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ppt

    • 资源ID:4263109       资源大小:509.5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ppt

    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框架目录,1.前言2.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特征3.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 4.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5.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6.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7.余论,1.前言,教育为人才之本,人才为立国之本。科教兴国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是教育投入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却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许多贫困地区财力相对薄弱,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再者,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通过对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教育经费和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以期能从一个侧面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未来出路和发展前景提供些许浮浅的参考意见。,2.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特征,2.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的特点。由于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强制性地要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2.2.义务教育的特征,(1)义务教育的普遍性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只要他们在法定年龄之内,就一定要为他们提供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这种普遍性充分体现了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2)义务教育的免费性 免费是现代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免费是使得义务教育能够强制性实施和提高的最重要的措施。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实行了免费措施的义务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2.义务教育的特征,(3)义务教育的强制性 义务教育的强制暗含在“义务”一词中,法律义务是主体应当承担的既不可撤消、也不可转让的责任,因此,法律义务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对于国家各级政府来说,有筹措办学经费、开办学校等普及义务教育顺利实施的责任;对学校而言,有组织接纳适龄儿童进行教育的义务;对家长而言,适龄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儿童按时就学接受教育的义务,只有子女在义务教育顺利结束之后,这一责任才能消除。对适龄儿童来说,上学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义务教育的基础性 从义务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看,它处于基础阶段,是国民基础性教育,是学生接受其他阶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义务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根本任务是要培养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规范。,3.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3.1.世界义务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近代西方开始普及教育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初期。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义务教育理想始于德国新教领袖马丁路德,他在宗教改革运动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建立公共教育制度、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6-12岁的儿童的父母应送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1763 年,德国普鲁士颁布的普通学校规程规定了对5-13 岁的儿童实行强迫教育;1852 年北美马萨诸塞州通过了第一个义务教育法令,规定8-12岁儿童每年须入学12周;1870 年,英国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 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真正开始着力普及义务教育。1885 年德国普鲁士开始实行免费的初等教育,1919年又把6-18 岁的义务教育写进宪法,规定儿童免交学费,还可以得到社会提供的补助;到19 世纪末,美国三分之二的州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至1908年,美国各地都落实了以公共税收为经费的强迫入学措施;英国1918 年的费舍教育法开始全面实行免费初等教育,1944 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规定实施5-15 岁的义务教育,并通过了向学生供应三餐的法令。至20世纪60年代,德、法、美等工业化国家基本实现了中等义务教育的普及。,3.2.近代中国义务教育发展主要历程,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义务教育学制的确立,形成了学制的雏形。1912 年1 月19 日,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了第一个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实行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各种教科书务合于共和国教育之宗旨。”。1915年7 月,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正在推行正规化、规范化。1928 年5 月,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并通过了厉行全国义务教育一案,其案从行政、经费、施行程序诸方面对如何普及教育做了详细说明。1944 年3 月15 日,国民政府又公布了国民学校法,此法规定“6-12 岁的学龄儿童应受基本教育”,3.3.当代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当代中国义务教育总体来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其发展过程中也是坎坷不断,大致来说呈三个阶段:(1)建国初十七年义务教育发展 建国初,党中央对教育下了很大决心,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在当时出现了短暂的春天。1954年9月20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及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之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着手开办全日制、二部制、农业中学、业余中学、广播学校等,力争普及中学教育。(2)“十年文革”期间义务教育发展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教育战线损失严重,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贬低智育思想频发,教育界出现混乱。但当时教育界广大人士仍坚持发展教育,使得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3.3.当代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3)改革开放后义务教育的发展 从1985年,我国正式提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在城市基本普及10年教育。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颁布实施后,各级领导部门都把发展义务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制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地方法规,使义务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到2000年基本完成“普九”任务;再到2008年在城乡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完成了名副其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使百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3.4.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3.4.1.农村义务教育的阶段成就 就基础教育而言,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据2007年统计,遍布全国有45万多所中小学校,约9万个农村教学点,12万多所幼儿园,全国近80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农村。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全国农村共有1.5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且获得了免费教课书,11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享受到了一定的生活补助,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全国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成人识字率居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得到加强。,3.4.1.农村义务教育的阶段成就,30年来,我国农村的办学实现了如下突破:(1)农村义务教育从“人民办”到“政府办”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符合当时的国情,也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财政逐渐强大,后来在农村又实施了“税费改革”。这些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又使得地方财力继续支撑农村教育遇到了困难,乡镇办学主体遇到了一些新挑战。2001年,国家开始推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解决了农村教育办学面临的难题,办学的责任真正被纳入政府的责任范围。(2)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和经费投入从基层政府为主到各级政府参与的转变 近年来中央政府直接参与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省级政府统筹解决办学问题,“以县为主”实施管理农村义务教育。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额2992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1627亿元,增长119%,年均增长21.7%。,3.4.1.农村义务教育的阶段成就,(1)区别对待,力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是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分别计算额度实施的,中央政府在均衡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贫奖学和“三限”政策 在高中教育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困难补助的政策,以及普通高中“三限政策”等,为农村儿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好机会,对农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4.1.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2/3 以上,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的75%。农村人口素质低,其带来一系列问题: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能力;使其陷入“科技文化素质低-人力资本投资少-贫困-科技文化素质低 的恶性循环。农村人口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教育发展落后。要使农村摆脱贫困,必须促使其经济形态发生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发展农村教育。4.2.发展农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按照五个统筹 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缩小城乡差距,以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是实现教育公平,因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教育公平,更谈不上社会公平。因此,发展农村教育,从而使广大农村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4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4.3.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科技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是一项带根本性的长期的战略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农村现实情况看,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还较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仅为42%;而发达国家高达70%80%,以色列甚至高达95%。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和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 科教兴农 战略的根本措施。4.4.发展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发展、农村现代化,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有赖于教育。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5.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3%;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占9.5%,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86.2%,高中以上学历人口仅占4.3%。九年义务教育在中国农村已基本普及,但农村教育质量急待提高。,5.1.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加大,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较落后,无论教学场地、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许多城市学校,有大量的经费推行素质教育,而在乡村学校,由于经费少,素质教育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难真正推行。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将越来越大,造成在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阂。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村学校规模小,布点比较分散,在校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办学的规模效益很低,又反过来加剧了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直接表现为:城市学校生源越来越广,生源质量越来越高,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许多有名的学校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境地,而许多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优秀生源和高素质师资纷纷流失,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并且正在恶性循环。,5.2.农村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观念陈旧,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又在农村抬头;再加上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后,收入微薄的农民,供子女上学已是一个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和小农思想影响,许多农民只看眼前利益,宁肯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建房、添置生活用品和为子女办婚事等方面,也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较长期才能显现和不一定显现回报的教育方面。此外,一些农村学校的领导满足于外部扶持,懒于在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方面下功夫;大多数农村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束缚比较重,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阻力比较大,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的难度比较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不能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不是我要学,而是 要我学,有的人要我学也不学,甚至不愿意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这种狭隘的思维方式使农村人口素质低下。,5.3.农村教育应试教育的模式,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下,农村教育、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跳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标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书生型 的学生,忽视了大批中、小学生毕业后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需求。再加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一样,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缺乏地方特色,学校的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农村的特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联不大,学校与当地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联系不密切。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使得农村教育出现了教育与学生互不欣赏、互不适应的两难局面,导致许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无技可学,而许多农村职业学校却在等米下锅,生源严重不足;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因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必须回家务农,而这些学生因缺乏绝活技能,回乡后 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进城打工无门,搞第二、三产业无路,形成了 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 的尴尬局面。,5.4.教师队伍问题严重,第一,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的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仅凭经验施教,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研和教学改革。第二,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第三,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第四,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5.4.教师队伍问题严重,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的素质对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很大。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工资拖欠严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由于缺乏提高进修的机会,农村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远远低于城市,有的农村学校甚至存在着初中毕业教小学、高中毕业教初中的现象,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近年来,人才流动的渠道越来越宽,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的条件越来越优厚,优秀教师处处有人挖有人抢,各种优越的物质条件、经济待遇、人文环境等对优秀教师充满了诱惑力,因此许多优秀教师人心思动,地区性保护政策、限制政策已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孔雀东南飞 已经成为优秀教师自然流动的一种趋势。,5.5.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薄弱,未能建立有效的教育体系,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勉强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质量令人担忧;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一些零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体系。农民受教育程度受制于这样的农村教育体系,不但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半文盲率难以降低,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文盲无法扫除,至今仍然在增加。其结果,贫困农村农民的素质低下就是铁定的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就成为一种空想。,5.6.农村财力不足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以广西这一特殊地区为例。广西近年来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广西财政总支出的1/6,即每6元钱中就有1元办教育,20002002年广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是18.9、19.1、18.9。虽然表面上看广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比重上没有低于其他省区,但是广西年财政收入绝对数额低,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也相应地较低,因此广西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省区的。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3公布的统计数据,2002年全国人均财政收入为665元,广西为387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3名。虽然中央决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发达县份与欠发达县份仍相差很大,如凌云县2002年一般预算收入2 196万元,人口18.4万人,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19元,连基本的支出都无法保证,难以承载“九年义务教育”之重。从广西地区看来,也就可折射出其它贫困农村地区的相似处境。,5.6.农村财力不足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财力不足,必然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得农村教育的投资体系难以运转。按现行的教育经费负担体系来看,当地较为贫困的乡镇财政负担着农村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贫困的乡镇财政一般是“吃饭”财政,根本无力独自进行公共产品投入。国家近几年来,加大对城市教育的关注,将主要教育投资用于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极少,而且附加条件多,加上程序复杂,层层盘剥,真正能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得到实际使用的资金不多,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从教育经费和教育投资规模来看,农村教育的质量是难以有保障的。,5.7.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教育经费拨款应当首先保证人员工资及基本的公用经费,而不是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及其他形象工程。现在有些地方热衷于赶时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搞信息化达标、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等等,耗资大、成效少。,5.7.学生流失,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因素包括:其一,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一些原因而辍学;其二,一些农村的优秀学生为城市优质学校所吸收;其三,一些自感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退学。,6.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6.1.建立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优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是重中之重。这是基础教育在农村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我们搞九年义务教育不要“挂羊头卖狗肉”,要脚踏实地,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送到农村,就应该把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减下来,不要让全体适龄农村孩子因各种原因而失学。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应该是优质的,与城市教育比较,农村基础教育的含金量极为逊色。配合农村人口的转移,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这个体系的质量,其中包括大力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去。,6.2.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应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6.3.明确规定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公用经费偏低问题、危房改造问题。县乡财政每年的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一是保证教学基本用房的建设,二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缺口,三是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6.4.加强示范教育,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极为残酷的就业现实,已使农村农民从正面或反面,吸收打工生涯中的教训。我们应该加强示范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农民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心底有个学习的企求,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全国加强职业教育的大环境转好的前提下,各贫困地区农村农民将有一个参与职业教育,掌握实用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低、职业技能低、个人文明程度低的要求和奋发学习的过程。通过基础教育,他们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质;通过较为正规的职业教育,他们将掌握劳动力市场所必须的劳动力应具有的一些基本要素。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改变自己的弱质地位,他们就会以新的面孔出现在省内外的劳动力市场上,将站在较高的平台上,拓宽就业门路,受到雇主的欢迎、尊重和信任,享有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提高收入。从而可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可能,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质量。,6.5.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理念,农村教育的振兴,首先需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理念。因为,政策理念是制定政策的向导。有“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理念,才会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就目前情况看,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教育却覆盖了大部分人口。因此,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做好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本要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责。,6.6.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多种途径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供给。解决农村教育债务、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除改革教育预算体制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来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供给:(1)国、省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教育部分必须全额用于农村教育;(2)统筹优质公办学校的部分借读费和择校费,将其“反哺”农村教育;(3)盘活公办学校的闲置资产,将收益投入农村教育;(4)在财政状况比较好的乡镇,把乡镇财政节余的财力和村集体经济的收益用于农村教育;(5)鼓励和引导社会教育资金投向农村地区,教育基建项目、新建学校等也主要放在农村地区。,6.7.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6.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工作,教师是根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做人、做事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加强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现有的经济、物质条件暂时得不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学校目前现状的惟一途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把新的教学思想、知识点、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地劳动变成现实,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等途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索质,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总的来说,农村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免除农村户籍学生的费用。,6.9.总论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据调查,地方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7.余论,重视农村教育不仅仅是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农业发展事关国脉民生,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转型正处在一个“潜力大压力更大”的爬坡阶段。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是造成“就业低层次化,收入长期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彻底解决农民受教育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就永远不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会继续受阻,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会遥遥无期。要大面积地提高农民的素质,除了让他们受到足够的教育外,没有别的路可走。,参考文献,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4 期.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问题与对策2试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郑桂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3科技信息.问题与探讨 2006年.第五期.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理胜思考.邢文婷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5严文奎,方荷生: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年鉴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ppt)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