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最新:病毒学课件文档资料.ppt

    • 资源ID:4612345       资源大小:4.62M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病毒学课件文档资料.ppt

    个人简历,1983武汉大学病毒学学士1986武汉大学病毒生化硕士1997Utrecht University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博士1986-1990 中山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助教、讲师1990-199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F研究学者1992-1997Onyx Pharmaceuticals,Inc.助理科学家1998-200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博士后2000-2002Kosan Biosciences科学家、项目负责人2002-今BayGen,Inc.技术负责人2007-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大连理工-华昊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主任获广东省生物技术专项奖、卫生部郑氏学者奖、美国NIH和美国癌症学会研究奖是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863目标导向专题和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负责人,主要目的,介绍病毒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病毒的形态特征 熟悉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了解病毒的感染及其预防和治疗,第十五章 病毒学(Virology),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复制,Virology:the study of virus研究病毒的本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和规律的生物学科。,病毒的感染与防治,病毒的培养与检测,什么是病毒?,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1892年首先由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1898年由荷兰学者Beijerinck命名。,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体(virion):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大小:50250nm左右。形态:球形、杆状或丝状、砖形、子弹形、蝌蚪形等。,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的大小和形态,基本结构:nucleocapsid 辅助结构:viral envelope,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壳粒,衣壳(Capsid),核心(Core),核衣壳,包膜,包膜病毒,包膜子粒,病毒体结构模式图,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根据壳粒排列方式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型 螺旋对称(helical symmetry)二十面体立体对称(icosahedral)复合对称(complex)核衣壳,病毒体,基本功能单位,感染单位,nucleocapsid,三种对称型病毒示意图,不同病毒的壳粒数目和排列不同。根据壳粒的排列方式,病毒结构有以下几种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的化学组成,核酸: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形状不同(单链线性、双链环状)完整性不同(完整的、分节段的)功能:决定病毒的复制、感染及遗传变异 感染性核酸:失去衣壳裸露的仍具有感染 性的病毒的核酸,病毒的化学组成,逆转录酶、蛋白水解酶、DNA多聚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等。,蛋白质,病毒的分类,分类原则核酸的性质与结构病毒大小与形态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有无包膜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抗原性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分类 根据核酸类型分类 1 DNA virus 2 RNA virus 根据传播方式和感染部位分类 1 呼吸道病毒 2 肠道病毒 3 肝炎病毒 4 痘类病毒 5 疱疹病毒 6 虫媒病毒 7 狂犬病毒 8 逆转录病毒,病毒的分类,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包括类病毒和Prion。1 类病毒(viroids)仅为单股环状RNA分子,由200400个核苷酸组成,可直接在宿主 细胞内增殖,引起植物疾病。2 卫星病毒(satellites)单股环状RNA,由300400个核苷酸组成,不能直接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而需相应的、特异的“辅助病毒”即病毒的“病毒”,故称卫星病毒,引起植物疾病。3 朊粒(prion)为蛋白质,用侵染子蛋白(prion protein PrP)来表示,可在细胞内进行复制,病变部位无炎症及免疫反应,但均有脑组织的海绵状淀粉样病变。生物地位待定。,分子量差别显著:3400;多种形式存在:或;ss或ds;不同形式复制;病毒基因组可相互重叠,转录的前体可以多种方式拼接;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相似,有内含子及非编码区;具有感染性。,化学组成病毒核酸,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s):capsid,envelope protein 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酶:与病毒复制有关的酶;与致病有关的酶;调控蛋白:HIV Tat,rev etc,化学组成病毒蛋白质,How to identify virion proteins,Purify virionsLyse virionsRun on SDS PAGEExcise bands,digest-get sequence and compare to database,衣壳的主要功能,衣壳的主要功能: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感染性,衣壳电镜照片,包膜的主要功能,包膜的主要功能: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与病毒入侵有关 具有抗原性,包膜电镜照片,病毒的增殖复制,virus replication cycle:吸附(Adsorption)穿入(Penetration)脱壳(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Adsorption(几分至几十分钟),融合-有包膜病毒胞饮-无包膜病毒直接穿入,Penetration、Uncoating,穿入(penetration):吸附后进入细胞内,脱壳(uncoating):脱去衣壳、核酸裸露脱壳需在溶酶体酶作用下进行.,Penetration、Uncoating,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单正链RNA病毒 单负链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区域:DNA病毒 核内(除痘病毒)RNA病毒 胞质(除流感病毒及逆转录病毒),Biosynthesis(隐蔽期),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1、DNA病毒(双链):细胞核内合成DNA,细胞质内合成病毒蛋白。,依赖DNA的RNA多聚酶,早期mRNA,转 译,早期蛋白,药物作用的靶,晚期:,解链,正链DNA负链DNA,DNA多聚酶,子代DNA,转录,晚期mRNA,晚期蛋白,病毒衣壳蛋白及其他结构蛋白,2、RNA病毒(单链):多数在细胞质内合成子代RNA及病毒蛋白。,(1)正单链RNA病毒(有mRNA功能):,正单链RNA,复制,子代RNA,结构蛋白(衣壳蛋白等),非结构蛋白(依赖RNA的RNA多聚酶),双链RNA(复制中间型),药物作用的靶,(2)负单链RNA病毒(有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负单链RNA,依赖RNA的RNA多聚酶,正单链RNA(有mRNA功能),子代RNA,结构蛋白(衣壳蛋白等),双链RNA(复制中间型),药物作用的靶,解链,(3)逆转录病毒(有逆转录酶,即依赖RNA的DNA多聚酶):,单链RNA,逆转录酶,进入细胞核,整合(前病毒),子代病毒RNA,病毒mRNA,病毒蛋白质,肿瘤发生,药物作用的靶,逆转录病毒复制示意图,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组装形成成熟的子代病毒,并从细胞释放出来;组装部位不同,包膜成分不同;释放:细胞破裂释放;出芽,缺陷病毒 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 产生的子代病毒。辅助病毒 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顿挫感染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细胞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称为顿挫感染。非容纳细胞、容纳细胞。,与病毒增殖有关的异常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interference),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的作用,双重感染 在同一组织、细胞中检测出两种以上病毒核酸;互补作用 病毒基因产物(功能或结构蛋白等)的互补作 用,能促进其中一种或两种病毒的增殖;加强作用 与干扰现象相反,一种非杀伤细胞病毒促进另外 一种病毒复制;(eg.流感病毒抑制干扰素)表型混合 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病毒,张冠李戴或互相融合(衣壳和包膜);病毒杂交 病毒基因互相交换,为出现变异株的原因之一。,病毒的培养,(一)动物接种 1、不同的病毒,易感动物不同,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猴等;2、接种的途径也有多种,可:皮下、皮内、脑内、腹腔、静脉等接种;3、病毒动物动物出现感染症状,据症状鉴定病毒或取病变组织进一步检查。,病毒的培养,(二)鸡胚培养,1、接种途径有: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绒毛尿囊膜2、培养数天后,观察鸡胚情况或取培养物进一步鉴定,尿囊腔接种,羊膜腔接种,尿囊腔,羊膜腔,1、优点:(1)便于纯化病毒;(2)可直接观察细胞变化(包括细胞出现病变或转化);(3)可对病毒的复制进行基础性研究;(4)可进行空斑纯化病毒克隆;(5)可滴定病毒含量。,(三)细胞培养,2、细胞种类:(1)原代细胞:以无菌手续采动物等的组织切碎洗净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得分散的单个细胞,加培养液在细胞瓶内培养所获得的单层贴壁细胞为原代细胞;原代细胞消化、重新分装并培养所得细胞为次代细胞。特点:对病毒易感性高,主要作为自标本中分离的工具。,(3)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分裂50-100代后仍保持其二倍染色体数目的单型细胞,常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传代细胞系: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传代的细胞系,多由癌细胞或二倍体细胞突变而成。,3、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查与鉴定,(1)观察细胞变化(cytopathic effect,CPE):CPE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的细胞病变。,正常成纤维细胞,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后细胞变圆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后形成多核巨细胞,(2)病毒的定量测定:TCID50(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将病毒进行系列稀释后行细胞培养,观察能使半数细胞培养孔或试管内的细胞发生细胞病变(CPE)时的病毒量,即TCID50。,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性,1、临床约70-80%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3、近20年来,新病毒不断被发现,由此引发的病毒性疾病正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病毒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称水平传播。,人群 人群,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医源性,2、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称垂直传播。,病毒 母体 新生儿 胎盘 显 隐 胎 受 先 流性 性 儿 染 天 产感 感 正 胎 畸 死染 染 常 儿 形 胎,经产道,经血,病毒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感染过程与结局,病毒微生物学检查,(一)、选择采标本的时间:1、病毒分离鉴定一般取发病初期或急性期标本;2、血清学诊断取患者早期(测IgM)和恢复期双份血液。,(二)不同病毒感染采不同标本:呼吸道感染采鼻咽分泌物;肺部感染采痰液 肠道感染采粪便;病毒血症采血液 神经系统感染采脑脊液。,标本的采集:,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标本送检: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2、如不能及时检查,标本宜置冰壶内保存,病变组织可置于50%甘油盐水中低温保存;3、标本的长期保存应置于-70低温冰箱,或-196液氮罐中。,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测 检查病毒抗原,1、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标本+荧光标记抗体荧光显微镜 间接法:标本+抗体+荧光标记二抗荧光显微镜,2、酶免疫技术:酶免疫组化法:标本+酶标抗体+酶的底物光学显微镜观察颜色变化 ELISA法:抗体或抗原(反应板)+待检抗原或抗体+酶标抗体或 抗原+底物 酶标仪测定,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测 检测抗体(多用ELISA法),IgM型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IgG型抗体:应用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后者抗体效价是前者的4倍以上时,有辅助诊断价值。,病毒核酸的测定:杂交法,(一)病毒基因探针法:,1、标本,病毒基因探针(标记),+,点杂交,放射自显影生物素-亲和素系统,2、Southern印迹法,标本DNA,凝胶电泳,转移至膜上,+病毒探针,分析标本中核酸情况,病毒核酸的测定:多聚酶链反应(PCR),标本,提取核酸,DNA,+耐热DNA多聚酶(Taq DNA pol.),RNA,逆转录,DNA,DNA扩增,电泳,基因片段观察,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病毒,穿入,脱壳,核酸复制、转录 及蛋白质合成,装配,吸附,释放,主要药物:核苷类药物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生物制剂:干扰素等,1、抗病毒的特异免疫球蛋白;2、治疗性疫苗;3、细胞因子等。,二、病毒感染免疫制剂治疗,病毒感染的预防,(二)灭活疫苗;,(一)减毒活疫苗(首选);,(三)、与人类病毒有交叉免疫原性 的动物病毒(减毒活疫苗);,(四)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获取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片段,克隆于表达载体,大量增殖表达,基因重组疫苗,纯化,我国常见的病毒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Vero细胞)麻疹疫苗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风疹疫苗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甲型肝炎疫苗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乙型脑炎疫苗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森林脑炎疫苗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酵母菌表达),疫苗名称 疫苗种类(培养细胞种类),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一)呼吸道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呼吸道外组织病变的病毒。正粘病毒科 流行性感冒病毒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其他病毒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一)呼吸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1、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球形或丝状,直径为80-120nm;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为单链分节段RNA病毒。1)核心:分节段RNA,病毒核蛋白为可溶性蛋白,具有型特异性。2)包膜:内层 基质蛋白M1 由病毒基因编码 外层 宿主的脂质双层和病毒基因编码的刺突 血凝素(HA)和神经胺酸酶(NA),(一)呼吸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1、生物学性状分型与变异:血凝素(HA)和神经胺酸酶(NA)易变异1)抗原漂移:变异率1%,点突变,周期2-5年,局部中、小型流行。2)抗原转换:变异率为20-50%,出现新亚型,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一)呼吸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1、生物学性状抵抗力:不耐热,56C30min灭活,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低温下可长期存活,对干燥、紫外线、乙醚等敏感。致病性:飞沫传染,温带冬季为流行季节,突发时有发热、头痛、厌食、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体温可到到38-40C,持续1-5天。婴儿感染后易发生细菌性继发感染,导致肺炎,危及生命。,(一)呼吸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1、防治原则避免人群聚集,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公共场所2-4ml乳酸/100m2稀释10倍,灭活病毒。免疫接种,相同或相近的流行病毒株。目前尚无特效药,甲基金刚烷胺;大青叶、板蓝根等,(一)呼吸道病毒,禽流感病毒 H5N1,禽流感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一般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蛋白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6等16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A型流感病毒的H1和H3亚型较易感。流感病毒具有易变异特性,即病毒抗原性的漂移和转变。禽流感的流行,可通过与人类毒株互换基因片段,发生人类流感病毒的遗传重组,从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各国对该病极其重视的原因。,(一)呼吸道病毒,禽流感病毒 H5N1,抵抗力: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有很强的适应力。如果在-20左右它可能存活几年。但是,如果是在20的温度下,它只能存活7天;在4的气温下,它能够存活3035天。经过加温的食品应该是不存在有活性的病毒的。禽流感病毒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被灭活,在70条件下用两分钟就被灭活了。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己肝 血源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致病性不清:庚肝、TTV,(二)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es),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1)球形、直径约27nm,20面立体对称,无包膜,小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2)核酸为单正链RNA(有mRNA作用,具感染性)衣壳蛋白(VP1-VP3等多肽构成壳粒)有抗原性。,2、易感动物与细胞培养 敏感动物黑猩猩、狨猴3、抵抗力强 耐酸、耐乙醚,耐氯化物的消毒,耐热,1005分钟灭活,污水中可存活数月。,原代肝、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病毒增殖,CPE(-)速度慢,二、致病与免疫机制 1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潜伏期后期和急性期的粪便,传染性强,病后2周不再排毒(传染性)3致病:HAV多侵犯儿童和青少年 感染后大部分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少部分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可完全恢复,不转慢性,无病毒携带者。,发病过程:,病毒经口侵入口咽部、肠粘膜、局部淋巴结增殖侵入靶器官肝脏肝细胞损伤,发热、疲乏、食欲不振,病毒血症,肝大、压痛、肝功异常、黄疸,机理(1)病毒在肝细胞缓慢增殖,无明显细胞损害;(2)机体免疫病理损伤起重要作用;(3)对细胞无转化作用,预后良好。4免疫性:感染后,免疫力可维持数年。产生抗-HAV IgM 是HAV新近感染指标,抗-HAV IgG示恢复三、微生物学检查 1血清学检查:ELISA、RIA法 2病毒及抗原检测 3病毒核酸检测(PCR、核酸杂交法)四、防治原则:,IgM:早期诊断指标IgG:人群免疫力,丙种球蛋白减毒活疫苗(H2株),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1)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有感染性颗粒.球形,直径42nm,双层衣壳,称Dane颗粒。外衣壳:脂质双层+蛋白质,含表面抗原(HBsAg,Pres1,Pres2)内衣壳:直径27nm,20面体,含HBcAg和HBeAg.核心:环状双链DNA有缺口,DNA多聚酶(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主要为HBsAg(3)管形颗粒:直径22nm,长100-500nm,是小球形颗粒串联形成 无核酸和DNA多聚酶,2基因结构及抗原组成,1)双链环状DNA 长链(L-)约3200核苷酸 短链(S+)2)负链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相互重叠:S区:S基因 编码HBs Ag 前S2基因 编码PreS2Ag 前S1基因 编码Pres1Ag C区:C基因 编码HBcAg 前C基因 编码HBeAg P区:P基因 编码DNA多聚酶 X区:X基因 编码HBxAg(激活细胞癌基因),通过5端粘性末端构成环形,有一段单链区,抗原组成(1)表面抗原(HBsAg)S基因编码,存在HBV三种颗粒表面,本身无传染性 在血清中出现,是感染的主要标志,疫苗主要成分 具有抗原性,可产生保护性抗-HBs(中和抗体)Pres1,Pres2 抗原性更强,产生抗-Pres1、抗-Pres2,阻断HBV与肝细胞结合,有保护作用,(2)核心抗原(HBcAg)C区基因第二个启动子开始转录翻译的多肽,内衣壳成分,血清中不易检出。也可在肝细胞膜表面表达,是CTL细胞识别的靶抗原,产生抗-HBc,无保护性,若抗-HBc阳性(IgM、IgG),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是感染指标。(3)e抗原(HBeAg)由C区第一个启动子开始转录翻译PreC 蛋白,经加工形成可分泌的HBeAg,存在血清中,阳性为病毒复制及强感染性指标;抗-HBe:具一定保护性,抗-HBe(+)指示预后良好。,3HBV复制:有反转录过程 1)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修复正链裂隙区dsDNA 2.1、2.4kb mRNA转译外衣壳蛋白 3.5kb mRNA转译内衣壳蛋白。3)前基因组RNA反转录负链DNA复制正链DNA 特点:HBV的DNA多聚酶具反转录酶活性,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病毒DNA可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中。S基因以2.1、2.4Kb RNA为mRNA,转译成HBsAg,可长期产生HBsAg,2)DNA负链,4抵抗力:很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可耐受,常用消毒剂不能灭活。高压灭菌、10010min、环氧乙烷可灭活,常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消毒。,5易感动物与细胞培养 黑猩猩、鸭、土拨鼠敏感,细胞培养不成功。目前采用DNA转染:病毒DNA 肝癌细胞 整合并复制 表达、分泌HBsAg等 筛选抗HBV药物、疫苗制备及致病机制的研究。,二、传染性 1传染源(1)患者:在潜伏期(60-160天)及 发病阶段,其血液均有传染性。(2)无症状HBsAg携带者 2传播途径(1)血液、血制品等医源性传播 含V的血液,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器械,针刺,拔牙、内镜等;(2)母婴传播 产道、哺乳、胎盘;(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通过唾液、共用牙刷等;(4)性传播:含V的精液及阴道分泌液均可传播;,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HBV抗原、抗体的检测(1)三对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HBcAg和抗-HBc),临床检测二对半。(2)检测方法:最常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2血清HBV-DNA检测 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用于诊断或疗效考核3血清DNA多聚酶检测 阳性示病毒复制,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临床意义,四、防治原则 1一般预防:抓防止血行传播的环节。2主动免疫:注射乙肝疫苗(HBsAg疫苗)第一代:血源性疫苗。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可大量制备,防止血源 疫苗中未知病毒感染。第三代:HBsAg多肽疫苗 HBV DNA核酸疫苗 3被动免疫:(1)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紧急预防。(2)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用于治疗。,正在研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主要特点1、有包膜、单正链线状RNA病毒,球形,对有机溶剂敏感2、体外培养不成功3、RNA有9个基因区,其中E1/E2区易变异4、六个血清型,我国以型(致病性强,复制快,病毒量多,症状较重)为主,是输血后肝炎主要原因,多为慢性,可发展为肝硬化(20%)和肝癌。5、抗原性不强,血中含量少,易变异6、致病机制:HC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免疫病理损伤;细胞凋亡;,1、为缺陷病毒,需嗜肝DNA病毒辅助复制 2、单负链环状RNA,其特点:基因组小(1.7Kb),呈环状,70%碱基能相互配对自我折叠成二级结构 呈滚环状复制;基因组RNA和抗基因组RNA具核酶活性,能自我切割和连接。3、HBsAg构成其包膜蛋白。,丁肝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4、只有一个血清型,HDAg血中持续时间短,不易检出,抗-HD不清除病毒,持续高效价提示慢性丁肝5、传播方式与HBV相同,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播,垂直传播不多见。6、两种感染方式:同时感染:同一时间感染HDV和HBV,急性感染者病程为自限性;药物依赖者,表现为重型肝炎;慢性感染者易在短期内形成肝硬化。重叠感染:在慢性乙肝或携带者基础上再感染HDV7、接种HBV疫苗可预防。,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无包膜单正链RNA,属杯状病毒科。高盐、氯仿等敏感,-708裂解,液氮中稳定。细胞培养不成功。4个基因型:缅甸株()、墨西哥株(),美国()、中国()。致病性类似HAV,不发展为慢性。孕妇感染重流产、死胎,死亡率高。,新近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 1.GB病毒-C/庚型肝炎病毒(HGV)单正链RNA,基因结构与HCV相似,属黄病毒家族 主要经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也存在母婴传播、静脉注射毒品和医源性传播等。细胞培养不成功,多种动物对其敏感。3个基因型:型主要见于我国等亚洲人群。常与HBV、HCV合并感染,单独感染症状不明显。2.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球形,无包膜,单负链环状DNA,属环状病毒科;主要经血、粪-口等多途径传播,致病机制尚不清;,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1保护水源,加强患者分泌物、排泄物、食具、用具等消毒(HAV、HEV、HBV)。2加强供血员筛选和血源管理,提倡一次性注射 器(HBV、HCV、HDV)3新生儿及高危人群特异预防 疫苗接种(HBV、HAV、HDV)。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V)。注射丙种球蛋白(HAV)。,(三)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原体,HIV 感染过程,感染初期,HIV感染淋巴细胞(CD4),破坏免疫系统,呈现感冒样急性症状,数周内消失。潜伏期3年15年,HIV増殖。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发展为AIDs.三大症状:机会感染,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恶性肿瘤,30%的患者伴有kaposi肉瘤;神经系统异常,出现记忆力减退、偏瘫、颤抖、痴呆等神经或精神症状。,HIV 粒子结构,聚合酶,逆转录酶,核衣壳蛋白,Core Protein,Polymerase,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100-120nm,防治原则,HIV 感染治疗原则1.控制血中病毒浓度在检出限以下;2.原则上采用3剂合用的联合用药疗法;3.免疫功能改善时仍不能停药;可长时间控制HIV的增值,但不能治愈。,疫苗的研制药物治疗: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HIV/AIDS的予防(1),感染源与感染途径,消毒法 Sterilization Methods,HIV/AIDS的予防(2),无感染可能性(安全),HIV/AIDS的予防(3),Prion proteinaceous infection,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或类病毒的在分类上尚示定论的病原因子。其本质为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蛋白质,称为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目前尚未检出任何核酸成分,是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的病原体。,朊毒体/传染性蛋白粒子/朊粒/朊病毒,病毒与prion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分子构型:细胞朊病毒蛋白(cellular PrP,PrPC):三维结构具有42%的-螺旋,3%的折叠。存在于正常组织及感染动物的组织中,是正常基因的产物,通常情况下是无害的。对蛋白酶K敏感。羊痒疫朊病毒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PrPSC):-螺旋占30%,折叠高达43%,仅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组织中,与致病和传染有关。对蛋白酶K有抗性。,正常的Prion蛋白含有大量的螺旋,病变的Prion蛋白含有更多的折叠,prion病,共同特征: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一旦发病即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死亡。病理特点:中枢神经细胞空泡化、弥漫性神经细胞缺失、胶质细胞增生、淀粉样斑块形成、脑组织海绵状改变等。临床表现: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致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PrPC转变为PrPSC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PrPSC在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内聚集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人和动物prion病,防治原则,预防(治疗缺乏有效手段):1.医源性prion病的预防 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手术器械等污染物应进行彻底消毒,彻底销毁含致病因子的动物尸体、组织块或注射器。常用的理化方法有:132高压消毒5h,lmol/L NaOH浸泡污染物1h和次氯酸钠处理2h等方法可以使prion丧失传染性;严禁prion病患者和任何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组织和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保持皮肤不破损。2.BSE及v-CJD的预防 禁止用牛、羊等反刍类动物的骨肉粉作为饮料喂养牛等反刍类动物,以防止致病因子进入食物链。对从有BSE的国家进口的活牛或牛制品,必须进行严格的特殊检疫。,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病毒学课件文档资料.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