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doc

    • 资源ID:4393447       资源大小:24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doc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2010-07-01 22:15:35)作者:崔希亮 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史;发展动因;前景展望 零 名称的界定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饱受争议,它的内涵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称谓刚出现的时候指的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可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因此也有人建议把这个学科更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者“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今天我们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这样就把这个名称狭义化了;与此相对的,我们用“汉语国际教育”来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教学”,最近也开始有人用这个名称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甚至有人提出用“汉语国际教育”来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这无疑又把这个名称广义化了。定名问题非常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但是名称问题遵循的是约定俗成的原则。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样区分可以避免很多夹缠。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方面。一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 年代初。1949 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1950 年6 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召开会议,决定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各交换5 名留学生。1950 年7 月,中国政府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周培源先生为第一任班主任。该班1951 年初正式开始上课,第一年只有33 名留学生,6 名教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机构,该机构1952 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3 年9 月,为了就近培养越南留学生,中国政府在广西桂林开办了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当年共接受越南留学生257 名,该班1954 年改名为桂林中国语文专修学校,同时接受了一批朝鲜留学生,1957 年停办( 吕必松,1990)。为了接收非洲留学生,1960 年9 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接收非洲留学生约200 人。1962 年,北京大学的东欧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再加上出国留学预备部,专门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这就是今天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唯一一所以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囿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我们的学生来源主要是亚洲、非洲、东欧一些友好国家,学生人数很有限,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文革期间,“学制要改革,教育要革命”,留学生教育也搞开门办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走入低谷。从1950 年到1978 年,全国各高校累计共接受培养的外国留学生仅有12800 名 ,他们几乎全部是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 1978 年12 月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也进入了恢复和上升期,这个时期的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地扩展到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二是在政策上许可一些有资格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从此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的高等院校。1979 年全国自费留学生数量为300 余名,1989 年已经发展到了2500 名,增加了7 倍多。从1978 年到1989 年,全国共接受和培养了40221 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3699 名,自费留学生26522 名。1990 年到2000 年,全国共接受和培养了310000 多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8360 名,自费留学生292000 多名。但是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层次上来看,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自费留学生的来源国主要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20 多个发达国家。 从1990 年起到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这期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学习者的层次稳步提高,学习目的和学习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上希望了解中国、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以及社会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的人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人数猛增。除了2003 年由于受到“非典”影响来华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外,其他年份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创新高:2004 年达到11 万人;2005 年超过14 万人;2006 年突破16 万人;2007 年超过19 万人;2008 年突破20 万人;2009 年突破22 万。2001 年到2008 年期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仅2008 年当年在华学习的各类留学人员就达到223500 人,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4000 人,自费生209500 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已经达到592 所。留学生来源国也增加到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层次由语言预备教育延伸到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学科分布由语言类、中医类、农学类等少数学科扩展到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等各个门类。 图1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曲线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成就和影响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来华留学毕业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截至2009 年,已经为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 多万人才,其中有2 人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还有很多人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有17 位成为驻华大使,40 多人成为高级外交官,当然还有很多人在大学任教,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或者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为本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出谋划策,也有很多人投身商海,开办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事业。这些人很显然已经成为沟通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重要的桥梁。 纵观对外汉语教学事业60 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发展趋势: 第一,留学生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留学生的主体由1978 年以前的政府奖学金生为主变为以自费生为主。尽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增加了奖学金的额度,奖学金生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从2000 年到2008 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自费生在数量上仍远远多于奖学金生 : 图2 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和自费生增长态势 第二,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非洲东欧少数几个国家为主到世界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尼泊尔、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最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也很快。这些国家的自费生数量已经占全部自费生的90% 以上。例如2008 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4000 人的国家就有13 个:韩国( 66806 人) ,美国( 19914 人) ,日本( 16733 人) ,越南( 10396 人) ,俄罗斯(8939 人) ,泰国(8476 人) ,印度(8145 人) ,印度尼西亚(7084 人) ,哈萨克斯坦(5666 人) ,巴基斯坦(5199 人) ,法国(5059 人) ,蒙古(4774 人) ,德国(4417 人)。 图3 来华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 第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层次和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变化,由语言预科教育为主发展出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其中学历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非学历教育包括短期生和进修生( 他们大部分是语言生)。从1990 年到2008 年,短期生、进修生和学历生的增长曲线不是完全同步的。 图4 来华留学非学历生和学历生增长曲线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在数量上远远低于非学历生。非学历生包括短期生和进修生,他们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 第四,在学历生中,研究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研究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图5 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增长曲线 图6 来华留学研究生百分比下降曲线 第五,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十几年,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我们要研究教什么( 本体)、怎么教( 方法)、怎么学( 认知) 和用什么方式教学( 工具和手段) 的问题。由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教学类别和教学方法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分技能教学( 听说读写译) 外,个别教学、小班教学、专题教学( 如语音教学、汉字教学)、特殊类型教学( 如只教听说,汉语拼音教学) 等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功能法、听说法、任务法等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也不断进步,已经从教学挂图时代进入多媒体时代。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各类教材和教辅材料花样翻新,学习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前多得多。 第六,教师队伍越来越专业化。1978 年以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很多教师来自中文系、外语系或者其他学科,受过专门训练的对外汉语教师数量不多。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水平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很多青年教师取得了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学位,他们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第七,教学机构分布越来越广,建国初,由于留学生数量有限,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院校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1962 年全国有53 所高等学校接受留学生,1966 年发展为128 所,现在全国有将近600 所高等学校在招收留学生;除了高等学校外,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还出现了许多民办语言教育机构。 第八,专门为来华留学生设立了汉语言专业。1978 年北京语言大学开始设立汉语言本科专业,专门接受攻读汉语言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以后又有一些高等学校,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也相继开设汉语言专业,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位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2000 年有3856 人,到2007 年增加到12638 人。 第九,海内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项目也开始出现。例如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就是第一家设在海外的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一加三项目、二加二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很多学校都派出中文教师去海外任教,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就有80 多名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合作院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二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为了因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汉办) 开始的时候设在北京语言大学,后来由于工作面不断扩大而独立出去,现在汉办(Hanban) 在海外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尤其是2007 年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海外希望建立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截至2009 年10 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41 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 个国家( 地区)。孔子学院设在84 国共282 所,其中,亚洲28 国70 所,非洲15国21 所,欧洲29 国94 所,美洲11 国87 所,大洋洲2 国10 所。孔子课堂设在25 国( 缅甸、马里、巴哈马只有孔子学院课堂,没有孔子学院) 共241 个,其中,亚洲10 国27 个,非洲2 国2个,欧洲7 国34 个,美洲5 国176 个,大洋洲1 国2 个”。国家汉办于2005 年7 月组织了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2006 年7 月组织了首届孔子学院大会,邀请海外大学校长参加。此外还组织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进行教师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任教,组织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法,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考试,开展网络教学等等。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伴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已经有22 万人。孔子学院的教学因地制宜,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是有教无类,在孔子学院学习的人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家庭妇女、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大学教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孔子学院走进社区,组织中国文化周活动,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推介结合起来。 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大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六大转变:一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从“请进来”学汉语向同时加大汉语“走出去”力度转变;三是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四是从主要靠教育系统推广向系统内外共同推广转变;五是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加强市场运作转变;六是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转变。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战略,但是走出去的战略始终没有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在做固本强基的工作,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还在不断发展。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希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三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因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从1978 年到2010 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快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快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投资者,他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成为必须的功课,学习汉语是必然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三十多年间,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1.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重新定位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苏东解体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单极化的趋势,单边主义盛行。“911”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消耗了美国的国力,也使得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降。进入新世纪以后,新的世界格局处在变革之中,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加快了这种变革,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表现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与角力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管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号召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采取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使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国,与中国人交往,中国未来的前景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很多人纷纷来到中国一探究竟。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世界上已经开始有人呼吁重新评价中国模式,中国的成功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好奇者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2.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世人看来是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位;2009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外汇储备超过23991 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没有人能够拒绝中国这个大市场的诱惑。很多汉语学习者是希望能够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获得语言优势。2000 年以后,财经类的本科留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从2000 年的930 人增加到2008 年的11335 人。从图7 可以看出最近8 年财经类本科留学生的发展轨迹。 3. 几代领导人都对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国交换留学生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74 年9 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刚刚复校的“北京语言学院”题写了校名。2002 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 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发来贺信, 图7 来华留学财经类本科生数量增长曲线指出:“你们积极进取,不懈努力,为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成绩。希望你们继续锐意进取,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更进一步,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李鹏总理亲笔题词“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来华留学工作和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也非常关心,在汉语走向世界的战略问题上他们都有明确的批示。 4.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保障了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外国人来华学习的愿望,规范和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稳定和积极鼓励的政策,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新的法律和管理制度。1989 年中国政府将接受来华留学生高等学校的审批权下放给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来华留学生的数量由高等学校自主决定,不再由国家下达计划招生指标。1999 年1 月1 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为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家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立了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长城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HSK 优胜者奖学金、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奖学金和外国汉语教师短期研修项目奖学金。最近几年,部分地方政府也纷纷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 如北京市政府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 鼓励来华留学。为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和简化外国留学生来华申请手续,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管理规定 ,从管理体制、外国留学生的类别、招生和录取、奖学金制度、教学管理、校内管理、社会管理、出入境和居留手续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具体操作细则。2003 年,我国在制订2003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前后,不仅对来华留学生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为“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我国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育部确立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工作思路,并增加了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名额。 5. 对外汉语教学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士来华留学。在国家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日臻成熟。对外汉语师资的培养成为最迫切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对外汉语方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体系外,国家还通过实施“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和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方式大量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同时,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推出各类汉语教材和辅导用书。同时,有关高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本校学习,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和根据特定留学生群体所开发的课程,推出了一批深受留学生喜爱的课程;与此同时,留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形成了一支热爱本职工作、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当然硬件设施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6. 东方文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尽管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依然占据着强势地位,但是由于东方文明的崛起代表着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加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关注,因此带动了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的急速增长,来华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很多有为青年的梦想。四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来中国学习,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将还有一个较长的高速发展期。 1. 在对外汉语教学稳步发展的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孔子学院的建设任务将会主要集中在内涵建设上,提高质量,提升水平,扩大学生规模,编辑出版针对海外学习者的、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的教材,尤其是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材、趣味性和科学性结合得好的教材会受到欢迎。孔子学院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将越来越规范,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2. 国家会加大政府奖学金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尤其是高层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国内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教学质量、宣传技巧、服务水平、学校声誉都会成为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内各个高校为了争取优质生源,在师资配备、管理制度、海外推介、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个方面一定会不遗余力。 3. 对外汉语教学的顶层设计会更加精细化,除了分课型教学之外,个性化教学会越来越受欢迎,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会选择一些应用型专业,比如商贸汉语、中医汉语、同声传译等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理工、教育、体育、农科都会成为来华留学的选择。当然,经济贸易类的学科在未来几年还会不断升温。用外语开设的课程需求强劲,比如用外语讲授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社会、文化比较等课程会受到留学生的欢迎。 4. 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联动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经验,汉语国际教育的拓展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生源。汉语国际教育不会取代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 教师、教材、教学法这三个问题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问题,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中,教师的问题是核心。( 崔希亮,2010) 6.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汉语要素教学研究( 比如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语篇教学等) 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学习者学习过程、认知规律、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会成为应用研究的突破口。教材研究、教学法研究会借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注重汉语的特色,形成具有汉语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和与之相匹配的教材。 7. 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教学理念上来看,单纯的语言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语言加文化式的博雅教育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观念。“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这种教育并非中国独有的理念,古希腊文化中也倡导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中国文化同样崇尚“博雅君子”,“博”指博学通文,“雅”指雅正高尚,都是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以摆脱庸俗,追求高尚。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中,博雅教育应该列上议事日程。五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战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请进来”可以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体验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让他们在汉语环境中成长;“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让希望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要想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我们自己首先要走向世界;要想让世界走进中国,我们必须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希望到中国一探堂奥的客人。 原文刊载于: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二辑 电子版来源:中国知网 (作者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

    注意事项

    本文(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