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培训.ppt

    • 资源ID:4518719       资源大小:354.53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培训.ppt

    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目录,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定性资料的初步整理定性资料的深入分析案例讨论,从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定性分析的基本步骤,一、基本原理,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1、从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分析思路与目的定量:假设和检验证实普遍情况或预测定性:归纳和推理发现概念、框架、意义分析工具定量:统计原理、计算机软件定性:研究者自身 研究者必备的素质归纳能力反省意识(研究关系)多重视角研究与生活、学习的融合勤思考、勤动笔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1、从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基本思路陈向明,2000:按照一定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浓缩,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整理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Morse(1994:25):a process ofPiecing together dataMaking the invisible obviousRecognizing the significant from the insignificantLinking seemingly unrelated facts logicallyFitting categories one with anotherAttributing consequences to antecedents,2、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线性模式抽象层次3构建解释框架/发展和检验命题2重新包装和汇集资料1总结及包装资料,2、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互动模式,2、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循环模式,2、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本质归纳推理归纳(inductive):组织/整理结构化推理(deductive):连结/分析意义化特点连续性:同步性及时性动态反复性完整性/系统性,2、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核心环节:准备:整理访谈录音、观察笔记、实物、图片、录象,查漏补缺 给资料编号、标页码 备份资料以备剪贴组织:编码归类连结:发现关系和模式解释意义验证:寻找支持或反对的证据,3、定性分析的基本步骤,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目录,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定性资料的初步整理定性资料的深入分析案例讨论,二、定性资料的初步整理,组织的类型编码和归档的方法,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1、组织的三种类型,三种理想化的组织类型(William L.Miller和Benjamin F.Crabtree):样版的(template)编辑的(editing)融入/结晶化(immersion/crystallization),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1.1样版的组织类型,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1.2编辑的组织类型,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1.3融入/结晶化的组织类型,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三种组织类型的比较,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三种组织类型的结合使用,单一的类型使用单一的组织类型阶段的类型随时间先后,在分析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组织类型 流动的类型两个或更多的组织类型以动态的交互作用来回进行,且通常同时进行 分层的类型较适合个案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如访谈逐字稿、田野观察笔记等)采用不同的组织类型,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编辑的组织类型具体步骤,阅读原始资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归档,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1阅读原始资料,目的透彻理解文本获得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原则:“投降”的态度向资料“投降”向感觉和体悟“投降”任务寻找意义强调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资料的意义例:学生网民研究偏爱读图的学生,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2登录,a.确定思考单位(两种类型)意义内容: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一个段落、几个段落、整个文本、几个文本判断/选择的依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目的资料数量的多寡登录的时机/层次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2登录,b.设码是否设码的依据:出现的频率码号与码号的关系c.相关软件ETHNO、TAP(Text Analysis Package)、QUALPRO、The Ethnogrph、TEXTBASE ALPHA、HyperQual等(Tesch,1990)尚无适合中文系统的软件,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2登录案例,访谈资料的登录案例 问: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网络对人的影响,您认为网络使用会对个体心理造成哪些影响呢?答:首先是个性的张扬,他可能会把平时不会暴露的一面在网络中表现出来,个性中阴暗的、或不为他人所接受的一面。所以在网络论坛里经常脏话漫天,包括恶意攻击网络会给这些受主流价值观排挤的人群一个空间。另一个是言论上更自由一些,他可以把想说的东西都说出来,而且能看到其他人在说自己想说的东西。但言论自由有个不好的地方,他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就故意标新立异。虽然可能并不是他的第一反应,但在要往论坛里敲帖子的时候,他会想我这个帖子是会招来一堆板砖还是一堆喝彩声。问:还有呢?答:他会伪装自己,把自己伪装成一种他希望但永远不能成为的那种人。据我调查,大多数在聊天室里的人是希望对方说真话但自己不说真话。这对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对社会的信任、包括对媒介的信任都会有影响。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受网络影响最大的年轻知识分子中。问:您能具体说说吗?答:一般年龄比较大的,35岁以上的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电子邮件,查资料,看新闻;但是年轻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游戏,他最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另外,比如说政治态度上导致政治的冷漠感,就是说政府你爱干嘛干嘛,人和政府之间的情感沟通很少。在网上,不去时事论坛的人在做政治态度量表时,表现出来对于政治的参与性、参与的功效感都比较低,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资料编号:X01 第6页,2.2登录案例,编码表18 网络使用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8.1 张扬个性18.2 标新立异18.3 伪装自己18.4 政治冷漠感,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3寻找“本土概念”,目的:保留资料的“原汁原味”什么是“本土概念”(特点)使用频率高(有时也不一定)特殊性:语词的特殊性:如“强女人”和/或意义的特殊性:如“安静”、“方便”和/或用法的特殊性:如“幸福”与“快乐”、“生活习惯”与“文化”从研究关系讲:不必只为被研究者群体所独占,但也不必是他们之间普遍使用的用语,可以有个人特殊性。,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3寻找“本土概念”案例,对创造力的理解“举一反三”反对“举一反一”反对中国学生死记硬背、依样画葫芦,提倡创新、挑战传统反对“举零反一千”反对现代年轻人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盲目挑战(uninformed challenge),提倡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3寻找“本土概念”,如何寻找“本土概念”主要靠直觉和经验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概念使用频率不一定高,但被研究者在使用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概念阅读时容易引起研究者注意的概念,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4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编码系统作用:为今后查找码号提供方便了解现有码号的数量、类型、所代表的意义决定码号的合理性、数量增减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等编码本的检验与调整:是否反映原始资料的“真实”面貌是否能够为今后撰写研究报告服务,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4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编码表的调整示例,(初次形成的编码表节选)19 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对创造 力的影响:19.1 超链接方式 19.2 互动性 19.3 信息检索方式20 互联网的传播内容对创造 力的影响:20.1 新闻 20.2 聊天 20.3 娱乐 20.4 游戏,(修改后的编码表节选)19 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对创造 力的影响:19.1 超链接方式 19.2 互动性 19.3 信息检索方式 19.4 可试用性 19.5 可演示性20 互联网的传播内容对创造 力的影响:20.1 内容本身(内容、信息量)20.2 内容的组织方式(如多角度、发散性),2.4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归档系统类型:一般档案(有关人员、地点、组织、文件等资料)分析档案(在分析中已经出现的码号和主题)实地工作档案(研究者从事研究的方法和反思等)档案系统也需要不断调整检索系统和交叉参照体系以备查找方便,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5资料归档,操作方式手工:“剪刀+糨糊”计算机归类:方式:按等级分类按网络分类一般程序:将所有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人工制定编码本在计算机上将符号化的码号逐一标在资料空白处给出相应的指令,计算机自动对资料进行归类,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目录,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定性资料的初步整理定性资料的深入分析案例讨论,三、定性资料的深入分析,含义与类型类属分析分析手段分析的思维方式结论与验证,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1、连结的含义与类型,含义:连结:归类和深入分析寻找资料间的联系进一步归类和浓缩发现核心主题做出初步结论常用类型:类属分析(Categorization)变量取向、以问题聚焦的分析方法、社会学的分析;情境分析(Contextualization)个案取向、以个案聚焦的分析方法、历史的分析,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1、连结的含义与类型,例:学生网民研究类属分析:按主题分析情境分析:按网站或按被访者个人分析,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类属分析,定义: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被归入同一类别,并且以一定的概念命名。类属和码号:类属:比较大的意义单位,代表资料所呈现的一个观点或主题码号:资料登录的最小意义单位类属是建立在许多码号的组合之上的意义集合,但二者是相对的概念,随分类形式的改变而转化,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2、类属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设定类属识别类属关系发展“核心类属”与下属类属设定类属的标准:按照当事人自己对事物的分类设定类属(与定量不同),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类属分析例1,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网络与青少年的创造力,类属分析例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3、资料分析的手段,写备忘录描述型分析型方法型理论型综合型写日记、总结和内容摘要画图表:矩阵图、曲线图、等级分类图、报表、网络图、认知图、模型、本地人分类图、因果关系图等;优点与外界交流(人、书),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图表法示例,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图表法示例,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各类网站竞争状况,4、资料分析的思维方式,因果分析 考察事件的时间顺序、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等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阐释循环在文本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反复循环论证,以提高对文本理解的确切性;在阐释者的阐释意图与阐释对象(文本)之间的循环,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回溯觉察之重组直觉与想象,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回溯重组效率与质量的权衡,定性分析的矛盾:文本阅读的开放性要求先进入文本,后分析定性分析的及时性要求尽快获得研究结论矛盾的症结:资料整理耗时、耗力,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回溯重组效率与质量的权衡,矛盾的解决:“回溯觉察之重组”(reconstruction in retrospective consciousness):研究者已经对资料有了自己的理解后,采取回溯的方式,回想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些结论的,自己有哪些资料可以支撑这些结论。分析思路的转向:一般的分析思路:进入文本整理/分析结论回溯重组:初步结论返回文本第二次结论,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回溯重组效率与质量的权衡,回溯重组法的优点:提高资料分析的效率:及时提出下一步访谈建议加速资料分析和收集的循环提高资料分析的质量情境记忆“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回溯重组效率与质量的权衡,回溯重组法的弊端:证实的倾向影响阅读的开放式性解决方法:延时:两次总结总结之间间隔一段时间(实际情形也往往如此)换员:第二次总结时,请课题组的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析,并进行交叉检验,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5、结论/验证,检验的方法:再次回到文本,寻找替代的解释(用新的编码本去验证)自我反省分析过程与他人协商,向研究对象、研究团队成员、或其他人展示初步结论,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目录,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定性资料的初步整理定性资料的深入分析案例讨论,四、案例X网学生网民U&A研究,研究背景分析过程,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研究背景,研究缘起弱势的市场地位,对学生网民缺乏吸引力市场策略的困境,对学生网民的网络使用形态缺乏深入了解 研究目的 探究X网在学生网民中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探讨X网拓展学生网民市场的策略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网民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年龄:25岁及以下身份:中学生和大学生范围:北京市八城区网络使用特征:互联网重度使用者大学生:过去一周内参与过8项以上网络活动中学生:过去一周内参与过6项以上网络活动研究方法:观察+访谈流程:甑别被访者约访实施访问地点:大学生:宿舍、学校计算中心、家中中学生:家中设备:被访者自己平时使用的电脑时间:每位被访者一次访问2-3小时实施:访谈:进行的网络活动、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评价等观察:网络使用行为特征,并拍摄照片,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分析过程,访谈之前的分析每一次访谈之后的分析访谈中期的小结访谈结束的总结,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访谈之前的分析,X网在学生网民中缺乏吸引力的可能原因:品牌形象错位:与学生网民的价值观不符,有距离感网络使用行为与习惯的特殊性:网络活动更加丰富多样而X网优势产品单一信息内容缺乏吸引力,不如专业网站网络功能设计上的缺陷:功能上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分析目的:设计研究方案和访谈/观察提纲,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每一次访谈之后的分析,1、访谈备忘录2、编码和归类3、调整和完善,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每一次访谈之后的分析,1、访谈备忘录主要内容被访者使用习惯的主要特征主要评价因素X产品竞争劣势被访者建议和需求目的:及时记录访谈中的发现(回溯重组法),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每一次访谈之后的分析,2、编码和归类(1)样版的组织类型:按产品、主题编码参照访谈提纲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编辑的组织类型:每一细目下的编码如,某产品的评价因素,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每一次访谈之后的分析,编码表示例,提纲中“其他”项归入1和2之中,新增项目自动增加;提纲中“个人特征”未单独编码,仅作为理解被访者行为的背景信息。,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每一次访谈之后的分析,3、调整和完善:对于每一个新的访谈/座谈会(1)不断补充新的证据注意标明证据来源如果新的证据不支持已有结论,则需要重新调整,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新闻服务评价因素:2.2.2使用方便 2.2.2.1登陆方便 2.2.2.1.1网站地址记忆和输入方便(1105)2.2.2.1.2不受校园网限制(1112,1208)2.2.2.1.3登陆速度快(211,233,1403)2.2.2.2浏览方便性 2.2.2.2.1内容分类细,便于查找(1304)2.2.2.2.2界面设计合理(1405,1105)2.2.2.2.3广告的干扰少(1611,203),每一次访谈之后的分析,(2)不断调整编码表调整编码表从而调整报告提纲,为后续访谈提供参考编码时注意:使用“本土概念”抓住矛盾点,理清关系结合情境信息理解被访者,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竞争环境分类(O)1综合网站2专业网站,竞争环境分类(N)1内部环境:1.1搜索网站 1.2门户网站 1.2.1综合网站 1.2.2专业网站 1.3自助服务平台 1.4校园网2外部环境:2.1传统媒体 2.2传输工具(U盘等),访谈中期的小结,1、进一步归纳和解释现有数据,形成核心主题2、反省研究问题,提出假设3、设计报告提纲初稿,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访谈中期的小结,1、进一步归纳和解释现有数据,形成核心主题,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访谈中期的小结,1、进一步归纳和解释现有数据,形成核心主题,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访谈中期的小结,2、反省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或问题,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假设举例:使用现状:大学生比中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更加理性-网络活动:与工作、生活结合-评价因素:更注重实效性而非趣味性 图片阅读习惯:艺术、设计类专业较多 漫画爱好者较多 图片/图象阅读的趋势 X网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品牌形象:存在缺陷-内容:贴近性不够-使用:方便性不够,在后续访谈中不断验证和调整假设。,访谈中期的小结,3、设计报告提纲初稿,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提纲初稿一、研究背景二、学生网民网络使用特征分析 1、中学生(1)行为特征(2)心理特征 2、大学生三、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1、中学生市场 2、大学生市场四、X网吸引年轻网民的策略建议 1、中学生(1)缺乏吸引力的原因(2)对策与建议2、大学生,访谈结束的总结,进一步概括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提纲终稿一、研究背景二、研究主要发现及对策建议 1、学生网民网络使用形态 2、市场竞争现状 3、需求新趋势 4、问题与对策三、各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发现及对策建议 1、新闻(1)学生网民网络使用形态(2)市场竞争现状(3)需求新趋势(4)问题与对策 2、搜索 3、网上交易 附录:被访者个人资料,总结,定性分析贯穿定性研究的始终定性分析是从归纳到推理,循环渐进的动态过程高度的归纳和有效的推理离不开直觉和想象,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总结,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目录,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定性资料的初步整理定性资料的深入分析案例讨论,五、讨论,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访谈录音稿实物资料录象图片,原理整理分析案例讨论,参考书目,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Barney G.Glaser and Anselm L.Strauss,Chicago:Aldine Pub.,1967.Designing Social Inquiry: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Gary King,Robert O.Keohane,Sidney Verb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Edited by Alan Bryman and Robert G.Burges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Making It Count: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Research and Theory,Lieberson,Stanle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量化的反思:重探社会研究的逻辑,陈孟君译,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6。)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SAGE,1990.(质性研究概论:著,徐宗国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7。)质性研究: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胡幼慧主编,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6。,谢谢聆听!,黄 刚,

    注意事项

    本文(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培训.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