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x

    • 资源ID:4618271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x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化,高频命题点三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高频命题点四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线索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线索二:秦汉至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加强。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君主专制逐步加强。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从郡县制到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三是选官制度的演变。,(2018江苏南通一模)西汉时郡守自行辟除椽属(自行招聘府内幕僚)就已成为通制,东汉时把辟除郡县吏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更甚,一些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除椽属()A.对中央造成巨大财政负担B.对专制主义集权形成威胁C.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D.利于保证政治生态的清明,答案B,解析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自行辟除椽属使地方上有了官吏任免权,容易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威胁,B项正确。地方郡县属官的任免由谁掌握与中央财政负担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材料中“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不能证明地方长官自行辟除椽属为寒门学子入仕提供主要途径,C项错误;地方长官自行辟除椽属与“政治生态的清明”无关,D项错误。,高频命题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1.(2018江苏苏州期末)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答案D燕国离周朝都城较远,分封到此地属于“开辟荒地”,周的贵族属于“故旧移殖焉”,D符合题意。,2.(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答案B材料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B正确。姓氏是确定宗法制的基础,不是分封制,A错误;“等级制度”“晋升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3.(2018江苏扬州期中)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借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答案D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周天子时期封王,显然是对天子礼乐制度不予遵守,体现出分封制维系的宗法制的崩溃,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对先王的尊崇,故A错误;B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的意图;C中“各国”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是模仿周天子制度。,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2.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1)特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历史遗存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3.“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种“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在现实中这种文化传统仍然根深蒂固。,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1.(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子”“长孙”在家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世袭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2.(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的“公”是爵位,而“三公九卿制”中的“公”是官职,B项错误;“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都与材料中公、侯、伯、子所体现的“封邦建国”的本义相悖,C、D两项错误。,高频命题点二君主专制的演化,1.(2018江苏常州期中)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了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故A、B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动了文化专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2018江苏扬州期末)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B.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答案DA中“始终”表述不当,排除;唐朝的政事堂通过分权以加强皇权,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唐朝的政事堂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排除C;材料中“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强调政事堂在发布诏书上的权威地位,可见政事堂成为中央决策机构,故选D。,3.(2018苏北四市一模)“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B.参与行政决策C.总领全国政务D.负责监察百官,答案A根据“廷寄”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失当等”,结合所学可知,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A。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排除D。,1.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2.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演变特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统治者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2)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逐渐显现。具体表现在:,1.(2018江苏单科,3,3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中央和地方机关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唐代前期,尚书省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书省、门下省的信息,排除A项;起草诏令是中书省的职权,排除B项;尚书省管辖全国行政,有利于加强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故C项错误。,2.(2017江苏单科,3,3分)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C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题干材料显示,唐代时宰相的行政级别有所降低,行政权力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皇权进一步打压了相权,说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所述变化并不会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提高并不代表决策权扩大,故D项错误。,3.(2015江苏单科,2,3分)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淮南子等书虚构三皇五帝及夏禹、商纣时期的疆域,是一些学者崇古好古的体现,并没有贬抑秦始皇的意思,故A项错误;B项忽略了秦人著秦史的事实,且秦至西汉之间,年代并不久远,故B项错误;C项指出了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即引用史料首重辨伪,这也符合材料信息中不同记载相互矛盾的解读,故C项正确;材料中石刻与文献所载恰好相左,不仅不能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反而需要对材料加以辨伪、考证,以期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4.(2013江苏单科,3,3分)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答案A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被认为违制”,其言外之意是皇帝的诏令必须经过政事堂的议决副署才算是合法的,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中书省执掌诏令的草拟,并不负责监察地方政务。题干强调的是诏令的合法性,还未到执行这一步骤,故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5.(2013江苏单科,5,3分)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答案B“地处内廷”道出了军机处的私密性质,但“专管军务”的说法与材料中“议大政,谳(审)大狱”不符,A项错误;“议大政,谳(审)大狱”说明军机处参与政务,“得旨则与”说明军机处奉旨办事,B项正确;军机处为非正式机构,有印信而无正式官署,C项错误;审理大案、要案为军机处的重要职掌之一,除此之外军机处还“承旨书谕”,参加御前会议,讨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职能单一”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6.(2012江苏单科,4,3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内阁地位、职能的准确把握。明成祖时“入内阁者”“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表明内阁地位发生变化,根据史实可知,明代内阁职能基本未变,故D项符合题意。内阁的设置只是中央官制的变化,而不是选官制度的变化,A项错误;内阁的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不得专制诸司”,其始终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故B、C两项错误。,7.(2014江苏单科,21,14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屡举贤良文学之士”“朝觐奏事”“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等关键信息,归纳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第(2)问解读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的信息,迁移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归纳说明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的原因。第(3)问解读材料三的信息,逐条概括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从明朝内阁的性质、地位角度说明明初阁臣不能等同于丞相的原因。第(4)问综合三则材料反映的现象,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帝制度的特点角度,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1.(2018江苏无锡期末)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西周B.秦朝C.汉初D.元朝,高频命题点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答案C由图可以看出,该行政制度包括“郡”“县”“王国”“侯国”等,可知此图反映的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制度,故C项正确。,2.(2018江苏南通三模)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C.继承了唐朝三省运行机制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答案D材料中“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分领制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体现出元朝行省正官之间权力相互分权与制衡,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监督皇权”;B项说法错误,错在“独立”;唐朝的三省制是中央官制,故C项排除。,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2.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演变趋势(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3.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1)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逐步加强。(2)地方下级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难以发挥地方的自主性。(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1.(2018江苏姜堰模拟)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强调的是服从中央的重要性,并非规范官吏从政,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可以看出,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服从政府的统一调配,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2.(2018江苏海门模拟)“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材料大意为行省官员的设置,无关选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行省官员多而不专,从而达到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的目的,故B项正确;元朝除中央由中书省管辖外,其余均设行省,因而元代设置行省并非仅边疆地区,且“众建其官”并不能钳制边疆地区,故C项错误;行省“众建其官”增加了财政开支,故D项错误。,1.(2018江苏南通三模)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高频命题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答案B材料中“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说明东汉时期政府对官员的才能比较重视,故B项正确。秦朝就打破了世官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公开竞争”的原则和“政府行政效率”,故C、D两项排除。,2.(2018江苏无锡期末)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答案D由材料中“唐代的科举制有 投牒自举 一项”,可知“投牒自举”是唐代参加科考的方式之一,而非唯一方式,故A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舞弊现象,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故B项错误。唐代到宋代科举制的发展,表明人才选拔机制得到发展;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僵化是明代八股取士之后,故C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官吏的选拔,有利于选拔结果的更加公正,故D项正确。,3.(2018江苏四市一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条制”说明宋代科举考试()A.首创殿试制度B.规定答题方式C.力求公平公正D.盛行徇私舞弊,答案C根据“去其卷首乡贯状”“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始付考官,定等讫”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科举制实行的糊名法和誊录法等方法,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追求选拔公平,故C正确;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排除A;试卷由封弥官专门誊写,不是规定答题方式,B错误;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程序上,由简单到复杂,日趋完备健全。汉代主要是由地方选拔人才为官,隋唐以后主要由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官。汉至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封建政府将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实质。(2)标准上,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越来越偏重知识和才能,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愈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开放性和竞争性。(3)作用上,各种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在执行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3.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认识(1)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2)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及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主要有德才、门第之分),但它们有相同的历史作用,即对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封建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3)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则国兴,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国衰。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1.(2016江苏单科,4,3分)“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由材料可知,唐代取士不完全依据科考时应试诗文的优劣,还兼顾应考士子的社会声誉名望。而宋代实行糊名之制,使评卷官无法得知应考士子的名字,可见其考试程序比唐代更加公正,A项正确;宋代“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程序更加严密,标准更加统一,并不涉及“取士科目”的问题,B项错误;宋代延续了唐代对进士科的重视,但并未体现“尤为尊贵”,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D项错误。,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答案D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素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D。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A、B、C表述均错误。,3.(2015江苏单科,21,6分)(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保留了帝国的传统”“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加以归纳整理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是察举制、科举制。,1.“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 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A.拱卫王室,加强统治B.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因素C.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D.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B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从题干材料中“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说明分封制存在弊端,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A.完善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弥合君相矛盾,答案B中央集权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中央官制改革,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以分宰相权以实现皇帝集权,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宰相制度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已废止,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均不涉及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3.读下表,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C.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答案D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从曹魏到北宋,社会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排除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不是决定性因素,故C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施九品中正制度,依靠家世门第入仕为官,官僚阶层大多数是世家大族,寒门弟子难入朝堂;隋唐开创科举制,宋朝完善,此制度下依靠才学,通过考试的形式入仕为官,使大批寒门子弟成为统治阶层,故D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x)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