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学第十章中药常识和基础理论PPT文档.ppt

    • 资源ID:4581963       资源大小:2.97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学第十章中药常识和基础理论PPT文档.ppt

    中药学的含义,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基本知识,产地、采集、干燥、贮存,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用法*,第一节中药材的产地与采制贮存,1、存在伪劣药材2、来源于同一科,不同品系者,存在品种之间的差异。3、来源于同一品种者,不存在品种的优劣,但是存在质量的差异。,3.、药的品种混乱,存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要求写正名,药典收载的品种,以药典名称为准。4、来源于不同科,不同品种者,其性能(或功效)存在差异。,一中药的产地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指有明显地域性,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栽培加工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较大,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即一定地域生产的质量好、疗效高的药材,二、确定依据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均有关系,但是判定道地药材的至关重要依据是临床疗效。三、常见的道地药材 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川贝母;江苏的薄荷、苍术;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子,广西的肉桂等均是著名的道地药材。,注意:1、道地药材并非一成不变,可随历史的变迁,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或田七;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因而成为三七新的道地产区。2、进行人工养植,是发展的趋势。,二、中药的采集原则: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进行。抓住时机,选好部位,适时采收。一、植物药 1、全草:多在枝叶生长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进行。特殊:幼嫩全草入药(嫩苗),如茵陈蒿、夏枯草。2、叶:多在植物生长茂盛、花蕾将放或盛开时进行。特殊:“冬桑叶”或“霜桑叶”,则需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3、花类:多在花盛开时采收。有的在含苞欲放时采集。(1)多数为分批次采集。(2)特殊:红花宜在花冠由黄变为橙色时采收。金银花、槐花、辛夷,必须采取含苞待放的花蕾。月季花在刚开放时候采摘最好。蒲黄等花粉类药材应当在花朵完全盛开后采收。,4、果实和种子类:(1)多数应在果实成熟时或将要成熟时采摘,如枸杞子、山楂、川楝子等。(2)特殊:以幼果入药,不能待成熟后采收,如枳实、青皮、藏青果等,应按要求及时采收。浆果容易变质,最好在略成熟时清晨或傍晚采收,如枸杞子、桑葚、女贞子等。以种子入药者,通常在果实完全成熟后采收,如沙苑子、菟丝子、车前子等。种子成熟后易脱落,或外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应当在刚成熟时采集,如牵牛子、小茴香等。,5、根和根茎类:(1)一般在于秋末或春初采集(农历二、八月)。因为此时植物的根或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高,这时采集产量和质量均佳。如天麻、葛根、苍术、桔梗、大黄等。(2)特殊:有个别药物其采收时节不同,如半夏、延胡索等,多于夏季采收为宜。,6、树皮和根皮类:(1)树皮:一般于春、夏时节(清明到夏至之间)植物生长旺盛,体内浆液充沛,且树皮易于剥离的时节采收,如黄柏、杜仲、厚朴等;但是肉桂除外,多于十月,含油多时剥离。注意:有些草本植物的生产周期长,要注意保护药才资源,避免伐树取皮或者环剥树皮。(2)根皮: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地骨皮、牡丹皮、桑白皮等。,二、动物药: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三、矿物药:多随时采收。,三、中药的炮制,一、炮制的含义:是药物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二、炮制的目的:1、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3、改变药物的性能,适应病情需要。,5、除去非药用部分,纯净药物。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三、炮制的方法:(一)修制法:1、纯净处理:挑、拣、簸、筛、刮、刷。2、粉碎处理:捣、碾、镑、锉。3、切制处理:切、铡。(二)水制法:1、洗 2、润 3、泡 4、漂 5、水飞。,(三)火制法:1、炒:炒黄、炒焦、炒炭、烫炒。2、炙:蜜炙、酒炙、醋炙、姜汁炙、盐水炙、童便炙。3、煅:明煅、密闭煅。(四)水火共制法:1、煮 2、蒸 3、单 4、淬。(五)其它制法:1、制霜 2、发酵 3、发芽。,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自学),*,*,性能,指药物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和作用,是药物偏性的体现。,以偏纠偏,药物的偏性,人体阴阳的偏性,偏盛偏衰,寒性热性,实寒实热虚寒虚热,(一)四气,寒凉温热,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平性:作用平和的药物,1、根据“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则,药性寒凉或温热的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热证或寒证,为什么?,问题:,(二)五味,辛 甘 酸 苦 咸 淡,能散能行,能补能和能缓,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下能软,能渗能利,能散、能行,辛,发散、发汗,各种表证,行气、行血,气滞、血瘀证,能补、能和、能缓,甘,补益,调和,缓急,诸虚证,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拘挛疼痛,能收 能涩,酸,收敛,固涩,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固崩止带,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能泄、能燥,苦,通 降 清泄、泄、泄,燥湿,清热燥湿,湿热证,实热火毒,便秘淋证,咳嗽气喘,能下、能软,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瘰疬瘿瘤癥瘕痞块,大便秘结,能渗、能利(淡渗利水),淡,渗利小便,水肿,小便不利,为什么药性寒凉或温热的药不能解决所有的热证或寒证?(性、味结合,疗效确切),寒凉 苦 清热泄火 实热内盛,性 味 功效 应用,寒凉 甘 清热滋阴 阴虚内热,温热 甘 散寒助阳 阳虚内寒,温热 甘、辛 温阳散寒 阳虚内寒 活血止痛 寒湿痹痛,2、性、味完全相同的药物是否意味着其作用完全相同?(否),问题:,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称归经。,(三)归经:,药物 性味 归经 应用黄芩 苦寒 肺经 清上焦肺火黄连 苦寒 胃经 清中焦胃火黄柏 苦寒 肾经 清下焦相火,药物的归经与性味的关系,1、性同,味不同,功效各异2、味同,性不同,功效各异3、性味皆同,归经不同,疗效各异4、味多,归经多,功效亦多,P150,总结:,上升提举,向内收敛,向外发散,下达降逆,升,降,浮,沉,(四)升降浮沉,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药性,病势(例),中气下陷,咳嗽气喘,风寒束肺,久泻久咳,五、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一、中药“毒”的含义 1西汉以前是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2东汉以后的毒药主要是指对机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3药物的偏性,二、产生中药毒性反应的因素 三、怎样对待有毒及无毒的药物?1临床使用有毒中药应该防止两种片面观点:使用无毒药物,盲目加大剂量使用有毒药物过分谨慎2保持“有毒观念,无毒用药态度”3 有毒药物有可利用的一面4正确对待古代文献中有关毒性的记载,出现毒性,无效,第三节、中药的应用,配伍,用药禁忌(自学),中药的用量(自学),中药的煎服法(自学),*,:单味药治疗,配伍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须,麻黄桂枝,辛、温发汗解表,增强疗效,同属辛温解表药,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以增效,相使,茯苓(主药)白术(辅药),利水渗湿补气利水,脾虚水肿,提高疗效,两药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相畏,半夏(有毒),生姜,半夏畏生姜,相杀,生姜杀半夏,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使其减轻或消失。,一药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莱菔子,相恶:一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减弱,人参,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能减弱或消除另一药的功效:两药合用产生毒副作用,: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配伍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增效的结果,临床提倡使用,减毒的结果,临床积极利用,增毒或减效,临床避免使用,:单味药治疗,二、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主要内容: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黄畏朴硝 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憎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山棱 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区别:十九畏与配伍关系中“相畏”(三)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二、妊娠用药禁忌1.含义: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外,禁忌使用的某些药物。2.分类,不利于母体不利于胎儿不利于优生优育,均为用药禁忌,(1)禁用药:剧毒药;药性峻猛;堕胎作用强(2)慎用药:活血祛瘀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丹皮 行气药:枳实,枳壳 攻下药:大黄、蕃泻叶、芦荟、芒硝 温里药部分:附子、肉桂 性质滑利之品:冬葵子、滑石、薏苡仁3.注意:妊娠禁忌药不宜作为堕胎药物,三、病证用药禁忌某类或者某种病证应该避免使用的药物。四、服药的食忌1.含义:服药期间禁忌进食某些食物,俗称“忌口”。2.原则:(1)忌防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2)忌对病证不利的食物;(3)忌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一、剂量的含义:达到一定治疗目的,所应用的单味药的剂量,又称为用量。剂量的内容:单味药常用有效量 药物间的相对用量 药物的实际利用量(一)单味药的常用有效量1.含义:药物作用于机体后,能够产生特定生物效应的量。,三、中药的用量,2.确定:获得最大效应,且不良反应最小的量3.疗效与剂量的关系:(1)剂量 疗效(2)剂量超过一定范围(二)药物间的相对用量(三)药物的实际用量二、剂量单位1.古代剂量单位:重量、度量、容量、数量等。,毒副效应疗效下降相反效应,2.现在:(1)明清:16进制,1斤16两160钱(2)1979年公制:Kg(3)换算:1斤500g 1两30 g 1钱3 g 1分0.3 g 1厘0.03 g三、确定剂量的依据(一)药物方面1.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不宜大 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宜大,2.药材质地: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310 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 用量宜重(1030 g)鲜品用量宜较大(无毒:3060 g)3.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用量稍大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用量宜轻4.毒性(有毒无毒):无毒药物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二)应用方面1.方药配伍:药物单味使用时,用量可稍大入复方用量稍小,同一味药物在复方中作为主药时,一般较辅药时为重。2.剂型:汤剂用量较丸散剂用量稍大(三)患者方面:与年龄(老人、小孩)、性别(男女对某些药物代谢不同)、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等有关。,四、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给药途径(自学)中药的剂型(自学)汤剂的煎煮方法(也不讲了)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为好,多数药物可同煎,另有些药有特殊煎法:如1.先煎(1)介壳、矿石类,因其质重,难煎(2)植物药有效成分不易溶出(3)某些毒性药物,2.后下(1)气味芳香之药物,借其挥发油取效(2)有效成分不耐煎煮3.包煎 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4.另炖或另煎(1)某些贵重药,为保存其有效成分,如(人参、西洋参、鹿茸。(2)贵重而又难于煎出的药,如:羚羊角。,5.溶化(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阿胶、饴糖、龟胶、鹿胶、虎骨胶)。6.泡服含挥发油,易出味,用量又小的药(西红花、肉桂、番泻叶、胖大海)。7.冲服散剂、丹剂、小丸(琥珀未、珍珠未、牛黄未、芒硝、玄明粉、田三七未、紫雪丹、六神丸。),中药的服法,一、服药时间1.清晨空腹服用:驱虫药,峻下逐水药2.饭前服用:攻下药,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3.饭后服用:消食药,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4.特殊情况;(1)安神药睡前0.51h服用(2)截疟药疟疾发作前服用,(3)缓下通便药睡前服用(4)涩精止遗药睡前服二、服药的多少1.一般情况:1日1剂,23次服用,每次 100150ml左右2.特殊:(1)呕吐病人:少量频服(2)药力峻猛:中病即止三、服药的冷热:1.一般温服2.特殊:(1)热药寒服(2)寒药热服,思考题,1、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性味 相同的中药其治疗作用不完全同?2、五味各有哪些治疗作用?3、中药“七情”配伍的关系如何?4、“七情”中的相反和“十八反”的意义有何不同?,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学第十章中药常识和基础理论PPT文档.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