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培训.doc

    • 资源ID:4225745       资源大小:390KB        全文页数:17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培训.doc

    专题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性认识 第一讲(上)专题简介: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04年9月开始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铆食赔逝陡浩韧核昌甥颠魂亲淖由旨滞又来这穗吻除蚕报攻覆表洋蛆珐面稽廉氢瘪铲毫贼僳泞蓬扶酬俩陀三馁迹传砌粤蹦赘糟赠伏啦七拍虞滔窒恭吝斌呜槽巢享灶忆逢拒瓶避面滚啡吭调迅剩坟躁衬渔娄牺急第毛绕溃警拎卸漱棕帛乳屉惯玩话党创酪冷裙券圭厩寝蔡帛寨坡鱼饮兽统岸瀑携坪诅盘披溜畅隧楚胡搔射堰塞坤铜妖仰与懂色绪氦艺左常众昼鸟晾分惭附转归战熏窖恒领膝姿珍抖癌郡绢枝布它查即半佛凰渺累怒亲菩佃朝爵闸豆满巴危完庐趴罩秦社伙梦坛鸭石勋野耍籽哮已侩瓷猪幸脐翰涂淆鬼商阶致幻慎钎厢予菱炯耿卯钎亦撩埂箭磺额宴顿孵忠自箭萤腮擒壮遵内蘸手晚客勤眼帝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培训炎乏不臼茂烂哭聋样褂述鼓媳讹篮过宣掀傍讯剐涎睹梨壁霄抠著巾后匆钡匀粕遥瞩常化翠干紊详每瘸醉渤庶翠轮晴淆尧鼠新柬雄秋脆凸拓忻痢昼宫灾嗽堤砷崎促母颖鄙蕊宜壮瑶丈膨馋赦骆倒铆妨贷惮痴潞钟灯核俏汰拇光痰诸携标胀尚剑蹭耘趾匝胃俐遁泼三辞滚豆涂覆揉舞凑例脯胡铣裸快着钢肄盔席妻绍蹭渊眠迂钢迪桶趣绿淫巾证歇静瞎林蜜渊荒告云忿烂苑兼泰镶挤误号汇宣底矮河唯宫镑山忍翻谣屏详歼记达恋堑酿卷族棕堰誓人红钒验离械县沽智隧饺祥疵丢缠锚带柴悼苫款袖杯捌跑噬最辈氏孙版涛烩瘩拿杠掀裂权帖借迫骇锤郁篙褥狠淳懒卑颖沥寿烈谱五霉坊苟球周墩包店澜誓詹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培训专题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性认识 第一讲(上)专题简介: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04年9月开始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一轮新课程实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出现和遇到了不少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专题第一讲上主要是通过大家畅谈自己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引发问题;第一讲下特别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的有关问题开展研讨;第二讲上嘉宾将与大家重点围绕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进行交流;第二讲下通过对一组教学案例的讨论展开有关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对话。本讲主题:    大家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主持人: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胡久华老师嘉宾: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磊教授北京东城区教研室主任 郑克强特级教师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曹效琴老师在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第一讲(上)中,王磊教授、郑克强老师、曹效琴老师、胡久华老师与实验区、非实验区老师以及部分专家共同交流探讨了对新课程的理解。其主要论题包括以下几点:1尚未实施新课程的老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认识?2实验区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认识?3高中化学新课程研制的背景是什么?4化学专家、化学教育研究者怎样看高中化学新课程?5实验区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哪些变化?6 一线教师应如何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一、尚未实施新课程的老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认识?<讨论>老师1:我们接触新课程的时间很早,在化学课程标准刚出来时,我们就和北师大二附中的王美文老师一同参与编写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一书,当时对新课程充满期待,希望新教材赶紧出版。后来在走访江苏、海南等实验区时也常常和当地的老师、学生讨论新课程。但从现在全国的新课程改革来看,我觉得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兴奋。老师2:听说北京马上要实施新教材,我们学校的张燕老师就提前去北师大买了几本。出于兴趣,我们对新教材进行了研读。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新教材的理念特别新,以往的教材注重知识的罗列,而新教材不仅讲知识而且将过程与方法也体现在其中。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我们认为对于大面积的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有好处的。老师3:我觉得新教材特别亲切,首先,它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文字特别多,给人以距离感。其次,它联系实际生活,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和图片,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最后,就像徐敏老师所说,过程方法也在新教材中有所展现。老师4:我觉得新课程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如果学生能力不足或对化学的兴趣不强,老师在教学时只要达到课程标准给出的最基本要求就完成任务了;如果老师的水平较高且学生又有足够的能力,那老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就很大。在2004年12月我曾去过实验区,那时实验区新课程刚开始几个月。通过与当地老师的谈话,我了解到,在接触新教材时老师都特别兴奋,干劲十足。老师给学生开设了绝大部分教材中的实验,老师们都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教师5:在研读课标时,我感觉它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很多不同,十分兴奋。首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立足点较高;其次课程目标中注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最后提倡多样化评价,我认为更能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2:我认为课标的理念就是强调把学生培养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而以前主要是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强调写反应方程式、记反应方程式。现在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都加进来,这太有必要了。教师6:对于新课程我还是比较担忧的,因为必修模块相关内容以前接触过,比较熟悉,还能胜任。但如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这些选修模块,在以前教学中接触比较少,将来自己教学时能不能很顺利适应,很没有把握。老师5:我更担心的是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后,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主选择。教师4:首先,一个学校化学老师就几个,能不能把所有的模块全开齐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值得我们思考。其次,选修模块中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以前都没有开过,有一定难度。化学反应原理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要求较高,而许多教师将相关知识都遗忘了。我们怎么把它捡起来,怎么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把原来大学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中学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6:北京还没有出台使用新教材之后的高考方案,教学中怎么处理教材,有的时候还是把握不准。教师2:深广度不好把握,容易出现以前怎么讲现在仍然怎么讲的情况。教师6:由于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程标准,容易出现把后续模块要求的内容提前讲的情况,使得原本紧张的课时更加紧张。老师5:作为一名才毕业几年的年轻老师,我拿到新教材感到很兴奋。新教材的一些模块中出现了熵、焓、量子数等知识,这些对于我来说还记忆犹新,在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新教材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使我更快的成长。胡久华老师们对新课程满怀着期待和热情,同时也存在一些担忧。担心自己能否胜任各个模块的教学,担心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否合适。针对此问题我们和专家进行交流。曹老师您已经实施了三年新课程,您是不是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呢?曹效琴刚进入新课程时,拿到新教材,听了专家给我们的通识辅导,我们对新课程充满激情与热爱,并给自己规划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但同时我们也有像上述老师那样的担心,我们能否很好的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实施以后学生和老师会有哪些变化。当真正进入新课程近一个月以后,大家的感受会有一些更大的变化。胡久华郑主任,北京九月份也即将进入新课程。北京的老师是不是也普通存在着这样一种心态呢?郑克强今年九月北京就要进入高中新课程了,在和老师们接触过程中,我发现老师有以下的几种心态:第一、部分骨干教师认为平时自己是学校的骨干老师,又是教学积极分子。那么在这次新课程改革当中就还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也是一些优秀老师的想法。第二、部分青年教师认为新课程给所有老师开辟了一个新的展示自己空间的机会。面对新课程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新的领域当中尽早提高专业水平。第三、老师普遍的在思考新课程实施以后,面对教材的深刻变革,自己能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想了解实验区老师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还存在哪些问题,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   总结:即将进入实验区的教师对新课程既充满了希望又存在着担忧,他们希望在新课程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与新课程共成长;他们担忧的是自己是否能适应新课程,是否能把握新课程,希望借鉴实验区的经验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二、实验区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认识讨论:教师1:首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以后其它选修模块的学习作铺垫。必修课程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知识,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必修模块追求的是广度,那么选修模块追求的就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第二,从设置课程内容设置的初衷而言,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这样既可以减轻某些同学的课业负担又可以满足另外一部分同学对学习化学的渴求。如果能够将理想付诸实践,那将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受到师资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对模块的选择往往难以自主,一般由学校统一确定,这就造成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专题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性认识 第一讲(下)本讲主题: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2一线老师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应该如何排课?4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选修课应该怎样排课?5怎样看待高考考什么,学校就开设相关模块的问题?6新的课程结构下,教师工作量会不会不足?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胡久华关于课程结构,很多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听说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那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我们首先请王教授给大家进行介绍。王磊这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课程在化学学科方面设置了这样一种课程结构,从整体上看它实际上是八大学习领域当中的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跟其他学科一样化学课程也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我想请大家关注这样几点: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其次,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我觉得还应该关注一点,它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胡久华看来,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突出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罗滨这样的结构让我感到确实是在关注基础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学生的差异以及偏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事实,我们必须面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发展的不同取向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是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在的课程结构是我国目前许多教师都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它为教师比较平静的教学生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李世瑜新一轮课改主要解决了我国大一统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理念。它分出层次,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人文的精神,并且将作为公民基本素养的化学主干知识精选压缩在必修模块之中,既体现了化学学科最基本的、最实质的主干知识,同时可以和选修模块进行衔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甚至从事化学工作打下了基础。那些从事文史的学生又可以减轻负担,因为他们只要在学完必修的基础上再选修一个模块就可以顺利毕业。选修模块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每个模块中都能够体现化学主干知识,通过这一模块的选修可以进一步在必修的基础上对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王磊我觉得模块除了能够体现选择功能之外,同时以模块为单位来组织课程内容确实也有它的独特价值。它更能够体现出化学这一研究领域或者是应用领域的一些特有的思想方法、一些特有的研究对象系统。化学与生活,如果谈论化学与生活的问题永远是躲藏在化学核心知识背后,那学生就不知道在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用化学的观点去解决是最有力的。物质结构与性质,以前只能将其变成一些概念、原理和定义穿插到相应的物质性质知识背后,很难用微粒内部的结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的具体状态这样的一种真正研究物质结构的思想方法体系去呈现。实验化学,原来一直认为它是躲藏在知识背后的,起着一个知识传承的作用或者提供感性认识的作用,当把实验化学单独分为一个模块,我们就有机会真正给学生建立实验科学素养。这样一种系统的训练应该说是模块课程的一个优势所在。胡久华也就是说,采取这种模块课程内容更能体现化学某个专题或某个领域学科思想的渗透。李世瑜模块教学一个侧面是为那些不从事化学工作的学生减轻负担,使之掌握化学的基本理念,另一个方面就是为了我们的精英人才。有些学生对化学特别感兴趣,在我们学校初二的学生就已经对化学的原子轨道、电子云、分子轨道有所解了。当他们进入高中以后必修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学生自学与设置课程还是存在差别的,选修专业化的、学术化的模块,如反应原理、有机、物质结构等可以让他们的知识更坚实,有机会成为化学家或者优秀的化学工作者。胡久华在课程理念上总是强调课程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是怎么综合解决这种需要,看来要通必修和选修多样化的课程结构来满足。王磊在研制课标时,我们也做过很多的国际比较研究,包括我国整个课程建设的历史研究。从纵向来看,我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课程方案不是偶然的。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如何解决这个教育当中永恒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包括现在的课程分成文理科、90年代高中大纲初次建立必修选修,包括很多学校在解决差异问题上采用ABC班的方法,都是在做尝试,但这种解决差异思路还是属于按照统一标准画线。现在新课程解决差异改变了思路,从平均主义思路变成了一种多样化、层次化的思路。采取提供各种取向、各种层次的模块,让不同的学生生态性地去选择,从而导致整个差异生态性地被解决和调控,最后人才结构在这种生态的差异选择中得到自然的平衡,各方面的人才在这种课程结构当中都涌现出来。其实它提高了学校的培养效益,同样是三年时间、同样是这些学校、同样是这些硬件条件,过去我们培养的人才规格单一,现在培养出的人才是多样化的。我觉得这是从大局出发。胡久华这样的课程结构实际上从更上位来说是满足各种需要。概括为一句话,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学化学,实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总结:新的课程结构体现出了层次性,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同时体现出了多样性,分为八个模块,其中包括必修1、必修2两个必修模块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八个选修模块。这样的课程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的空间。并且采取模块课程,内容更能体现化学某个专题或某个领域学科思想的渗透,满足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的多样化需要,实现让所有的学生都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二、一线老师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老师1: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老师2:我们班有这样几个学生,成绩不是特别好,班主任认为他们是问题学生,但我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现在是高一第二学期,可他们每天总是拿着复盐、混盐、络合物、氰化物的问题来问我,还和我商量研究性学习能不能做配合物的实验。当我问他对配合物了解有多少时,他说在西单图书大厦看了哪些书等。虽然他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还不全面,但这些知识是我从来没有提过的,也没有鼓励他学习,可见他就是对化学学科本身特别感兴趣。像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将来可以让他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还有个小女孩碰到化学计算题、化学方程式就头疼,但是当你讲有关化妆品的知识或者讲饮食的知识,她很感兴趣,下课还会跑上来问问题。像她这样的学生适合学化学与生活,一方面难度上适合她们的水平,另一方面确实是满足她自己的兴趣需要,在她脑子里化学就不是很枯燥的记忆而是感一门感兴趣的课。老师3:我觉得新课程在促进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特别大的空间。在课改时原来资质比较好的学校能够把人员调配得更好一些,让学校得到发展。我们学校已经开始建立各种实验室,包括原来校本课程里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都能为将来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方便。从教研组方面来说应该调动各个老师的积极性,有的老师在某一些课程、某些专业上特别有专长,但原来就让他教三本书,特长得不到发挥。有些老师动手能力特别强,以后可以让他教跟技术、生活、实验有关的模块,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更高。老师4:看到课程结构中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时,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在大学里有机化学学得不错,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这一模块的教学,同时我认为这一课程结构对于教师学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教师5:对于新课程我还是比较兴奋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进行学习之后,到班上来学习的同学最起码是对这个模块感兴趣的同学。当老师教学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愉快,我觉得就比较兴奋。老师1:新课程很人文,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大。通常学校的分类有重点校、示范校和有一般学校,这样三类校通过新的课程改革以后就会进行重新的洗牌。原来生源好、条件好的学校在新的课程改革面前就会面临挑战。新课改鼓励不同层次的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学校在化学与生活方面比较有特色,有的学校在实验模块上鼓励孩子动手能力比较有特色。老师3:必修1的教学只有36个学时,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兴趣、能力,和后来的选修模块接上,这可是不太容易。按照现在每周四课时,九周就完成了必修1模块的教学,还是挺紧张的。教师2:我有一个同学毕业后去了山东,他们早就开始了新课程。他们那里地区和地区还是存在差异的,我同学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学期把必修1和必修2全教完了,结果老师累得够呛,但也有的地方是一个学期只教一个模块。教师3:这样要好一些,一个学期一本书,每周两课时,上十八周。教师5:我觉得这样也不好,每周两课时,到了第二周学生就将前一周所学的知识忘了。当初化学从四课时改为三个课时的时候,有很多老师都反映学完之后,下周上课学生都遗忘了,还得从头开始学,得花半节课来复习。所以排课要是排得太稀疏,我觉得也不太好。教师2:我在想如果一个学期就把化学1、化学2讲完,那学文学生岂不是用不了一年就可以把整个化学全部学完,以后再也不学习化学了。教师3: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会考,如果有会考,在高一进行会考他们还记得,高二考可能他们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过,文科还要学一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在高二还能再学一段化学。教师6:难道还要分文理吗?我觉得分文理好像不是很合理。这样反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许有的文科生他反而愿意学实验化学等。教师3:从操纵层面上看确实有这个问题,六个模块全部开齐让学生自选,从管理角度上会特别地麻烦。有的实验区好像就统一开一个模块,这样最省事,虽然选择性差了可是降低了难度,大家能统一,而且好考试。现在考试比较麻烦,我们也很关心考试的方式,学生是怎么考试就怎么学,考什么他学什么。教师4:那可能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学习时选择较难的模块,但考试时就专挑比较简单的模块,比如生活模块、技术模块。教师1:新课程怎么考,高考怎么考还没定。高考的方向应该跟这个新课程配套。教师2:那新课程学完了以后,学生到底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多了还是少了?教师5:我觉得得看高考变化要求是多了还是少了。教师1:我觉得现在化学占不了什么优势,可能选化学的学生不会特别多。教师5:我特别担心高考一旦有某个模块不考了,会不会导致全方位的都不学习这一模块了,老师也不教了,学生也不学了。胡久华老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种课程结构的优势,比如说给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大,教师的自主空间也大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的办学特色。老师们在充分认识课程结构优势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具体问题。比如说每个模块36学,必修课应该怎么排?选修模块选择空间这么大,是完全让学生自主去选还是由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选择性?选修模块应该怎么排课,顺序如何?学校管理能不能跟上,怎样进行管理,是走班制还是由学校统一安排?那罗校长,人大附中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罗滨从管理的角度确实是一个挑战,而且是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我们学校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做了以下几点安排:首先,依据教育部的文件、北京市的文件以及课程标准的规定,例如国家的课程必修模块必须开,地方规定国家课程里的一些必选模块也要开。其次,要考虑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的选修课程里面,我们还可以开设哪些模块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选的。比如有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化学专业学习,有的特别喜欢化学竞赛,那我们就要提供给他更多的模块。第三,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能否把每一个模块开出来,而且开好。我们事先对各学科全体老师做了一个调研工作,考察他对自己学科各个模块的胜任情况,每位老师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哪些模块我现在就能开设,哪些模块我需要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开设,哪些模块我很难开设。在收集上述信息之后,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一方面是自学,因为老师不可能都不会,只是在某一部分知识上有些缺陷,我们把它补齐;第二是利用我们地处中关村的优势,周围的大学和研究所很多,我们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大学课堂来学习,走进中科院的研究所去学习。第四,就是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自培,在自学基础上、在听课的基础上进行培训,也外请一些专家和我们组里比较优秀的老师开展一些培训。学校也制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保证老师们能够尽可能多地开设模块。我们特别强调教研组的功能,它跟以往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教研组多半进行一些课堂教学的研讨,而现在在整个模块的设置上、模块的教学内容上如何地去衔接、如何突出模块的特色,教研组在这些方面的教研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胡久华人大附中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面着实下了很大的工夫。以上谈到的是从老师方面要做的准备,但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有的学生学习的模块很多,他学习化学的时间也多,而有的学生可能学完三个模块之后就结束了化学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老师的担心: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的差异会不会很大,将来大学应该怎么办?李世瑜所谓多和少要看孩子的需求,如果他就是一个酷爱文学或者酷爱史实的孩子,就没有必要让他花很多时间去把有机的各个类型的物质都知道,并且记忆下来去参加高考。对于那些有志于从事化学工作,想进行化学科学研究的孩子,我想应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条件,让他能够尽可能地多学。我们也讨论过课程的安排,比较合理的是在高一一年把必修学完,大概每周两课时。到了高二文科仍延用一周两课时这样的情形,让他慢慢地去再学习一个模块。对于学理工或者想学化学、化工的学生进入高二后就以每周四课时的节奏让其选修一至两个甚至于三个模块。这在就满足了课标的要求,也与高考进行衔接。我想对于喜欢化学的学生来说提供给他两个甚至三个选修的机会,这也未必就够满足他的要求,他还希望得到其他模块的指导。我们打算以校本课程的名义进行穿插讲解,内容上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改编,或是删减、或是增添,通过这样的处理满足他们的要求。胡久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课程结构具有选择性,学生的化学水平本来就应该有差异。课程结构本来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上大学时,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些专业可能跟化学就没有关系。以前,老师还是从大一统的思想来看学生的这种差异。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整体地去看这个课程结构。总结:一线老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种课程结构的优势,比如说给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大,教师的自主空间也大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的办学特色。老师们在充分认识课程结构优势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具体问题。比如说每个模块36学,必修课应该怎么排?选修模块选择空间这么大,是完全让学生自主去选还是由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选择性?选修模块应该怎么排课,顺序如何?学校管理能不能跟上,怎样进行管理,是走班制还是由学校统一安排?新的课程结构对学校的管理是个挑战,针对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学校管理层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依据有关文件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第二,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第三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安排;第四、根据教师的现况和发展进行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新的课程结构会导致学生的化学水平差异较大。因为课程结构本来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化学很有需求的学生,自然多学习化学,对化学需求较少的学生,可能就达到基本要求。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整体地去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应该如何排课胡久华当然刚才李老师也谈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排课问题,并且简单介绍了实验中学的计划,排课问题是很多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那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如何排课? 罗滨在排课上有几个原则性的问题:第一个原则,初三的学生刚刚升到高一,我们要关注他们,不要一开始就把十四门科目全部都开齐,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开始时,同一时间段不要让他们学习太多的科目,可能有九门、十门是比较合适的。第二个原则,因为学生刚上高中对侧文和侧理的取向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分侧文和侧理时间不要太早,这是必须要关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实验区进行了考察和学习。目前我们学校制定的计划是按每周三课时来开设。因为北京规定无论侧文还是侧理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化学与生活这个选修模块,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必修1、必修2和化学与生活。高一一年每周三课时恰好能将三个模块全部学完,每个学生获得六个学分,达到基本毕业的水平。比如对于必修1我觉得每周三节课要单开来排,让学生与老师有三次比较长的、固定的见面时间,有利于化学的学习。对于必修2来说,从教学的角度考虑,可能探究的内容多一些。因此,这三节课可能就会有两节课是连排,再单出一节课来。这样的排课可能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利。 王磊必修课如何开课、如何排课、如何用好,充分发挥每个模块36学时的时间效益是摆在实验区每个学校管理层面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课题。我们去过很多实验区,发现三年来不同的阶段大家对其的探索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对必修课的开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其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引发出来的问题也值得大家深思。新课程第一年的时候,不少实验区采用一周四学时,十周一个学段的方式开课。大体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中开设,在一个学期里把两个模块全开完。第二种是跟物理对开,这样虽然表面上看是一年完成必修,但实际上一个学期只有十周进行化学教学。比较两种方式,老师们认为一个学期开两个模块节奏太快,特别是对于高一教学节奏过快,老师不适应,学生也不适应。第一种排课的好处是属于平行开设,学习科目能够有所控制,但实际上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不适应,走过场的情况非常突出。第二种开课方式相比于第一种应该说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第二段开课时老师就能很好的适应了。当老师适应之后,学生也就能适应得快一些,因为老师可以吸取第一轮开课的经验教训在第二轮中进行改进。在同一个学年中,老师在第二个学期重新开课时就很有经验了。但老师反映这种形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中间空的那十周学生的遗忘率很高,重新上课时觉得接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实验区想出一些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空着的十周采取一周一次小测验,利用这种方式减少学生遗忘率。这是两种按照每周四学时,上课十周来开课的,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这样开课的方式就已经非常少了。目前比较多的是按照每周三课时进行排课的,这种排课方式对化学学科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很多实验要做,比较耗费时间,每周二学时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次数太少,而且一旦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就会降低学时效益。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还得先复习然后再来讲新课,无形之中36学时就减少了至少6学时的效益。有的老师反映必修模块总学时数比较紧张,这一点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相对于其它的模块内容来讲学时数是比较少的。但是大家要理解,这是一个局部服从于整体的安排,为了保证学生在其他模块上的选择空间,为了保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时间,适当压缩每个学科必修学时数是局部服从整体的一个考虑。 胡久华关于必修模块这个排课各位嘉宾给大家的建议是每周三学时,然后一年学完两个必修和一个选修模块。 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选修课应该怎样排课 胡久华选修模块怎么排课?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选修模块的选择性到底是给谁?如果让学生选择,学校怎么考虑排课?顺序如何安排? 罗滨当然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将选择性直接给学生,但是由于现在我们刚刚进入新课程,或者说北京还没有进入新课程。在考察学习之后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北京市的情况,我们是这样安排的。进入高二年级之后,学生侧文侧理的取向比较明确了。侧理的学生根据北京市的要求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这样的课目前基本上是按照每周四课时做的计划。但考虑到有些学生对化学方面特殊的需求,所以除了在开设这两个模块之外,在任意选修部分我们准备同时开设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和性质以及实验化学三个模块。当然我们这个时间不只是开设这三个模块,还有其他学科的一些任意选修模块也会在同一时间段内开设。在这段时间段内,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取向,他可以选择化学的任意选修模块来学习也可以选择地理、历史、政治、数学的任意选修模块。我们不但在高二上学期开设这样的任意选修模块,在高二下学期也还重复开设,这样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王磊根据罗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北京市实际上是把高中新课程分成了必修、必选和任意选修三种形式。它非常可贵的是增加了任意选修的权力,而且又考虑到大多数学校的实际开设能力,所以是一个低起点。对于理科生来说既指定了三个必选模块又设立了任选课程类型,鼓励学生选修。像人大附中这样的示范学校就能够开设任选模块。罗滨任选模块每周安排两课时,学生学习的进度稍微放慢一点,其实也是保证课程的一个均衡性。那换一句话说,化学必选每周要学四课时,如果选择了任意选修每周还要两课时化学,这样每周六课时来学习化学我们觉得已经是不错了,不鼓励他去学八课时或者十课时化学。但是在下一个学期的时候,学生还可以继续选,所以我们用重复开设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李世瑜我想作为一个理科学生,一周学习六课时的化学比较困难,因为总学时是有限的,而语数外三科学时肯定不会减少。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占学时比主科还要多,这种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学校考虑到选修人数较少,计划将任意选修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王磊把任意选修模块跟校本课程相结合,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现在的校本课程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实际上是可以把不作为必选的模块纳入到校本课程里去。大家都知道有机、反应原理已经作为2007年国家考试方案当中的必考模块,所以没有任何争议,所有实验区的理科生要学反应原理。对于有机,大家都认为如果你学理科还是应该要学习这个模块,至于高考时选答不选答那是自己的事,但是作为学校来讲肯定要给理科生开这个模块。结构这个模块就不太一样了,据了解山东的学校还是给理科生开结构模块的,福建在省里的方案里规定理科生是要学结构模块的,但浙江就规定结构模块不纳入到理科生的学习计划和高考范围之内,北京是将结构、技术和实验作为任选的。我们了解到北京还是有不少的示范校准备给理科生以任选的形式开设这一模块,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课的形式已经是多种多样了,但从选择主体来讲,目前还基本上是以地区为单位来决定开什么,不开什么。特别值得大家欣赏的就是深圳中学,它是以学生为选择主体,这是很不容易的。 罗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选择我觉得值得提倡,就学校现在的管理能力来说,确实有一批学校是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选择的。但基于北京的实际情况,除了国家课程的必修以外还规定了一系列的必选模块,必选模块是每个侧理或者是侧文学生必须要学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刚刚进入新课程的起始阶段为了保证一个稳定性,就可以按行政班即教学班进行开设。但是进入高二之后,每周可能就有四课时或者是六课时的时间拿出来给学生进行任意选修,这时实验化学、化学与技术和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个模块同时开设,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十几个其他学科的选修模块在开设。这个时候学生就处在一个跑班的状态,一个任意选修的状态。实事求是,不用跑的时候就不必要去跑,需要跑班的时候就一定要跑班,让学生选择、让学生去跑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再来解决什么困难。 胡久华这些都是在北京市的指导方针基础上做出的创新,但上层领导级能不能改变大一统的思想,改变对所有的学校统一的要求。据我了解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就有特权,如果学校很出色,是示范学校,它连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有特权。宁夏的学校就拥有选择开设具体选修模块的权力。 王磊有的实验区学校甚至可以给理科生同一学段既开有机又开反应原理,让学生自己来选是先学有机还是先学反应原理。所以模块的学习顺序是可以让学生来有所选择的,当然它也有一定的控制。从全国来看选修模块的开课谁来选、选什么、然后以什么顺序来开设都是丰富多样的,课程方案是给了大家足够的灵活空间的。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一步一步增加选择性的方向,今年控制度高一点,但过两三年后,当条件具备了就一定要想着适当地放开一点,尽量逐渐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胡久华当学校给老师自主性之后,老师也会有一些疑问。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模块,但我按什么顺序开设这些选修模块呢?是先学有机还是先学反应原理或者是结构,哪个更符合于学生的认知顺序,哪个更符合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的老师想先开结构,让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去学习其他模块。而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刚学完必修2,必修2的最后内容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应该先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培训.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