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金融支持“三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doc

    • 资源ID:4187457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融支持“三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doc

      金融支持“三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 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怎样来解决“三农”的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金融体系能够提供资金来源。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坚持以金融手段支持、促进、提升“三农”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金融的支持对于“三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对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我国“三农”发展需要金融支持的意义,及研究现状,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论述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我国“三农”问题的特点,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是研究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针对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 关键词:金融支持;三农;问题建议 Abstract "Three rural" issue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issu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ill need to have a lot of money, which requires the financial system to provide funding sources.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development, adhere to the financial means to support and promote, promot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rapid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So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ura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is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study the "SAN no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mainly includes five parts.This article is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study the "SAN no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mainly includes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of our country's "three rural" development needs financial suppor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thesis 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The second part 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 in China,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The third part is the study of financial suppor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The fourth part is aimed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rural" financial support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The fifth part is the article's conclusions.Key words: financial support;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suggest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国内研究现状11.2.1 国外研究现状21.3 研究思路及方法3第二章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特征32.1 “三农”问题的现状32.2、“三农”问题的特点4第三章 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63.1 农村信贷供给不足63.2 农村担保体系不完善63.3 农业产业“资质”差,影响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73.4 农村市场低端化导致对金融服务要求单一73.5 承贷主体难落实,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及农村基础设置的信贷投入73.6 农民投资理财和政策法规咨询得不到顺利开展73.7 农村金融网点布局不合理,覆盖面较低8第四章 金融支持“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84.1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的支农体系84.2 创新担保机制与方式、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手段,增强金融支农效果84.3 政府应为金融支持“三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94.4 完善担保、保险、风险补偿机制,解除金融支农后顾之忧94.5 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9第五章 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些地方还相对贫困,怎样摆脱贫困一直都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国内学术界来看也备受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此时农村的经济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有了一定的增长。到1978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1117.5亿元,在2007年的农业产值为24658.1亿元,净增长21倍;这段时间贫困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农村社会事业相对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三农”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如果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整个社会就不可能稳定发展,所以推进农村的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充分展现在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以达到社会的持续发展。但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需要首先考虑资金的问题,这就要求金融体系能够为其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所以金融对“三农”的支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能够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资本的效率。为了实现“三农”的和谐发展是离不开金融鼎立的支持,由于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十分复杂,各种矛盾互相交织,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促进“三农”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选取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三农”发展在金融体系中的情况,这将对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各项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三农”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外,更需要的是金融的支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多,农业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当前来看学者们也纷纷对“三农”的实质进行了论述。如田建文、任庆国(2005)1认为,“三农”问题从表面上主要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上,实质上“三农”问题包括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矿产、水资源日益匾乏,人均占有减少,利用效率低下,更新能力下降以及农村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大问题。而许月明、赵金龙(2006)2认为,“三农”问题的产生、存在及发展不仅仅限于“三农”本身,而是与全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环境紧密相关,是结构性及体制性矛盾在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吴晓灵(2006)3认为,应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张颖慧(2007)4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1978一2004年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却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李军(2007)5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保护和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和特殊金融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基础,而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则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吕学山(2007)6认为现实层面中金融支农存在着四大制度缺陷:政策性金融步履维艰、商业性金融市场失灵、合作性金融发展迟滞、非正规金融发育失范。为此应从三个层面进行路径创新:一是整合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金融支农体系;二是优化政府宏观导向功能,消除金融市场运作失灵;三是强化“三农”自身发展,提高吸纳资金能力。这些学者都对有关“三农”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从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研究的还相对较少,本篇文章将就此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1.2.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学者们对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Kumar(2004)认为农村信贷与其他信贷不一样,农村信贷的基本特征是产量的不确定性和拥有较高的交易费用,这会导致债务比率变高。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中逐渐展现出了劣势所在,根本原因是农村信贷具有较高的违约率和非生存能力,以及对农村金融机构压力增加。他认为在有管理的竞争性环境中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要为更高的信贷能力的恢复而增加努力,除非有规章规定这些机构这样去做7。Sapovadia(2006)认为小额信贷意味着给贫困家庭提供小型贷款能帮助农民们从事生产活动和做小生意,为他们提供了储蓄、小额保险等服务。外国学者对农村支持三农问题和建议的具体研究还相对较少8。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篇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并结合金融知识分析,先从“三农”问题的现状来进行分析,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三农”问题的特点,然后针对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二章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特征2.1 “三农”问题的现状2.1.1 农业问题 我国的农业问题虽然是基本解决的,但是我国农业的不稳定因素却是依然存在的。在农业问题上,粮食生产持续下降,导致农民的的收入增长幅度低于了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紧靠粮食作物生活的农户们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我国粮食虽然已实现十连增,但事实却是近些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在屡创新高,以去年为例,谷物和谷物粉进口1398万吨,大豆进口5838万吨,棉花进口580多万吨,糖进口370多万吨,肉进口220万吨,奶制品进口110万吨。我国主要是通过进口粮食作物,才实现了粮食的增长,但并不是单纯的由我国生产的农作物带来的增长。就农业问题 来看我国农业抗大灾能力较弱,而且我国的农业依然是依靠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我国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依然很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很低,农业科技推广系统还不健全;并且我国土地、水资源相对短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在恶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2.1.2 农村问题 从我国农村的经济现状来看,农村经济还十分萧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的社会秩序状况较差,群众们与基层国家权力的关系日益紧张,群体性抗争事件不断的发生,农村市场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农产品商品率处于低下状态,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健全,资源配置没能得到优化;而且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农村集体抗争活动多,规模逐渐增大,导致农村暴力现象严重,农村的教育水平较弱,社会保障没有建立,政府对此负担较大。农村和城乡居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两极分化严重,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农村的受重视程度较弱,其利益保护权利未能很好的体现。2.1.3农民问题 农民收入较低,粮食生产持续下滑,使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农民与城乡居民在收入上差距较大,农民的收入处于不平衡的阶段。农民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维持,农业所受到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由农民自己承担,而且农民们缺乏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在土地转让时只能被动的接受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价格,使其廉价的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农民平等的权利不能的得到保护,使其不能享受与市民的同等权利和福利,这导致他们不能够得到自身应有的待遇,而且农民的人数多,教育程度较低,素质也较低,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文化程度都较为落后。 2.2、“三农”问题的特点2.2.1“三农”问题的相对性 从客观上来讲,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是在农业生产设施,农村面貌,还是农民的文化技术知识和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已经过上了“点灯不用油、种田不用牛,看用千里眼,听用顺风耳,吃穿不用愁”的现代生活,生存条件比起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这种条件下“三农”问题还是存在的,这就是由于“三农”问题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农村相对于城市和城镇,农业相对于工业来进行比较,农民相对于城镇居民来看,差异就明显的显现出来了。产业发展差异越大,城乡差距扩大,这将使“三农”问题自然的显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32.2%9。这样在工农、城乡、市民与农民之间的差别逐渐变大,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视,并开始考虑其解决措施。2.2.2“三农”问题的普遍性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在任何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曾产生过类似的经历。所以“三农”问题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的必然的、普遍的现象。不论是哪个国家都经历过“三农”问题的困扰,只是其他国家市场经济比较自由,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城乡关系调节的比较好,从而使“三农”问题显现的比较自然而平缓,幅度较为小,表现的没有我国的强烈。2.2.3“三农”问题的差异性 “三农”问题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三农”问题在地区和区域的表现程度上各不相同,有的地区表现得突出一些,而有的地区表现的却不明显。从大体上看农村是比较落后和贫穷的,而有生活条件和生产水平落后于一般的城市,不同的地区的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一定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而东部地区差异就相对较小10。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较多,按照农村居民每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计算,我国贫困人口高达1.28亿,其收入水平相对比较较低。2.2.4适度的“三农”问题具有合理性 从“三农”问题来看都认为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经济发展不利的事情,但实际上“三农”问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适度的范围内存在城乡差距是必要的,这样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人们总是力求采用先进的技术来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去获得更高的效益,所以因为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不同,使环境、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吸引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入,这样将有利于形成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城乡差别。如果只是为了平衡城乡差距而过度的人为消灭城乡差别,使其平均化,就会一定程度打消高智能或高效率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样对于解决“三农”更加不利。2.2.5“三农”问题可自然消失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市,这将自然的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使农村人均占有资源逐渐增加,发展速度也会逐渐加快。但是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竞争加剧和发展减慢的问题,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城市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又会向能够产生利润的农村流动,从而带动农村的繁荣。这样一来互相转换将会自然的使“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减缓,直到慢慢的使问题解决。第三章 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3.1 农村信贷供给不足 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问题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各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存贷偏高,这样就一定程度的消弱了对农村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供给,并且由于金融机构对农村企业的信任度不足,农民的抵押物不受重视,导致农村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贷款不易等问题,在贷款融资上存在很大的阻碍。并且即使通过抵押融资成功,农村的经济发展较慢可能会出现再融资的情况,此时再融资将受到限制导致融资失败。从而导致“三农”资金供需矛盾的显现。3.2 农村担保体系不完善 农村保险比较落后,对于风险补偿机制缺失,这将影响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信贷的支持。农村贷款难主要是由于担保方面不完善,这是困扰金融与农村经济需求有效结合的较大难题。金融机构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比较高,有一定的底线,但是目前农村担保体系相对匮乏,这种矛盾严重制约着金融支持“三农”工作在广泛层面的开展。农业保险的不完善,使其缺少担保信任,这样使金融支农资金不敢对其开展工作。从农业的保险来看,一方面由于风险覆盖面窄,养殖业险种仍然处于空白阶段,没有对其设置相应的险种。另一方面农民的投保积极性并不高,也导致保险行业对其积极性不高,而且政策性农业保险点多面广、单位价值小、定损难度高、赔付率大等特点,导致农业保险业务往往处于保本经营甚至亏损状态,这样保险机构将对其险种的设置打消了积极性。从现阶段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农民生产的支持、补贴政策虽然陆续出台,但政府对信贷支农的补偿和补贴政策并没有实施,因此金融机构面对其农村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并不敢对其进行资金支持。3.3 农业产业“资质”差,影响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值低、规模也较小,企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适应国内国际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产业资金需求具有短、频、快、急的显著特点,资金需求特点与农业产业特点存在着矛盾,而且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这些特点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将资金投放到农业产业上来,这样就导致农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在农产品收购的季节得不到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支持就不得不向民间借贷,是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农业产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得不到帮助,吸引不到金融机构为其筹资。3.4 农村市场低端化导致对金融服务要求单一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承包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等在品种、结构、期限和价格上都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多数地区的农村,农村生产仍然只是停留在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小规模、个体化、自发式的经营模式上,并没有更好地去利用金融产品,对金融机构仅仅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因此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比较单一11。例如在农村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农村信用社等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数量少并且咨询人数小,人们所要办理的业务无非是存取款,农民收入低,金融意识弱,对金融投资等产品信任度较低,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市场中比较低端,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比较单一。3.5 承贷主体难落实,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及农村基础设置的信贷投入 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或村级组织牵头、村民合办、市场招标等多种模式混营主导着农村的实业,在农村没有具体落实法人,承贷主体没能很好的落实,从而缺乏对金融资金的有效吸引。而且农村水、电、路“三网”的建设及大型水利建设和新住宅区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时,由于村委会不具备法人的资格,从而导致该类贷款缺乏承贷主体而使其无法正常操作,只能被动依赖财政资金的支持。3.6 农民投资理财和政策法规咨询得不到顺利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相对以前有所增长,并且金融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有些农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取款业务,而对委托理财和代理、咨询等多种服务提高了兴趣,但是由于基层农村金融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及对农户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机户们提不起耐心,这使有资本的农民们在进行理财时受到挫折,农民的投资理财的开展没能受到重视,导致理财业务开展明显滞后,这将使农户们对投资理财的兴趣逐渐消失。并且国家对农村的投资理财法规咨询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没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导致农民投资理财和政策法规咨询得不到顺利的开展。3.7 农村金融网点布局不合理,覆盖面较低 农村的经济相对于城乡间有很大的差距,发展比较落后,生活水平较低,从而使农村被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农村金融网点设置较少,布局较不合理,存在着金融服务的盲区。从对任丘金融网点的调查来看,任丘辖内现有金融机构网点 128个,其中城区网点72个,乡村网点 56 个,村级信用站全部撤销后,相对于413个行政自然村来说,有357个村处于金融服务空白;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较低,单个网点辐射面大,难以为“三农”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12。从而导致金融支持“三农”出现了问题。第四章 金融支持“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4.1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的支农体系 设立农村金融网点,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支农体系,使金融服务合理覆盖于农村。农业银行要把支持农业,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周到的服务,适当增加乡镇营业网点,发掘和培育优质客户,发挥商业性金融支持“三农”的带动作用;金融机构要拓宽商业化运作模式,将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经营作为首要任务,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三农”的引导作用;在农村信用联社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应增加涉农业务品种,扩大贷款规模,确保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增强支农实力,发挥好支农主力军作用。4.2 创新担保机制与方式、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手段,增强金融支农效果 首先政府应该设立担保专项基金,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联合担保、再担保、担保与保险结合等方式,通过直接入股、企业入股、民间资金参与等方式向担保公司注资,提升担保实力,加大对“三农”的融资担保服务,并且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积极开办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的流转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使其有机会享受金融机构的支持。4.3 政府应为金融支持“三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支农的信贷新品种和新模式,放宽对农村抵押资产的限度,充分发挥征信系统的作用,增加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收集“三农”的信用信息,建立“三农”经济档案,积极为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提供相关的政策,并且政府提供条件来增强农户们的金融知识,提高他们受教育程度,从而更好地利用金融的支持。倡导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回归农村经济,采取措施使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理划分功能,完善组织体系,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监管层机构可以通过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的门槛,提供更宽松的融资环境和政策支持“三农”的发展,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基层机构网点布局调整方面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支持支农成效显著、风险控制能力强、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有特色的涉农金融机构,出资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分支机构,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为“三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来促进金融支持“三农”的发展。4.4 完善担保、保险、风险补偿机制,解除金融支农后顾之忧 农村企业贷款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抵押担保物品和第三方担保,这将导致金融机构不敢对其进行贷款。所以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设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完善企业担保模式。具体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来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进行贷款的模式;并且根据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吸引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民间资本及外资参与进来,成立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推广完善农联社“联保体反担保方式”;探索经济林权、土地承包权、海洋滩涂等作为抵押物的实现。4.5 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农村所需要的金融产品需求具有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并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要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完善贷款制度,推进综合业务经营试点,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并开发金融产品来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创新中长期贷款方式,满足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及农村电网、路网、通讯网建设改造等信贷需求。还要适应农户融资需求的变化,放宽农户小额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将城市成熟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并且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农民财产、健康、意外等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降低农村农户和产业的风险,以促使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其进行融资,并且简化贷款操作流程,简捷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持续的金融服务,做到便民、利民、惠民,以此来支持“三农”的发展。第五章 结论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农”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分析出我国“三农”现在存在农村信贷供给不足、农村担保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资质”差,影响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农村市场低端化导致对金融服务要求单一、承贷主体难落实,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及农村基础设置的信贷投入、农民投资理财和政策法规咨询得不到顺利开展、农村金融网点布局不合理,覆盖面较低等问题,从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金融支持“三农”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我国实际分析如何建立金融支持的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田建文、任庆国:(''三农”问题的实质及对策分析,农业经济,2005(10):第3一5页2许月明、赵金龙:论“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经济问题,2006(4):第4547页3吴晓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牢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金融,2006(11):第6一7页4张颖慧: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第53一57页5概李军:(论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术交流,2007(4):第101一104页6吕学山:金融支持:三农难题化解中的制度缺陷与路径创新,东岳论丛,2007(3):第170一172页7Ashutosh Kumar“Reducing Default Rate in Rural Credit:How effective is Enhanced supervision Approach for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Working Series,2004:l-18.8V.K.Sapovadia:“Micro Finance:The Pillars of a Tool to socio一Economic Development.”Accepted paper series.2006.9李富强,杨德旗,李广炎.对金昌市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10(1)10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作用显著增强EB/OL.中国网(2010-12-26)/2010-12-2911徐小林.探析金融支农发展新路径N金融时报,2010-01-1112王康.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力度的对策建议.2009年第4期总第245期.致谢 大学生活的学习即将要结束了,想想大学的生活有感动,有快乐,有悲伤,也有忧愁。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抓的很紧,现在大学生就要结束了,我是多么的舍不得离开这所美丽的学校。现在到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了,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指导老师严肃细致的指导我们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的开始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各种困难,指导老师都耐心的帮助我指出了不足,并指导我改正。现在论文能顺利完成都归功于指导老师细心的指导和支持,在此向指导老师致以最真挚的谢意。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同我一起度过大学生活的所有兄弟姐妹同学们,因为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的大学生活才得以完美。现在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从开始进入课题到现在论文的顺利完成,指导老师、同学、朋友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鼓励,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论文。在这大学四年即将结束之际请他们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的父母,谢谢他们!他们的养育之恩,让我无以回报,他们永远都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注意事项

    本文(金融支持“三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