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论文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研究——基于咸阳市长武县的典型调查.doc

    • 资源ID:4213604       资源大小:275.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论文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研究——基于咸阳市长武县的典型调查.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研究 基于咸阳市长武县的典型调查 学生姓名: 学 号: 1002160226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班 级: 农经1002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年 5月 25日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研究 基于咸阳市长武县的典型调查内容摘要 农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留守劳动力职业素质状况,探寻农民职业化路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农村调查小组于2013年对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部分地区进行了调研、访谈。并对其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作了具体的分析,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况做了一些分析、比较;其次,针对实际调查的一些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结合一些学者的思想,探究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最后,再结合我国国情,以及陕西省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的一些对策:树立正确的新型职业化农民人才观念;提高农民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现代信息化建设。关键词:新型职业化农民 素质提升 咸阳市长武县 Study on the compentency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The investigation of ChangWu town,XianYang cityAbstractFarmers is the main bod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quality promotion is the need of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necessity of history. In order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labor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path for farmers,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xi '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management, rural investigation team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13 XianYangShi ChangWuXian parts ha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several examples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including ag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engaged i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made som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econd, some of the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actual survey done in-depth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thought of some scholars,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inally, combining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professional farmers quality promotion, set up correct concept of new type farmers professional tal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farmers themselve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To improve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rural informatization.Key Words: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Enhance the competing Changwu town,Xianyang city目 录序 言1一、问题的提出1(一)新型职业化农民的相关概述1(二)新型职业化农民发展的意义2二、研究方法3(一)调查设计及研究方法3(二)调查背景3(三)研究意义4三、主要内容4(一)陕西省新型职业化农民现状4(二)新型职业化农民具体案例分析5(三)容易发展成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7四、我国新型职业化农民存在的问题8(一)农民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8(二)农作物后备力量不足8(三)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9五、改善我国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对策9(一)树立正确的新型职业化农民人才观念9(二)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化培训9(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9(四)加强农村现代信息化建设10结论10序 言2012年到2014年国家连续发布了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而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发展新型职业化农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农村建设也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这些都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新型职业化农民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以怎样的渠道帮农民实现职业化,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新型职业化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民职业化水平满足当前的需要成为一个问题。为了深入探究新型职业化农民现状及其成因问题,本文将基于新型职业化农民相关理论,系统分析来自咸阳市长武县的调查资料,期以得到化解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论文思路整理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提出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基本框架;第二部分是对新型职业化农民相关理论问题予以综述,以得到本文的理论基础(即文章的第一节);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做以简单的概述,并介绍了案例调查的背景情况以及研究意义(即文章的第二节);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进行论证,举例论证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几个特征,并分析了咸阳市长武县新型职业化农民的现状(即文章的第三节);第五部分提出该地区新型职业化浓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文章的第四节);第六部分是结合本地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部分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即文章的第五节),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即文章的第六节)在总结本论文的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方向。一、问题的提出(一)新型职业化农民的相关概述1.新型职业化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与联系据文献资料,与新型职业化农民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型农民,本文将对二者的区别及联系界定如下: (1)新型职业化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新型职业化农民是一个新的范畴,一个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2)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民。(3)新型农民与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内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新型农民泛指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强调的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化农民范围较小,专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群体,是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化农民是新型农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周国艳 2014)。2.新型职业化农民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1)2005年底,农业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这是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 文件指出,培养对象是: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新型职业化农民。(2)2007年10月,新型农民的培养写进十七大报告。 新型职业化农民、新型农民概念的提出,是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二)新型职业化农民发展的意义 1.农民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是适应城镇化的大潮,还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都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培养一批有知识、会技能、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支新型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在农业生产季节他们既是生产技术工人,在农闲季节也有专业特长从事第二、三产业。现代农业要求农民职业化,要求有一大批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的农业劳动者。由此,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农民职业化和培训农业后继者等新的要求,需要做出新的制度安排,不断提升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和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发展职业化农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最新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农村2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43年,相当于小学文化水平,比城市低近3年。在2亿多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的诉求,与落后的农业产业之间,现代农民教育不该只是一块鸡肋。从当前实际出发,最紧迫任务就是要建立现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此,江苏省农科院党委书记赵西华博士提出,要树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目标,对农民由培训技术操作者变成了培养“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的职业化的农民”。促进农民由农业生产主体向农业市场主体转变,这就要求新型职业化农民的教育培植不仅要注重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更要从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生活方式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其摒弃落后的价值观、市场观、人生观等,从而造就更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职业化新型农民。 3.职业化农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球范围看,分工分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潮流。所谓农民分工分业,就是把现在的兼业农户分解,进行职业上的分化,实现农民身份的多种转变,即由单一的农民转变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非农产业的生产者、经营者和城市市民。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表述,而非身份界定。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加快趋势的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顺应分工分业的历史潮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指出:我国今后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业经营老龄化、兼业化问题呈加重趋势,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二、研究方法(一)调查设计及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留守劳动力职业素质状况、探寻农民现代化路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农村调查小组于2013年对于陕西省部分地区进行了调研、访谈。包括渭南临渭区,铜川耀州区,长安区引镇,咸阳市长武县四个有代表性的地区。本文首先从不同地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况做了一些分析,比较;其次,针对实际调查的一些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结合一些学者的思想,探究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每个受访者大约一小时,包括问卷调查以及后面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多为选择题,受访者在我们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为接近的选项;深度访谈为自由开放式,受访者主要谈论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分别是最成功的和最失败的事情。问卷调查部分有问卷资料,深度访谈部分在双方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做了录音,并整理成文字形式。 在对本次调研所得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咸阳市长武县的调查相比于其他几个地区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论文选取论据均出自于咸阳市长武县的典型案例调查,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将部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二)调查背景调查的地点为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的部分地区部分农民,该地区的基本情况如下:长武县地处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的陕甘交界处,距省城西安约190公里,是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被誉为“果乡煤城”。全县辖9镇2个社区160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长武农业特色突出。长武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是全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是国家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享有绿色食品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区、国家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苹果之乡”等多项殊荣。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6万亩,挂果面积15.5万亩,产量达到27万吨。果品远销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新西兰、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计划利用10年时间建设3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目前,全县已栽植13万亩。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以来,长武县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努力夯实农民增收基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园区生产道路硬化12.8公里,架设电网3公里。夏粮喜获丰收,总产3.69万吨,创历史新高。果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新建果园4200亩,完成大改形9.6万亩,实施间伐1.3万亩,病虫害防治16万亩,果实套袋18亿只。大力实施PIC生猪养殖项目,新增养殖小区3个、养殖大户172户、大家畜5040头,畜牧业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7.1%。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建优质核桃园5000亩,建成设施蔬菜1000棚,种植烤烟4000亩。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处。新建农村沼气池700口,“一池三改”率95%以上。完成土地流转3.85万亩。(三)研究意义 国家级贫困县,又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目前共有592个国家贫困县(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区、旗、县级市)。国家为扶持贫困地区,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标准,资格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共进行过三次。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不同评定标准,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2年3月,国家级贫困县调整名单出炉,调出38区县,但总数不变。 咸阳市长武县作为陕西省的50个贫困县之一,其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做出的调查研究,对于我们制定相关的政策,了解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三、主要内容(一)陕西省新型职业化农民现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而农业发展依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矛盾依然突出。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农的劳动力兼业化现象也非常突出。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一些传统粮食主产区水稻种植双季改为单季种植有加剧的趋势,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这些状况使得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都不高,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依靠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加以解决,其中重要的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二)新型职业化农民的特性及在具体案例中的体现根据调查,新型职业化农民在行为表现和思维方式上较之于传统农民更加具有主动性。新型职业化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他们具备三个明显素质: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对调查中的几组案例分析发现,本组调查的几个典型案例中,既具有如上一般新型职业化农民所具有的共性,还具有如下特点:1.新型职业化农民是市场主体案例一(B039):武先生是村里的烤烟种植大户,今年加上承包的土地总共栽植了七十亩烤烟。武先生是从1981年种植烤烟的,在这方面他有足够的经验,他喜欢研究烟草的市场行情,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东西,现在推行的新品种烟草相对于传统烟草来说,虽然产量低,但是质量好,价格高,相比较来说,还是新品种效益好于传统品种。所以他今年也正试种了一些,如果效果好,他明年会继续推广新品种。案例二(B020):武先生认为销路是影响烟草种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交通又是决定销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点,他说:“公路交通就是一个村经济发展的咽喉命脉,是至关重要的。而公路投资大,见效周期慢,这只能靠政府投资修建。”案例三(B050):车先生从2009年开始种植大捧,当时是受政策引导,属于大棚种植的元老级人物,8户合伙,开始种植大棚时,各家独立负责,车先生种了6个大棚,其中4个甜瓜大棚,2个蔬菜大棚,09年刚开始做的时候,每个大棚需要投入300元,家里人也很反对做大棚,但是随着这个大棚种植开展,家里人的反对意见也慢慢没那么多了。初期投资基本上都是靠一些社会关系融资的,同时先种一些生产期较短的作物,能够短期内收益,形成一个循环的资金链条。刚开始时,一个大棚大概能收入2000元,现在大棚数量发展到30个,而且以后会发展的越来越多。效益最好的时候是2012年,市场需求占比重很大,大棚效益很好,但是这个现有的限制性因素也很多:没有统一的收购、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信息不够开放,销售渠道比较窄;缺乏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大都属于一家一户自己的零散种植,抗自然风险能力不强。下一步打算种植一些反季节的蔬菜,来减轻一下当前蔬菜、瓜果的竞争压力。2.视务农为终身职业案例一(B039):武先生在三十多年的种植烤烟生涯中,从当初的一亩半亩,到如今七八十亩乃至百亩,从当初的应付政府的指令到如今自发种,从当初的土楼烤烟叶到如今的现代化烟楼烤烟。武先生一路可谓是饱经风雨。种烤烟时常会遭到冰雹,干旱,暴雨等诸多的自然灾害,及行情不好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烤烟的效益十分不好,甚至赔本。但是他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要善于规划,不要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就好”案例二(B032):李先生1990年的时候就看到了苹果收益好,而且当时西农大在本村附近设立了一个科学研究院,鼓励本地农民种植苹果,但是老人反对,考虑到老人的意见,将种树的计划向后推迟了两年,1993年开始正式种植。由于当时政策限制,不允许在平原粮食种植区种植苹果,所以李先生就只种了三亩地,由于担心投入产出的生产周期,李先生采取了粮食与苹果同时套作的方法,来减轻损失,一亩地投入了600700元,种了88个树,面临最大的资金问题通过贷款得以解决。技术方面通过专家指导与外出工作,得到实质性学习,从04年开始外出剪树,边剪边学习,年年冬季要有2到3个月的学习,连续上了三年学,果园规模扩大了三次,一次扩大三亩,到目前为止,最大树龄以经有22年,最小也有7年。3.具有现代企业观念案例一(B039):武先生的家乡,2010年县烟草局大量投资建了现代化的烤烟楼,还请专家来为当地的村民讲解,传播相关的知识,推介新的烟草品种。2012年武先生除了种自己家的地还承包邻村的地,共种了100亩,今年由于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要控制烟草种植面积,所以只种了70亩,现在种植烟草全部都是雇人。如今的工价是一天60元钱,承包土地的费用是每亩每年70元,虽然投资比较大,但总体效益还是比较乐观的。虽然也常常遭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种烟草的效益大大降低,但总体上还是比种小麦好得多。他说他也准备给他的地里的烤烟建防雹网,但这样的投资过大,烟草无论效益多好也弥补不了,因为产量最多的是每亩三百多斤,希望政府能够在经济上予以扶持。武先生说明年他打算将家里的庄稼地也改种烤烟,对于明年或许小麦的效益会转好,而烤烟效益会变坏的情况,他说这个属于不确定因素,没有办法避免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主要是自己要权衡中间的利弊,想好的事就勇敢去做,不必有太多的顾虑。案例二(B032):在李先生种苹果的第三年,1996年苹果树地也遭受到大冰雹,虽然说果树当时是不挂果的树苗,但是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树皮打烂的现象,经过一番学习,到农药站咨询给树上了一些药,现在国家拨资金给村里的示范园装上了防雹网,但是由于村里苹果种植都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没有办法挂防雹网,所以大多数还是没有装防雹网。最近8-9年,果园果树的腐烂病非常严重,而且腐烂病的传染也是非常厉害的,主要有两种传染方式。一种是腐烂的树叶通过风吹,将干末吹到另外的树上,另外的树就得上了腐烂病,还有一种情况是腐烂树木的水流到其他枝上,而感染腐烂病。这些对于果农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而且目前靠个人的努力,明显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科学的防治技术做支撑,因此,还是依赖于政府能够对于这些有足够的资助和支持。2010年由于市场价位高,市场好,苹果的收益最好,现在果农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是个人抛不开市场,销售渠道过窄,产业、生产消息不通畅。4.具有社会责任感案例一(C005):曹女士在生活中特别的关注环境保护,她说现在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地步,从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这几年越来越的怪异的天气等等都可以感受到环境恶化造成的恶果,自己也经常会关注一些相关的知识讲堂等等,有机会就给身边的朋友普及环保知识,力所能及的做点什么吧,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也有很多:我家用的是太阳能,而且每次都用水桶把放出来的冷水接了洗衣服、冲厕所,既节能又节水;煮饭时,淘洗的米浸泡10分钟再煮,可以省电;家里的垃圾分开处理,有些还能卖钱呢!案例二(B050):车先生说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商业合作伙伴来共同应对以后的发展,因为自己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所以想要把更多的东西教授给别人,希望大家共同走上富裕之路,他想要扩大规模,但是个体经营还是阻力太大,不能形成产业规模,需要有很好的稳定的销路,目前跑的都是本地大型超市和蔬菜市场,需求相对来讲比较大,单个生产的话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如果要有接班人的话,车先生认为他认为这个人应该会先看天气,能够明白天气对作物的影响,还要有一些销售方面的能力,会管理人员,能合理的进行人员分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必须很好学,擅于学习,愿意学习。(三)容易发展成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1.受过专业高等教育案例一(B018):张先生属于新一代典型的大学生回村创业代表,张先生今年只有24岁。在华西大学学习农学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再各个地方的工厂做一些农业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在山东学习种植瓜、蔬菜方面的技术,个人专业素质能力相当强。2013年,开始在本村创业,一方面实现个人生存价值,另一方面带动本村经济发展,目前种了48个大棚雇佣6个人打理大棚,而这些工人主要还是做一些阶段性的工作,不是长期雇佣,48个大棚全部都是雇佣别人的,甜瓜种了20个棚,11个棚种了西瓜,3个棚由于硬件损坏没有种,14个棚种的都是一些蔬菜。2.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案例二(C019):李先生家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种苹果的,当时也就十几岁,应该是父亲种的。当初种的果树比较杂,果树品种多,但主要以秦冠苹果为主,可能是由于管理经验不足,技术落后,导致栽种果树的效益不是很好。五六年前他自己开始种苹果,其原因是种庄稼效益太低,外出打工的话家里上有老下有少走不开,再加上看到村里其他人种苹果效益都相当好,自己便决定栽果树,如今是一年大半时间务苹果,农闲的时候做一些临时工以补贴家用。这两种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懂技术,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专家认为,新型职业化农民的主体将是这样的农村青年,比如,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的继承人;或者是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人或主力成员;或者是致力于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农校学生等等;以及农民植保员、经纪人、农机大户、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各类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型人才。  把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的重心放在这两个巨大群体上,才能确保培育新型农民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才能确保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就是培育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未来,也就是培育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四、我国新型职业化农民存在的问题我国新型职业化农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农民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武先生提到种烤烟时常会遭到冰雹、干旱、暴雨等诸多的自然灾害,及行情不好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烤烟的效益十分不好,甚至赔本。尤其是2006年烤烟刚长好,成熟的早的还采了一批,成熟的晚的一批还没采,一场冰雹就将一切打的所有烤烟绝收。当年每亩交了10元钱的保险,后来保险公司也只是每亩地赔了80元钱。还有许多其他农户都买了保险,补偿也都是每亩80元,远远不能弥补损失。由此可见,现在许多农民都有买保险意识,只不过由于现在的保险机制不合理,严重打击了农民买保险的积极性。(二)农作物后备力量不足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健全。现行农地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型职业化农民在农业领域的价值实现。此外,由于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很难实现土地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 采访中我们发现,45%的农业生产者是因为家人需要照顾出不了远门选择在家里种植,20%的人觉得自己没什么技术,在外边工作只能干苦力,太辛苦,26%的人因为家里老人孩子都安顿好了,自己没什么需要拼搏的,就在家务农。只有9%的人认为找准好的项目,农业也是一个稳定,有潜力的职业。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农业生产收益少、见效慢,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其他工作而非农业种植。如图3-2所示,在农业种植者当中,选择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种植的人数远远大于粮食种植,几乎所有的受访者认为,不管选择哪种作物种植,都远比粮食种植更划算,更加受益。因此,农作物价格偏低,农作物受益不显著,导致农业生产难以吸引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图3-2各类型农作物种植人数分析图(三)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也是阻碍农民职业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因此缺乏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生产上具有一定保守性和盲目性。此外,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缺乏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制约了农民职业化。我国农村的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而且近年来大批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劳力又从农村流向了城市。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单靠这部分农民,显然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如何尽快培育并留住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五、改善我国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对策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以及一些学者对于新型职业化农民的观点和看法,得出我国新型职业化农民的改善意见和建议如下:(一)树立正确的新型职业化农民人才观念目前,很多人对人才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忽视了对农民乡土人才这支队伍的建设,致使大批农村人才外流,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才衡量标准,打破学历、职称等限制,把一切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纳入农村人才队伍,将人才工作的新视野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任务之中。(二)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化培训按照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技能服务行业人员开展规范性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是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农民培训中最需要强化的培训方式。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农民由之前的一种身份象征逐渐向职业身份演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所以,必须要适应这种需求,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其次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以及基金保值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制度,监督制度;同时组织宣传,讲解医疗合作以及养老保险的知识,定期进行设点咨询活动,使得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好处深入人心,鼓励农民踊跃参险;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使得农民有经济能力参保。(四)加强农村现代信息化建设 在推进农民职业化过程中,科学技术大有用武之地。要面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把培养农村科技骨干与向广大农民传授实用技能相结合,把传统培训方式和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远程培训,手机培训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树立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意识,增强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结论通过本对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农民素质现状的分析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首先,西部地区新型职业化农民现状: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土地生产和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都不高;农民缺乏创新和改革的意识;农业生产者年龄偏高,缺乏青壮年农业生产者;从事农业生产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农业生产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缺乏统一的有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新型职业化农民的特点:新型职业化农民是市场主体;新型职业化农民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具有稳定性;具有现代企业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再次,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化的途径:一是受过高等教育,从专业农校毕业自觉从事农业耕种。二是子承父业不离开土地,把农业生产的经验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然后,新型职业化农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农民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2)农作物收益低,难以吸引更多的农业生产者;(3)农民自身的能力有限,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最后,改善我国农民职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建议:(1)树立正确的新型职业化农民人才观念;(2)提高农民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认识;(3)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4)加强农村现代信息化建设。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和作者本人知识的有限,对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的提升的调查分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诸多观点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期望以后对于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做更深入的研究,希望其他的研究者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1蒙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3柯炳生,陈华宇.对新型农民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36-38.4徐庆国,黄丰.关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7-50.5林萍.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培养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系,2009.6郭银仔.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素质的提升,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5(3):131-134.7史珍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农民培训,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8):81-84.8曾一春.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需完善制度设计强化配套政策,N.农民日报,2012-6-12(3).9彭西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2008.10樊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民素质研究及对策,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系,2008.11龙翠红,易承志.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现代新型农民培养,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04-110.12张春莲.新型农民理论的国内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9):91-93.13Huffman,W.E.Farm and off-farm work decisions: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Review of Economies and Statisties,1980,vol(62):14一23.14周国艳.什么是新型职业化农民,EB/OL. 20140109/4582021.shtml,2014-1-9/2014-4-13.15俞荣.新型职业化农民的特点与培育,EB/OL. dataID=2423,2012-12-21/2014-5-3.16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7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8韩克庆.农民工社会流动研究: 以个案访谈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06,6:27-32.致 谢经过不断的修改,本篇论文终于完成了,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宁泽逵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宁老师认真负责,不厌其烦的为本论文的完成提出建议及思路,经过他的不断指导,才有这篇论文的完成。此外,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对学术研究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激励我勇于探索,精炼思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坚忍精进,不断进步,在此表示衷心的致意和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学院四年来的培养,感谢四年来给予我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的老师们,是你们的尽心栽培才使我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完成这篇论文,感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新型职业化农民素质提升研究——基于咸阳市长武县的典型调查.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