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doc

    • 资源ID:4228514       资源大小:768.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doc

    第二章 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1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2 过程与方法:以某一化学反应为背景,学习化学键,从而更好的认识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用讨论、猜想、对比的方法理解化学键类型、化学键与物质构成。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重、难点: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本质的理解。课时:一课时教学模式: 学,导,练。教学过程引入:自学习化学以来,已接触过许多化学反应,而且在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时,主要是考虑参与反应的物质通过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其实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还伴随能量变化。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为了制取物质,有时利用释放能量。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P31-P35,并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多媒体:1.化学键的概念是什么?你觉得在这个概念中哪些字眼最重要?2.完成课本32页的表格。3.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什么?4. 比较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异同: 离子键共价键成键实质成键元素成键微粒成键的条件5.了解电子式的书写,试用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HCl: ,NaCl: 6.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理解两者的不同。学生阅读并寻找答案:10分钟阅读情况反馈:学生互教: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1.化学键:相邻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注意:1相邻而非较远。2“强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教师补充: 3原子间的,不是分子间的。展示学习成果:3. 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投影:4. 比较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异同: 离子键共价键成键实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一般是非金属元素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易发生电子的得失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同学板书5.了解电子式的书写,试用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规范书写)HCl: ,NaCl: 展示学习成果:6.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讲解:注意文字的严密性。练习题化合物化学键的类型物质分类溶于水时破坏的化学键的类型HCl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键NaCl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离子键NH4Cl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离子键KNO3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离子键H2SO4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键 5分钟检测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在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两个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H2O B CaCl2 C KOH D Cl24、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碘化氢 B.烧碱 C.液溴 D.氯化钠5、下列变化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冰变成水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C.乙醇溶于水 D.溴蒸气被木炭吸附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重难点。课后作业:课后、。反思与评析:对于教材的示意图及阅读材料,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多方面寻找素材,将文字变为动画画像,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本节课在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增强互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整和、归纳知识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研讨”的学习方式。第二章 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2)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了解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能量变化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思维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自学探究【教学用品】: 量筒、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药勺、小烧杯、玻璃棒、玻璃片、托盘天平、NaOH溶液、锌粉、稀盐酸、NH4Cl晶体、Ba(OH)2·8H2O晶体【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思路】以“自热食品”发热原理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了解我国现代能源结构和展望新能源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过程】 【引言】 出门在外,诸事不便,在飞机火车上很难吃到一顿可口的饭菜。现在市场上出现一种“自热食品”,不需要水和火,自动加热,只需轻轻拉动开关耐心等待几分钟就可享受到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了。说起来原理很简单,在“自热食品”的包装盒中带有一个发热包和一个水袋,发热包内含氧化钙、铝粉和金属氧化物,拉动开关,这些物质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达到自动加热的效果。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利用化学反应可制备所需物质,化学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同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人类祖先发现野火起,就开始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如今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仍由化学反应产生。我们今天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特点,以便于更好的利用它。【板书】 第2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渡】首先,是否每一个化学反应均有能量放出呢?我们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小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第一小组NaOH与盐酸反应 量取NaOH溶液与盐酸各5ml,分别盛在2支试管里,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与盐酸的温度,并做记录。将盐酸倒入NaOH溶液中,振荡试管,立即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与原来NaOH溶液、盐酸的温度对比。第二小组锌粉与盐酸反应取一小勺锌粉放入试管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再量取5ml盐酸倒入试管,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第三小组Ba(OH)2 ·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在玻璃片上加少量的水,将一个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称取Ba(OH)2.8H2O晶体18g、NH4Cl晶体6g都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将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搅拌使之混合均匀。约3min5min后,用手小心地提起烧杯,看烧杯与玻璃片是否黏在一起。【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实验总结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NaOH与盐酸反应混合液的温度升高中和反应是放热的锌与HCl反应混合液的温度升高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a(OH)2晶体与NH4Cl固体反应烧杯温度降低使烧杯和玻璃片冻结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学生总结结论】每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过渡】根据能量变化情况,我们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那么,什么是吸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呢?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那么,根据课本“交流研讨”所给的信息,请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交流研讨】破坏1molH2共价键 H2 2H 吸收436kJ能量 形成1molH2O的共价 H2O0.5molO2共价键断裂 键要释放930KJ能量 0.5O2 O 需吸收249KJ能量 【问题】根据上述信息判断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学生】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是释放能量【总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E1>E2 反应吸收能量E1<E2 反应释放能量【过渡】当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但可以从化学键的角度去分析,而且还可以从物质能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那么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分析物质能量与化学变化中能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由于各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转变成热能等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吸热反应。【总结】从物质能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能量反应过程0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释放能量能量反应过程0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放热还是吸热D.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加压等)才能发生反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如果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 离子键一般是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过渡】根据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以及所需过的知识,请大家举出一些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例。【学生】属于放热反应:铝片与盐酸反应,木炭、甲烷、氢气等物质的燃烧。属于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归纳总结】(1) 常见放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酸的反应铝热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2)常见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固态碱与铵盐晶体的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练习】下列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1) 2Mg+O2=点燃=2MgO(2) C+CO2=高温=2CO (3) 2KClO3 =加热= 2KCl + 3O2(4) H2SO4+2KOH=K2SO4+2H2O(5) Mg+2HCl=MgCl2+H2 (6)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7)2Al+Fe2O3=高温=Al2O3+2Fe【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而被“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等转化为物质的内部能量而被“贮存”起来的过程。总之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板书设计】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E1>E2 反应吸收能量E1<E2 反应释放能量2、从物质能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能量反应过程0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释放能量能量反应过程0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吸收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常见放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酸的反应铝热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2)常见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固态碱与铵盐晶体的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部分氧化还原反应。【5分钟测试】1、(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释放出能量D、 若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收能量3、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液态水汽化 将明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浓硫酸稀释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 B. C. D. 4、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Q1+Q2Q3 B.2Q1+Q22Q3C.Q1+Q22Q3 D.2Q1+Q22Q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B、 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二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二、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三、课时 一课时四、教学模式:学·导·练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2分钟)投影图片引入,哪些反应进行得快?哪些反应进行得慢?燃放烟花爆炸铁桥生锈溶洞的形成,学生快速思考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板书】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投影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分钟,由一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投影自学指导】(15分钟)请同学们用15分钟时间快速、独立、安静阅读课本4042页,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什么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2分钟末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N2) 0.5 mol(L·min)       B(H2) 1.5 mol(L·min)  C(NH3) 2 mol(L·min)        D(N2)1mol(L·min)3、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A) 0.5 mol(L·)        B(B) 0.3 mol(L·)C(C) 0.8 mol(L·)         D(D) 1 mol(L·4分析下列实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填写下表。 实 例影响速率的因素 如何影响夏天食物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工业合成氨通常要在高压下进行  5、实验设计:结合41页活动探究设计并实施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46人为一组)【学情调查】(2分钟)当自学15分钟时间到时(使用计时器),每个问题学生举手完成情况,教师关注不能完成问题的学生。【小组互教】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教学小组互教,不会的同学向会的同学请教,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学情调查】(1分钟)通过小组互教后有哪些问题还不能解决的,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导学】(13分钟)1、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中应注意指的是浓度变化量。板书速率的表达式。【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计算公式为C / t反应速率的单位: mol/(L?s )      mol/(L?min)      mol/(L?h) 2、对2、3、4题多媒体投影答案。选择第2题为例进行讲解。得出结论 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对第5题多媒体投影学生设计 ,并让小组代表将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1)铜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实验(2)镁条、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3)铁片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4)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实验(5)块状碳酸钙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6)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7)过氧化氢溶液在通常条件分解的实验(8)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的实验【板书】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结论1】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结论2】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结论3】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结论4】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结论5】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资料介绍】海鲜是一种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则富含分 解这两种成分的重要催化剂维生素。如果吃海鲜时饮啤酒,会促使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结合,增加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从而形成难排的尿路结石。如果自身代谢有问题,吃海鲜的时候喝啤酒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致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质疑】对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吗?如何理解?【阐述】一定温度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所以加压使体积减 小,浓度增大,故加压能加快反应速率。【结论6】对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投影小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 气体物质的反应)、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固体的表面积等。六、【当堂训练】(5分钟)1、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 2 摩尔 / 升,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 1.6 摩尔 / 升,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2、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3、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B .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 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D.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学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 4将0.1 mol/L稀硫酸以相同体积与下列处于不同条件下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其中出现浑浊最快的是(   ) A10、0.1 mol/L                  B10、0.05 mol/L C20、0.05 mol/L                 D20、0.1 mol/L   【小组互教】(3分钟)【教师讲解】(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七、练习题1、反应A + 3B = 2C + 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V (A)=0.15mol/(L· s)  V (B)=0.6mol/(L.s)   V (C)=0.4mol/(L·s)  V (D)=0.45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3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4. 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H2SO4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 H2SO4=Na2 SO4+SO2+S+H2O 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B  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C  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D  0.2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5. 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S)+O2(g)=CO2(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增加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6100 mL 6 mol·L-1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浓硝酸7将Mg条投入盛有稀HCl的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与下列因素:盐酸浓度温度镁条的表面积溶液中c(Cl-)大小,有关系的是A    B     C     D8、请画出 2SO2 + O2   2SO3 反应中 SO3 的浓度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情况下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 第二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探究原因,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的精神。【重、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课时】:一课时【教学模式】 学、导、练【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些进行的很完全,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产物;而有些进行的不完全,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今天我们来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请同学们安静、独立、快速得阅读课本P43- P45内容,并完成下列几个问题,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多媒体展示问题1. 什么是可逆反应,它有什么特点?书写反应方程式时注意什么?并举例说明。2. 化学平衡的概念是什么,它研究的是什么反应?怎样判断一个反应达平衡状态?3. 你能通过课本的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吗?4. 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自主学习: 10分钟学情调查:调查各小组问题的完成情况。学生互教:8分钟。组内成员互相交流答案,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并生成共同不懂的问题。学情调查:调查学习成果及教师导学:15分钟1.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特点: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物,即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书写可逆反应方程式时用代替= 例如: 2SO2O22SO3教师补充:条件不同的两个反应不属可逆反应: 如:反应2H2O2H2O2与2H2O22H2O不属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达到平衡状态教师补充: 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消耗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且不为0。 达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3、 化学平衡的移动:已达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被破坏, 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4、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强等。教师补充:催化剂同时加快或减慢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且增加的程度相等,正反应速率仍等于逆反应速率,故不使平衡移动。【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作业布置】课本P46 第2题【5分钟测试】1关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限度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各组分的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D是动态平衡2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C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某些条件可以使平衡破坏D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尽管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但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3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4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5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5分钟检测】1 双选题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小于逆反应速率2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SO2溶于水和H2SO3分解BH2跟I2化合成HI和HI分解CSO2跟O2化合成SO3和SO3分解DNH3与HCl化合生成NH4Cl和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4在2NO2N2O4这一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中,属于平衡状态的是()ANO2全部转变成N2O4的状态Bv正(NO2)v逆(N2O4)的状态C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D混合物中,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5反应:2SO2O22SO3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已知反应的某一时间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为()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25 mol·L1DSO3为0.4 mol·L16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N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7双选题对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O2CONO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B达到平衡时,NO2、CO2、NO、CO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等于开始反应时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D达到平衡时,N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N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和8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A BC D以上全部第二章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利用化学前沿等拓展栏目,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视野,从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三、设计模式 学、导、练模式四、课时 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激趣: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有新物质的生成,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也就是新物质不断被合成的历史,如现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消毒剂“84消毒液”,是一种高效、广谱、去污力强的消毒剂,能快速杀灭甲、乙型肝炎病毒、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细胞芽孢等各类病菌。适用于医院、公共场所、汽车、家庭、宾馆及食品加工行业的清洗消毒。它是利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来制备的。那么氯气是怎样生成的?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的发展起了什么重大的作用?化学反应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的利用?设标定向:PPT展示学习目标: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学习重难点: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自学互教:PPT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用10分钟时间安静、独立、快速地阅读课本47-49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室制取氯气和工业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在原理上有什么共同点?2、 实验室制备氯气需要用到什么试剂?什么仪器?3、 根据课本图2-3-4思考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4、 完成课本48页的表格:在实验室中或工厂里是利用哪些化学反应来制备下表所列的 物质的?物质化学方程式氢

    注意事项

    本文(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