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气物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doc

    • 资源ID:4190151       资源大小:1.10M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气物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气科学专业目 录海洋学I 1流体力学7流体力学实验 12海洋调查实习 16理论力学 22计算方法 25大气物理学 29大气探测 35天气学原理 40动力气象学43气象统计 46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49大气科学导论 52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54大气环流引论 56非线性大气动力学 58气候学基础 61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63海洋气象学65物理海洋学 67卫星海洋学 73海洋环流 75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77气象资料分析79天气学分析 81天气预报实习 8486海洋学I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1287课程英文名称:Oceanography课程总学时:68 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授课对象: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教材:海洋科学导论 编者: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 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1年7月3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海洋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过程、概念、理论以及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目的使学生较全面认识海洋。该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学生讲坛等形式。考试形式:闭卷与开卷及平时练习相结合。各部分比例:闭卷50%、开卷20%、平时思考题10%、平时练习20%。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海洋学研究内容一、海洋研究内容二、海洋的特性第二节 海洋学研究意义一、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第三节 海洋学研究方法 一、直接观测 二、实验和数值模拟 三、理论研究第四节 海洋学研究发展史 一、早期研究(19世纪前) 二、海洋科学研究开始 三、全面认识和近期高速发展四、国际研究计划、研究前景规划五、中国海洋科学发展了解海洋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本学科研究发展历史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研究海洋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多媒体教学。采用彩色图片、历史人物等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及比较感兴趣的现象,引入海洋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意义。2第二章 地球概观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一、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概观一、地球结构 二、海陆分布特点第三节 构造学说一、大陆漂移说 二、海底扩张说 三、板块构造说第四节 海水来源一、水的来源 二、盐分的来源第五节 海洋的划分一、海和洋的定义及水文特征 二、洋的划分和海的分类第六节 海面地形第七节 海底地形一、大陆边缘 二、洋中脊 三、洋盆第八节 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一、太平洋 二、大西洋 三、印度洋四、北冰洋 五、南大洋六、中国海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准确的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及其运动状态。清楚地球的形状和它的内、外圈层结构。熟悉海面、海底的地貌形态和海洋形态特征。了解地球构造学说。重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构造学说、海洋的特征、海底形态特征。多媒体教学。4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性质第一节 海水的组成一、海水的组成 二、海水组成恒定性原理第二节 海水的物理性质一、淡水 二、海水热力学性质 三、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质第三节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概念一、温度 二、盐度 三、密度四、海水状态方程第四节 海冰一、海冰的形成 二、海冰分类 三、海冰的时空分布四、海冰的物理性质 五、海冰与海况六、海冰与气候七、海冰的危害了解海水的组成,熟知海水的一些热力学性质及海水的温、盐、密度的概念。了解海水状态方程的含义,认识海冰与气候系统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海洋知识做准备。重点:海水的热容、蒸发潜热、位温概念和特性,海冰与海洋状况关系。难点:海水的盐度、密度、海水状态方程概念多媒体教学。4第四章 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第一节 海洋中的热收支(一)海面热收支一、太阳辐射Qs 二、海面有效回辐射Qb 三、蒸发潜热Qe四、感热交换Qh 五、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变化(二)海洋内部热交换一、铅直方向上的热输运Qz二、水平方向热输送QA三、海洋中全热量平衡第二节 海洋中的水平衡一、影响因子 二、水平衡方程 三、水平衡对盐度的影响充分认识太阳辐射对海洋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地球系统的角度掌握海洋热收支和水平衡,了解具体过程.为以后海洋科学的学习中,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宏观带动微观,提高学习的效率打好基础。重点:影响海面熱收支的因素;海洋表面辐射平衡热盈余的物理意义;影响或控制海面蒸发的条件和因素.难点:海面蒸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和呼应,提炼知识的主线,给学生一个比较清晰的图像,使所学的知识扎实、牢固。4第五章 大洋及中国海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第一节 大洋温度的分布及变化一、水平分布 二、垂直分布 三、水温的变化第二节 大洋盐度的分布及变化一、水平分布 二、垂直分布 三、盐度的变化第三节 大洋密度的分布及变化一、水平分布 二、垂直分布 三、密度的变化第四节 中国海温盐分布及变化第五节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观测从整体上对世界大洋和中国海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和变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造成这些物理量分布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目前已有的温、盐、密度的观测手段和方法。重点或难点:海水的层化现象和层结稳定性;温、盐、密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海洋温跃层概念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展示一些图表,同时结合实际例子,给学生一些生动直观的图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展开课堂讨论,增加教学的参与性和趣味性。6第六章 大气环流第一节 大气垂直结构与气象要素一、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 二、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 三、气象要素:温、压、湿、风第二节 大气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 二、季风环流第三节 主要天气系统一、低纬度系统 二、中高纬度系统 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四、区域性天气系统第四节 中国海的气候特征一、 天气特征二、 气候分布三、 寒潮四、 台风、南风、北风 大气是海洋的上界面,与海洋间时刻进行着能量、物质及动量的传递和交换,对海水的运动和状态影响显著。如大气环流运动,直接影响海洋上层环流的结构及变化。阐述海面上的各种典型天气系统运动特征。为今后研究和认识其引起的海洋现象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或难点: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及季风环流的特征和分布,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既是本节的重点亦是难点。采用图示的方法,对其生成过程、结构等简单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一些实测的热带气旋的卫星资料图片及气旋爆发时海洋状态的照片,以及对当地有影响的风暴过程的实例,介绍热带气旋规模和危害。4制图练习通过绘制各种水文要素分布图,了解和掌握对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进而研究、认识海洋,培养实际工作技能和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态度。课堂讲授、指导,课下完成。作业讲评。6第七章 海洋环流与水团第一节 概述一、定义及分类 二、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第二节 海流成因 一、风生:风海流二、密度差异引起第三节 地转流一、地转流定义 二、地转流特点第四节 风海流一、无限深海风海流 二、浅海风海流 三、风海流体积输运四、风海流的附效应第五节 惯性流一、定义 二、水质点运动轨迹第六节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一)大洋环流的成因一、风生大洋环流二、热盐环流(二)海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一、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式环流二、气旋式环流(三)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一、赤道流系二、西边界流三、西风漂流 四、东边界流East 五、亚北极海流North 六、极地环流七、副热带辐聚区八、世界大洋上层铅直向环流(四)大洋水团及表层以下环流一、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二、水团的定义和分析方法三、大洋水团第七节 中国海环流一、东中国海环流二、黑潮分支与主要作用第八节海流的观测、研究及应用一、观测手段二、研究方法三、应用掌握海流、环流及水团的相关概念、形成原因,掌握地转流、风海流的概念及其特征,水体输运的主要特征;上升流和下降流的概念及其流区主要特征。掌握全球海洋环流结构和水团结构。熟悉西向强化现象,了解其出现西向强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了解各流系的主要特征、大洋各水团的来源及主要特点。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了解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教学重点: 1、海洋环流空间分布状态,大洋水团结构2、准地转、准静力、准定常三个概念。难点:地转平衡 图文并茂讲解。采用形象的模型、图示等手段,形象生动描述流动的特征;采用动画、录像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运动形态特征。通过实测资料、文献资料、卫星资料反演结果、数值计算结果和数据同化等分析结果,了解全球环流、水团的结构、特征及变化。通过学生对浮冰、冰山的移动,轮船和木板的漂流等的讨论,深入体会风海流的流动和水体输运特征12第八章 海洋中的波动第一节概述一、波浪要素二、波浪类型第二节小振幅重力波一、 波形传播与水质点的运动二、 波动能量三、 波动叠加第三节 有限振幅波第四节 风浪和涌浪一、风浪和涌浪二、浅海和近岸海浪第五节海洋内波一、 界面内波二、 密度连续变化海洋中的内波第六节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一、开尔文波二、罗斯贝波第七节海浪的观测、研究及应用了解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是海水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从海面到海底处处都可能出现波动。从简单波动的讨论入手,以小振幅波为重点,讨论波动特征及叠加效果。熟悉内波的特性、了解长周期波(凯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掌握风浪、涌浪概念、传播特性;传到浅海和近海情况。采用图文、动画等手段讲解风浪成长过程及其传播特性,结合实际常见的海洋现象对比讲解,提高认识深度。间接引进海洋科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结合海洋工程上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扩大授课效果。结合俗语“风大浪高、无风不起浪、无风三尺浪”了解风浪、涌浪的特性8第九章 潮汐及风暴潮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二、研究意义三、基本要素四、潮汐分类第二节与潮汐现象有关的天文知识 一、天球二、时间单位第三节引潮力一、万有引力二、惯性离心力三、引潮力四、引潮力讨论第四节潮汐理论一、平衡潮理论二、潮汐动力理论第五节中国海潮汐第六节风暴潮一、定义二、分类三、风暴潮预报第七节潮汐的观测、预报方法及应用建立潮汐是海水基本运动形式之一的概念,了解潮汐的一些基本要素;掌握用来解释潮汐现象的平衡潮理论和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能够运用潮汐理论定性解释一些常见的潮汐现象,认识潮汐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掌握风暴潮的概念和特性,了解潮汐和风暴潮的预报方法;掌握从潮位曲线中分离风暴潮和潮汐的方法;了解潮汐的观测手段。重点或难点:引潮力的概念,平衡潮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分潮的概念。采用图示、动画等方法,描述平衡潮理论、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了解潮汐类型、潮汐不等现象。启发学生用浅显的语言描述潮汐现象。8第十章 海水的混合和海洋细结构第一节海水混合一、混合概念、形式二、混合效应及影响因素三、混合增密效应四、水团之间混合第二节海洋热盐细结构了解海水混合的主要形式及不同海域混合的主要过程;熟悉混合增密效应;细结构的概念、类型及内波与细结构的关系。重点或难点:海水混合形式和主要混合过程;混合效应;双扩散对流概念和过程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于图片讲解2第十一章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第一节 气候系统一、气候系统二、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第二节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一、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二、ENSO了解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及其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了解全球性的海气相互作用事例ENSO。重点或难点: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气候系统的概念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于图片讲解。4第十二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和光现象第一节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一、研究意义二、声波知识三、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四、海洋声学特性五、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六、海洋噪声第二节海洋中的光现象一、研究意义二、海水的光学特性三、透明度和水色四、光与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研究中声、光的作用和地位,掌握海水中声波传播的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掌握一些主要的海洋声学现象。了解一些主要的海洋光学现象、基本的海洋光学性质及它们的分布规律重点或难点:海水中声波的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海水中光的传播特性,水色、海色和透明度的概念。结合潜艇、深潜器、遥感技术等在海洋中的应用,了解海洋中声传播及光现象的特征。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于图片讲解。4合计68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海洋学,杨殿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海洋科学概论,陈宗庸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各种外文版教材,如: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Paul R. PinetInvitation toOceanographyJONES AND BARTLETT PUBISHERS2000Paul R. PinetInvitation toOceanographyJONES AND BARTLETT PUBISHERS1998Paul R. PinetOceanographyAn Introduction to the planet Oceanus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2Richard A. DavisOceanographyWm. C. Publishers1991Open UniversityOcean circultaionJointly pubilished by the Open University, Walton Hall, etc. 2001流体力学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1203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85 总学分:5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推荐使用教材:流体动力学 编者:李心铭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1997年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使学生系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 时分配第一章流体运动学讲课1611连续介质假定;讲课12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讲课13实质微商和流体质点加速度讲课131直角坐标下流体质点加速度讲课132球,柱坐标下流体质点加速度讲课14流线和轨迹讲课141流线讲课142轨迹讲课15连续方程讲课151Euler观点讲课152Lagrange观点讲课15. 3球,柱坐标下连续方程讲课16变形运动学讲课161Helmholtz速度分解定理讲课162流体微团自转角速度讲课163变形速度讲课164变形二次曲面讲课17有旋运动讲课171涡度讲课172涡线,涡管,涡面讲课173Helmholtz运动学涡旋定理讲课174环流和涡度讲课175球,柱坐标下涡度讲课18无旋运动讲课181速度势讲课182单连通区和多连通区讲课183单值速度势和多值速度势讲课184不可压流体的无旋运动讲课第二章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讲课202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讲课211体积力讲课212表面力讲课22应力讲课221应力分析讲课222主应力和主方向讲课223应力张量概念讲课224静止流体中的应力张量讲课23本构关系讲课231运动流体中的压强讲课232主应力和主变形的关系讲课233应力和变形的关系讲课24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讲课241以应力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讲课242Navier-Stokes方程讲课243能量耗散讲课25速度和应力的边界条件讲课251运动学边界条件讲课252物理边界条件讲课26环流变化定理讲课261环流定理讲课262压强梯度力对环流的影响讲课263粘性力对环流的影响讲课264Kelvin环流定理和Helmholtz 涡旋第二定理讲课27涡度方程讲课第三章理想流体动力学讲课1831理想流体和Euler方程讲课311理想流体中的应力讲课312理想流体运动方程讲课313Euler方程另一种形式讲课32系统和控制体积 Renolds输运定理讲课33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律讲课331质量守恒讲课332能量守恒律讲课34动量和动量矩定理讲课341动量定理讲课342动量矩定理讲课35定常正压运动中的Bernoulli方程讲课36无旋运动中的Bernoulli方程(Lagrange积分)讲课37流体的力学平衡讲课371平衡方程讲课372流体平衡状态实例讲课第四章不可压理想流体无旋运动讲课1441流函数讲课411Lagrange流函数讲课412Stokes流函数讲课413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的流函数讲课42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的复位势讲课43基本流动讲课44绕圆柱的无环流和有环流流动讲课441绕圆柱的无环流流动讲课442绕圆柱的有环流流动讲课45象的方法讲课451平面边界讲课452圆柱边界讲课46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动力学讲课461Blasius定理讲课462Joukowski定理讲课463合力矩公式讲课47涡的感生运动讲课第五章均匀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讲课1251平面Couette流和平面Poiseuilli流讲课52不可压粘性流体在无限长柱形管道内的定常流动讲课53同心旋转圆柱间的定常运动讲课54球在粘性流体中的运动问题(小Renolds数)讲课55涡旋的扩散规律讲课56动力相似定律讲课561流动相似定义讲课562流动相似的条件讲课563Renolds数的意义讲课57量纲分析讲课571量纲分析基本思想讲课572实例讲课第六章边界层理论讲课661Prandtl边界层微分方程讲课611边界层理论基本思想讲课612Prandtl边界层微分方程讲课62边界层微分方程的积分讲课621哥路别夫方法讲课622卡门和列宾森积分方程讲课623附加边界条件讲课63积分方程的应用讲课631平板绕流讲课632曲线边界讲课第七章湍流讲课471湍流平均运动方程讲课711平均运动和脉动运动讲课712平均运动方程讲课72混合长理论讲课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吴望一,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流体力学实验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2205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Fluid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 51 总学分:2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4 学分:1推荐使用教材:自编 编者:流体力学实验室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流体力学实验能力,掌握静态流动参数测试方法,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观测方法、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基本要求:实验前预习;实验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读取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掌握流体力学理论实验技能。考试形式: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讲:流动显示介绍染色法、电化学法、氢泡法、空气泡和烟线法等常用的流动显示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流动显示方法在教学、科研和工程上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流动显示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流动显示方法在教学、科研和工程上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讲授1实验1:流动显示实验(演示实验)用空气泡法和烟线法演示管道流动和绕流平板、圆柱、机翼等物体的流态;通过对大量的流动现象的观察和比较,对流体力学某些基本概念(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层流和湍流,附面层,流动分离,流线体和钝体等)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观察(基础性)2第二讲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性质与分类,流动分类与描述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加深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流体性质与分类,流动分类与描述;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传统讲授2第三讲:压力、速度和流量的测量压力的测量:静压和总压的测量; 液体式压力计(微压计,多管压力计,式压力计)和压力传感器速度的测量:风速管,热线风速仪流量的测量:秤量法和容积法,各类流量计, 文丘利流量计的标定掌握压力、速度、流量的测量方法 传统讲授2第四讲 量纲分析方法与定理物理方程量纲一致性原则;瑞利法;定理掌握量纲分析方法与定理传统讲授2第五讲 管道流动实际流体总流的动量方程以及动量方程的验证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以及能量方程的验证掌握流体总流的动量方程和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传统讲授1实验2:动量定律实验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的动量方程;通过对动量与流速、流量、出射角度、动量矩等因素间相关性的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动量守恒定理;了解活塞式动量定律实验仪原理、构造,进一步启发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验操作(基础性)2实验3:伯努力方程实验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实验操作(基础性)3实验4:能量转化实验了解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动水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实验操作(基础性)3第六讲:流动阻力分类: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了解流动阻力的分类,掌握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特点传统讲授2实验5:沿程阻力系数测量实验掌握测定管流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分析圆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损失与平均流速定量关系,测定不同直径、不同当量粗糙度实验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实验操作(基础性)2实验6:局部阻力系数测量实验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实测各种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值,并与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计算值相比较实验操作(基础性)2第七讲:圆管流动状态:层流、湍流和雷诺判据了解圆管流动状态,掌握上下临界雷诺数的判定传统讲授1实验7:雷诺实验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实验操作(基础性)2第八讲 边界层及绕流理想流体绕流圆柱,粘性流体绕流圆柱物体表面压力分布的测量意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了解边界层的存在以及边界层厚度的测量方法。传统讲授1实验8:圆柱绕流表面压力分布实验用多管压力计测量绕流圆柱体表面压强分布,绘制压力分布图,并计算阻力系数实验操作(综合性)2实验9:平板边界层速度剖面测量学习测量固体边界层的方法;通过实测结果,验证边界层的存在,并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综合性)2第九讲:水电比拟电场和流场基本方程的相似性和模拟条件了解水电比拟的原理和方法传统讲授1实验10:水电比拟实验掌握应用水电比拟的原理和方法;应用水电比拟测定流场的等势线或流线,并绘出等势线实验操作(基础性)2第十讲:流体力学实验测量仪器简介风洞、热线热膜风速仪、水槽等了解并学会使用部分流体力学实验仪器传统讲授2实验11:气动力学综合实验利用风机和热线热膜风速仪,测量风速等资料实验操作4第十一讲:水跃水跃的概念;水跃的基本方程;水跃的形式掌握水跃的概念、基本方程及水跃的形式传统讲授2实验12:水跃综合实验检验平坡矩形明槽自由水跃共轭水深理论关系的合理性,并测定跃长、检验跃长经验公式。实验操作(研发性)4选做实验(题目可自选也可选自题目库)利用所学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动手设计实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性研究实验操作(研发性)4合计51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基础流体力学实验 杨立清等 北京大学 2000、42、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指导王凤聪等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93、流体力学实验CAI 毛根海等 浙江大学海洋调查实习开课院系:船舶中心课程名称:海洋调查实习 课程编号:070702103207英文名称:Marine Investigation推荐使用教材:东方红2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 编者:东方红2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编写组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1第一版课程总学时:2周 总学分:2含实验或上机或听力学时: 学分: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是否双语教学):海洋调查实习是中国海洋大学涉海专业必修课程。配合海洋学理论教学,基于海洋调查基本理论,系统介绍海洋调查手段和方法,海洋调查资料由人工处理转向自动化处理。对当今海洋调查的最新进展也给予介绍。海洋调查实习的实践性很强。在基本的理论授课前提下,主要注重海上实践的内容,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现场资料获取及资料分析能力。使用中文单语教学,不使用双语教学。 科目章 节授课内容授课模式学 时海洋调查总则海洋调查总则主要讲授海洋调查规范要求的一般规定,包括执行标准、术语、基本程序、质量控制等海洋调查导航定位的一般规定海洋调查方式的一般规定海洋调查仪器的一般要求海洋调查人员的一般要求海洋调查资料及样品的一般规定,包括记录格式、保存、验收讲授 22海洋水文要素观测通 则水文观测的一般规定讲授 11第一章水深测量:水深测量的一般要求,介绍钢丝绳测深方法、回升测深原理与方法讲授 1实习 12第二章海流观测的原理和方法。着重讲授SLC9-2直读海流计的测流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简介其它测流仪器讲授 2实习 24第三章透明度、水色观测的原理和方法讲授 1实习 12第四章海水温度观测原理和方法。著重介绍颠倒温度表的测温原理、结构、观测方法及资料现场订正。简介电测温度计和XBT测温讲授 2实习 46第五章海面观测:海浪、海况、海发光观测方法讲授1实习12第六章资料的一般处理:垂直分布、断面分布、平面分布讲授 1实习23海面气象要素观测 通 则海面气象观测的一般要求,包括观测目的、项目、时间、次数、次序等的一般规定讲授 11第一章云的观测:简要讲授云的分类与区别、演变与天气、云的编码。结合中国云图实际观测讲授 2实习 24第二章天气现象观测:简要介绍分类,常见天气现象的产生条件与区别,观测方法讲授 1实习 12第三章能见度观测:白天、夜间能见度概念、观测判断方法讲授 1实习 12第四章温度、湿度测量:玻璃液体温度表、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方法、滞后效应、误差。简介光、电测温仪通风干湿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观测方法湿度查算方法简介其它测湿仪器的测湿原理讲授2实习24第五章气压观测:气压的定义结合天气图简介天气预报的方法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表测压原理、资料的处理与订正(重点)其它气压观测仪器简介讲授 1实习23第七章海面风的测量:风的特征。轻便三杯风速表测量原理、构造、观测方法走航测风及资料订正简介其它测风仪器讲授 1实习 23第八章高空风观测:简介高空风的探测方法(气球、经纬仪、测风雷达)简介高空温、压、湿的测量原理和方法,资料的处理,测量误差讲授11第九章现代遥感探测的简介:主动式和被动式大气遥感探测仪器的原理及信号的识别自动气象站讲授11海洋化学要素观测第一章盐度的测量:盐度的定义:a.原始定义;b.新定义;c.实用定义测量方法: a.分析化学(氯度法);b.物理化学(电导、比重、折射率法);介绍SYC2-2型电导盐度计和SYA2-2型实验室用盐度计的测量原理、操作方法及测定结果的处理讲授2实习24第二章溶解氧的测量:溶解氧的定义、测量方法;介绍溶解氧传统分析化学测量方法,展示现代化精密溶解氧分析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讲授2实习24第三章pH的测定:1. pH测量的方法原理2. 介绍标准缓冲溶液及其配制3. 介绍酸度计的使用原理、测定步骤及结果处理讲授2实习24第四章总碱度的测定:1. 总碱度测量的方法原理2. pH法测量总碱度的试剂配制3. 测定方法和结果处理讲授1实习12第五章现代化海洋化学测量仪器简介讲授11海洋生物要素观测第一章海洋生物分布概况,海洋生物调查的目的、任务、项目、时间、次数、次序等的一般规定讲授22第二章介绍海洋浮游生物的形态、繁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常见种类,配合实物讲解调查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浮游生物拖网和球盖式采水器讲授4实习48第三章实践讲解底栖生物的分布和常见种类。调查的工具设备,如曙光采泥器讲授2实习46第四章现代海洋生物调查仪器的发展讲授2海洋地质通 则海洋地质调查一般要求,包括观测目的、项目等的一般规定讲授 11第一章海底柱状取样:讲授柱状取样的一般方法1、 重力柱状取样器的构造、原理及取样方法2、 重力活塞柱状取样的构造、原理及

    注意事项

    本文(《大气物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