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课件.ppt

    • 资源ID:4657283       资源大小:2.57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课件.ppt

    第5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 文化,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2士族庄园经济和 经济占有重要地位。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寺院,二、江南农业的开发1表现(1)地域扩大: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和闽江流域。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2)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 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岭南,经济重心,3原因(1)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3)社会秩序相对安定。(4)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动力,劝课农桑,三、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特点:虽屡遭破坏,但还在恢复和发展。2表现(1)研制了新的农具,推广了新技术。(2)兴修了水利。(3)开发了边疆地区。,四、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1)曹魏在纺织业中心、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2)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3)蜀锦闻名遐迩,行销吴、魏。2冶铁业(1)北魏相州以制造 著称。(2)技术已相当成熟。(3)发明了。,襄邑,军刀,百炼钢,灌钢法,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4造纸业: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纸产量大增,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洛阳、长安、建业、是著名的造纸中心。,白瓷,扬州,五、商业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2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商业,综合分析东晋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和庄园经济1寺院经济:东晋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广建寺院,侵吞民田,占有许多劳动力,形成免役、免税的寺院经济。寺院经济与封建国家争夺土地和人口的矛盾非常剧烈。2庄园经济:东晋南朝盛行士族制度,士族地主广占田地,封山占水,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庄园经济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兵役、徭役和赋税征派。,归纳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趋势与影响,1(2009年连云港高三一模)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号称“三吴”。东晋南朝时期这一地区()A耕作方式仍然是刀耕火种B以制造军刀而名扬天下C商业曾几度陷入萎缩困境D农业领先于江南其他地区,【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但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其中三吴地区最发达。【答案】D,2(2009年百所名校示范卷)江南经济开发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江南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业发展B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C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土地D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解析】要求从宏观上认识江南经济的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掌握我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审题时只要注意题干中“对我国经济格局”的限制词语,即可排除A、C、D三项。【答案】B,一、科学技术1数学(1)魏晋时的数学家 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方法。(2)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的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他还著有 等书。2农学:北魏贾思勰著述,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刘徽,缀术,齐民要术,3地理学(1)西晋杰出的地图学家斐秀绘制出,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2)北魏地理学家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禹贡地域图,郦道元,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1道教的变化(1)东晋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2)萧梁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 体系。2佛教(1)传播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出路,也迎合了统治者加强 的需要。,葛洪,神仙,思想控制,(2)佛教的危害: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安于现状;统治者广修、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 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3)反佛斗争:思想家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北魏太武帝和,从加强统治出发,曾先后两次灭佛。,剥削压迫,劳动人手,北周武帝,神灭论,寺塔,三、承上启下的文学1特点: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2主要成就(1)建安时期,以 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了不少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史称“”。(2)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3)南北朝时,一种新的乐府诗即 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建安文学,田园诗,民歌,曹操,四、大放异彩的艺术1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东汉的蔡邕,曹魏的,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是著名的书法家。2绘画:三国的 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3石窟:山西大同的、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钟繇,曹不兴,云冈石窟,理解掌握佛教盛行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和表现1绘画: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2石窟:因佛教广泛传播,在一些地方修建了石窟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归纳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对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4具有承上启下的典型特点。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都在秦汉的基础上有所成就,并为后世隋唐文化的高度繁荣打下了基础。,1(2009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一次质检)下列最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特点的文化成果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北方民歌木兰辞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ABC D,【解析】本题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特点的考查。此时期政治上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民族融合;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各民族交流加强。据课文所学知识可知水经注介绍的是地理方面的内容,故排除。,【答案】C,2齐民要术序中写道:“今采捃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肉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材料表明作者()采集古今资料的编辑原则 总结资生之业的选材标准重视生产技术的指导思想 崇尚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A BC 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答题时可按备选项的中心词“编辑原则”“选材标准”“指导思想”“重农抑商”分析材料,对号入座。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选项实际上是归纳所给材料的观点。【答案】D,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1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南下和中原人民的南迁,各民族之间杂居相处,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2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趋势(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从西晋末年直到南北朝时期,北方大批农民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许多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汉族人民以及从山区迁出的少数民族一起,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2)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3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整体上是分裂的,但是也产生了统一的趋势:出现了局部统一的局面;南北经济趋于平衡,经济交流加强;民族融合的加强等都为统一创造了条件。,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科学和哲学,(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解题指导】李白诗句中“谢公屐”是反映当时江南开发的历史现象,而选项中“最早”,显然选C;另外还可根据人物的所属年代直接作答。【答案提示】C,2008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将社会生活这一内容纳入其中,本题直接反映了考纲的这一最新变化,这种考查方式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社会生活是一面镜子,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衣、食、住、行的变化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变化。备考复习时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某种社会现象出现的时间,二是某种社会现象反映的社会现实等。,(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材料三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 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噩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概括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的时间407年可以看出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时通过材料一中的“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可以看出统万城建立初期,这一带水草肥美,而到了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材料一中的“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与材料二中人口的增加,都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第(2)问,从时间1886年可知,是在美国内战后,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内战前后,进行了著名的西进运动,而西进运动大量拓殖荒地,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答案提示】(1)东晋十六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变化:建城之初当地水草肥美,后逐渐变为沙漠。原因:改牧业为农业、植被破坏;人口不断增加,过度开发。(2)原因:西进运动;大批移民不断开垦土地,植被破坏,粗放式耕作。影响:农业遭受损失;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并发;使美国人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类对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的反思也越来越深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自然灾害?人们的哪些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过去的人们曾经想通过怎样的办法来防灾、减灾、救灾?有哪些方法或措施值得今人借鉴?本题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图一甘肃魏晋墓农耕画像砖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已学会农耕,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图二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图三魏晋农家庖厨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接近,胡汉差异逐渐消失。,1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严重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民族融合的作用江南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科技文化的进步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机械、简单化地看待分裂与统一现象,分裂时期孕育着的走向统一的政治、经济因素、民族的向心力,以及当时的科技文化的进步,都是值得肯定的。【答案】A,2三幅图表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答案】三幅图反映的共同问题是魏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本图片为云冈石窟第20窟的大佛的图片。大佛规模宏大,建造起来将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说明造像运动比较盛行,佛教在社会上受到重视并广泛流行。从佛像的人物形象来看,明显带有西域人的形象特征,反映了中亚文化的烙印,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1观察图片,下列对图片的分析正确的是()反映了佛教在当时广泛传播说明佛教画在当时非常流行这尊大佛受到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从这尊大佛中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已渐趋中国化A B C D【答案】B,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像画流行,且山西、河南修造了石窟寺,这突出说明()A佛教广泛传播已影响到文化领域B佛教重视绘画和雕塑C政府重视宣传佛教D很多画家信仰佛教,【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对建筑、绘画、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本题以佛教的广泛影响为话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佛教画和石窟寺出现,说明佛教的影响已渗透到绘画和雕塑领域,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无法做出判断。【答案】A,一、选择题1(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图一、图二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解析】彩绘墓砖的内容是庖厨,从图画可以看出妇女在厨房做饭的场面,即反映了魏晋时期的饮食生活状况。A、B、C三项从图中看不出来。【答案】D,2(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道教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萧梁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丰富了道教教义。太平经是东汉时道教的主要经典。【答案】C,3(2007年高考江苏卷)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解析】D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这一现象是经济发展的表现,A、B、C三项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答案】D,二、非选择题4(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节选)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寡(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解析】第(1)(2)问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第(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其重要性和外在威胁性的角度分析对双方关系的不同影响。,【答案】(1)荆州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战略要地。(2)鲁肃:夺取荆州,确保江东;进而占据长江流域,形成南北对峙;实现建立帝业的战略目标。诸葛亮:夺取荆州,进占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形成三方鼎立;实现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3)双方围绕荆州必然展开激烈争夺;双方均视曹操为主要敌人,为抗击曹操,在荆州问题上会有所妥协。(如答出历史分析需用史实予以证明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注意事项

    本文(《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