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1.doc

    • 资源ID:4224948       资源大小:8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1.doc

    必修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本章对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大多为了解水平,因此教师不必在知识方面过多扩展。本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预防是经历(感受)水平的,而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反应(认同)水平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探究法。 五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学生在本模块的第1章至第4章,已学习了解了基因的本质、基因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基因的结构和作用等基础知识,但对于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学生还不太了解。要引导从分子水平、基因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有点抽象,有一定难度。六、教学策略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本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怎样全面理解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呢?是不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 “问题探讨”,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然后,教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3. 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例如,射线(X射线、紫外线、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理解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利还是有害)?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原来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为自然环境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基因重组尽管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性状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说,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5. 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6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七、教学过程 引入:观察图片中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改变的实例: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引入对生物的变异研究。变异是怎么引起的呢?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论是基因型还是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表现型改变。表现型=基因型 + 环境条件(改变)(改变) (改变)可遗传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一)基因突变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 展图:正常型红细胞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的性状比较图。 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一旦缺氧,患者红细胞变长成镰刀型,血液的粘性增加,引起红细胞的堆积,导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而出现脾脏肿大,四肢的骨骼,关节疼痛,血尿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 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找原因。 正常人和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为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从分子水平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 镰刀型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的个别碱基发生了改变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而且这个新基因是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 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基因突变的实质),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比如,正常色觉变成红绿色盲就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3基因突变的时间:提问: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生活的什么时期(学生讨论,找出答案。) 4、结果: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定的表现型的变化。问:基因突变能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也能发生在体细胞中,其变异性状都能延续到下一代吗? 只有发生在性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通过受精作用直接传给下一代。 5、类型:按突变生成的过程分,有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两种。6、基因突变(自然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论是对于个体、细胞、基因、或对于所影响的性状来讲,突变的发生都是一个随机事件。例如,在一系列试管中,接种一定量的不含突变型的细菌,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以后,测定每一试管中的某一特定突变型的细菌数,就可以看到这些试管中突变型细菌数的分布符合于按照随机分布所预测的情况。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对个体来讲是随机的。自然状态下,一种生物的突变率很低。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突变往往是有害的,有时甚至是致死的。因为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体内的基因基本上都是对环境适应的,一旦出现新的基因,就有可能导致不适应的性状出现,所以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例如,水稻、玉米等植物中常产生白化苗的突变。这种突变型由于不能形成叶绿素,会在幼苗期死亡。但是,也有些突变是有利的,例如突变产生的植物抗病性、耐旱性、早熟、茎秆坚硬等等。基因突变的利与害是相对而言的,例如,短腿安康羊的突变,在家养的情况下,是“安康”的,即有利突变,但在野生情况下就不“安康”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形成多种突变。如:Aa1 、Aa2 、Aa3,a1、a2、a3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变。这样,A、a1、a2、a3都在同一点上,都是等位基因。这种同一位点的许多等位基因,叫做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群体范围来说的,就一个二倍体个体来说,只能有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例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就是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的。7、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8、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1)人工诱变的概念: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引导学生思考:请你预期诱导基因突变可采用哪些手段?请你分析诱变育种的优缺点?(2)人工诱变的方法物理诱变:包括辐射诱变和激光诱变。 化学诱变(亚硝酸、秋水仙素等)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叫诱变育种。(3)诱变育种意义: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创造出了许多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新品种,在微生物育种方法也有重要意义。人工诱变和杂交育种一样能创造动植物新品种,除此之外还能创造微生物新类型。国内外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培育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品种。 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培育出新的变异菌株,大大增加了青霉素的提取量。现在青霉素能广泛应用于医疗,是人工诱变的一大功劳。 在农业方面,我国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了200多个优良品种。比如,东北的黑农5号、6个大豆品种,其含油量比原品种提高2.5,产量也提高16。又如,浙江辐音一号早稻,山西太辐19号小麦,黑龙江5号大豆等,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是很有成就的。最后对诱变育种的优缺点进行归纳。介绍诱变育种的优缺点。优点:提高突变率,创造变异新类型,培育优良品种。(二)基因重组1概念:2来源:(1)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产生基因重组。 (2)由于基因之间的交换而产生基因重组。()转基因(重组DNA技术)举例说明3意义: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的进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拓展:(三)总结、扩展生物的变异,根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结果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遗传物质。因而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最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就越多。因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应用重组DNA技术,可以把经过改造的基因,通过载体送入生物细胞中,并使新的基因在细胞内正确表达。通过此种途径,获得人类需要的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在教学结束时,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列表学生阅读课本总结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发生时间及原因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发生可能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四)作业:随堂练习、课后复习题,【双基填空】1变异的类型有_和_两种。后者有三个来源_、_、_。2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或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一个_发生改变。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多肽链中_被_代替。(3)结果: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_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定的_型的变化。(4)类型:_和_。(5)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_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_材料。(6)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存在的;基因突变是_发生的;自然状态下,一种生物的突变率很_;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_的;基因突变是_的。(7)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人工诱变的概念:指利用_因素或_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优点:提高_率,创造变异新类型,培育优良品种。3基因重组(1)概念指生物体进行_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_。(2)类型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_的自由组合。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使_基因发生交换,导致_上的基因重新组合。(3)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_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方法指导】1关于对基因突变的概念的理解,首先要结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去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并且还应该注意联系已有的DNA复制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知识来体会基因突变的真正含义。2关于基因突变的特点,它是理解人工诱变育种的基础,应注意理解:(1)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不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可对几乎所有生物进行处理。(2)随机性,生物个体的任何部位,只要有DNA分子复制,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可对几乎所有器官或组织进行处理。(3)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率很低,另一方面体现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但诱发可提高突变率。(4)有害性,因为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所以在人工诱变育种中要大量地处理供试材料,才可能从中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突变基因。(5)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朝不同方向形成多种突变,产生复等位基因。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可以得到多种突变基因。【知识拓展】1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患者在缺氧的情况下,原来呈圆盘状的红细胞变成镰刀形,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许多红细胞还会因此而破裂造成严重的贫血,甚至引起病人的死亡。1949年确定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突变基因,1957年英国学者英格兰姆阐明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链和两条链相互结合构成的四聚体,链和链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连接组成;英格兰姆发现患者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正常人的是谷氨酸,患者的是缬氨酸)。2关于基因突变的种类和结果按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有以下两种:(1)碱基替换突变即DNA分子中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取代而引起的基因突变,如果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代替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代替,这种碱基替换称为转换。如果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代替或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代替,这种碱基替换称颠换。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突变为颠换。(2)移码突变指基因内部DNA的碱基序列中,丢失或插入1个或几个脱氧核苷酸对,从而使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1)多数基因突变并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不具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的“突变”不引起性状变异。在DNA分子中,有的片段带有遗传信息,有的片段不带遗传信息,如果突变发生在不带遗传信息的片段中,则这种突变不会有遗传效应,更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由于多种密码子决定同样一种氨基酸,因此某些基因突变也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例如:UUU和UUG都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当U和G相互置换时,不会改变密码子的功能,因为决定氨基酸的还是苯丙氨酸。某些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的种类,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例如:由于基因突变使不同生物中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其中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肽链的第十七位上是亮氨酸,而小麦是异亮氨酸,尽管有这样的差异,但它们的细胞色素C的功能都是相同的。隐性基因的功能突变在杂合状态下也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例如在豌豆中,高茎基因D对矮茎基因d是显性;若在基因型为DD的受精卵中,有一个D突变为d,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为Dd,这样虽然该突变导致了性状改变(高茎矮茎),但矮茎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其控制的矮茎性状不能得到表达。(2)少数基因突变可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例如,人类的镰刀型贫血症。3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补充(1)基因突变实际上是染色体一个位点上的基因,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例如,玉米的非糯性是由基因WX决定的,WX突变成wx以后,非糯性变为糯性。wx和WX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基因,这样就成为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而成的,并且在任何一次突变发生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等位基因之中,一般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所以,就二倍体的高等生物来说,突变刚发生时一般是杂合体状态。(2)基因突变是可逆的。正常型可以突变成突变型,突变型也可以突变成正常型。前者叫做正突变,后者叫做反突变或回复突变。反突变的频率一般比正突变的频率低得多。突变的可逆性表明:基因突变并不是原有基因的丧失,而是基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3)基因突变有的是显性突变,有的是隐性突变,但较多的是隐性突变。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这是显性突变。例如,水稻无芒是隐性基因a决定的,有芒是由显性基因A决定的。无芒的水稻发生突变,表现为有芒,这是显性突变。此外,还有隐性突变,如水稻高秆D基因可以突变成矮秆d基因。【同步达纲训练】必修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必修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双基提要】1.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分子进行 的时候,由于碱基对发生 、 、和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是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 ,使人患 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3. 、 和 的因素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 。4.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具有 ,但大多数都是 。又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还具有 和 。而且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 。5.基因突变是 产生的途径;是 的根本来源;是 的原材料。6. 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的重新组合。7.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看,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 单位;从基因与DNA的关系看:基因是 ;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看,性状的遗传实际是通过 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的。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则会引起 。【反馈】例1 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则A.均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C. 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 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在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的间期例2 一种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Wa,其第137位以后的密码子顺序及其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血红蛋白部分链的密码及其氨基酸顺序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HbAACC苏UCC丝AAA赖UAC酪GGU精UAA终止HbWaACC苏UCA丝AAU天酰ACC苏GUU缬AAG赖CUG亮GAG谷CCU脯CGU精UAG终止(1)链变化的根本原因 。 (2)链第138位的 氨酸密码子发生了 引起变异。 (3)这种变异与其他可遗传变异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正常血红蛋白变成了异常血红蛋白 B.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C.信使RNA中的GAA变成了GUA D.DNA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2.基因中发生下列哪一种突变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最小 ( )A.增加3个碱基对 B.增加2个碱基对C.减少一个碱基对 D.减少4个碱基对3.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的分离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 B.诱发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5.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6.一种植物正常情况下只开红花,但偶然出现一朵白花,如果将白花的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全部开白花,这种现象是因为 ( )A.自然杂交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7.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 )A.生物的突变常常是有利的 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C.突变体的体质增强 D.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8. 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基因突变的机制是 ( )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对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9.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的分离 C.基因突变 D.中心法则备选项ABCD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甲硫氨酸甲硫氨酸10.由于基因突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根据已知条件,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和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 ( )11水稻和小麦的基因突变不包括 ( )ADNA分子双链中,碱基对GC变成TAB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GCC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GCD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12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二、非选择题13.在野生大肠杆菌中多肽P是有169个氨基酸组成,由N末端算起第161到165位上的氨基酸序列是色 组 甲硫 谷 酪。有一株大肠杆菌,其多肽P的结构基因发生了突变,结果多肽P(突变后的P)仅含有165个氨基酸。前160个氨基酸的序列与野生型的相同,其他序列如下:色 苏 酪 甘 缬。在下列问题中假定突变种的mRNA与野生型的mRNA仅有一个核苷酸之差。请参照课本中的密码子表回答:(1)写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mRNA中161至165的氨基酸密码子(对于每一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是正确的,色氨酸的密码子为UGG)。野生型 。突变型 。(2)大肠杆菌其多肽P的结构基因发生了突变,该突变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置换(替换)突变 B.插入突变 C.缺失突变 D.重复突变(3)在突变的mRNA中,密码子165之后紧接着什么字母? 35白化病和黑尿症都是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下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系列生化过程。苯丙氨酸酪氨酸羟苯丙氨酸尿黑酸白化病=酶B 黑尿症=酶D黑色素 乙酰乙酸(1)酶是蛋白质,参与催化D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酶有_和_ _ 等。(2)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酶B基因在皮肤细胞内的表达可表示为_ _。(3)在大部分人中,酶都能正常发挥催化功能,但酶D的变异阻止了尿黑酸的进一步代谢,哪一种变异形式能解释这种生理缺陷? (4)由上图可见:若控制酶A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会引起多个性状改变;黑尿症与图中几个基因都有代谢联系。这说明:_ _ _。答案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双基提要】1.复制 增添 缺失 改变 2.破裂 溶血 3. 物理 化学 生物 细胞内的DNA 核酸的碱基 4. 普遍性 有害的 随机性 不定向性 很低的 5. 新基因 生物变异 生物进化 6. 基因重组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7.基本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碱基 基因突变【课堂反馈】1.B 2.(1)基因突变 (2)丝 C的缺失 (3)产生了新的基因【巩固练习】1.D 2.A 3.A 4.B 5.B 6.C 7.D 8.C 9.A 10.D 11.D 12.C12.(1)UGG CAG AUG GAG UAU UGG ACA UAU GGA GUA (2)B (3)U13(1)解旋酶 RNA聚合酶(或催化氨基酸缩合反应的酶) 转录 翻译(2) 酶B基因 mRNA 酶B (3)基因突变 (4)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可能受多个基因控制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1.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