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侦查活动中心理战术应用(教案) 附侦查与审查(重点讲义).docx

    • 资源ID:4315990       资源大小:21.2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侦查活动中心理战术应用(教案) 附侦查与审查(重点讲义).docx

    侦查活动中心理战术应用内容提要:正确运用侦查谋略,实施侦查心理战术,对于尽快搜集证据,揭露、证实犯 罪,查获犯罪嫌疑人及提高破案效率等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专题将围绕侦查活动中犯 罪侦查的心理依据、心理痕迹及客观表现、侦查谋略等内容做以介绍和探讨。一、侦查活动的局限由于犯罪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偶然性,因此在侦查前,特别是在出现场以前,不了解案 情,直到报案后,又急于出现场,因此,无一点感性材料,并且展现在侦查人员面前的又都 是一些无内容的表面现象,一些尚不知原因的结果。另外,侦查活动又处处要从不知开始, 进行不定期的、详细的调查和了解,更突出的是每个案子都要从表面的结果入手,追溯造成 这种后果的犯罪人,以及犯罪心理、行为实施的过程和复杂的犯罪起因。二、犯罪嫌疑人反侦查心理表现侦查过程是侦查人员与犯罪人围绕案情展开的斗智斗勇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侦查人 员通过犯罪嫌疑人、知情人、见证人和现场勘查等活动对象,实现侦查活动的目的,即为弄 清事实情节,搜集证据,揭露、证实犯罪,最终查获犯罪嫌疑人。然而,侦查活动却带有特 定困难因素,它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心理与情感的较量。在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要尽快破 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侦查破案一般经过现场勘查,分析判断案情,制定侦查计划,摸底排 队,调查访问,运用必要的侦查手段和技术方法,获取证据,查缉犯罪嫌疑人等过程。侦查活动中的两种心理对抗主要表现在:侦查人员为尽快查明案件事实情节而千方百计 地获取犯罪线索和证据,确定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为逃避罪责而想方设法掩盖罪 证,设置障碍,逃避侦查或干扰侦查。(一)伪装积极、充当好人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为了探听侦破情况与进展,在侦破活动中,伪装积极,骗取信任, 积极工作,协助破案。(二)制造不在现场的假象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利用时间差或找人作伪证,伪造自己没有作案时间,没有到过犯 罪现场的假象。(H)转移、毁灭罪证收集证据是侦查阶段查清案情的重要途径。犯罪嫌疑人为了不束手就擒,施展各种反侦 查伎俩与手段销毁证物,转移赃物,提供假信息。常用手法:一是转移罪证,将犯罪工具、 赃物等移到他处隐藏起来;二是遗弃或毁灭罪证,将罪证抛弃到水塘、深井、山洞、地窖等 处,或将罪证焚烧、冲洗、粉碎,将之彻底销毁;三是掩埋或藏匿罪证,将罪证掩埋于隐秘 地点或改变物体的外部形态;四是嫁祸于人,将罪证转嫁他人,制造假象。(四)收买证人和串供犯罪嫌疑人对受害人或证人授之以利,让其作伪证或拒绝作证,或者与同伙积极串联, 订立攻守同盟,统一口径,提供伪证。(五)向侦查人员提供假证据、假情况编造谎言,提供假证据、假情况打乱侦查人员的 思维。三、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是通过现场的各种客观外在表 现反映出来的。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现场及其痕迹物证上折射出来的某些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 侦查人员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及对现场物态痕迹的分析,有利于判明犯罪嫌疑人,明 确侦查范围,有效打击犯罪。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人在某种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内驱力与外部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场所、方式、手段以及现场被破坏的程度,出入路线的选择,现场停 留时间等,无一不折射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一)心理痕迹的特征心理痕迹的特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 是空穴来风,凭空想象;第二,心理痕迹具有依附性,它没有自己独立存在的形态,而是依 附于犯罪现场及现场中的物态痕迹之上;第三,心理痕迹具有抽象性,必须在勘查基础上, 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心理分析才能获得;第四,心理痕迹具有科学性,即必须使用科 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勘查、分析,才能获知符合客观实际的心理痕迹。(二)心理痕迹与物态痕迹的关系心理痕迹与物态痕迹的联系:第一,物态痕迹是心理痕迹的载体,心理痕迹依附于物态 痕迹而存在,只有在对现场及物态痕迹详细勘查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并获知心理痕迹;第二, 心理痕迹与物态痕迹可以相互印证、补充。两种痕迹来自同一犯罪现场,共同反映犯罪的有 关信息。物态痕迹反映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可以提示我们,犯罪嫌疑人留下了 怎样的物态痕迹。心理痕迹与物态痕迹的区别:第一,两种痕迹存在形态不同,物态痕迹是以物理形态存 在,具有直接性,通过人的感官或仪器可以观察,心理痕迹则依附于物态痕迹而存在,具有 抽象性和间接性,只能通过心理分析来获得;第二,两种痕迹的作用不同,物态痕迹可以直 接说明犯罪事实,证明犯罪人,在司法程序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心理痕迹是为进一步获取 物态痕迹创造条件,提供线索,其本身并无证据意义;第三,获取两种痕迹依赖的条件不同, 物态痕迹的获取是依靠感觉器官或仪器设备,需要侦查人员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较高的物证 检验技术,心理痕迹的获取更多的是依靠对犯罪规律和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熟悉,需要侦 查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分析能力和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H)心理痕迹的客观表现犯罪现场所折射出的心理痕迹是较为隐蔽的、潜藏着的,需要侦查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 深入细致、全面客观的观察分析才能得到。那么,犯罪现场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哪些心理 痕迹呢?从犯罪手段、反侦查手段、犯罪现场的布置、痕迹物证的遗留情况,可以了解犯罪 嫌疑人的智能条件;从犯罪侵害客体的空间、体积、重量、数量、遗留痕迹中,可以分析犯 罪人的生理条件,如犯罪人的高矮、肥胖、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生理特征、痼癖动作等; 从犯罪工具的使用情况、熟练程度、犯罪手段等,可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技能和习惯;从现 场的凌乱程度,犯罪行为指向的明确性,可以分析犯罪嫌疑人对侵害客体及现场情况的了解 和熟悉程度以及知情条件;从犯罪的后果、行为特点可以分析犯罪动机、目的;从犯罪手段、 后果和痕迹物证的遗留情况,可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情绪、意志特点和个性品质。L现场遗留物。从现场遗留物来看,惯犯一般在作案时,情绪稳定,经验丰富,技能较 高,遗留物也较少;初犯在作案时,大多情绪紧张,易在现场留下痕迹和物证。现场遗留物 可反映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时的某些情节和心理状态、职业和身份等。2 .现场遗失物。通过现场遗失物品的种类、数量、价值等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 目的及兴趣与爱好。通常盗窃犯罪多以现金、金银首饰等便于携带的财物为盗取对象。如果 盗取贵重物品或自己喜欢的物品,则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特殊兴趣和爱好。3 .现场破坏程度。现场破坏程度是指物品被破坏的部位和状况等。在盗窃犯罪中惯犯一 般目标准确,破坏性小,而初犯大多目标不明,扇面扫荡,乱翻乱扔。4 .现场痕迹状况。从现场痕迹状况来看,若现场破坏痕迹准确、撬压干净利落则反映案 犯的偷盗经验与犯罪技能,而初犯大多痕迹较多,手法简单,现场凌乱。(四)心理痕迹分析L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特点。犯罪破坏性大,犯罪手法简单、粗暴,杀人凶残, 心狠手辣则说明犯罪嫌疑人性格暴戾;现场遗留物少,痕迹少,破坏性小,且整体协调不太 乱则说明犯罪人性格内向,有心计。5 .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历与经验。现场破坏不大,目标准确,手法娴熟,利用专门 工具则大多惯犯所为,而现场破坏性较大,手法笨拙,有遗留物,痕迹多而乱则说明犯罪嫌 疑人犯罪时情绪紧张,缺少经验。6 .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从现场遗失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现场破坏情况以及被害 人身上致伤、致死痕迹可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杀人与伤害在手法和部位、力度上有明显的区别。从被害人被杀情况可分析出犯罪嫌疑 人杀人动机是谋财、奸情还是报复;从被盗物品可了解犯罪嫌疑人所需及犯罪目的等。7 .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点。通过犯罪痕迹与破坏性可看出犯罪嫌疑人的熟练程度与 某些职业特点。如盗窃机动车、撬压保险柜、计算机犯罪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8 .分析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情绪特点。情绪影响人的行为动机。如有的犯罪嫌疑人在入 室后折腾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最后从事破坏家具,砍沙发等气急败坏的行为,这一点充 分说明了犯罪嫌疑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四、侦查中的心理战术(一)加强心理攻势、施加心理影响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往往做贼心虚、恐惧不安,这样侦查人员可以用虚张声势及群众舆论 等方法加强心理攻势,使犯罪嫌疑人感到案情已明了,公安人员已掌握了大量的人证、物证, 从而使其心理压力加剧、惊慌失措、行为反常而自我暴露。具体方法有打草惊蛇、引蛇出洞;赶鸟出笼、张网以待;虚张声势、先声夺人等。(二)制造错觉、诱其暴露针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期间心理活动复杂多变、敏感多疑的心理特点,侦查人员可采取 种种方法制造错觉,让犯罪嫌疑人从虚假的信息中得出错误的认识,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而 得以暴露。具体方法有:制造同案犯已落网或己做出交待的错觉;造成公安机关己掌握了大量的证 据或案情已基本明了的错觉;犯罪赃物已被获取的错觉;被害人尚未死亡并已做出证言的错 觉。(H)欲擒故纵、明松暗紧欲擒故纵实质上是一种麻痹犯罪人,减轻其心理压力促使其自我暴露的一种方法。具体 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在犯罪嫌疑人隐蔽较深,案件久侦不破时,侦查人员可采取表面放松, 撤回侦破力量,暗中则加强监视、控制的办法,在犯罪嫌疑人以为危险已过,蠢蠢欲动时, 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和查获罪证;二是对重大犯罪嫌疑人缺乏充分证据时,可采取先打草惊 蛇,然后表面放松对其控制,实则布置秘密力量暗中监视,待犯罪嫌疑人急于转移、毁灭罪 证,或急于串供之时,及时发现、获取罪证;三是某些案件案情已基本明了,但犯罪嫌疑人 的同伙或某些罪证未能查获,也可采用这一策略,在表面上故意制造情况不明,证据不足, 难以侦查的假象,并在表面上放松对他们的控制,使犯罪嫌疑人放松戒备,麻痹大意,甚至 得意忘形,待其充分暴露时一举破案。(四)政策攻心、促其投案自首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其心理是十分匏杂的,既有作案成功的兴奋与侥幸心理,又有惧怕 罪行暴露遭到法律制裁的恐惧心理,在心理压力加剧时,还可能产生后悔心理。这时侦查人 员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况进行政策攻心,促使其心理良性转化。或正面接触,舆论宣传,晓以 利害;或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家人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弃暗投明,坦白 从宽。思考题:L侦查活动中的两种心理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 .心理痕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进行心理痕迹分析?3 .侦查活动中如何应用心理战术?审查人员不懂得侦查手段,就会陷入“阿宝背书”的误区;侦查人员不懂得审查手段, 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永远无法实现。笔录中心、侦查中心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两大特点。一、理论概念引入侦查中最重要的不是走访、做笔录这些细节,最重要的获取犯罪情报(信息)。基础性知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开展网上联合作战,实现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全国犯罪情报信息中心(CCIe)的信息构成(公安内网打防控)1 .刑事案件信息系统2 .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3 .涉案失踪人员信息系统4 .涉案无名尸体信息系统5 .可疑物品信息系统6 .指纹自动识别信息系统7 .通缉通报信息系统8 .情报线索信息系统9 .犯罪组织信息系统10 .枪弹痕迹信息系统IL损失物品信息12 .DNA信息系统13 .不准入出境信息系统14 .不明身份人员信息系统15 .被盗车辆信息系统16 .有价证券信息系统17 .被盗枪支信息系统2、CClC的应用模式网上发布各种刑事犯罪情报信息与网上查询。3、CClC的应用实例(1)追捕省庄市特大爆炸案犯罪嫌疑人,特大爆炸案发生后,在全国范围内通缉犯罪 嫌疑人,公安部通过计算机专网将犯罪嫌疑人的十指指纹迅速发往各地,各地公安机关通过 指纹鉴定排出了大量的犯罪嫌疑人。最后,在广西北海市通过指纹鉴定及时认定了犯罪嫌疑 人,展现了网络在快速和准确上的优势。(2)利用网上信息串并案年月日,市大桥责任区刑警队破获一起在出租车上以借手机打电话为名骗取出租车司机 手机的案件,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张。为扩大战果,刑警队以同样的作案手段为条件,上网在 案件信息中串连同类案件,结果共查出同类案件38起。后经审讯,破获7起,其中大案5起。具体性知识:(1)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1、公开方式犯罪情报搜集的公开方式,如从报刊、书籍、广播、电视、调查访问、接受举报、通过 互联网等载体获取犯罪情报。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包括: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走访、讯问、接 受举报、搜查、审查、查阅互联网、查阅历史档案、报刊及其他公开资料掌握和获取犯罪线 索及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秘密方式获取秘密情报主要依靠两神力量:一是以侦察情报人员搜集,由公安机关派出的专门侦 察情报人员以秘密方式为主对侦察对象进行直接观察、调查、监视、控制,了解情况发现线 索、获取情报;另一神是依靠秘密力童搜集,即使用秘密力童对重点人员和重点领域进行秘 密侦察、监视和控制发现和掌握有关情况。由于秘密力量分散在社会各部位、各阶层隐蔽活 动,能够了解和握各种违法犯葬情报,还能够深入侦察对象的内部和潜伏在其身旁,了解 和聋握工作对象的内幕情况和阴谋活动,而且不易被察觉。秘密力量在公安机关情报搜集过 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走私罪、毒品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通过公开 方式很难获取犯罪情报,只有通过秘密方式缜密设计、严密部署,通过“拉出来”和“打进 去”才能获取核心情报。3、公秘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某些复杂的犯罪案件,既要通过公开方式搜集公开的犯罪情报,又要通过秘密方式 获取深层次的、核心的情报。只有将公开方式和秘密方式相结合,才能全面地搜集犯罪情报, 使公安机关尽可能了解事态发展,争取在打击犯罪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2)系列性案件(窝串案)侦查的主要作法1 .细致勘查现场,认真搜查破案的各神查询信息,分析案件资料,实施并案侦查。2 .认真调查访问,搜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查询人员资料,实施从案到人的破案模 式,查获犯罪嫌疑人。3 .以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为中心,搜集查询信息,查案件资料,实施从人到案的模式,破 获一系列积压案件。4 .扩大战果,深入审查,继续从人找人,从人到案,破获新的积压案。(3)技法例子1、姓名信息应用规律:直接提名查档具体有:1.未破案件的姓名信息,查人员资料,排查犯罪嫌疑人; 2.己破案件的姓名信息,查人员资料,查前科情况,查案件资料,破积压案件;3.线索中的 姓名信息,查人员资料和案件资料,查人员情况,破各类案件及控制犯罪。案例年月日,一架飞往的民航客机被一歹徒劫持,飞机在机场降落时爆炸焚毁。案件 发生卮,联合调查组在现场勘查中发现了劫机歹徒的身份证。从其身份证上获取了歹徒的居 住地和姓名信息,歹徙为省市县城关镇人,联合调查组立即通湖南省厅进行查询。侦查人员 立即在市犯罪情报资料部门进行提名查档。在省市,犯罪情报信息资料部门迅速调出其全部 信息资料,经同一认定,其相关资料特征与歹徒在飞机上留下的信息特征完全一致,从而认 定了劫机罪犯,这起特大暴力案件告破。2、别名、绰号信息应用规律:1 .未破案件的别名、绰号信息,查人员资料,从案到人,排查犯罪嫌疑人;查案件资料, 串连并案。2 .己破案件的别名、绰号信息,查案件资料,破积压案件;3 .线索中的别名、掉号信息,查人员资料和案件资料,查人员情况、破各类案件和控制 犯罪。案例年月日晚,4名歹徒手持凶器抢劫了市某电器商店。其中一歹徒用菜刀砍断电话 线,其余歹徒持刀威逼当时在店内的两名顾客高举欢手面墙而立,令店主交出1万元现金。 一歹徒还用刀背将店主的头部砸伤,抢走现金共4600余元卮逃走。侦查人员在调查中获悉, 其中一歹徒的绰号叫“马瞎子二叫“马瞎子”的这个人,曾在几天前到该店行窃被事主发现未遂。此人临走时称:“三 天后,我来拜访你”0侦查人员立即到市局情报中心查询人员资料,信息系统立即作出反应, 查出叫“马瞎子”外号的只有一个人。随卮快速查出马瞎子的真实姓名、住址等全部信息, 经事主辨认其照片,确认此人正是被称为“马瞎子”的歹徒。据此刑警队将马瞎子抓获,并 迅速查清其他3名案犯,此案遂破。3、体貌特征信息(包括体表特征信息)应用规律:1 .未破案件的体貌待征信息,查人员资料,排查犯罪嫌疑人;查案件资料,串连并案。2 .己破案件的体貌待征信息,查案件资料,破积压案件。3 .秘密用于查声像、照片资料或进行辨认等。案例I中国第一起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情报资料直接破案的案例是案件。市乡发生一起 重大盗窃案,经调查访问获悉犯罪嫌疑人有特殊体貌特征“豁嘴”,侦查人员立即查询人员 资料,迅速查出犯罪嫌疑人,此案遂破。案例2年月日,市某区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侦查人员在访问中获悉,犯罪嫌疑人的 两盾中间有一个蓝色痣,经查询人员资料中体表特征信息,确认此案为前科人员王某所为。 侦查人员又查询近期发生的案件资料,发现有两起强奸案和一起抢劫案的作襄人都有这一体 表特征,遂进行串连并案侦查,并一举侦破系列案件。4、现场指纹信息应用模式:1.现场指纹信息,查人员资料,认定犯罪人(1指对10指);查案件资料,串 连并案(1指对】指)。2.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己被抓获)的捺印指纹信息,查案件资料,破积 压案件(10指对1指);查人员资料,查前科。案例1年月日,市某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经现场勘查,发现并提取了作案人所留 右手食指斗型纹一枚。经检索人员资料,确认作案人为李某,遂将李某抓获,并挖出一个6 人盗窃Ia伙,破案56起。案例2年月日,市公安肩情报科将违法犯罪人员的捺印指档案与未破案件现场指纹 相比对,结果发现某盗窃案的现场指纹与某违法犯罪人员的指纹档案一致,经侦查人员扩大 战果,实施从人到案模式,遂破积压案件IO起。案例引年月日,次列车软席车厢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一男子被杀,抢走现金、手机 等物品,共价值3万余元。侦查人员提取现场血指纹2枚。此案曾久侦不破,卮在信息网上 进行网上现场指纹比对,24小时则破获此案,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5、损失重要物品和赃物等信息应用:1 .在未破案件侦查中,如获取了较为详细的损失重要物品信息,则应立即建卡,并存入 案件资料系统,同时发出物品通报,实施阵地控制。2 .在己破案件侦查中,如获取了赃物信息,或者在阵地控制、调查访问、巡逻等活动中 发现了可疑物品、不明物品时,应及时查询未破案件信息系统,破积压案件。基本模式:“5个1”,即“1物1卡1案1串1片”案例年月日,省市某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住户家中有一台进口电视机可疑,遂 向领导汇报,并立即到情报中心查询未破案件损失重要物品信息资料系统。结果发现该物品 待征与某盗窃案件中的被盗电视机特征一致,遂展开突击侦查。结果户主对这起盗窃案供认 不讳,并供出其他作案13伙成员三人,破获系列案件32起。6、作案手段和作案特点信息应用规律:1 .未破案件的作案手段和作案特点信息,查人员资料,排查犯罪嫌疑人;查案件资料, 进行串连并案。2 .己破案件的作案手段和作案特点信息,查案件资料,破积压案件。案例年月日,市某区公安分局民警现场抓获一名利用橇压工具作案的犯罪分子崔某。 在审查过程中,崔某拒不交代问题。经现场勘查证实,该罪嫌疑人在作案卮,有水冲现场的 习惯。以此作案特点作为查询信息,查案件资料系统,立即查出31起有同类特点的积E案 件,供侦查部门进一步审查。7、刑事犯罪线索信息传递和利用的要领是:L以强烈的情报意识,搜查各类线索;3 .安全及时地快速传递;4 .及时查证,检索相关的信息资料;4:因案施策,采取措施。案例年月日,市某区派出所民警接到情报检索,及映某在J甲逃犯潜匿于省某县一居 民家中,可能会继续作案。市公安局接到报告卮,迅速通报江省某县公安局。警方极为重视, 立即查询人员情报资料,了解到该犯的作案手段和特点等方面的信息,并查询案件资料,认 定近期在该县所发生系列性浩窃案系该逃犯所为。将该犯抓获卮,经审查破案20余起。8、通缉通报信息应用规律:1 .立即查询人员信息资料,排查犯罪嫌疑人;2 .立即查询案件信息资料,进行串连并案。案例年月日,县公安局接到公安机关一份协查通报,要求协查犯罪嫌疑人“王”的真 实身份。县公安局根据通报的内容立即查询人员情报资料系统,查出该县某乡吴的特征与通 报相符。经方面辨认卮,确认吴就是王,是一名负案在逃的通缉犯。9、鞋印信息应用要领:1 .未破案件现场鞋印信息用于摸底排查,查人员资料,确定侦查范围,同时查询案件资 料,进行串连并案。2 .己破案件鞋印信息(即犯罪嫌疑人的鞋印),查案件资料,5游只压案件。案例年月日,市某区民警在巡逻中发现有一可疑人的兜内装有手电筒、手套、钳子、 匕首等工具,有盗窃作案的嫌疑。随卮又在其家中搜查出其穿过的鞋九次。经查询未破案件 现场鞋印资料系统,有三欢被认定同一,由此破案19起。10、工具痕迹信息利用要领:1 .以未破案件现场工痕为查询信息,查案件资料,进行串连并案;2 .以已破案件搜查到的工具作为查询信息,查案件资料,破积压案件。案例某市公安肩刑警大队现行抓获一个盗窃分子,在审查中该人拒不交代问题。卮来 侦查人员在其家中搜出螺丝刀、活搬子、钉起子、刀具四件工具。遂以此作为查询信息,S 未破案件工痕资料系统。经查询检验和同一认定,直接破获大案3起,审查中破案34起。11、涉枪案件信息在涉枪案件的侦查中,运用枪支、弹头、弹壳信息,可直接在枪弹痕迹样本资料中进行 查询,来排查犯罪嫌疑人;同时也可查案件资料系统,进行串连并案。案例年月日,在省市某工商银行储蓄所,发生一起犯罪分子持枪抢劫案,杀死3人, 伤1人,抢走现金1700元。在现场勘查中提取了弹壳5枚,经查询枪支档案,迅速查出该 枪的持枪人,经侦查认定,该人就是这起特大案件的主犯。补充:1、广开情报源搜集获取犯罪情报通过公开发行的报纸、期刊、杂志、图书、阿络、大众传媒、广播、通讯社、电视、广 告等信息源搜集并获取犯罪情报。公开资料具有数堂大、内容广、时效性强、获取渠道多等 持点。广告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情报价值的情报源、有些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征婚、招工、 促销等虚假广告作为幌子,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因而通过对这些公开情报信息源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犯罪线索。通过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职业专业、体貌特征,犯罪分子的前科犯罪事实、 处理情况、涉案的性质等进行调查了解观察其是否有可疑的行迹,公开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指 纹、脚印、毛发等进行分析鉴定,以判定其是否有违法犯罪事实。通过群众提供犯罪情报是情报搜集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公安机关广开情报来源,采 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提供犯罪情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 主动性。为搜集到这些情报公安机关应做到:完善IlO服务台、手机短信、建立举报中心以 及完善信访工作等接受群众提供的情况。2、对嫌疑人进行调查、讯问获取犯罪情报通过从在押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罪犯中直接搜集犯罪情报,对各种在押的或正在审查处 理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包括劳改、劳教、拘留部门羁押的人员和己经被公安机关查获的各种 违法犯罪人员,主要通过公开审查、侦查讯问直接获取。具体而言,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分析 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曾用名、绰号、性别、年龄、身高、体型、民族、籍贯、 口音、文化程度、住址、职业、专长、体貌特征、作案手法等获得犯罪情报。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储存的大童有关犯罪的情报信息,不但能够直接的反 映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能反映犯罪团伙内部或者其他有关情况。通过审讯 所搜集到的犯罪情,有时比采用其他方法所获得的犯罪情报更真实可靠。通过查阅各种有关档案资料和询问获取情报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其资料信息主要通过 查阅各种有关档案资料,包括本人户口、人事档案、犯罪档案的资料,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其 亲属、朋友、同案犯及其他熟悉人员的笫三者了解其涉嫌实施犯罪的情报信息。通过对逃跑的劳改犯、未决犯、通缉的案犯获取情报。通过查阅各种有关档案资料,包 括本人户口信息、人事档案以及对其亲属、骈友、同案犯和其他知情的笫三者作调查访问工 作以发现具有与案发现场遗留物有关的痕迹、物品或相似特征的人员的动态表现。通过协查通报或者其他查证方式获取情报。对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在外地流窜作案 的,可以通过协查通报或者其他查证方式,请有关地区、部门协助提供可以证实其身份、住 址等情况的资料以及搜集其他犯罪证据;对千在本地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调查 访问受害人、证人等搜集其实施犯罪的情报。3、公安日常工作中搜集犯罪情报通过对邮周、医院、写字楼、银行的账单及记录监控录像涉案的部分进行提取、分析, 从中发现犯罪的情报信息。通过信访工作获取情报。通过开展局长接待日等信访工作,可以弥补公安机关在搜集犯 罪情报中的漏洞,及时发现、了解和箪提那些被遗漏的犯罪情报信息。通过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运用各种技术搜集到的情报。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物 证提取后进行分析,认定指纹、脚印作案方法、手段、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作案工具、销 赃方式进行串并案件,以发现犯罪情报。如指纹(指节印、手掌印)、血型鉴定、手套印(纱 线、布、皮革手套印等)、鞋印、足印、作案工具、交通工具痕迹、笔迹、射击弹壳痕迹、 爆炸物遗留痕迹、微量物证分析。通过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活高效的公安情报信息网络,在犯罪可能渗透和俣害的重要 政策全面布建报信息两络,把情报信息的射角延伸各个角落。通过建立综合情报信息乎台从 而形成上下统一,畅通无阻的情报信息汇总渠道,将日常发生的案件线索、案件性质、涉案 物品、嫌疑人基本情况等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整理和分类,录入情报信息乎台,以做到情 报信息灵通,反应灵敏、准确快捷,并且实现各类犯罪情报信息的汇总及情报信息资源的共 享。通过对积压案件进行分析箪提情报。公安机关根据破获案件中抓捕的犯罪嫌疑人的供 述,通过对积压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新的案件线索通过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特点、结伙形 式(集团作案、团伙作案、内外勾结、男女搭配、试探方式(借口招人、敲门进入)、行为 的习惯性(左、右手作案、赤足作案、就地取材、见物就拿、切断电话设置障碍)、作案时 间、作案地点(反华、偏僻)规律(就近、流窜、连续、尾随、季节)、作案选择对象(女 性、老弱病残)进行案件串并找出犯罪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案件资料,获取较多犯罪信息。

    注意事项

    本文(侦查活动中心理战术应用(教案) 附侦查与审查(重点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