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高年级版》读本.docx

    • 资源ID:4242584       资源大小:254.59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高年级版》读本.docx

    XX镇中心校校本教材走进经典XX镇中心校高年级版,编写说明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由古至今,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中国古典文化,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相比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经典文化可以浇灌上泸小学学生的心灵,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以爱促发展,以爱促行动,只要有爱,学生便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品学皆优的学生。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开设了经典文化这一校本课程。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ZZ镇中心校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顾问:策划:主编:编委:目录一、写景篇祖咏终南望余雪.5刘方平月夜7白居易大林寺桃花9张祜题金陵渡H刘长卿送灵澈13无名氏杂诗15二、咏怀篇杜牧泊秦淮17李频渡汉江19岑参逢入京使21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23李商隐夜雨寄北25裴迪送崔九27三、怀古篇杜甫八阵图29杜牧赤壁31刘禹锡石头城3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51、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作者介绍】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注释】、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霁色:雨雪止歇。【语译】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赏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链接】积累描写雪的诗句: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3、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 千里黄云白日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2、送灵澈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作者介绍】刘长卿(709786)开元年间进士,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大历年间任鄂岳转运使留后,因被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而被贬为睦州司马,贞元年间又升任随州刺史。刘长卿当时诗名颇大,尤其擅长五律,他曾自称自己的诗为“五言长城”。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注释】灵澈:诗僧,俗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杳杳:远去状。荷笠:背负笠帽。这时游方僧人代表性的装束。竹林寺深藏在青苍之中,告晚的梵钟声,渐远渐杳。目送着你远去的身影背负的斗笠上,一抹夕阳返照。归去吧,越中的青山,正迎着你远行独归人。【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链接】送上人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3、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作者介绍】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注释】半人家:月影西斜,故月光半照。“北斗”句:更深时星象。北斗、南斗俱为星名,古人以二星在空中位置计算夜时。阑干,横的意思,与“斜”字互文。【语译】夜已深,月偏西,清光半照人家;北斗横,南斗斜,星光已依微。今夜人不眠,偏感得,春气萌动送暖意;百虫醒,鸣声新,初透窗纱碧如洗。【赏析】本诗的前二句写更深景象,“半”字极佳,星光依微,月色半照,这居处半明半暗,静谧到了极处如全明,便无如此效果。万籁俱寂中窗外忽传来初度的虫鸣,诗人这才惊喜地感知,春,已在夜色中飘然潜回人间;后二句因果导致,因虫声而知春,却于末句写虫声,又不绝的余音。“新”、“透”、“绿”三字连用,尤宜细细品味,从中似乎可以感到诗人的喜悦之情。【链接】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4、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注释】大林寺:指庐山上大林寺。地址在牯岭西大林峰南,是佛教胜地之一。芳菲:花草。长:常。人世间的四月,所有的花儿都已凋谢,但高山上的大林寺里,桃花才刚刚盛开。人们常常抱怨春天一去难以寻找,却没想到,它反而到这里来了。【赏析】诗人用桃花来替代春天,把春天说得仿佛看得见、摸得着似的。构思十分巧妙,语言灵活风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链接】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5、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作者介绍】张祜(约782约852),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其诗或感伤时世,或歌咏从军,以乐府宫词著称。其宫词写宫女幽怨之情,有感而发,平易自然而不流于浅俗。【注释】金陵渡:渡口名,当指润州西津渡,在今江苏省镇江江边。唐时镇江亦曾称金陵。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象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州:又名瓜洲,瓜埠洲。在今江苏江都江边运河口岸,斜对镇江。金陵渡畔小山楼,旅人宿,一夜望江自可愁。夕潮落,夜江静,明月斜;唯见对岸,两三星火,莫非是瓜州?【赏析】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链接】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6、杂诗唐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注释】杂诗:不拘流例,随感而咏之诗。寒食:民俗清明前二日冷食不举火,称寒食节。著麦苗风:吹拂麦苗的风。等是:同样是。杜鹃:相传是蜀王杜宇冤死所化,夜啼至口血滴下,如呼“不如归去”。【语译】细雨迎寒食,滋润得芳草丰茂萎萎;春风著麦苗,又吹入水边杨柳,袅娜映长堤。都是有家不能归,那失国的冤魂杜鹃啊,再不要向我耳边悲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赏析】本诗的前二句写寒食田野的景象,用词简省。“著麦苗风柳映堤”,“风”前著麦地后入堤柳,是不可多得的诗化语言。也许是这细雨轻风寒日天的景象与诗人家乡的景象太过相似,也许是寒食过后到清明,是祭扫家坟的时节了,因而引动了诗人的归思,这时细雨轻风中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声声悲啼,诗人听得心烦,转而向鸟儿怨嗔:我与你还不是一样,都是有家归不得,又何必对我如此聒噪呢?这回事有家无归者特殊的心态的反应,怨鸟之中包蕴了与怨禽同样的愁思。【链接】唐韩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7、渡汉江唐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介绍】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清代建安人郑修楼曾有诗赞日:“千载嫡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把李频和李白并举。湘送友人是李频的代表作之一,受到历代诗家的好评。【注释】本诗应为宋之问诗。因李频从未到岭外。岭外:五岭之南。唐时罪官多放岭南。【语译】身在无领南,中原音书久绝,冬去春来,最怕节侯更。今日北渡汉水家乡,不觉情更怯;竟不敢,问来客,家人今如何?【赏析】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链接】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杜牧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8、送崔九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笑。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作者介绍】裴迪(716-?),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Q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铜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注释】崔九:崔兴宗,曾与裴迪、王维共隐于南山。王维有送崔九兴宗游蜀诗。深浅去:深浅,深深浅浅,这里有随山势而行的意识。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语译】归山去,你当随着山势,深深浅浅任意地行;须将那峰峰谷谷的美景,一一仔细看。你呀,切不可学那武陵溪上的打渔人;游到了桃源,却又匆匆忙忙地归。【赏析】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送崔九兴宗游蜀唐王维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9、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樊川文集。【注释】 .秦淮河:金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源于江苏深水县东北。秦时凿中山以疏淮水开此河道,因名。 .烟:河面上似烟的夜色水气。 .商女:以歌乐为生的乐伎。 .江:指秦淮河。长江以南,合流无论大小,口语都称江 .后庭花:陈后主所作误区玉树后庭花的简称。似烟的夜气笼罩着寒凉的流水,中天的月色笼罩着岸沙。我移船夜泊秦淮河,正近那繁华的酒家。歌女不懂什么叫做“亡国恨”,隔江还在唱着亡国之音后庭花。【赏析】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链接】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0、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介绍】岑参(约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注释】故园:指长安。龙钟:方以智通雅谓“涕泪流溢貌”。凭:托。【语译】东望故园长安路遥,千里漫漫;不禁涕泪流,湿透了双袖,犹自流不干。君今东归,马上相逢,匆匆无纸笔;托您啊,捎一句口信,说我西行尚平安。【赏析】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链接】送崔子还京唐岑参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11、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介绍】唐代(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O【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迢迢:一作遥遥。草未凋:原作“草木凋”。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玉人:佳美如玉之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隐隐的青山啊远去的水,暮霭中影影绰绰;江南地气暖,秋已尽,草色轻轻却还未枯凋。扬州东西二十四桥,明月夜天照;风流军算的韩君啊,你究竟何处叫人学吹箫?【赏析】这首诗在思念扬州旧友中寄托了对那段梦一般生活的依恋追忆。青山绿水,隐隐迢迢,相连相延,似乎把一脉淡淡的思忆延展向无尽处。“秋尽江南草未凋”,更以秋草似丝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感,而着秋思中又带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暖意。“二十四桥”是多数,缀以“何处”,后二句更在一片月色下,造成迥深迷离的况味,使人想起诗经莱葭的意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因此“玉人何处教吹箫”,与其说在思念韩绰,倒不如说主要在怀恋他们在扬州共同渡过的那段生涯。【链接】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一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汉族。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注释】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却话:忆说。您问我何时归来,我自己也不知;我只知,巴山夜雨无绝时,流作山溪,涨满秋水池。什么时候啊,能和您,西窗下,长谈共翦烛;到那时,再给您,忆说巴山夜雨时。【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执着的语言和诗歌的音节,传达出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声。蜀中的秋雨之夕,本已使客子神伤,又适于友人远道寄问,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这种双重的惆怅。后两句的想象,正是诗人对着秋雨涨池的萧索秋景,握着友人殷殷存问的来信油然而生的企望。诗以“巴山夜雨涨秋池”居于中心,通过全诗叠词叠句所形成的回环音节,将“未有期”的现实与剪烛共话的向往维结在一起,相映相称,相反相成,形成了半是悲哀,半是热望的深长情韵。【链接】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注释】八阵图:相传此为诸葛亮防魏、吴入蜀所部石阵。八阵魏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形聚石成八八六十四堆,各高五尺,星罗棋布,相克相生。盖:盖世。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鼎力。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失吞吴:以吞吴之举为失策的意思。【语译】您功业盖世,成就了,鼎足三分的大局;你声名成全,八阵图添上了圆满的一笔。江水奔流啊,石坚终不移;那堆堆石阵啊,仿佛在诉说着您的无穷遗恨先主为何失策伐吴去!【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唐杜牧-T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注释】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时。黄州有赤壁,但并非三国孙、曹、大战之赤壁,此借相同地名论史而已。折戟:断戟。将:拿起。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周郎:周瑜,吴军统率。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语译】断戟沉埋沙岸,那精铁尚未蚀销;我拣起戟儿磨洗净,原来属于三国前朝。想当年,若不是东风一阵助周郎;只怕是铜雀台中春意深,闭锁了,江东大乔与小乔。【赏析】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链接】过华清宫绝句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崎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刘禹锡(772-842),汉族。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彭城(今江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作者介绍】苏徐州)人,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注释】石头城:东吴孙权曾改称金陵为石头城。淮水这里指秦淮。女墙:城垛。【语译】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赏析】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链接】咏史唐李商隐北湖南竦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介绍】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悠悠:渺远的样子。怆然:悲伤凄凉。涕:古时指眼泪。【语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赏析】这是首千古传诵的诗。全诗短短22个字,却音节跌宕,抑扬顿挫。诗人胸涵宇宙,俯仰古今,苍迈奔放,超越时空。达到了至为纯粹的境界。【链接】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最是书香能致远XX镇中心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后记有人说,一个会朗读背诵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有教养的民族。那么,对一所学校,对一个人,也许可以这么说,一所重视朗读背诵、书声琅琅的学校,一定是一所有良好学风的文明学校;一个喜欢朗读背诵、会朗读背诵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素养、有气质、精神世界丰富的人。诵读经典,沐浴书香,可以涵养心灵,陶冶情操。相反,缺乏深厚的经典的浸润,内心可能会感到苍白,甚至精神空虚。这套校本教材分三册,分别供低、中、高年级学生诵读。目的激发学生熟读精思,从小养成与文本对话的阅读习惯。在这里,应该感谢我们的老师,他们以教书育人的师者情怀,先行先试,在自己所在班级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这些班级的探索,为我们全面推进经典诵读积累了经验,增强了我们在全校推进经典诵读的信心,也促成了这套校本教材的成功编印。这套校本教材是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辛勤努力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本书成书的过程中,XXX等同志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广泛查阅收集资料,精心编撰,反复校对,数易其稿,终于付梓。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成书时间仓促,书中错漏和存在问题在所难免,敬请老师、家长和同学多予批评指正。XX镇中心校经典诵读课题组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高年级版》读本.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