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论文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以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为例.doc

    • 资源ID:4276333       资源大小:12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论文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以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为例.doc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以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为例摘要村民自治是农民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的一种直接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前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广大农民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现实中因受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与体制的影响,农村民主选举也逐渐暴露出来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等来加以解决。本文从四部分阐述我国村民自治下民主选举的情况。第一部分介绍了村民自治的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及对中榆树店村进行的调查情况。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影响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因素,第四部分在此基础上来探究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民主选举,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等手段。关键词:民主选举,现状,影响因素,对策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in the democratic elections-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labagoumen Rural zhongyushudian village as an exampleAbstract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are involved in grass-roots peasant masses affairs in a direct form of democracy, democratic elections, the villager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for self-government. "Organic Law on Village Committees" amendments enact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at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s leadership, support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peasants, after decades of effort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but in reality because of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thought and institutional the impact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in rural areas is gradually exposed many problems, required the building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rural organiza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rural practice, such as improving the electoral laws to be addressed.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country from the four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under the democratic election. Introduce the first part of the village self-government status quo, the second part of our country introduce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and the Village of Elm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Part III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in the Village of Elm democratic election factor, the fourth part of this at the basis of our country to improve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to explore measures, includ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and enhance democratic awareness among the villager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village autonomy to strengthen leg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and other means.KeyWords: Democratic elections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目 录摘要1Abstract2一、 绪论4(一)研究的起源与意义41研究问题的提出42研究目的及意义4(二)课题的研究现状51村民自治研究的概况52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基本现状6(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71研究方法72研究内容7二、 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现状8(一)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8(二) 中榆树店村民主选举的状况调查91中榆树店村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简介92榆树店村调查情况的分析10三、影响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因素12(一) 家族势力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12(二)贿选问题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121对选举结果的影响132使选举竞争加剧133不安定因素增加13(三)村民的参与热情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14四、完善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政策建议15(一)加强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完善农村法制建设15(二)减少非正式组织的干预,完善民主选举制度15(三)培养村民民主政治素质,增强村民民主意识16结 语18参考文献19附录:关于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情况调查报告20致谢24一、 绪论(一)研究的起源与意义1研究问题的提出村民自治是在吸取人民公社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国家为了适应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农村社会管理需要而选择的一种治理方式,目的在于让村民对村庄的公共事务管理和村庄发展有更多的参与权、自主权和自决权,确保农民的利益主体地位不像在人民公社时期那样受到侵害,以此来提高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合法性建构。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以来,尤其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推广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入,逐步使农村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发展轨道。村民自治不仅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程度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村治理不断向走向善治。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一项伟大创造,也是中国政府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场空前实验。20多年来,村民自治在实施和发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也面临种种新的情况,出现了一系列实践与制度偏离的现象。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乡(镇)同村关系不协调、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和工作作风不踏实、宗族势力抬头并且运用选举的合法途径控制农村公共权力,是当前顺利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目前影响村民自治发展的重要因素角度出发,从村民自治的选举中出现的贿选、拉票、宗族关系等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民主选举的目的,以寻求解决方法。2研究目的及意义处于现代化变迁中的当代中国乡村政治,正面临着发展实践与理论构建两大难题。党的十五大以来,党中央为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一系列文件,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与任务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在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积极回应与重新思考,这些方针政策的制订,同时也为国内党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丰富和完善,还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进一步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思路和对策,从而丰富和完善党的建设理论和经验。(二)课题的研究现状1村民自治研究的概况学界对于村民自治研究比较重视,研究也初具规模,一些相当深入的研究使得“村民自治”开始成为较具影响力的研究领域,对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现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简要综述如下:(1)村民自治的概念和内涵说到村民自治,首先应明确什么是村民自治,一般来讲,村民自治就是村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但在学术上,关于村民自治的定义并不统一。从法律范畴看,所谓村民自治是指广大农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自己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在基层事务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朱中一,郭殊认为,村民自治就是农村特定社区的全体村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依照民主的方式建立自己机关,确定行为规范,办理本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于毓蓝认为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直接民主形式。(2)关于村民自治的现状简述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70年代末以来社会变迁中形成的一种新型民主制度,是重构农村和谐秩序的一种尝试。中国农村以直接选举为基础的村民自治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使政治民主化在农村先行一步,成为现阶段基层民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十七报告指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其中的相关论述深刻反映了基层民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中央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和新期待。因此,村民自治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不断拓展,代表学者如张厚安、徐勇等,他们为村民自治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些作品中以徐勇的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最具代表性。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书籍、论文,初步归纳出当前学界对我国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成果:王振耀的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法律制度和徐勇先生撰写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两本著作详细考察了村民自治的缘起和功能;他们认为村民自治中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村民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何泽中的当代中国村民自治对村民自治的性质、特征、基本原则、自治权利、政策法律基础、制度保障、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村民自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对策性建议;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研究村民自治的有关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问题作出了具体回答,以推进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徐湘林等的乡村治理模式改革与乡村发展、“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通过对中国乡村政治的发展、乡村自治和民主选举与乡村政治稳定的依存关系的系统研究。对于村民自治的研究,近年来是学术界的热点,相关的论文和论著颇丰,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村民自治进行了阐述,本文将从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为切入点,对宗派势力、贿选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2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基本现状民主选举是指由广大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的民主权利和民主制度,他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所以对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领域的研究也有大量学术作品,简要综述如下:王海洋、阎金涛、郝宇斐在村民自治与农村中的选举制度中着重对我国村民自治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从完善村委会选举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为我国的村民自治和村委会选举提供有益的借鉴。唐晓腾的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村社会重构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的实证研究通过作者进入调查村,对各村的基层民主选举及治理现状进行描述,并分析其治理的发展走向,以探讨乡村民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杨兴国的浅谈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贿选现象主要针对当下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层出不穷的贿选现象,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分析了在政治选举中,贿选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论述了当前抑止贿选急需建立和完善村务管理、秘密投票、罢免权等三项制度。对于村民自治和村委会民主选举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来是学术界的热点和焦点所在,所以相关的论著颇丰,但是这一领域在现实中的实践还是处于摸索间断,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足,有待证实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注重于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梳理村民自治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本文将从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村民自治组织从兴起到普遍建立,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形成, 村民自治在法制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完善这一历史过程。(2)案例分析法,本文将以榆树店村为例,从现实角度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进行介绍和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阐述。(3)制度分析法,从理论意义上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及治理进行探讨。2研究内容本文从三部分阐述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部分介绍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主要以榆树店村为例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民主选举的因素及其成因分析,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来探究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对策。二、 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现状(一)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算起,村民自治已经在中国农村推行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广泛实践,使得村民自治制度已经成为继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之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在保障村民民主权利、提高村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到1987年,是村民自治组织从兴起到普遍建立的时期。1980年,广西宜山、罗城两县的一些农村由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农民自发组建了一种全新的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取代日益瓦解的生产大队组织。后来,其他一些地区也陆续出现了村民委员会式的组织。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从而指出了农村社会管理实行村民自治的基本方向。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对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村民委员会的建立进入了普遍的、具体的实施阶段。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责成民政部负责村委会建设的日常工作,由此加速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到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之前,除个别省以外,全国农村绝大多数地区普遍建立了村民委员会 叶富春:村民自治的历程、意义与问题,载哈尔滨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 第5页。第二阶段,从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到1998年,是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形成、村民自治活动深入发展和逐步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时期。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民委员会组织和村民自治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使村民自治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1988年6月,民政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乡村选举。1990年9月,民政部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1994年2月,民政部发布了全国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指导纲要(试行),对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目标、任务、指导方针、具体措施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项民主制度,从而使全国的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三阶段,从1998年到目前,是村民自治在法制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完善时期。广大农民在村民自治道路上的初步实践和经验,引发了人们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深层思考,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对村民自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再认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在加强党的领导、选人、议事、监督方面充实了新的内容,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和相关问题作了更明确的规定。伴随着新的认识、新的思考、新的目标,村民自治开始了新的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冀恩科:村民自治实践的历程及成效,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3月第7卷第1期。(二) 中榆树店村民主选举的状况调查1中榆树店村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简介中榆树店村位于喇叭沟门乡后沟环线上,是通往原始森林景区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全村人口101户,256人,其中彭姓村名占村民总数的67%,是典型的大姓村。2007年该村召开了选举工作动员大会。中榆树店村进行了村委会班子的选举,这次选举是在镇领导和村党支部的组织下进行的。本来原村主任方春生有很大的机会继续在村委会里,但是由于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太诚实,自私自利,在村里很霸道,而且当时村里的村务管理混乱,村民们对他颇有微词。而村民彭兴国则人品好,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一心想找机会带领全村致富,村民平时都很支持他,而他也希望通过这次选举来实现愿望。在第一次村委会公开选举中,原村委会主任方春生和村民彭兴国各只得了110多张选票,都未当选。第一次选举后,原村主任的侄子四处散播彭国兴的坏话,并且还进行了威胁。暗地里请客,送钱拉票更是没少做。与此同时,彭兴国的叔叔也在同姓村民中积极的“联络感情”。很快中榆树店村就进行了第二轮选举选举本届村委会的主任。经过村民投票很快就产生了新的村委会主任,彭兴国成功当选,这与彭姓村民数量在村中所占比重分不开的。2榆树店村调查情况的分析笔者于2008年暑假,在中榆树店村随即挑选了20名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村民对民主选举的参与热情高涨 当地农民对政治程序的认知程度很高。在“你认为村委会应不应该由村民选举”的回答中有70%的人认为村委会应该由村民选举,只有9%的人认为不应该由村民自己选举。而且有69%的农民认为村干部应该由村民选举。并且,村民参与投票的积极性高,广大党员和村民都很珍视自己的权利,投票中无效票数明显减少,在调查中62%的村民表示对村委会选举感兴趣,村民对民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有很大进步,大部分村民都认为推行民主选举有利于本村未来的发展和村民自身利益的实现。从中榆树店村的村级民主选举中可以看出,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广大村民参与选举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村民的觉悟和民主意识也大大加强。(2)村民对村委的选举标准趋于理性从选举结果看,村民的选举基本上是把村里素质较高的人选入了村委会班子。村委会委员中党员占了73%。调查中发现,在投票选村委时,村民最看重的条件还是能够带领大家致富,占所有原因的61.5%。其次就是人品好,正直,办事公道。这表明发家致富是村民的最大愿望,所以成为选举最重要的因素。(3)非正式群体对选举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力 从中榆树店村的选举情况看, 尽管这里是大姓村,在选举过程中各候选人利用宗族关系拉选票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在调查中78%的村民认为走家串户争取支持的现象很严重。68%的村民认为动员亲戚朋友帮忙拉票的现象存在。但是公开的选举,增加了选举的透明度,把选举置于村民的共同监督之下,减少了少数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而控制选举的现象,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联络感情或拉关系争取选票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选举受亲族、姻亲、派别等因素的影响也很明显。非正式组织在选举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三、影响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因素(一) 家族势力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家族组织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群体,对我国许多农村来讲,它早已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人们的寻根意识是其思想根源,聚族而居的人口分布是其延续的重要环境条件。在日常生活中,血缘是维系人们家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朱康对、黄卫堂、任晓:宗族文化与村民自治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村级民主选举调查,载中国农村观察2000.4。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广大农村,姓氏、血缘和姻亲依旧是维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村民依然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在投票时,村民往往局限于血缘关系。他们相信,这样的投票会使自己的选票效果实现最大化,这对农村的民主选举产生很大影响。沈定军、谢向波: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问题的对策研究,载,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在中榆树店村,家族因血缘、地缘等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共同化,从而组织化程度很高,并且往往表现为高度一致化。中榆树店村的民主选举也体现了家族关系对村委干部选举的影响。在调查中,67% 笔者的调查报告,见附录。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家族势力对村委会选举有一定影响。彭兴国成功当选中村委会主任,跟彭姓是村中大姓有密切关系。据部分村民反映,在这次选举中,几乎所有的彭姓村民都把选票投给了彭兴国。由此可见,家族关系对村委干部选举的影响非同一般。但有趣的是,在这一次选举中,家族虽成为一股的势力,但未成为影响民主选举的现实因素,但家族势力的干扰却仍存在,这种在农村会长期存在的家族传统观念,对村级自治也可能会产生长期的现实影响。 (二)贿选问题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贿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村民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许多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自己和村集体的长远利益,有些人甚至存在着想以此谋利的心理。另一方面,政府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村委会选举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忽视了选举过程中可能滋生的不和谐现象。但究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驱动,认为做村官有利可图,集体资产有洞可挖。同4。 表格一:选项走家串户争取支持请客送礼联络感情出钱买选票有黑恶势力干扰家族势力干扰动员亲戚朋友帮忙拉票比例有58762167568375无21328832114327不知2120896115182981对选举结果的影响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不仅会排挤农村中的优秀人才,破坏选举的公平性、公正性,而且会搅乱村民自治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会阻碍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影响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贿选”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选举的公正性就难以实现,村民自治的合法性也就难以保证。 在调查中,发现竞选者出现走家串户争取支持和请客送礼联络感情的现在明显存在,虽然对选举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可并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一现象的存在。2使选举竞争加剧加剧选举竞争的因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物质因素。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出让使村集体资产迅猛增殖,村干部手里掌握的经济资源越来越多。而且当前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村干部除工资之外还有灰色收入。此外,凭借他们手中的权力,他们能便利地了解政策和信息,从而为自己的家庭经济发展增添商机或减少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其次,追求政治地位也是选举加剧的重要原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村民在满足了物质条件后,开始追求政治地位的提高,荣誉、面子成了是村干部竞争激烈的因素之一。杨兴国:浅谈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贿选现象,载沧桑2008.4,第121页。最后,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是竞争激烈的重要因素。乔晶、金丽:从村委会选举看基层民主的发展西关村第七届村委会选举的调查与思考,载今日南国2008年3月,第11-12页。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变得更加活跃。而村委会选举则为中国农民行使民主参与的权力提供了机会,农民对改善生活条件变得更加渴望。所以在选举中,农民会理智的投票,更在乎自身的利益。根据表格一可以看出,利用各种手段影响选举的现在普遍存在,这在无形中加剧的选举的竞争性。各种手段的使用,给竞选者增加的或多或少的砝码。选举成功后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物质因素都有显著提升,更是选举激烈的重要诱因。3不安定因素增加在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总的来说是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按法定程序选举成为众多乡村基层干部的共识和行为准则。但也不能忽视其中仍然存在个别违法违规现象。一是少数人利用家族势力对村民施加压力,干扰选举。二是候选人私下向村民送钱送物进行拉票活动。在问卷调查中显示,37.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恶势力干扰影响选举的公正性,67.5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家族势力干扰,虽然他们这种判断不一定是事实,但二者比例之高仍值得警惕与深思。(三)村民的参与热情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中国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低。加上改革开放后,大量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或外出务工经商,影响了一般村民参与日常村务管理活动。大部分村民对选举缺乏热情,十分冷漠,不在乎主政者是谁,不关心主政者的政绩。包春霞:制约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载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第84-84页。从民政部公布的历届村委会选举情况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对选举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各地参选率普遍在80%以上,许多地方甚至达到90% ,但仔细观察分析后就会发现,这种形式上的高参选率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泡沫,许多村民对选举持的是冷漠的、消极的、不参与的态度。他们既不关心,也不愿花精力,对选举事件本身不感兴趣,既不街头巷尾地议论,也不精心考虑谁上谁下,对选举组织者的违规操作,即使知道了也不介意,这样就给一些人做手脚提供了方便。甚至有的选民对流动上门的票箱也不愿花时间由于不感兴趣,许多村民抱着看热闹的心理,谁爱当谁当,谁对我有好处我就投谁一票。但随着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随着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强,大多数村民都意识到了推行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开始珍惜手中的权力,通过民主选举来实现自身利益。在中榆树店村的民主选举中,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强。广大村民参与选举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村民的觉悟和民主意识也大大加强,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与了投票,选举能够帮助实现自身利益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四、完善中榆树店村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政策建议(一)加强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完善农村法制建设当前, 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规定太原则、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比如对贿选、破坏选举等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界定,对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竞选,没有明确规定;对贿选、破坏选举等违法行为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法律的追诉时限;对于怎样保障村民的权利,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个别村民不执行怎么办,执法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执法主体的层级规范管理等等问题,村委会组织法均未涉及。所以要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为农村发展服务。明确县乡两级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明确拉票、贿选等行为的界定; 同时,还要制定具体的后续手段,规定违反村委会组织法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违法者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包春霞:制约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载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第84-84页。在严格遵循选举法律法规,坚持直接选举的原则下,也应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新的探索。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农村民主选举也将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总结、研究农村民主选举的经验,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针对农村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努力着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把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二)减少非正式组织的干预,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在选举期间,应加大监督手段,组织有较高法律知识、较强执法水平、具有丰富选举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选举工作督查组,深入乡镇,对村委会选举进行实地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组成监督体系,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维护村民依法行使民主的权利,防止和打击非正式组织干扰、破坏选举工作的情况发生。另外,还应加强对农村非正式组织及家族势力的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和家族因素并非与农村现在化的发展格格不入,相反,他包含了不少积极的因素。在中国当前农村经济还较落后,公益组织还不发达的状况下,家族的作用及家族意识的存在,将有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弥补政府不足的作用。为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意识看作农村现代化的对立物,只要对他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扩大基层民主, 做好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是基础。为此, 我们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 尽快成立中央政府层面的选举领导机构以协调和规范全国的民主选举, 尤其要指导各地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依法成立专门的村民选举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尽快制订或修订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的具体选举办法。为保证村民民主选举的参选率和规范化, 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 尤其要做好选举动员, 使村民充分认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直接民主选举的作用和意义, 熟悉民主选举的规则和程序。 逐步规范选举程序和标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规范化的民主选举不仅可以使村干部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和危机感, 也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三)培养村民民主政治素质,增强村民民主意识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实践, 它的运作与村民主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密切相关。村民的受教育水平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了解是成正比的,村民的文化水平越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了解程度就越高,参与的政治热情也越高,所以应当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提高农民文化思想水平和民主素养, 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文化、教育、科技事业, 教育农民提高民主意识, 增强自治能力, 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 加强文化、道德、法制三大建设力度, 使广大村民的素质不断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沈定军、谢向波: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问题的对策研究,载,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为村民自治的运转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量。还应该使宣传工作做到位。加强对农民的综合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继续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 引导村民参政议政。使村民自治的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白自己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人翁地位,树立当家做主的责任感。要让村民清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使村民成为监督村民自治工作是否依法进行的直接当事人。包春霞:制约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载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第84-84页。总之,提高农民文化思想水平和民主素养是保证民主选举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的前提。结 语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村民委员会选举又是村民自治权的具体体现和载体。 在对中榆树店村的调查中我们看到,村民选举村委会提高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锻炼了农民的民主素质与能力。它是农民向知政、议政、参政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只满足这些进步而不去考虑那些制约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家族干预选举、农民的政治冷漠和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都制约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当前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加快村民自治建设,正确面对推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关注的重点是通过对中榆树店村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村民自治下的民主选举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是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对研究的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观点阐述的并不到位,提出的对策措施也不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颁布。2 徐勇主编乡村治理与村民自治,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 唐晓腾主编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村社会重构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的实证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4 朱康对、黄卫堂、任晓:宗族文化与村民自治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村级民主选举调查,载中国农村观察2000.4。5 叶富春:村民自治的历程、意义与问题,载哈尔滨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6 徐勇、徐增阳等:论村民自治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7 罗强强: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以宁夏西吉县单家集回族农民为例,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8卷2006年第1期。8 沈定军、谢向波: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问题的对策研究,载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9 冀恩科:村民自治实践的历程及成效,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3月第7卷第1期。10甘满堂: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省乡村调查为例,载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1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当前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江夏区实证研究为例,载武汉学刊2007年第2期。12 乔晶,金丽:从村委会选举看基层民主的发展西关村第七届村委会选举的调查与思考,载今日南国2008年3月。13 包春霞:制约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载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4杨兴国:浅谈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贿选现象,载沧桑2008·4。15 王海洋、阎金涛、郝宇斐:村民自治与农村中的选举制度,载消费导刊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以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为例.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