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试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doc

    • 资源ID:4225324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doc

    试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论文关键词鸦片战争前后;先进士人;外部世界;认知转变 论文摘要鸦片战争时期,先进士人逐步摆脱传统的“天下”观念的束缚,从“天朝大国”、“华夷之辩”的心态中觉醒,眼光开始超越“天朝”的围墙,用近代世界的眼光来关注外部世界,开始将中国的命运与外部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正是近代世界观念的觉醒。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所导致的整体性世界观念的滞后,成为决定中国早期近代化成败最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 认识外部世界,具备近代世界知识是中国近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先决条件。地来看,世界知识在中国的首先遭遇的就是传统华夷世界观的抵制。因此,摆脱中国即为天下的传统世界观的束缚,承认东西方的对等地位,承认他国的地位和价值,才能客观科学地认知外部世界,才能知己知彼。本文以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鸦片战争为坐标轴,以先进士人为考察对象,回顾近代之初先进士人摒弃传统的华夷世界观,开始关注了解外部世界、接受近代世界观的历史状况,力图由此管窥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成败原因。 谈近代之初国人的世界观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还必须追溯到近代中国的“前代”,具体是指从1527年葡萄牙人来华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300余年间的历史。 在近代地传人中国之前,中国人对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一无所知。国人心目中的世界构想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人都是以“中国”与“四夷”(即四周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中国中心”的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世界知识非常狭隘。首先在世界观方面,中国人仍然认为“天圆地方”,“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认为中国人的世界就是中国,而中国即天下。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仅限于中国的十几个省,疆土四面环海,旁无大国,对中国以外的地区不甚明确,往往以海洋表示。这种狭隘的世界地理观念极大限制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视野。其次,在文化上是独放异彩的,足世界唯一的文明之国与礼仪之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形影相伴的“华夷观”。依照华夷之辩,“世界”足等差有序的,整个世界划分为华夷两极。中国是居大下之中的“天朝”,处于万方来朝的至尊地位。夷狄通过朝贡制度定期向“天朝”朝贡,中国则负有教化恩典蛮夷的义务,并且“内中夏而外夷狄”是不变的天理。这种畸变的世界观更加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地理世界观,形成了“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虽然在历史上外来文化也曾对中国产生影响,但终非主流,久而久之,中国上自统治者下至士大夫皆认为中国文化是天下最优秀的,形成了体系化、理论化的对外观念,这种模式的不断确认与推广,最终又形成了中国人一元世界观的思维定势,而小愿接受多国并存的多元世界观及国际观念。这种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对近代之初世界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世界观形成。16世纪中叶,随着耶稣会士和贸易商人来华,世界地理知识开始输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的世界地理观产生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为中国摒弃传统的世界观,形成全新的近代世界观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在传教士传来的西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关于世界地理知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玛窦的万国舆图和山海舆地图、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庞迪我海外舆图说、利类思的西方要纪等等,这些两书对五大洲、气候带的分布以及各国的政教、历史、人情风俗等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向中国介绍了许多崭新的世界地理知识。这些西方知识都是当时中国人见所末见、闻所未闻的,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李之藻、徐光启等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对两方地理知识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仅在15841608年间,就在中国各地出现了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十二种版本。一些开明士大夫接触这些书后,感叹世界之大,夷夏之见之小可持,李之藻亦慨叹:“地如此其人也,而其存天中一粟耳;吾州吾乡,又一粟之中毫末,吾更藐焉中处。”一部分中国人的眼界已经被打开了,他们率先打破“中国中心论”的世界观,开始接受近代世界地理知识。 但这些传人的世界地理知识,在当时的影响极为有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西方世界地理知识的传播仅局限于很小的学者圈子。即便是相信其说的,如徐光启、李之藻、冯应京等人对于这些世界地理知识,“亦未能穷其究竟”。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知识,采取了怀疑甚至抵制的态度。1584年,当利玛窦第一次在广东肇庆向国人展示世界地图时,中国人对于地图不是将中国放在中央而是推到东方一角上,提出愤怒抗议。为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住中央”。由于这种态度,国人并未真正认真研究西人的世界地理著作,明清时期的典籍大多仍然怀疑利玛窦等人宣传的近代世界观念,视之为“邪说惑众”。明史“外国传”虽有“五大洲”的概念,但还不能确信“五大洲”的存在,其中的欧洲部分有佛郎机、吕宋、和兰、意大里亚四传,其记述多有错漏,其中多处将佛郎机、法兰两混淆,又将葡萄牙与西班牙混淆。乾隆时期修争朝文献通考“四裔考”虽从传教士的地理著作中采纳了不少内容,承认“大地东西七万二下里,南北如之”,一面却又说,“中国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围,亦谓之裔。裔之为吉边也。”书中混淆佛郎机、法兰西、西班牙的情况依然存在,对西方诸国的、军事等情况也只字不提。从历史上看,正是这种“自我中心”的世界观念,限制了国人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使得统治阶级对西方的认识处于模糊混沌之中。诚如梁启超所言,“言世界地理者,始于晚明利玛窦之坤舆图说,艾儒略之职方外纪。清初有南怀仁、蒋友仁等之地球全图。然乾嘉学者视同邹衍谈天,目笑存之而已。” 因而,此时近代世界地理观远远没有进入一般有知识的中国人的世界认知,当利玛窦、李之藻、徐光启等人过世后,世界地理知识很快被人所遗忘、失传。当1792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率团来华时,清廷几乎无人知道“英夷”究竟在何方。嘉庆朝时,关于世界及周边国家的情况依然相当模糊,嘉庆朝所修钦定大清会典图卷八十七的中国全图中,只包括了中国和诸藩部以及周边的朝贡国,至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甚至在亚洲的地理位置,都没有在地图上反映出来,这表明时人还没有世界观念。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2年,作为最高决策者的道光皇帝还曾向将军奕经询问“英吉利国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余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同?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与英吉利有无往来?”与西方打了近300年交道的中国统治者的世界地理知识如此可怜,对于外部世界的无知程度实在令人惊讶。 由此可见,明清间世界地理知识的输入,并没能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士大夫对“中国中心论”仍深信不疑。可是,即便是相信有关世界地理知识的若干说法,了解中国之外尚有其它文明,承认西学在某些方面优于中图文化,中国人也坚持维护“中国中心论”的文化世界观,天下即中国的世界观并未受到真正的冲击。代表18世纪知识精英、学术和认知水平的四库全书总目对新的地理知识和世界观念,同样表现出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从华夷观念出发,明清士大大将“英吉利”、“意大利亚”、“佛朗机”等西方国家视为夷狄,纳入中华帝国的朝贡系统,要求远来的两方狄夷使节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导致乾隆年间的中西礼仪之争,而一度兴起的“西学中源说”更是严重阻碍了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因而,当近代西方商人、传教士、外国使节来华时,国人仍然一概视为传统的“藩属”,采取卑视的态度和扶绥的政策,坚定认为中国“富有四海”,“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连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之初也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借资夷货”,如果中国闭关绝市,“恐尔各国乍计,从此休矣”。林则徐的这种观念在当时的士大大中相当普遍。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