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李占峰:让诵读陪伴学生成长.doc

    • 资源ID:4411479       资源大小:116.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占峰:让诵读陪伴学生成长.doc

    让诵读陪伴学生成长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李占峰2011年8月2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能来参加这个会议,我非常高兴!我来自齐鲁大地被誉为“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到我们福州市,和福建的同行们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关于经典诵读的有关知识,我感到非常荣幸!由于我们学校是山东省语委特别推荐,经国家语委批准的经典诵读工作特色学校,所以,8月3号,在徐州师大主办的“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上,我和我校的校长被列为本次国培计划的专家团队,做了我校经典诵读工作的经验介绍。正是通过这次培训班,福建的叶雯云老师才认识了我,并推荐我来福州参加这次会议。我想这也算是“千里有缘一线牵”吧!是经典诵读这根线将我和福建的老师联系在了一起。陈主任让我介绍一下我校的经典诵读经验,说实话,我诚惶诚恐。因为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只是进行了一点尝试,和在座的很多先进学校的实践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就把我校近年来的一些做法向各位福州的专家和同行汇报一下吧!其中内容难免粗糙,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多包涵!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初中段教学的语文教师,我资历尚浅,语文教学的经验还不足。但专业成长的历程却给了我一个越来越深切的体会,那就是,当今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越来越急迫地呼唤一种回归,一种对传统教育的回归。山东省泰安市步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近十个年头,几年的实践证明,新一轮课改最大的成功,从教师层面来说,是彻底冲击、影响、改变、更新了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新课改一起成长,以不断的学习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逐渐成为了教师们的职业自觉。从学生层面来看,新课改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和性灵,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自我意识得到唤醒,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个体价值得到了尊重和体现。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失落,学生的价值观念开始混乱,经济社会恣意泛滥的“金钱意识”“商品意识”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里随波逐流、任意飘荡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冲击很大,不少人在惊呼:“我们的文化怎么了?”现代的教育也随之西化得厉害,自从1903年语文学科独立之后“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的琅琅诵读声逐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对一看就懂、索然无味的白话文的繁琐分析。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人身上出现了断层,这是令人痛心的事。2004年12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5年来中国国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每月至少读一次书”的民众比率从1998年的六成降到2003年只有52;在识字率、所得收入皆较高的城镇居民,读书率不增反降:近年来经济快速成长的苏州,有将近七成(67)的人不读书,北京不读书的民众比率也超过一半(55),上海则超过两成(24)。于是媒体惊呼:半数中国人不读书。按照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在“两会”期间提交的“设立国家阅读节”提案的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而中国专事读书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相信,这些现象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各位都有目共睹,我们对此都有切肤之痛。当然,学生的具体表现肯定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城市和农村孩子的表现不一。据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同为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孩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学生的情况自然有其特殊之处。站在一名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我发现最让人担忧的是:学生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没有兴趣,对现代文化则过于迷恋。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令人揪心的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开始混乱,人生方向开始迷失,对传统礼仪不屑一顾,行为习惯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不断减弱等等。学校领导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怎么办?我们苦苦思索。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出了问题,当然应该从自身的教育工作找症结,寻办法。向传统回归!从传统文化中找寻重塑学生心灵的良药。庆幸的是,我们找到了。那就是,重拾经典,让学生过上“诵读”的生活!从传统和经典文化中寻找安顿学生心灵的方药,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寻找学习和生活的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育人之路,但这并非我们的首创,而是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探索和尝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且经久不衰,已经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如何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不能让它消失和断层,儿童是最好的火炬手,我们要做的是:教导好他们,令他们终生受益并能很好地将经典教育传承下去。“经典诵读”,又称“读经”,它是由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现在,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在社会得到广泛响应。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用古老而优美的文字滋养自己的心灵。当然,给我们启示和指导最多的,还是“新经典”诵读活动的创始人李振村先生。曾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著名教育策划人,教育编辑、记者李振村先生,近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小学生读书运动,早在1997年,他就在国内较早地推出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在当时产生较大反响。2004年,他又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的基础上策划并推出“新经典”诵读,在全国拥有300多所实验校,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确立为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教育报记者曾向李振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网络几乎能够提供给人们生活和学习所需一切信息的时代,经典诵读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这是很多人都在追问的一个问题,李振村是这样回答的: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假如我们把这些民族的原创性的东西全部清除掉,中华民族的个性、中华民族的根也就不存在了。一个没有了个性和根的民族,又能走多远呢?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通道。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正如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所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 当下的中国,更要倡导弘扬中华文化、要培育民族精神、要培养爱国情怀。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我们不妨来看几个名人的事例,看看经典文化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然而,他仅凭口述便完成了一部传世名作柳如是别传,索引文献全凭记忆,后人查对,丝毫无误。何以能够如此?文化底蕴使然。过去人们评价一个人有学问,就说这个人有私塾功底。什么是私塾功底?一句话,就是背诵的功夫。私塾就是利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牢牢刻到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这是后天无论怎么学习也无法弥补和赶上的。这就是所谓的童子功!鲁迅、胡适、巴金、茅盾、梁实秋、钱钟书这样一批大师级的人物,无一例外不是在少年时期下了诵读功夫的。朱自清先生认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关于负担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典诵读是否苦累,关键看孩子的感觉。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杨振宁自小就表现出了数学天赋,他的爸爸没有按照我们现在的家教思路给儿子强化数学,而是聘请了一位文学教授帮助强化文史素养。杨振宁的爸爸了不起,有远见卓识:他懂得为杨振宁丰富文化底蕴。后来杨振宁多次回忆说:这些经典诗文滋养了他的一生。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曾回忆自己幼时读书的经历:我幼年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千家诗,至今篇篇都很熟悉,那是得益于当年的背诵。当时有些篇章也一知半解,但我都背出来,等以后再理解。比如幼学琼林这本书,就是我在私塾中由老姑丈亲授的,书中有许多人物传略、历史、地理常识等。那时我虽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内容,但总觉得音节很美,上口容易,我就天天背诵,长大后就豁然贯通了。想不到就是这本幼学琼林对我后来研究建筑史及园林艺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本最概括的索引。要不是我孩提时代背熟了这本书,长大后需要检索类书就十分不方便了。伟大人物是这样,普通学生也是如此。 山东龙口市实验小学,十多年前搞了个大量读写的实验,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所学校一直坚持提早识字,大量阅读。一年级读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二年级读各种科普故事,三年级开始阅读各种适合孩子们读的中外长篇名著,孩子的阅读量到小学毕业平均高达400万字左右。在这样一个宽厚的基础上,孩子们写读书笔记、创作各种童话、编写各类故事,如鱼得水,信手拈来,读写能力飞速提升。李振村先生说,如果我们只看眼前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吧。有人问,经典诵读,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李振村先生是这样回答的: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对这个问题,李振村喜欢引用复旦大学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的一段话来回答:人类已经发明了汽车,为什么还要赛跑?练习马拉松是为了有朝一日长途奔跑送信吗?当然不是,我们只能从挑战体能极限、锻炼意志力上来寻找答案。同样道理,古诗文诵读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已没有多大必要,更多的是为了将来素质的提高。 全国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先生也曾经说过:全世界的军人平时都在训练,训练什么呢?除了一些操纵武器的训练,就是一些基本功训练,“一二一”,“一二一”,整天气冲云天地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阔步前进。请问:世界上有哪支军队在战斗中是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迈着正步冲锋陷阵的?绝对没有。既然这些东西在战斗中没有用,为什么平日里还要这样训练?部队首长告诉我们,这种训练,练的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的军人素质!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无论有多么好的武器和技术也没有办法打胜仗。 经典诵读训练的就是学生的基本素质。 比如记忆能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记忆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有效提升的。凡是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的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量一旦突破两百篇(首)以上,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高效。为什么?因为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比如文化底蕴。持久的大量的诵读经典,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它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形成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名著,滚瓜烂熟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就好比一个人攀上了群山之巅,他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也有专家指出,经典诵读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诵读经典,是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有位留学生在国外遇到了这样一段难堪的经历他苦练英语,深深钻研英美文化,但外国朋友的一个问题让他倍感尴尬: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孔孟思想的?这时,再流利的英语也无法弥补国学上的缺憾。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重新学习中国的古文化。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把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吸纳传承下来,又何来的影响他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还有什么比孩子的精神健康发育更重要的呢?我们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就是想让他们从最初接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史中熏陶渐染,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2.经典,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所谓经典,大多是那些是经过历史人物的反复评判和验证的文化精髓。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经验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让孩子在记忆力强的时候把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先“厚积”而后“薄发”,最终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3.经典诵读,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锦绣诗文藏于胸中,外在气质自然与众不同。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的社会,拥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质,对于孩子长远的发展不无裨益。而诵读经典作品,就是提升气质的不二法宝。同时,诵读对于完善孩子的性格,锻炼阅读、朗诵、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各方面,也大有裨益。4.开启孩子的潜能。干国祥老师在他的教育随笔里写道:童年和少年这一个浪漫时期,如果没有阅读过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文学作品,他一生的思维方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他会对语言,对事物不再敏感,觉察不到那些细微的差别,觉察不到事物与语言内部的神秘。经典的作品有美妙的语言,当这些文字被孩子用独特的声音唤醒的时候,它的世界也就逐渐丰富起来,充盈起来,灵动起来。有人会问,什么样的东西算是经典,该如何阅读这些经典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长河中珠玉迸溅,诗词古文,读来满口生香。选择一些简单明朗而又意蕴深长的诗词古文来作为孩子清晨诵读或者闲暇阅读的材料,可以很好地增强文化底蕴。天长日久,积聚在内的书香自然会氤氲成卓然气质。在这方面,有很多经典的内容,比如论语诗经庄子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这些都堪称经典,值得仔细学习体会。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神话、童话、寓言故事,都可以去读。例如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宝葫芦的秘密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润泽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田。诵读童话,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如果认为这些童话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简单,可以选择英文版本。这样在体味美丽童话的同时,还可以在不自觉中获取语感,激发或者加强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许您会惊喜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英文水平已经提高了一大截。当然,我们不仅要读古代的经典著作,也不能忽略了近现代的优秀作品,比如毛泽东的诗词,鲁迅、朱自清的散文,艾青、舒婷等人的诗歌,严文井、张天翼等人的童话这些优美的语言串成精彩的片段,也许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有些困难,但它们会像种子一样埋在孩子心底,总有一天,会吸足养分,沐浴到阳光,开出幸福的花儿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而从现状看,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许多学者都号召“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文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这路。同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尝试着将国学教育融入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美感,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之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真正触及学生心灵,将言语德育转变为行动德育的有效途径。香港学者南怀瑾曾经提出,要创建“中国断层文化重整工程”,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们坚信,经典诵读与和谐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可以连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正是有了上面的学习和认识,再加上恰好200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和山东省教育厅、省语委共同发出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倡议,我们学校便下定决心,积极响应倡议,确定将“诵读经典”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力倡导诵读传统和经典文化,以语文课为主要实践基地,以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为载体,结合书香校园和爱心校园建设,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实践活动。工作方向有了,怎样组织实施呢?于是,从组织宣传到制定活动计划、方案,从探讨语文诵读教学到拟定课外活动计划,从培训教师到成立学生诵读兴趣小组,我们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实践。现将几年来我们的实践向各位汇报如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经典诵读的规划运作首先是宣传发动,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这项活动的开展虽然主要依托于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但离不开班主任乃至全校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我们先成立了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小组,然后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和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充分了解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初步规划了活动的评价激励机制,保证了这项活动的计划性和可行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先从思想认识上让老师们重视经典诵读和书香校园建设,我们是这样对老师说的:一是这项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对于鼓励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认真学习、了解中华经典诗文的内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传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并重,是语言文字工作新的工作思路,既推广了普通话,提高了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又传承了民族经典。二是这项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经典诗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这项活动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中华经典诗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经典诗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这项活动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把经典诗文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单说三字经(1128字)、弟子规(1080字)等几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诵读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诵读80篇(段),合计240篇(段)。” 诵读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的古典诗词,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他就能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我们在中小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力,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获得提升。经过宣传发动,老师们对这项活动的认识提升了,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尤其是语文教师,对这项活动的开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同时,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和方案,突出强调: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多读经典名著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结合“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方案,我们为这项活动制定的目标包括:(一)总目标:以“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几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形成浓烈的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重点的读书、学习、活动氛围,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普通话水平,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的基本修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逐步明了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努力提高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同时提升学生熟练驾驭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二)分目标: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下一代人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2.陶冶情操。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3.提高素养。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4.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5.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我们还初步规划了经典诵读的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个别差异,激发他们的道德意识,最终将人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化为评价为人的成长服务。 1.立“星级”评价机制。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我们在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分析后,决定采用“星级”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为优秀的得3颗星,良好的得2颗星,一般的得1颗星,不好的不得星。 2.实行多元化非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在管理中通过不断观察和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加以反馈,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评价一管理”循环过程。 3.展示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形式就是强调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激励每一个学生,我们以制度的形式硬性规定: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生至少保证一次到台前展示的机会,全方位地展现每个学生的信息,让学生在自己家人和学校的表扬中得到激励,不仅使评价者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学生自己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我们严格贯彻山东省语委提出的经典诵读活动“人人参与的原则”,关注每一个孩子,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让孩子在活动展示中增强自信,展示性评价成为我校经典诵读最鲜明的特色。为了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让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体系,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诵读的内容和要求。低年段(主要针对幼儿和小学生一二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一年级20篇,二年级30篇;中年段(主要针对小学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三年级40篇,四年级50篇 ;高年段(主要针对小学五六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五年级60篇,六年级80篇。除了上面的背诵优秀诗文外,从二至六年级,每周还利用一节早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内容。具体内容为:二年级重点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年级诵读三字经,四年级诵读千字文,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幼学琼林,一年级则以唱儿歌为主。初中段三年则要求背诵完经典诵读三百篇。具体要求:七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速,掌握准确的诵读节奏。背诵优秀诗文100篇,阅读名著不少于5部。八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掌握恰当的节奏,体会并努力表现出诗文的情感,阅读名著并学习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背诵优秀诗文100篇,阅读名著不少于5部。九年级:诵读优秀诗文,写评论性文字,阅读名著并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背诵优秀诗文诗文100篇,写出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诵读的内容: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新课标),除此,三字经、弟子规、孟子、论语等,唐诗、宋词、诗经等古代诗文;现当代名家名篇,经典诵读三百篇等。学校结合实际和众多教师的意见编制出校本经典诗文诵读的教材。每年段提供指定必背的诗文篇目和选背篇目。学生在熟背必背篇目之余可自行选择选背篇目进行背诵。接着,我们又先后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保障工作。(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新增图书三千多册,并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制定了新的图书借阅制度,确保全校学生都能以班为单位随时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墙壁上设置了经典诗文文化,将一到三楼的橱窗全部利用起来,重新进行了装饰,并设置了一个文化长廊,大量张贴师生的书画作品。还在每层楼的拐角处设置了读书角,安上了书架和座椅,供学生课间随时读书之用;建设了班级“流动图书室”、班长荐书架;召开家长会,建议家长和孩子到书店购买图书,建立“家庭图书角”,建议每天进行亲子共读,定期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等。通过以上措施,努力让师生生活中处处充满书香。(二)以阅读方式引领教师发展。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每学期放假前,学校都会为全校教师买一本书,要求教师利用假期时间阅读完并写出三千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开学后上交进行评比。这几年寒暑假学校为老师购买的图书有: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用生命润泽生命、影响教师的一百个好习惯、影响教师一生的100句名言、教学的革命、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经典诵读300篇等。(三)从引领学生入手,让阅读与学生终身为伴。学校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更健康。开展每日晨背、每周开设大阅读课、周末大阅读、“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好书推荐”、“名著阅读”等竞赛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促进阅读,使特色走向常态。用考评机制激励学生阅读,建立诵读成长记录本,诵读验收表,评选经典诵读“班级之星”和“校园明星”。 (四)加强社团建设,给学生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和机会。我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最近几年搞得比较有声有色,学校在区、市两级都已经举办过关于学生社团和新道德教育的现场会,得到了广泛好评。学校社团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特长得到发展。继续发挥书法、绘画、声乐、舞蹈、青未了校刊、广播站等社团的示范作用,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提升的才华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校本课程的引领为了搞好“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用经典引领师生成长,确保“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开展。让读书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师生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共同获得成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发展,学生在书的世界中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洗礼。为了明确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研究方向,我们把“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定位为:具有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一种阅读的好习惯成为一种风气,以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将“用阅读引领成长”的教育思想,凝聚为全校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并真正体现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在班级的特色发展中,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开发出了对联赏析、儿歌集锦、春夏秋冬诗词集锦、唐诗宋词选粹等几本小册子,供各年级学生使用。如今,我校的学生诵读活动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年级结合语文课和诵读课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诵读活动,一年级的“儿歌对对碰”,二年级的“词语接龙”,三年级的“成语故事接龙”,四年级的“我爱童话”,五年级的“我背三字经”,六年级的“走近论语”,七年级的“亲近唐诗宋词”,八年级的“重读四大名著”,九年级的“我评名著”活动,都开展得风生水起。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渐引领着孩子们去阅读、爱阅读。为了搞好家长的培训,我们编写了如何做一个合格家长,并配合不定期的向家长发放的各种学习材料,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倡导家校联合、家长与孩子共成长的教育理念。三、草树知春不思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开展经典诵读创新活动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不断创新活动,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努力将学校逐步打造成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建立了教师读书会、定期举行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论坛、我与书演讲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不断创新活动,让学生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先后开展了多项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搭建了阅读成长平台,形成了“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格局。学校开设“大阅读”课堂,每周专门设一节阅读课,广泛阅读“中外经典”书籍。学校实施图书室流动式管理,以方便学生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评比。此外为使学生有机会体会阅读成果的喜悦,学校积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手抄报上广泛的知识结构体现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广;“诗配画”展现了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文本的理解。国旗下的讲话则展现了学生读书的才华;各班以一个主题装订一本的读书笔记集锦,让学生有了抒发读书心得的舞台;学校创设的青未了文学社刊上表达了学生的心声。学校广播站上有学生读书后的心声;学生成果展示长廊上有学生读书活动的结晶;经典诵读比赛精彩纷呈;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班级之星”、“校园明星”的评选,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故事接龙、词语接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年的“春之韵”“秋之韵”诗文朗诵比赛,“好书推介会”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上台展示的机会。所有活动都有评比,获奖学生都下发奖状或证书,奖状或证书由老师在班里公布后记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这些活动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配合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制定了“六个一”的活动计划,那就是:1.开辟一段诵读时间。我们每天开辟早自习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班主任老师在诵读工作的组织上注重于常规诵读指导与课外诵读活动的整合。一方面,予以内容的选择、读法的指导,以达到诗文积累、学法引导、习惯巩固;另一方面,课外诵读活动分层开展,齐头并进。我们想方设法,坚持严格要求与激趣促学相结合,持之以恒,强化行为定势习惯,引导学生主观思想重视,激趣促学,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2.学会一种诵读法。一气呵成经典诵读法。为帮助老师和家长解除经典教学方法上的困扰,我们学习借鉴他校成功的经验,让学生练习经典诵读“一气呵成法”。该法特别适合313岁孩童,成人用此法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该法特别符合儿童天性,容易实施操作,使儿童轻轻松松进入状态,快快乐乐学习,收效很好。“ 一气呵成法”就是让孩子去整体学、去模仿学、去反复学、去无意识学,这种方法正适合孩子学习使用。一气呵成法最忌讳的就是读经时连贯气势的中断,要求学生读书时左手指字,可以活动右脑,右手压书翻书,让两只手各有分工,避免两手的乱动造成分心。这种教学思想暗含了道家自然的哲学(不刻意求背诵,读的遍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轻松背下来了),它的好处是背诵的速度快,容易让孩子培养专注力,同时,老师的工作压力小了,很多领诵的任务可以交给孩子,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3.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校将经典诵读课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每周开设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熏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中华经典诗文有些比较抽象并且拗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诵读起来的确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对经典诗文产生兴趣,我们提出了通过各种有益活动来实现寓教于乐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教师课堂上的引导,让学生广泛收集、了解与经典诗文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再次可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学科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4.学会一种技能。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展现经典魅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经过精心准备,多方筹措下,开设了口琴课、笛子课和葫芦丝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气质和心智,传承中国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乐器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的精神,也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掌握几种音乐技能。器乐课开设之后,我们发现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往往能够辅以器乐演奏,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5.陶冶一种情操。书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最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了孩子们耐得寂寞、严格认真、勤勉向上的意志品质。为了发扬国学思想,传承发展中国书法艺术,2007年起,学校将书法教学引入了课堂,并利用每天晚自习前十五分钟的时间统一进行习练,看着学生们从笨拙的拿笔到柔韧自如的书写,我们看到了书法教学对陶冶学生情操的意义,更感受到了中国国粹艺术在学生们身上的未来发展。体会到了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6.确立一个节日。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圣诞节之类的洋节在学生的心中颇有

    注意事项

    本文(李占峰:让诵读陪伴学生成长.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