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pptx

    • 资源ID:4541295       资源大小:537.43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pptx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卡尔马克思(1818-1883),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代表作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哲学的贫困(1847)共产党宣言(1848)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剩余价值理论(1862-1863)资本论(1865&1885&189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发展动力,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竞争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推动力 1、竞争迫使资本家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资本积聚;资本集中)2、竞争形成生产价格,资本主义的扩张,直到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的对外关系是以商人资本为中介,并没有必然地改变被引入世界市场的其他社会。“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一旦工业资本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征服就能够通过开始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作用。“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资本主义扩张,爱尔兰的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迅速,在亚洲如印度、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缓慢,原因,土地私有,乡村经济为基础,农业和手工业联合,评价,马克思认为,即使不用扩张到周围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原则上将资本主义也能够自我存在和发展。在殖民主义的论述中,不仅说明了资本主义掠夺政策对非资本主义的影响,也指出了非资本主义社会变化对英国和欧洲社会的影响。现实意义:跨国公司为了寻求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和更广阔市场,罗莎卢森堡(1871-1919),国际共产主义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代表作品:社会改良还是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停滞和进步资本积累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1、补充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2、非资本主义领域存在是资本积累前提,3、对非资本主义争夺导致战争,在扩大再生产中,如果除工人阶级外,没有其他阶级存在,作为一个阶级的资本家就无法处理剩余货物,从而把剩余价值变为货币,并由此积累资本。,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及与之相应的资本主义生产物/只有在资本主义外部,无条件地通过非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阶层及社会形态,才能找到购买者,为争夺非资本主义领域的控制权,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通过殖民政策、国际借款制度、划分势力范围等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大国间对非资本主义领域的争夺必然导致战争。,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积累,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来看,具备着两个不同的方面:一、商品市场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场所工厂、矿山及农场。若单从这一方面看,资本积累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它的最重要的阶段,是资本家和工资劳动者之间的交易。二、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出现的。它的主要方法是殖民政策,国际借款制度,势力范围政策和战争。在这里是完全赤裸裸的政治上暴力和权利的掠夺中。“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永久性”,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原始积累:西方资本将第三世界劳动力拖入世界劳动分工而没有付给其再生产成本资本掠夺了自然环境而没有付出环境恢复费用当资本过度使用基础设施当资本付给工人的工资低于再生产成本,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一、定义“帝国主义是一个政治名词,用来表达在争夺尚未被侵占的非资本主义环境的竞争中所进行的资本积累”“帝国主义的实质就是资本的统治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到新的地区,就在于这些国家为了争夺这种新的地区展开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竞争。”二、帝国主义是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最终的帝国主义阶段”“对于资本而言,积累的停顿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扩大发展的停止,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崩溃的客观历史必然性。这个就是资本主义在历史生命上的最后阶段,帝国主义所表现的矛盾行动的道理。虽是延长资本主义寿命的方法,它也是带领资本主义走向迅速结束的一个可靠手段。,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三、手段及影响 为了争夺非资本主义领域的控制权,资本主义国家必须通过殖民政策、国际借款制度、划分势力范围等谋求自己利益,也必然会导致战争;实行保护关税防止外国商品侵入国内的费资本主义市场;资本的世界竞争导致了军国主义和军备竞赛以及战争的发生。帝国主义将继续沿用马克思所谓的“原始积累”的方式,资本主义必须利用这种新的“掠夺”方式来补偿由其内部矛盾运动而产生的内部不平衡。,评价,1、提出了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提出了帝国主义是一个历史阶段,发展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从再生产过程中流通的要求而不是从生产领域来看帝国主义的形成现实意义:1、美国公然或隐蔽支持一些地区的“颜色革命”,如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基辅的美国大使馆有750名员工)。这些行动构成了其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部分,目标是控制俄罗斯和中国的边陲。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将“结构调整”项目强加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身上,制造了60多个崩溃和几近崩溃的国家。3、污染严重产业转移。,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1858 1940),英国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霍布森是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因为他最早提供了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系统的理论著作,他制定了第一个详细论证的帝国主义理论,代表作品:贫穷问题社会问题帝国主义研究自由主义的危机战后的民主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民主和变化中的文明,霍布森的帝国主义理论,一、定义“新帝国主义和老帝国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一个日益强盛的帝国的野心,已经为几个互相竞争的帝国的理论和实践所代替,其中每个帝国都同样渴望扩大政治势力和获得商业利益;第二,金融利益或投资利益统治着商业利益。”他认为帝国主义是一种政策,反映的是现代的关系 二、产生的经济根源“国内消费不足论”垄断增加利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大部分垄断利润节省,储蓄增加 国内投资机会受限,储蓄超过投资 过量储蓄导致长期需求短缺,寻找出路 资本输出能为过量储蓄提供出口【解决方法:改变收入分配】,霍布森的帝国主义理论,三、帝国主义经济上无效率 利用总量的经济与人口统计,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说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花费巨大开支使一个征服地区不受其他帝国主义的插手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要求用自由贸易代替帝国主义】四、帝国主义的寄生性 英国在十九世纪末每年对外投资收入比国外贸易的利润高出4倍以上。表现:金融家、从事对外投资的资本家,依靠大量对外投资的收入,成为“坐享贡款的阶级”。(金融家控制商人)影响:依靠政府扩张的企业;侵入工人阶级内部(统治阶级收买下层),霍布森的帝国主义理论,五、政治上发动和军事侵略 1、政治反动:帝国主义会使专制统治加强,政党腐化。2、对外掠夺:对低等种族的侵略,主要是在亚洲对印度和中国的侵略罪行。【解决办法:政治中逐渐采用联合原则国际帝国主义】,评价,把帝国主义看成一种政策,而不是一个必然历史阶段,所以引出了社会改良主义的结论。在自由主义向垄断主义过渡时期,提出实行自由主义是幻想。现实意义:对外投资的发展;政府对跨国公司的支持;2009G20峰会上,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FBS)、强化IMF职能,监管各国政府财政和金融政策执行情况,金融家通过组织控制政府。,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1900年至1920年间,帝国主义的概念被三人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接着,一种明确的帝国主义理论得以构建,这三位分别是:鲁道夫希法亭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何为“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一般是指更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控制。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它是指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体现在以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方式进行的争夺领土的冲突之中,并且最终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鲁道夫希法亭,鲁道夫希法亭(Rudolf Hilferding 18771941)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 机会主义首领之一,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 表人物之一,经济学家。1904年,在马克思研究丛刊首卷发表长篇论文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使他“在德语民族的社会主义运动中赢得了声誉,被视为思想尖子”。1910年,出版其代表作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希法亭:帝国主义理论1/4,希法亭认为垄断发展中的主角是银行。(eg:德国,其他国家并不如此)马克思分析了划分为三个部分的资本:产业资本、银行资本和商业资本。希法亭认为,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分离,这是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已经不存在。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结合的产物。,希法亭:帝国主义理论2/4,希法亭强调指出,竞争的压力使得资本主义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在世界不同部分的不同自然条件和资源,大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在于降低成本。因此,资本家必定总是为了他们的经营而寻找向他们最大限度开放的领土。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对提高保护水平有直接的兴趣。,希法亭:帝国主义理论3/4,保护主义把世界划分为性质截然不同的国家经济区域,而垄断的兴起意味着保护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帝国主义理论的基础。金融资本对潜在的国家经济区域范围的最大化有着直接的兴趣,此外,还为资本输出寻求各种独占的领域。两者点明了扩张的政策和资本主义强国之间的冲突。,希法亭:帝国主义理论4/4,希法亭把资本输出看作是金融资本的本质特征。希法亭指出,金融资本的经济扩张必然导致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而暴力方法则是殖民政策的本质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说:“暴力方法是殖民政策的实质,没有它就失去其理论基础。”希法亭还分析了金融资本扩张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他说:“资本输出,尤其当它成为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形式,大大地加速推翻一切旧的社会关系,并把整个世界纳入资本主义”。并且,资本输出还导致前资本主义世界对工业化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依附。,评 价,希法亭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建立了金融资本概念,以此概括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成的巨大连锁集团。对“帝国主义”的许多重要“题目”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当然,希法亭的理论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他“过分强调银行的作用”,著名帝国主义理论家迈克尔巴勒特布朗认为,不但银行资本对帝国主义已不那么重要,而且希法亭强调保护主义来保证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利润也证明错了。,小 结,竞争有助于形成垄断,而垄断组织能够对它们与之进行交易的小公司实施控制。因此就存在着形成以等级制的方式组建的大的资本集团的趋势。银行的、产业的和商业的资本是连结在一起的,如金融资本,在这些金融集团中,希法亭把它看做是受银行支配的。因为垄断集团仍不能控制世界市场。它们需要关税的保护,并且试图尽可能远地扩展它们的受保护的市场,和寻求金融资本对扩张主义政策的支持。因为开始了这些论证,希法亭成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的真正创始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Nikolai Ivanovitch Bukharin,18881938),是苏联共产党和第三国际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曾经被誉为苏共“党内头号思想家”。列宁逝世后,他同斯大林站在一起,在战胜“新反对派”和托季联盟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后由于和斯大林的政见分歧于1929年被解职和开除苏共。大清洗时被处决。1988年,苏联最高法院为他平反昭雪。,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1/4,1、帝国主义是一种政策。布哈林认为:“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主义,即生产组织已经相当成熟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政策。”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是与帝国主义政策相联系的,即帝国主义不仅是金融资本的产物,而且金融资本只能实行帝国主义政策。作为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之表现的金融资本,不可能放弃垄断“势力范围”的政策攫取销售市场、原料市场与投资范围的政策。,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2/4,2、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垄断的阶段:“它支撑金融资本的结构;它使全世界服从于金融资本的统治;它以金融资本的生产关系代替古老的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像金融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上限定的时期,即仅限于近几十年一样,作为金融资本政策的帝国主义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世界金融资本主义和银行在国际上有组织地进行统治,是经济现实中不争的事实。”,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3/4,3、帝国主义是同现代资本主义紧密结合的剥削其统治下的居民的世界体系。布哈林认为,世界经济是通过交换把单个经济联结起来而形成的全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关系的体系。国际经济联系的发展,促成了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的体系的发展。,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4/4,布哈林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1.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与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金融资本的征服政策”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3.资本主义结构的内在矛盾是无法消除的,是资本主义社 会及帝国主义无法解决的。,评 价,布哈林的独创之处在于把现有的观念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连贯新颖的体系;其帝国主义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视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来论述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垄断阶段,就说明他已经注意到了全球资本的扩张、世界市场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布哈林对帝国主义的竞争、冲突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论述的比较多,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或说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列宁(Lenin,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世界著名 的俄国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实践家。是苏联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苏维埃国家创始人。列宁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其帝国主义学说的代表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帝国主义理论1/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其特点是: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寄生性或腐朽性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帝国主义理论2/3,以垄断为基础的帝国主义的主要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列宁:帝国主义理论3/3,1915年考茨基炮制了一个所谓的“超帝国主义论”,宣称帝国主义可以进入一个由战争转向和平的“新阶段”,其实质是掩盖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性和帝国主义危机产生革命的必然性。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通过对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极限,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而不只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列宁也并不否认,根据总的趋势,超帝国主义阶段是可能出现的,但他同时强调在实行超帝国主义的世界联合以前,帝国主义就必然会崩溃。,评 价,列宁在其论证中没有对关键性的联系提供充分地分析。垄断、资本输出和世界的分割之间的关系仍然模糊不清。然而,他确实对大的竞争帝国对世界的分割进行了强有力的描述性论述。资本输出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国际化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世界最远角落的延伸,另一方面,权力集中到大的金融资本集团手中,财富流向计生的食利者阶级。,小结1/2,布哈林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国际化的分析与希法亭对金融资本集团形成的分析结合起来,想要说明为什么这些集团是在国家的基础上形成的。竞争的斗争在金融资本时代继续着,但是它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之间的军事和政治竞争的形式。,小结2/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在更低的理论水平上继承了同样的思路,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有关于帝国主义的描述性论述。两人都认为资本输出加速了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两人都讨论了帝国主义中心国的工人如何从“他们的”国家的成功中获得某些(有限的)利益,因而解释了工人阶级民族主义的物质基础,而且两人都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启示1/2,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新发展:1、生产力的新发展。2、生产关系的新变化。3、国内矛盾趋于缓和。4、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特点。,启示2/2,一、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落后的国家,要认清当代新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二、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坚定走社会主义的信念,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战胜帝国主义的思想意识,提高抵制敌对势力分化和西化的能力。,保罗巴兰(Paul Alexander Baran 19101964),巴兰,保罗巴兰(Paul Alexander Baran19101964)生于俄国乌克兰一个医生的家庭,美国当代激进派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1921年随全家移居波兰加入波兰国籍。1925年曾赴莫斯科大学学习经济学。1928年离开莫斯科,前往德国柏林农业研究院工作。这一期间先加入德国共产党青年组织,后又加入德国共产党。1930年推出德国共产党,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932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进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生。194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讲师。1957年发表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被称为战后西方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的帝国主义理论,俄国革命的成功和西欧革命的失败扩大了社会民主党人和共产党人之间的分裂。社会民主党人现在放弃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传统,而共产党人则支持俄国革命并接受“列宁党”的领导。随着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建立以及欧洲各国独立共产党的形成,这种分裂就制度化了。巴兰在1957年出版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把垄断资本当做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停滞的原因,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敌对和战争已经不再成为突出的问题,他是认为不发达国家本身值得研究的第一个主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垄断和停滞,巴兰和斯威齐是“消费不足论”者,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工人有限的购买力而经受持久的需求短缺。斯威齐的观点:如果人们考虑马克思所描述的不同的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持续扩张从逻辑上讲是不可能的。垄断企业不太可能实现足以维持需求的投资。只是要求新的投资来扩大生产消费品的能力,在新的投资和新的生产出的额外消费品的产量之间有一个由市场内部因素加以确定的比例,这样两者只能同步扩大。需求将与产出不等,除非在非生产性使用中(军费等),或通过资本输出找到某种吸收产出的办法。巴兰和斯威齐还认为当每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些大公司在活动的时候,竞争性的斗争事实上已经消失了。在每一个市场上都有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司,而不是一个,但是,它们是为数不多的足以并且已经足以维持一种稳定的“力量均势”的公司。20世纪50年代的“长期繁荣”是世界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它远远超过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任何这样的阶段。中国八大垄断行业:石油、电力、铁路、盐业、烟草、通信、新闻传媒、银行。,二、增长和剩余,古典经济学家和“重农主义者”认为物质剩余是社会或国家可以得到的,超过维持人口和股本不变所需要的产品以上的部分,这种剩余或“净产品”能被用作积累、军事用途或文化发展。马克思认为剩余劳动是被剥削阶级不得不从事的为其剥削者生产商品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这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相当于剩余产品,即资本家为其自身消费,为投资或为非生产性工人而占有的商品。巴兰列举了许多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但以新的在生产资料方面的净投资而出现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巴兰想要证明资本主义在一个阶段上是发展的一种有效动力。,经济剩余,实际剩余(actual surplus):当前净产出与当前消费之间的差额。实际现实的剩余在发展中国家是非常小的,导致出现资本短缺或涌来投资的剩余或储蓄的持续性匮乏等观念。潜在剩余(potential surplus):在一定自然和技术环境下借助可利用的生产性资源能够被生产出来的产量与可以被当作必要的消费数量的差额。虽然不发达国家的实际剩余通常很小,但通过一系列激进的社会再组织可以动员起来的潜在的经济剩余却常常是巨大的。计划剩余(planned surplus):“最佳的”产出水平与“最佳的”消费水平之间的差额有计划的剩余可能比潜在的剩余小得多,因为最优的产出可能比潜在的产出小得多,而最优的消费却比基本消费大得多。,三、发达国家,竞争的资本主义由于把工人的消费压到最低的程度而使剩余最大化,促使资本家去节省,而且消除非生产性支出。因为竞争引起的创新和扩张的压力,剩余主要用于投资、竞争的资本主义因而是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动因。军费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国家支出形式之一出现的它能够在不伤害统治阶级任何权力部分的情况下吸收剩余。巴兰认为军费是与帝国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巴兰用帝国主义泛指扩张主义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包括更普遍的打算增进国民尤其是其大公司全球利益的政策。他认为它在先进国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军事和其他有关开支来表现出来的;公司要求并得到了政府对它们国外行为的支持,以对东道国施加军事、经济和外交压力的形式,导致大量的支出用于军事机构的维持、对外援助、技术补助等。实际上,帝国主义最终成为国家支出的一个借口。,四、不发达的根源,巴兰把世界经济分为两个部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相互作用的三个主题:贸易流动、剩余流动、政治军事影响。资本主义的三个前提条件:1.农产品的产量的提高,伴随着农民被驱逐出土地;2.商品生产和分工的发展;3.商人和富裕农民的资本积累。巴兰认为,要摆脱不发达的这种状态,实现经济的腾飞,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将经济剩余用于经济建设,使实际的经济剩余等同潜在的经济剩余,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社会革命,抵制帝国主义,推翻现有体制,建立社会主义体制,实行“最佳的”计划经济。,五、不发达的持续,巴兰:在不发达国家中开始存在着一个相当一致和具有特色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它阻碍了那里的进一步的发展。即一个庞大和非常落后的具有小规模农民生产和一个寄生的地主阶级的农业部门;一个小却相对先进的工业部门,部分归外国所有,为有限的本地市场生产;许多为出口而生产的企业;最后,大量的商人。巴兰认为尽管因为低水平的产量,剩余在绝对量上是少的,但因为大众消费被压至尽可能低的水平,剩余在相对量上是大的。经济剩余因而大到足以允许有一个相当快的增长,尽管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对不发达国家缺乏增长的解释必定在于剩余的使用,而不是它的规模。,六、小结,巴兰认为垄断导致必要消费之外的产品剩余从生产性投资转移到浪费性使用。因此这就既是先进国家,又是不发达国家停滞的原因。不发达国家受具有其本地追随者的外国资本的支配,受商人的和地主的利益的支配。所有这一切都与发展相对立。他把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力引向对不发达国家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许多被后来的作者进一步发展的观点。,弗兰克,安德烈冈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1929-2005)1929年生于德国,1933年举家迁往瑞士。1941年在美国上中学,在斯沃思摩尔学院学习。后入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195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多所美国大学任教。1973年皮诺切特军事政变后,弗兰克与妻儿被迫流亡德国。1994年于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所工作退休。,弗兰克观点:弗兰克把资本主义等同于一种以垄断和剥削为特征的(世界范围的)交换体系。他还认为,在任何基本的方面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世界的任何地区都是“资本主义的”。弗兰克创造未发展(undevelopment)这一名称指资本主义渗透之前的事态。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结构“中心-卫星关系链条”的观念剩余从卫星向中心转移及其后果由此产生的经济政治结构,中心卫星关系链条,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构和剩余的剥夺与占有之间的矛盾贯穿在过去和现在的整个智利经济之中,正是这种剥削关系以链条似的方式把资本主义世界和国家中心之间的资本主义联系延伸到地区中心,再从这些地区中心延伸到地方中心,这样继续延伸到从小农或佃农那里剥夺剩余的大土地所有者或大商人,有时甚至从这些小农或佃农依次延伸到受他们剥削的无地的劳工。在这条路线的每一阶梯上,上层相对少数的资本家对下层众多的人行使着垄断权力,剥夺他们的一部分或是全部经济剩余,这些经济剩余在依次被逐级减少的上层剥夺后的余留部分,便被各层占有为自己所用。因此,在每一点上,国际的、国家的和地方的资本主义体系都为少数人创造了经济发展,而为多数人带来了不发达。理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中心卫星”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拉丁美洲国家不发达根源的关键。,弗兰克的依附论,第一,“不发达的发展”论点是弗兰克“依附论”的基本出发点。在不发达的发展一文中,他证明了拉丁美洲国家的不发达状况,“既不是原始的也不是传统的”;当代不发达国家的现在决不是当代发达国家的过去。尽管当代发达国家过去的某一时期曾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但它们从来都不是不发达的。,弗兰克的依附论,第二、造成“不发达的发展”的三个“矛盾”是弗兰克“依附论”的重要内容。1.是经济剩余的剥夺与经济剩余的占有之间的矛盾。2.是“中心卫星”的两极分化。3.是“变化的持续性”。第三、以“阶级”的术语解释“不发达的发展”是弗兰克对“依附理论”的重要发展。第四、弗兰克论述了拉丁美洲国家摆脱依附的途径。,弗兰克的依附论,弗兰克认为:在世界结构中,宗主国经济的发展扭曲了卫星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种“不发达的发展”状况,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正是这种“不发达的发展”状况产生并持续下去的条件;只有消灭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隔断卫星国与中心宗主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卫星国才能摆脱对中心国的依附,这是卫星国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的唯一途径。,沃勒斯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 1930)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任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社会学系。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创始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与“依附论”把国家作为研究单位不同的是,“世界体系”理论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心半边缘 边缘”结构的发展变迁和运作机制。沃勒斯坦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的国家:核心国家、半外围国家和外围国家。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同地区的国家机器的力量,导致剩余从外围向核心的转移,这又进一步增强了核心国家机器,国家权力是中心的机制,因为“市场中的行动者”都试图通过利用国家来改变贸易条件以便“在当它不会使其利益最大化时避免正常的市场作用”。世界体系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阿明,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 1931),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1931年生于开罗。1957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经济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1960年担任埃及经济发展组织的高级经济学家,一直在国外工作。1960年-1963年担任马里政府计划技术顾问。1963年起先后担任过法国普瓦蒂埃大学、巴黎大学和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的教授和设在达喀尔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开发与计划研究所所。1980年起担任联合国未来非洲战略局负责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学科非常复杂,有着浓厚的社会关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可以说,他既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又是活跃的左翼社会活动家。,依附论的理论模式,阿明认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由四个部门组成:1.出口部门;2.群众消费部门;3.奢侈消费部门;4.设备部门。群众消费部门、设备部门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自身动力,处于再生产的中心。欧洲、北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群众消费部门和设备部门。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出口部门和奢侈消费部门。因此前者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后者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外围。,外围资本主义必然依附于中心资本主义这是因为:第一,在外围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是从外部引进的,是中心国家通过政治统治的方式强加的。中心国家的资本主义是在封建主义崩溃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们在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实现工业革命。第二,不平等交换是外围资本主义依附于中心资本主义的基础。中心国家为追求高额利润和组织利润率下降,向外围国家输出资本。外围国家吸收资本后,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被迫发展原料生产以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由于生产率的差异,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总是处于不平等交换的地位。第三,国内市场侧重于满足奢侈消费品的需求,是外围国家难于摆脱中心国家的重要内部原因。外围国家的资本主义再生产没有自身的推动力,只能依附于中心国家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发展。,外围的三个发展阶段,阿明认为中心外围结构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外围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殖民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外围国家的经济畸形发展,出口部门迅速扩大,国内市场的发展受到阻碍,主要满足奢侈品的需求,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相反中心国家的市场更加扩大,并决定着外围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速度。第一阶段是以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而告终的。第二阶段: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是第一阶段依附性的延续。第三阶段:外围真正自力更生的阶段。阿明认为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尚未进入这一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外围在农业革命阶段尚未实现以前,就输入了工业革命。这是外围国家经济畸形的根源,也是外围国家受束缚而仍然具有依附性的根源。社会主义是外围的必然趋势。,社会变革的思想和策略,阿明认为当今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发达中心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垄断资本与外围地区人民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被统治的资本主义外围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历史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外围尽管无产阶级数量少,但无产阶级能够领导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阿明断言,各种社会制度不是发生在其核心部分而是先从其外围开始的。换言之,社会主义革命是从资本主义体系外围开始的。所以阿明认为在外围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被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国际上阿明认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正在谋求瓜分和再瓜分世界,因此加强反对两霸的统一战线是积极有意义的。,依附论总结,弗兰克和沃勒斯坦两人都把资本主义等同于世界范围的交换关系的网络,即把剩余从卫星(外围)导向宗主国(核心)两人都坚持认为,世界经济不同部分的内在结构和发展主要是由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较低水平上的生产组织(企业、部门、民族国家)是次要的。两人都主张,发展和不发达是硬币相反的两面,即一面是另一面的结果。对于他们强调不发达的重要性和从世界体系发展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弗兰克和沃勒斯坦做出了重要贡献。阿明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被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形态,中心的和外围的社会形态。从全面水平上来讲,依附理论失败了,因为它不能解释在所谓的外围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数十年间爆发的工业化,它也不能有助于说明第三世界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极端不平衡。,阿里吉伊曼纽尔贡献: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价格“理论延伸到国家价格的确定方面。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间也存在不平等交换,这些不平等交换是世界经济中大量不平等交换的基础。假设:商品和资本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而劳动并非如此,因此商品价格和利润在国际竞争中平均化,而工资没有。不平等交换与不平等发展:国际贸易产品的价格为生产价格的反映,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自由流动的资本更多的集中于高工资国家,加速了高工资国家的发展。,一、不平等交换理论1、资本主义生产两大要素:劳动、资本2、生产价格=货币成本(工资、原料、折旧)+利润额(平均利润率)利润额需要达到一定水平以吸引资本,资本的需求量取决于资本货物的价格,因此价格和利润率是同时决定都是。3、前提: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劳动在国内流动,不存在统一的国民工资水平;工资不依赖于价格,预先设定国际专业化模型。4、论证国际贸易中存在唯一确定的生产价格:若生产同种产品。因为资本利润被平均化,同时高生产率带来的效益为高工资所得抵消,则生产价格一致;若生产不同的产品,由于生产价格反映国际工资的差异,因低工资国家将为进口商品而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出口产品收取较低的价格,形成不平等交换。,例 子:A、B两国分别生产1、2两产品各5单位,价格分别为p1、p2,所需投入为资本(1、2各一单位)、劳动报酬(1、2各一单位),资本利润率为r,则价格方程为:5p1=(1+r)(2p1+2p2)5p2=(1+r)(2p1+2p2)得:p1=p2;r=0.25。若A国工资上涨,现将各自购买1.5单位产品,即劳动报酬上升50%,则公式为5p1=(1+r)(2.5p1+2.5p2)5p2=(1+r)(2p1+2p2)得:p1=1.25p2;r=1/9。即B国为了获得1单位商品1,不得不出口1.25单位商品2。结论:进出口交换比率降低20%,生产率相同,但利润率降低。,例2:假设每国各有100名劳动力,工资预付,利润被消费在生产国之内。,结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A国的总利润超过了B国。商品1价格上涨为1.25美元,商品2为1美元,并形成高工资是由高生产率带来的假象。即不平等的交换会导致两国收入、消费水平的差异。,二、工资工资的确定是伊曼纽尔国际价格理论的关键,只有在工资独立于市场之外,才能形成均衡价格。参考了马克思关于工资确定的理论,含“工人必需品的数量”和“历史道德因素”;同时考虑的荆轮效应和工资调整中的刚性作用。道德、历史因素对工资的影响在各个国家中是完全不同的;有效的工会活动带来了高工资,而高工资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工资的形成:短期-价格与工资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长期-均衡价格是固定的,工资由历史、道德因素决定;更长期-没有一个既定的均衡,因为经济是发展而积累的,工人与资本家的利润分割也会随之改变。结论:工资是可以被独立确定的;在两国贸易中存在三个阶级;工资的上升必然损害资本的利益;工人的获利来自于高工资而非不平等交换。,三、需求与发展关于不平等交换与不平等发展的论点一:不平等交换构成不平等发展的基础。1、需求吸引资本。不平等交换产生的高收入(高需求)吸引了更多的投资;2、高工资导致资本-集约型的生产方法的应用。问题:高工资和高价格有可能排斥资本。解决:假定一国同时生产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由于非贸易品只能利用本地的资源在本地制造,这样由于高价格带来的需求转移就可以被锁定。非贸易部门的高工资扩散到贸易部门,形成高购买力。实际工资上的适度差异成为了交换中不平等的基础。结论:不平等的交换允许国家间利润平均化;高工资对所有国家的利润产生影响;不平等交换机制决定了一国参与世界分工的机制,并反过来支配非贸易部门的扩张。,四、生产方法关于不平等交换与不平等发展的论点二:高工资将导致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及高的“劳动有机构成”。因为不平等交换机制的作用,在利润没有相应下降的情况下,允许高工资的存在。高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因为高工资逼迫资本家进行机械化来代替工人劳动;但在机械化的过程中,对工人的技术、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的“劳动有机构成”指:全部劳动力中熟练劳动、专业人员等占有高比例。在基本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高熟练度工人比例越高的地区将具有更高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并形成更大的市场。结论:生产方式的改变不会消除高工资的存在,通过改变劳动的有机构成来提高收入、需求水平,进一步吸引投资,加速积累。,五、结论不平等交换作为一种途径,将价值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不发达国家在面对不平等交换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将剩余价值留在国内。1、对输出产品征税,如此可以直接利用税收追加必要项目;2、生产多样化。将资源转移到其他部门,可以是国家获得低工资生产的好处,通过再分配措施调整消费与工资。采取措施的结果是打破原有的国际分工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ppt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