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5 结论与对策建议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4215202       资源大小:18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5 结论与对策建议环评报告.doc

    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二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1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15.1 项目概况15.1.1 推荐方案项目概况本项目为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二期工程。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工程路线起点(桩号K0+000)位于霞浦县牙城镇斗门村,与规划的纵一线衔接,经牙城村、前街村、洪山村、渡头村、杨家溪村、南兜村、赤溪村,终点(桩号K18+050)位于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附近,与福鼎市规划的九鲤溪旅游公路对接,全长20.42km。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为牙城至渡头段(起讫桩号:K0+000K7+600,全长10.02km,断链:K2+569.147=K0+150.000,路线长2419.15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对老路改扩建,设计速度按40km/h,路基按照8.5m标准建设;二期工程(即本项目)为渡头至赤溪段(起讫桩号:K7+596.227K18+050,全长10.40km,断链:K7+600.000=K7+596.227,路线长3.77m,断链:K13+947.254=K14+000,路线短52.75m。)采用三级路标准新建,设计速度按照30km/h,路基按照7.5m标准建设。本项目为渡头至赤溪段(K7+596.227K18+050),全长10.40km,按三级公路标准新建,全线共设大桥3座(516m)、中桥2座(104m),涵洞32道,长隧道1座(1152m),短隧道3座(674m)。其中霞浦县境内路线长7.75km,设大桥1座(204m),中桥2座(104m),涵洞25道,长隧道1座(1152m),短隧道3座(674m)。福鼎市境内路线长2.65km,设大桥2座(312m),涵洞7道,无隧道。项目对霞浦境内牙城镇现有村道旧路改扩建段长3164m,占项目路线总长的30.42%;新建路段长7236km,占路线总长的69.58%。项目采用水泥路面115.79千m2,排水工程6079.7千m2,防护工程86329.6千m2,土石方266623千m2。项目总投资22187.2454万元,共征地19.09hm2,拆迁建筑物5320 m2。项目建设施工工期拟定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共24个月,预计通车时间为2015年4月。本项目的建成缩短了牙城镇与福鼎市的距离,为未来霞浦县和福鼎市联系更加紧密、更加便捷,带动沿线商业贸易和旅游资源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宁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本项目全线10.40km位于太姥山杨家溪自然保护区、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占地涉及生态公益林12.02 hm2,基本农田2.54 hm2。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出具国土资厅函2013954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出具闽国土资储压201315号,宁德市林业局出具宁林地预审201311号、宁林审201313号,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出具宁国土资2013预75号,宁德市水利局出具宁水审批20135号,霞浦县交通运输局出具霞交2013199号,霞浦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出具选字第霞村址2013033号,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出具鼎太2012函字 35号,福鼎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鼎国土资2012预104号,福鼎市林业局出具初审意见(编号2012021),福鼎市建设局出具鼎建村2012123号,福鼎市发展和改革局出具鼎发改审批2013161号等同意本项目建设。15.1.2 方案比选设计单位就杨家溪山庄至南兜段、青龙寺至钱大王段、青龙寺至南兜段和湖里至赤溪段提出路线比选方案。本评价从技术、安全稳定性、经济以及环境因素角度等综合考虑,推荐初设提出的K线方案。15.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2.1.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沿线两侧各300m内区域,及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及临时弃渣场等临时用地周边100m范围内的生态系统,以及太姥山杨家溪自然保护区、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15.2.1.2 生态环境现状(1)生态系统本项目以道路中心线两侧评价区内,主要生态类型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还有相当一部分河流湿地、农田生态系统。评价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经济林等。在常绿阔叶林中的天然樟树林面积约7.0hm2,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生态区位特殊。(2)植被评价区植被型主要有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和茶园等5个植被型,有马尾松林、青冈林、樟树林、枫香林、淡竹林、雷竹林、毛竹林、茶灌丛等8个群系。项目占地区植被型主要有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茶园等4个植被型,有马尾松林、青冈林、樟树林、淡竹林、毛竹林、茶灌丛等6个群系。本项目线路穿越天然樟树林,评价区和占地区内分布有大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樟树,并分布有少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花榈木及金毛狗;以及小叶榕古树1株,高约12m,胸径3m。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分布樟树53株。(3)水生生物项目评价区有浮游植物22种,浮游动物29种,底栖动物18种,鱼类24种,未见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项目占地区不是鱼类产卵和稚幼鱼生长的主要场所,也不是鱼类重要的索饵场。在项目评价区尚未发现分布有列入国家和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水生生物。(4)野生动物评价区两栖类共有1目4科6种,没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均为“三有动物”。 评价区爬行类3目6科11种,其中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眼镜蛇1种,“三有动物”有10种。评价区主要哺乳类共5目9科14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鼬1种,“三有动物”有4种。除蝙蝠科和鼠科为常见种外,其它物种在公路沿线较少见。评价区主要常见鸟类10目22科50种,两栖类1目4科6种,爬行类3目6科11种,哺乳类5目6科1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松雀鹰、普通鵟、游隼、褐翅鸦鹃、领鸺鹠、短耳鸮等6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眼镜蛇、小、苍鹭、大白鹭、白鹭、家燕、喜鹊、黄鼬等8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单中有褐翅鸦鹃易危种(VU)1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6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7种。“三有动物”38种。15.2.1.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占地影响项目永久占地共25.91hm2,其中:耕地5.42hm2(其中水田4.17 hm2,旱地1.25hm2)、林地15.94 hm2、建设用地3.44hm2;未利用地1.11hm2(水域占0.02 hm2)。其中,基本农田占2.54 hm2,生态公益林占2.09 hm2。临时工程共占地2.20 hm2,其中0.40 hm2利用本项目永久占地,1.80 hm2为临时用地,主要占用林地、草地和工矿用地。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有限,对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面积有限,对区域林地资源和农业土地资源的影响有限,通过“占一补一”可实现区域动态平衡。(2)对保护动植物影响对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的53株樟树,建议通过局部线位的调整和优化,避让樟树。确系无法避让的,应通过异地移植的办法,保护上述古树。对项目沿线两侧樟树和小叶榕施工时应采取围挡、挂牌保护等措施,减少施工建设对保护植物和古树的影响。由于动物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动物资源的影响不大,项目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不存在物种灭绝问题。(3)防洪影响本项目共设置桥梁5座,其中跨水桥梁3座分别为南兜中桥(跨杨家溪支流)、湖里大桥(跨赤溪)和赤溪大桥(跨赤溪支流)。防洪评价报告认为湖里大桥、赤溪大桥和南兜中桥采用50 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是合理的,均符合国家标准。湖里、赤溪大桥的施工围堰为布置在每孔桩基周围的圆形钢板围堰,占用河道面积较少,对河道的行洪影响有限。湖里大桥工程壅水影响范围2650.7m。赤溪大桥工程壅水影响范围760m。桥建成后桥址下游水流的紊流有所加大,桥墩将引起桥址上下游附近内河床的冲刷,对桥下游相当短的流段内河势产生一定影响。上游的赤溪大桥要考虑下游湖里大桥的壅高影响。项目拟建大桥对现有的防洪堤和公路无破坏,基本不会影响防汛抢险人员及车辆的通行。赤溪段设计河段左岸地势较低,低于拟建的公路路面高程,公路建成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若不采取排涝措施,将会产生内涝,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4)水土流失影响根据预测,项目预测时段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8812.86t,新增水土流失量8432.86t。(5)小结在采取本评价提出的水土保持和环保措施的前提下,项目选线符合太姥山杨家溪自然保护区、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管理要求。通过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强化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和区域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将项目建设对太姥山杨家溪自然保护区、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太姥山国家级风景的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的程度。总体而言,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不大,在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前提下,可将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较低水平,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15.2.1.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基本保护措施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公路临水路段,施工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处理后尽量用于农灌或绿化。如需搭建临时建筑,应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本项目建设需征占基本农田应依法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用地单位应按“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上缴耕地开垦费。征占生态公益林应根据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依法办理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手续。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各桩段剥离的表土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临时堆土场进行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不允许表土随意堆放,更不允许排入河中。要防止表土堆放占用基本农田。(2)沿线农田保护措施项目沿线存在部分耕地(以水田、旱地为主),为减少本项目建设对现有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经过现有的农田耕作区的路段应尽量收缩路基边坡,以减少占用耕地,对于坡面工程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影响周边农业生产。项目建设前应对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占地范围内耕地的表土进行剥离,严格按设计规定的临时堆土场进行堆放,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施工材料要按规定堆放在施工场地内,不得占用沿线的耕地,同时应做好水土保持防范措施,避免因水土流失给周边农田区域造成不利影响。(3)野生动物保护要求在山地林区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建议施工单位与林业部门配合在施工区域内张贴项目区普通鵟、褐翅鸦鹃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眼镜蛇、黄鼬、小、普通鸬鹚、苍鹭、大白鹭、白鹭、家燕和喜鹊等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公告,严禁伤害;如遇到野生动物受到意外伤害,应立即与林业局相关部门联系,由专业人员处理。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动物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应避免在上述时段进行爆破、打桩等高噪声作业。在林区边缘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及时恢复桥下指标,以便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开工前,在工地及周边设立爱护野生动物和自然植被的宣传牌,并对承包商进行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施工人员进场后,立即进行生态保护教育。在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的同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奖励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分子;严禁施工人员采获野生植或捕杀野生动物,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员。(4)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本项目设置的2个施工场地、1个临时堆土场及1个临时弃渣场选址较为合理,应避免设在耕地集中区内,施工便道亦应避让耕地集中区,禁止从中间穿越,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设置各类临时工程。施工场地和临时堆土场具体生态保护措施详见第八章水土保持方案。临时用地应尽可能地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如临时施工场等沿线设施处等。施工场地、料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应选择空旷、地表植被稀少的地段。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应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5)边坡防护及水土保持沿线高填深挖、高边坡路段尽量采用植物护坡和混凝土护坡相结合的措施,以使边坡稳定,防止坡面崩塌。对路堑坡顶以外应设置截水沟,排泄边坡顶上面的地表径流。(6)对樟树、花榈木、金毛狗及小叶榕的保护措施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涉及樟树53株,其中8株采取避让措施降低项目施工对其影响。另外路基用地范围内涉及樟树45株,采取移植保护措施。樟树移植生境选择应限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单位应待项目定线后核实移植樟树数量,移植保护应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移植方案,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项目沿线两侧评价区内分布的大量樟树,采取围挡、挂牌等保护措施。对小叶榕采取绕行、挂牌围挡方式进行保护。本项目建设对花榈木和金毛狗影响不大。(7)对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随着项目的建成、绿化造林,山、水、林等构成新的景观,人类的活动增加,若再加上旅游开发,会给环境污染带来新的隐患。必须加强管理,减少污染,配备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保护陆域野生动物,防止破坏新的景观。(8)防洪排涝安全措施防洪补救措施建议杨家溪和赤溪右岸堤防建设时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湖里大桥和赤溪大桥桥址所处河段河岸河床采取防冲加固工程措施。杨家溪和赤溪左岸需进行防护。大桥施工结束后,要清理弃渣,恢复行洪河道,修复生态环境。防治措施A.赤溪村防洪工程:桥梁的建设应与赤溪村防洪排涝工程的修建作好衔接,对赤溪村增加排涝措施。根据项目防洪报告,确定该排涝设施按3 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设计。B.建桥后,对大桥桥址上游50m、下游200m进行护砌,其工作应与赤溪村的防洪规划结合考虑。其他工程、管理措施桥梁的墩台基础施工应安排在非汛期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汛前完成洪水位以下的工程量。采用分期围堰,合理设计围堰型式,尽量不采取两岸同时填筑围堰的方式进行施工,少占河道。一般不采用全断面围堰施工。导流建筑物的废渣应运到经规划的合理的弃渣点堆放,并彻底清理河底残渣。桥墩施工应选择在枯水期。如果不能避开汛期施工时,需要做好渡汛方案,报防汛部门审批。15.2.2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2.2.1 声环境保护目标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敏感点村庄及学校共6处:渡头村(K7+596K7+920)、渡头小学(K7+600)、下坪洋(K9+428K9+690)、杨家溪村(K10+730K10+930)、南兜村 (K15+065K15+200)、赤溪村(K16+80017+600)。15.2.2.2 声环境质量现状沿线受村道影响的渡头村、下坪洋村、杨家溪村,昼夜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不受交通噪声影响的南兜村、赤溪村,昼夜噪声级均符合2类区标准要求;特殊敏感点渡头小学,昼夜噪声声级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15.2.2.3 声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沿线声环境敏感点距路基200m以内的渡头村、下坪洋村、杨家溪村、南兜村、赤溪村各村民聚居点及渡头小学等昼间施工将会产生一定干扰;夜间施工在一定范围内将会对居民的休息产生较大的干扰。(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公路两侧水平距离交通噪声预测昼间,营运初期(2015年)距离路中心线4.0m外,能满足2类标准的限值;营运中期距离路中心线4.5m外,能满足2类标准的限值;营运远期(2029年)距离路中心线6m外,能满足2类标准的限值。夜间,营运初期(2015年)距离路中心线16m外,能满足2类标准的限值;营运中期(2021年)距离路中心线18m外,方能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营运远期(2029年)距离路中心线21m外,方能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对敏感目标影响2类区范围村庄声环境:预测基准年(2015年、2021年、2029年)各预测点除渡头村、下坪洋村昼、夜间出现超标外,其他杨家溪村、南兜村、赤溪村均可以达标。特殊敏感目标学校影响分析:对于距红线距离185m渡头小学,预测基准年(2015年、2021年、2029年)昼夜间均可达标。15.2.2.4声环境环保措施(1)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声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高达85dB以上,一般可采取施工方法变动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对临近集中居住区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06:00)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在施工便道50m内有成片的居民住宅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应强化施工管理和施工环保监理,提倡文明施工,严禁野蛮施工和施工人员高声喊叫;加强施工过程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及时解决施工中噪声扰民所产生的民众正当诉求。(2)营运期环境噪声控制及土地利用规划建议根据预测分析结果,评价建议:本路线两侧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定为路中心线两侧20m。在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内临路第一排不宜建设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在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内如确需建设居民区等敏感点时,则应要求设计部门自行采取降噪措施。临路建设居民楼、商业办公楼等建筑时,需采取降噪措施。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宜在有关规划文件中明确噪声敏感建筑物与地面交通设施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公路两旁的第一排建筑物最好为中高层非声敏感建筑,以便更好的隔阻噪声的传播,从而达到改善后侧区域噪声环境的目的。公路两旁第一排建筑物楼房建筑需用隔声效果较好的材料,使第一排建筑物室内噪声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的有关要求。邻近公路的噪声敏感建筑物,设计时应根据楼房朝向的要求,有可能情况下,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卧室等房间的干扰。对于营运中期环境噪声预测超标的敏感点均应采取工程降噪措施;对于营运中期环境噪声预测达标,而远期超标的敏感点采取跟踪监测,预留资金,适时上措施的方法。根据路段各敏感点实际情况,考虑出行和居住环境,建议对营运中期环境噪声超标的2处敏感点,21户居民推荐采取隔声窗的建筑隔声防护措施。15.2.3 水环境15.2.3.1 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可能受本项目施工和营运活动影响的水体水质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以确保各类水体水质符合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杨家溪、赤溪及其支流是本项目主要水环境敏感目标。15.2.3.2 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状评价,项目涉及的赤溪监测断面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BOD5、石油类、氨氮等5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符合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要求。15.2.3.3水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两方面。施工期生活污水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依托沿线村庄,生活污水依托村庄的公厕等处置。少数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可设化粪池简易处置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会对水体造成较大影响。施工期生产废水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冲洗及汽车保养、混凝土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用水多被吸收或蒸发。施工场地冲洗废水建议经多级沉淀池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工程汽车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清洗废水应设油水分离装置,先进行除油,再经沉淀除砂后回用于砂石料或拌和站冲洗或尽量用于施工区的日常洒水。挖填方作业造成的悬浮物影响本项目临近水体路段挖填土方施工或土方受雨水冲刷后也将会造成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入河,对河流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应加强水保工作,防止砂土流失,同时应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如采用导流围堰封闭等施工方式。施工固废、物料流失影响施工固体废物及建筑材料堆放、管理不当,或暴雨时将可能被冲刷进入水体体,将对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并影响河流景观。桥梁、涵洞施工对水环境、防洪排涝的影响分析本路段共有3座大桥、2座中桥、涵洞32道,主要经过沿线杨家溪、赤溪、杨家溪支流,均为当地排水通道。施工过程对水域影响主要来自桥墩基础施工扰动河床引起局部水体悬浮物的增加,以及钻渣泥浆流失对水体的影响。工程桥梁设计可确保行洪不变,工程设计符合水利规划中的防洪要求。涵洞建设,应避开雨季施工,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同时避免造成雨季河道堵塞。(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公路路面径流中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油及有机物。道路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要求。与一级标准相比,除SS外,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一般不会超标。如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路面径流将对沿线水体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集水区域若发生重大泄漏事故将有可能对水体产生重要影响。本项目公路沿线除杨家溪小支流外,还有农田间排洪沟、农灌渠分布。本工程方案已考虑的排水通畅、不滞洪,沿途跨排洪沟、农灌渠的地段均设有过水涵洞,基本不会改变沟渠的位置、流向和过水能力,保障项目区排水通畅,同时保证农田灌溉用水。公路经过的排洪沟渠应先保证其过水面积不减少,与闸门排水相统一,兼顾长远应与本区域的排洪规划相协调,满足排洪规划要求,按照规划的洪水标准来设计公路排水。在设计中应确保道路所经过的排水涵洞其过水面积不减少,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与长远规划相协调,确保按照规划的排洪标准来设计公路排水。15.2.3.4水环境影响环保措施(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桥涵施工水污染控制措施桥梁基础工程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将对河床的扰动影响降至最低。有害物质的施工材料的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筑路材料运输过程防止洒漏。禁止在河道岸边100m以内陆域或沿线灌溉水渠附近设置各种散装或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的堆放场地。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并做好钢护筒围堰措施。桥梁钻孔泥浆和钻渣经泥浆循环系统过滤后收集作为路基填方使用。同时防止钻渣和淤泥堆弃对防洪、排涝造成不利影响。隧道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隧道施工除加大初支喷混凝土厚度封闭成环减少涌水量外,应做好隧道内排水系统。施工隧道洞口设置隔油沉淀处理设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排放于杨家溪。临水路段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临水路段施工时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路基边坡防护和路基排水工程。同时应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冲洗废水建议经多级沉淀池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用于场地冲洗和降尘,不外排。工程汽车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清洗废水应设油水分离装置,除油沉淀除砂后回用。少量沉渣应及时运往福鼎市磻溪镇或霞浦县牙城镇垃圾填埋场处理,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监理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沉渣。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依托沿线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村庄的公厕等处置。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易处置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2)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应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对跨河跨水路段要及时修复被毁坏的排水设施。15.2.4 大气环境15.2.4.1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敏感点村庄及学校共6处:渡头村(K7+596K7+920)、渡头小学(K7+600)、下坪洋(K9+428K9+690)、杨家溪村(K10+730K10+930)、南兜村 (K15+065K15+200)、赤溪村(K16+80017+600)。15.2.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中NO2、CO和TSP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15.2.4.3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施工期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各施工场地的扬尘(TSP),其次是汽车机械燃油排出的尾气。主要是短期影响。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根据类比分析可知,本项目建成后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影响有限,沿线各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均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15.2.4.4 环境空气影响环保措施(1)施工期本项目施工场地设有水泥拌和站,采用站拌工艺,影响主要集中在装卸料、堆料及拌和过程中。因此要求料场、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应设置在居民点下风方200m以外,土方、水泥和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临时存放和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或降尘措施,拌和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本项目各设置1个水泥拌和站位于施工场地内,临近村庄均位于施工场地下风向200m以外,选址合理。因此要求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施工单位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缩短工作时间和发放防尘口罩等。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应每天定时对运输路面洒水处理;对运输土方的车辆应采取在土方表面适量洒水,并覆盖帆布等遮盖物,严禁敞开式运输。(2)营运期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和审批乡镇建设规划时,对在公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等加以限制。建议实施上路车辆的达标管理制度,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其上路。另外,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燃料的改进,也将会有助于降低公路汽车尾气的影响。15.2.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拆迁建筑垃圾中的废弃钢筋和废砖瓦等可加以回收再利用;废瓷砖、渣土和施工弃方及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统一堆置于临时弃渣场,由市政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项目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及霞浦境内的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均可通过现状道路即可运抵临时弃渣场,无需新建施工便道。福鼎境内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委托福鼎市市政渣土管理部门及时清运不堆存。项目隧道出渣全部作为主线填方利用。桥梁钻渣和钻孔泥浆大部分比较粘稠可直接回用作为填方,少数含水率高的经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处理后再回用作为填方。若在实际施工中对于不能利用的钻渣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及时运至福鼎市城管和环保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存放,不在项目沿线设临时堆渣场堆存。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监理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钻渣,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杨家溪和赤溪水环境。15.2.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2.7.1 地下水环境现状本项目区域地下水监测点位pH值、总硬度(以CaCO3计)、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挥发酚、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总大肠菌群、六价铬、铁、锰、镉、砷、汞等17个指标均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水质标准,符合地下水环境功能要求。15.2.7.2 地下水影响分析(1)施工期隧洞开挖影响分析本项目隧址水文地质以基岩风化网状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块状强风化岩层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及导水性较强,地下水向山体附近的沟谷中排泄,隧道涌水量较大,施工阶段应采取防(堵)-排结合措施,减少地下水涌水量,加快隧道内排水,洞口应设置隔油沉淀处理设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排放于杨家溪。深挖段影响分析项目深挖路段阻隔局部地下水迳流。本路线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本路线深挖路段位于山体边坡,处于地下水迳流末端,对地下水迳流影响有限。桥梁基础施工影响分析桥墩基础施工,钻孔桥墩时,产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少量石油类,其开挖面小,且桩基础及时固化,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2)运营期在保证路面完整情况下,其初期雨水渗透量较小,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有限。 15.2.8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共征地18.02hm2,拆迁建筑面积4306m2,对沿线区域的工农业生产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闽国土资储压201315号文,本项目影响范围压覆“福建福鼎盆地油气勘查”项目,鉴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出具承诺书表示不排斥油气勘查开发以外的相关项目建设,准予压覆。建设单位应采取的减缓社会影响措施包括:制定并落实征地拆迁计划和补偿安置方案,妥善处理好土地征用与拆迁安置工作,同时应做好沿线的绿化和景观设计。15.2.9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15.2.9.1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风险主要为施工运输车辆翻车、撞车、落水等意外导致车辆燃油泄露,车辆装载的土石方落入水中将对项目沿线的杨家溪、赤溪的水环境产生直接的污染。本项目运营期主要风险事故为车里燃油泄漏燃烧,易燃液体发生泄漏或溢出,污染水环境。15.2.9.2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1)工程措施设置相关危险警示牌。在暴雨季节禁止施工,施工时合理处置挖方和填方,加强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意识和劳动纪律教育。加强施工期水泥搅拌设备的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维护。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期间严格工程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定的标志设置原则,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牌,并设置防围设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风险,要求设计部门对临近水体路段K7+650至K7+850、K8+300至K9+300、K9+600至K10+000、K10+700至K11+300、K13+750至K13+900、K14+745至K14+900,K17+500至K17+900路段增设0.5m的防撞栏,湖里大桥和赤溪大桥两侧设置初期雨水沉淀池,同时兼作事故池使用。(2)管理措施公路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制定项目道路的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确保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控制污染,确保居民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及时处理相应污染物,防止污染物进入河流,以减缓或避免事故造成的污染事故。应成立一个紧急救援机构,配备专门人员,一旦发生事故,由紧急救援机构负责联系各部门进行救援工作,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严禁在公路上人为堆放物品致人损害,如在公路边建房时在公路上堆放建筑材料,在公路上人为设置障碍物。加强机动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工作。15.3 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15.3.1 工程建设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福鼎九鲤溪)公路二期项目属于允许类建设项目。15.3.2 工程选线的环境可行性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打通霞浦杨家溪与福鼎太姥山九鲤溪的上下游旅游通道,有利于加强景区统筹管理,带动霞浦县、福鼎市景区联动,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升级。项目选址符合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出具国土资厅函2013954号,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出具鼎太2012函字 35号,宁德市林业局出具宁林地预审201311号、宁林审201313号,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出具宁国土资2013预75号,福鼎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鼎国土资2012预104号,福鼎市林业局出具初审意见(编号2012021),福鼎市建设局出具鼎建村2012123号,宁德市水利局出具宁水审批20135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出具闽国土资储压201315号等同意本项目建设。15.4公众参与本次环评按规定要求,进行了信息公开和公众意见调查,充分听取了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范围内社会各阶层的意见,经调查,公众对项目建设基本满意,有100%的被调查表示支持,没有反对意见。项目所涉及的拆迁征地的公众均表示希望得到相应合理的经济补偿。项目应严格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减缓因项目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希望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重视公众参与调查意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和社会环境影响,把公众上述意见和建议纳入环保工程措施和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中,认真落实在施工期的施工管理和运营期的运行监管过程中。15.5环保措施及竣工验收一览表本项目环保工程措施费用为132.04万元,约占本项目总投资的0.60%,具体详见表15.5-1。本项目主要环保措施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见表15.5-2。表15.5-1 本项目 “三同时”及环境保护投资清单污染源环保设施名称环保投资(万元)效 果进 度废水施工场地污水处理池(2处)4减缓施工期生产废水污染施工期临时保养隔油沉淀设施(2处)5减缓施工期生产废水污染施工期施工期隧道洞口隔油沉淀池(7处)14减缓施工期生产废水污染施工期施工期隧道排水系统2减缓施工期生产废水污染施工期桥梁施工泥浆循环净化系统3.0减缓施工期桥梁泥浆废水污染施工期湖里大桥和赤溪大桥两侧设置初期雨水沉淀池。6.0收集桥面初期雨污水,兼作为事故池,保证初期雨污水不直排入溪营运期前完成在临近水体路段K7+650K7+850、K8+300K9+300、K9+600K10+000、K10+700K11+300、K13+750 K13+900、K14+745K14+900,K17+500K17+900路段增设0.5m防撞栏。8.0避免运输车辆侧翻直接落入水体,污染水环境 营运期前完成废气洒水车(2辆)15.0减缓施工粉尘率70%以上施工期路面清扫车(1辆)10.0减缓营运期灰尘率70%以上营运期噪声通风隔声窗21.0采用通风隔声窗210m2,设计隔声量20dB营运期实施其他环境保护标示牌2.0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周边水体、野生保护动植物保护,警示司乘人员,注意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保护施工期、营运期水保费用,包含临时堆土场、临水弃渣场、施工场地防护、后期恢复措施费用,同时包含各种独立费用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用费用列入水保专项经费复耕或进行生态修复施工期实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5 结论与对策建议环评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