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4223440       资源大小:4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

    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应该对革命的背景作必要的铺垫,对过程作简要介绍,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尤其是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地位。【教材分析】 教材分三目内容,第一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分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准备阶段。第二目“武昌首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初步成果。第三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介绍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和意义,及革命的最终结果。本课知识容量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都面临课时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有效、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像过去那样光革命背景就上一节课是行不通的,面面俱到成为不可能,本节课如何避免成为师生匆匆赶场子,如何上出新意,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达到历史学科公民教育的目标,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辛亥革命,比较陌生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原因理解也不深入。高中教学应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回到近代,围绕相关问题讨论、表达,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体会革命的艰辛历程、革命先烈为了共和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奋斗以及革命潜伏的危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讨论,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多元”素材、资料的提供,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而评价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是辛亥革命的成败。【板书设计】 第15课 辛亥革命一、 改良还是革命?二、 真革命还是假革命?1、 开始:武昌首义黎都督,当还是不当?2、 发展:各省响应真响应还是假响应?3、 高潮:建立民国,颁布约法总统制还是内阁制?4、 结局:孙中山让位还是不让位?三、 成功还是失败?功绩: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经济工业化思想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失败:没有完成近代化转型的任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前两分钟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多媒体打出歌词,上课铃响音乐结束,师:听完这首歌你能想起哪些历史事件?(生:想起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师:是的,一次又一次挨打,中国到底是怎么了?中国该怎么办?有多少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认为中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为此,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荡气回肠的歌曲感染学生、营造气氛,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回到回忆起所学过的近代屈辱史与探索史,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师:问题是制度变革是否只有革命这一条道路可供选择?还有另外一条救国道路是?(生:改良。)代表人物是?(生:康有为、梁启超。)改良派与革命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一、 改良还是革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上黑板分别写出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救国主张。(包括采用何种政体?采用何种手段?是否推翻清政府?)师:如果你是当时的爱国青年,你会选择追随哪一派?支持革命派的同学举手,支持改良派的举手。请说出你做出这样的选择的理由。师:当一个社会的制度需要改变的时候,是否革命一定优于改良?不一定,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代价最小的政治转型方式,都是政府主动放权改革、和平过渡到宪政民主社会,暴力革命终究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是该选择革命还是该选择改良,关键要看具体的社会条件,尤其得看政府是否愿意改革,是否有能力改革。当时清政府是个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看课本6061页,看清政府有没有进行调整?调整的效果如何?预备立宪磨磨蹭蹭,最后还出台了一个皇族内阁(13人中9个满人,其中7个皇族,4个汉人),暴露出清王朝怎样的本质意图?如果说清政府的新政是旧人办新事,效果大大打折,那么预备立宪是皇族组内阁,诚意值得怀疑。立宪派也对清政府也绝望了,历史的天平最终向革命这一方倾斜。再加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一场革命呼之欲出。那么,革命党人为酝酿革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自己看书答出,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提出三民主义;组织上成立同盟会;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设计意图:本部分是让学生了解革命的背景和酝酿,重点提出“改良还是革命”这个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他内容简略处理,是因为导入部分已经回顾了时代背景,学生对其他背景也不难理解,预计到学生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易作简单化的理解,就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实际,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并未彻底扭转,盲目推崇革命的现象相当普遍,学生容易认为革命绝对好于改良,甚至会认为改良派“很笨”“落伍”,看不到改良派思想的价值,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就当年那场论战而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革命未必优于改良,论战并非一方压倒另一方,革命后出现的很多问题当初被改良派说中了。 1995年李泽厚先生告别革命一书出版以来,学术界关于改良还是革命的争论更是掀起一个高峰。我认为中学课堂没必要对学生隐瞒重大的学术争论,只让学生接受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那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将来有机会影响中国命运时,如果他们能够不盲目跟风,如果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能够明白并非越激进越好,越革命越好,能够明白寻找一条能让我们成功且少具破坏性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选择。出示黄花岗烈士墓、林觉民像和与妻书材料,师:这是位于广州市的一座墓园,这里安眠着72位年轻的革命党人,他们大多是留洋归来的留学生,平均年龄才29岁。 英雄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4岁。起义三天前,林觉民在一方白色手帕上给妻子用血和泪写下一封感人至深的绝笔信。 为了苦难的祖国,他选择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深深爱着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为了天下人的幸福,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年轻的生命。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革命烈士为了祖国、为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了,但烈士的鲜血唤醒了更多的国人,黄花岗起义半年后,武昌起义就爆发了,让我们回到98年前那个敲响清王朝丧钟的夜晚吧!播放武昌起义视频。师:在刚才的视频中,大家听到起义的时间是?生:1911年10月10日。师:领导人是谁?生:熊秉坤。师:大家有没有看到孙中山?生:没有 师:同盟会其他名气大的革命领袖也不在场,熊秉坤在湖北新军中相当于班长,总指挥吴兆麟相当于连长,因此接下来革命党人想找一个名气大的人当领导,他们找了谁呢?课件出示黎元洪图片和“床下都督”漫画(多媒体显示标题:二、1、开始:武昌首义黎都督,当还是不当?)革命党人最终推举了不想革命的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武昌起义的结果是武汉三镇光复,不仅如此,它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各省响应起义。师:同学们看地图,清王朝这座260年的老屋子,革命党人这么一推,它就哗啦啦一个月倒了一半。十几个省响应起义,宣布脱离清王朝而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同学们看咱们山东有没有响应起义而独立呢?师:11月13日山东也独立了,济南市民高兴万分,但24号又取消了。(学生有叹息的反应,教师稍作停顿)大家不要泄气,山东独立运动虽然夭折了,但毕竟给山东撒下了反帝反封建的火种,在这次革命中山东虽然落在后面,但下一次革命可又走在前面了。我们来看一下山东附近的江苏省怎么独立的?课件出示材料: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师:旧巡抚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我们不免要问,这是真响应还是假响应?(出示多媒体标题:2、发展:各省响应真响应还是假响应?)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通过地图直观地展现武昌起义后的全国形势,由于面对的是山东济南学生,引入乡土史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而且为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教学埋下伏笔。时间 国号 国都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过渡:虽然有真有假,毕竟这么多省脱离清王朝而独立,同学们注意,这个独立可不是今天说哪个地方闹独立的意思,各省从清王朝里面独立出来,就是等着民国建立以后再加入进去,因此这时,大家邀请革命领袖孙中山回国,建立民国,颁布约法,使革命达到高潮。3、高潮:建立民国,颁布约法请大家看课本62页,迅速抢答完成这个多媒体表格:师: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什么成就呢?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多媒体出示临时约法材料:第一章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学生活动】每组负责分析一段临时约法条文,各组讨论后推举代表上讲台说出该条文确立了什么原则?过去是什么样的?与过去相比有怎样的进步?(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材料得出这四段条文分别反映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原则,说出其反封建意义。)师:在临时约法当中,本来革命党人是要实行美国式的总统制的,但最终选择了法国式的内阁制,同学们在第三单元学过,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权力相比,哪个权力更大?生:美国。师:临时约法选择内阁制这样一种使总统权力较小的制度是什么用意? 直接目的是要限制谁?生:袁世凯,因为眼看袁世凯即将坐收渔翁之利,只好给他套一副枷锁。师:制定制度能否说对孙中山就可以放心选择总统权力大的总统制,对袁世凯就要采用内阁制架空他呢?(生摇头,教师出示多媒体标题:颁布约法总统制还是内阁制?)设计意图:民国建立简单填表格了解基础知识,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这也是理解革命意义的关键所在,教师提示小组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古代中国的制度对比。在选择内阁制这个问题上,提醒学生制度不能因人而设。师:既然对袁世凯如此不放心,为何让位于袁世凯呢?4、结局:孙中山让位还是不让位?(学生根据课本谈让位原因)师:大家说得不错。当时很多人都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他能成为中国的华盛顿。袁世凯也表示革命,我们想问他:您是真革命吗?(多媒体出示革命过程部分整体板书:二、真革命还是假革命?1、开始:武昌首义黎都督,当还是不当?2、发展:各省响应真响应还是假响应?3、高潮:建立民国,颁布约法总统制还是内阁制?4、结局:孙中山让位还是不让位?)师:我们来回顾一下革命的过程,不难发现,从开始到结束,革命阵营内部始终存在一个什么严重问题呢?(旧官僚、假革命混进了革命阵营,从内部破坏革命)尤其是最后结局里那个头号假革命袁世凯还当上了大总统,你认为这会对革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生:使革命失败。或使革命不彻底。)【思维深入】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袁世凯,中国就能顺利走上真共和的道路吗?材料:我们这批人当初是真心真意想把人从井里救起来的,但结果自己也掉下去了,恢复了祖宗的原型。 吴稚晖(老同盟会员)语投机革命的假革命者后来背叛革命可以理解,可是那么多革命者当初为共和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后来竟也背离了自己当初所追求的民主共和的革命理想,难道当初他们投身革命不是真诚的吗?我们对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恢复了祖宗的原型又是指什么?设计意图:从过程的标题设计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革命潜伏的危机,但不能停留在黎元洪、陈德全、袁世凯这类假革命混进革命阵营这个层次上,而是提出:就连真革命者后来也回到传统的老路,追求共和的人却最终露出专制的一面来,乃至走上背叛自己当初所追求的革命理想的道路,我们是否应该不再是简单唾骂某个个人,而是深入思考更深层的制度与文化缺陷?这样就能更好地凸显中国政治上走出专制,实现真正民主共和的艰难性,第二部分的大标题“真革命还是假革命”的“真假”两字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充实。本部分展示的革命的成就与不完美为下一个环节对革命的功绩与不足的认识做好铺垫。过渡: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看材料,根据事实判断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三、成功还是失败?课件呈现材料:材料1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岳麓教材6263页 师:从材料1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政治什么变化?生: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师:这反映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同学们肯定会觉得老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在中国第一次制定出来民主共和的宪法当然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成功,但是宪法的制定和宪法的有效实施是两回事。能不能说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不能,只能说促进。所以这成功中有失败。(课件呈现结论:促进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课件呈现袁世凯穿皇袍称帝图片师:同学们看这幅图片,你能看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生:失败。因为袁世凯称帝了。师:没错,但是袁世凯称帝的结局怎么样?他当了多久皇帝呢?83天,遭到全国反对,被迫取消帝制,说明革命的失败中又有成功。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有成功有失败,而政治又是反作用于经济的,我们来看一段经济上的数据,看经济方面成功还是失败?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2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生:辛亥革命促进工业发展,是成功的。师:没错,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这是成功之处,(多媒体出示结论:促进经济工业化) 但是从材料中你能否看出经济上的失败呢?(学生看材料,看不出来教师提示)师:看时间,19121919年,1919年之后呢?生:帝国主义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来了。师:民族工业出现春天,但春天是短暂的。为什么春天是短暂的?从内部来说是军阀割据混战,从外部来说是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正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什么任务?(反帝的任务)军阀割据混战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什么任务?(反封建的任务)我们再看一个成败交织的材料:材料3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请分析1913年中小学生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出)崇拜孙中山是因为孙在当时的中国威望很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接受。但是崇拜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引起一场深刻的变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师:如果我们说辛亥革命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生:深入人心)师:我们在深入人心前面是否有必要加个词把成功的程度降低一下。加哪个词呢?多媒体出示结论: 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下面我们来看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材料4 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社会生活方面,除了改称呼,革命还有哪些移风易俗的做法?生:以握手礼代替跪拜礼,穿中山装,男人剪辫子,女人不再裹小脚。播放一段视频:辛亥革命后军警在街头给行人剪辫子。师:从这个视频中你能看出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吗?(学生说出革命成功之处:革命破除陈规陋习;革命失败之处:有些民众留恋辫子。)师:说得对,除了这一点表现了革命的失败之外,还有一个情节是革命的败笔,你们发现了没有?(学生思考,可能没有回答)师:刚才的视频中有没有你看着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有学生悟出)生:我感觉军警和行人之间有种不平等。师:你指的是行人不愿意剪,军警强迫他剪吧?留什么发型其实是老百姓的自由权利,辛亥革命后剪辫子的做法虽然比清军入关后“留发不留头”的做法温和,还有牛肉面,但其实也是一种强制,而不是在尊重个人权利的基础上,是否符合真正的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革命理想?(生摇头)师:虽然有败笔,但革命的功绩是不容抹煞的,刚才四则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促进了经济工业化、促进了思想解放、改变了陈规陋习,这整个的合起来就是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生齐答:近代化。【课堂总结】多媒体出示全部板书,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探讨了在20世纪初的中国,在改良与革命之间,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以革命的方式救亡图存;第二,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各省纷纷响应,将革命推向高潮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尽管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但我们也知道辛亥革命其实并没有真正完成社会的转型任务。同学们,学完这一课,你有何感想和收获?能得到哪些启示?(学生谈孙中山、林觉民的精神,谈革命的成败教训)同学们谈得很好,辛亥革命百年将悄然而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现在传承到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学子的肩上,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思考革命的成败得失,要学习当年革命志士的爱国精神,学习孙中山等人顺应世界潮流不断前进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最后,我借一句孙中山先生的话以共勉: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课件呈现)。谢谢大家!练习巩固与课后探究

    注意事项

    本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