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某大厦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doc

    • 资源ID:4226997       资源大小:466.50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大厦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doc

    *大厦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20*年8月目录1. 工程概述与设计内容41.1 *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工程简介41.2 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41.2.1 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51.2.2*大厦智能化系统建设要求51.3 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范标准72. 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概述92.1 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92.2 智能化系统新技术应用92.3 智能化集成管理102.4 智能化系统组成及功能需求说明122.4.1*大厦智能化系统说明122.4.2*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说明123. 智能化应用系统设计及技术应用要求153.1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BMS)153.1.1 设计要求153.1.2 技术应用要求173.1.3 集成范围说明173.2 智能物业管理系统(IPMS.net)183.2.1 设计要求183.2.2 技术应用要求193.2.3 方案设计说明203.2.4 系统配置要求233.3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243.3.1 设计要求243.3.2 技术应用要求253.3.3 方案设计说明253.3.4 系统功能283.3.5 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技术要求293.4 防盗报警系统323.4.1 设计要求323.4.2 技术应用要求343.4.3 方案设计说明343.4.4 设备性能及技术要求343.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353.5.1 设计要求353.5.2 相关技术指标363.5.3 技术应用要求363.5.4 方案设计说明373.6 公共广播系统(PAS)393.6.1 设计要求393.6.2 技术应用要求403.6.3 方案设计说明403.7 照明控制系统413.7.1 设计说明413.7.2 技术指标423.7.3 控制范围423.7.4 实现功能433.8 一卡通管理系统443.8.1 一卡通系统设计需求443.8.2 系统总体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443.8.3 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及其技术描述453.8.4 各子系统功能描述473.9 综合布线系统(PDS)553.9.1 设计要求553.9.2 技术应用要求583.9.3 需求分析593.9.4 布线系统方案设计603.9.5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技术要求613.10 计算机网络系统653.10.1 设计目标653.10.2 系统技术分析653.10.3 系统结构设计663.10.4 系统功能673.11 电视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CATV)673.11.1 设计要求673.11.2 技术应用要求683.11.3 方案设计说明684. *国际大厦弱电系统推荐品牌695. 智能化系统图纸设计深度要求(中标要求)705.1 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715.2 智能化系统图纸设计深度要求715.2.1 总体系统图纸设计深度要求715.2.2 智能化系统施工图纸设计深度要求711. 工程概述与设计内容1.1*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工程简介*大厦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约60000多平方M,地上29层,地下3层,地下有285个车位的停车场。5层以上均为符合国际潮流的大开间办公室,其中610层*公司自用,10层以上已全部出售。大厦位于*市南区的中心商务区,附近有*等酒店、商业建筑,紧靠*,交通非常便利。*大厦和二期*大酒店双塔架构,为市南区的中心商务区的标志性大厦。基于以上情况,我司设计*大厦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充分借鉴国内相关建设经验,充分利用我司十多年丰富的智能大厦设计和施工实力,完成*大厦智能化建设的设计和施工。采用适度超前、先进、适用、优化组合的成套技术体系,实现建立一个安全、舒适、通信便捷,环境优雅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大厦,满足知名大公司的办公要求。1.2 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任务书(以下简称:“设计任务书”)遵照国标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执行,智能化系统基本功能和技术应用达到国家智能建筑甲级系统的功能要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包括三大部分,由以下12个智能化应用子系统组成:一、建筑物管理系统1) 建筑物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BMS) 2)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3) 综合保安管理系统(SM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4) 一卡通管理系统 门禁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 餐饮收费管理系统5) 公共广播系统(PAS)6) 智能照明系统二、通讯网络系统7) 综合布线系统(PDS)8)计算机网络系统(CNS)9)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CATV)三、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10) 物业管理系统1.2.1 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通过采用现代智能化集成管理技术,即:互联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组合,精心建设*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提高*大厦高新技术的含量,满足办公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要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以适度超前,采用先进、适用、优化组合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实现建立一个安全、舒适、通信便捷,环境优雅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大厦。1.2.2*大厦智能化系统建设要求1) 系统覆盖面要求: 应保证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和各种专业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覆盖*大厦可持续的使用周期,为*大厦各个业务及办公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工作环境。2) 系统集成度要求:信息集成度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即建筑物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 (BMS)和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网络互通、功能协同和子系统协调联动控制。3) 系统稳定可靠应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实用性强,安全性高,故障率低。4) 操作简易设置简易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使用户操作简便,并可在网络安全认证的条件下,通过网络远程实现*大厦智能化系统综合信息的查询。5) 系统的兼容与扩展l 计算机平台的兼容性:包括计算机主机及终端、网络硬件、操作系统软件;l 软件支撑平台的兼容性:包括数据库、网络支撑软件和应用系统开发工具;l 应用系统的兼容性:包括物业管理系统,安保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身份识别“一卡通”管理系统,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等;l 设备与产品的兼容性:选型的设备及产品应具有模块化、互换性和可扩展性。6) 系统硬件*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硬件包括:通讯网络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监控系统器材、计量仪表等。系统硬件应具有先进性,避免短期内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和过早淘汰。在充分考虑先进性的同时,硬件系统应立足于用户对整个系统的具体需求。应优先选择那些采用先进和成熟技术,具有可扩展及实用性强的设备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无论是监控系统设备器材,还是通讯网络设备,都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数字化的目的是实现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因此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本身应具有开放性,并应能够提供标准和开放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用户可根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拓展或升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相关产品的选择要以先进性和适用性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兼容性和扩展性。系统设备应优先选择采用国际标准设计、生产的标准化设备产品,避免因兼容性差造成系统难以升级或拓展。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和物业及设施管理智能化系统的规模和自动化的程度会不断扩大和提高,用户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因此,系统的硬件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可升级性。7)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和物业及设施管理的核心,它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系统软件包括:计算机及网络操作系统、系统集成软件、系统应用管理软件,以及实时监控软件等。系统软件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软件应采用多媒体技术,操作环境应采用中文图形化人机界面。系统软件具有处理声音及图像的能力。用机环境要适应不同层次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系统软件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具有可持续性和扩展性,便于*大厦智能化系统的多次升级和支持新硬件产品的应用。1.3 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参照以下技术规范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45-95/2001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GB 12663-199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6796-1997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器GA/T 57-2001 视频安防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35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GB/T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6510-97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Y/T 118-95 有线电视与有线广播光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GY/T106-1999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148-2000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9361-19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50174-19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ISOIEC1801 客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国际标准ANSI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TPDDI 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建筑和建筑群综合GB/T0311-2000 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14715-1993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YD-5040-97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14916-1994 识别卡 物理特性(idt ISO7810-1985)2. 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概述2.1 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原则是:遵照国标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执行,智能化系统基本功能和技术应用达到国家智能建筑甲级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应遵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甲级分类标准的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以及满足“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中的内容。*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应满足,在数字化信息科技应用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高新科技,本着切实可行,设计适度超前,工程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原则。*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重点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BMS),物业管理系统(IPMS),楼宇设备监控管理系统(BAS)、宽带网络及无线网络系统(LAN+WLAN)、身份识别“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net)。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办公大厦建设目标。*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还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 设计满足*大厦对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定位和功能要求;2) 设计图纸和文档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标准化的规范和要求;3) 设计应采用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和新科技;4) 设计应体现智能化系统功能与今后*大厦业务运作,以及与物业及设施管理模式相适应;5) 设计应吸收国际上关于智能建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熟、可行的实施方案;6) 设计应结合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设计除满足国家智能建筑设计甲级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的标准,同时具有适度超前的扩展性。设计也要考虑到*大厦在应用功能和运输业业务在建筑上设计的的特点,有关各智能化应用系统的配置和产品档次应具有多样化和可分步实施的扩展性。2.2 智能化系统新技术应用为了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厦,在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新技术和系统产品的应用:1) 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l 应用Web集群服务.net网络化信息集成技术;l 采用控制网络与智能化集成管理综合技术;l 网络化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管理系统;l 网络化综合保安管理系统;l 网络化身份识别“一卡通”管理系统;l 网络化远控风机盘管启停和状态监视。2) 基于网络化的物业及设施管理技术l 基于网络化的物业及设施监控管理;l 网络化智能物业及设施管理信息交互和服务。3) 信息服务与光纤用户接入Intranet网络技术l 基于.net技术的信息集成与服务平台;l 实现光纤到桌面(预留功能);l 采用HFC/CATV双向电视传输网络;l 宽带网络与无线网络相融合的综合布线系统。4) 智能卡”一卡通”技术l 采用具有车牌识别保安功能的感应卡停车场管理系统;l 车位显示和车位实况监视系统l 门禁管理系统l 智能卡消费及内部核算系统;2.3 智能化集成管理*大厦智能化系统分别由12个应用系统组成,为*大厦提供高效率物业及设施管理和增值服务,并通过智能化系统对物业及设施管理的支撑,降低大厦物业管理的运行费用和节省能源,提高*大厦的经济效益。*大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字化与自动化。在*大厦宽带网络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控制网络与智能化集成管理的综合,让*大厦自动化监控信息汇入智能化集成管理,从而进一步拓宽自动化监控的范围和视野,丰富网络系统的信息内容与应用领域。实现*大厦物业及设施管理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1)控制网络与信息综合技术应用要求l 将*大厦监控系统集成于统一的控制网络平台。l 各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实时处理和协同控制。l 将处理后的监控信息经控制网络开放的数据接口,通过局域网将监控信息和数据传送到物业管理中心。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建立在*大厦内部的Intranet宽带网络上,BMS智能化集成管理设计目标是,基于*大厦内部网络,通过Browser/Server方式来实现整个网络上的信息交互、综合和共享,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应采用成熟的网络技术,以TCP/IP 协议为基础,以网络数据库为核心应用,构成*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BMS全系统内统一和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各个信息应用系统和监控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可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上传到网络中心的系统集成服务器上,*大厦内各职能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均可以在授权下通过Web工具方便地浏览*大厦内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监控和管理各应用系统的实时工况。通过开放数据库接口技术将系统集成数据库、*大厦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数据库互联,提供全面综合的信息与数据。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下,可以在远程对*大厦的安防报警及机电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监控。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大厦领导决策层及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或在世界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对*大厦内发生的安防报警及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应急处理。*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平台(BMS.net):l 综合保安管理系统(SMS)l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l 公共广播系统(PAS);l 停车场管理系统(CPS);l 智能照明系统;l IC门禁系统(IC)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集成平台:l 物业管理系统2.4 智能化系统组成及功能需求说明2.4.1*大厦智能化系统说明根据*大厦已确认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设计目标要求(以下简称:“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包括三大部分,由以下12个智能化应用子系统组成:一、建筑物管理系统1)建筑物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BMS) 2)楼宇自动化系统(BAS)3) 综合保安管理系统(SMS)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4) 一卡通管理系统 门禁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 餐饮收费管理系统5) 公共广播系统(PAS)6) 智能照明系统二、通讯网络系统7)综合布线系统(PDS)8) 计算机网络系统(CNS)9)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CATV)三、自动化办公系统10) 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2.4.2*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说明1)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BMS.net) *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功能包括以下系统的信息集成:安防报警及闭路电视监控信息,机电设备运行及监控管理信息,照明及灯光控制管理,“一卡通”及门禁管理信息,消防报警监视。*大厦物业及设施管理人员在BMS系统的授权下,可通过互联网和*大厦局域网浏览和查询上述信息。照明及灯光控制包括通道走廊、停车场等的环境灯光自动控制,以及*大厦泛光照明控制。2) 物业管理系统(IPMS.net) *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系统功能包括:物业及设施管理与服务、物业及设施管理数据库、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监控信息与物业及设施管理信息集成。管理内容包括:*大厦房产管理、*大厦部门单位使用注册登记管理,*大厦公共设施注册登记管理、机电设备注册登记管理、车辆注册登记管理、机电设备采购及备品备件管理、综合机电设备维修及保养管理等。3)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大厦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包括:网络化设备运行监控及管理平台、*大厦空调及冷热源系统设备监控、给排水设备监控、变配电设备监控、电梯运行监控、联网风机盘管启停控制,以及*大厦设备节能管理,设备运行数据管理,设备故障报警管理等。*大厦物业及设施管理人员在BMS系统的授权下,可通过互联网和*大厦局域网浏览和查询上述信息。4) 综合保安监控管理系统(SMS)综合保安监控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安防报警、巡更管理,闭路电视监控,等综合安防报警及监控管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功能包括:闭路电视监控、云台控制、视频矩阵切换、报警联动、数字硬盘录像、图像信号网络传输等。5) 公共广播系统(SMS) 公共广播系统功能包括:背景音乐、紧急广播联动、物管通知等。采用分区广播的的工作方式,并可以和*大厦内部专业通讯调度系统联网工作。6) “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net)*大厦“一卡通”管理系统功能:*大厦员工卡发放、身份识别、来访者管理、办公室门禁会议室门禁、停车场管理、员工考勤、食堂餐饮消费、专业设备使用内部核算等。并预留与*大厦财务系统数据库系统集成的通讯接口。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员工车辆管理、停车场车位管理、车辆影像识别管理、停车场安全管理。门禁系统功能包括:感应卡*大厦出入口门禁管理、楼层及办公室门禁管理。7) 综合布线系统(PDS)*大厦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在*大厦内的管线敷设,综合弱电室、间、井,以及楼层配线箱安装,*大厦内计算机网络(有线、无线)、电话等系统的管道预埋及线路敷设。*大厦内部计算机网络考虑在楼群范围内做全方位的光纤预留,同时辅以提供高质量高带宽保证的双绞线(不低于6类)的敷设,要确保宽带网络到达数据流所经过的每一桌面系统。满足物业管理自动化对于网络布线的要求。*大厦宽带网络系统功能(含宽带网络设备)包括:*大厦局域网络(桌面系统不低于1000M,部分区域端口带宽要求千兆甚至更高)。*大厦无线局域网络。宽带网络作为*大厦信息系统的神经,应分布于*大厦楼群的各个角落,某些线缆不易到达或不方便敷设线缆的区域,采用无线网络系统与主干宽带网络进行有效的配合和联网,达到在*大厦内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8)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CATV)电视卫星及电缆电视系统功能包括:通过双向电视传输网络,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本地电缆电视节目,*大厦自办电视节目,预览编播节目。通过机顶盒实现网络浏览,信息查询,网络教育,网络游戏,VOD点播等。 CATV系统作为*大厦专业技术系统考虑,要保证CATV系统工艺管线预留及线缆敷设。3. 智能化应用系统设计及技术应用要求3.1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BMS)3.1.1 设计要求根据国标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甲级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大厦同时参照目前正在由国家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编制的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的相关内容及技术应用要求实施。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和*大厦局域网浏览和查询以下系统集成信息。1) 综合信息系统集成内容:l 网络化ASP.net信息交互网站;l 网络化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管理系统;l 网络化智能照明系统;l 网络化综合保安管理系统;l 网络化身份识别“一卡通”管理系统;l 网络化消防报警监控系统;2) 智能化集成管理功能要求:l 支持网络浏览器用户通过*大厦ASP.net交互网站,对*大厦物业及设施管理,综合安防及机电设备监控管理,门禁及“一卡通”管理、消防报警监控管理与*大厦BMS/SQL数据库进行网络连接和数据同步,为*大厦网络用户提供互联网络信息交互的支撑环境。l 提供物业及设施管理运营支撑,提供物业管理人员网络管理的环境。l 支持管理中心安防监控及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在授权下,通过互联网络监视报警状态和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查询设备运行数据。l 提供门禁及“一卡通”系统(ICMS.net)网络信息查询支撑,支持用户通过互联网络查询“一卡通”服务内容、使用记录、以及个人历史消费金额。l 对各机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各部门以及管理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桌面计算机进行监视;可以看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建筑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以及保安、巡更的布防状况,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等等。这种监控功能是方便的,可以以生动的图形方式和方便的人机界面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各种信息。l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智能化系统实现集成以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这种跨系统的控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自动化水平。例如:当有人上班进入办公室,用智慧卡开门时,楼宇自控系统将办公室的灯光、空调自动打开,保安系统立刻对工作区撤防,门禁、考勤系统能够记录上下班人员和时间,同时CCTV系统也可由摄像机记录人员出入的情况。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报警时,楼宇自控系统关闭相关空调电源,门禁系统打开房门的电磁锁,CCTV系统将火警画面切换给主管人员和相关领导,同时停车场系统打开栅栏机,尽快疏散车辆。这些事件的综合处理,在各自独立的智能化系统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集成系统中却可以按实际需要设置后得到实现,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本工程智能建筑的集成管理水平。l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环境的建立及形成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虽然系统产品供应商们正在努力制订各种应用层次的通讯协议标准,在目前条件下,真正限制信息系统发展的是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信息交换或者说是系统之间的通讯接口。如果集成信息系统无法得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智能化系统控制着建筑物内所有的机电设备,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广播系统、安保系统、消防系统等等,传统上各系统自成体系工作,并不和外界交换信息。由于数据结构、通讯格式的不同,集成系统无法采集所需的资料,用户花费大量资金、心血建立的监控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设备维护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等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潜在能力。智能化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将真正解决这样的数据、信息交换问题。它建立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建立对应系统的服务程序,接受网络上所有授权用户的服务请求,即实现了数据共享。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使集成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3) 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功能要求(备选):l 提供*大厦综合信息查询;l 提供*大厦电视节目信息查询;l 提供电子教案及图书资料库;l 提供职员使用设备与固定资产数据库;l 提供*大厦视频VOD点播服务:3.1.2 技术应用要求l 以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应用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为基础;l 采用在Intranet网络安全保护模式下基于WEB的系统运行和操作平台;l 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COM/DCOM和OPC开放性设计,使其具有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监控系统集成的能力;l 通过Internet/Intranet联接中央信息管理层、区域监控管理层二层网络结构;l 通过统一、直观的浏览器操作界面,以实现统一监视、控制和管理的功能;l 网络化智能化集成管理模式可以使信息和任务共享,控制相对分散独立,硬件配置灵活,软件组态方便的并行处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模式;l 现代化的开放型分布式处理的集成管理系统基于WEB方式,它监控多种分布式系统,像空调自控、防火与保安,并且可以使用开放的标准协议把其它公司的产品集成到*大厦BMS平台之上,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与其中嵌入的Java Applet或ActiveX/DCOM组件进行交互式访问。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库和图形系统。通过分布式组件生成同类的"单一窗口"供楼宇自动化BAS系统使用,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技术未来的发展。开放式网络数据处理,以及Web浏览器技术,实现*大厦一体化的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和功能协同。3.1.3 集成范围说明智能化建筑集成管理系统监控和管理的对象包括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包括冷冻站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等)、智能照明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SAS)(包括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巡更系统等)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FAS)。根据各类设备所要完成的功能,智能化建筑集成管理系统由对应的各分监控界面组成,它们相对独立工作,完成各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任务。3.2 智能物业管理系统(IPMS.net)3.2.1 设计要求根据国标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甲级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同时参照目前正在由国家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编制的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的相关内容及技术应用要求实施。*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和*大厦局域网浏览和查询以下系统集成信息。房产管理:对受托管理的房屋和设施接管、验收,为入住单位建立档案进行使用管理。提供房屋租赁、调换房屋等业务管理和服务,及环境管理和绿化管理等。房屋维修与保养管理:依据国家对房屋维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大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房屋的修缮计划。物业管理中心随时检视建筑及房屋的应急维修要求,当接到部门单位维修请求后,物业管理中心先确定维修任务类型和维修工作人员,并通知有关维修人员到位。并将维修结果、房屋使用部门单位反馈信息记录于维修档案数据库中。收费管理:建立统一财务核算及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水、电收费,房租、停车费、保安、卫生、有线电视等。由管理中心建立*大厦内部门单位独立核算的收费记录数据库。收费方式可以采用银行住户户头自动划拨,也可接合“一卡通”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大厦内的网络化电子财务结算体系。公共设施管理:*大厦设施管理,主要是对大厦内机电设备(包括智能化系统设备与器材)运行及故障报警数据实施统计和管理,建立机电设备定期维修和保养登记记录数据库,建立机电设备及器材产品档案资料库和采购厂商信息库,建立*大厦机电设备及器材备品备件库存数据库。网络化智集成管理:通过*大厦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大厦综合物业及设施管理信息、安防与设备监控信息、办公信息的共享和交互。进一步增强*大厦各行政及业务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能力。3.2.2技术应用要求1) 采用基于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平台,将*大厦内的综合安全报警(SMS)、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停车场管理系统(CPS)、感应卡“一卡通” 系统(ICS)、以及物业管理信息综合和交互。利用现代智能化集成管理化科技改造传统的物业及设施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动态监控信息和宽带网络来支持与提升物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反过来应用物业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来强化对*大厦智能化系统的有效管理。2) 智能物业管理系统应用现代高科技的主流技术,即信息与网络科技(IT&LAN)和自动化技术,将*大厦物业管理与监控报警及管理集成于综合的自动化监控和信息交互平台上。实现具有集成、交互能力的动态的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为现代化*大厦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高效率和完善与多样化的服务,实现低成本的管理费用。3) 智能物业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功能目标完全基于*大厦内部局域网,通过B/S方式来实现整个网络化的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的交互、综合和共享,以及各信息服务系统基于XML和W集群的协同工作。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真正做到局域和远程物业管理的实时监控,信息与数据资源的综合共享;*大厦内部用户通过*大厦局域网实现物业管理信息查询和物业维修、投诉、申请等资料的提交与交互。 4)智能物业管理系统采用Internet/Intranet网络方式,以TCP/IP 协议为基础,以浏览器和网络数据库为核心应用,构成*大厦智能物业及设施管理全系统内统一和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大厦内各个监控与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可通过网关上传到*大厦智能物业管理中心的服务器上,*大厦各行政及业务职能部门领导和管理员均可以在授权下通过Web工具方便地浏览*大厦内部网Intranet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安防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应用系统设备的实时运行工况。在网络安全认证下,物管人员可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查询、编辑、浏览、下载与物业及设施管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开放数据库技术(预留功能),将*大厦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BMS)数据库、企业资源(ERP)与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数据库与智能物业及设施管理数据库互联,向*大厦物管部门提供智能化监控系统动态信息和实时数据,以及各智能化应用系统的报警及设备运行相关数据,为*大厦物业及设施进行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数据的支撑。3.2.3 方案设计说明物业管理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子系统:空间管理、客户档案、收费管理、维修管理、设备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环境管理、保安消防管理、物料管理、行政人事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管理。一、空间管理子系统空间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管理区、大楼、房屋、停车场、管理区附属设施、房产大修计划、房产大修情况等信息进行管理。可打印出的报表有:空间资源统计表、空房统计表、房产大修安排表、房产大修情况统计表等。二、客户档案管理子系统客户档案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业主、居民、租赁户、客户车辆情况、客户装修申请、押金的收取及退还、违章罚款记录录入、出入证发放等信息进行管理。可打印出的报表有:业主花名册、管理区常住与暂住人口统计表、客户装修情况统计表、客户装修收取押金清单、客户自有车辆清单。三、收费管理子系统抄表数据录入:对当期客户的水、电、气等的抄表结果进行录入。若有远程抄表系统连接可进行直接采集录入。收费业务月结:对上月的客户收费信息进行汇总、计算滞纳金,同时生成本月客户应收费信息。物管收费管理:对客户的水费、电费、物管费等每月定期收取的费用进行收费,并打印收款收据。日杂收费管理:对客户的停车费、出入证费、违章罚款等不定期交费进行收取,并打印收款收据。银行托收管理:可用电子邮件方式,将客户的应收款列表送至银行进行托收,并可将银行的回款信息导入数据库。可打印出的报表有:日交费统计表(分类、明细、班次)、物管应收费明细表、催费通知单、物管收费收据、日杂收费收据、物管收费统计表、银行托收情况统计表、欠费情况统计表、物管应收费分类统计表等。四、维修管理子系统维修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物业运营过程中的维修进行全流程(登记、审批、派工、领料、反馈、统计分析)管理。可打印出的报表有:维修派工单、维修情况统计表年月维修用料统计表等。五、物料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物业公司常用物料、工具等进行全流程(采购、入库、领用、借用、盘点、报损、统计分析)管理。可打印出的报表:物料采购计划统计表、物料入库情况统计表、物料领用情况统计表、物料借出情况统计表、在库物料清单、物料盈亏登记表、物料报损统计表等。六、客户服务管理子系统客户投诉管理:对投诉进行管理是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协助对投诉人、投诉对象、内容、处理意见和客户投诉处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客户意见管理:对客户日常对小区管理等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管理,并对整改措施及结果进行登记。大厦服务管理:对客户提出的有偿服务要求如:订报、送奶等进行登记,并对执行结果进行跟踪。七、行政人事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管理:管理公司、部门的档案信息,同时对员工档案从员工的招聘、任用到员工的离职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详细记录员工的个人资料和在职培训等资料。会议记录管理:对公司各种会议的计划、组织、召开情况进行分类登记管理。活动安排与公告管理:记录大厦活动的组织人、参加人、活动内容、活动场地等内容,便于对大厦活动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对在网上发布的公告进行维护。工作计划管理:对公司、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登记,

    注意事项

    本文(某大厦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