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专题培训.ppt

    • 资源ID:4535947       资源大小:2.06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专题培训.ppt

    1,泾源县教育体育局信息中心 禹飞鹏2013年11月1日,2,四,五,3,1.教育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互联网问世只有20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并已经使人类认知和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全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影响。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而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必将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的走向。所以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4,1.教育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就是“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泛在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形成网络条件下新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实现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5,1.教育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公平与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也是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上存在明显差距。信息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也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创造了便利条件,广大教师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随时按需主动学习,可以使教师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3.教育信息化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6,1.教育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教育信息化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使所有学习者都能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可以将学习主体由在校学生向全体国民扩展,学习阶段由在校期间向人的一生延伸,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3.教育信息化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4.教育信息化为创造泛在的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支撑条件。,7,1.教育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3.教育信息化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4.教育信息化为创造泛在的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支撑条件。,5.信息化会大大提高教育行政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8,我们讨论一件事情的意义,实际上是在探讨这件事情可能实现或应该实现的宏观目标。所以教育信息化在宏观上就是要致力于实现以上四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网络条件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变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9,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表明,教育将率先实现现代化,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10,1.2中长期规划对教育信息化的表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11,1.3中长期规划的教育信息化框架,12,2.1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核心理念,于2012年3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3,2.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14,2.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15,2.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2020,起步应用资源初具规模技术逐步应用管理有待提升,2015,2011,应用整合技术全面应用资源广泛共享基础能力全面覆盖,融合创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逐步融合创新,16,2.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工作方针,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重点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17,2.5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18,2.6根据规划的统一部署,为实现规划目标、完成发展任务,国家启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并开展前瞻性试点示范。,19,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目标是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并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机制。,20,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主要内容是将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选择100个左右不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县市区域、1600所左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先行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21,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这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目标是建立国家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推动地方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2,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这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主要内容是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立和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3,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公共基础。到2015年,通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使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兆以上,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2兆以上;高校的接入带宽达到1G以上,省级网络的接入带宽达到10G以上;国内国际互联互通带宽达到250G以上。支持IPv6协议,与IPv6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4,3.2012年9月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25,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不断扩展,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培训持续推进,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6,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优先保障农村和边远地区,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校接入宽带,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要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27,教育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同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需要新的模式、经验。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教育部从2012年决定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28,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29,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教育体育局申报了试点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区域综合试点,大湾中学和泾源三小申报了学校信息化试点。,四,30,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地、各校的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于2012年11月15日公布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名单,我县教育体育局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 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探索。,四,31,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原则。,四,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我们才能找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找到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有效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32,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原则。,四,一个是突出应用导向。以应用带动建设,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设备和软件是基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要内容,但不是目标。应用是个过程,是一个实践、提升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学习相结合的过程。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提高、改变。只有这样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才真正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33,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原则。,四,一个是突出机制创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谁来建、谁来用、怎么用都要有新的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创新机制吸引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来,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发展。,34,五,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归纳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专题培训.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