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doc

    • 资源ID:4236561       资源大小:3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doc

    25 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预习。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钟: (2)阴阳割昏晓阴: 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 (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 (6)老翁逾墙走逾: 走:(7)急应河阳役应: (8)独与老翁别别:望岳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2、朗读诗歌,探究:(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春望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此时,因为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抢掠一空,践踏得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想起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看到破碎衰败的祖国,诗人杜甫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2、朗读诗歌,探究:(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4)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5)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7)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石壕吏朗读诗歌,合作探究(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2)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3)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4)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5)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6)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课后练习一、按课文原句默写。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 。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 。(4)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5)石壕吏诗中写出了官吏的凶狠的句子是:  , 。(6)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 , 。二、选择题1、对春望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2、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赏心悦目。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齐天耸立的形象。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荡胸”即心胸摇荡,“决眦”即眼角几乎裂开,写出诗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诗人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实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尽泰山之风韵。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由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最后顺理成章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小的豪情。5、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6、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7、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三、赏析1、“阴阳割昏晓” “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25 杜甫诗三首(答案)【学习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预习。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钟: (2)阴阳割昏晓阴: 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 (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 (6)老翁逾墙走逾: 走:(7)急应河阳役应: (8)独与老翁别别:望岳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2、朗读诗歌,探究:(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览众山小)。(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割”字用的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的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热情的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春望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此时,因为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抢掠一空,践踏得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想起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看到破碎衰败的祖国,诗人杜甫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2、朗读诗歌,探究:(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春天登高远望。(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国都长安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那个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借写景痛切地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4)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5)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诗人因为忧愁而经常“搔”头,使满头白发越来越短少,稀疏得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诗人者一年仅45岁,其苍老之态如此,可见他忧国、伤时、思家之切。(7)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8)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诗风转变:激昂豪迈沉痛忧伤石壕吏朗读诗歌,合作探究(1)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她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有怨有恨,具体表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妇啼一何苦;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援这场平叛战争,具体表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对偶;“小吏大声呼喝多么凶恶!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痛苦!”这两句描写真切地表现了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也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3)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的境况,说明这一家人已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诉说家中的现状。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人自请应役。(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5)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课后练习一、按课文原句默写。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天明等前途,独与老翁别。(4)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三男邺城戍;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二男新战死。(5)石壕吏诗中写出了官吏的凶狠的句子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6)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选择题1、对春望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2、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赏心悦目。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齐天耸立的形象。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荡胸”即心胸摇荡,“决眦”即眼角几乎裂开,写出诗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诗人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实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尽泰山之风韵。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由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最后顺理成章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小的豪情。5、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6、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C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7、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三、赏析1、“阴阳割昏晓” “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

    注意事项

    本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