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临床护理技术课件第6章急诊科护理技术PPT文档.ppt

    • 资源ID:4604943       资源大小:439.50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护理技术课件第6章急诊科护理技术PPT文档.ppt

    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学习目标1.复述心肺复苏与电复律的目的。2.阐述心肺复苏与电复律的注意事项。3.回示心肺复苏与电复律的操作步骤。4.正确判断心跳、呼吸停止。5.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学 习 内 容 1.心肺复苏 2.电复律,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一 心肺复苏(一)目的 当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用人工的方法维持有效的呼吸、循环功能。(二)用物 治疗盘,心脏按压板,纱布三块,舌钳,开口器,电筒,弯盘。,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心肺复苏(三)操作方法 1.评估病人,及时判断心跳、呼吸是否停止。(1)意识:摇晃或拍肩并大声呼叫病人,无反应则表示 意识丧失。(2)大动脉搏动:在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扪颈动脉,持续510s(3)自主呼吸:耳部贴近患者口鼻,聆听有无呼吸声,感觉有无气流;观察胸廓起伏。35s完成。当病人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心搏骤 停,开始抢救。,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一 心肺复苏2.呼救并记录时间。一人以抢救为主,边抢救边求助,通知值班医生、麻醉科、家属等 3.就地抢救,背部垫木板或仰卧于地上 口对口人工呼吸:开放气道:病员取仰卧位去枕,迅速松开领 扣、衣扣和腰带,消除口鼻内分泌物,取下 活动假牙(舌后堕者用舌钳拉出)。,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心肺复苏打开气道,一手置前额将头后仰,一手托病人下颌,尽量使头部后仰,保持口腔张开,口上盖纱布。用压前额的手捏紧患者鼻孔,用托下颌的手拇指翻开病人口唇。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将口紧包裹病员口唇均匀有力地吹气,待病员胸廓隆起即暂停吹气,并松开双手,让病人被动呼吸。以上步骤反复进行,成人1012次/分。如有简易呼吸器,则面罩紧扣口鼻部,均匀挤压,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一 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心前区扣击:一手掌紧贴胸骨下段处,另一手握空拳,抬高 2030cm,向手背上扣击12次,迅速判断颈动脉有无搏动。术者将左手手掌置于病人胸骨体中、下1/3交界 处(胸骨切迹上两横指),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一 心肺复苏 手掌长轴与胸骨垂直,右手手掌按压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平行重叠,手指交叉指上翘离开胸壁,双肘关节伸直,使手臂与病员胸骨保持垂直,借助体重有节奏地、均匀地、带有冲击式的动作,向下垂直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45cm,然后迅速放松(手勿离开胸壁),胸廓自行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80100次/分,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一 心肺复苏(四)注意事项1吹气量要足,吹气时间宜短,占呼吸周期的1/3为宜。2有微弱呼吸者,人工呼吸应与自主呼吸同步。3胸外按压部位要准确,压力要均匀、适度,姿势要正确。4心脏按压必须配合人工呼吸。单人或双人操作时均先行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再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如此反复进行。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5操作过程中如换人或作其它抢救,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一 心肺复苏6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评价复苏效果。1)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标志:缺氧改善;瞳孔变小;按压时扪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60mmHg;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2)心脏按压无效标志:按压时摸不到大动脉搏动;已出现的有效指针消失;瞳孔始终散大或进行性散大。3)人工呼吸的有效指针:吸气时,病人胸廓扩张上抬,当被动呼气时,能听到或用棉颊感觉到有气体排出.,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二、电复律(一)目的 用允许量电流电击心脏,治疗各类快速性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二)用物 除颤器、心电图机、示波器、吸痰器、氧气、气管插管以及各种抢救药物。,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二、电复律(三)操作方法 1非同步电复律 仅用于心室颤动。检查及调试除颤器,病人平卧于硬板床上 暴露病人胸部,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二、电复律 速将电极板两块涂上导电胶或垫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打开除颤器电源,设置到非同步位置,调节除颤器能量并开始充电。一般首次200J将两块电极板分别置于右锁骨下胸骨右侧及左乳头的左下方(心尖部及心底部),用较大压力尽量使胸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二、电复律 充电至所需能量后两手同时按压放电开关,此时病人身体和四肢发生抽动,立即观察心电示波器是否已转为窦性心律。如首次除颤无效可重复电击,并提高电极能量,最大可达360J(3次连击法即200J300 J360J)。两次除颤之间充电约10s。,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二、电复律 2同步电复律 检测机器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并记录心电图。电击当天禁食,复律前30分钟给予适当镇静药,待病人处于朦胧状态,将两电极板放置好(同非同步除颤),充电150200J即可放电,观察心电示波器,并描记心电图。,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二、电复律(四)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执行电复律术前的各项准备,抢救物品随时备用。2电复律时尽量用最低有效电功率。3电复律时电极板应与皮肤密切接触,以免皮肤烧伤。4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和病床,以免触电。,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二、电复律 5两次除颤之间充电时间应继续基本生命支持(A、B、C),遵医嘱给予复苏药物及药液。6复律后继续心电监护24小时以上,绝对卧床休息23天。7注意神志、呼吸、面色及有无栓塞现象,未清醒前严密观察呼吸,并持续给氧,必要时吸痰或气管插管。,第一节 心肺复苏与电复律,总结与复习1.心肺复苏与电复律的目的。2.心肺复苏与电复律的注意事项。3.心肺复苏与电复律的操作步骤。4.判断心跳、呼吸停止的方法。,再见,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学习目标1.解释止血、包扎、固定。2.复述出血的种类。3.阐述止血、包扎、固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4.回示常用止血法、常用包扎法、常见部位骨折固定法。5.体现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学习内容 一、止血 二、包扎 三、固定,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一)出血的种类根据受伤的血管不同分为三类:1动脉出血 往往血液从血管破裂处近心端喷射状涌出,血色鲜红,血流急,出血量较大。2静脉出血 往往血液从血管破裂处远心端缓慢流出,血色暗红,出血量与血管大小有关。3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从伤口处渗出,血色鲜红,常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出血量较小,常可自行凝结止血。,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三类:1外出血 血液流出伤口外,易于察觉。2内出血 血液流在体腔或组织内,不易察觉,应特别警惕。3皮下出血 皮肤未破,皮下软组织出血,皮肤上可见淤斑。,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二)常用止血法1指压止血法(1)头顶出血:在耳屏前摸到搏动的颞动脉,压双侧颞动脉。(2)面部出血:压双侧下颌角前下凹内的颈外动脉。,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3)头颈部出血:压同侧颈总动脉。(4)上肢出血:在锁骨上窝处向下向后摸 到搏动的锁骨下动脉,用拇指按压。(5)前臂出血:在肱二头肌中段内侧摸到 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按压。,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6)手掌部出血:压手腕部内、外侧的尺 桡动脉。(7)下肢出血: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压股动 脉。(8)足部出血:在踝关节处压胫前、后动脉。,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二)常用止血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1)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法(2)屈肘加压包扎止血法,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二)常用止血法3止血带止血法(1)橡胶止血带(2)气囊止血带(3)绞带止血法 4其它止血法 结扎、修复、吻合血管、止血药物等。,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一、止血止血带止血法注意事项:(1)止血带靠近伤口,松紧以出血停止为 度。(2)注意观察血运情况,伤肢挂明显标志。(3)缚扎时间越短越好,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不 超过1小时,如连续结扎,每1小时放松1次 见鲜血流出,换稍高23cm处再结扎。,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一)绷带包扎法1基本包扎法(1)环行:在包扎原处环行缠绕,后一周 完全盖住前一周。(2)螺旋形:螺旋状缠绕,后一周压住前 一周的1/31/2左右。,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3)蛇形:斜形环绕包扎,每周之间有空隙,互不遮盖。(4)螺旋反折形:在螺旋形的基础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反折点需对齐保持美观,反折点不应在伤口、骨隆突处。,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5)回返形: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回返包扎,直至该端全部遮盖后再作环行包扎两周固定。(6)“8”字形:按“8”字的书写径路包扎,交叉缠绕。,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2绷带包扎原则(1)包扎前认真评估伤情。(2)包扎部位清洁干燥,骨隆突处或凹陷处应先垫好衬垫再包扎。(3)包扎时用力均匀,松紧适度,力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保持肢体功能位。,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4)包扎时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指、趾末端外露以便观察末稍血液循环和感觉是否异常。(5)包扎开始时应环行两周固定,包扎完毕再环行两周,用胶布和撕开的带尾打结,所打的结应在肢体的外侧面,不可在隆突或受压部位。(6)包扎或松解绷带时要避免绷带脱落在地上。,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二)三角巾包扎法1常见部位包扎法(1)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3cm,置于前额齐眉,顶角向后盖头上,两底角经耳上缘向后拉,在头枕部压住顶角,然后两底角交叉绕到前额打结。,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二)三角巾包扎法(2)眼部包扎法:单眼包扎法:三角巾折叠成4cm宽的带状,将其2/3从前额斜向下盖住伤眼,此端从耳下枕外粗隆下方经健侧耳上到前额,压住另一端绕行,而另一端则于交叉处向外翻转拉向健侧耳上打结。,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二)三角巾包扎法(3)面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单结,在三角巾相应的部位剪4个孔,露出眼、鼻、口,罩住面部,把两角向后拉,在枕后交叉,绕至前额打结。,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二)三角巾包扎法(4)手包扎法:手心向下朝顶角方向平放在三角巾上,顶角向手背回折,两底角拉向手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绕手腕打结。(5)足包扎法:脚心向下朝顶角方向平放在三角巾上,顶角向足背回折,两底角拉向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绕踝关节打结。,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二)三角巾包扎法2注意事项1)包扎前认真评估受伤情况。2)注意病人舒适及保持功能位。3)包扎部位准确,动作轻快,松紧适宜。4)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三)多头带包扎法常用多头带有腹带、胸带、丁字带等。1、腹带 结构为内面两侧各有1块包腹布,外面两侧各有5条横带相互重叠。包扎时,先将腹带平放身下,包腹布裹住腹部,再将两侧横带交叉包扎,最后在腹部打结或胶布固定。如切口在上腹部则由上向下包扎,切口在下腹部则由下向上包扎。,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三)多头带包扎法2胸带 胸带比腹带多2根竖带,没有包腹布。包扎时,先将两竖带从两侧颈旁拉下置于胸前,再交叉包扎横带,压住竖带,最后固定于胸前。3丁字带 形如“丁”字状。包扎时,两侧的横带与腰带同法固定,竖带从后到前托起会阴部组织,轻度加压固定到横带上。常用于包扎会阴及肛门等处。,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二、包扎(四)弹力网包扎法弹力网多用于头部及四肢等部位的包扎,其特点是弹性好,透气、不易滑脱,包扎方便。多用于门诊换药病人的包扎。,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三、固定(一)固定原则1认真评估伤情,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伤口,再固定骨折。如有休克应先抗休克处理。2固定骨折时应尽可能把伤肢摆成正常功能位。3固定可靠,松紧适宜,四肢固定应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三、固定(一)固定原则4、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处理时不可将刺出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感染。5用夹板固定时,固定的范围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夹板的长度要包括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三、固定(一)固定原则6夹板与皮肤之间要加棉垫、布或其它物品,尤其注意骨隆突处、夹板两端及悬空处,以防受压或固定不牢。7固定后应作好标志。,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三、固定(二)常见部位骨折固定法1脊椎骨折固定法 脊椎骨折后严禁坐起,未固定前不得轻易搬动,以免加重损伤。2上臂骨折固定法 上臂骨折可用三角巾作无夹板固定或用夹板固定。,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三、固定(二)常见部位骨折固定法3前臂骨折固定法 前臂骨折可用夹板固定,三角巾悬挂或绷带和三角巾作无夹板固定。4大腿骨折固定法 大腿骨折用夹板固定应上至腋下,下至足跟。,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三、固定(二)常见部位骨折固定法5小腿骨折固定法 小腿骨折可用夹板固定或将伤肢靠在健肢固定。,第二节 止血包扎固定,复习与总结1.止血、包扎、固定的概念。2.出血的种类。3.止血、包扎、固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4.常用止血法、常用包扎法、常见部位骨折固定法的操作步骤。5.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再见,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学 习 目 标1.复述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 目的。2.阐述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病人护理的 注意事项。3.回示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 操作步骤。4.体现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学 习 内 容 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一)目的 预防创口感染。(二)用物 换药包一个(弯盘、换药碗各1个,纱布1张,有齿镊2把,棉球若干),碘仿纱条一根,3M敷贴1张,0.5碘伏,无菌手套1双。,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三)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说明目的。检查吸引器,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节负压至0.040.053Mpa,关闭吸引器。协助病人取仰卧位。,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垫治疗巾。用一镊子取下气管套管口湿纱布,检查导管松紧,内导管是否锁紧,将镊子放置于弯盘一角。,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用止血钳取消毒吸痰管吸尽气管内痰液(方法同吸痰法)。若痰液粘稠,应先向套管内滴入盐水糜蛋白酶液等,待痰液湿化后再吸引。左手持镊(取置于弯盘的镊子)固定于外套管,右手持止血钳打开套管开关,取出导管放入弯盘内。,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更换气管垫。将止血钳换至左手,夹住外套管稍稍提起,平镊换至右手夹住气管垫纱布开口缓缓拉出,将换下的气管垫及平镊置于弯盘内。检查切口周围皮肤颜色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右手取另一把无菌平镊,用75酒精棉球自导管处向外消毒切口周围皮肤二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切口边缘皮肤,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外套管托,换上气管垫,必要时使用凡士林油纱条。,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检查套管系带松紧以容纳两指为宜,套管口覆盖双层湿纱布。将取下的气管内导管煮沸5分钟,然后在流动水下用毛刷刷净导管内、外痰痂及痰液,再煮沸消毒510分钟。消毒完毕,置于无菌弯盘内冷却备用。,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检查内导管腔,确保通畅无异物后,左手固定外套管托两端,右手持内导管柄两端轻缓将内导管放入,锁住开关。有痰液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后再放入内导管。,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不适。整理用物。堵管:病情好转,需拔去气管导管时,应先试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拔管,在堵管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烦躁不安等。,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四)注意事项1注意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并不断旋动,避免吸痰管固定一处吸痰损伤黏膜。2一根吸痰管只能吸一次,吸痰时观察呼吸情况,杜绝任何异物带入气管内。,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四)注意事项3吸痰前检查吸引器负压,不能超过规定的负压。4储液瓶内的液体不能超过2/3,要及时倒掉,避免装满水后倒吸损坏吸引器。5内导管取出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痰痂附着外套管壁。,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四)注意事项6应经常观察套管系带松紧度,保持正常头位。7若为中心吸引装置,打开床旁开关,调节好负压即可抽吸。8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一)目的 预防创口感染。(二)用物 换药包一个(弯盘、换药碗各1个,纱布1张,有齿镊2把,棉球若干),碘仿纱条一根,3M敷贴1张,0.5碘伏,无菌手套1双。,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三)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说明目的。戴好口罩帽子,去除敷贴,检查穿刺处皮肤有无发红、渗液(血)等。按无菌技术操作打开换药包,用0.5碘伏液浸湿少许棉球。,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戴上无菌手套,夹取浸有消毒液的棉球,以穿刺点为圆心由内向外消毒局部皮肤两次。夹取碘仿纱条置于穿刺点,并将碘仿纱条缠绕在导管上。,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三)操作方法贴上3M敷贴,注明时间。向病人讲解注意事项,教会病人如何自我保护。整理用物。,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动作轻柔。2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常规每日更换一次敷料,浸湿后及时更换。3认真观察置管处皮肤,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作处理。,第三节 气管切开及深静脉置管护理,总结与复习1.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 目的。2.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病人护理的 注意事项。3.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 操作步骤。4.强化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再见,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护理技术课件第6章急诊科护理技术PPT文档.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