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地理科学专业论文06455.doc

    • 资源ID:4235346       资源大小:10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科学专业论文06455.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的研究以榕江县民族中学为例目 录目 录I摘要III关键词IIIABSRACTIVKEYWORDSV1.前言11.1问题提出11.2文献综述11.2.1国内研究现状11.2.2 国外研究现状21.3研究方法31.3.1文献查阅31.3.2实地走访调查31.4研究目的及意义32.榕江县地理概况42.1榕江县地理位置概况42.2榕江县苗、侗文化祖源地简介42.3榕江县各民族组成状况及发展历史简介53.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的实施概况53.1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地调查53.2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状况73.2.1教学内容73.2.2教学形式83.2.3理论研究83.2.4发展规划93.2.5教学管理94.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94.1教学资源挖掘不深入94.2教学形式单一104.3发展规划不规范104.4发展机制不科学115.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115.1“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的意义115.1.1增强知识技能115.1.2培养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115.2“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125.2.1能促进民族文化心理的传承125.2.2促进民族文化的选择125.2.3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积淀136.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未来的发展趋势136.1正确定位“民族文化进校园”136.2发展师资力量136.3完善管理工作146.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14结语15参考文献16 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的研究以榕江县民族中学为例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自然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开始进一步受了人们关注。贵州是全国的少数民族大省之一。榕江县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原始古朴,文物古迹保存完好,共有15个少数民族,群众基础深,是苗族、侗族的发源地。榕江县民族中学于2007年成立,该校成立以来,就以“一切为了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与成功”为办学理念,大力夯实“文化品位、现代气息、民族风格、人文精神”的办学内涵,重视学生艺术专长,让学生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是以民族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相结合的中学,开设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芦笙队、独竹漂及其他民族民间体育竞技等兴趣班。并2012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被评为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是榕江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独竹漂训练”基地。教育本身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也是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公认作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实地走访调查法,对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课堂”,从教学实施状况与理论研究入手,调查“民族文化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关键词: 民族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 民族文化进课堂 学校教育 National cultur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classroom study of the impact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Rongjiang County of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Yangxiuhong(Geography science,Kaili university)Absract:China is a multi-ethnic, multi-cultural coun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 waves pound, some minority areas of national nat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also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has started to further attention by the people.Guizhou is one of the country's minority a province. Rongjiang coun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profound national culture, national customs original primitive simplicity, and cultural relics good condition, there are 15 minority, mass base deep,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miao, dong.Rongjiang county national school was founded in 2007, the school was founded, is to "all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as our concept, to solidify the "cultural quality, modern breath, national style, the humanities spirit" of its content, takes student art expertise, let the students get specialty play, get make public individual character.Na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school, offer dong songs, dong pipa songs, were team, alone and other national folk bamboo bleaching sport programmes will, etc. And 2012 was awarded as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excellent culture inheritance art school, was awarded the state, province "national folk cultural education project school", is rongjiang county "national folk cultural heritage" and "alone bamboo drift training" base.Education itself is a kind of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of the product, is the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 the important way, is recognized as a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protection and the way.This paper mainly us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ccess method, field visiting survey method, rongjiang county national high school in the "national culture into classroom", from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the study of theory, the survey "national culture into classroom" on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in national reg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ining, conveying the national folk cultural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a service for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Keywords: National education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classroom The school education1.前言1.1问题提出一个民族他具有的独特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任何一个民族在他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他独特的传承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都有他自己的独特传统文化,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文化构成的基本元素,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自然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学校是传播知识和使文化得到传承的重要场所,老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使者,因此民族文化进课堂对民族传承具有推进作用,意义之重大。贵州共有48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多民族的大省之一。榕江县历史悠久是苗、侗文化的典型代表,苗、侗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绚烂,原汁原味,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是文化部命名的“民族文化之乡”,有“天下第一侗寨”美称的三宝侗寨,有集侗族历史与文化于一体的载入吉尼斯纪录的三宝鼓楼,有被称为“苗族天下独一庙”的苗王庙,是苗、侗文化祖源地。榕江县民族中学至建校以来始终以民族与教育的相结合为重点,因此,本文对榕江县民族文化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1.2文献综述1.2.1国内研究现状通过检索文献的中发现,国内关于少数边远地区的民族文化研究的文献也不少,但大多是对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传承、非民族地区乡土文化的保护研究,民族文化进校园现状和民族地区教育多元化的研究。此外,国内现有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中,主要从家庭传承场、社区传承场和学校传承场进行研究。具体对贵州或某个地区民族文化进课堂对民族地区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很少。通过CNKI进行检索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有:吴正彪于2008年发表民族文化知识进课堂与发挥教育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文章作者主要通过对民族文化知识进校园与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背景入手来探讨教育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目的在于说明, 我们的行政立法不可忽视教育手段的重要性, 任何立法措施应当与教育相辅相成。李献凯、叶威、宁小华于2008年发表的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验对于彩调之借鉴文章作者主要通过对日本、法国、韩国等国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先进经验,探索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前彩调保护之有益借鉴。主要借鉴有日本的以家族为传承的基础,韩国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社会地位和待遇,韩国的注重民间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法国的重视旅游业在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的作用。并对广西省的自然遗产资源和民族风情文化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给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提供了一些有利的可资可鉴的具体方案。吴晓蓉、王培于2011发表的从文化位育之道看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文章作者主要是从文化位育方面研究贵州山区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状况,自然资源状况,人文环境的连续性和连带性,保持相互之间的链接;也应顾及民族的发展企求,以求同存异方式使民族具备积极的生存与文化创生能力。及民族文化进校园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索晓霞于2000年发表的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运行机制探析,文章主要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运行机制制度和法规形成的社会强制,生活中的潜移默化,道德和禁忌形成的心理约束进行动态分析后得出结论。民族文化的传承必须依赖一定的文化传承运行机制来实现,而文化传承运行机制的运转,在很多情况下又离不开某些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的积极参与。王培于2010年发表的贵州省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文章作者主要对贵州省榕江县各个学校在引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中的实施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实施困境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关于民族文化进课堂研究的文献掌握得不够充分,能检索到的主要有美国20世纪60年“公民权利远动”的多元化教育的相关研究。其主要研究是关于消除公众在公共场所,对民族种族尤其是黑人社会生活中的住房,就业以及教育等各方面成在的偏见。其结果是要求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课程改革,重建有利于各少数民族,种族在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能够得到公平,公正,平等的享受各种权利。后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洲各国在二战时期的多元化教育的研究也相继出现。与此同时在殖民斗争中解放出来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民族国家,也相继出现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1.3研究方法1.3.1文献查阅 本文研究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在前期主要采用借于网络、凯里学院图书和中国知网相关资料的查找,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对榕江县的地理地貌,历史溯源,教育,经济及苗侗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撰写上提供了理论的依据。1.3.2实地走访调查 在考察过程中充分利用寒假及节假日对榕江县民族中学,榕江县民族局,榕江县文化管理局,苗侗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得到各层领导,群众的大力帮助,收集到了榕江县苗侗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榕江县民族中学在引进实施民族文化进课堂的第一手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4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研究主要从文化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民族地理学的角度去对榕江县民族中学关于民族文化引进校园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教育现代化与保护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当地民族文化,民族教育与教育现代化入手,使民族民间文化与教育的现代化得到很好的融洽,同时又能够很好的保护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此次研究主要从学校引进的苗侗文化在课堂的运用,苗、侗文化引进课堂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探讨如何保护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科学意义。2.榕江县地理概况2.1榕江县地理位置概况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珠江、长江流域,是贵州省唯一一个地跨月亮山、雷公山的县份,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深切,中间地势低落,山地特色明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区长宜人的独特气候条件。321国道线和202省道的交叉口连接口,夏蓉高速公路与贵广高铁在贵州的交汇处,是贵州东出湖南、南下广西的重要通道,是桂林、张家界、荔波樟江、黄果树、舞阳河各大景区之间的联络点。与黎平县、从江县、剑河县、雷山县、山都县、荔波县比邻全县幅圆面积3315.8平方千米。榕江县共有6个镇,14个乡(其中有6个是民族乡),辖268个行政村,14个街居民委员会,共34万余人。县人民政府驻古州镇,位于都柳江中游与载蒿河,平永河交汇处,距省城贵阳365公里,州府凯里173公里。榕江旧称古州,唯有江南八百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原始古朴,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秋”的美称。榕江县是文化部命名的“民族文化之乡”,有享有“天下第一侗寨”美称的三宝侗寨,有集侗族历史与文化于一体的载入吉尼斯纪录的三宝鼓楼,有被称为“苗族天下独一庙”的苗王庙。2.2榕江县苗、侗文化祖源地简介榕江旧称古州,历史文化悠久,唯江南八百州之一,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956年国家民委就明确指认的侗族标准音的所在地,是天下唯有苗民祭祖庙宇(古州苗王庙)的地方。苗族先人沿江而上到达黔东南的第一站是古州榕江,然后再分化到各县,这在苗族史学研究中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苗族古歌、黔东南州志及有关县志中都有印证,榕江城内的苗王庙为苗族唯一无二的祭祖庙都说明这一事实。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研究民俗学和旅游的专家、学者、教授在认真考察了榕江月亮山后,一致以为榕江月亮山苗族的历史文化是世界苗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侗族于苗族之后进进榕江,现有八个支系,是黔南州侗族支系最多的县,五十年代中期国家民委创造的侗文都是以车江章鲁村的语言作为标准音而创建的。早在1997年湖南师大的旅游资源专家考察了榕江资源后,就得出“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的结论。2.3榕江县各民族组成状况及发展历史简介榕江县共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侗族、苗族、水族、瑶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4.65%,共计28.52万余人,构筑了榕江县独具地域文化色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支系众多,独具特色,个性显明。其中侗族有7个支系,苗族有13个支系,水、瑶民族乡有6个,加上长期封闲,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形成了榕江独特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从侗族来说,这里传承有远古的萨玛文化及盘古开天以来的叙事歌谣和神话传说,民族音乐更是出类拔萃。如:唱响巴黎的“晚寨琵琶歌”,在中央电视台民歌赛上获大奖的“三宝琵琶歌”和原生态民歌大赛上获二等奖的“侗族大歌”等。国际友人吉思义先生(爱尔兰人)在三宝侗寨从事研究侗族文化达20余年,发表文章多篇,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苗族来说,这里有远古留存的天下唯一的苗族祭祖庙宇“古州苗王庙”,有苗族始祖分道出行的神话传说地“五公石”,有原生态的13年一度的苗族牯藏节和一年一度的招龙节、茅人节、退火秧节等等,总之侗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举不胜举。3.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的实施概况3.1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地调查榕江县民族中学是榕江县人民政府组建的一所完全中学,成立于2007年,位于古州西门坡卧龙岗上(榕江一中旧址),远离闹市,环境清幽,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学校教学两座,办公楼一座,教师公寓一座,学生公寓宿舍楼两座,食堂一个和操场一个,学校设施完备,每间均陪有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措施。全校在校生保持在2000人左右,生源覆盖全县20个乡镇,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6%以上,这是一所聚全县各少数民族于一体的学校。校园里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受到区域村落文化的熏染,从他们身上都能味道古朴的民族风味。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环境条件,增强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也是榕江县民族中学传承和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师资力量来看榕江县民族中学教职工共有12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87人,少数民族教师105人,中、高级职称教师51人,聘请了当地民间艺人为榕江县民族中学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开设有体育、美术、音乐、医药的民族民间文化直接课程,还有数学、语文、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与民族民间文化有关的衔接课程。给学生传授民族民间文化技能,让学生从小接受更多的各民族民间文化信息,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榕江县民族中学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课堂得到了省、州、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2008年11月29日,省民委吴建民主任州民委王安邦主任到榕江县民族中学指导工作,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给予了肯定,为发展方向做出了指示和引导,强调学校要把民族民间文化做为课题开展。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在榕江县民族中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培训时,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用本地民族民间文化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省教科所刘旦元教授在榕江县民族中学进行有效课堂培训时,对本校将民族民间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省教科所兰岗教授转成对榕江县民族中学,民族民间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榕江县侗族专家张勇老师,从建校之初起,多次到榕江县民族中学指导工作,他指出:我们应该做大民族中学的“民族”的文章,以为本地培养学子和保护民间文化为己任。2009年4月12日,北京大学音乐博士刘嵘到榕江县民族中学采风,对本校民族文化进课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调查时,在榕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丘国民的引荐下,分别对美术老师李学辉老师(“民族民间文化文化进课堂”研究组组长)、朱允江老师;体育老师潘天兴老师;音乐老师杨艳红老师、王艳春老师、杨声良老师;语文老师杨胜霞老师等的访问调查,得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内容。在调查时,还参观了并好几个班的美术课、体育课、体育课等课堂实际教学。特别是在体育课上,目睹了学生们在操场学习高跷竞速、苗族摔跤、押枷、陀螺、蹴球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精彩而刺激。 调查时特校长丘国民别说到:“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作为民族中学,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寄予了厚望,要求学校走民族特色办学之路,突出民族学校的办学校特色:穿民族服装、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将民族历史。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学校在本抓学生的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学生的同时,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课堂,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3.2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状况 通过对榕江县民族中学的实地调查,榕江县民族中学在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课堂的实施的内容通过梳理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介绍:3.2.1教学内容 榕江县是个聚多民族组成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榕江县民族中学目前已引用到课堂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有:3.2.1.1民族体育的有独竹漂、苗族摔跤、侗族摔跤、押枷、措陀螺、板鞋竞速、高脚竞速、踢毽子、打花龙、武术、体操、秋千、打地老鼠、掰手腕、斗鸡、划龙舟、游泳、抵肩、姑娘追、掼牛、赛爬犁、挥杆套马、踢蹴球、珍珠球、羽毛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男子篮球等。3.2.1.2民族歌舞的有:歌曲的侗族有神话哥、故事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拦路歌、赞歌等如:侗族大歌、蝉歌、行歌坐月、珠郞娘美、莽岁流美、元东迎客歌、赞鼓楼,苗族的有飞歌、酒歌、游方歌(又叫情歌)、理俗歌、祭祀歌、苦歌、劳动歌、谜语歌、儿歌等,如:朋友远方来、姊妹花开、苗乡美等;舞蹈的有芦笙舞、踩踏舞、踩堂舞、度戒舞、跳绳舞、舂米舞、打柴舞、罗鼓舞、招魂舞、驱鬼舞、舞龙等;乐器的有芦笙、侗族琵琶琴、牛腿琴、竹筒琴、苗族三弦、苗族四弦、双管笛、姊妹箫、二胡、水族大鼓、瑶族大鼓、瑶族猴鼓、苗族猴鼓、锣、木叶等。3.2.1.3民族美术工艺的有绘画、 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如:彩绘、剪纸、竹编工艺、芦编、木雕、刺绣、民族饰品欣赏、民族饰品制作、蜡染工艺欣赏、民族服饰欣赏、民族服饰制作、银饰制作工艺欣赏、古楼工艺等。3.2.1.4民族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有民族民间数学情境案例、古楼构造几何诠释、民族语言、民族民间文化、汉少多语记事、汉少英多语教学、民族民间故事、民族民间建筑、民族迁移、民族村落形成、民族民谣、民族历史、民族医药、民族团结教育等。通过对榕江县民族中学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可知,民族体育、民族歌舞、民族美术工艺、民族理论知识等多方面均有引用到教学中,说明: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民间文化文化进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但,学校目前比较注重的是民族体育、民族歌舞方面的引用,在民族美术工艺、民族理论方面的引用还比较弱。说明:学校在将“民族民间文化文化进课堂”目前还出在前期刚萌发的阶段。需要有系统的,详细的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建设爱岗敬业,热爱民族文化的师资队伍,制定民族民间文化,民族体育文化进课堂的长期规划和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表演。榕江县民族中学“民间文化引进课堂”在不断的探索下,不久的将来,异彩风尘的民族民间文化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灿烂与辉煌。3.2.2教学形式 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民间文化文化进课堂”中,充分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得天独厚条件激发学生,要求学生科学性、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地区丰富,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不断挖掘资源,对课堂更新激发学生的趣味性。学校在教学形式中,注重又注重形式多样性,主要采用学科教育,艺术团活动,主题活动等的教学形式。学校在探索中不断的更新教材,增加辅助教材,使教材不断完善,这样,可以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又能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营造了浓郁的,完善的民族文化信息。学校在教学,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把民族文化浓厚且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组织起来,一团体形式进行小班级教学活动。成绩优秀的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演出,团体,个人的比赛,为学校带了荣誉,也为宣传和保护民族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历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给学生一个主题,如:一个民族,一个节日,一首歌曲或一种乐器等,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项或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集力,民族的团结,也丰富了课堂与校园生活。3.2.3理论研究 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挖掘,探索各民族文化,更新教材,更新教学形式,实现民族文化学习与学校知识教育现代化相结合,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发展与传承。学校在“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的实施同时,也很注重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的研究,提升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效果,积极开展各种理论研究。2008年,由语文组杨胜霞老师主持的民间文学进课堂和数学组杨光来老师主持的民族地区跨文化数学研究,经省教科所批准列为省级科研课题。数学组还编辑了一部民族民间数学情境案例校本教材,把民间的建筑和图案引入课堂教学。在省教育厅和省民委2008年举办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活动中,榕江县民族中学历史学科鈡元源老师、地理学科杨俊文老师、体育学科潘天兴老师和杨亚琼老师、美术学科李雪辉老师、语文学科林勇老师执教的民族民间文化课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3.2.3发展规划 榕江县民族中学至2007年,成立以来,就开始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并制定了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科研开发,挖掘教学资源,资金筹集等发展规划。并付诸具有特色的,师生在校园内说民族语言,听民族歌曲,唱民族歌曲的校园行动纲领。使“民族文化进课堂”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榕江县地区培养民族继承人,有效保护和传承各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3.2.4教学管理主要有: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性质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设施管理、教学人员管理,教学研究与信息管理等。学习非常重视加强教学督促工作,设立教研组,积极参与教学的听课与评课活动。并在听课和评课中要做到:一,要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研究,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重点;二,对教师的检查,督促教师做好课后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效果。老师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并在实施过程中获得了比较实效的成果:2008年被列为州级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项目学校;2011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4.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4.1教学资源发掘不深入榕江县是有多民族组成的县份,民族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的民族资源的教学挖掘中,通过对榕江县民族中学的调查,其引入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要有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美术工艺、民族语言、文字。注重的是民族生活生产中的传统娱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挖掘和传授,激发学生潜在的对民族认同。对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德育资源挖掘利用的较少,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的思想、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传承是重中之重。作为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学,应加根据民族地区学校,民族的德育的特殊要求 ,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的挖掘,要把民族德育文化的传授,作为传授民族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挖掘中有待进一步发掘。4.2教学形式单一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并在短短的6年中,获得了非常实效的成果。但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在挖掘“民族文化进课堂”资源上,尚未得到深入,教学主要是大众化教学,在教学中传授民族民间文化,或是以个体形式,组团的形式参加各级民族项目的竞赛和文艺活动表演的形式,未能依据学生的按需教学,因材施教。民族民间文化传授的教师队伍不足,多数是民族民间聘的艺人,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授中未能纳入必修课的范畴,多以业余的形式教学,未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相结合,或以课堂的形式定时定点的教学,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弹性较大。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课堂”中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且不科学、不合理,需要较大的改进。4.3发展规划不规范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发展规划中,是基于学校的实际,制定的是学校特色的独特教学规划,不是地区的整体科学发展规划。在制定发展实施规划中,是学校组织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上形成的,参透着教师的自我思想意识。研究制定教学规划,不是几个人,调查研究结果撰写的论文,而是要基于学校实际、教师教学实践、全校教师合作开展的学习研究,对课程理念、现实基础、发展目标、推进措施和实施计划具有可行性的科学方案。通过调查,榕江县民族中学在发展规划单一,过于注重的操作性,忽视了学校的实际情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生情况、资源开发、学习评价等,有违反科学的发展规划。应从教育现代为出发点,对地区的民族实情、学生情况、学校实际等整体的视野,对课程、资源、教学等进行的整体规划。4.4发展机制不科学 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课堂”中的发展机制不科学。学校、教师、学生与环境的脱离:调查发现,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课堂”不断实践过程中,学校在了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主体文化之间的冲突,成了“民族文化进课堂”实施的障碍。学校民族文化教师多为民间艺人,没有把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事业。榕江民中注重的是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场地以学校为主,忽视了民族文化在家庭教育的传承与社区教育的传承作用,忽视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相结合,忽视了文化之间的连续性。学校教育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孤岛,学生在学校民族文化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中脱离了学校以外的环境,学生在对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5.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5.1“民族文化引进课堂”的意义对“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意义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5.1.1增强知识技能 少数民族聚集地多是发展较缓慢的边远落后地区,教育发展也相对落后,学校在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进行民族文化活动时,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掌握关于民族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时,对民族文化的重组、整理、融合这过程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5.1.2培养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 民族意识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凝结起的一种心理状态。民族精神是民族在进程中形成的习俗、性格、价值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来共同的特质。学校在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时,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建筑、精神文化生活时,同时也对这个民族有了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在经过长期的接触,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随之也会有了这个民族的价值判断、感情去向,审美情趣等,或多或少的认同了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民族意识稳定而持久时,就自然的对某一民族的认同,并有了这个民族的内聚力,既也认同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5.2“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本文对学校在“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从对民族文化传承促进方面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一下几方面进行阐述:5.2.1能促进民族文化心理的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是某一个民族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承,包括语言、文字的传承,生活行为习惯的传承,生活器物的传承和心理传承等。其中最重要,最稳定,最持久,影响也最大的是心理传承。民族心理传承是一种深层次的意思的传承,是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各种文化要素都受制于它,都是围绕着它进行的。学校在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涉及的民族语言、文字、器物等,都是能促进民族文化心理传承的要素。在长期的接触中,就会形成这种民族的价值观、思想观,长期的结合就会形成这种文化,传承了民族的文化。5.2.2促进民族文化的选择受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学校在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选择地一些民族的文化进行传授,并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一个或某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对民族文化的选择上会有挑选、糅合、加工整理的过程,选择适合的,适应时代和环境。学校在挖掘教学民族资源,要用以教学中时,对适应时代和环境,才认可的,容纳并吸收,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承;对于时代和环境不适应,有必要进行改造后方可适用的,要对它进行加工改造后,使符合文化发展的需要,方可传授给受教育者;对违背、批判、反动现实,没有实际价值,不符合时代和环境发展的,对其进行淘汰。总之,学校在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中对民族文化的以吸收、加工改造、淘汰等,方式的选择,有利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5.2.3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民族文化传承本事就是民族文化的保存和积淀的过程。通过学校教育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通过教育的传递不同程度的承接民族文化,增长自身的自身技能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维持民族文化传承。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民族文化传统价值规范,思想观念等,会慢慢组建,并凝聚和积淀,继承着传统的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在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中,具有重大的作用。6.榕江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未来的发展趋势6.1正确定位“民族文化进校园” “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即将流失的民间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的优秀传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科学专业论文06455.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