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oc

    • 资源ID:4297137       资源大小:47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oc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寻找拉动农村内需的有效增长点以华中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为例【摘 要】 2008年,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构性调整,从外向型经济转向拉动国内需求。中国13亿人口中有56%是农民,这片市场不仅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并且对于我国顺利化解这次危机,利用此次契机实现经济结构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要开拓农村市场,则必须了解农村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及其消费行为,因此,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微观透视和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就为我们制定更适合于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政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正是基于以上目的,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中国农村色彩的村落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作为样本调查地,试图通过走访农户商户、当地政府等相关方,梳理清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脉络,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我们通过分层抽样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的访谈也获得许多信息。本文以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ELES)作为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理论工具,在此分析结果上再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深度剖析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以不同收入层次作为纵向对比变量,以科学的消费方向作为横向分类标准,从差异中透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从问题中找寻开拓市场的突破口,并以此提出了一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农村内需的的建议。【关键词】 消费结构 层次分析法 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 农村居民 湖北目 录引 言3一、2006-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内消费品市场形势全景分析3(一)2006-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3(二)2006-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形势3(三)2006-2008年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形势4二、选取积玉口镇数据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及演变趋势4 (一)样本基本情况4 (二)农村居民即期消费需求的结构和特点51、农户收入水平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5 2、农村消费环境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8三、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经济学模型分析:基于ELES模型和AHP模型9 (一)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9 1、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92、实证计算93、数据分析10(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消费结构分析10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102、构造判断矩阵11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12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145、对AHP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14五、政策建议15(一)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15(二)促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16(三)加大农村生产劳动的资金扶持16(四)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16(五)瞄准市场,合理定位16(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16(七)通畅商品流通渠道16(八)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制度完善、监管到位的农村市场交易体系16参考文献17引 言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激化了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为了化危机为契机,提振中国经济,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兼具纲领性和实用性的中央文件,在这些措施中,将拉动农村消费作为政策主张的一个重中之重,显示了农村需求对于这次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性。然而,中国的农村问题又是一个极其特殊性的问题,农村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储蓄意识强烈,农村消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结构不合理等等原因,长期以来使得农村消费趋于城镇消费的从属地位。无疑,应对经济结构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拉动内需以提高国内消费这架引擎的性能,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为了在了解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基础上能够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调研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户、政府、商户掌握农村消费的基本情况,试图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农村消费市场及参与者行为习惯的脉络,找寻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突破口,发现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问题,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深度探究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和前沿深度的分析,形成这篇作品。全文先从农村居民消费的宏观环境入手,选取国家统计局及官方其他发布机构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为分析依据,从宏观经济基本面逐步深入定位至农村消费品市场,依次为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综论、国内消费品市场全景分析、国内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状况。然后选取此次调研获得的第一手数据(截面数据)进行简单的分层结构性比较,以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作为纵向比较的分类因子。然后依据政府提供的农民收入状况和分层分析得出的结果还原积玉口镇的总体消费分层图。由于简单的纵向对比不够精确,我们选取了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ELES)对积玉口镇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回归分析,依次对消费支出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讨论,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探究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最后挖掘出农村消费市场的问题之所在,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一、2006-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内消费品市场形势全景分析(一)2006-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第30个年份。全球经济陷入了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导火索引发的经济衰退。而在我国,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后,高房价下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众多投资旺盛的工业部门产能过剩、通胀的持续上升、GDP对出口产业的依赖度攀升都不同程度的削弱了其经济抗压能力。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不得不面对经济结构的转型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向型经济,拉动内需以振兴经济。截止2008年10月,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均有所放缓,到了11月和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开始表现为负增长。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在居民收入方面,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二)2006-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形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775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较2006年的同比13.7%和2007年同比16.8%的增幅相比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持续活跃的城镇市场依然在全年引领并决定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总体发展态势。图1.1是我们汇总2007年至2008年(2008年数据更新至11月)后绘制的全国社会消费品、县及县以下消费品(代表农村消费市场)的总额和涨幅对比图:图1.1 2007年与2008年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涨幅对比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从图1.1显示的社会消费品市场零售终端情况来看,我们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整体来看,2007至2008年消费品市场呈现总量、涨幅双双稳步增长的有利形势,并且结合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消费价格指数自2008年3月持续下行的情况来看,消费品销售形势的增长实际上更为显著。 在消费品总量的绝对性指标方面,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镇居民消费仍然是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小幅波动略有上扬的趋势。 在消费品增幅的相对性指标方面,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幅持续低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说明城镇居民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作用比较显著。(三)2006-2008年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形势2006至2008年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形势分析,从市场总量上看,截至2008年11月,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总量已达31232.6亿元,年度化后计算出我国农村消费市场2008年全年消费总量可34021.9亿元,同比增长24.33%。 农村消费市场消费总量的增加,从物质层面上看这一部分是由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从意识层面上看一部分来源于农民消费意识的增强。然而在农村消费市场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村消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消费市场分布较散问题、农村消费市场制度问题、农村消费市场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都使得农村消费市场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二、选取积玉口镇数据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及演变趋势 (一)样本基本情况我们选择了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作为此次调研的地点。农户方面通过走访形式填制调查问卷,政府方面采取访谈方式获取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商户方面则结合问卷与访谈的方式了解销售情况。积玉口镇位于潜江市西北边陲,与荆州、荆门两市接壤。全镇辖22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农户7300户,人口3.7万人,其中集镇人口3200人。我们共走访50户农户作为样本总容量,采取分层抽样形式对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按照1:1:2的比例随机抽取。最终共回收50份调查问卷,通过筛选最终确定40份为研究依据。政府方面,我们获取了近几年来政府的相关讲话文件以及关于开发潜江市各地区农村经济的书籍作为参考。 (二)农村居民即期消费需求的结构和特点消费是支出的一方面,农户在消费与其它各项之间的支出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的消费倾向,我们先着手从即期支出的结构和特点分析开始。从调查回收的后经过筛选的40份问卷的回答情况分析,在农村居民每年收入用于经常性支出方面,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当年使用农业生产资料这七大方面选取五项支出的主要方面,并排序。得出的统计结果 作为经常性支出的首项, 47.36%的农民选择了生产资料,排序第二的为26.32%的农民选择的食品,而医疗和文化娱乐方面无人选择,可见农村居民对于生存性资料的需求仍然是很高的。 作为经常性支出的次项,各项支出方面分布较为均匀,文化娱乐项仅占5.26%,最高项为交通通讯,占26.31%,其余各项居于10%至16%之间,差别并不明显。 除去农业生产资料不属于农村居民消费外,食品和交通通讯占最高,食品消费是传统的农村消费中的生存性消费,而交通通讯支出的迅速提高得益于无线通讯网络的完善和农村通讯需要。 1、农户收入水平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 (1)分析购买力:农村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经常性支出结构分析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农村居民收入作为变量,考察在不同收入水平上农村居民对于消费的经常性支出结构。在这里对收入水平进行分级的标准为:按照家庭2008年收入情况将农民划分为高收入(人均年收入大于或等于5 000元);中等收入(人均年收入大于3 000元且小于5000元);低收入(人均年收入小于或等于3 000)。 以此作为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对积玉口镇人均年收入的占比分析由于采用排序方式无法准确量化,因此在此将支出的重要性按照降序排列,其对应的数值依次为50,40,30,20,10。将量化后的值代入,由此得出不同收入水平下农村支出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 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支出结构动态比较图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支出比例和动态特征,我们了解到: 依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按照农村居民购买力的来源,规定农村居民购买力指标计算公式为:农村居民购买力=全年现金收入-缴纳税款-上交集体的承包任务-集体提留和摊派-其它非生产性支出-储蓄借贷现金支出+年初存款余额+年初手存现金=当其形成购买力+上年结余购买力,在这里我们单将除农业生产资料外的其余各项经常性支出作为形成购买力的成分,将这部分总量与农业生产资料对比,得出结果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作为农民支出的必需项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在20.73%左右 按照取样比例加权平均得出结果。在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中相对稳定。 作为必需品中的必需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比重逐渐下降。这与恩格尔定律相一致。在针对高收入阶层的调查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76.8%的高收入农民都未考虑过对非基础食品(例如蛋白粉、补锌补钙产品等)的消费,没有农民明确表示会在收入增长后增加或加大对非基础食品的消费。在对低收入农民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63.2%低收入农民食物来源是自产。中等收入农民在对非基础食品消费方面显示出意识的冷淡,仅有29.7%的中等收入农民表示有可能考虑非基础食品的消费。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到达高收入阶层后,消费结构中出现了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项,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均未将文化娱乐项作为经常性支出的范畴。 比较其它方面,低收入阶层对于子女教育的支出重视程度与高收入阶层相当,中等收入阶层的交通通讯支出与高收入相当,高收入阶层的医疗保健支出在三类群体中相对较少。(2)分解购买力:农村居民即期消费结构 在将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除去后,再来集中分析消费结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划分方式,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共分作八项:(1)食品。包括粮食、副食品、烟、酒、糖及其它食品。(2)衣着支出。包括服装、衣料及衣料加工费、鞋、袜、帽等。(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包括耐用消费品,家庭日用品,家庭服务等。(4)医疗保健。包括医疗器具、医药费、保健用品等。(5)交通和通讯。包括家庭交通工具及维修、交通费、通讯工具、邮电费。(6)娱乐文教服务。包括各类教育费、文化娱乐费、书报费等。(7)居住。包括住房、水、电、燃料等。(8)杂项商品和服务。包括个人用品、理发、美容用品、旅游、服务及其它用品。对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以收入水平和支出方向为划分因素,得到积玉口镇居民消费结构,如表2.1:表2.1 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居民日常消费结构 元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杂项合计人均总收入高收入1007.58225.65298.35300.02293.56583.62758.13111.873578.788173.19中等收入925.23100.59224.68153.26132.62219.16245.3836.592037.513625.00低收入538.3543.54105.0662.3346.98120.92200.0629.391146.631301.64在共性上: 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其中传统的食品支出居于最重要、最基础的层次,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7.5%。 食品支出连同居于第二的居住项超过总支出的一半,两者作为农民的生存性消费仍旧占据农民支出的主要方面。文教娱乐居于第三,调查中采访者表示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十分看重的,子女教育作为发展性消费,兼具投资效应,日益成为农民的支出重点。 家庭设备与医疗保健项齐头并进,许多农民家中都有2至3项家用电器,电视的普及率很高,同时随着医疗保障工作的深入,几乎所有农民都已经被办理了医疗保险,其中未办理医疗保险的农民也表示愿意投保。在差异性上:在不同收入等级的农民中,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消费结构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可见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仅在农民消费总量上会有一定的推动,同时也会引起农民消费结构内部的变化,收入水平对于农民各项消费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了定性比较三个阶层的消费结构,我们将表将其制图分析。图2.2 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层示意图从里层项外层依次为低收入农民、中等收入农民、高收入农民,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不同收入等级的食品支出变化最为明显,高收入阶层的农民更倾向于投资与房屋和子女教育,其中房屋属于享乐型支出,而子女教育属于投资性支出。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高收入阶层在家庭设备上的支出的比例有所加大。在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居住方面随着收入阶层的提高,其比例也逐渐变大。 由于高收入阶层在食品上的支出大大减少,因此其在给居住等方面的比例加大以足够的空间。综合分析购买力状况和购买力的构成,对于积玉口镇居民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支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积玉口镇农民的消费具有温饱型特征。其恩格尔系数为47.5%。不同收入等级的农民,对于食品、居住的消费,都始终予以较多的重视,特别对于高收入阶层,文化娱乐和家庭设备的消费开始增多。 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消费结构具有差异性,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存性消费比例降低,转而增加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项目中去。2、农村消费环境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1)农村市场不完善影响了农户的消费结构变动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积玉口镇消费品市场的格局为1+N模式,即拥有一个较为集中的中心市场,其余的小规模市场分布在各个村中。由于农村仍旧主要以作物耕种为主,因此各村之间的来往需要借助交通工具,交通的不便利造成了市场的分割,使得散落在各村的小规模市场都无法提供品种齐全的商品,替代品市场发展薄弱。最终的结果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更依赖于市场的提供,而自身的消费需求并未得到满足;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则较为接近城镇,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高收入对高档消费品的认可度偏低。(2)消费观念的改变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户的消费结构现阶段农户的文化教育水平仍旧普遍处于中低水平,无论是低收入组农民还是高收入组农民,都更多倾向于被动性消费。即纯粹为满足生活所需购置商品,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各种消费项目仍旧没有表现出积极性。三、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经济学模型分析:基于ELES模型和AHP模型 (一)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是经济学家Luch于1973年在美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家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 ELES模型计算公式 假设将人们的消费支出具体划分为I类,则各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可以用模型表示为: 其中 是对第i类商品或劳务的支出,为第i类商品的价格,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的基本需求量,包括在对第i类商品的总需求量中,bi为对第i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 Y为收入水平。该模型即为“扩展放入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运用扩展放入线性支出系统进行消费结构分析,可以直接运用截面资料进行参数估计,还可以用来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和基本需求分析。2、实证计算在ELES系统中,当采用界面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时,可以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即认为基本需求为一个常量。 将公式稍作变换,并令 ,则可得 对式两边同时求和,整理,得 ,并代入式得 对式运用最小二乘法,并且认为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为均匀分布,可以求得参数估计值和:表3.1 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居民消费结构参数回归结果指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杂项合计235.811556.94296793.7350422.23593(2.483281)11.33735(0.693512)6.173223(0.125261)227.57364(0.22711)4.131206(0.235815)657.9408560.0213510.0266360.0464790.034266(19.96385)0.045811(96.88144)0.069095(7.314126)0.085557(3.67630.01263(3.760971)0.3418250.7327080.9992430.9003080.7974970.83698930.781650.9311070.933971注:括号内为T值 3、数据分析从参数回归结果可以分析出: 食品消费的基础消费较大,说明食品消费在农民消费中仍旧属于生存性的被动消费,对于非基础食品的消费提高空间不大,在农村消费市场调节食品比例的难度较大。这一方面来源于农村本身就是食品的生产地,另一方面是农户对食品消费的意识停留在“吃饱”阶段。 衣着消费的基础消费较小,农户在衣着上都比较简朴。消费倾向较小,这与农村劳动方式密切相关,其边际倾向也较小。 家庭设备的基础消费较大,然而调查中农户中家庭设备基本上为纯平电视机。而洗衣机、电冰箱、DVD方面,农户表示考虑到适用较少或不适用而放弃购买;部分高收入农户表示过希望购买到液晶电视。 文教娱乐和居住项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其中居住项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说明农户收入仍旧大部分用于传统的“盖房子”。即农村的建材市场、水泥市场存在较大空间,另外盖房子同样会带动电视机等行业的商品消费。 医疗保健与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持平,然而医疗保健的基础性消费更高,这源于医疗保障在农村的普及。然而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就医的可选择范围较小、交通不便等原因农户表示出希望政府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建设。(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消费结构分析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适用于那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难于定量分析问题的决策分析。其基本思想是,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我们在利用上述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分析得出的结果之上,依据农村居民实际的价值评价体系,通过构建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模拟站在农村居民立场上的理想消费结构,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习惯。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参考运用ELES模型对农村居民分析得出的表3.1 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居民消费结构参数回归结果 的数据,其中代表的经济含义是消费量不随收入变动的基础性消费,而代表的经济含义则是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在上述模型中我们的结论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以生存性消费为主,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项目有所增加,因此,在这里我们依据值的大小,按照0.00.3,0.30.6,0.60.9三个等级将消费依次划分为生存性消费,居中性消费和质量性消费 注:由于对于“杂项”仅作为统计的其它归类项,因此“杂项”并不具有某种消费意识表现,在AHP分析中踢除此项。然后依据基础消费量来作为参考项来分析权重 注:这里没有直接适用消费量作为权重是由于小样本的波动性较大,不能作为权重,将其按照标度法后能够使得数据更有可信性。表3.2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模型指标目标层OO满足消费需求准则层C生存性消费居中性消费质量性消费措施层P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 2、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认为影响因子在上一层次中的重要程度由其权重代表,由于这种心理上的评价不易定量化,因此在分析影响因子时采取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矩阵的方法,这也是层次分析法成功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的核心之处。我们采取Saaty的标度表,并且按照标度法的含义,结合的大小,得出以下判断矩阵 注: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I为一致性指标,CR为一致性比例:表3.3 判断矩阵1370.67130.2410.09表3.4 判断矩阵1560.72120.1710.11表3.5 判断矩阵150.8310.17表3.6 判断矩阵170.8710.13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在层次分析法中,我们需要对上述表 至表 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在此使用连乘开方法。以判断矩阵为例。设针对总目标O的各准则、的权重向量为,判断矩阵的元素为,其中i,j=1,2,3。则其特征向量的分量计算公式为,其中i=1,2,3。然后对所得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的权重,按此,可以计算出C对于O的权重。先计算出特征向量的分量: 归一化后 同理,可以计算得出: 归一化后 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仍以判断矩阵为例,令判断矩阵用A表示,由上述计算得出,则,进而得出 的标准计算公式为:计算一致性指标然后计算一致性比例 在计算一致性比例中,RI的值可以通过查表获得查找相应的一致性指标RI,对n=1,2,3,9,Saaty给出了RI的值如下表所示:N123456789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因此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在层次分析法中,若检验得出的,则据此可以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同理,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都可以接受。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在以上计算中我们得出了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元素的权重向量,现在我们将这些向量进行合成以求得最低层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消费结构权重比例总排序第一层目标层满足消费需求总计第二层准则层生存性消费居中性消费质量性消费1权重0.670.240.09第三层措施层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1权重0.48240.11390.07370.19920.04080.07830.01175、对AHP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以上计算,获得了基于农村居民心理立场上的各项消费对于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权重比例。从数据的显示结果可以明显的分析出农村居民消费的精确结构示意。图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示意图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居民消费在食品这项支出上份额最大,虽然恩格尔系数相较于往年已有所明显下降,按照恩格尔系数的分类标准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居民消费习惯,这一标准在分析我国具体情况是可能有所差别。,农村居民现在所处的阶段应为基本温饱,部分奔入小康。· 在居住方向上,居住同样作为和食品消费并驾其名的农村居民传统消费项目,在现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居民用于房屋新建改扩、装修装潢的费用也呈现随着收入水平的层次提高弹性变化更为剧烈的情况,即高收入农民在居住上的投入有特别偏好。· 家庭设备市场潜力较大。农村家电市场的潜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平均每户2至3件家电已经说明问题。然而我们从商户中了解到,家电在农村市场的开拓却举步维艰。究其症结,问题出在大部分适用于城市的家电产品在农村却并不适用,例如农村市场对于电冰箱的冷淡出于农民本身作为作物耕作者具有使用天然新鲜蔬菜的优势,另外农村电网建设的不完善也使得农民对购买电器诸多考虑。五、政策建议(一)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央政府的政策在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许多农户自身都不知道国家为促进农村消费提出了许多切实的行动。要做到宣传、贯彻落实好国家出台的自2004年至今始终列于重要位置的农村市场发展政策。就要使政策有效的落实到基层政府。在这些政策已经足够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完成一个大范围、立体式的宣传是比较容易可行的。具体的实施步骤是:首先,要让各级政府明确加大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才能在宣传力度上有出色的发挥。(二)促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提高是有效形成农民购买力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基础。的二元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背景下建立的户籍体制,在经济发展早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我国实体经济已经位列世界前列之时,无数的证据已表明二元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这其中一个表现方面就是农民收入的提高在风险性和利润性上必须取舍。要打破这种格局,就要求农产品能够自由进入统一市场,农民拥有的要素能偶自由流通,大破二元经济结构中城乡、工农产品市场的隔离和要素市场的隔离。(三)加大农村生产劳动的资金扶持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和农业信贷的不完善使得是农民对于储蓄有特别偏好的外部影响条件。当前我国经济在工业已经取得比较优异成绩时就应当进入工业继续发展、工业反哺农业两手一起抓的阶段。政府在此条件下应当先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财政收入通过一定的转移支付方式发展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在农村消费得到良好发展的条件下,就能与提高农村收入互相促进。(四)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有效消除农户即期消费疑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养儿防老”的农村社会文化中,农户对于储蓄的偏好一方面也来源于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生活阶段经济依靠的担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切实抓好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消除农户对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疑虑。(五)瞄准市场,合理定位 首先应当明确,农村市场不是也不应当是山寨机垄断的市场。市场自由选择机制也应当与政府保障农村居民消费安全等方面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应当看到,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仍旧是集中在占农村居民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身上,高收入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经与城镇居民接近,很多传统消费品已经趋于饱和。因此政府在调查本地实地收入分层状况的情况下,合理的、有甄别、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产品,对一些质量上存在问题、品牌树立上缺乏专利、后期保障上没有设置的产品予以控制,这在发展农村市场的初期阶段应当加大力度,在农村居民已经存在较为明确的消费维权、消费安全的意识下在逐步放开,交由市场自行调节,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农村消费在结构上的需求扭曲。特别针对与家电消费情况,农村居民的家电老旧,新式家电又缺乏的局面与农村电网建设有一定关系。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提供就业岗位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上能促进消费总量,另一方面又能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七)通畅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的流通前提是消费市场与生产市场的信息沟通通畅,而由于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不便,使得商品流通渠道成为阻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财政学的原理,政府在相关方面的作为是有效而节约成本的。具体的做法是政府在沟通生产商、代理商和农村零售终端市场渠道上建立相关的软硬件,在农村市场开拓前期做这三者的“拉线红娘”;另一方面,为解决农村运输上的不便,政府应当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这两方面的结合能够有效的疏通商品的流通,在提高农村交易效率的同时也能促进整个国家市场的协调。(八)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制度完善、监管到位的农村市场交易体系 农村市场交易体系的晚上应当从市场功能、制度建设、监管体系三方面着手。在市场功能方面,应当提高市场的组织化能力,建立一个替代品市场相对较为适宜的和谐农村市场;制度建设上,应当针对市场中暴露的具体问题对部分不合格消费品、无保障消费品予以曝光宣传,提高农民

    注意事项

    本文(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