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1493.高校青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 资源ID:4286814       资源大小:111.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493.高校青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姓 名专业指 导 教 师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主要研究内容阅读和分析有关资料,思考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并通过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就其当前的工作压力情况、工作压力源、工作量、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规划及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影响作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从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社会关注程度到问卷各变量(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等)与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展开阐述,以工作量的分析引起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源的探究与思考,深入挖掘工作成就感与职业规划等因素与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间的关系,及工作压力产生的影响,并分别从社会支持、管理干预、个人认知三个方面提出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研究方法1、 问卷法调查法:通过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青年教师中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回收后检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2、文献研究法3、访谈法4、观察法主要任务及目标通过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当前的工作压力情况、工作压力源、工作量、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规划及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影响的调查与分析,引起社会各界、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自身的广泛关注与充分重视。从社会支持、管理干预、个人认知三方面提出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形成关心高校青年教师身心健康的共识,从而进一步寻求更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用以缓解和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人文关爱的工作环境,并最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待续、健康的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 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霍姆斯.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3 沃伦.压力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4 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彭小燕,方平.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论述J.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6 周月朗.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压力及其管理策略J.北京:教师教育研究.2006(4)7 滕春燕,边玉芳.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问题与展望J.四川:教育科学论坛.2006(6)8 尹平,陶芳芳,郑延芳.高校教师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中国医院统计.2005(4)9 刘鹏.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及调适J.安徽:铜陵学院学报.2006(1)10 李静.试析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J.四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进度安排2006年11月10日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指导老师;2006年11月15日完成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印刷;2006年11月15日至12月5日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2006年12月5日至12月15日完成调查问卷的统计与资料的整理;2006年12月17日确定论文题目;2006年12月20日完成论文大纲与开题报告;2006年1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阅;2006年1月18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与建议对论文进行第一次修改;2006年1月25日进行第二次修改;2006年1月31日就论文格式和文字的相关细节进行最后检查,并最终定稿。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占据了高校半壁江山。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问题,对于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高校青年教师当前的工作压力情况、工作压力源、工作量、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规划以及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影响等作了调查和分析,并从社会支持、管理干预、个人认知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引起社会大众、高校管理阶层及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关注与重视。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工作压力 调查分析 应对策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自身为争取更多的资源而制定各类措施开发和挖掘高校教师的潜能以适应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而打造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师队伍俨然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势下,高校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的考验与挑战。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时,如何以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应对,成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素质与能力。十年前,国际职业压力管理协会专家开始警告说:“职业压力已经开始失控。”而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压力最大的几种行业主要集中在:教师、警察、心理咨询师、医疗护理等助人行业。可见,教师这个在普通人看来极为体面的职业,其真正的压力是不可言喻的。而那些满怀热情和抱负,拥有较高知识水平但涉世不深、心理态势不成熟的高校青年教师,更是职业压力高发群体中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近几年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也使得大量年龄为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随之充实到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第一线,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据中国高等教育教师网(200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47%,而再过510年,这些人将责无旁贷地挑起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担,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过度的压力不仅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减轻其工作负担,给予他们更多人文关怀,有利于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一、压力与教师工作压力(一)压力的定义压力(stress),最初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直到20世纪,医学界才有了压力的概念。压力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的中介因素。著名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勒博士(Hans Seyle)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压力,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在经过认知评估,感到环境刺激给自身造成相当程度或过度的负荷,并体现为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状态,换句话说,压力是因外部环境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应激状态。压力有积极压力与消极压力之分。积极压力(eustress)通常也称为适度压力(optimum stress),可以使个体产生愉快、满意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如事业成功、被评为先进等。相反,消极压力(distress)则通常被认为压力过大所致,它会使个体产生一种不愉快、消极痛苦的体验,具有阻碍性,不仅呈现出负面的工作表现,还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人们在压力作用下血液中会出现肾上腺素等升高的迹象,并激发人体细胞内一种特殊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引起一些炎症,对人体内一些正常代谢过程起阻碍作用,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溃疡甚至于癌症等生理病状,同时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如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甚至自杀等反社会行为。过去,人们对于压力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其负面的效应,所以压力常常被描述为威胁生命的东西,是打乱我们舒适感的一种状态。但事实上,压力对于个体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个体对于压力的反应。压力好比电流,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使事物运转,但过量就可能导致爆炸。压力也好像胡椒、味精等作料,适量可以调味,而过量则有害于身体。教师作为一个高情感投入的职业,自然也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英国“教师援助在线”(The Teacher Support Network)提出了一系列教师职业本身所固有的压力,包括:恶劣的工作环境、过长的工作时间和过多的工作量、缺乏个人满足感和职业前景等等。教师与新闻记者、医生、士兵、建筑工人等被一同视为压力最大的职业。而本文主要侧重于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消极方面开展调查与分析。(二)教师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超过个人负荷量的要求 ,而改变个人正常的身心状况,所引发的的消极、无助感。教师工作压力则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及活动中经历的不良情感,如紧张、挫折、焦虑和沮丧等。(三)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社会关注程度:既患寡,亦患不均教师工作压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足以摧毁生活、完结职业并影响教学水平,自Kyriacou(1987)正式提出“教师工作压力”一词以来,国外对教师工作压力研究开始引起关注,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以及学校管理者才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无论社会对于教师工作压力的关注程度如何,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始终都处于盲点位置,因为长期以来他们都为社会大众所忽视。1反客为主,平分秋色。谈到压力及身心健康问题,人们首先会想到学生,却很少转换视角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问题。正如目前很多书店的书架以及期刊网上,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宏观论著多不胜数,但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并提出压力管理及应对策略的文章却是凤毛麟角。高校青年教师因其年龄因素、所处的特殊环境和所担当的特殊角色、使命,往往容易在工作中产生一系列压力及心理困扰。而忽略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关注与引导,则势必导致其心理的畸形发展,最终也将影响学生病态心理的产生与发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出发,教师自身、校方及社会大众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纠正以往仅偏向学生群体的指向。只有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把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问题放在与学生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得高等教育事业健康长足的发展。2瞻前顾后,分我杯羹。根据一组统计数据发现,自1994年以来,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有90%左右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的。而处于教育阶段两极的以幼儿教师和大学教师为对象的研究所占比例却明显偏低。以中小学教师方面来推演教师群体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实属以偏概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提出使社会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放大,由此更加忽略了对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问题的关注。事实上不同群体的教师,因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等因素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面对的工作压力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高校教师面临着高教改革的大环境,需要承受比以往更为繁重的工作压力和更加恶劣的环境。再细化说,高校教师在和中小学教师那样承担繁重的教学压力的同时还要重点肩负起高校的科研工作,所以正当盛年的浙大数学系教授、博导何勇,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等高校青年教师因工作压力过重,身体透支而英年早逝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过劳死”虽然是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极端化,但这确实应该引起社会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视与高度关注。所以社会大众应该从“偏爱”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既要关心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也要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工作压力问题。3春兰秋菊,相得益彰。由于当前高教评价体系及薪酬制度等不完善,使得高校管理者往往重视具备现有成果的中老年教师或高资历、高职称、高行政级别的教师,以致对其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及工作压力的关注远远多过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青年教师,尤其是一些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本身由于缺乏对工作压力的认识,心理成长方面尚未成熟,加之缺乏关心与帮助,使得已经形成的疮疤越加恶化。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高资历、高职称、高行政级别的中老年教师也是从青年教师成长过来的,高校管理阶层对于两者工作压力问题的关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本身并不矛盾,而且若能较早使高校青年教师认识到工作中的压力,较早纠正和缓解现有的工作压力,那么对于其心理健康则更有帮助。4鸟瞰全局,比量齐观。当前高校过多地强调和关注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情况以及职称情况,但却很少从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与工作压力角度探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策略。一个心理不健康,不懂面对和缓解工作压力的青年教师,纵使业务水平再好,也无法胜任教育工作,因为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以外,也会耳濡目染很多教师为人处事,甚至面对挫折时的心态调整,所以高校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对于工作压力的认识和管理,一个既能直面工作压力、身心健康,又具备较高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及学历的高校青年教师才是一名称职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二、调查分析,了解症结(一)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变量)的情况及分析:本次调查在阅读和分析一些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资料的基础上,收集了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相关事件,通过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青年教师(年龄为35周岁及以下的)中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访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9份(未收回的调查问卷编号为058),剔除无效问卷20份,共有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为86%。男性样本占45%,女性样本为55%,其中男女性别比为0.82:1。本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变量)各项目所占比例见表1。表1: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变量)表项目基本情况(变量)项目所占比例(%)婚姻状况已婚未婚不明3885585.4年龄2225岁2630岁3135岁35.748.815.5学历学士研究生其他61.233.45.4职称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其他47.320.931.8教龄03年46年710年10年以上不明68.2144.73.110周课时06课时7-10课时1115课时1620课时20课时以上56.61017.8141.6从表1可知,高校青年教师未婚与已婚比为1:0.7,已婚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处理好学校工作的同时,还要面临着诸多的家庭事务,所以担任多种身份,面临多重压力的威胁。而被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以2630岁占绝大多数,接近一半左右,这一部分人群是即将走向婚姻殿堂或要组建家庭的,如若其生活上的压力不能即时合理的调控好而流向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工作上的压力。本次调查中,高校青年教师拥有学士学位的占总数的61.2%,而硕士(研究生)占33.4%,可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以学士学位占多数,从当前高教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教师队伍硕士化、博士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拿一般的本科院校来说,由于要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师水平评估,要求高校35岁以下教师的硕士比不低于30%的目标。而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已经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求在2005年,教学科研型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要达到30%以上。就当前学历层次的高校青年教师们而言,在满足教育部及高校关于学历的硬性规定外,若要在激烈的人事竞争中发挥优势,考研、读博成为提升学历层次的必然途径。更有甚者,一些高校把职称评定与学历相挂钩,以致影响教学科研经费的申请、住房分配、工资等其他因素,考研、读博势在必行。但高校青年教师又往往因为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较长而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及精力下,完成深造的愿望,这对于本身压力较大的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高校青年教师中以初级职称为多,占47.3%,基本在调查中未发现有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所以低职称也是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这也将引发高校青年教师职称晋升的种种压力。问卷调查还显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教龄以03年的占最大比重,达68.2%,46年的为14%,10年以上的只占3.1%,教龄较短,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引起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所在。由于本次调查中有不少高校青年教师属于行政及教辅等部门,所以不存在周课时或周课时较少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青年教师不存在教学压力过大的问题。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相结合。调查问卷由17个问题组成,包括:第一部分问题主要询问个人的人口学特征,即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教龄、周课时等;第二部分主要从高校青年教师当前的压力情况、压力源、工作量、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影响、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职业规划、工作压力的主要应对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二)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1工作压力猛于虎近期,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较为讽刺的话:“学校十化:校长贵族化;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想翻身?神话!”虽然言词有些过激、片面,但教师工作压力的问题却显露无遗。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 高校对教师的要求高, 除承担大量教学任务,从事科研工作外,还要进行学历提升等自我建设,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所在为教学部门的占52.7%,行政部门的占31%,教辅的占10.9%,但事实上,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青年一人身兼多个部门的工作,有的既要教学又兼为行政,或者既做教学又为科研,更有甚之一人兼做教学、行政、科研等工作,其工作压力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调查中,觉得当前压力非常大的高校青年教师占到15.5%,压力较大的占58.9%,两项数据相加更达到74.4%之高,令人堪忧。而只有25.6%的人认为自己当前压力适度。(1)当前工作压力与各性别组的差异: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社会群体一般认为女性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会大于男性青年教师,因为她们要同时承受来自社会、职业、生理上的三重压力,加之她们对压力的感受力更敏锐所以更易产生心理疾病。但调查结果打破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在所有被调查的青年男教师中,压力非常大与压力较大的两项数据之和为76.8%,高于总体平均值2.4%,而女性青年教师为72.1%,这让我们认识到以往将男性青年教师对于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评价过高,这误导了我们忽略了对于高校青年男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因为整个社会的分工体系还比较偏向于“男主外,女主内”,所以男性一般在工作上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加之男性相对女性更期望发展高成就的工作,成为一名事业成功的人士,所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常常要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以致工作压力之大尤为突出。(2)当前工作压力与各职称组的差异:在当前工作压力非常大一项,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存在较大差异,其比例为0.2:1,而且具有中级职称的高校青年教师中当前工作压力非常大的与较大之和占总数的92.6%,仅有7.4%的人认为当前工作压力适度。高校中级职称者多是讲师一类,这与有些已有研究中的表述较为一致,即讲师一类是高校教师中工作压力最大的,因为他们除了是教学的主体之外,还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主体,较之于初级职称的教师他们有更高的成就期望,而相对于高职称教师又因为缺乏经验以及对环境的评价因素而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3)当前工作压力与各年龄组的差异:各年龄段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都很大,其比例均超过本年龄段的一半以上。此外,压力大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3135岁段的高校青年教师当前的工作压力最大,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高校青年教师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上来讲,他们正是处在由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和上升的阶段,即从低层的生理需要向高层次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发展的阶段。(4)当前工作压力与各学历组、各教龄组、结婚与否之间的差异不大。2究根溯源,探访源头活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情境,有研究表明,教师是诸多职业中最具高压力和多应激性的群体,教师职业的长期性、创造性及高情感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差异性,都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其工作时间之长,体能消耗之大,脑力劳动的强度之强,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更何况由于高等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加之高校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兼做科研甚至行政等工作,使得本就缺乏经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高校青年教师比其他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工作上承受更大的压力。工作压力猛于虎,从问卷调查中可知,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之大呈现紧迫性、普遍性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认识并了解其当前的压力源则极具必要性,它也是如何建立缓解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长效性机制的唯一途径和渠道,故而具有重要性。(1)根源一:牖中窥日,高社会期望值与低自我成就间的落差。在此次调查中,针对当前教师社会地位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60.5%的被调查者认为受尊敬程度一般,仅有1.5%的人认为受尊敬程度低,而38%的人认为受尊敬程度高。教师职业在社会公众与现实生活中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高社会期望值与低自我成就之间的较大落差,这也是造成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威胁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高等学校被认为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藏龙卧虎的地方,所有的精英分子、专家权威都是这个所谓牙塔里的产物。资历浅、职称低的高校青年教师通常被埋没在教授、博导等高职称、高资历者的光环之下。而社会公众把一些教授、博导较多的社会兼职(如开办讲座、课程培训班等)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高收入与高校青年教师也等同视之,加之公众对于一些社会舆论的歪解,认为高校教师群体已被税务系统界定为重点纳税的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所以使得一些致力于提高教师待遇的尝试倍受争议与阻挠。其次,社会公众往往认为教师工作是一份上班时间短又有寒暑假的悠闲工作,而且高校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不像中小学生那样难以管教,所以高校教师根本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处理教育学生的问题。而实际上,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并不大,加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了,有些甚至比教师还要丰富,本身年龄等各方面优势并不显著的高校青年教师在信息化的高校环境中更是丧失了知识权威的形象,对其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危机感。加之当前高校育人环境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人才培养打破了批量生产的路线而逐渐走向了个性化培养方向,这些都迫使高校青年教师要经常性充电、进修,才不至于在社会转型的道路上掉队在学生之后。再次,高校青年教师因为本身刚从高校毕业,对于工作期望值通常较高,加之成就需要,往往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实际的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还满肚委屈与失望,这些都会加重其工作压力。所以,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中承载着很大一部分的社会大环境与舆论评价。(2)根源二:祸起萧墙,形式多样且僵化的校内考评制度。在导致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一项中,“校内的考核与评比”以26.2%高据榜首。青年人思想活跃,要求革新的倾向与僵化的管理考核方式之间总会存在较大的冲突,这也是造成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一大祸根。当前,很多高校热衷于量化管理,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评比制度及规定,还有各类详细苛刻的检查,这大大束缚了青年教师的创造性,使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诸多掣肘,有些甚至实行校、院、系几级考评,考核与评比的制度过多过泛,且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及深度,以致对他们的工作方式、工作定位、工作绩效等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情绪上遭受打击外,也在工作上形成了更大的压力。加之目前不少高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这更在无形中加重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上的负担,并以最直接的负性影响渗透至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周而复始,恶性循环,造成教学等工作绩效的明显下降,阻碍了整个高校工作的正常、良性运作。(3)根源三:肩负“三座大山”,出师未捷身先死。除校内的考核与评比对高校青年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外,“职称晋升难”、“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重”这三座大山也是扼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导致工作压力的几个主要原因。图1可以清楚反应这一点。图1: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各类原因比例图其一,职称晋升是高校青年教师改变工作环境的分水岭。由于当前高校职称评定体系不完善,人为因素过多,缺乏科学的制度支持,指标少,利益多,竞争大,评定条件多,可以说,高教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通常那些年纪较长,资历较深的教师基本上都评上了教授等高级职称,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都上去了,工作压力自然较小。而现在高校虽然提倡破除“职务职称终身制”,但真正严格执行的高校却少之又少。职称评定缺乏民主性与公开性,论资排辈等现象时有存在,而这些对于那些资历最浅、事情做得最多,工作负担最重的高校青年教师们的冲击是最大的。有些高校青年教师把职称晋升作为改善工作环境的分水岭,因为职称晋升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太强了,职称上去了可能就意味着地位上去了,收入上去了,为此他们抱着很高的期望值,而职称评定往往受到年限、科研工作、论文发表情况等多项因素的限制,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在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与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工作压力只增不减不说,最后以失望告终更是让他们身心遭受重创。其二,穷兵黩武,受制于繁重的科研压力。在当前的高校工作量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中,承接科研课题与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头工作。由于高校排名与科研成绩、论文发表数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科研也是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以外最为重要的工作,而论文与科研经费等又和教师收入息息相关。据观察所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中就科研压力方面,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较高自我成就与独立申请课题较难的矛盾冲突。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具有较好的科研功底,受过较为系统、正规的训练,加之青年教师多处在创造力的极盛时期,在科研方面有着较高的自我成就欲望,但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往往无法独立申请课题或项目,或者只能参与一些重大项目的研究,即使做出成绩,却也只能沦为“幕后英雄”。第二,从事科研工作,多是因为学校的硬性规定。因为科研工作通常与职称晋升、工资、奖金等挂钩,但孰知完成科研指标等工作将会大大分散自身的工作精力,并使高校青年教师在超负荷和高强度工作的路上越走越远。根据调查所知,对于中级职称的高校青年教师因为科研任务重导致的压力比校内考核与评比还要高7.7%,达到27.4%。即便高校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提高了,也取得较多的成绩,但身心疲惫的高校青年教师们却要承受着更多难以预计的工作压力。由此,高校走进了一条兴于科研,亡于科研的死路,因为创造科研价值最宝贵的财富高校青年教师已经在高压下躺下了。 其三,教学,最富有压力的工作之一。教学本身是一种技能,一门艺术,是需要时间打磨的,虽然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比较容易接受新理念、新思想,加之和学生之间年龄差距不大,比较容易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于学生都是动态的,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年龄特点、工作经验等因素,使得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承受更多的外在压力。一些青年教师为了缓解眼前的经济困难,往往要肩负起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更多的课时,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周课时在16节以上的占15.6%,甚至有些每周多达20余节。所以31.7%的高校青年教师期望的周课时在6节以下,32.6%的人期望周课时在68节,期望911课时在占26.4%(见图2),从图1反映的教学任务重的高校青年教师占38%,而减轻其周课时是缓解教学任务重这一工作压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图2:高校青年教师期望周课时百分比图“三座大山”成为高校青年教师最大的工作压力源,很有可能导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长期处在疲劳的高压状态之下,严重威胁到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并造成不满、缺勤,甚至离职等后果。(4)根源四:食少事繁,量变到质变的跨跃。据悉,当前高校教师工作量比5年前增加了几倍。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而这其中绝大部分的工作都转嫁给了青年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要求高,既要教学,又要科研,还要应对校内的各项考评,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处于高负荷运转中,极易导致心理、情绪上的疲劳。我国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在沉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下,常会自图3: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日期间每天的工作时间百分比图行延长工作时间。在调查中发现(见图3),工作日期间,每天工作为8小时的占35.7%,而有34.1%的高校青年教师每天工作10小时,更有甚者工作10小时以上的竟占到19.4%,加上2个多小时的上下班车程,其工作时间之长,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工作时间之长,工作量之大,压力之强还可以通过高校青年教师的睡眠时间及睡眠情况反映出来。调查结果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的占65.1%,且有27.9%的人有轻度失眠,3.1%被调查者失眠情况严重。调查显示,压力适度的样本中,睡眠时间在6小时及以下的占45.5%,压力较大的睡眠时间在6小时及以下的占61.9%,而压力非常大的高校青年教师睡眠时间在6小时及以下的占90%。另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比睡眠长短更为关键,压力是睡眠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高质量的睡眠会使人感到疲累,造成坏脾气,对任何事都反应迟钝,还不能集中注意力。这些都是典型的压力症状。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繁重,其工作时间与睡眠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工作中度过大量时间的青年教师,加之不能应付某些事情,从而产生焦虑情绪,量变引进质变,将进一步加大压力。严重的还会引发偏头痛、睡眠障碍、神经官能症,并破坏青年教师自身的健康。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教师、医生、农民、律师、教士和修女中,教师患神经官能症的比例最高。因为教师整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和痛苦。3喜忧参半,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背后。第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较为和谐。有70.5%的被调查者反映人际关系较好,这意味着来自人际方面的压力较小,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造成的威胁自然也较小。第二,高校青年教师对于工作压力的认识比较正面。67.5%被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适度的压力是努力工作的动力,这说明他们基本能承认压力的存在,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在面对适度的压力的时候能够基本上能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对待。第三,自我调节与寻求社会及亲朋的支持成为协调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两根杠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只有4.7%的高校青年教师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选择逃避,2.3%的人选择消极等待,占78.3%的被调查者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会选择自我调节或寻求社会(包括心理咨询)及亲朋的支持。这是处理压力较为得当的方法,也是缓解压力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第四,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基本能体验到成就感。因为工作压力一旦过于严重,就容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72.9%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土壤环境还不成熟,工作压力总体上以良性为多,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成就感能有效遏止负性压力对其造成的影响,也能较为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第五,虽然有37.2%的高校青年教师将把教师作为终身职业,但也有52.7%的被调查者对于自己的今后的职业取向暂无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还比较缺乏职业规划,较大的工作压力很可能会打破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的稳定性,转而带来如调职、跳槽、转行等一系列影响正常工作、正常教学以及高校正常运作的潜在威胁。压力被认为是优秀教师不断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1998年的一份统计显示,有1/5的教师离开了学校去寻求其他工作。而因为教师交换过于频繁,不仅影响了高校科研的连续性,还使得学生的学习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引起社会及学校管理阶层深刻思考的问题。第六,高压力引发高焦虑。调查发现,压力与焦虑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表2能清楚反映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大小与焦虑程度的关系。焦虑是因为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的情绪,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倦怠的具体表现之一。因为工作性质使然,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焦虑问题发生率往往比其他年龄段教师要高得 焦虑程度压力情况高较高没有任何焦虑较小工作压力非常大55 45 0 0工作压力较大 28.9 32.97.930.3工作压力适度 12.1 6.19.172.7表2: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中的焦虑程度对照表(%)多。焦虑产生不仅与高校青年教师个性品质这一内因有关,还与繁重的教学教育等工作这一外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焦虑会引起情绪紧张、恐惧、惊慌还会使得血糖、肾上腺素等的升高。这些焦虑症状的形成如果不能正确加以控制又会回流到工作中,使得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第七,令人担忧的是高校青年教师过早的患上职业病,工作压力引起的亚健康问题不容小觑。此次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患有轻微职业病的占到半数以上,达55.8%,而职业病较为严重的有3.9%,年纪轻轻,却过早的患上职业病,以及由此带来的亚健康问题都将是困扰工作、生活甚至是身心健康的头号公敌。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多于其他行业,教师人群中亚健康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8倍。而高校青年教师更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工作上各种形式的压力造成的。职业病比较常见的有颈椎病、腰椎病、静脉曲张、慢性咽喉炎、记忆力衰退,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支柱,职业病问题若不引起重视,给予即时的治疗,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三、对症下药,寻求应对策略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工作压力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是必然,也是不可避免的。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乃至国家最具活力、最宝贵的人力资本,是高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占据高校半壁江山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还将继续面临着新一轮的扩充。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管理及应对策略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压力应对策略是指教师面对由工作引起的诸多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它包括认知的和行为的改变,以及情绪的调整等一系列应对的努力,诸如直接采取行动、寻求支持等。而国内教师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的应对策略模式,但主要还是基于社会支持、管理干预和个人认知三个方面。(一)社会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尊师重教的外延建设1出台政策,提供缓解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一缕阳光。长期以来,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问题一直处于社会视觉的盲点,被社会公众所忽略。高校青年教师期待阳光久已,而出台一系列减缓其工作压力,提高其社会地位的相关政策,有利于从社会宏观方面加以调控,建立支持的大环境,不仅形成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创造宽松、和谐、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高校青年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2舆论唱戏,观念搭台。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缓解,形成尊重和欣赏高校青年教师的观念。所谓的尊师重教并不仅仅只是关注其工作能力、工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关心其身心健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确立合理的社会期望,创设轻松的舆论环境,切实增强他们的工作满足感、工作成就感、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创设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服务机构。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服务机构基本还是一片空白

    注意事项

    本文(1493.高校青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