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精选文档.ppt

    • 资源ID:4581422       资源大小:2.32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精选文档.ppt

    内容提要,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 学前儿童的心身疾病,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概念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其表现 3、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4、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5、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重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2、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防治难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一、心理卫生的概念,早期:,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临床症状,身心都符合正常发展标准,具有良好适应性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持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健康人的心理保健,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现在:,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观念、行为、兴趣、个性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失调,亦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2、心理疾病,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加强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和增进婴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婴幼儿年龄尚小,经验与能力都很欠缺,而且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1、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2、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3、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愉快,3、人际关系和谐,4、行为统一协调,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认知方面一般表现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较强。,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积极情感总是多于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乐于与人交往,合群、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5、性格乐观开朗,具有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强,谦虚、诚实、勇敢、热情、慷慨等性格特征。,6、自我意识良好,能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们身上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观念占优势。,四、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理因素,(二)心理因素,1、遗传因素,2、胎内环境,3、脑损伤或疾病,4、生长发育迟缓,1、气质与性格,2、需要与动机,3、情绪,4、自我意识,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不良的胎内环境造成的某些素质缺陷可成为儿童心理发育的障碍。,分娩中的脑损伤、脑外伤及脑瘤、传染性脑疾病等使脑细胞受损。,发育过于迟缓,水平过低,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托马斯等把儿童的气质分成三种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兴奋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更易产生攻击行为、焦虑、敌意等。,性格内向、胆小惧怕、沉默;外向、暴躁攻击、发脾气,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导致问题行为。,动机冲突若不及时和妥善地解决,就会造成强烈的情绪波动。,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和障碍。焦虑和恐惧影响比较明显。,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个性的健全发展。,(三)社会因素,1、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父母离异孤僻、自卑、胆怯、冷漠 自虐、撒谎、多动、讲脏话。,不良的家庭氛围,儿童心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容易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不讲礼貌。,家庭氛围,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父母吵闹行为紊乱、夜惊、梦魇、遗尿症。,家长素质,教育态度和方式,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那里模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2、托幼机构,3、社会生活环境,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同伴关系,容易产生独占、攻击、粗暴或胆怯、孤独、不合群等行为,严重阻碍儿童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居住在高层住宅或单元楼的儿童易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看电视过多的儿童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孤独、沉默,自我中心,学到侵犯性行为。,粗暴的态度易导致儿童紧张、胆怯,,学前儿童的某些心理问题与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策略,1、培养儿童的自尊、社会性和自主性。,2、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养态度要一致。,3、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措施,1、行为矫正法,2、游戏矫治法,3、家庭治疗法,4、团体训练法,5、动物辅助治疗法,此外,父母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自我心理保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托幼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重视儿童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能力,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一)看是否有某些行为表现,大多数幼儿都有他却没有,或大部分幼儿没有他却有,都可能不正常。,(二)看行为表现的程度,(三)看个体的发展状况,行为表现的严重性超出了大多数孩子的表现程度,也属不正常。,身心发展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的现象,很可能不正常。,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是相对的,并非泾渭分明。,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一)情绪障碍 儿童期恐惧 屏气发作 暴怒发作 分离焦虑(二)睡眠障碍 夜惊 梦魇(三)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呕吐(四)排泄障碍 遗尿症,(五)言语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口吃(六)品行障碍 攻击性行为 说谎(七)神经性习惯 吮手指 咬指甲 习惯性阴部摩擦(八)其它心理障碍 多动症 选择性缄默,儿童期恐惧,表 现:,原因:,对特定的事物或情景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和回避反应。,(1)特殊刺激引起的直接经验。,(2)共鸣性的学习。,(1)鼓励儿童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恐惧对象(米勒),(3)受恐吓的结果。,防治:,(2)禁止恐吓威胁儿童,禁止看恐怖影视、图片。,(3)培养儿童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4)采用模拟示范法和系统脱敏法矫治。,情绪障碍,屏气发作,原因:,在遇到发怒、惊恐或不如意的事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旋即发生呼吸暂停。,(1)由某种心理诱因的触发。,(2)机体缺铁所致。约30有家族史。,(1)尽量消除可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防治:,(2)正确教养,不要溺爱孩子。,(3)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同时注意合理的膳食。,(4)孩子发作时,家长要镇静,待其恢复后设法转移其紧张情绪。,情绪障碍,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神经症。3岁以下的小儿比较多见,(5)必要时服用镇静剂。,表现:,暴怒发作,表 现:,原因:,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或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头发等过火行为。,通过学习而产生,儿童发作(遭受挫折)大人让步(结局强化了行为);其他儿童模仿获得这种行为。,(1)从小培养儿童讲道理、懂道理。第一次发作 时,家长不要妥协。,防治:,(2)培养儿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3)严重者给予行为治疗。,情绪障碍,分离焦虑,表 现:,原因:,与亲人特别是父母分离时,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如烦躁不安,害怕想象中的危险,哭泣,脾气大等。有的还伴有做恶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跳、多汗、乏力等症状。,(1)不良的环境。,(2)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如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1)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合理要求,既不溺爱,也不苛求。,防治:,(2)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3)教师要特别关心、与之交谈,鼓励与他人交往。,情绪障碍,(3)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夜惊,原因:,入睡后不久,突然坐起来,尖叫哭喊,两眼瞪直或紧闭,极为惊恐。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等症状。难以唤醒或哄他安静下来。数分钟后自行入睡,醒后完全遗忘。,心理因素与父母分离,亲人伤亡,父母吵架或离异,受到严厉 惩罚;睡前看了惊险的电视,听了情节紧张的故事。,(1)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心理诱因,减少情绪紧张。,防治:,(2)改变不良环境。注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3)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4-7岁的儿童较为多见。,环境因素室温过高、空气污浊,手压胸口,晚餐过饱。,生理因素鼻咽部疾病致使呼吸不畅,患肠寄生虫病。,表现:,梦魇,原因:,做噩梦时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剧,自觉全身不能动弹,常被惊醒。醒后仍有明显的情绪失常,紧张、害怕、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对梦境有片断记忆。,(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有尚未解决的内心矛盾冲突。,(1)消除内心矛盾冲突,缓解情绪紧张。,防治:,(2)及时治疗躯体疾病。,(3)生活有规律。,睡眠障碍,是指以做噩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多见于学前期儿童。,(2)躯体患病(上呼吸道感染、肠寄生虫病)。,(3)睡眠和饮食习惯不良。,表 现:,梦游(睡行症),原因:,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或做些机械动作。表情呆滞,神态迷惘,步态不稳,难以唤醒。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然后上床入睡或睡在别处。醒后完全遗忘。,(1)与儿童大脑皮质抑制功能不完善有 关,身体疲劳、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 是主要诱因。,(1)功能性的,不需进行特殊治疗。,防治:,(2)非功能性的,要消除引起紧张、恐惧的各种因素,避免过度 疲劳,不要在儿童面前谈论梦游情况,发作时应予以保护。,(3)对经常发作的,要求助医生。,睡眠障碍,(2)与机体疾病也有关系。,(3)家庭遗传。,表 现:,神经性厌食,原因:,长期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极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喂食,即刻引起呕吐。,(1)过分注意孩子进食或强迫进食。,(1)建立有规律的膳食制度,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治:,(2)创造愉快的进餐气氛。,(3)增加孩子的活动量,使其有饥饿感。,进食障碍,(2)进食前活动过度。,表 现:,(3)进餐气氛不良。,(4)不良的饮食习惯。,神经性呕吐,原因:,在进食后或某种特定情境下突然呕吐。呕吐时无痛苦。80%以上患者起病于6岁前。,(1)最初由饮食不当或过饱引起。,(1)改变不良的喂养方式,不要强迫小儿进食。,防治:,(2)消除引起紧张的各种因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3)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进食障碍,(2)精神紧张所致。如受到强烈惊吓,家庭关系紧张,对新环境 不适应,突然离开亲人等。,表 现:,(4)呕吐严重者及早送医院诊治。,遗尿症,原因:,5岁以后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男孩多于女孩。,器质性遗尿症因躯体疾病引起。如膀胱炎、蛲虫病、糖尿病等。,(1)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防治:,(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白天避免过累、晚间适当控制饮水、夜间定时唤醒排尿)。,(3)加强自觉排尿的训练。,排泄障碍,属于儿童行为障碍中的排泄障碍。,功能性遗尿症由心理因素引起。如强烈的精神刺激、夜间 睡眠过深、排尿习惯不良、有心理障碍。,表 现:,(4)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原因:,口语明显落后同龄儿童,到相应年龄仍不能讲完整的句子,甚至仅能讲少数单词,有的表现为讲话词不达意或构音不清。,(1)脑组织的有关部位功能发育不完善。,(3)听力障碍、婴儿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精神病。,矫治:,(1)采用神经营养治疗,促进大脑发育,完善语言功能。,(2)进行言语训练。(倾听声音并告之名称模仿教师口型发音听语音指物指物说名称口语对话念儿歌),言语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迟缓而造成的言语障碍。可分为接受性言语障碍和表达性言语障碍。,(2)缺少言语刺激、教育和训练。,表 现:,口吃,原因:,(1)发音障碍在某个字音或单词上停顿、重复、延长。,(2)肌肉紧张呼吸和发音器官紧张性痉挛。,(4)伴有其他心理异常易兴奋、易激惹、胆小、睡眼障碍。,防治:,(1)精神创伤。,(2)模仿。,言语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节奏障碍。它是指说话的时候不自主地在字音或字句上,表现出不正确的停顿、延长和重复现象。男孩比女孩多2-4倍。,(3)伴随动作跺脚、摇头、挤眼、歪嘴。,表 现:,(3)成人教育上的失误。,(4)躯体疾病。,(1)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2)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3)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小儿说话。,(4)多让幼儿练习朗诵、唱歌。,9/10的儿童口吃是因发育迟缓而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原因:,(1)侵犯他人身体。(踢、打、抓、咬),(1)疏泄情绪,保护自己。,(3)家教不当。如过分溺爱、怕孩子吃亏、经常惩罚。,防治:,(1)改变不当的家教方式,让幼儿远离暴力和不良诱因。,(2)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调整情绪、对待挫折。,品行障碍,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2)观察模仿。,表 现:,(3)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4)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示范法、消退法、暂时隔离法),(2)毁坏物品。(撕、扔、踩),(3)言语攻击。(讥笑、讽刺、诽谤、谩骂),说谎,原因:,无意说谎由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低。,(1)教育儿童诚实做人。,防治:,(2)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气氛。,(3)成人注意言传身教。,品行障碍,有意说谎(1)逃避责备或惩罚;(2)想报复他 人,引起他人注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4)及时揭穿儿童的谎言,不让其谎话得逞。,吮吸手指,原因:,经常或几乎整天吮吸手指,常固定吮吸某一手指。,(1)早期喂养不当,或不能按时得到足够的食物。,防治:,(1)运用正确方法喂足喂好婴儿。,(2)丰富儿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消除寂寞感。,不良习惯,(2)生活环境单调,缺少玩具和爱抚。,表 现:,(3)给予爱护和同情,使之在心理上获得满足。,(4)在手指上涂抹苦味剂。,咬指甲,原因:,经常不由自主地咬去长出的指甲,甚至吃掉指甲。在3-6岁幼儿中发病较高。,(1)为了缓解心理紧张。,防治:,(1)消除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2)引导儿童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不良习惯,(2)模仿父母或同伴的行为。,表 现:,(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在指甲上涂苦药或辣椒汁。,(5)严重者进行行为治疗。,习惯性阴部摩擦,原因:,抚弄或磨擦外生殖器。,(1)局部不洁或疾病引起瘙痒,小儿磨擦止痒,渐成习惯。,防治:,(1)偶然出现,可分散其注意力。,(2)积极治疗或消除阴部刺激原因。,不良习惯,(2)因寂寞而玩弄或大人逗玩,使小儿养成习惯动作。,表 现:,(3)不要穿紧身内裤。,(4)养成上床就睡,醒来就起的习惯。,(5)发作时,没法转移他的注意力。,(3)不当的教育方法使儿童偶然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多动症,原因:,矫治:,(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85%)(孕期疾病、分娩异常、脑外伤),(3)神经生化因素。(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儿茶酚胺水平不足),(1)遗传因素。(40%),(1)调整家庭环境,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2)严格作息制度,增加文体活动。,是多动综合症的简称。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一般在3岁左右就会起病。男孩多于女孩。,(1)活动过度。,特征:,(2)注意涣散。,(3)行为冲动。,(4)学习困难。,(4)铅中毒或食品添加剂。,(3)行为治疗和饮食治疗。,(5)家庭和社会因素。(父母责任角色不当和养育方式失误),选择性缄默症,原因:,矫治:,(1)患儿病前有个性缺陷。如敏感、胆怯、害羞等。,(1)避免精神刺激。,(2)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是指已经获得语言能力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多在岁时起病,女孩多见。,在某些场合拒绝讲话,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则能正常交流。缄默时,可以用手势、点头、摇头等躯体语言进行交流,有时也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表现:,(2)幼年时有精神创伤的经历。如父母关系不和 及离异,受虐待等。,(3)采取转移法。如陪患儿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4)行为矫正。可用患儿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激励其说话。,(5)药物治疗。,孤独症(自闭症),原因:,矫治:,(1)主要由生物因素所致。如遗传、孕母病毒感染、宫内窒息等。,(1)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2)给患儿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于3岁以内,起病缓慢。,(1)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对亲人没有依恋。对周围的事不关心,目光游移不定),症状:,(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4)智力异常。(70%落后、20%在正常范围,10%智力超常),(2)早期生活环境缺乏情绪交流,无语言交往。,(3)要有信心。,(5)感觉异常。(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一)什么是心身疾病,1、定义,2、心身疾病的特点,狭义的,广义的,(1)心身疾病必须具有与躯体症状相关的体征。,(2)发病原因是社会心理因素或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3)通常涉及到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4)同样强度、性质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一般人只引起正常范围内的生理 反应,而对心身疾病易患者则可引起病理生理反应。,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和病程的演变过程起重要作用,并呈现躯体症状的一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神经性皮炎。,还包括心身障碍。心身障碍是指心理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生理功能紊乱,但未出现明显的组织损害。如神经性呕吐、厌食、功能性遗尿、肥胖症等。,(5)遗传和个性特征对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个性特征的人易罹患 一定“靶器官”的心身疾病。,(6)有些病人可以提供较准确的社会心理因素致病过程,大部分病人不了解社会 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能感到某种心理因素能加重自己的病情。,3、心身疾病的范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枯草热。,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过敏、神经性呕吐和食道 贲门或幽门痉挛等。,泌尿生殖系统:月经紊乱、阳萎、痛经、经前紧张症、神经性多尿症等。,内分泌代谢系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症等。,皮肤:神经性皮炎、斑秃、过敏性皮炎、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等。,肌肉骨骼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紧张性头痛等。,神经系统:偏头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等。,(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1、应激的致病作用,3、家长的态度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孩子病后,有些家长处于适应不良的状态(过分焦虑、抑郁;过分包办、过度保护;厌弃、迁怒等)对患儿躯体疾病可产生不利影响。,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来影响躯体。,与某些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应激引起情绪紧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活动增强而导致生理功能失常和免疫机制受抑制。,2、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反应类型的影响,(三)学前儿童常见的心身疾病,治疗:,情绪因素可直接引起哮喘发作;家庭因素有间接促发作用。,(1)避免接触致敏源。,(2)药物治疗。,是由多种刺激因素引起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男孩与女孩发病率之比约2:1,(1)过敏体质。,病因:,(2)致敏源。,(3)心理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促使疾病的发作。,(3)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心理治疗.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催眠、暗示、松弛训练。,支气管哮喘,儿童期溃疡病,治疗:,(1)传统治疗。,(2)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1)情绪因素。经常或间歇的强烈紧张状态(好胜心强、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过高、娇生惯养和依赖性强),病因:,()性格特征。情绪不稳定型、依赖性强。,(3)遗传因素。36.5有溃疡病家族史。,(3)应用某些药物减轻焦虑和抑郁。,心理疾病的症状,1.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夜惊、夜游、梦痍(经常被噩梦惊醒)。2.情绪障碍。持续的心情低落、消极观念、兴趣减退、话少、活动减少;或情绪高涨、高兴愉悦甚至欣喜若狂及易恼怒、脾气急躁、言语多、自我评价高或夸大、行为卤莽。3.应激相关障碍。由强大的精神刺激或持续不断不愉快处境导致抑郁、焦虑、害怕情绪,警惕性增高、失眠、过分担心,遇到与刺激相似境遇感到痛苦。4.精神障碍。思维特殊,有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或言语中心思想无法琢磨、行为异常、自言自语、表情淡漠、疏远亲人、生活懒散,部分病人有敌意、冲动,此类病人多不认为自己得病。5.焦虑障碍。莫名奇妙的紧张、恐惧、坐立不安,不时心慌出汗,症状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症状出现前不可预测。6.强迫障碍。有明知没必要却控制不住的情绪、观念和动作,如反复询问、反复想一件事情、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重复做某一动作,患者对此痛苦不堪,却无法摆脱。7.恐惧障碍。患者对某种环境、任务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自已知道过分害怕不合情理,但不能克服,多用逃避方式应付恐惧。,心理疾病的症状,8.疑病障碍。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多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就医检查。医生解释和医学检查的阴性结果不能打消其顾虑,即身体有某种器质性病变,也不能解释患者所诉症状的性质和程度。9.疼痛障碍。持续、严重的疼痛,疼痛不能用生理现象或躯体疾病作出合理解释,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因素直接导致疼痛的发生。经检查未发现疼痛相应的躯体病变。10.神经衰弱。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多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11.进食障碍。(1)神经性厌食,多伴有神经性呕吐,多表现在爱美的青少年女性身上。为降低体重故意限制饮食,回避可导致发胖的食物,自我诱发呕吐、自我诱发排便、过度运动或服用利尿剂,导致厌食、消瘦、闭经、虚弱。(2)神经性贪食。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泄、禁食等方法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神经性贪食者常有神经性厌食病史。12.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明确的躯体疾病或脑部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哮喘、肝脏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脑血管疾病等。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充分。同时伴有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个性改变、意识障碍。以及兴奋、躁动、胡言乱语、易喜易怒、情感脆弱等。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工作、学习能力受损。13.性心理障碍。阳痿早泄、性冷淡、异装癖、恋物癖、窥阴癖、露阴癖。,见习作业,1、记录幼儿园一周食谱2、了解见习班级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3、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表现,作业题,1、名词解释:健康、心理卫生、多动症、心身疾病2、问答题(1)婴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2)如何预防和矫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3)患多动症的儿童主要有哪些表现?应如何进行矫治?,课堂练习,一、填空1、心理是指维持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 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 的心理原则、方法和措施。2、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情绪稳定愉快、人际关系和谐、。3、同伴关系是幼儿 发展的基本途径。4、幼儿在5岁或5岁以上,仍不能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称。5、儿童遗尿症有两大类:遗尿症和性遗尿症。6、已经排除了各种躯体疾病的遗尿症称。7、口吃为常见的,它的发生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缺陷,而是与 有关。8、幼儿吮吸手指,多与,或缺少 及不能满足其吮吸欲望有一定关系。9、儿童期多动综合症是一类以 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选择,1、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A.正常的智力水平 B.适度的情绪反应 C.融洽的人际关系 D.良好的性格特征2、学前儿童个性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为:.托幼机构B.家庭 C.社区 D.社会3、下列哪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A.支配型 B.溺爱型 C.忽略型 D.民主型4、咬指甲癖在 年龄的儿童中发病较高。A.36岁 B.25岁 C.34岁 D.47岁5、一些心理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这类疾病如哮喘等称:.心理疾病 B.心身疾病 C.身心疾病 D.身体疾病,判断,1、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是泾渭分明的。2、儿童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恐惧对象。3、儿童期恐惧就是儿童期恐怖症。4、梦游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男孩梦游多于女孩。5、精神性尿频不是遗尿症。6、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般智力低下。7、因发育迟缓而发生的口吃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8、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般有听力障碍9、治疗学前儿童多动症,宜使用药物治疗。10、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语言障碍。,课堂练习答案,一、填空1、心理疾病 不健康心理2、智力发展正常 行为统一协调 性格乐观开朗 自我意识良好3、亲社会行为4、遗尿症5、器质性 功能性6、功能性 7、语言节奏障碍 心理状态8、生活环境单调 爱抚9、注意障碍二、选择1.A 2.B 3.D 4.A 5.B三、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的、反应不甚剧烈且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能与现实保持接触的暂时心理紊乱。,心理问题如果持续时间长,症状逐渐加重,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是心理障碍,胎内环境,(1)营养不良的影响:造成先天畸形、出生时体重轻、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异常、智力发展迟缓等缺陷,(2)患病或用药不慎的影响。高血压、肾炎、贫血、关节炎、低热、先兆流产、经常感冒,都可能与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有关。感染流感病毒可引起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影响出生后心理的正常发展。服用大剂量的抗癫痫类药物,可使胎儿发生唇裂、腭裂、小头畸形、心脏畸形等,出生后发育迟缓、智力迟钝;服用镇静催眠药,也可导致儿童的发育迟缓。,(3)情绪状态的影响。精神受到刺激会造成过度心理紧张,从而引起胎儿的发育异常和障碍。孕妇过激的情绪会使内分泌腺尤其是肾上腺分泌出与情绪平衡时所分泌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激素,使细胞新陈代谢发生变化,血液内的合成物也发生变化,这些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神经系统畸形,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和密特曼的观点(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3)生活的理想和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控制与表达;(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WHO提出的标准:(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豁达乐观(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自控能力良好,能适应复杂环境(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人缘好,保持心情愉快(4)道德行为。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明辨真伪、善恶,明辨是非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其它人提出的标准(1)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适当地表达情绪(6)健全的人格,大部分中国学者的观点(1)认知功能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客观(5)个性结构完整(6)人际关系协调(7)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9)行为表现规范(10)活动效能吻龄,游戏治疗,动物辅助治疗,不良习惯,梦魇,攻击性行为,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在接受训练,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的心理健康,专制型,(1)顺从、屈服,缺乏主见和创造性,易形成压抑、焦虑、怨恨和 自卑的心理,从而丧失信心和勇气,正直、诚实、善良、活泼、开朗、关心他人,(2)反抗、固执、对人粗暴、缺乏理智,易产生逆反的心理,(3)逃避、空想,缺乏理想与志向,推卸责任,易产生逃学、离家 出走,甚至自杀等严重事件,溺爱型,(1)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和不知关心他人,(2)依赖、懦弱、缺乏独立性,适应能力差。,放任型或冷漠型,(1)情绪不稳定,攻击老师,对抗家长,(2)冷酷无情,往往行为残忍,欺负小朋友,虐待小动物;,(3)嫉妒、孤僻、不合群的心理和放荡等不良行为,虽然独立性强,但不够友好,缺少责任感,民主型,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精选文档.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