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资源ID:4372788       资源大小:869.01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方面饮食方面居室建筑习俗风尚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大众传媒,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主要内容:,不同时期变化的表现及原因,二、主要阶段:,1.近代:,1840-1912(清末,近代前期),1912-1949(民国,近代后期),2.现代:,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1978-(改革开放后),四大变迁时期,2010年江苏考纲要求: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男装:,西装流行的原因:A.西方列强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B.洋务运动兴起(买办、留学幼童)C.向西方学习要求的反映D.崇洋媚外的心理,追求时髦,旗装,女装:,改良旗袍,1.服饰变化:,中山装流行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B.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的反映C.新派人士的欢迎,变化趋势: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由拘谨、呆板走向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走向“开放”,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2.饮食变化:,(1)中国传统饮食:,饮食丰富、习惯多样地方特色鲜明,(2)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面包房、咖啡店等,西式糖、烟、酒、饮料等,(3)饮食变化的原因:西方列强入侵,西方人大批来华,移植西方生活方式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观念转变,有钱阶层追求时尚,3.居室建筑变化,(1)传统住宅:,(2)近代:,中西合璧里弄,西式洋房,原因:西方入侵,西方人来华经济发展,官员、商人效仿,中西合璧,传统民居,上海老洋房,4.习俗风尚变化,(1)表现:,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婚姻:,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维新派),社交礼仪:,B维新派提出主张,A留美幼童,揭开序幕,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命色彩,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A维新派提出“废止缠足”B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裹脚法令,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节气:民国开始改用阳历,增国庆、元旦等新节日,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服饰变化:,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列宁装,布拉吉,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绿军装,1.服饰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60-70年代:,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原因:A.文革闹革命B.提倡节俭、艰苦朴素C.经济不发达,物资较匮乏D.极左思想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绿军装,1.服饰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60-70年代:,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数量增加、色彩丰富、款式多样、融入国际潮流,80年代以后:,原因: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推进,经济较大发展,物资丰富B.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C.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灰蓝色调,五彩缤纷,2.饮食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A基本保障人民物质生活需要B但食物简单,按计划凭票购买C温饱问题长期未彻底解决(尤其农村),2.饮食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A人们自由挑选,种类丰富,B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C讲究营养,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粗粮和绿色食品受欢迎,原因:A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B农村改革提高生产力,粮食逐年增加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百姓的餐桌,3.居室建筑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建国后:,住房基本解决,但总体较拥挤,家具陈设简单,改革开放后:,住房状况改善,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 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4.习俗风尚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A取缔黄赌毒,涤荡封建糟粕,B1950年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促进妇女解放、移风易俗,C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成为时尚,社会风气根本变化,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A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B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风尚正在形成,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近代社生活变化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2.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深刻反映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沿海变化快,城市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农村变化慢、触动小,大多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几乎未变,,5.50-70年代人民生活基本保障,有较大改善,但总体变化不大(简单、朴素),6.80年代后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根本改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四、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影响)传入中国,西方文明的先进性是近代变化的根本原因,2.近代以来社会变化巨大,受政治运动和政局变化的影响,3.政府政策的促进,8.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自身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4.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6.科技水平进步,物质产品、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等不断丰富,5.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促进思想解放,自由平等观念等深入人心,7.崇洋媚外、追求时尚、美观、舒适等心理,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呢?,兴办洋务、近代工业、教育等,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为实现强国目标,要求改良社会风俗,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思想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改善,极左思想影响,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日益接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西方侵略、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传入,中山装的特殊意义:五个扣: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教育、监察)袖口三个扣:三民主义四个兜:礼仪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型:以文治国封闭的衣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后背不破缝:国家和平统一。,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2010年江苏考纲要求: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一、铁路和公路,1.火车和铁路业发展,A19世纪70年代,外商擅自修筑淞沪铁路(拆),B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C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成就:京张铁路(1909),民国以后:进展缓慢,西南、西北没有铁路,意义:标志中国铁路的诞生,(近代)原因:政局动荡、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两半社会,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政治意义)(2000年),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迅速,“一五”:宝成铁路(西南)“二五”:兰新铁路(西北),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A铁路修建:,B火车机车:,C火车运行速度:,基本告别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崭露头角,1997年起开始大提速,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原因:1.经济不断发展2.政策推动3.对外开放程度加深4.技术不断发展,一、铁路和公路,1.火车和铁路业发展,2.汽车和公路业发展,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清末民初:近代筑路技术传入,原因:旧中国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经济落后,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民国时期:修建一些公路,但发展缓慢,新中国:发展迅速,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民族独立(前提)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起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 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公路大桥 改革开放的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科技进步,一、铁路和公路,二、水运和航空,1.轮船和航运业发展,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外国轮船公司垄断航运业,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推动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意义: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一定程度抵制外资 经济侵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开始,2.飞机和航空业发展,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新中国之初,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政策放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冯如与他设计的飞机,二、水运和航空,近代以来交通业发展的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其最新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列强为满足侵华的需要,扩大在华利益,达到控制中国广大地区,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的目的,争相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客观影响),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救国救民,开始向西方学习,积极引进和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近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交通业进步。但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近代:,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前提),政府推动政策,改革开放,科技得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现代:,近代以来交通业发展的原因:,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半殖民地特征,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同时由于顽固势力阻扰、政治腐败、政局动荡、经济落后,总体发展缓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之间的交通发展不平衡,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积极:交通更为便利和快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传播,拓宽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消极: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对中国的掠夺,在现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影响,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有线电报:,2.无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擅自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中国自办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20世纪初,上海崇明建立无线电报局,甲午战争前夕,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军事,官商通报,3.电话的发展:,A.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B.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中国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2003年末固定电话、手机数量跃居世界第一,C.1949年前,发展缓慢,D.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三、通讯工具的变迁,4.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简便,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生活质量,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信息的交流,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外来先进技术传入的推动2.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3.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推动4.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推动5.先进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主动向西方学习6.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7.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四、影响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共同原因(小结),2010年江苏考纲要求: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第四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互联网,传统三大媒介,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刊业发展历程:,兴起:19世纪中前期70、80年代,中国丛报(1832年)万国公报(1868年),最早:1873年昭文新报(艾小梅 汉口),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办报刊,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刊业发展历程:,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宣传维新改良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民报,新青年,作用: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的武器,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戊戌变法:,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国民党:中央日报,作用: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刊业发展历程:,繁荣:20世纪70年末至今(改革开放后),特点:,原因:,作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人们的生活,党报为主导,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发展方向:,种类增多,数量增大,注重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刊业发展历程:,3.报纸的局限:,立言议政,舆论监督,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开阔眼界,通达民情,开启民智,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缺乏直观感染力,形象性相对薄弱,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风云儿女,1905年,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19世纪末,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2.电视业的发展:,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中国电视的诞生:,中国电视的普及:,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普通电器,档次日益提高 物质基础电视传送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关键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原因:,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质量提高,有较强的吸引力,3.电视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具有信息量大、可视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丰富生活内容,对社会影响大,三、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1.诞生:,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优点):,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链接灵活,高速传输,使用方便高度互动,双向传授,功能广泛费用低廉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90年代风靡全球,原因:A二战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因)B“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需要(直因),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对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促进生产力极大提高,为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引发学习的革命,三、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交往等方式,使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催生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新思想,4.对社会生活的影响:,5.存在问题:,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竞争加剧导致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不良、有害信息、腐朽落后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三、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6.启示:,关注网络文明,建设网络道德,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1、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在上海阅读时务报 到广州吃西餐 A B C D,C,2、“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D,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4、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C,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轮船运输 D电报通讯,D,6、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 B C D,B,7、“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D徐小姐喜欢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D,8、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旗袍 中山装 京剧 里弄住宅A.B.C.D.,C,9、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A,10、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A,11、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A B C D,A,12、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A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B工业化建设的过程C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D政治协商的历史作用,A,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