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九章决算和报告.docx

    • 资源ID:4367372       资源大小:193.24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九章决算和报告.docx

    第九章决算和报告学习目标: 理解预算管理一体化环境下决算和报告编制的原则和特点 掌握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部门财务报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的管理流程和规则 思考各类报告的目的和作用以及编制特点第一节决算和报告管理概述政府财政报告是政府财政部门对一定时期内各项财政管理活动和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报告,以满足内部和外部使用者对特定信息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方对政府受托责任、财政透明度以及管理绩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报告系统提供数据支撑,综合反映政府财政管理的运作效率和运行质量。一、报告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一)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我国传统的财政报告制度实行以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主要反映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结果,对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仅实行决算报告制度,无法科学、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不利于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范财政风险,难以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2014年,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具体内容及配套措施,确定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2020年全面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财政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其广泛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逐步显现,推动政府财政管理及其他相关方面管理迈向新的台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政府财政财务信息支撑。L有利于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经济运行风险的重点,并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若防控不力,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财政能力和财政责任,可以为政府研判财政经济运行走势、合理配置政府资源、科学安排财政收支提供信息支持,是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机制保障。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起来后,可以弥补决算报告只反映政府当期财政收支的流量信息、无法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存量信息的短板,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政府“家底”,为加强政府债务监控提供了有力抓手,从而实现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近年来,预决算公开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公开内容不断细化、公开质量不断提高,财政透明度较以前有明显提升,但与社会公众的期待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建议加快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尽快披露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以满足各方面了解政府全面财务状况的需求,但我们目前仍不具备公开这些报表的基础条件。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对一些地方财政透明度排名打分不高,也与缺失这些财务报表有关。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尽早向社会公布反映一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信息,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3 .有利于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不仅要重视收入、支出的流量管理,还要重视政府资产、负债的存量管理;不仅要重视预算管理,还要重视政府整体财务管理。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政府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相关管理形成倒逼机制,发挥“牵引作用例如,前几年组织地方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时就发现,各级政府多年来在公路、市政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形成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存在资产价值底数不清等问题。全面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后,可以更加清晰完整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等信息,有助于实现从流量管理向存量管理和流量管理有机结合转变,从预算管理向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融合转变,将会对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水平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4 .有利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决算报告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可以准确计量各种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和产出效益。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可以为实现科学制定绩效规划和目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等管理目标提供信息支持。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运用权责发生制财务数据进行绩效管理,比如,日本要求全部中央政府部门以权责发生制基础核算项目的成本信息,以此衡量项目成本和绩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预算规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战略部署,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目前我国绩效管理依据的数据仍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绩效情况。因此,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一个助推器,能够促进我国绩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真正实现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政策目标。5 .有利于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已成为国际公共财政管理发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这项改革,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随着我国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中国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建立国际公共部门资产负债数据库,并希望我国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以推出中国案例。加快推进这项改革,对外发布准确、权威、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政府财务信息,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公共财政管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是履行大国责任、顺应国际公共财政管理发展潮流的应有之义。2014年以来,财政部不断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体系,稳步推进编制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不断完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解决了政府财务报告的核算基础问题。二是初步建立起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制度框架体系。结合试点进展情况,先后修订印发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3个操作指南,保障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初见成效。2019年,试点工作已扩大到40个中央部门和36个地区。政府财务报告试点编制初步达到了分析掌握部门单位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的目的,同时也是推动提升财政和各部门财政财务管理能力的系统工程,对加强资产、负债、预算、绩效管理发挥了“催化剂”作用。(-)建立国务院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决定自2018年起,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全面反映各类国有资产基本情况的综合报告,以及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等四个专项报告。综合报告每年以书面形式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届末年份作口头报告。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一个专项报告的口头报告。我国国有资产分布范围广,规模体量大,涉及行业多。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一家企业多个部门管,不同管理部门计算出的资产总额往往不一致,资产统计数据交叉和遗漏同时存在。国有资产底数不清、多头管理和统计难等问题,是全国普遍面临的难题。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口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有利于切实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民报告全口径国有资产的“明白账”;有利于推动规范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三)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与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决算报告。包括财政总决算报告和部门决算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主要反映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二是财务报告。包括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主要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成本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三是国有资产报告。包括一个综合报告和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四个专项报告,以资产会计核算和实物资产为基础编制,主要反映政府资产管理情况。三类报告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共同为财政报告的使用者评估预算管理情况、财政运行情况、政府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情况等提供全面完整、真实可靠的信息。政府财政报告的完整体系如图9-1所示。对于国有资产报告,考虑到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的编报范围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由自然资源部负责报告,因此规范暂未将上述三个国有资产专项报告纳入管理范围,仅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有关管理流程和规则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政府财政报告体系国有资产综合报告财政 总 决 算 报 告部门决算报告政府部门综合财务报告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业有产不金企1项告企国资含融业专报融业有产项告金企国资专报政业国资专报行事性有产项有然源产项告国白资资专报图0-1政府财政报告体系二、各类报告的目标与定位(一)决算报告的目标与定位编制决算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当年预算批准后,要了解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是否实现了收支平衡,是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就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编制决算报告。决算报告是国民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了一年来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了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收入状况反映了政府资金的积累水平,支出状况则反映了建设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基本数字体现着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而反映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和调整国家经济政策,改进财政管理提供依据。此外,决算报告还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预算统计资料的依据,并为制定下年度预算收支控制指标提供数字基础。决算报告主要从流量方面,反映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通过与当年预算对比发现问题,为科学编制预算、开展预算监督等提供支持。决算报表主要根据收付实现制会计信息编制,各部门、各地区的汇总决算报表,主要通过将各单位、各级财政的收入、支出数据加总编制完成。(-)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与定位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主要从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反映政府及其部门整体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支持。财务报告主要根据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不能简单的通过数据加总编制,而是需要将财政与部门、部门与部门、财政内部不同资金主体之间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抵销后编制合并报表。专栏91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对比分析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都属于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的年度报告,主要反映政府财政财务活动结果,两者之间互为补充、配合使用,从不同角度满足政府、立法机关和社会监督管理预算执行、了解政府财务状况和政府运营情况、评估财政长期可持续性等多方面的需要,两者之间联系密切。同时,两套报告有明显区别,各有侧重。一是报告目标不同。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支持。二是报告的基础不同。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凡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予以确认;否则即便有实际款项的收付,也不予确认。决算报告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即以资金的实际流入和流出作为确认相关会计要素的标准。三是报告的范围不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将一级政府作为报告主体,反映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财政总决算报告和部门决算报告分别将财政和各个部门作为报告主体。四是编制方法不同。决算报表主要根据单位会计报表、财政总预算会计数据等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不仅需要单位会计报表、财政总预算会计数据,还需要将财政与部门、部门与部门、财政内部不同资金主体之间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抵销合并,相对来说方法较为复杂、难度更大。(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目标与定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重点是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总量、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效益等情况,为夯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更好地发挥资产效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既包括资产存量信息,也包括月度、年度流量信息;既包括按价值量的资产财务核算信息,也包括按实物量的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对于夯实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数据基础,提高国有资产信息质量和应用水平,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L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要求。根据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有关工作部署,2019年,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第一次高规格亮相,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公众的评判。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能够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分布、构成以及变动情况,全面反映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情况,为贯彻落实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编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报告夯实了基础,向党和国家、向人民交出一份“明白账”O2 .有利于提升财政治理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财政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编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分析各部门、各单位资产占用水平和管理实际,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降低行政成本,减少损失浪费,更好服务于单位高效履职,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政府储备物资等资产将逐步纳入填报范围,更加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社会各领域的支持保障情况和重大改革事项成果,成为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3 .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o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新精神、新要求,做好资产管理各环节工作,必须准确掌握资产数据。通过加强资产报告工作,动态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及管理情况,查找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真空”和“漏洞”,进而研究出台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构建规范的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内控机制,防范资产管理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为开展新增资产配置审核、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等提供支撑。专栏92资产报告与政府财务报告对比分析政府财务报告与国有资产报告是不同类型的报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告作用不同。政府财务报告主要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国有资产报告主要为加强人大和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报告内容不同。政府财务报告要全面反映政府整体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不仅包括资产负债表还包括收入费用表等内容。国有资产报告主要反映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包括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专项报告分别反映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三是报告编制范围不同。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范围为各级政府财政、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同级财政部门有预算拨款关系的社会团体,国有资产报告中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编报范围是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包括未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四是报告编制方法不同。政府财务报告采用会计方法编制,以会计账簿数据为基础,对于政府内部交易事项要进行合并抵销处理,不是简单汇总。国有资产报告主要采用统计方法编制。五是报告编制数据来源不同。政府财务报告以年末会计账簿数据为准,国有资产报告数据来源于会计账簿以及实物资产管理数据。三、决算和报告编制的原则决算和报告是政府与其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这些报告拥有广泛的使用者,主要包括财政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债权人、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从报告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报告编制应当遵循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原则。(一)合法性预算法对编制决算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进行了规范。预算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第七十五条规定:“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做到收支真实、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第九十七条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报告编制需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报告编制及信息公开符合法定的程序和管理要求,以体现其严肃性、权威性。()客观性决算和报告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充分可靠的预算收支和政府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应当具有客观性,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决算和报告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编制,如实反映政府运行情况和财务状况,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决算和报告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政府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编报口径和报告方法,不能随意变更,以便报告使用者可以了解政府各项业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态势。不同政府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也应当采用一致的编报口径和报告方法,确保各政府主体之间相互可比,以便报告使用者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对政府管理水平、运作效率等进行客观地评价。(三)完整性决算和报告应当尽可能全面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政府主体自身改进管理、准确预测、科学决策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决算和报告应当尽可能提供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预算执行效率、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以满足各外部使用者对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的需要。(四)及时性如果不能及时编制决算和报告,将损害报告信息的有用性。决算和报告通常是反映一个报告周期内,政府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报告信息披露得越早,越有利于各报告使用者根据报告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和调整,为改进下一周期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四、决算和报告编制的新特点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以后,决算和报告编制除满足报告编制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具备很多新的特点。(一)信息来源一体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基于统一的业务规范,整合预算管理各个环节,通过设计和优化预算管理流程中各项活动,统一管理规则、管理要素和数据存放方式,从而使各级政府、各部门更科学、更紧密地进行业务协作,使信息更顺畅快速地流通,彻底消除“信息孤岛”,保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来源一致、口径一致,信息充分共享,财政数据的质量大幅提升,为报告编制提供了坚实基础。例如,财政总决算报告报表数据可直接来源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账和预算指标账;部门决算报告报表数据可直接来源于单位会计账中预算会计有关管理要素;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报表数据可直接来源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账和单位会计账中财务会计有关管理要素。决算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来源如图9-2所示。预算管理一体化还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有效拓展了决算和报告的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和数据内容。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预算数据、会计数据、资产数据、债务数据等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有机联结,将会产生大数据环境下的“涌现”效应,即产生新的知识和决策支持信息,使决算和报告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现代财政预算管理活动和政府财务状况,进而为动态优化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报表生成自动化决算和报告只有做到客观反映一个报告周期内的预算执行、政府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的真实情况,才能使财政内部、社会公众对预算管理和财政管理作出正确的总结与评价,为指导今后的财政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预算管理一体化建立了从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预算下达与分解、预算执行与调整、会计核算到决算和报告全过程的管理链条,每一上层环节的结果直接作为下一个环节的控制依据,同时下一环节的报告结果也直接来源于上一层级,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衔接的管理闭环。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以后,通过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自动生成各类财政报告,报表数据不得人为取舍或调整,实现对预算执行、财政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情况等的真实反映。同时,通过各个环节的业务内在联系,以及各个层级、各个主体间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业务的交叉稽核,也丰富了对财政报告的审核管理手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算和报告管理中的遗漏和错误,进一步提升财政报告编报质量。(三)支持决策最大化如果政府不能对预算收入的总规模、来源和类型进行准确且清晰的报告反映,那么有关合理分配预算资金的问题就无从谈起。如果政府不能对支出规模、类型和资金流向作出如实报告,那么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就难以衡量。如果政府对所拥有的资产规模、类型、价值和承担的债务偿付责任都不能全面掌握,那么政府资源的统筹能力和财政可持续性就无法准确评估。因此,决算和报告要能为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与合理,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预算管理一体化保证了决算和报告的全面完整、真实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预算执行结果和财政财务管理情况,更好地支持财政决策。通过对预算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到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等相关信息。通过对预算支出的方向及比例的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国家各项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的财力支持情况。通过清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以及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实现政府对所掌握的资产、负债的科学管理,为资产增加、运维、处置等环节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为合理做出政府债务规模、债务结构、期限结构、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正确判断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财政管理现代化。在一体化环境下,零散的信息可以通过各业务环节的上下游关联以及系统化整合重构,汇聚到财政部门,这种信息聚集使得预算管理超越本身的财政资源分配功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察哨,通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预算收支情况、财政财务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反映,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等做出预测,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持。第二节决算报告决算报告包括财政总决算报告和部门决算报告:财政总决算报告是各级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级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全面反映各级政府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综合报告。部门决算报告是由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履行职能情况编制,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等的综合性年度报告,是对部门预算执行进行监督管理以及编制后续年度部门预算的参考和依据。一、财政总决算理(一)财政总决算管理流程财政总决算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决算布置、决算编报、决算审核批复、决算公开等,如图9-3所示。L决算布置预算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编制决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规范对决算布置工作具体规定如下:“财政部根据预算法和预决算管理的要求,印发年度编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作为编制财政决算的指导性文件,统一部署决算编制相关事宜”O从决算管理实践来看,每年第四季度,财政部根据当年的经济财政政策、预算管理制度及加强预算执行和决算管理要求等,制定财政部关于编制本年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部署编制决算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时间等事宜,作为编制财政决算的指导性文件。每年12月底之前,印发财政总决算报表格式,布置地方财政部门编报财政总决算。2 .决算编报(1)年终清理结算。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决算编报前应完成以下年终清理结算事项:预算指标账的清理与核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账的年终处理、财政上下级结算、债务清理结算等。(2)报告编报。规范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的部署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编制本级及本地区财政总决算”o决算编报必须符合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会计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到收支真实、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财政总决算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系统根据预算指标账及总预算会计账自动生成决算报表。报表数据不得估列、代编,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数据准确可靠。以人工方式填报的数据应在附注中加以说明。决算编报工作一般在每年1-3月份进行。3 .决算审核批复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汇总、上报财政总决算报表。各级财政部门以财政总决算报表为基础编制决算草案,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草案的30日前,将草案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本级决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本级政府提出的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批准的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送上一级政府备案。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决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4 .决算公开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财政决算后,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20日内按要求进行决算公开。财政总决算流程图预算执行流程总预算会计核算流程填报决算报表生邮政总诀党报表汇总下级财政总决算报告上报本级总决算报告审核下级财政总决克报告图0-3财政总决算管理流程(-)财政总决算报表的生成规则系统根据预算指标账与总预算会计账自动生成财政总决算报表。报表数据不得估列、代编,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数据准确可靠。以人工方式填报的数据应标注并解释说明。 总决算报表中预算数、调整预算数、结转结余数以及预算变动情况,从预算指标账中提取。 总决算报表中收支决算数、资产负债情况等,从总预算会计账中提取。 总决算报表中债务余额、发行兑付情况等,从总预算会计账及债务管理模块中提取。 上下级结算事项,应按照经各级财政部门核定确认后的年终结算单编制。 总决算报表中的机构、人员等基础信息,从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单位信息、人员信息中提取。二、部门决算管理(一)部门决算管理流程1 .决算布置预算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编制决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每年四季度,财政部根据国家相关改革事项以及财政财务管理要求,遵循“科学合理、简便适用”的原则,修改完善年度部门决算报告,布置年度部门决算工作,对编制总体要求、编报事项以及编报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对部门决算布置工作具体规定如下:“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财政部以及上级财政部门发布的通知要求组织本地区部门决算的有关编报事项。”2 .决算编报(1)年终清理结算。各部门在决算编报前应组织部门本级及所属单位清理核对往来款项,清查各类资产、应缴财政款,核对年度预算收支和年初年末结转结余,并完成年终结账。(2)报告编报。各部门应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部门决算编报工作。部门决算编报必须符合预算法、会计法、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各部门决算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系统根据预算会计账自动生成决算报表。报表数据不得估列、代编,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数据准确可靠。以人工方式填报的数据应在附注中加以说明。部门决算中有关资产、人员等信息,从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资产信息、人员信息中提取。决算编报工作一般在每年1-3月份。3 .决算审核批复各部门负责审核所属各单位的决算,财政部门负责审核同级各部门决算。财政部门对决算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权予以纠正。财政部负责汇总编制中央部门决算草案,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汇总编制本级部门决算草案,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各级决算经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在20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各部门应当在接到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决算后15日内向所属单位批复决算。4 .决算公开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决算,应当在批复后200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流程图图0-1部门决算管理流程«却W塞(二)部门决算的编制范围总体而言,部门决算的编制范围与部门预算相对应,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和资金,均应编制部门决算。L单位范围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均应编报部门决算。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编报部门决算。企业集团中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事业单位应编报部门决算报表,并由集团汇总上报;企业集团中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编报部门决算报表。纳入地方部门预算的中央单位,可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要求,以经费差额表形式向拨款部门报送收到的地方财政拨款收支余情况。未纳入地方部门预算的中央单位,不纳入地方部门决算编报范围。2.资金范围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的资金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编报口径与单位综合预算衔接一致。部门决算中单位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事业收入(不包括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财政拨款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社保机构管理的社保基金和红十字会捐赠专户的资金属于专项基金,单独设账核算,不并入监管单位的大账,因此,不应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三)账表一致原则编制部门决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保持“账表一致”,为此,规范规定:“系统根据单位预算会计账自动生成部门决算报表”,“各部门应当依据同级财政部门的决算批复文件调整相关业务事项,调整事项涉及会计处理的,应该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对本年度的期初数进行调整”。对于“账表一致”原则,传统观念强调同一年度的决算数据要与会计账簿数据保持一致,因而发现问题要先调账再调决算表。但是,按照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一会计调整第四章规定:”本期发现的与上一年度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本期期初的预算结转结余和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本期发现的上一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可将其影响数调整相关项目的本期数”。这里的重大会计差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发现的使本期编制的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一般是指差错的性质比较严重或者差错的金额比较大。因此,理解“账表一致”应当分阶段来看:(1)第一阶段。会计封账后,应根据会计账簿填报部门决算报表,此时要保证账表相符。(2)第二阶段。在审核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需调整的事项,为保持报告期账目的完整,应及时调整决算报表,暂时不动会计账目,此时账表暂时不相符。(3)第三阶段。财政部门批复部门决算、部门逐级批复单位决算后,各单位以决算批复为依据,对有关事项进行整改,涉及会计处理的应当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此时达到新的账表相符状态,这样做也提升了决算批复文件的法律效力。(四)部门决算公开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规范据此规定“经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决算,应当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公开的报表应当至少包括收支总表“三公”经费支出表和项目支出表等报表。”规范具体设计了部门决算公开报表样式,对部门决算公开做出规范性要求。部门决算按其支出功能分类应当公开到项,同时公开到具体项目;按其支出经济分类,人员类项目和运转类项目中公用经费项目应当公开到款。从部门决算公开实践来看,中央部门决算公开采取“一站式”发布方式,各中央部门自主公开的决算信息统一汇集到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和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发布。地方部门决算公开一般通过预算部门的门户网站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建立的预决算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专栏932018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情况2019年7月19日,93个中央部门在一天内依法向社会公开了2018年度部门决算。2019年是中央部门第9年公开决算,并按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的新部门公开。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在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形式等方面稳中有进。一是公开范围保持稳定。机构改革后,中央部门有所减少。决算公开的部门范围与上年保持一致。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国家医疗保障局等新组建部门首次公开决算。二是公开内容保持稳定。中央部门继续公开了8张决算表和收支说明,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项目预算绩效、政府采购支出、国有资产占用情况等社会关注的重要信息,以及对决算中专业术语的名词解释。三是公开形式保持稳定。中央部门自主在门户网站公开决算的同时,财政部继续采取“一站式”发布方式,逐一将93个中央部门决算公开链接抓取发布至财政部门户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的“部门决算”栏目,并同步发布在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让公众在第一时间“找得到”公开信息。四是支出明细公开再加力。2018年财政部实施了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其中部门预算经济分类在原有科目基础上取消了政府预算专用科目,增设了体现部门预算特点的科目。2019年中央部门决算首次按改革后的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公开。五是预算绩效公开更亮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央部门第4年“晒绩效”,公开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部分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绩效评价

    注意事项

    本文(第九章决算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