激发习作兴趣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6、修改作文。四、布置作业。1、认真抄写作文。2、课外阅读。3、预习第五课。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能力目标: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情感目标: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解题。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 学习生字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2) 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3) 学生齐读。3、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4、 结合注解,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5、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三、巩固练习。1、读全诗练习背诵。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3、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四、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五、朗读指导:六、作业设计:1、背诵古诗。2、抄写一次古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第二首诗菊花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菊花 元稹)二、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示。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2、学生自学。三、理解古诗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四、有感情地朗诵菊发并背诵带着对菊花赞赏的感情朗诵。五、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六、 总结。七、作业设计: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一、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师介绍张继。枫桥夜泊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二、自学诗歌,了解诗意1、出示诗句与图景。2、学生自由读诗3、自学检查:(1)学生读诗,注意指导:霜.钟.城等字的读音(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三、小组合作,感知大意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学生根据注解上台讲诗句意思。你能从诗中感受出诗人的心情吗?师根据图景指导。一轮圆月又挂在天空,一群乌鸦归来啼叫,清霜弥漫天界。江边的枫树在夜幕下静立,一点点渔火闪动,诗人心中愁苦不堪,无法入眠。姑苏城外有寒山寺。半夜时分敲起古钟,声声穿透沉沉夜幕传到客船,敲在诗人的心头,诗人愁更愁。四、深入读诗理解思想感情师范读,划节奏。读读诗,将所描绘的景物画出来。3、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船上,心里愁苦不堪,听到寒山寺的钟声,看到此时此景,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4、指导朗读(用低沉压抑的口气读)与背诵。5、小结。五、总结:六、作业设计:背诵(学困生)、默写(优生)。板书设计: 寒山 远: 石径 山中行走 白云 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近: 枫林 见 月落 霜天 江枫 渔火 枫桥夜泊 闻 乌啼 钟呜 教学反思: 6 观 潮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教学的重、难点:1、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2、教学难点: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板书“潮”。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学习第二段。指名学生读第二段。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通过讨论明确: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启发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观看录像。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导入学生自学。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组织学生讨论。边讨论边自由读。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B、“横贯”是什么意思?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理解后朗读。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段意。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第二课时学习第三段。指名学生读。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小结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四)再读全文。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尝试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作业设计:1、观一处景并说说。(优生) 2、家听字词。(学困生)板书设计: 6 观潮 潮来之前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潮来之时 白浪翻滚 天下奇观 飞奔而来 潮过之后 风好浪吼教学反思: 7 火烧云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 1、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2、注意字音词义。 3、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四、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 (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小黑板: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 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四、作业设计:1、仿写一段话。 2、背诵课文36段。板书设计: 7 火烧云 颜色 火烧云 多、变化快 神奇、美丽 形状教学反思: 8 四季童话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2课时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导入。课题是“四季童话”,这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童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带问题自读课文。三、自学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四、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二、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交流理解了的问题,把自己思考好的,理解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三、展示: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给大家听,然后评议。四、把你准备在我的采集本里积累的生动优美的生动优美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再抄下来。五、作业设计:1、朗读练习。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优生) 板书设计: 8 四季童话 春天多姿多彩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S版第七册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