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反思.ppt

    • 资源ID:4481879       资源大小:7.75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反思.ppt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反思,张春芳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前言,2012年10月13日晚8点,中国综合实践活动QQ群(群号码80936049)在线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案例研讨:我又长高了”。我又长高了是武汉市武汉小学的刘延红老师2005年开发的一个主题活动,有的数学老师在听课以后说,我感觉这是我们数学课的内容啊,对长度的测量,对数据的统计,这些都是我们数学课所讲的知识。这到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是数学课呢?,我又长高了,赵书林:对于这个案例,当时似乎有个争议:这是综合实践课还是 数学课?我感到很困惑,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性实践活动 是什么关系?如果关注身高问题,人们会说这是数学问 题;如果关注视力问题,人们又会说这是生理课问题。我 想,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学科问题。在实际 操作中,有没有必要一定要区分二者?许惠:我觉得综合实践是一门完美的包容万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 动每个主题都需要包含许多技能,撰写报告需要语言文字技 能,编辑小报、图纸设计需要美学鉴赏技能,方案设计更需 要多方面的统筹技能,所以,数学自然也是应该为综合实践 活动服务的一项技能。,看到数学,我们想的是数学的理性、抽象、枯燥,但是这个案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大家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把数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让我们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让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有了综合实践,数学就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正是综合实践为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现。我觉得,本案例应该算是综合实践活动范畴的,而不能因为是数学技能为主而简单地归为数学活动课。,许惠:让我们看看数学课里的实践活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或质量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 观念和质量观念。(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 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 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 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 吨作单位。(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林庆丰:我校的一位数学老师,他就曾带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到操场 测量旗杆的高度。还布置学生去测量河的宽度。沈 旎:林老师说的,我也看到过。测量影子,计算旗杆的高度。在 这个案例中,测量身高的起因和目的,与数学实践中测量旗 杆和河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什么不同?向世蓉:有不同,数学实践活动中测量旗杆高度和河宽是为了进一步 落实数学教学目的,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测量身高是引导学 生关注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成长感到欣喜,在这一过程中用 数学测量的方法去感受。高 瞻:学科中能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已经是一种进步。沈 旎:高老师说得有道理,确实是一种进步。好老师在实施时,会 知道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詹兆华:学科中基本都有实践活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是 为本学科服务的,体现的是学科本位。向世蓉: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是在教学活动后的一种延 伸,目的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较,进一步深化落实 学科教学目的的这种目的更明显。许 惠:数学活动就是这么直接,达成目标就行。张 晓:一个目的在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一个在 于在实践中自主发现获取知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的目的更倾向于获取学科知识,像语文综合实践 活动的研究古诗词,主要是了解掌握中国古诗词。,林庆丰:有一个小学教师,在教方向时,她就把学生拉到操 场上,当时是早上,她带着大家一起边念边做,早 晨起来,面朝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这算不算 综合实践?沈旎:这个案例中的测量,起因是想知道自己的身高。而 且孩子有必要学会随时监测自己的身高变化。林老 师所说的早上带着孩子认东南西北的数学老师,在 操场上量旗杆的老师,真是好的数学老师。,王立新:如果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各学科中进行,还有必 要专门开设这门课程吗?并且还是必修课。高 瞻: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各学科中进行。只是我们目 前还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所以只能来单独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缺乏,所以强化。当我 们的这种理念能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去了,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再单独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了。王立新:我们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自我、自 然、社会的活动范围。为什么一定要和一个学科 挂在一起?,高 瞻:为什么就不能挂一起呢?王立新:可以挂在一起,不是必须挂在一起。高 瞻:这就对了。王立新:我是专职综合实践,我不在哪个学科,所以没有 和任何学科挂在一起。陈艳莲:但你要运用学科知识去指导学生。王立新:对。高 瞻:你会不运用学科知识么?,陈艳莲:所以你还是逃不了学科。王立新:当然要用到学科知识,但综合实践活动中用到的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工具,更重要的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沈旎:那么是不是说现在语文书后面有了语文综合实践,数学有数学综合实践,这门课就可以不开了呢?现在有些学校是以此为据的。许惠:我经常在想,如果我是一个全科老师该多好!我可以只开设一门综合实践课,然后结合活动进行孩子们需要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等。沈旎:许老师所期待的情况,我在国外的一本综合课程的设计书里看到过。里面举了一些例子,以主题结构,各科找到自己的归属点,比如,其中有一个中世纪的主题国外这方面的教学也在尝试。林庆丰:我现在如果开展活动,我一般会请相关学科的教师,一起参与。,一、独立实施的必要性,两个引人深思的案例案例1:一次课程实施检查发现的问题:省级优质课选手,上了一堂数学探究课。,案例2:“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次全国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上,来自实验区的一位小学教师在发言中提到“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此言一出立即得到在座其他人的一致纠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单独的课程,不是在学科教学中分散实施的一项活动。其实,不仅仅是这位发言的教师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在各实验区中也有许多教师、教研员有着这样的误解,他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各学科的课外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科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调查、访问、讨论、研究制作、表演等活动。正是在这种误解之下,就曾出现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外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学科名称之下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些“新型”的课程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失去了其独特的课程价值,被学科课程分解掉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独立设置,既然在新课程中各学科领域均强调学生的“探究”、“发现”、“研究”,为什么还要设置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而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既然“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了,为什么还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课程和“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习诵、模仿和做题,这种顽固的习惯势力会成为“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效渗透的强大阻抗。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因为各门学科往往局限于本门学科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从事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对学生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超越了学科的视界,立足于每一个完整的人的整体的生活。,二、整合能够达到双赢,(一)从学科课程出发 案例1:“三次遇到蛇”何捷,语文课文:蛇与庄稼,第一次遇上“蛇”是 1992 年。当时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提倡一种观念 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导师告诉我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也定位在训练点的捕捉和训练任务的完成上。因此我的备课归纳起来就是“把教参中所提到的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点融合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那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以我和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串联在一起的。,整整三个课时的教与学,孩子们牢牢地掌握了本课中生字的识、写、用;段落的记忆默写;每一段以及整篇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手法;知道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现在回想起来,包括导师在内,没有一个人想到课文以外的五彩世界,都 以教参为“圣旨”,以指导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课训练点为荣。最后,导师的评价是“以本为本,训练扎实有效”。,第二次遇上“蛇”是在 2000 年。当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创新的教学思想。在备课时,我和导师根据全课三段在写作手法、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的特点,确立了“精讲一段,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并在精讲的第一段的教学设计上作了“努力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最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的安排。归纳起来,就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赛场上,孩子们没有让我失望,他们针对第一段,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放入蛇庄稼就会丰收;什么叫海啸;田鼠怎样糟踏庄稼 我的教学也因问而生,因问而改,随机地点拨指导,通过展示关系图、插放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 等方式在课堂上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并在归纳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后引导孩子 小组合作自学 第二段,最后汇报学习收获。课后,评委的评价是“充分自主,教学效率高,课堂气氛热烈”。,第三次遇上“蛇”是在 2004 年。新课标中,阅读教学也从“注重训练,体现语言的工具性”转变为“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材虽一字未变,但我的备课工作却大不同从前:钻研教材,把握本课语言文字知识点,设计学习的探究点;查找资料,力求为孩子提供大量感性认识;预习指导,要求每个孩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课前实践,寻找、认识生活中的“联系”。这一次期待的教学效果是“我和孩子共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课堂上,孩子们用从网络、书籍中收集到的资料揭示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存在联系的本质属性 生物链;我们共同讨论了几种使庄稼获得丰收的科学的、新颖的方法;师生共同探讨了生活中缤纷的简单联系、复杂联系;当堂因为一些争论不下的问题上网寻求答案。孩子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整节课充满了活力。,评析:,1、首先,通过案例看到了这些年来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使得“从学科教学向综合实践活动延伸”有了可能性。从理论上说,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强调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而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优势。这样,二者的整合成为自然的结果。,2、从案例中看到,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分步进行的,而每迈出一步,就离传统教学的弊端越远,离综合实践活动越近。,3、从案例可见学科延向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之一,在于揭示“主题”(上位观念)“事物间的关系”。,4、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看到从学科教学向综合实践活动“延伸”的轨迹:“第一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使 学生掌握了课中生字的识、写、用;段落的记忆默写;知道了知识点(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掌握双基,“第二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书本上问题的能力,掌握书本知识,实现知识的近迁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相似的情境)。,“第三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通过 课前实践,寻找、认识生活中的“联系”,“我和孩子共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揭示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存在联系的本质属性 生物链。共同讨论了几种使庄稼获得丰收的科学、新颖的方法;师生共同探讨了生活中缤纷的简单联系、复杂联系。发展探索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远迁移(将掌握的原理用于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5、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一次遇上蛇的内容,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字词句段),知识点:了解三个关系。第二次遇上蛇的内容,紧扣课文。精讲第一段(第一个关系),自主理解第二、三个关系。第三次 遇上蛇的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揭示生物链,走向更为广泛而丰富多彩的“充满关系”的世界。,6、从教学方式看:(虽然都用了“问题”)第一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训练为主,问题为封闭式(一个答案)第二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精讲一段,领会另两段,自主提问 第三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索,问题为全开放(无数答案),7、从活动空间看:第一次遇上蛇的 活动空间:课堂 第二次遇上蛇的 活动空间:课堂为主 第三次遇上蛇的活动空间:走出课堂,8、由于受教学条件(时间、设施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制约,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程度也可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中,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到什么程度,如何整合(延伸?渗透?综合?)不应是一刀切的。(这里,需要教师的创新意识、灵活性和对“整合”的悟性。),(二)从综合实践活动出发 案例:小公园要设一盏街灯,某县城惠民中学初二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班上各个小组,深入城区、社区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县城有个三角形的小公园,是居民们爱去的地方。可是,由于没有灯,天一黑,人们只好离去。班上第二小组成员听到居民对此有所抱怨,决定把解决这个问题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来做。,在讨论中,他们了解到,公园照明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县政府批准,因此需要写一份提案(可通过县人大提交)。提案要受到重视,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此他们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一、先作一次社会调查。为了搞好调查,特请数学老师先给大家讲了关于如何做调查和简单数据统计的方法。并拟了调查方案,采用观察计数,问卷,个别采访的方式搜集数据。,二、小组各成员分头调查统计每天因天黑遗憾离园的人数,调查统计晚饭后希望去公园散步的居民人数。采访个别居民的具体想法。,三、统计数据,整理个别采访记录。,四、讨论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一是节约(最少的材料、电量),二是光亮可覆盖整个公园。,五、讨论解决方案:在公园某处设一盏灯,但它能照亮着整个公园。现在关键是街灯应设在哪里?(通过讨论认识到,这盏灯应当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但是如何确定这个圆心?),六、再次请教数学老师。在数学老师的启发下,大家掌握了一个数学知识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构造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圆心。,七、向园林管理部门要来公园图纸的复印件。发现该公园为一个钝角三角形,画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落在公园外。,八、继续探讨新的问题解决办法。综合考虑其他解决办法。讨论结果是:把公园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分别找出他们的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两处设两盏功率较小的灯。,九、撰写提案。老师审改。十、委托一名家长(为县人大代表)提交提案。十一、提案通过,建议得到落实。通电那天晚上,同学们来到公园庆祝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评析:1、案例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和解决者。,2、问题来自现实生活、社会实践:公园太暗了,居民们抱怨,需要设灯。,3、综合实践活动和数学学科教学建立了联系,深化了数学的学习,保证了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而且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问题。公园是三角形的,灯的光照范围应当是一个圆,而圆心是灯。如何保证灯光覆盖整个公园呢?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回到数学教学中去。,在数学中,三角形要刚好落在一个圆中,这个圆必须是三角形的外接圆。灯的位置就是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解数学问题: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如何找?数学知识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构造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圆心。,4、可贵的是它们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检验或评价标准。在他们的标准中,有这样一个要求:一是节约(最少的材料、电量),二是光亮可覆盖整个公园。这是他们自己 建立的评判自己工作过程和成果质量的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活动的目的指向非常清楚。当然,标准也不是从始至终不可改变的,他们实际上后来加了一条标准:灯要设在公园内。(这次调整取得的经验也是他们的重大收获),5、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1)调查研究的方法(观察、个别采访);(2)数字统计的方法;(3)撰写提案的方法;(4)数学知识:学会求三角形外接圆圆心的方法。,6、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1)如何行使公民权利,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意愿。这是民主社会中对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小组活动的讨论、分工,与成人交往,增强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人际能力。健全了自己的人格,促进素质的提高。,(3)学生不只是学会求三角形外接圆圆心这一个知识点,而且理解该知识的发生过程,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然后把问题的结论返回实践检验。学生除了掌握知识,还发展了思考能力(抽象、概括、归纳、类比、推理),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当他们把这个结论放到实践去检验:公园是个钝角三角形,灯的位置就落在公园外,这个解答就不合理,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解决办法,这就让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远比解书本上的习题要复杂。,(4)享受付出的幸福,问题解决的快乐,成功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结:两个案例从不同方向揭示了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存在的内在联系,这就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启示:二者的整合可以体现在: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二者可以打通进行。,价值:二者的这种整合是“双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基于学科教学基础之上的,学生正是利用了学科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了学科教学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借助学科知识得到深化,并有助于促进现实问题解决的科学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整合的前提一是教课的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有认识,二是了解本课程,三是区域推进到了一定的阶段。这和老师的意识有关系。,反过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学生从中获得的基本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搭起桥梁,贴近学生生活和需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科教学。,对月疑眸(案例分享)编写课程资源:自行车的学问,研究实施 1自行车的历史演进研究2自行车的结构及原理3自行车的维修及保养、自行车交通规则,三、整合是一大趋势,(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中的探索活动整合 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多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皆将实践探索活动纳入其中,如七年级语文、数学、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中都安排了一些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活动,各科教师也尝试着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学科教学,力图使学科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这种尝试,本意是想使学科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现实情况是,学科探索活动在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且由于各科实践活动缺乏协调与整合,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重复交叉的情况很多。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综合学习活动进行整合?,长沙市开福区沅丰坝中学的方法是统筹规划,把各学科中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学校通过调查统计,采纳教师们的意见,将各学科活动进行全面统整。然后,让教师在相应领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如,“捞刀河的刀剪”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调查了解、研究“捞刀河刀剪”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了解家乡的发展”活动进行了整合。依赖信息技术来收集捞刀河刀剪的沿革和产品的有关资料,还要综合语文学科的小记者采访活动去调查,用数学学科的图表进行比较,用科学领域的知识来诠释传统的“嵌钢、淬火”等工艺的落后,更可以用艺术的眼光来给刀剪陈腐的包装进行创新设计。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能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以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工具,通过实践活动,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和拓展延伸。,(二)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1问题的提出(1)课程落实不到位我们曾围绕课程实施、课堂改革、作业布置与批改等进行过城市、县镇、农村43所学校、2367人的小学生问卷调查,对“你感兴趣的课程(可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品生、品社会以及地方课程兴趣均较低,全部低于语文、数学。这一结果,显然不合常理,令我们很吃惊。,进一步调查发现,上述几门课程的专职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同时兼任一门或几门学科。科学、品生(品社)专任教师只占应配任课老师数的30.3%;而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几乎没有专职教师。,受访教师反映,兼课过多使得他们分身乏术,往往不能把精力平均分配给所有兼课课程,造成有的课程走过场。课程中了解社会、动手实践等体验感悟类内容更是难以落实。,许多学生反映,“老师只是带领我们粗略地把书翻一翻。”有的则干脆“把语文上成语文,把思品、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等都上成语文。”总之,这些课程“应付了事”、“兼而不上”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抱怨:这样上课真没意思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课程综合化的重要体现,其设计思想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的生活经验,寻求生活的本真意义。它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性课程,既没有统一的教材,又没有可供直接运用的具体的操作模式或范例,受理念、水平及教学传统、考试评价等多因素影响,开设不正常、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不能深入地走进课程,无法感受这些课程的魅力和价值,是对这些课程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2课程目标和内容交叉重复(1)课程目标的重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三门课程中都有关于人与自然的目标。如品德与社会的表述是:“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科学的表述是:“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表述是:“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不难看出,上述三门学科有些课程目标是高度相关甚至重合的。另外,地方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其课程目标也与上述三门课程的目标存在广泛的相容性。,(2)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如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与三年级环境第六课帮蚯蚓回家存在知识重合,重合点为蚯蚓的生存环境及蚯蚓与土壤的关系。再如,六年级环境教育的第十课能源短缺体验日和科学第十课开发新能源在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新能源、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地球上的能源是无穷的吗、什么原因导致能源短缺、我们生活中采取哪些节能措施等内容上存在交叉。,统计显示,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交叉重复率48%-61%。,(二)课程整合的界定 我们所讲的课程整合,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组织教学,并达到或超越原来课程设置目标的课程实践活动。在实践上,我们主张以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为主体,将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民族团结 等相关内容,通过删减增补、重组,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主题模块”实施教学。整合后的课程称为主题课程,属于综合课程范畴。,主题课程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学科课程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课程整合具体目标,1通过整合,实施基于目标的“主题模块”教学,减少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2显著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与机会,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3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负担,提高课程实施质量。4提高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高小学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梳理整合教材 综合考虑国家、地方、学校这三级课程的开设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阶段,从科学、品德、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学科中找出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强的内容,将各学科中内容相关、相似的有关章节,归为一个主题,作为主题课程的研究专题。而科学品德等学科中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没有被整合的部分利用课程表中单列的另外课时完成,或通过讲座、自读等形式完成。每个年级整合后的主题课程一般为十个主题。,三年级上册主题课程主题,三年级上册主题课程探究方法,为了便于教师实施,我们对每个主题整合前后的内容、目标、课时等以表格的形式予以呈现,并编制了方便师生实施的资源包。,例如:三年级下学期关于电的知识有三门学科涉及,分别是科学第三单元“电的本领”,包括“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安全用电”四个内容;环境教育第十五课“一度电的用途”,安全教育第六课“电老虎、乖乖虎”。,同样是关于电的内容,从点亮灯泡到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放在一起学习探索,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电”这一事物,从而建立完整的思想体系,并在动手实践、现场模拟、观察调查中使知识完成心理化社会化过程。,整合后的教学目标涵盖了三门课程对于电的全部目标要求,整合后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编排让学生循着“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合作探究,整理信息、交流反思”的思路展开,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事物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为了便于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对相对独立、不必进行学科间整合的内容也做了“主题化”处理,使课程整合涉及到的全部课程浑然一体。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的秘密、第四单元魔幻的光等,它们自成体系,适合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这类内容可保持他们的原貌,只不过要求老师在处理这类内容时要有整体意识,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它们。,(四)以校为本统筹课程课程整合后,必然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能满足主题课程学习要求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校长对学校的全部课程进行通盘筹划。首先是对课程整合涉及到的所有课程进行统筹,确保课程目标不降低、无缺失。包括整合后的课程由谁来上、什么时候上、占用哪些课时、未整合的部分如何处理等;,二是对未参与整合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进行统筹,其中包含这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要与整合后的主题课程一起进行合理安排。,第三,如果前两点未能凸显学校课程特色,则要在整个课程框架内,策划一套学校课程,保持学校课程文化的独特性和延续性。,二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其他资源。以学校为核心,形成学校与校外场、机构、人员的良性的相互支持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充分有效的条件。在整合校内校外活动资源的过程中,家长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各实验学校都开展了“家长志愿者”课程服务活动。家长志愿者承担的课程实施任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年初,学校通过班主任征求家长意见,有特长的家长会把自己本学年愿意为学校、学生做的事情通过班主任汇总起来,学校与家长协商定好主题课程实施的具体时间、内容和活动形式;有的家长会帮助联系校外的实践学习场所,学生去社区和企业开展调查、考察等活动都是家长志愿者帮助联系的;还有的家长志愿者在学生外出活动时提供摄影、摄像、安全陪护等服务,确保了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三是合理安排时间课程统筹中,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尝试适合本校实际的时间安排方案。多数学校选择每周两到三个下午课时连排,便于一个主题从选题、组成课题组到制定交流实施计划,一气呵成。课时连排方便主题课程各个阶段的实施。,课时连排,(五)主题课程实施的五种课型1方案制定课 2方法指导课 3科学探究课 4动手操作课 5展示交流课,课型结构设计一览表,案例分享 交通连着你我他,研发主题课程资源包帮助老师实施、大面积推广借鉴,身边的植物,研究成效,研究成效,产生了良好效果 1.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北海学校六、二班 56人,请你根据自己对下列课程的兴趣高低排序(由高到低)(发放问卷1460份,有效1458份),研究成效,2.得到了校长、老师的一致认可(发放64份,有效64份),A、很有价值 B、没多大价值 C、劳民伤财 D、增加了老师负担,结语:,进入21世纪,课程整合作为课程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并且在实践层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我国在2001年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强调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些教育文件的发布,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步伐。,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关系上的反思与讨论,无论是独立开设还是整合实施,都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的育人价值,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我们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也会像学科学习那样有力量,学科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影响下,也会像综合实践活动那样鲜活起来,充满个性化。让我们共同努力。,谢谢各位的倾听,请多提宝贵意见!,

    注意事项

    本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反思.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