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 资源ID:4251375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大机遇,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先后出台县委1号文件,从种苗繁育、规模种植、生产加工、运销体系等方面强化扶持措施,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中药材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2009年,我县被列为全省河西地区唯一一个“中药材种植主产县”,2015年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015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板蓝根之乡”称号。 一、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基地规模稳步拓展。我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扩张基地规模,把发展订单种植和土地流转作为扩张基地规模的主要措施,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中药材规模化发展。201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2万亩,其中订单面积15万亩。鼓励和扶持农民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出租、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形式,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在10个乡镇建起板蓝根、黄芪、甘草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引导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积极参与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种植面积达10万亩。支持金丰、华瑞等中药材生产企业自建中药材现代化种植基地2万亩,初步形成以板蓝根、黄芪及甘草为主的三个特色种植区域,2015年省陇药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中,将民乐定为板蓝根主要生产建设区域。 2.良种繁育步伐加快。注重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繁育、从源头上抓好中药材种植生产。县农技推广部门统一组织大宗药材种子繁育,开展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种推广,确保品种纯度和种子质量。划定专门区域建设集中育苗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协会方式组织生产,以会员农户参与承担育苗任务和抵御市场风险,建立集中连片的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繁育基地1万亩。投资2015万元,建成中药材工厂化育苗中心,预计年繁育中药材种苗2015万株左右,保障了全县优良种源的供应。 3.科技示范与种植效益明显。一是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间作套种、病虫防治等20多项技术试验示范,引进党参、当归、大黄、独活、羌活、黄芪、红花、牛蒡子等新品种10多个,种植品种已由过去的少数几个当家品种发展到2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传统品种与新品种兼有的多元化种植格局。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基点15个,开展品种对比、施肥效果等试验示范面积达8000亩。二是立足区域自然优势,按照生态适宜性原则,积极开展中药材高海拔种植试验示范,在南丰、永固及部分沿山村组示范推广种植黄芪、大黄、当归等中药材效果良好。2015年县境内高海拔种植中药材1万亩,实现了中药材高海拔种植破题发展。三是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示范,建成了全国机械化生产亮点示范县,提高了中药材种植机械化水平,其中板蓝根机械化作业面积达10万亩。四是我县将中药材种植主攻方向定位在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上,切实强化指导服务,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以板蓝根为例,2009年平均亩产280公斤,2015年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2015年亩产达到350公斤。通过提高单产,实现了总产递增,增收效益明显。2015年,全县中药材总产达到6.6万吨,总产值达7.8亿元以上,种植农户人均从中药材收入中增收1600元。 4.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县依托种植基地,先后建成永正药业、神威药业民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中药材加工企业,目前永正药业2.5万吨中药材加工、宏泰药业2015吨板蓝根饮片及大青叶加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神威药业2万吨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扶持成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60多个,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吸纳会员10000多人,初步形成了种子种苗供应、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同时,我县还成立了中药材行业协会,加强了对中药材种植的指导和管理,为引入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5.品牌效应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被命名为“中国板蓝根之乡”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新民乐报张掖日报、甘肃日报、中国特产报和“西部民乐”网站等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广泛宣传我县种植中药材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悠久历史,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做好中药材基地及产品认证,华瑞农业取得了GMP认证,扩大了企业影响,助推了我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我们积极同定西惠森药业集团合作,进行网络信息交流,在“药材盈”网站上互通中药材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民乐县中药材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同度,民乐县已成为全国各大药市的主要货源地。 二、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 1.药材资源丰富。我县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地处祁连山北麓,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品种及名贵药材较多。植物类野生药材主要有甘草、柴胡、大黄、麻黄、锁阳、羌活、防风、秦艽、菟丝子、车前子等87个品种,人工主要栽培板蓝根、甘草、防风、红花、生地、芍药、柴胡、秦艽、桔梗、黄芪、孜然、王不留行、党参、黄芩、大黄等20多个品种。 2.自然条件优越。我县现有耕地面积116万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现已建成总库容7300万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库7座,高标准优质干渠173公里,支渠219公里,农毛渠314公里,农田渠系配套良好,渠系水的利用率达到64%,田间水利用率达到52%。年降雨量223.1-365.8毫米,且多集中在4-8月,降水与生长季吻合。年日照时数2592一2997小时,比江淮地区多近100小时,农作物生长期(4-8月)日照时数130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5%以上。气候冷凉,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病虫危害轻微,是中药材生长的优质产区。 3.中药材品质优良。由于我县具备良好的中药材生长气候、地理条件,所产中药材产量高、品质优,是发展中药材GAP生产的良好地域。比如,我县种植的板蓝根根条肥大、口白、粉性足,经药检部门化验,浸出物含量高达46.7%,高出国家药典标准1倍以上,产量高、品质优。 4.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需求量较大,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药材预防和治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国内外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例如,一些科研单位对国内外板蓝根等中药材市场进行了初步调查,全球每年板蓝根需求量约为12万吨,国内需求量约5万吨,板蓝根等中药材的生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5.种植技术娴熟。通过几年来的种植实践,广大技术人员和药农从选种、种植、防虫防病,以及收获、晾晒等主要环节都掌握了中药材生产种植技术,技术优势较为明显。一是技术员队伍庞大。全县现有中药材技术员80名,其中,中、高级技术员23名。二是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药户逐步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基本达到了户户都有种药明白人。 6.扶持措施有力。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试行)、中药材种植优惠政策,从良种补贴、灌溉保障、农机具补贴、技术指导、信贷支持等方面对良种繁育和订单中药材基地建设进行政策扶持。农业部门积极争取中药材良种补贴、基地建设项目,鼓励科技人员带职带薪、带项目参与中药材产业开发,承包科技推广和基地建设任务,直接为生产服务、为企业服务。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资金向中药材种植、收获机具倾斜,对农户购置的中药材种植、收获农机具,最高给予购置资金50%的补助,有力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逐步建立标准化种植、现代制药、仓储物流、科技支撑、信息化服务和质量监管体系,着力构筑集中药材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推动我县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新的增长极。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河西走廊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1.积极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推进专业化生产。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原则,加快区域布局结构调整,打造一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在国道227线、干山公路、南和公路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建立以优质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增加基地生产量,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形成生产相对集中、具有一定区域优势的生产格局,推进中药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中药材科技产业园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园区集聚,尽快形成中药材产业发展聚集优势,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结合退耕还林等项目实施,大力推广林药间作套种,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建立甘草、黄芪、板蓝根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良种体系建设。 2.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规范生产体系。积极推进GAP质量规范生产,从选种、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控等环节进行质量规范控制、全程监管。鼓励中药材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中药材原料基地,引导企业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动实施GAP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基地建设。大力推广GAP种植、GMP生产、GSP营销、QS认证管理等标准化理念,打造产品品牌。组织注册板蓝根、甘草等品种的商标和无公害标志认证。 3.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大中药材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为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势力雄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建设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加强对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务和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建设一批企业家和技术骨干队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开展深度加工,拓展经营领域,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培育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4-5家。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实力。一是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大力支持以龙头企业、农村科技带头人为中心,组建多种模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积极构建中药材供销网络组织和服务体系,支持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中药材技术推广体系,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适时发布信息和交流市场行情,指导服务中药材生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农展活动和中药材宣传推介活动,全方位向外推介地产药材和主产品种,开拓外地市场。二是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整合全县医药流通资源,积极与国内大型医药工商企业联手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物流平台。以全县中药材经营、加工企业和营销大户为骨干,建设大型中药材流通市场,着力打造辐射带动青海、新疆、内蒙等地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中药材交易、仓储、配送中心和质量检测、价格形成、信息发布中心。 5.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完善中药材市场管理体系,逐步改善市场环境。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合作,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加大对现有中药材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能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药材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药饮片炮制和质量控制技术等的研究,积极争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人员来我县进行中药材研究开发、共建基地、推广基地,带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注意事项

    本文(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