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最新中医基础入门PPT文档.ppt

    • 资源ID:4595464       资源大小:677KB        全文页数:1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中医基础入门PPT文档.ppt

    1,中 医 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补充医学Complement medicine,2,替代疗法各种传统的民间医学及疗法,针灸、草药、顺势疗法;按摩、太极拳、气功和饮食疗法;心理、精神、放松、催眠、指压 正骨和脊柱疗法等 芳香法、冥想法、触摸法、嗅氧法 颜色法、全息法、电磁法 大剂量维生素法和超自然疗法等,3,替代医学及疗法,效果满意、费用低廉、无副作用,在西方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欢迎。2000年3月克林顿颁布第13147号令,成立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中国人担当顾问 决策、推动中医 加拿大、英国、日本、美国 澳大利亚,4,一、前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丰富经验总结,5000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古代哲学思想,整体辨证论治独特医学理论体系,5,二、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国科学思想史 神农 岐伯原始公制社会 距今100万年积累了原始的医学 淮南子 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 多疾病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6,二、中医药学的起源,草:治病 草本药多 本草防病养生:模仿动物跳跃五禽戏。,7,中医药学起源,火:生食走向熟食 局部烧灼、原始的烫法、灸法石:排浓、压迫止痛 石针 金属针药:单味用药 汤剂 药物的配合 复方 减少副作用,8,原始到奴隶社会的医疗,文化知识:部落的上层、巫师鬼神灵魂 疾病 巫师 诬医蛊害 方法:舞剑、咒符、香灰、驱蛊,9,周代建立健全的医师制度,区分医师与诬医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职位,医师为众之长,职掌医务政令。上士 中士 下士 周代奠定了中国医疗行政制度,10,黄帝内经,“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11,三、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先秦 秦汉 晋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进现代 孕育 奠基 突破 发展 综合深化 腾飞,12,(一)先秦;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标志:奠基性的医学经典著作。1、灵枢 黄帝内经 162篇20万字 素问作者:黄帝为托名,集体创作.,13,内经作者,1.黄帝:帝王,辞海: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嫘祖:养蚕,14,2.一个氏族,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中国通史简编: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即古代学者承认黄帝为华族始祖,历代人们均以黄帝子孙为荣。,15,溯本崇源,以示学有本根,冠以“黄帝”为一种风气。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汉书艺文志 以神农黄帝名书者 有二十余种之多,托言黄帝,或神农,意义溯源崇本。,16,中医理论的渊薮,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全、影响最大一部医学著作,洪篇巨制。1、运用当时的先进哲学思想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病理、生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用医学知识对阴阳五行等做探讨,丰富和发展哲学,17,中医理论的渊薮,2、基本特点:确立中医学的独特体系,强调整体观念 人是整体、人与天地自然 治疗:辨证论治。标志: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 系统理论的总结阶段,18,2.难经,“难”:质难 以问答的方式探讨医学理论,共 81个问答(八十一难)内容丰富,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19,3.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 宋 林亿 整理伤寒论(外感)载方265 金匮要略(内伤杂病)用药214种 麻黄汤、小柴胡汤 等经典方沿用至今。唐代传入日本、朝鲜称汉方医学 150 首,被日本药界制成颗粒,方剂的内涵:研究,20,伤寒论“医方之祖”,“坏症”“纠偏”书 纠正性治疗 当时医生不能具体分析,准确方用药著述的 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阶段都共同的症状特点变化,“六经辨证”只要准确,能顿起大病沉疴 奇效的经典配方,“经方”,21,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收载中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和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药物分为 寒、热、温、凉 四性 酸、甘、辛、咸 五味 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2,四部经典,内经 难经 统一的学术方式神农本草经 促进医学 伤寒论 金匮要略,23,(二)晋 隋 唐时期,在内经与伤寒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与系统化,24,(二)晋 隋 唐,特点:生产力、经济文化、丰富医疗实践 中医理论体系充实、系统化 各医家独到见解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突破发展 辉煌成就时期,25,(二)晋 隋 唐,脉学1.分支学科成熟 病因、病机 妇科、儿科2.临床专著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扁鹊针刺治尸厥 3.国外医学的渗入 印度、波斯,26,2.医学理论与专著,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 骨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固定的两端肢体功能锻炼西医:上下关节广泛固定 天津:小夹板局部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27,2.医学理论与专著针灸甲乙经,2.1晋代 皇浦谧 总结经络和针灸治疗的方法和理论记载654穴位【灵枢】充实、系统,28,2.3 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记载处方、各种治病手段 发展张仲景,辨证论治,进步:脏腑辨证,29,(三)宋 金 元,深入发展时期公元 960-1368,30,1.医学理论与专著,宋代 陈无择编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医病因学分类 著名三因学说。内因:七情 三因 外因:六淫 刀伤 不内外因:饮食,31,2.临床发展,小儿要证直诀钱乙 创建 六味地黄汤 预防天花的“牛痘”术的原型:人痘术 开创了免疫学的先河,宋:宋慈洗怨录古代法医学的顶峰。北宋开设国家药局(惠民)编辑了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2,针灸学,王惟一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荷兰 DR Rhijne 1673(日本)论文:De Acupuncture(1677)针刺:acupuncture 通过文章 在西方语言中固定下来。拉丁文“针”的词根“acu”+“刺”puncture,33,4.金、元时代四大学派,活跃了学术的气氛,倡导了注重理论研究之风。寒凉派刘完素(河间)脾胃派 李杲(东垣)攻邪派 张从正(子正)养阴派朱震亭(丹溪),34,4.金、元时代四大学派,刘完素 清热泻火 李杲 甘温除热张从正 攻下逐火朱震亭 滋阴降火,火,35,(四)明 清时期,公元1368-1840集成、综合汇通,36,医学理论研究、编著,特点:收集,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明代 外科正宗收集外科有效方剂,记载截肢、气管缝合、鼻息肉摘除、咽喉食道内铁针、下颌骨脱臼复位法清代 国家组织医宗金鉴四库全书 子部,37,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参考医药书 800 本,27年 收集药物 1,892 种附方 11,096 首,图 1000字数:200万言,52 卷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总结世界医学、生物学的重要文献,38,由来?本草品汇精要,15511556御医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1503)分玉石、草、木、果等10部,部:上、中、下三品药1815种,精美彩色写生图1358幅,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工匠分色缮写文字,宫廷画师负责绘图。明孝宗撰序,仿永乐大典装帧成36册,存楠木盒。明孝宗意外“驾崩”,编纂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封藏宫中内库。1877年藏罗马国家图书馆?2002我国影印,39,国外现存的版本,1)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本(别42函 8号)全帙本。为井口直树所献本。内阁文库所藏这一金陵本,于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2)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本(205-5)全帙本。为田泽仲舒的旧藏书,后献于国立国会图书馆。3)日本、东洋文库本(11-3-A-c-23)虽是全帙本,但一部分是钞补内容,为岩崎久弥旧藏书。4)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本(狩8?21595?36)全帙本。中国学者狩野亨吉的旧藏书。5)美国、国立国会图书馆本(G141.76/L61.4)16 全帙本。日本的旧藏书。6)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本(0953/子21-1578)全帙本,谓思补山房的旧藏书。7)中国、上海图书馆本(善本480471-90)全帙本。199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出版。根据其藏书印可知,此书曾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藏书。更早的藏书印模糊不清,只知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之藏书印。8)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园大森记念文库本(38番)阙卷1921和卷4749等卷。为植物学者白井光太郎的旧藏书。9)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本(贵593)现仅存卷1928共10卷。江户本草学者小野兰山和幕末考证医学者伊泽兰轩的旧藏书。10)日本、宫城县图书馆伊达文库本(30196 伊)现仅存卷3638共3卷。经曲直濑养安院、奥田庆安、幕末的考证医学者弘前藩医涩江抽斋、伊达家等辗转所藏,传至于今。,40,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伟大的科学家 将永远被世界 人民所怀念,湖北陵园,41,明、清时期:著名的温病学说,无显微镜的条件提出传染病的病因:戾气 传播方式:自口鼻而入认为“一病有一病之毒,必有一毒制之”我国医学史对病因学的突破,对非细菌感染的传染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42,王清任:革新精神的医家,清医林改错重视解剖,纠正了前人在解剖学上的错误,致力气血研究 创用了活血化瘀的方剂上 血府中 膈下 逐瘀汤下 少府,43,(五)进代和现代,中西医汇通 中西医结合,44,(五)近、现代,传教士16世纪 西方医学知识 无影响 粗浅鸦片战争 西方医学大量 西方文化侵略 教会医院 冲击中医,45,(五)近、现代(坎坷与腾飞),清末、民国时期,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推动中医学发展,废除中医,鸦片战争 论争 沟通 中西医汇通,46,中医与中西医结合,西方医学 形成:公元15、16世纪 根植现代科学的基础,助仪器设备,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规律。,47,两种医学的比较,中 整体 宏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追求生命现象细致 宏观、整体上提纲掣领理解生命现象,西 微观 偏重局部 事物的单个变化 阐述生命现象的本质确切的含义,48,两种医学的比较,部位 头 眼睛 小腹 月经 男 中医 系统:脾胃 肾 心 肺 西医 定位 定性 活检 检查 ct b超 生化,肝?,49,时代发展与需要,中医必须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医学沟通 发展了中医本身 充实和深化西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医现代化,50,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1982年由WHO介绍的我国在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断肢再植、骨折、烧伤、针麻、急腹证1979-1982 卫生系统国家奖 22项,中西医结合7(31.81%)1984卫生部奖1605 中西医结合265(15.95%),51,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肾本质、脾本质中药、方剂研究中草药化学、复方作用机理青蒿素、靛玉红(青黛)雷公藤皂甙,52,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砒霜(砷化合物,As2O3 三氧化二砷)与细胞内硫基结合影响线粒体跨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尖杉 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53,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中医模型 血瘀、肾虚经络、针灸的研究 1971 世界公布 针刺麻醉,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中医针灸学最具规模走向世界,54,四、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哲学思想气阴阳五行,疾病认识病因发病病机,养生诊疗疾病原则,指导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正常人体的认识脏象经络气血、精,55,(二)中医临床医学,临床各科、对各种疾病的认识,积累、反复验证的方法与经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不绝,临床实效是坚实后盾,方药,56,五、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 辨证论治,57,(一)整体观,统一,社会的,自然环境的,人体内部的,58,(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态结构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机能活动心理与生理“形与神俱”、“形神合一”人体各部分都是有机的联系 相互之间 生理活动 病理变化,59,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经络连属,形态结构的整体统一性,60,:,形态结构与系统连属,一脏、腑、体、窍、构成一个系统,61,诊断、认识疾病,局部的病变 着眼整体 头痛、肾虚 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 传心 传胃 传肺,肝火,心肝火旺,肝火犯肺,肝火犯胃,62,局部病变与整体的关系,心痛 咽喉 肿痒(心咳)恶心呕吐 两胁胀痛(胃咳)(肝咳)经久不愈(肾咳)遗尿(膀胱咳),咳嗽,63,对疾病治疗的整体观,病和病人不可分开 病邪 祛除病邪 病 正气(抵抗、恢复能力)增强,64,临床诊断与整体观,局部的病变:与脏腑、阴阳、气血的虚实相关 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舌的颜色 辨别五脏的病变脉的变化,65,治疗与整体观,局部病变 从整体出发调治 眼病:清肝、补肝;耳:补肾易生气、急躁、纳少、腹账 月经来潮 腹痛必须兼顾肠胃调经,66,养生保健与整体观,注重整体反对过分安逸,强调四肢运动心神安宁 五脏六腑皆安 五脏不安 百病皆生 气功:入境,67,(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美.皮尔兹生物钟实验:男女志愿者请进山洞,切断时间线索 无白昼 几个月 无生活规律 体内的各种生物变化仍按24小时节律变化,68,人与自然界(天地相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服药的规律 入夜 阳气收藏、禁服 升补 阳 升提 发汗清晨:阳气生长 禁服 沉降 养阴 泻下,69,利用四时的变化治疗调养疾病,老年咳喘 春夏轻,秋冬重 原因:阳虚 用药“温药”,季节:夏季阳气最旺预防调养风湿 伏天治疗 肺痨 秋凉 病和脏的性质适宜于炎热和秋凉,70,人体与地土方宜,不同地区,气候、水质不同 人们的生活习性体质 江南多湿热,腠理多空虚,体格多消瘦,北方多躁寒 腠理多致密 体格偏壮实 易地而居不适应或生病,71,昼夜晨昏自然界的阴阳消长,春 朝 阳始长日 夏 日中 人 阳长 秋 日入 阳消阴长 冬 夜半 阴盛 人与自然界的消长相应。,72,疾病的变化 与自然规律统一,患病:昼夜阴阳消长进退 昼:轻 夜:重,73,(3)人与社会的统一性,社会进步,科学发展,人类健康长寿 社会竞争激烈 焦虑等心身疾病 社会进步 噪音 污染社会和人体紧密联系,物质 社会地位改变 生活,病,74,人与社会 素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封君败伤,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5,疾病的诱因,人事的变迁,年龄与个性,阴阳与四时,体质的差异,病症的部位,上、中、下综合全面考察,76,形体与精神的统一,神:无形的生命现象 内在的生理机能形:肉眼可见的器官组织 以五脏为中心把形神组合为五大类五脏 五腑 五官 五志 七情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77,1.形生神 以形体为基础 神 生命灵枢经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2.形御神 功能活动起主导 灵枢小针解:神 者,正气也。正气:脏腑、气血津液等功能,脏腑、组织、气血津液的活动在神的调控,78,形神相互依存,素问上古天真论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79,天人相应整体观,与自然界的统一与社会的的统一 整体观 人体内部的统一形体与精神的统一,80,天地人:人的地位最重要,素问“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人“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如能抵御各种诱惑 健康,81,整体论的作用,病人:历史、现实、综合、全面认识疾病:解释发生发展变化转归机理治疗:确定预防与治疗原则 重要的实践价值,顽强的生命力未来: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中仍将会有更大的价值 产生实践效益,82,现代医学模式单纯的生物生物 社会 心理不及中医的完善,中医的医学模式形 神 环境(自然、社会)从形体、精神、生存环境、综合认识生命现象。,83,从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人体及疾病的发生,都不是静止不动固定不变的,随着病邪的强弱、人的体质差异治疗和护理的条件不同在运动、发展、变化着。“伤寒 一日巨阳受之,二日少阳,三日阳明,四日,五日,六日厥阴”“重热则寒,重寒则热”,84,生命的运动观 动态平衡,生命在于运动,“人身,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用运动的观点对待疾病 疾病的预防:未病先防,气功导引 既病防变:,85,(二)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对症论治、辨证论治。中医治病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病 症,发热头痛,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86,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因(风寒、风热等)病位(表、里)病的性质(寒、热)邪正的关系(虚、实),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情况。,证,87,病:完整的过程 高血压 糖尿病,高峰期,痊愈,慢性,死亡,前期,后期,潜伏期,亚健康,88,证: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愈养1,慢性证1,死亡,证2、3、4,潜伏期,证 1亚健康防、控,89,糖尿病 淋巴瘤,治疗 中 未病 西潜伏期 初期 中期 晚期不治不治疗 不治疗 稳定维持药效学,90,辨证和论治,辨证: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 概括判断,四诊收集资料 症状、体征,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关系,证,91,辨病论治,简单的疾病:胆道蛔虫复杂疾病 病程长,每个阶段的病理变化不同 治疗方法不同对症治疗 急症 出血 疼痛 外伤,92,辨证和论治,论治:辨证的目的根据结果 确定治疗方法。辨病论治:对症治疗 减轻痛苦,93,病例:,王某 女 20岁 情绪低落,易紧张,烦躁,失眠,近日由于考试紧张,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手脚心热,盗汗,舌红,苔少,脉 细数。辨证 肝气郁结,肝阴虚 病因 情志 病位 里;病性 虚实夹杂;邪正关系 正虚邪实 论治 舒肝 解郁 滋阴 处方 逍遥散+六味地黄汤,94,辨证论治,怕冷 有无汗,汗出后热退冷消,汗出 后冷消热增,热降汗出不止,大便秘结 头痛、咳嗽 腹泻 热的程度 忽寒忽热 口渴,发热,95,辨证论治,通过上述的鉴别诊断:寒、热、虚、实、表、里治疗:解表 清热 补正 驱邪咳嗽用何药?病在肺,具体症状?,答复?石斛:口干,属于那种口干 回答?,96,辨证论治:恒动观,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 相同的或近似的病理变化,相同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只要证相同,治疗也相同。,97,同病异治(恒动观),早期 辛凉解表 外感 中期 清肺热 后期 滋肺阴 春 银翘散外感 夏 藿香正气 秋 清燥救肺 冬 麻黄汤,98,感冒(外感)辩证论治,早期:表寒证 表热证 主要症状 恶寒 发热 无汗 有汗 其它:全身酸痛 鼻塞、清鼻涕,99,感冒“早期”辨证,非药物 发散 邪气 从体表 发汗法:微汗 姜汤:生姜48片,红糖若干,煎5分钟。也可葱白数段同煎。喝热茶、大量热水,针灸按摩 温浴扶正气:休息、充足睡眠药物 维生素c 银翘 感冒清热冲剂,100,不同季节的辩证,春天 风、寒 发散 银翘解毒片夏天 祛湿 热 藿香正气秋天 清肺 润躁冬天 发汗清热,101,感冒 中期,病邪入里 皮肤口鼻入肺 主要症状 发热 恶寒无 咽干痛 咳嗽 粘痰(或粘黄痰)口渴喜冷饮;,102,感冒中期 辨证 清肺热,药的选择 双黄连口服液、热炎宁、银黄颗粒、羚羊清肺丸、银翘解毒丸、抗病毒口服液高热:清开灵口服液,或西药退烧药痰:祛痰灵、蛇胆陈皮等咽痛:温热淡盐水烫咽部饮食:荷叶粥、西瓜、凉茶,清淡饮食;注意:中病即止,103,感冒后期 维护正气,一般:疲劳 注意休息 减少疲劳 饮食不愈?进展?入肺 肺阴虚证 低热或不发热 咽干或咽痒(不痛)咳嗽 无痰或少量粘痰 口渴喜冷饮入心 心慌气短入肾 尿少 浮肿 入脾胃 食少纳呆,104,感冒后期辩证治疗,养阴清肺糖浆(丸)、川贝止咳枇杷露等;秋梨膏、梨水;鱼腥草,百合粥 适当休息;秋天感冒,肺(秋)无前驱直接出现前述症状,105,感冒治疗的原则,预防为主:玉屏风散 黄芪 当归锻炼身体,起居正常早期治疗:初期 休息 服药目前:中医中药为主,辩证(症状)西药控制症状:无对症药物咳嗽、打喷嚏、发热、炎症;,106,抗生素 可治感冒吗,病因 六淫 风寒暑湿躁火 病毒感染,病毒变异 治疗对策 中:辩证 西:减少不适 无针对病毒 疫苗 何时服用抗菌素 继发感染,或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一般3天即可,107,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久泄 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出血,气短乏力同证中气下陷,同治 补中益气,异病,108,异病同治,异病 失眠不寐 多种安眠药-剧烈头痛10余日 镇痛-哮喘发作2周不缓解,平喘药-同证 面目红赤、舌红、苔黑焦干 大便不通病机 胃肠实热 同治 大承气汤,109,辨证论治的内涵,恒动:把握疾病的动态变化 注重:个体差异 明确:局部病理与整体的关系同病异证:同一疾病不阶段不同个体可有不同证 异病同证:不同疾病可有相同或近似的证,证,110,辨证论治 最佳医疗模式,抓住疾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又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作具体分析,并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诊疗方法。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协调、具体情况具体处置,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也是WHO所推崇的21世纪最佳医疗模式-个体化治疗的先驱。,111,六、中医的认知方法,(一)司外揣内通过外在的现象 揣测分析内在的变化 外在征象 了解 心的功能,脉象舌象面色 胸部,112,“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与现代控制论中的“黑箱”理论类同,发热 咳嗽 输入信息 输出清热解表 好转 补气 加重或未缓解,人体黑箱,113,(二)援物比类(取象比类),“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德国哲学家康德风性-动,与“动”有关疾病“风证”高热痉挛、抽搐、巴金氏综合症治疗肢体痛 桑、桂枝 心病 莲子、远志去心,114,疏泄,轻扬,风邪的致病特点春天的主气,故风病以春季为多,风性数变:风性善行:风性多动:疼痛 游走行,多部位,115,湿邪致病特点湿性粘滞,病程缠绵湿性重着,身体沉重、四肢酸楚、头重如裹湿邪易阻遏气机,胸闷、腹胀满,116,(二)援物比类(取象比类),虽多数有效,但存在局限性 同一事物之间有同一性,钩藤 提供了比类的逻辑依据 有差异性 限制比类的正确性。,117,(三)试探与反证,试探,考察,设想,采取措施,根据结果调整,完善设计,决定措施,逐步逼近,118,试探 伤寒论,张仲景:大便不通 恐燥屎(设想)与小承气汤(采取措施)服后若排气者(根据结果)可攻之。若不排气者(根据结果调整)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119,(三)试探与反证,反证:逆向思维方法。推测、追溯 风 动 熄风 颤动止,结果,原因,审证求因,证实,治疗,120,“审证求因”,通过症状和体证反推病因 面色恍白 舌淡 血虚 面色红赤 口渴 实热面色恍白 乏力 气虚 烦躁胁痛 太息 肝郁 口眼歪邪 风邪,121,七、中医学的人文背景,与中国的地理条件、传统文化相互依存,122,(一)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国最早发展的地区:易于耕作的是黄河、长江中下游中国的主导文化鲜明的农耕文化特点,123,对中医学的影响,(1)注重实践、实用。农耕的特点:种地 收获 诊疗的经验保健常识 保留 不足:强调临床,缺少基础研究,相对保守。(2)长于体察、注重细微,124,对中医学的影响,(2)敬仰天地,服从自然。中医在治疗、养生强调与天地合一 遵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3)追求统一,强调规范。统一:中国的主旋律。中医学家强调求同存异,统一学术流派限制中医的发展。,125,(二)人文地理的隔绝 天然的隔绝屏障,北 西伯利亚交通极不发达西 戈壁荒漠 东,东南 临大洋 西南:世界屋脊 南 中国内陆腹地辽阔,自由、封闭发展国外:改造、同化、排斥,126,八、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一)综合性 1.多维性视角 2.知识构成上的多学科渗透 3.维护健康的综合性措施 内治、外治、药物与非药物治疗,127,1.多维性视角,生老病死:内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生物、社会等多重性。心理、文化、人伦、环境等因素相关,人生命、健康疾病,128,内经的医德思想,精益求精 谨慎小心 淡泊名利“受师不足,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自咎”素问.征四失论,129,2.知识构成上的多学科渗透,天文学 四时脉象差异 地理学 因地制宜 气象学 六淫病因学说 农学、植物学、矿学 药物兵法(军事学)治则与治法 知己知彼数学、冶金、酿造,130,3.维护健康的综合性措施,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手术、针法、灸法、按摩、推拿、正骨、导引、吐纳、太极 拳、食疗、,内服:汤 丸 散 膏丹 药膳外敷:熏法、蒸法、熨、灌肠、塞药、含漱、噙化、膏药,131,3.维护健康的综合性措施,现代医学模式 单纯生物 治疗 单一、针对性 环境社会生物心理等多元的模式 治疗 多层次、多中心、多靶点 中医:人体:正与邪、环境、社会 疾病治疗的综合性 内治、外治、药物与非药物治疗,132,(二)实用性,中医实践性的医学(三)非损伤性及安全性1.中医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2.养生保健 非损伤性及安全性3.中药 绝大多数属天然其中植物、动物4.方剂的合理配伍 使之安全有效,133,(四)注重内因,重在调整,致病因素疾病 正与邪的斗争 机体抗病因素“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治法 调整自身机能保护正气 健脾法 补肾法 切除 扶正为主肿瘤 不能切 中、晚、期患者 或扶正为主 或 驱邪为主。,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中医基础入门PPT文档.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